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7
平等、尊重、交流——从几个教育案例分析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
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
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
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有感于传统的教育关系对学生的约束,我在教育实际工作中开展了一些尝试与转变。
下面以自己的教学实例谈谈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
一、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
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
如果老师不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他对学生的教育就会使他和学生之间筑起一堵墙。
李镇西老师在他的论著《爱心与教育》中提出: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能让学生具备舒展、愉悦的心灵;教师对学生具有了真诚的信任和尊重,学生会感到人格的尊严,又会对老师产生朋友般的信赖。
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真心付出。
案例一:“林妹妹”我教的一(1)班上有一个小女孩,眉清目秀,表演能力比较强,是个很惹人喜爱的孩子,若皱起那眉头呀,颇有几分《红楼梦》里头那令人怜惜的林黛玉。
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办公室里像炸开了锅,天天有人缠着班主任找她来看看,让她表演一下。
可是每次来到办公室里她都不作声,低下头,抿着嘴,像一只受到惊吓的小鹿似的,很无助。
她的心灵受到伤害。
几次我无意中找她帮我到办公室去拿东西,她一动不动地坐在座位上,只是看着我,我在叫了她几次后失去了耐心,对她严厉的批评了几句,看到她眼里滴溜溜转的眼泪,我发现自己失态了。
课后我把她叫去办公室想了解原因,可是她不愿意进办公室,于是我硬把她拖了进去。
来到办公室后我发现她的眼睛在到处瞟,知道没老师在意她,才舒了一口气。
我问她:“今天老师态度很凶,对不起。
刚才你怎么不愿意帮老师的忙呢?”她没说话,紧紧咬着下唇,我知道,无论我怎么说她今天肯定不会给我一个说法。
于是我转话题,“瞧瞧我们的一年级小学生头发长长的但是又没扎好辫子,全乱作一团了。
初中政治试讲教案师生交往年级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师生交往的重要性,认识到良好师生关系对学习和成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与教师良好沟通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师生交往的意义2. 尊重教师,理解教师3. 与教师良好沟通的技巧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询问:“你们觉得在学校生活中,师生关系重要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师生交往”。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师生交往的意义。
2. 教师提问:“师生交往有哪些好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师生交往的意义,强调良好师生关系对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
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必要性。
3. 教师讲解与教师良好沟通的技巧,如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课堂、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四、小组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巩固练习(5分钟)1. 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师生交往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评价:1. 课后跟踪了解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和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2. 通过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
师生矛盾案例师生矛盾是教育领域中一个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摩擦。
这些矛盾可能源于师生双方的性格、观念、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一致引起的。
在实际工作中,师生矛盾的解决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案例分析。
某高中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语气过于严厉,导致学生情绪低落,出现了师生矛盾。
学生认为老师批评的方式不当,影响了学习兴趣和情绪,教师则认为学生不够认真听讲,态度不端正。
二、解决途径。
1. 善于沟通。
师生双方首先应该善于沟通,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可以找机会与学生进行私下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向学生解释自己的教学初衷,寻求共识。
2. 尊重对方。
师生之间的矛盾往往源于双方的不尊重。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不以权威的姿态对待学生;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的教学权威,不轻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3. 寻求第三方帮助。
在师生矛盾无法自行解决时,可以寻求学校其他老师、辅导员等第三方的帮助和意见,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在平时多与学生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减少矛盾的发生。
三、结语。
师生矛盾是教育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解决师生矛盾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需要双方在日常教学中多沟通、多理解、多尊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师生之间的矛盾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解决师生矛盾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2《师生交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师生交往》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师生关系的类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如何与老师沟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老师,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鲜明,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对师生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来感受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与老师沟通,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师生关系的类型,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提高与老师沟通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学会与老师沟通,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老师,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形成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流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师生关系的类型,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与老师沟通的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与老师沟通,形成尊重老师的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提高与老师沟通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师生关系的类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思考,导入新课。
2.学习师生关系的类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加深对师生关系的理解。
3.探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总结出方法。
4.学习与老师沟通的技巧:通过角色扮演、实践演练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沟通的技巧。
5.尊重老师,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讨论尊重老师的表现,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形成尊重老师的态度。
一、标题:如何正确的将师生交往融于教学中二、案例:张明是一个活泼好动,乐观开朗的男孩子。
他性格率真,性子急。
但他身体棒,体育成绩好。
在运动会上常为班集体争光。
可由于训练等因素,他学习成绩不太好。
正因为如此,他以前的班主任老师就很看不起他,对他严厉,所以他一气之下不爱学习了,上课时不仅不听课,还顶撞老师,弄得老师也不喜欢抽他起来回答问题,双方谁也不愿搭理谁,张明的成绩由此更加低了。
当一位新来的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老师接手这个班后,并没有放弃这个学生,这位老师首先看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称赞他身体好,为人热情。
“三好”之中已经有了“一好”,因此老师让他当体育委员。
在老师的激励引导下,他努力学习,思想向上,上课积极发言,认真工作,帮助同学,一年后真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三好学生”。
三、案例涉及的问题:张明从“调皮大王”转变为“三好学生”。
说明师生交往在教学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案例中的班主任老师由于没有倾听学生的解释导致对学生产生误会,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灵因教师的不公平对待而受到伤害,由此产生对抗心理,更加不愿学习,而后来一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教师对“问题”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共情、尊重、真诚的态度,使得师生间的关系变得融洽,可见正确的进行师生交往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教学关系是“教”与“学”的统一,学生和老师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不能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
中国案例涉及的问题如下:一、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现象的产生呢?二、在课堂教学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师生课堂交往呢?三、现在的课堂教学还存在什么样的弊端呢?四、要形成好的教学关系,达到优秀的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怎么做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注意什么?四、相关观点概述:对于前一位班主任老师的不平等对待,让张明产生了对抗心理,从而变得厌学,而新来的教师则采取了鼓励的方式,对张明不抛弃不放弃,由此引起了学生的好感,所以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师生交往-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师生交往的重要性;2.分析并了解师生交往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学习并掌握应对师生交往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1.师生交往的重要性;2.师生交往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应对师生交往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如何处理师生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2.如何平衡师生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引言,让学生了解到师生交往的重要性,以及在师生交往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
学习(30分钟)1.师生交往的重要性(5分钟)解释师生交往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于学生成长、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师生交往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0分钟)列举师生交往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师生关系僵化、师生之间出现矛盾、师生之间出现心理障碍等,并讲解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3.应对师生交往问题的方法(15分钟)从师生之间沟通、协商、包容和理解等方面,并通过多种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应对师生交往问题的方法。
练习(25分钟)1.情景模拟练习(15分钟)以授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交往为主要内容,进行情景模拟练习,让学生实际体验师生交往中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
2.讨论分析(10分钟)以练习后的情景模拟为材料,让学生围绕着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方法进行讨论分析,促进学生对于师生交往的反思和学习。
总结(5分钟)做简单的总结和回顾,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难点进行回顾与强化。
课堂体会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深入了解了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学习并掌握了应对师生交往问题的方法。
在情景模拟中,学生有机会实际感受师生交往的情境,并且通过讨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反思师生交往的相关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
交往不是静态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动态地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简而言之,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它存在着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之分。
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
可以说,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相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和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小学生师生交往问题的案例分析【案例1】小强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同学,平时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得都比较好。
但是,有一次因为某件事,老师批评了他,与老师发生了顶撞,以后,同老师的关系就比较紧张了。
【案例2】张××,也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同学,道德品行、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差,经常被老师批评,受到老师的指责,他也对老师很反感。
【案例分析】在学校里,学生和老师天天相处,有时会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误会,产生分歧。
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因素很多,有的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不当有关。
批评学生时不注意时间、地点、场合,没有深入调查和分析造成处理问题不公,遇事不顺心而把个人情绪带入课堂,对学生过多的惩罚和指责等,会伤害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虽然不能排除学生在某些方面应当承担责任,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学生同老师的紧张关系必须要得到恰当的处理。
如果双方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师生关系,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乃至学生个性的发展。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呢?(1)让学生改正自己的不良认知。
有的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不信任自己,这些同学的这种认识是缺乏事实根据的。
与其说老师不理解不信任他们,不如说他们不理解不信任老师。
这种不良认知直接影响着学生和老师的交往。
所以教师在平时就要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地认知师生关系,学会真正地理解和信任老师。
(2)让学生主动与老师促膝谈心。
告诉他们老师的工作比较忙,不要等待老师主动上门找自己谈话,而要学生见缝插针地找老师谈心,和老师唠唠家常,谈谈心事,做到和老师心灵沟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甚至是误解统统向老师讲出来,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3)老师还可让学生通过写信与自己沟通。
有些学生不善于面对面地和老师交谈,他们担心当面谈思绪容易乱,丢三落四地说不清楚或表达不全面,还有些问题当面不好意思讲。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建议他们写信,通过书面的形式和老师交谈,以此发展师生关系。
/education/jsxl/jjxl/201207/305958.html。
案例分析教学中的师生交往-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标题:如何正确的将师生交往融于教学中二、案例:张明是一个活泼好动,乐观开朗的男孩子。
他性格率真,性子急。
但他身体棒,体育成绩好。
在运动会上常为班集体争光。
可由于训练等因素,他学习成绩不太好。
正因为如此,他以前的班主任老师就很看不起他,对他严厉,所以他一气之下不爱学习了,上课时不仅不听课,还顶撞老师,弄得老师也不喜欢抽他起来回答问题,双方谁也不愿搭理谁,张明的成绩由此更加低了。
当一位新来的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老师接手这个班后,并没有放弃这个学生,这位老师首先看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称赞他身体好,为人热情。
“三好”之中已经有了“一好”,因此老师让他当体育委员。
在老师的激励引导下,他努力学习,思想向上,上课积极发言,认真工作,帮助同学,一年后真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三好学生”。
三、案例涉及的问题:张明从“调皮大王”转变为“三好学生”。
说明师生交往在教学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案例中的班主任老师由于没有倾听学生的解释导致对学生产生误会,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灵因教师的不公平对待而受到伤害,由此产生对抗心理,更加不愿学习,而后来一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教师对“问题”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共情、尊重、真诚的态度,使得师生间的关系变得融洽,可见正确的进行师生交往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教学关系是“教”与“学”的统一,学生和老师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不能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
中国案例涉及的问题如下:一、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现象的产生呢?二、在课堂教学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师生课堂交往呢?三、现在的课堂教学还存在什么样的弊端呢?四、要形成好的教学关系,达到优秀的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怎么做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注意什么?四、相关观点概述:对于前一位班主任老师的不平等对待,让张明产生了对抗心理,从而变得厌学,而新来的教师则采取了鼓励的方式,对张明不抛弃不放弃,由此引起了学生的好感,所以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对于这个案例,我们容易发现,师生交往也是一门功课。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现象的产生呢?首先是教师原因,著名的“罗森塔效应”可以说明问题,教师所忽视的那些孩子往往惧怕老师或消极失望,从而造成交往困难。
另外,有的教师教育方式欠佳,如发脾气,打骂、体罚学生,这势必会造成交往紧张,还有就是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不能全面评价学生,造成师生沟通困难,其次是学生原因。
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主性人人增强,教师不再是评价的权威.他们开始品评教师,而且由于阅历贫乏,往往易造成认知偏差,中学生往往在心理上把自己和教师对立起来,交往时带有羞涩,自卑。
猜疑等不良心理,另外,一些中学生自我要求不高,纪律散漫,师生利益发生冲突,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当然具体生活中海油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但师生关系对于中学生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双方的共同关注。
①在课堂教学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师生课堂交往呢?(一)师生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实现师生课堂交往的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也是课堂教学效能得以实现的首要条件。
在同理心的心理活动中.沟通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无高低之分。
在师生的课堂交往关系中.如果双方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教师就能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期望是一种重要的潜在因素,有高期望和低期望之分。
教师的期望是强化学生行为的根据,而学生又根据教师的期望和强化来认识自己,调整自己。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经常会采取以下四种行为方式:(1)制造出不同的心理气氛,如亲切的或紧张不安的;(2)具体的反馈不一致;(3)教师向学生输出的信息不同。
(4)教师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不一①侯艳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师生交往,[J],东方青年·教师,2010年第11期样,其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
(三)教师的影响力与交往水平。
教师自身的影响力直接表现为教师的权威,有权威的教师具有进行权威性交往的能力,比如,说的话学生特别容易接受:与学生交流时特别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容易被学生当做行为的榜样等,即常言所说的“亲其师。
信其道”。
缺乏交往能力的老师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样不但不利于师生交往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甚至于出现教学事故。
②现在的课堂教学还存在什么样的弊端呢?第一、课堂太过无聊.毫无情趣可言;第二、学科内容枯燥,学生毫无学习兴趣;第三、课堂生活脱节.缺乏生活基础。
第四、分数高低无用,毫无负担意识。
诸如此类原因导致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与质疑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效率降低,此外还有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也会丧失学习兴趣,要是疑问被教师否定,也会丧失提问的信心。
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注意什么?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
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交往活动,在这种交往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着频繁而密切的联系,这种师生问、学生间的广泛交往与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伙伴关系,两者各具独立人格且完全平等,这种师生关系得以建立和表现的最好形式便是课堂教学交往。
那么应该怎样实施课堂教学师生交往呢?(一)相互尊重,平等交往。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独立的交往主体,师生之间首先应该做到相互尊重。
(二)彼此理解,共同发展。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是课室教学生活的创造者,都是课室教学的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交往实际上是师生共享智识的过程。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也可以是一个教育者,要充分挖掘课堂中的教育资源,捕捉学生的信息,使学生分享相关的经验。
(三)多种交往,讲究实效。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话与交流,在交往主体——师生之间形成共同理解。
师生之间的理解既包括②李成才;谭群瑛,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1期③王金,学生因何不愿质疑问难,[J],考试周刊,2011年第87期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也包括对知识、思想、规范等意义理解。
但是。
作为一种特殊的交往形态,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实效。
④五、我的看法:近年来随着课程的改革,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
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是相对独立和平等的关系,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反而更像是学生的朋友。
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形成一种思想上的共识,从而达到目标上的统一。
交往教学理论的观点上说,教学是一种精神上的交往,他是师生之间情感层面上的交流。
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会用有趣的实践操作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直接灌输生硬的知识,通过课堂互动来维持师生间的情感,所以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教学是生成性的交往,学生在上课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地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鼓励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意见,这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过程,通过这种互动,能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乐趣,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教学是一种反思性的交往,在师生的交流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人格。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从老师那里学的新的知识,而老师也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从而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教学还是基于生活世界的交往,师生应该有着相同的地位,教师不能强迫和压制学生服从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性的运用“你们想不想?”“你们敢不敢尝试?”或者“让我们来比一比,好不好?”这样的亲切的语言,而很少会用“你应该”“你必须”这些命令性的话语。
教师应该做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要让学生对你智慧信服,对你的品格敬仰,对你的思想崇拜,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若是像案例中的第一位班主任一样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只会越来越差。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有八个方面的智能。
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具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在一个领域表现为智能强项,在另一个领域可能表现为智能弱项。
”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④骆国英,漫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J],社科纵横,2010年8月总第25卷第8期没有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使得学生与老师的矛盾日益增大,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只关注成绩就对一个学生定下好坏的标准显然是不对的,像案例中的第一位班主任,就只看到了张明同学身上的缺点,却没有发觉到他身上的其他闪光点,他虽然成绩差但是体育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至理名言,做到扬长避短,就能人人成才。
新来的老师正是清楚明白这一点,对张明同学不抛弃不放弃,反而引导他发现自己的长处,并且鼓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最终张明真的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三好学生”,只有教师与学生和平相处,才能互相激励,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
师生相处不仅是生活,更是一门学问,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直是教学的重点。
我认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实现“师生交往”的具体做法是:第一、给学生留下好印象。
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决定了他以后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所以,第一次见学生时就应该做到衣着端庄整洁,精神爽朗。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也应该做到热情真诚,不能冷漠孤傲。
要记住学生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下属。
第二、给学生多一点关爱,老师可以努力记住每一位同学的名字,在课堂上给予关爱和支持,对心理不成熟的学生也应该表示理解并且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样才能谈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三、给学生灿烂的笑容。
作为学生,肯定希望老师能对自己的成绩表示肯定,谁也不希望整天面对着一个板着脸的老师,在学生答不出问题时,老师的笑容就是一种无声的鼓励,党风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老师的笑容就是一种真诚的表扬。
第四、给学生多一点赞美。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叛逆,面对老师的批评会产生消极的逆反情绪,教师应该多多赞美鼓励学生,才能达到酿好的教学效果,不然只会适得其反。
师生的交往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也能使学生学习更有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能帮助教师更快的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正确的将师生交往融于教学中,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参考资料目录:1、侯艳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师生交往,[J],东方青年·教师,2010年第11期2、李成才;谭群瑛,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1期3、王金,学生因何不愿质疑问难,[J],考试周刊,2011年第87期4、骆国英,漫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J],社科纵横,2010年8月总第25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