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提高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之我见思想政治课历来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但在中职学校,由于它既不是高考科目,也不是专业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日益边缘化,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的现象普遍存在。
固然,这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有学生的原因,但更有思想政治课教师机械的灌输和简单的说教的原因。
所以,如何调动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一个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思想政治课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理应倍受重视,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学校过分、片面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为高考让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大多没兴趣,使得思想政治课在整个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变得可有可无。
再加上教学手段的落后,使得本来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更加难以理解抽象的德育理论,使整个课堂教学显得枯燥、沉闷,这更加剧了中职思想政治课的尴尬境地。
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自身着手,从学生实际出发,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
本文从我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做到以下四个方面,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前提,而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相待是基础,因而在平时的工作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不应盛气凌人,要尊重学生,特别是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中职学生看似顽皮、不羁,其实心里也是非常脆弱的,自卑心理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本身基础较差,怕老师提问、怕出错、怕嘲笑。
所以,我们要慎用批评,特别要注意批评的时机、场合和分寸。
有的老师讲话比较尖酸,这样的老师无论课上得多么精彩,学生在心灵上早已关闭起接纳的大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中职学生的自尊心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爱护。
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意识里不能有差生的概念,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应该始终以欣赏的眼光来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教师信赖、欣赏、鼓励和期待中各展其才,各展所能。
且谈中职政治课教学现状及教学实效性【摘要】中职学校的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是教学中普遍存在课堂教学难,教育实效不显著,达不到教学目的,常感到黔驴技穷。
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问题,对学生开展道德、理想、行为养成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笔者就提高政治课的实效性、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进行了一定地探索,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中职学校政治教学现状实效性1.中职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中职学校的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是教学中普遍存在课堂教学难,教育实效不显著,达不到教学目的,常感到黔驴技穷。
笔者根据多年的从教经历,就其中职政治课教学现状浅析如下:1.1 中职学生政治课学习现状。
(1)学习动力严重缺失。
初中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以来,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轻视”情绪。
进入中职后,因为没有高考的压力,学生对开卷考试的政治课更是不太重视。
而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扩招,学生基础不太理想,普遍表现出厌学情绪严重、学习主动性不高、想学一技之长却缺乏恒心和毅力等状况。
这些情况导致学生管理难度加大,教学管理上的问题日益突出。
(2)生源质量整体偏低。
中职生几乎是没有考上普高的落榜者,综合素质不高,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机缺失,学习态度不端正。
由于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常受家长、老师批评,自尊心常受打击,心灵容易受创,自信心普遍不足,普遍具有失败心理,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常引发自卑、少言寡语、孤独甚至自闭等心理,由此强烈的抵触情绪,把读书当成混日子。
1.2 中职教师政治课教学现状。
(1)政治课教学日益边缘化。
中职学校的教学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使思想政治课在整个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变成可有可无,结果,学生道德无知,是非模糊,行为失范,自卑疑惧,忧学怨学,扩大了“问题学生”的范围。
(2)政治教师教学信心丧失。
面对中职生生源质量的下降,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管理难度加大,更重要的是学生基础差、学习态度差,导致教师无法高质量地完成或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浅谈中职思想政治课实效性提高的几条途径【摘要】在深入了解中职学生内心世界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心态、学习畏难情绪、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以及前途忧虑等心理问题,有的放矢,进行理论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探索,以澄清学生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课;实效性【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01一、针对学生的自卑心理,进行形势教育和自尊自信教育由于学习成绩等诸多原因,学生们对进入中职学校总有那么几分勉强、几分遗憾和几分无奈。
升学受到的挫折、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使他们感到失落、彷徨和苦闷,行为表现上极其颓废。
据观察,中职的相当部分的学生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感到茫然困惑和无所适从,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发展目标,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竞争意识;有些学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缺乏荣誉感、自信心和自尊心;个别学生甚至自暴自弃,对前途丧失信心。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情况,我特开设了有关“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对他们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教育。
除了讲清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概念与表现,阐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的道理外,还着重突出了以下几点:(1)创新人才观。
人之为才,由其较高的素质和能力而定,人才在具体的素质能力上应百花齐放,具有不同类型和层次;(2)中职教育适应了我国生产力状况和现代化建设的多层次需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3)目前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和未来就业预测。
这些讲述向学生提供了当今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培养不同层次劳动者的真实信息;帮助他们懂得,我国在较低的生产力起点上搞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钱学森、袁隆平那样的专家教授,也需要千百万普普通通的动手型、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也是专家知识分子,也会得到社会的尊重。
就读中职学校绝不低人一等,不用自卑,更不能自暴自弃。
以生为本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摘要: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自身素质、教师等因素影响下,学生对思政课兴趣不浓,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试图从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融洽师生关系、完善考评机制等方面着手以期提高中职学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学模式;中职学校;思政课;实效性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219-02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手段,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理论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俗话说:“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
”然而中职学校以培养学生技能、技术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和办学宗旨,中职学校的学生理论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致使中职学校的政治课教学形势堪忧,教学实效性差。
其实,中职学校强调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并不否定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地位,如果说技能学习解决学生将来“做什么”,那么思想政治课在解决“怎么做”中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1]。
所以,中职学校政治教学应该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探索,提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寻求提高中职学校思政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以生为本,转变教学观念任何教学过程都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的互动沟通过程,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是有意识的能动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所以教学过程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与学是师生间的互相沟通和合作关系。
而传统的教学理念只强调教师对知识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
政治课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信息单向和学生的空场是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的最大特征,这种“三中心”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极大地降低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自律性差,自控能力差,理想道德观念淡薄,连起码的校规、校纪都难以遵守,更谈不上课堂学习了。
这种现状普遍存在于各所中职学校,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真正担负起政治课教师的神圣职责。
在此,我想对目前中职学校政治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1.学生学习兴趣淡薄,教师教学困难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是各个学校中的差生,他们的文化基础差,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强。
他们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能够得到一个好岗位、有一份好收入,所以对思想政治课没兴趣。
这导致部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的灌输,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
2.教师业务素质下降,教学观念陈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等各种价值观充斥着人们的头脑,没有利益驱动,很多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影响到思想政治课教学观念的更新。
个别教师工作中只顾完成任务,无暇教书育人,更谈不上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同时,由于部分教师的业务素质不高,教学态度不积极,缺乏正确的教学价值观,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3.教学模式呆板,教学内容枯燥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尚未形成思想政治课与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程及其他形式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实际,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呆板,过于机械化,思想政治课教学还是重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着教师教学的创造性的发挥,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学校重视程度不够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从事政治课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兼职的,专职教师相对偏少。
谈中职学校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实现策略摘要: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追求中职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成为中职教师的共识。
如何在中职政治课堂上实现有效教学,让教师教的轻松,让学生学的容易,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体验到快乐,这是有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笔者就实现中职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与同仁交流,也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职政治教学有效策略中职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通过职业学习,主动适应市场需要,向职业生涯发展,促进其就业成才。
就业、择业、创业成为中职生的最终目标。
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中职阶段是培养职业精神(包括对职业的态度、观点、理想、道德、责任等)提升职业素养的关键时期。
而中职政治教学的基础目标是促使中职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今后职业生涯培养健全人格。
因此,中职政治课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中职生职业精神的重担。
但是,当前中职政治教学普遍存在课堂难组织,教学实效不显著等现象。
那么,中职政治课教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呢?一、以人为本,以教为导在以往的教学过程,我们教师经常习惯性地将理论、概念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有点像填鸭式的作法,学生在学习政治时,也被动式地只能接受死记硬背,对所学的概念与理论其实并没有完全的理解透,学习起来才会感觉很辛苦,很吃劲,所背的内容也不容易记,或者是记不牢。
归根结底,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所导致的。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或感觉到自己的智慧,体会到创造的快乐。
”这话的寓义非常深刻,作为师者,我们应该好好理解和领会这句话,并对我们平时的所教所授的思想观念及方式方法进行反思,参照一下,就可以强烈地感觉到我们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所存在的弊端,以及其所导致的教学结果。
对中职思想政治教学的分析及探讨【摘要】思想政治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课程无法替代的。
当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成为中职德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为中职思想政治教学更好地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教学;分析;探讨1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首先要改变中职政治教师的传统教育理念,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改变过去的课堂上教师围绕课本为中心的局面。
要正确面对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偏低的问题,由于他们大多数都是中考失利者,综合能力不高,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松散、自信心不足、对前途充满着迷茫等情绪。
因此,在思想政治课上更是要注重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2.1 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思想政治课内容大多抽象,趣味性不足,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导致政治课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政治教师一定要摆脱传统的政治课授课模式,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对一些和学生生活实际较近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又如可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入到课堂中,使用言简意赅的成语、俗语,风趣逗人的歇后语来解释一些政治问题,让同学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
2.2 增强教师的民主教学意识实践证明,传统的“师道尊严”师生关系越来越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理念中要形成民主意识,为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创造有利条件。
由于中职生自身基础不扎实,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很肤浅,甚至是问题本身就是离题的、错误的,但老师要同样进行重视和解答,使学生的提问意识得到肯定和支持。
在面对学生指出自己的错误时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浅谈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王丽梅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3年第09期
【摘要】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是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促进思想政治课有效性的提高是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文主要从动员学生参与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素质,引导探究学习这四个方面来提高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76-01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是指在中职学校分科教学的情况下,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渗透课程综合思想,其目的和宗旨在于探索出政治学科知识、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方式这三者之间综合教学形式。
加强和改进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要求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紧迫性,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课程新理念,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将重心置放在提高学生能力和教学的有效性这两方面。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促进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动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促进自主学习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营造自由、和谐和民主的课堂氛围,尽量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自觉地去探讨,最终学有所成。
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和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的重要一点便是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这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比较于其它院校部分学生来说,中职学生往往会因为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表现不佳而得不到教师的重视,所以很有可能会导致其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甚至游离于课堂以外,最终致使学习成绩恶性循环,得不到提高。
所以,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看重的。
举个例子,在讲到《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一次听证会,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选出各小组发言的代表,让学生积极发表意见、提出意见,直至最后教师将其修订和完善,整理出最佳方案。
借助于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熟悉了听证会的相关知识和亲身体验听证会的重要性,而且深刻领悟到听证于民的目的。
此外,中职学校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等相关课程,那么这就要求政治教师注重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明确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将课堂从真正意义上还给学生,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结合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畅所欲言的讨论过程中学有所得,让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课课堂顿时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
对于教师而言,加强课堂讨论能够让其明确自身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完善和改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
二、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据了解,大多数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无聊、枯燥,学习起来没劲,他们觉得政治离他们过于遥远。
因而,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点,而是应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来开展教学工作。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相贴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为教学突破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精髓所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它产生兴趣,从而去学习它,最终提高教学有效性。
譬如,在谈及《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最近的“钓鱼岛”事件为话题,从而引申到中日关系为话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分析为什么中日关系“冰冻”、“破冰”、“暖春”以及又“冰冻”。
借助于对当前热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有助于探索出分分合合、冷冷热热的复杂关系的源头——国家利益。
接着,教师还可以以此为线索,让学生自己去探析中美、中苏的关系,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提高教师素质,引导探究学习
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可以在很多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课堂资源的开发、利用,考虑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并消化。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注重灵活,譬如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同时,教师还得学会反思,时不时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优点在哪、不足在哪,这也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譬如,在讲《分配制度》这一课的过程中,在备课之前就得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摸底,以便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安排与设定。
在课堂上,以五口之家为例子,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材料来判断其分配制度,并说明理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允许的话,建议让学生自己再根据分配制度来举例子,以便巩固知识点,这样也就达到教学的目的了。
总的来说,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出与当前形式相适应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方式,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敢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脑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峰、张霞、李春华.财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研究[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郭芳.中小学教师教学审美能力发展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李前华.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问题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6期
[4]杜宪荣.谈对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