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包合物的表征及其对鸡球虫病的防治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146.07 KB
- 文档页数:3
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作者:张海珍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24期鸡球虫病属于家禽养殖中的肠道寄生虫传染病,主要危害15到50日龄的雏鸡,疾病死亡率在20%~80%之间,应当将预防作为主要的工作,利用药物防治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并结合防控措施提升工作效果,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随着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鸡养殖产业不断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鸡养殖数量和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鸡球虫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高发趋势,防控难度越来越大,常常因为防治不及时,给饲养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大力加强该种疾病的防控工作。
1 发病经过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一位饲养户2016年8月3日购入一日龄肉雏鸡3000只,采用舍饲养模式,并严格按照当地动物部门制定的免疫计划,对鸡群进行了严格的疫苗免疫,鸡群生长情况较好。
但进入33日龄后,饲养户在日常饲喂过程中,发现一个鸡舍内有几只雏鸡出现腹泻,食欲下降,饮水量增加的情况。
出现该种情况后,饲养户立即将患病鸡隔离饲养,并对鸡舍进行了一次全面消毒,相互怀疑是细菌性腹泻,使用了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对鸡群进行治疗,治疗三天后患病鸡群症状没有改善,在该鸡舍中出现了更多的患病疾。
为了避免疫情进一步发展,散户将疫情上报,防疫人员到场后通过调查发现,鸡舍环境卫生较差,饲养户没有及时对鸡舍粪便进行清理,地面潮湿,污水横流,傍晚在鸡舍上空发现大量蚊虫存在。
饲养户,反映该鸡舍从来未出现该种疾病。
结合发病情况不受益人员怀疑是寄生虫疾病导致的腹泻。
经过全面诊断后,为该饲养户制定了比较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在短时间内控制了病情,避免饲养户经济损失进一步扩大。
2 临床症状本次诊断过程中共出现患病鸡528只,死亡166只,治疗无效死亡132只。
由于该养殖场从未发生过该种疾病,鸡群发病主要呈现急性经过。
发病初期,所有患病,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嗜睡,反应迟缓,羽毛杂乱,双翅下垂。
患病鸡缩颈呆立,喜欢拥挤在一起或者离群独居。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防治鸡球虫病的研究进展作者:郭全海来源:《家禽科学》2020年第04期摘要:鸡球虫病是养鸡业危害至重的寄生虫病,至今没有高效的疫苗,临床上主要用化学药物防治,可耐药性的增长逐渐成了一大困扰。
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防治鸡球虫病目前是研究的热点,但其防治剂量及作用机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其研究的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青蒿素;中药;防治;鸡球虫病中图分类号:S858.319.7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85(2020)4-0052-05青蒿是一年生的菊科蒿属草本植物。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1971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究团队发现它是含有过氧基团倍半萜内酯的晶体药物,具有很好的抗疟疾作用,因此成为了人们研究青睐的对象[1]。
古代中国医学书籍记载,青蒿具有治温病、暑热及抗疟疾、痢疾等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青蒿素的衍生物是目前疗效最好、抗药性最低、应用前景最好的抗疟药物[2],而且青蒿素在深度开发方面也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在青蒿素类衍生物的免疫抑制活性研究中发现,经过结构改造合成的新型青蒿素类衍生物的免疫抑制活性有大幅提高,同时这类青蒿素衍生物保留了在体内低毒的特性,有望发展成为一类新型免疫抑制剂[3]。
青蒿素提取虽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工艺,但制成成品成本较高,再加上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临床利用效率较低,而青蒿素衍生物更容易利用,且效果优良。
因此,青蒿素的衍生物从20 世纪 80年代就成了研究的热门。
如蒿甲醚、蒿乙醚、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等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疟疾,已经证实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4]。
大量的实际应用研究表明,青蒿素对改善由寄生虫病引起的病理变化和炎症反应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抗寄生虫作用[5]。
国内外兽医临床研究发现,青蒿素在抗鸡球虫病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可青蒿素在控制鸡球虫病的用量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同时,抗鸡球虫的机理还不十分清晰。
本文主要就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治疗鸡球虫病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做一综述,为相关科研提供参考。
鸡球虫病的诊断及防治建议作者:张宏柏来源:《兽医导刊》 2019年第2期鸡球虫病在鸡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同时也是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病,多发于10-30日龄的雏鸡和35-60日龄的青年鸡身上,发病率与致死率最高可达80%。
一旦鸡场暴发该病,则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效益损失。
基于此,作者结合实例,针对鸡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等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鸡球虫病发病情况简介2018年3月中旬,在某地一鸡场内,所饲养的500只土鸡中发生了严重的鸡球虫病,造成多数雏鸡和青年鸡死亡,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
据鸡场养殖人员描述,病死鸡群中的大多数都出现了精神萎靡、蜷缩、食欲衰退、饮水增加等情况,少数病死鸡的鸡嗉囊中出现咖啡色的血液,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发生死亡,死亡率约65%。
(二)临床症状表现发病初期,病鸡表现出头蜷缩、精神沉郁、羽毛蓬松、伫立一隅等症状。
随着病程延长,继而出现机体消瘦、食欲废绝、饮水增加、间歇性下痢、肢体轻瘫以及产蛋量下降等情况。
其中,急性病例还出现拉红便、羽毛粘连以及昏迷、痉挛等症状,嗉囊内液体充盈,鸡冠苍白,贫血等。
(三)病理剖检通过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发现,鸡肠管内均发生病变,鸡冠、鸡爪、肌肉等处颜色苍白,盲肠肿大且呈暗红色或棕红色,肠粘膜脱落。
取少量病鸡粪便放入装有生理盐水的锥形瓶内,摇匀,静置,取1~2滴上清液于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的椭圆形的球虫卵囊。
剖开盲肠可发现其内有未被完全消化的饲料,呈黄色豆渣状,同时盲肠内还有干硬粪便、坏死物质等残留,整根盲肠遍布弥漫性出血点,少数病死鸡出现盲肠溃疡情况。
小肠黏膜上附着一些黄色或绿色假膜,后段肠管充满气体与粘液,肠壁增厚,出现弥漫性病变,少数带有出血症状,刮取少量小肠病变黏膜,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清晰的卵圆形球虫卵囊。
(四)流行学特点病鸡粪便污染过的鸡舍、饲养用具、垫草、饮水、地面等都是该病的传染源,一旦健康鸡只采食带有球虫卵囊的事物后,经消化道感染该病。
中国兽医科学 2021,51(02):263-268Chinese Veterinary Science网络首发时间:2020-11-16 D O I:10.16656/j.issn. 1673-4696.2021.0009 中图分类号:S852.7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4696(2021)02-0263_06青蒿素在体外和体内对火鸡组织滴虫的抑制效果王双A陈乔光“2,戎杰i,2,陈晨U2,王子静孔令明U2,候照峰〗,2,刘丹丹U2,陶建平U,许金俊(1.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2.江苏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摘要:为探究青蒿素防治禽类组织滴虫病的效果,在体外和体内分别应用不同浓度青蒿素处理,同时设地美硝唑药物组、攻虫组和空白对照组,通过攻虫试验,统计虫体抑制率、临床症状、发病率、死亡率、脏器 病变情况、平均增重、相对增重率等来评价青蒿素的抑制效果。
结果显示,随着青蒿素浓度的升高,抗火鸡组 织滴虫的效果越来越明显,作用48 h且浓度高于3 m g/m L时可完全抑制虫体生长,1mg/mL作用84 h为体 外最低有效浓度。
在体内青蒿素用药组鸡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脏器病变均低于攻虫组,0.5 g/k g青蒿素组鸡 的发病率最低且相对增重率为83.34%,在3个不同浓度青蒿素组中抑制效果最好。
结论,青蒿素在体内和 体外均有一定的抗火鸡组织滴虫活性,为青蒿素用于临床组织滴虫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青蒿素;火鸡组织滴虫;抑制效果;体内;体外Inhibitory effects of artemisinin against ifisfomouas mdeagridisin vitro and in vivoWANG Shuang12,CHEN Qiao-guang12,RONG Jie1.2, CHEN Chen1.2,WANG Zi-jing1.2, KONG Ling-ming1.2,HOU Zhao-feng1-2, LIU Dan-dan12,TAO Jian-ping12,XU Jin-jun12 *(1. C o lleg e o f V e te r i n a n M e d ic in e an g zh o u U n iv e r sity ,Y(m g z h o u22b009, C h in a;2. Jicuigsu C o-in n o v a tio n C e n te r f o rP re v e n tio n a n d C o n tro l o f Im p o rta n t A n im a l In fe c tio u s D ise a ses a n d Z o o n o ses , Y a n g zh o u225009, C h in a)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rtemisinin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istomo- n i a s i s d i f f e r e n t concentrations of artemisinin were applied in vitro and in vivo,and the experiments of attacking insects were divided into demenidazole treatment group,challenge group and blank control group,and s t a t i s t i c a l inhibition r a te,c lin ic a l symptoms m o rb id ity,m ortality,pathological changes of organs,average weight gain and rela tiv e weight gain rat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rtem isinin against H.meleagridis. The re s u 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anti-histomonal in vitro was more obvious with the increase of artemisinin concentration,higher than 3 m g/m L artemisinin for 48 h, complete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the worms,and the lowest effectiv e artem isinin concentration in vitro was1m g/m L for 84 h. The morbidity,m ortality,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organs of three artemisinin treatment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hallenge group. The 0. 5 g/kg artemisinin group had the lowest morbidity rate and the re la tiv e weight gain rate was 83. 34% ,which had the best e ffect among收稿日期:2020-10-19;修回日期:2020-l 1-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2727);扬州市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项目(YZ2017051);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 设二期工程资助项目;扬州大学“青蓝工程”资助项目(2018年度)作者简介:王双(1995-),女,河北廊坊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动物原虫病防治,E-mail: *****************;陈乔光(1995-),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动物原虫病防治,E-mail :992391545@qq. com;王双、陈乔光对本文贡献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