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QP16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制订日期2020-4-13文件名称数据分析管理程序文件类别程序文件1.目的:为适当验证物料,制程及成品之允收性,及提供各阶段之质量状况,做为相关单位参考,并及时矫正异常状况。
2.范围:物料验收、制程管制及成品检验等质量活动均适用。
3.权责:品质课:负责建立及实施数据分析管理。
4.定义:(无)5.作业内容:5.1抽样计划(标准)5.1.1本工厂抽样统计运用于物料及成品之质量检验。
5.1.2抽样统计表“MIL-STD-105E”表II级检验水准单次抽样计划执行正常检验按各产品《检验规范》执行。
5.2进料检验统计5.2.1进料检验以批数为数据,统计各个供应商进料的不良批率,以显示该月进料质量状况,并做成《供应商质量月统计表》,交采购对各供应商进行考核。
5.3制程检验统计5.3.1品质课依据《制程首件巡检日报表》对制程不良率及不良状况进行统计,做成《统计分析表》。
若不良率超过质量目标时,则用柏拉图进行分析,柏拉图的运作见《QC七大手法》。
5.3.2根据柏拉图显示状况,由品管课对前1-2项之问题发出《品质异常联络单》要求责任单位依《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对潜在之问题进行分析并改善。
5.4成品检验统计5.4.1每月根据品管课《成品检验记录表》做成《统计分析表》,显示生产线的退货批数及退货制订日期2020-4-13文件名称数据分析管理程序文件类别程序文件原因。
5.4.2每月以生产部成品检验批及总批量为依据,统计该月制造部成品检验的退货率及抽样不良率。
若超出质量目标时,则品管课利用柏拉图分析,与5.3.2做法相同。
5.5客户抱怨及制程异常统计5.5.1每月由品质课统计客户抱怨及制程异常发生次数,并做成《客诉月统计表》。
5.5.2每季由品质课对制程异常利用柏拉图分析,并依《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采取相应改善与预防措施。
5.6进料、制程、成品等质量月报表需于次月8日前完成,并经品质课主管审查,管理代表核准后分发相关单位作为质量改善活动的参考。
签名日期批准审核编制版次修订内容说明修订人备注1.0目的:为了确定和使用适当的资料和统计技术来分析产品质量、外部顾客需求及内部能力分析来确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鉴别改进的方向,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来自测量和监控活动及其它相关来源的资料分析。
3.0定义 (无)4.0职责:4.1 品质部a 负责统筹公司对内及对外相关资料的分析、处理。
b 负责统筹统计技术的选用及确认统计技术的实施效果。
4.2 各相关部门a 负责各自部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b 负责各自部门统计技术的具体运用。
5.0作业内容:5.1 资料收集5.1.1 有关质量方面的资料收集IQC、IPQC、FQC、OQC每天的原始检测记录单、质量信息报告等资料按《记录控制程序》交品质主管核准,做成《IQC抽检日报表》、《IPQC巡检日报表》、《FQC抽检日报表》、《OQC抽检日报表》、《品质周报》、《品质月报表》。
5.1.2 有关生产监控方面的资料由生产中心生产门负责收集、整理,交给生管。
由生管制作《生产周报》、《生产月报》、《月生产平均效率》、《月生产损耗》。
5.1.3 有关供货商方面的资料(如准时供货率)由采购负责收集、整理与分析,供货合格率由品质负责收集、整理与分析。
5.1.4 有关物料方面的资料由仓管负责收集、整理与分析,并制作《盘点表》。
5.1.5 有关客户满意度方面的资料由市场部负责收集、统计与分析。
5.1.6 公司认为有必要的其它方面的资料统计,由与此资料相关的部门或指定部门进行统计、分析。
5.2 统计分析方法5.2.1品质部对各种质量数据(包括质量目标)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完成相应报表和必要的图表。
5.2.2 生产中心生产每月底汇总生产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所产生的不合格品、报废品用百分比来进行统计。
5.2.3 市场部每月对客户投诉进行统计,每半年对客户满意率进行统计。
5.2.4必要时各部门采用因果分析图对造成不合格的原因从“人、机、料、法、环”等五大要素中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的真正的、准确的原因。
壹特精密元件(天津)有限公司文件名称 : 顾客满意度测量程序文件号 : QP-BUS-16版次 : B编写:业务部批准 :管理者代表生效日期 : 2006.12.311.目的本程序的目的是通过对产品交付状况(ESSR),产品质量状况(ENCR),8D报告&RFQ反馈度及顾客调查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了解客户满意度状况,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公司的服务水平,让客户安心、满意,使公司的业务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顾客的满意度管理。
3. 相关文件3.1 QM/B 8.2.1顾客满意质量手册3.2 QP-GMT-03 质量目标管理程序3.3 QP-GMT-04 管理评审程序3.4 QP-QAS-21 改进控制程序3.5 QP-GMT-22 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4.过程要素分析本过程的要素主要包括该过程的输入、输出、责任部门、资源、工作原则及测量指标,如下图所5. 过程流程6. 程序说明 负责人6.1顾客满意度测量方法6.1.1顾客满意度包含以下内容:1.交付及时率ESSR (占35%);2.批次合格率ENCR (占35%);3.顾客投诉和RFQ 的及时回复率(各占5%);4.顾客满意度调查或客户对供应商的考核(占20%);5.3、4项合称为客户认可满意度。
6.2顾客满意度信息的收集 6.2.1物流部负责收集ESSR ;6.2.2质量部负责收集ENCR、顾客投诉及时回复率; 6.2.3业务部负责收集RFQ 及时回复率;6.2.4业务部负责组织顾客满意度调查,收集顾客对供应商考核分值;6.2.5前三项内容收集频次为每月一次;6.2.6顾客满意度调查/顾客对供应商考核分值在年中、年末各进行一次。
负 责 人工 作 过 程参考文件/记录5.1 业务部ESSR 、ENCR5.2 业务部 质量部 物流部等顾客满意度调查表5.3 业务部 各责任部门顾客满意度分析5.4各责任部门业务部 物流部 质量部业务部 物流部 质量部6.3数据分析及改进6.3.1各部门每月10日前将前三项数据报至业务部;6.3.2业务部进行汇总分析;6.3.3分析结果递交月总结会;6.3.4日常发生的具体情况应由各部门及时与顾客沟通,进行分析解决。
(完整版)数据分析控制程序引言概述:数据分析控制程序是一种用于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程序。
它能够帮助用户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分析控制程序的五个主要部分,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和结果解释。
一、数据收集:1.1 数据源的选择:数据分析控制程序需要从多个数据源中收集数据,包括数据库、文件、API等。
在选择数据源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数据获取方式:根据数据源的不同,数据分析控制程序可以通过SQL查询、文件导入、API调用等方式来获取数据。
选择合适的数据获取方式可以提高数据获取的效率和准确性。
1.3 数据存储和管理:数据分析控制程序需要将获取到的数据存储在合适的数据库或文件中,并进行管理和维护。
数据的存储方式和结构设计对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有着重要影响。
二、数据清洗:2.1 数据清洗目的:数据分析控制程序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以去除重复数据、缺失数据和异常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2 数据清洗方法:数据清洗可以通过数据去重、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处理等方法来实现。
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清洗方法可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2.3 数据清洗工具:数据分析控制程序可以使用各种数据清洗工具来辅助清洗工作,如Python的pandas库、R语言的tidyverse包等。
这些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方法,方便用户进行数据清洗操作。
三、数据分析:3.1 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控制程序可以使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如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
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3.2 数据分析模型:数据分析控制程序可以构建和应用各种数据分析模型,如聚类模型、分类模型、预测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用户挖掘数据中的隐藏信息,并进行预测和决策。
3.3 数据分析工具:数据分析控制程序可以使用各种数据分析工具来辅助分析工作,如Python的numpy、scipy库、R语言的ggplot2包等。
matlab中16qam的解调原理
16QAM是一种常见的调制技术,它使用16个不同的调制符号来传输数据。
解调16QAM信号的原理如下:
1. 信号接收:接收器将接收到的16QAM信号进行取样和量化,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2. 同步:接收器通过同步技术来获取发送信号的时钟和载波频率。
这可以使用接收信号中的同步比特序列来实现。
3. 相干解调:接收器将接收到的16QAM信号与参考载波进行
相关处理,以检测和解析发送信号中的数据符号。
4. 解调符号:解调器使用已检测到的信号幅度和相位信息来确定每个符号的值。
这可以通过在接收信号的信噪比(SNR)处进行阈值检测来实现。
5. 解调过程中的误码修正:在解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码。
为了纠正错误,可以使用纠错编码和纠错解码技术。
总的来说,16QAM的解调原理是通过同步、相干解调和解调
符号等步骤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原始的数字数据。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Control Procedure on Corrective andPreventive Action1 目的:本程序规定了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职责、流程和方法,旨在消除已发生不合格的原因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或发生,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部各部门和要求供应商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 定义:3.1 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3.2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例如:返工、降级等。
3.3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4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5 5M1E:一般用于原因分析,即Man (人)、Machine (机)、Material (料)、Method (法)、Environment(环)、Measurement(测)。
3.6 5W2H:一般用于制定和实施纠正行动,即Why(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What(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Who(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Where(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When(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How(如何实施?方法怎样?);How much(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4 职责和权限:4.1 品质部负责产品质量相关的措施指导、协调、监督、跟踪和执行,并参与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
4.3 ISO管理负责质量体系的措施指导、协调、监督和执行,并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
4.4相关部门负责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单》,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并跟踪验证其实施效果。
4.5 责任部门负责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组织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和实施整改。
4.6 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最终确认,并将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提交管理评审。
QP16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1.目的对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以下监视和测量统称为检验)2.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监视和测量。
3.职责3.1.质量部是产品检验的归口管理部门。
3.2.仓库负责进厂原材料的规格数量验证工作,质量部负责品质验证工作。
4.程序4.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4.1.1.质量部负责识别需要进行监视和测量的实现过程,它包括产品实现过程,也包括根据产品特点策划的各过程和子过程,特别是生产和服务运作的全过程。
4.1.2.过程持续满足预定目的的能力,是指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4.1.3.当过程产品合格率接近或低于控制下限时,质量部应及时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表”,定出责任部门,对其从人员、设备、原材料、各类规程、生产环境及检验等方面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当需要采取改进措施时,质量部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责任部门实施,质量部负责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2.产品的监视和测量4.2.1.质量部负责编制各类检测规程,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别依据、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4.2.2.进货验证4.2.2.1.对购进产品,仓管员核对送货单,确认物料品名、规格、数量等无误;包装无损后,置于待检区,报质检员检验。
4.2.2.2.质检员进行全数验证,并填写《原材料检验报告》。
a) 仓库根据合格记录或标识办理入库手续;b) 验证不合格时,质检员在物料上粘贴不合格标签,按《不合格品召回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2.2.3.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验证方式可包括检验、测量、观察、工艺验证、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方式。
根据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中规定的物资重要程度,在相应的规程中规定了不同的验证方式。
4.2.3.成品的监视和测量4.2.3.1.需确认所规定的进货验证、CCP点监视和测量均完成,并合格后才能进行成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
4.2.3.2.检验员依据《成品检验规程》。
1.目的
明确数据收集和分析要求,评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提供证据及识别改进的机会。
2.范围
适用于管理体系运行的全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包括来自公司内部的,客户、供应商、政府部门等相关方。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人力资源部为数据的汇总部门,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负责,识别
改进机会;
3.2 各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产生的及可获得的数据进行确定、收集和分析,提出改
进建议。
4.工作程序
4.1数据的来源和收集
公司确定以下来源的数据作为数据分析的输入,括号内为数据收集的责任部门:
a)来自于客户的数据,包括客户的投诉和抱怨、用户回访记录、客户满意度调
查信息、同行的信息、客户的信息(市场部)。
b)来自于生产现场的数据,包括产品质量信息、进度信息等(生产部、品质部)。
c)来自于供应商的信息,包括供货质量、供货时间、服务情况及检查结果等(采
购部、品质部);
d)监视和测量活动的输出数据(品质部、研发部);
e)公司组织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以及认证机构的监督审核结果(管
理者代表);
f)来自于同行业、政府监管部门的有关质量及行业动态的信息(人力资源部);
g)来自于内部沟通及外部沟通而产生的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人力资源
部);
h)来自于内部沟通及外部沟通而产生的有关技术方面的信息(研发部、市场部)。
4.2数据分析
4.2.1各部门应对本部门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并按有关文件要求定期每月3号前向管理者代表交《每月质量目标统计分析表》。
4.2.2品质部应对各部门每月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可行时采用一些适用的统计技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按有关文件要求定期每月5号向总经理交《每月质量目标统计分析表》反映数据分析的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每月质量目标统计分析表》应向管理者代表传递一份,以便综合统计及跟踪改进结果。
4.2.3管理者代表应对各部门提交的《每月质量目标统计分析表》进行综合分析,选取重点提交管理评审会议。
4.3纠正/预防措施
各部门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供的信息,识别改进的需求,发出纠正预防措施要求,起动《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相关文件和记录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TO-QP10
----《每月质量目标统计分析表》 TO-MR-QR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