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实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7
例析深基坑支护工程变形监测1工程概况天津港东疆港区海铁大道雨水提升泵站工程一标段位于天津港北疆港区北部,西起新跃进路,承接上游自南向北收集到的雨水,沿海铁大道自西向东汇集,通过d2400-d2600雨水管道汇入海铁大道雨水泵站,管道长度近1km。
本工程雨水管线坐落在软土地基上,场地内地层条件以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为主,会对施工造成一定困难。
除此之外,管线中线距南侧建筑物仅有12~13m,距海铁大道道路中心线33m,且施工区域内既有管线种类繁多,施工难度大。
2基坑监测目的和方案依据2.1监测目的基坑开挖和管道施工将会对周围构造物及道路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变形监测具有重大意义。
为切实保证施工过程中基坑和周边环境安全,通过对一些监测项目进行数据采集,掌握支护结构的变形及稳定性状况,分析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管线以及构造物沉降或位移速率,以便对基坑开挖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采取及时补救和加固措施,指导施工。
具体如下:1)为基坑四周构造物、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2)驗证支护结构承载能力,通过反馈的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管线施工;3)将监测结果反馈给设计单位,为其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2监测方案根据施工的特点以及技术要求,深基坑工程涉及的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基坑周围保护结构的水平方向位移监测和周围建筑物垂直方向的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的监测等。
在技术方向上,采用的仪器:基坑周围保护结构的水平方向位移监测采用GTS-TOPCON 2″级全站仪;周围建筑物垂直方向的位移监测以及地下水位的监测采用的是天宝DINI12电子水准仪。
监测精度的设置是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确定的,周围建筑物垂直方向的位移观测:水准测量站测得高差中误差为±0.5mm;水准闭合路线,闭合误差±1.0 mm(n为测站数)。
基坑周围保护结构的水平方向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观测的坐标的中误差为±3.0mm;测角的中误差为±2.0″;距离量测的精度为1/5000。
深基坑工程施工变形的监测和分析摘要:变形监测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来持续观测变形结构的变形现象,对其变形状态进行分析,并预测其发展动态的各项工作。
实施变形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明确变形体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以及时间特点。
在精密工程实际测量过程中,最常见的变形体有:深基坑、大坝、高层建筑物、隧道以及地铁等。
通过实施变形监测可以掌握和精准科学地分析变形体各部位的实际变形情况,进而做出提前预报,这对于整个工程质量控制和施工管理来讲,十分重要。
基于此,本文将对深基坑工程施工变形的监测进行分析。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施工变形;变形监测1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概述基坑工程变形监测首先应该确定监测对象及监测项目两部分,基坑工程结构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变形监测的侧重点也不同。
确定合理有效的监测对象、监测项目,既能起到监测预警的作用,又能提高监测效率、节省监测成本,是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关键控制点。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对象一般包括基坑支护结构本身,基坑周边土体、地下水、地下管线以及基坑周边建(构)筑物、重要道路等等;监测项目一般包括位移监测(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倾斜监测、土压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内力监测等等。
监测对象和监测项目的最终确定一般应遵循如下程序:首先根据基坑工程专项设计方案中对变形监测部分的设计要求,收集本项目相关地质、勘察、周边环境等资料,结合相关规范规定,初步确定监测对象及监测项目、并编制本项目基坑工程初步变形监测方案;然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实地踏勘,实地检核变形监测方案技术指标及条件因素,对于存在与现场条件不符、或有遗漏、有安全隐患部分等需进行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方案修编,做到监测方案与实际相符,真正起到基坑工程变形监测预警作用,保证监测成本合理高效;再将包含监测对象、监测项目在内的监测方案、监测成本预算提交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专家等进行技术、成本等论证;最后根据论证意见再对包含监测对象、监测项目在内的监测方案进行修改审批,经审批的监测方案即可作为监测依据进行基坑工程监测工作。
临近地铁深基坑主动变形控制技术案例分析—新生闻涛大厦基坑围护项目发布时间:2022-10-28T08:56:19.875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2期作者:胡焕[导读] 地铁保护区范围内的基坑工程项目对于基坑及周边环境变形有着非常严格的控制要求胡焕东通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地铁保护区范围内的基坑工程项目对于基坑及周边环境变形有着非常严格的控制要求。
轴力伺服型钢组合支撑相比传统的支撑具有更好的抵抗基坑变形的能力,其特点在于24小时实时监控,根据基坑变形监测情况实时调整支撑轴力,低压自动补偿、高压自动报警,全方位多重安全保障,更适用于对基坑变形控制严格的工程项目。
通过新生闻涛大厦基坑项目,系统介绍了轴力伺服型钢组合支撑基坑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结合该工程的成功实践,系统体现了轴力伺服技术在地铁周边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中安全高效和绿色环保的优势。
一、工程概况新生闻涛大厦项目位于杭州滨江区滨文支路以北、西浦路以西。
本工程南侧靠近地铁6号线西浦路站B号出入口及盾构区间,最近处围护结构外边线距离地铁出站口附属结构约6.700m,距离南侧盾构区间约29.90m,基坑开挖前6号线已在试运行阶段,但尚未运营。
基坑西侧为滨浦路,基坑边距离道路边约6.408m;基坑东侧为西浦路,基坑边距离征地红线约30.898m。
基坑北侧为新建道路,基坑边距离征地红线最近约3.0m。
本工程基坑东西向长约260.9,南北向宽约111.0m,呈"矩形",基坑周长约743.8m,基坑面积约8.8万平方米。
整体下设3层地下室,基坑底板垫层底大面积挖深12.600m,考虑到承台垫层挖深为13.100m。
图1项目平面位置及周边环境二、项目围护设计方案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13.000m,主要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影响及地层情况确定设计方案: 1、南侧靠近杭州地铁六号线处,采用分坑形式,共分为K1、K2、K3、K4四个小坑,采用地下连续墙+三道内支撑(第一道砼支撑,下二道带伺服系统的预应力型钢支撑)的支护形式。
关于建筑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探析发布时间:2021-08-10T15:39:22.73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36卷第8期作者:王海生[导读] 变形监测对基坑施工非常重要,它能够监测出基坑表面是否存在裂纹,是否发生过小角度的偏移等等,这是保证基坑质量的一项重要监测手段。
王海生四川铭润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1730简要:变形监测对基坑施工非常重要,它能够监测出基坑表面是否存在裂纹,是否发生过小角度的偏移等等,这是保证基坑质量的一项重要监测手段。
本文我们重点讨论下建筑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注意事项和监测流程。
关键词:建筑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注意事项;监测流程一深基坑工程概述基坑底面积在27平方米以内,且底长边小于三倍短边的为基坑,深基坑是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
基坑开挖前应该通过建设单位找工程勘察单位,让他们出示一份详细的地质资料。
建筑物修建的时候每到一定高度要用高精度水准仪定期观测,分析沉降是否均匀等。
如果该建筑是建在地铁旁边,建造深基坑比较困难。
因为,地铁的存在对基坑变形,特别是水平变形要求严格。
而对于临近地铁的深基坑开挖,最关键的是在支撑和维护体系的刚度上进行加强,来抵挡地铁周围土体的变形。
城市盖高层建筑需要挖近百米的基坑却不会出现地下水,原因很简单。
基坑施工前,一般是要进行施工降水的,通俗的说就是向地下钻孔抽水,并且是连续抽水,使短期内的地下水位低于施工高程。
由于短期的连续降水,使地下水位可以满足施工要求而不至于被水淹无法施工,而这不可能是永久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雨水下渗、地下水的流动等还是可能会让地下水位升高的,为防止施工完成后地下水回升造成建筑进水,施工过程中同时会对外围进行防水处理,这也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地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建筑内也是不受地下水的影响的。
基坑的降水、打桩等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做不好对建筑基础的影响是永久性的且不可逆转。
58 汪大龙: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变形影响监测实例 2009年第3期(总第89期)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变形影响监测实例汪大龙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 要】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施工引起的变形要求越来越严格。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研究背景,对基坑施工时周边环境的变形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
以期对今后从事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
【关键词】深基坑 周边环境变形 开挖1 前 言随着城市发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进行工程建设活动越来越频繁。
工程建设的任何过程都将对周围环境造成变形影响,客观存在的环境条件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同时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通过大量工程实践,人们对工程活动中周围地下管线保护、临近建筑物保护、一般地下设施保护等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
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施工引起的变形要求越来越严格。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研究背景,对基坑施工时周边环境的变形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
以期对今后从事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
2 研究背景2.1 工程概况已建设完成的某高层建筑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为地上46层,地下3层钢筋砼结构,建筑基坑面积约8860㎡,基坑开挖深度16.3m。
本工程场地西侧距离基坑较近的有8条管线,最近的供电电缆距离基坑约为13.5m,内环高架路结构柱距基坑开挖面约25.5m;场地东侧电话线距基坑约为18.5m,轻轨结构柱与基坑的距离约为25.5m;北侧有11条地下管线,距基坑最近的给水管距离约为17.5m;场地南侧的西区与南区分别和5层建筑物、3层建筑物为邻,两幢建筑物均无桩基,与基坑相距约5.5m。
基坑平面呈不规则狭长矩形,基坑南北向最大跨度约199m,东西向最大跨度约50m。
本工程基坑围护采用深33~34.5mφ1200钻孔排桩挡土外加深29mφ85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内设四道混凝土支撑的围护形式;在钻孔桩区域设置宽1.9m、深20m的搅拌桩预加固坝体,以确保挡土钻孔桩和坑底加固搅拌桩的可靠内力传递,并形成辅助封闭止水帷幕。
深基坑变形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戴清宝(浙江恒欣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勘察分公司福建泉州362000)摘要笔者以泉州市某基坑支护工程为案例,基坑采用土钉墙的支护型式,设计运用迈达斯计算软件对基坑开挖后的变形情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合开挖后的基坑位移监测数据,将基坑变形的数值模拟计算数据与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㊂关键词深基坑土钉墙迈达斯数值模拟监测中图分类号:T U75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72(2023)11-0173-03随着车库的需求量日渐增长,地下室几乎已成为商品住宅楼及办公楼的标配,地下室的开挖,将影响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基坑支护应运而生㊂土钉墙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基坑支护型式,有着工艺成熟㊁工期短㊁造价省等优点,成为众多基坑工程的首选方案,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㊂G B55003-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规范第7.1.3条[1]将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计算列入强制性条文要求,土钉墙支护体系下的周边土体变形理论计算与工程实际变形量是否存在较大差异?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考证的内容㊂1工程实例概况工程场地位于泉州市惠安县,场地原为旧民房,场地已整平至ʃ0.000(黄海高程32.60m)㊂场地西侧7 m范围外为民房(1-4F㊁浅基㊁石砌㊁砖混或简易民房㊁持力层为粉质黏土或残积砂质粘性土),北侧民房已拆除,仅存旧围墙㊂南东二侧均为现状水泥路㊂建筑物下设一层整体地下室,基础类型为浅基础,地下室面积约4400m2,支护周长约315m,基坑最大支护深度约6.95m,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γ0=1.0[2]㊂1.1工程地质概况按地貌类型划分,本场地属冲洪积平原,地势较平缓,据本勘资料,场地内除表层人工填土(Q4m l),第四系土层为冲洪积(Q4a l-p l)及残积(Q4e l)成因,基底为花岗岩类岩石(γ53)㊂工程场地地貌属残积台地地貌单元,场地地层分布情况自上而下分别为:杂填土㊁粉质黏土㊁残积砂质粘性土㊁全风化花岗岩等,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相关地层描述如下:1.1.1杂填土灰黄㊁灰褐等杂色,干,松散,为新近回填(年限<1年),未经专门压实处理,均匀性及密实度差,呈欠固结状态,并具湿陷性,本层以粘性土为主,混含建筑垃圾与少量砂㊁碎石,其中硬质物约占15%~25%;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为0.40~2.40m㊂1.1.2粉质黏土浅黄㊁灰黄色,湿,可塑,主要由粘㊁粉粒组成,土质较均匀,粘性较强,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含铁锰质氧化物;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为0.90~3.80m,层顶埋深0.40~2.40m㊂1.1.3残积砂质粘性土灰黄色,湿,可塑,捻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㊁韧性中等,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形成,成分以粘性土为主,有少量的细粒石英颗粒,粒径>2.0mm的含量范围值为5.9%~14.3%,长石及暗色矿物已全部风化成黏土矿物,具有泡水易软化崩解的特性;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为3.90~9.50m,层顶埋深为1.60~ 4.50m㊂1.1.4全风化花岗岩黄褐色㊁饱和,中粗粒花岗结构,散体状构造,风化显著但不均,标贯击数实测值N>30击/30c m,岩芯呈砂土状,遇水易软化,原生矿物清晰,含多量次生矿物,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V级,质量指标极差,未发现洞穴㊁临空面㊁风化孤石及 软㊃371㊃(紫砂艺术)2023年11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作者简介:戴清宝(1984-),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㊂弱 夹层;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为0.40~4.30m ,层顶埋深为7.50~12.80m ㊂表1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地层名称饱和重度γ(k N /m 3)固结快剪С(k P a )固结快剪φ(度)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f r b K )杂填土18.510.012.015粉质黏土18.622.413.835残积砂质粘性土19.016.223.445全风化花岗岩20.525.025.0601.2 水文地质概况杂填土:透水性强,富水性较弱;粉质黏土㊁残积砂质粘性土㊁全风化花岗岩:含水性与透水性较弱(为弱透水性层)㊂地下水赋存特征为:根据本工程勘察资料,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赋存于杂填土㊁粉质黏土㊁残积砂质粘性土㊁全风化花岗岩中,主要靠大气降水与地表迳流下渗补给故其富水性受季节性制约㊂工程场地勘察期间测得钻孔孔内初见水位埋深距现地表1.50~2.90m (黄海标高为28.74~30.97m ),稳定水位埋深距现地表2.10~3.60m (黄海标高为28.14~30.27m ),据当地民井调查与建设方提供当地气象部门水文资料,本场地地下水变化幅度1.00~2.00m ,工程场地3~5年最高水位黄海标高为31.00m ;历史最高水位黄海标高为32.30m ㊂图1 支护剖面图1.3 基坑支护方案基坑支护的方式较多,近年来福建沿海一带用的比较多的支护型式有土钉墙㊁拉森钢板桩+预应力锚索㊁S MW 工法桩+预应力锚索㊁S MW 工法桩+钢管内支撑㊁排桩+内支撑等㊂结合本工程周边情况㊁地质条件㊁开挖深度等条件,本基坑工程最终采用土钉墙的支护型式㊂此次对比分析选取本工程案例的其中一个支护剖面进行,选取的支护剖面图见图1㊂2 变形数值模拟分析2.1 模型构成采用M i d a sS o i l w o r k s 计算软件,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经土钉墙加固后的基坑侧壁进行数值模拟变形分析㊂计算模型利用基坑结构的对称性,取典型剖面对基坑侧壁土体进行计算分析,计算范围:基坑坑顶外取基坑开挖深度的2.5倍,基坑坑底以下取基坑开挖深度的1.0倍㊂2.2 数值模拟结果图2 水平位移模拟结果图3 竖向位移模拟结果根据M i d a sS o i l w o r k s 软件计算结果,水平位移最大值约1.8mm ,水平位移模拟结果见图2,竖向位表2 监测点累积位移量统计表监测项目水平位移监测点竖向位移监测点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监测点P 6P 7P 8S 6S 7S 8X 3X 4累积位移量(mm )4.5513.516.345.899.547.1310.668.12㊃471㊃ 陶瓷 Ce r a m i c s (紫砂艺术)2023年11月移最大值约14.3mm ,竖向位移模拟结果见图3㊂3 基坑监测实测数据该基坑现地下室外围土方已回填完成,基坑安全隐患已排除,基坑暴露总时长约70天,监测单位共出具52份监测简报,该支护剖面段水平位移监测点编号为P 6㊁P 7㊁P 8,竖向位移监测点编号为S 6㊁S 7㊁S 8,深层水位位移监测点编号为X 3㊁X 4,各监测点最终累积位移量见表2㊂4 对比分析本基坑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变形情况进行现场布点㊁监测,监测单位根据施工图及‘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3]的要求实施监测工作,本文假设监测数据为基坑变形情况的真实体现㊂根据监测数据,坡顶水平位移累积位移量最大的点为P 7,累积位移量为13.51mm ,坡顶竖向位累积位移量最大的点为S 7,累积位移量为9.54mm ,深层水平位移累积位移量最大的点为X 3,累积位移量为10.66mm ㊂数值模拟计算该剖面段水平位移最大值1.8mm ,竖向位移最大值14.3mm ,不难发现,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基坑实际位移量存在较大差异,说明数值模拟结果参考价值并不高㊂5 结结基坑变形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测得的实际变形存在较大差异,即理论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归结为以下几点:(1)数值模拟计算,是将岩土层以参数形式量化后进行的模拟分析,而计算所采用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是勘察单位根据现场原位测试或室内试验后所取,其中难免存在差异㊂(2)数值模拟计算是选取剖面段范围最具代表性的地层进行模拟,然而实际上不同位置各地层的埋深㊁层厚等是存在一定差异的㊂(3)理论计算是严格按照设计设定的边界条件进行的,施工现场不大可能和设计设定的边界条件完全一致,包括坡顶荷载㊁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等㊂参考文献[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 G J 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 B55003-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 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㊃571㊃(紫砂艺术)2023年11月 陶瓷 C e r a m i c s。
深基坑变形监测与结果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和大型建筑物越来越多,建筑物基坑开挖的深度和规模也越来越大,基坑向着大深度、大面积方向发展,周边环境更加复杂,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变得愈加重要。
为保证深基坑安全开挖,并且做到及时指导正确的施工,必须对基坑工程进行监测。
本文通过对兰州西津西路下立交基坑的监测分析,了解深基坑变形监测的重要性及具体实施方案。
监测内容主要以灌注桩桩顶沉降、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地面沉降、土体测斜及支撑轴力为主。
监测结果需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各参与单位反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施工方案。
关键词:深基坑,沉降,支撑轴力,监测报警值第一章引言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为保证基坑施工、主体地下结构的安全和周围环境不受损害而采取的支护结构、降水和土方开挖与回填,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和检测等。
据统计,由于设计不严谨、施工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基坑坍塌在工程事故中占有很大比例。
因此,确保基坑工程合理施工,杜绝类似事故发生,除了确保勘察、设计、施工等阶段符合要求外,进行及时准确的基坑监测也尤为必要。
基坑工程监测是指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用精密仪器、设备对支护结构、周边环境,例如岩体、建筑物、道路、地下设施等的位移、倾斜、沉降、应力、开裂、基底隆起、土层孔隙水压力以及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等进行综合监测。
基坑开挖前应进行支护结构完整性检测,并断定缺陷的位置。
国家规范中明确规定:“开挖深度超过5m、或开挖深度未超过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均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任何一起基坑工程事故,无一例外的与监测不力、不准确、不及时有直接关系。
实时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坑内桩、土体、地下水位等内容及基坑周边建筑物的沉降、位移变形,将变化情况反馈给设计部门,用新的监测资料与原设计采用值进行对比,判断现有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对原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是实施基坑监测的意义所在。
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实例分析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在介绍深基坑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从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锚索应用监测及周围环境监测等方面探讨了深基坑变形监测工作,为类似工程变形监测作参考。
标签:深基坑;变形监测;实例分析隨着我国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建筑空间逐渐向地下室发展,基坑的开挖深度越来越大,对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降水不到位和施工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基坑施工必然会影响到周围建筑物、地下设施和周围环境,因此,施工人员有必要加强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工作,通过运行专业的仪器和各种方法对深基坑变形进行监测,能够准确掌握深基坑工程施工情况和预测基坑施工未来发展的趋势,对确保深基坑工程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基坑变形监测的内容深基坑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沉降监测、应力监测,及地下水位监测、护坡监测和周围环境监测等,一般通过设定监测项目的报警值来保障基坑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在监测过程中,不仅要提供精确的监测数据,还应加强对基坑水文地质的了解与分析、基坑与周边相邻建筑物关系的分析研究。
2.1围护结构的监测(1)水平位移监测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是围护结构变形最直观的体现,是整个监测过程的重点。
围护结构变形是由于水平方向上基坑内外土体的原始应力状态改变而引起的地层移动。
(2)沉降监测基坑围护结构的沉降多与地下水活动有关。
地下水位的升降使基底压力产生不同的变化,造成基底的突涌或下陷。
通常使用精密电子水准仪按水准测量方法对围护结构的关键部位进行沉降监测。
(3)应力监测基坑稳定状态下,侧壁受主动土压力,围护结构受被动土压力,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之间成动态平衡。
随着基坑的开挖,平衡被破坏,基坑将发生变形。
2.2周围环境监测(1)邻近建筑物沉降监测当软土地区开挖深基坑时,基坑周围土体塑性区比较大,土的塑性流动也比较大,土体从围护结构外侧向坑内和基底流动,因此地表产生沉降,这是沉降产生的主要原因。
(下转54页)①作者简介:胡为平(1976—),男,浙江天台人,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软土深基坑和建筑物变形监测。
DOI:10.16660/ki.1674-098X.2017.29.052深基坑工程施工变形监测分析实践①胡为平(宁波华东核工业工程勘察院 浙江宁波 315800)摘 要:在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周边环境以及施工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就容易导致出现基坑结构以及地面建筑物出现较大程度的沉降与变形情况,从而引发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
因此在进行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就需要进行基坑开挖方式的合理选取,并选取有效的动态变形监测方式,来确保整个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
本文就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变形监测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 变形监测 分析实践中图分类号:F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0(b)-0052-02深基坑工程作为一种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包含有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监测等多项内容。
为了确保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对其变形状况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我国现阶段的基坑监测技术是以地下变形和表面形变监测为主,巡视监测作为辅助手段;但仍然难以满足现阶段房产行业快速施工的实际发展需求。
因此,相关单位就需要对现有的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变形监测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并借此来确保整个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
1 深基坑变形的影响因素与控制策略在深基坑的开挖施工过程中,容易导致周围的地面以及支护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并对该深基坑周边的建筑、地下管线以及周边道路的安全性造成较大的影响。
此外深基坑工程大多处于城市中人员流动比较密集的区域,这就需要在进行深基坑的开挖施工过程中,能够对其变形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1]。
现阶段影响到基坑变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坑周边的水文环境、土质物理学指标以及气候等;(2)基坑的具体形状、开挖深度以及大小等;(3)基坑周边的环境,比如周边的建筑情况;(4)基坑开挖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流程等;(5)支护结构的强度与类型;(6)转换层的深度以及预应力大小等因素。
深基坑工程施工变形监测分析摘要:深基坑工程作为一种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包含有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监测等多项内容。
为了确保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对其变形状况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我国现阶段的基坑监测技术是以地下变形和表面形变监测为主,巡视监测作为辅助手段;但仍然难以满足现阶段房产行业快速施工的实际发展需求。
因此,相关单位就需要对现有的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变形监测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并借此来确保整个深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应用1影响深基坑变形主要因素及控制措施建筑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地表会因基坑开挖而出现变形,对周边建筑、地下管线、构筑物及道路的安全产生严重威胁。
尤其部分深基坑工程处于城市市政设施及人员流动密集区域,因此更应严格要求深基坑的变形控制。
相关研究指出,基坑变形和以下因素影响有关:①基坑水文、气候、地质及土的各种物理力学指标;②基坑形状、深度及大小等;③基坑所在周边环境,如有无河道沟渠、有无地下工程及周边建筑情况等;④支护结构刚度、类型、入土深度,支撑位置、类型、刚度、预应力及排列方式等;⑤施工方法、施工流程等。
基坑围护结构和周围土体失稳变形的原因一般有如下两种情况:①外力的作用破坏了土体中原有的应力平衡,如基坑的开挖使基坑内土方减少,从而改变了土体内原有的应力平衡状况,基坑外土体将对围护结构形成土压力;另外,土中的渗流力或邻近打桩施工扰动等的作用,也都会破坏土体内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
②土的抗剪强度由于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降低,导致土体变形,如由于外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使土时干时湿、收缩膨胀、冻结、融化等从而使土变松,强度降低等;另外,基坑在开挖施工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降低基坑内地下水位,因止水帷幕存在的漏洞或地下渗流,导致基坑外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容易造成周围建筑物等失稳。
以上述基坑变形因素及变形机理为前提设计科学合理的基坑,同时还要拥有科学的施工方法,可从以下几点控制基坑变形:如合理加强支护结构和支撑刚度,选择合理的支撑排列方式,适当增加围护墙入土深度,参考基坑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制定妥善的支护方案,从而减少基坑暴露时间及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等。
建筑工程深基坑的变形观测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工程愈加复杂,深基坑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深基坑工程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如土体变形、地下水位变化、沉降等。
因此,对深基坑工程进行变形观测和监测分析,能够及时掌握其变形情况,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工程的顺利施工和使用。
变形观测原理深基坑变形观测主要基于以下原理:一是根据建筑物自身变形情况,推导基坑边界土体的变形情况。
二是根据深部土体的力学特性,确定基坑周边土体的静力作用,并以此来判断变形情况。
深基坑的变形观测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测量法、摄影测量法、形变测量法等。
其中,形变测量法是变形观测中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测量基坑周边土体、建筑物和周边配套工程设施的竖向位移、沉降和横向位移的变化,并利用数学模型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变形观测步骤深基坑变形观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变形观测系统:根据工程特点和变形特征确定变形观测点分布,并布置测点和安装测量仪器,建立变形观测系统。
2.质量控制:对测量仪器进行校验和质量控制,确保相关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数据采集:通过测量仪器采集各测点的变形数据,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
4.数据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利用变形观测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判断深基坑工程变形情况。
5.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深基坑工程的变形情况,预测未来变形趋势,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措施调整和预防措施实施。
变形观测注意事项在进行深基坑变形观测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布点:在实施变形观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工程特点和变形特征,认真选择变形观测点的分布位置,确保观测系统完整、科学、合理。
2.确定变形系数:变形系数是进行变形观测的重要参数,其选择应参考实际情况和工程特点,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3.保证数据质量:在进行数据采集时,要对测量仪器进行严格的校验和质量控制,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实例分析
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在介绍深基坑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从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锚索应用监测及周围环境监测等方面探讨了深基坑变形监测工作,为类似工程变形监测作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变形监测;实例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建筑空间逐渐向地下室发展,基坑的开挖深度越来越大,对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
在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降水不到位和施工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基坑施工必然会影响到周围建筑物、地下设施和周围环境,因此,施工人员有必要加强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工作,通过运行专业的仪器和各种方法对深基坑变形进行监测,能够准确掌握深基坑工程施工情况和预测基坑施工未来发展的趋势,对确保深基坑工程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基坑变形监测的内容
深基坑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沉降监测、应力监测,及地下水位监测、护坡监测和周围环境监测等,一般通过设定监测项目的报警值来保障基坑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在监测过程中,不仅要提供精确的监测数据,还应加强对基坑水文地质的了解与分析、基坑与周边相邻建筑物关系的分析研究。
1.1围护结构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