大班科学会变的黄豆教案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会变的黄豆》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黄豆,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粮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
难点:让幼儿观察、比较、操作黄豆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黄豆、水、杯子、放大镜、纸巾、筷子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颗黄豆,引导幼儿观察黄豆的特征,引发幼儿对黄豆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黄豆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黄豆从种子到豆芽的生长变化。
3. 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水浸泡黄豆,观察黄豆的变化。
4. 观察:教师带领幼儿用放大镜观察黄豆的细节,让幼儿比较黄豆在水中的变化。
5.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黄豆的变化,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察心得。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黄豆的变化,并记录在日记本上。
2. 课堂作业:教师发放观察黄豆的记录表,让幼儿填写黄豆的变化。
六、教学延伸:1. 艺术活动:让幼儿用彩泥捏出黄豆的形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科学活动:带领幼儿参观农场,实地观察黄豆的生长过程,增进幼儿对农业知识的了解。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八、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黄豆的变化表现出兴趣和好奇心。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回家后的观察日记和课堂上的记录表,了解幼儿对黄豆变化的观察和理解程度。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黄豆的生长过程时,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2. 在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幼儿在使用教具时不受伤。
十、教学内容拓展:1. 黄豆的营养价值:让幼儿了解黄豆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培养幼儿健康饮食的观念。
幼儿园大班教案《会变的黄豆》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变成豆芽。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
2. 学会如何将黄豆变成豆芽。
三、教学难点:1. 黄豆变成豆芽的过程。
2. 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黄豆若干。
2. 容器若干。
3. 教具: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出示一颗黄豆,引导幼儿观察黄豆的特征,引发幼儿对黄豆的兴趣。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幼儿讲解黄豆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黄豆是如何变成豆芽的。
3. 实践:教师指导幼儿将黄豆放入容器中,加水浸泡,并告诉幼儿如何照顾黄豆,使其成功发芽。
5. 拓展: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除了黄豆,还有哪些食物也可以变成一种食物。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在实践环节,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在拓展环节,教师要鼓励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评估幼儿对黄豆生长过程的掌握程度。
3. 考察幼儿对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意识的认知。
七、教学延伸:1. 开展黄豆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黄豆生长的过程。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关注黄豆的生长,增进亲子关系。
3. 组织幼儿参观农场,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和加工过程。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2.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九、教学:1. 黄豆种植指南。
2. 环保教育资源。
3. 农场参观预约信息。
十、教学安全:1. 确保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避免黄豆误食。
2.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防止意外发生。
3.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让幼儿了解如何保护自己。
《会变的黄豆》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黄豆,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黄豆的形态特征2. 黄豆的生长过程3. 黄豆的食用价值4. 创意黄豆作品展示三、教学准备1. 实物黄豆2. 图片素材3. 种植黄豆的容器和土壤4. 创意材料(如画笔、彩纸等)四、教学过程1. 引入:带领幼儿观察实物黄豆,引导幼儿说出黄豆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讲解:向幼儿介绍黄豆的生长过程,包括播种、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
3. 实践:分组进行黄豆种植实验,让幼儿亲手播种黄豆,并观察其生长过程。
4. 创意展示:邀请幼儿用创意材料制作黄豆相关作品,如画黄豆、制作黄豆粘贴画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种植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对黄豆生长过程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幼儿的创意作品,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六、教学活动1. 豆芽观察:带领幼儿观察黄豆发芽的过程,记录发芽的时间和现象。
2. 比较黄豆和豆芽:让幼儿亲手摸黄豆和豆芽,比较它们的形状、大小和质地。
3. 豆芽生长环境:讲解豆芽生长的适宜环境,如温度、湿度等。
七、家庭作业1. 请家长协助幼儿在家里种植黄豆,并记录黄豆的生长过程。
2. 家长引导幼儿了解黄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豆腐、豆浆等。
八、教学活动1. 分享家庭作业: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家里种植黄豆的经历和观察到的现象。
2. 豆芽烹饪体验:带领幼儿制作简单的豆芽菜肴,如豆芽炒蛋等,让幼儿品尝。
九、黄豆知识问答1. 邀请幼儿回答关于黄豆的问题,如黄豆为什么是绿色的、黄豆有哪些营养价值等。
2. 奖励回答正确的幼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十、总结与反思1. 让幼儿总结本次教学活动中学到的黄豆知识,引导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
2.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参与度和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黄豆》含反思《大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黄豆》含反思》这是优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黄豆》教案文章,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黄豆》含反思!设计意图:孩子在幼儿园每天喝的香香甜甜的豆浆是哪里来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关“黄豆”的主题活动。
如社会实践活动《收黄豆喽》,锡剧欣赏《双推磨》,创新活动《会跳舞的黄豆宝宝》等。
科学活动《会变的黄豆》为其中之一,旨在通过幼儿亲身的操作和尝试,初步了解豆浆的制作过程,引导幼儿关心生活中的小事,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的亲身操作,初步了解传统制作豆浆的过程,激发幼儿爱吃豆浆的兴趣。
2、乐意参加制作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1、带幼儿参观豆浆店。
2、石磨、纱布袋、操作衣、盛浆容器、小调羹、杯子、水盆,干黄豆、浸泡过的黄豆若干。
3、电饭锅、豆浆调料(牛奶、葱花、紫菜、蜂蜜、榨菜末等到)活动过程:一、导入 (出示干黄豆和湿黄豆)1、这是干黄豆和昨天浸在水里的黄豆,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亲手去摸一摸,看一看,自由讲一讲)2、这两种黄豆可以做出哪些好吃的东西?3、小朋友说湿黄豆可以磨成豆浆,我们上一次也到豆浆店去看了黄豆是怎样变成豆浆的,今天我们也来试一试,把黄豆磨成豆浆好吗?二、操作 (带幼儿来到操作台)1、看一看操作台上有什么?我们可以怎样来使用这些工具?(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讨论)2、初步讲解操作方法。
(1)传统的豆浆都是用这种石磨磨出来的。
小朋友可以在上面的操作孔中放入浸泡过的黄豆和适量的水,转动石磨,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2)刚磨出的豆浆还有豆渣在里面,小朋友可以根据现有的材料想办法过滤,把豆渣分开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黄豆》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2. 学习观察和记录黄豆的生长过程。
3. 培养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2. 难点:学习观察和记录黄豆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材料:黄豆、种植容器、水、肥料、标签、笔、纸等。
2. 环境:教室或户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黄豆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黄豆的生长过程: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片,向幼儿介绍黄豆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教师可以提问幼儿,让他们说出自己对黄豆生长的了解。
3. 观察黄豆:教师将黄豆发给幼儿,让他们用放大镜观察黄豆的外形和结构。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出黄豆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
4. 种植黄豆:教师将黄豆发给幼儿,让他们将黄豆种在种植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水和肥料。
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如何种植黄豆,如选择合适的容器、浇水的方法等。
5. 记录黄豆的生长过程:教师给幼儿每人发一张标签,让他们在标签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种植日期。
教师让幼儿每天观察黄豆的生长情况,并用标签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幼儿的记录,并给予指导和鼓励。
6. 展示和评价:教师让幼儿将自己的种植容器和标签展示出来,让其他幼儿欣赏和评价。
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也可以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幼儿了解了黄豆的生长过程和变化,学习了观察和记录黄豆的生长过程,培养了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好奇心。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幼儿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会变的黄豆》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黄豆,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黄豆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成熟。
2. 黄豆的特点:形状、颜色、味道。
三、教学准备:1. 实物:黄豆、豆芽、豆苗、豆荚。
2. 图片:黄豆生长过程的图片。
3. 实验材料:水、杯子、发芽豆芽的容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黄豆实物,引导幼儿观察黄豆的形状、颜色,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展示相关图片,让幼儿了解黄豆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
3. 动手操作:让幼儿用水杯子模拟黄豆的发芽过程,观察黄豆在水中的变化。
4. 实验:将发芽的豆芽放入容器,让幼儿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了解黄豆变成豆芽的过程。
5. 总结: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黄豆生长过程的认知。
2. 关注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以及他们能否按照指导步骤完成实验。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和回答,评估他们对黄豆生长过程的理解。
4. 结合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活动:1. 观察比较:提供不同品种的豆子,如黄豆、绿豆、红豆等,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差异。
2. 触感体验:让幼儿用手触摸干燥的豆子和湿润的豆芽,感受它们的不同质地。
3. 嗅觉探索:让幼儿闻一闻豆子发芽前后的气味,观察和描述气味的变化。
七、互动环节:1.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观察到的豆子变化和自己的感受。
2. 问题解答:鼓励幼儿提出关于豆子生长的问题,并由教师或同伴共同解答。
3. 创意表达: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如绘画、手工制作等)来表达豆子的生长过程。
八、家庭作业:1. 观察任务:让幼儿在家中观察大豆发芽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幼儿园大班教案《会变的黄豆》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黄豆,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食用价值。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认识黄豆,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食用价值。
2. 学会观察和记录黄豆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1. 掌握黄豆的生长过程。
2.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黄豆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每人一份黄豆种植材料(黄豆、泥土、杯子等)。
2. 一个透明容器,用于观察黄豆的变化。
3.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黄豆,引导他们说出黄豆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 讲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幼儿了解黄豆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
3.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黄豆的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以及他们是如何观察到的。
4. 动手操作:发给幼儿黄豆种植材料,指导他们种植黄豆,并放入透明容器观察。
5. 观察记录:教育幼儿每天观察黄豆的变化,并记录在纸上。
6. 结束:组织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黄豆变化,引导他们用恰当的语言描述。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幼儿在家观察黄豆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个“黄豆成长角”,展示幼儿观察到的黄豆变化。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种植黄豆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2. 评价幼儿在观察记录中的描述语言表达能力。
3. 了解幼儿对黄豆生长过程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和描述黄豆的变化。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幼儿更好地掌握黄豆的生长过程。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农场,实地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
2. 开展黄豆美食活动,让幼儿尝试不同的黄豆制品。
十、教学资源:1. 相关书籍:《黄豆的故事》、《黄豆的生长过程》等。
2. 网络资源:黄豆生长过程的视频、图片等。
3. 实物资源:黄豆、泥土、杯子等种植材料。
附:教学计划表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 --| --|第一周| 认识黄豆| 观察黄豆特征| 动手操作能力第二周| 黄豆的生长过程| 讲解黄豆生长过程| 知识掌握程度第三周| 种植黄豆| 动手种植黄豆| 观察记录能力第四周| 观察黄豆变化| 描述黄豆变化| 语言表达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幼儿对黄豆的生长过程和食用价值的认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和珍惜食物的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黄豆》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大班(4-6岁)科学教学,教学内容为“会变的黄豆”。
二、教学目标1.认识黄豆,了解它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2.了解黄豆的变化过程,掌握它的生产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黄豆和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黄豆、它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教师可以问:•黄豆是什么?长什么样子?•黄豆有什么特点?可以用来做什么食品?•黄豆对人体有哪些营养价值?2.实践环节学生们分成若干组,每组发放5个黄豆。
教师向学生介绍黄豆生产的5个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了解黄豆的变化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将黄豆用水淋湿,放置在小夹子上。
•放在水盘中,加水保持湿润。
•每日观察,记录变化过程。
•经过几天后,就可以看到黄豆的芽和小根了。
注: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做好记录和观察。
3.结束环节让学生总结黄豆变化的过程,并在黄豆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一些相关问题:•发芽的黄豆为何能长成大树?•黄豆成熟后,可以做哪些食品?为什么?•黄豆有没有什么种类?它们有什么区别?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学得很开心。
但是,也存在如下问题。
1.实践环节需要更多细节指导学生们在实践中,不太清楚如何正确地记录和观察,以及如何保证黄豆长势的正常。
2.讲授环节需要更加简单在讲授环节中,教师的讲解过于复杂,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困惑,需要更加深入浅出地讲解。
3.问题的引导需要更具针对性在问题的引导中,教师须更具针对性,引导学生解决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思考。
五、总结本次大班科学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黄豆变化的过程。
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既有趣味性,也具有实践意义,对于学生成长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会变的黄豆》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黄豆,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食用价值。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珍惜食物。
二、教学内容1. 黄豆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2. 黄豆的食用价值:豆腐、豆浆、豆芽等。
3. 环保教育:珍惜食物,不浪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黄豆、水、土壤、发芽箱等。
2. 材料:豆腐、豆浆、豆芽等。
3. 课件:黄豆的生长过程、食用方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展示黄豆发芽的过程。
2. 实践操作:让幼儿自己动手种黄豆,观察黄豆的发芽过程。
3. 品尝环节:品尝黄豆制作的美食,如豆腐、豆浆、豆芽等。
4. 环保教育:讲解珍惜食物的重要性,引导幼儿不浪费食物。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黄豆的生长过程和食用价值。
2. 评价:观察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环保意识的认知和践行。
六、教学活动1. 豆豆手工艺:让幼儿使用彩色纸张和胶水,制作黄豆的纸手工。
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豆豆歌曲:教唱《小黄豆》或其他相关歌曲,让幼儿在唱歌中进一步了解黄豆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七、教学互动游戏1. 猜谜语游戏:出一些与黄豆相关的谜语,让幼儿猜测,增加幼儿对黄豆的兴趣。
2. 豆豆接力赛: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用筷子夹黄豆进行接力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八、教学延伸活动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黄豆的相关资料,如黄豆图片、黄豆食品等,下节课分享。
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参观豆腐店或豆浆店,了解黄豆的制作过程,培养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
九、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家庭作业:检查幼儿回家后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黄豆的认识。
3. 社区活动:通过参观豆腐店或豆浆店,评价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会变的黄豆》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知道黄豆的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黄豆的变化过程。
2. 幼儿动手操作。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颗黄豆种子。
2. 准备一些关于黄豆的图片或者视频。
3. 准备一些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颗黄豆种子,引导幼儿观察黄豆的外形特征,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黄豆是从哪里来的吗?黄豆会发生变化吗?”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向幼儿讲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的发芽、植株的生长、豆荚的形成等,并引导幼儿观察黄豆的变化。
3. 观察:教师将黄豆种子分发给每个幼儿,让他们观察黄豆的外观特征,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手触摸黄豆种子,感受黄豆的质地,并尝试将黄豆种子剥开,观察黄豆内部结构。
5. 想象:教师引导幼儿想象黄豆种子在土壤中的生长过程,黄豆发芽后会发生哪些变化,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7. 展示:教师鼓励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黄豆变化和动手操作的结果展示给其他幼儿,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8.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一颗黄豆种子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延伸:1. 科学活动:带领幼儿进行黄豆发芽实验,观察黄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的发芽情况,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2. 艺术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黄豆的生长过程,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3. 语言活动:讲述一个关于黄豆的故事,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并学会表达。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黄豆生长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记录、合作等。
对太白科学社改变黄豆教学计划的思
考
大学科学学会大豆教育的反思主要包括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儿童的亲自操作,鼓励人们初步了解制作豆浆的传统过程以及儿童吃豆浆的兴趣.我愿意参加制作活动,体验劳动的乐趣.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大型科学活动课程.来看看变化的bean程序.设计方案:
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喝的糖醋牛奶在哪里?有了这些问题,我们就“黄豆”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收黄豆喽》,锡戏欣赏《双推磨》,创新活动《会跳舞的黄豆宝宝》等.科学活动《会变的黄豆》就是其中之一.它旨在通过儿童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来了解制作豆浆的过程,并引导孩子关心生活中的小事,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亲自操作,初步了解制作豆浆的传统过程以及儿童吃豆浆的兴趣.
2,愿意参加制作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3.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并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你的感受.
活动准备:
带孩子去参观豆浆店.
2,石磨,纱布袋,操作服,浆料容器,小汤匙,杯子,水盆,干大豆,浸泡过的大豆.
3,电饭煲,豆浆调味料(牛奶,葱花,紫菜,蜂蜜,芥末)
活动程序:
I.简介(展示干大豆和湿大豆)
这是干大豆和昨天浸泡在水中的大豆.有什么不同吗?
(让孩子用手触摸,看看,自由说话)
这两种大豆可以制作什么美味的食物?
3,孩子说湿大豆可以磨成豆浆,我们上次去豆浆店看大豆怎么变成豆浆,今天我们也试试吧,让大豆磨成豆浆?
二,操作(带孩子到控制台)
1.控制台上有什么?我们如何使用这些工具?
(引导幼儿根据现有知识进行讨论)
2.操作方法的初步说明.
(1)传统豆浆用这种石头研磨.孩子们可以将浸泡过的大豆和适量的水放在上面的操作孔中,转动石磨,看看会发现什么.
(2)新鲜豆浆和豆渣在里面.孩子们可以根据现有材料过滤并分离豆渣.
3,孩子尽量操作,老师参加活动,帮助困难儿童.
小心:
(1)幼儿不能磨出豆浆的原因是:1石磨是否逆转. 2大豆太多水太少.
(2)石磨嘴应与豆浆容器对齐.
(3)提醒幼儿使用沙袋浸豆渣.
第三,分享
1.使用电饭煲煮豆浆,孩子们讨论:
(1)豆浆的营养是什么?我们会吃什么?
(2)吃豆浆的方法是什么?
2,品尝豆浆,自由选择喜欢的调味料加入豆浆,体验劳动的乐趣.
活动反映:
生活中的科学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这项活动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结合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孩子探索事物和现象的愿望.让幼儿积极观察,操纵,发现,感知和探索,然后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让孩子们了解制作豆浆的传统过程,并通过自己的个人操作体验劳动的乐趣.
这项活动的设计是新颖的,符合班上儿童的年龄特征.老师教自然,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为孩子提供多层次的操作资料.孩子们积极参
与活动并表达了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参与探索既轻松又愉快,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