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20.67 KB
- 文档页数:20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答案】D 【详解】A.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可能含Cl −或SO 42-等,A 错误;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则原溶液中可能含CO 32−或SO 32−,或HCO 3−等,B 错误;C.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可能含有SO 42−或Ag +,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C 错误;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沉淀为氢氧化铁,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 3+,D 正确;故答案为:D 。
2.一定量的SO 2与NaOH 溶液反应,所得产物中含有Na 2SO 3和NaHSO 3,物质的量之比为2∶3,则参加反应的SO 2与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2 B .3∶5C .5∶7D .8∶11【答案】C 【详解】假设Na 2SO 3和NaHSO 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由原子守恒可知,则SO 2的物质的量为x+y ,NaOH 的物质的量为2x+y ;由于x :y=2:3,则参加反应的SO 2与与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x y x y++=23223x x x x++=5:7,故答案选C 。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因为硫单质具有氧化性,故铁粉与硫粉共热可以生成Fe 2S 3B.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SO3C.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D.二氧化硫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的生长,可在葡萄酒中微量添加【答案】D【详解】A. 因为硫单质具有氧化性,但氧化性不强,铁粉与硫粉共热生成FeS,A错误;B.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也是SO2,B错误;C. SO2的水溶液能导电,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电解质,二氧化硫不是电解质,C错误;D. 二氧化硫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的生长,可在葡萄酒中微量添加,D正确;答案为D。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的混合物共6.76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使混合气通过足量溴水,溴水增重4.2g,则混合烃是()A.甲烷和乙烯B.甲烷和丙烯C.乙烷和乙烯D.乙烷和丙烯2、十九大报告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2020年我国“PX”产能将达到3496万吨/年。
有机物(烃)“PX”的结构模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X”的分子式为C8H10B.“PX”的二氯代物共有6种(不考虑立体异构)C.“PX”分子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面D.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PX”与苯H加成后的产物如图所示,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 )3、某烯烃与2A.1种B.2种C.3种D.4种4、下列措施不能加快Zn与1mol/LH2SO4反应产生H2的速率的是()A.升高温度B.用Zn粉代替Zn粒C.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D.改用0.1mol·L-1H2SO4与Zn反应5、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6、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相关结论的是()A.向Al(OH)3沉淀滴加NaOH或盐酸沉淀均消失,说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B .饱和Na 2S 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出现浑浊,说明元素非金属性Cl>SC .将铜丝插入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体系中反应明显加快,原因是形成了原电池D .饱和食盐水中滴入浓硫酸析出食盐晶体,说明浓硫酸吸水放出大量的热7、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几乎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是A .加少量醋酸钠固体B .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C .滴加少量CuSO 4溶液D .加少量硫酸钠固体8、甲溶液的pH 是3,乙溶液的pH 是4,甲溶液与乙溶液的c(H +)之比为A .1:10B .10:1C .2:1D .1:29、25℃、101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l 、285.8kJ/mol 、890.3kJ/mol 、2800kJ/mol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 (s )+1/2O 2(g )=CO (g );△H =-393.5kJ/molB .2H 2(g )+O 2(g )=2H 2O (g );△H =+571.6kJ/molC .CH 4(g )+2O 2(g )=CO 2(g )+2H 2O (g );△H =-890.3 kJ/molD .1/2C 6H 12O 6(g )+3O 2(g )=3CO 2(g )+3H 2O (l );△H =-1400kJ/mol10、在无色的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A .Fe 2+、Mg 2+、3NO -、24SO -B .Fe 3+、Na +、Cl -、S 2-C .Al 3+、Na +、23CO -、3NO -D .Ba 2+、K +、Cl -、3NO -11、下列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 .用乙烯制乙醇B .用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C .用植物油制人造脂肪D .用含有KMnO 4的硅藻土吸收乙烯 12、下列指定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NaHCO 3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HCO 3-+H 2O = CO 32-+H 3O +B .Ba(OH)2的电离方程式:Ba(OH)2Ba 2++2OH -C .NaHSO 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NaHSO 4 = Na ++H ++SO 42-D .Na 2S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S 2-+2H 2O = H 2S+2OH -13、有pH 分别为8、9、10的三种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溶液NaX 、NaY 、NaZ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三种酸HX 、HY 、HZ 中以HX 酸性相对最强B .中和1molHY 酸,需要的NaOH 稍小于1molC .在X -、Y -、Z -三者中,以Z -最易发生水解D .HX 、HY 、HZ 三者均为弱酸14、用纯净的CaCO 3与100mL 稀盐酸反应制取CO 2,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CO 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期中)化学(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8分)1. 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数量、品种最多的是第IVA 族碳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碳原子既可以跟自身,又可以跟其他原子(如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B. 碳原子性质活泼,可以跟多数元素原子形成共价键C. 碳原子之间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又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和三键D. 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长度不同的链、支链及环,且链、环之间又可以相互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碳原子与碳原子、其他原子(如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达到稳定结构,故A 正确;B .碳原子性质不活泼,故B 错误;C .碳原子之间成键方式具有多样性,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不仅可以形成共价单键,还可以形成双键、单键,不仅可以形成碳链还可以形成碳环,故C 正确;D .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又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和三键,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长度不同的链、支链及环,且链、环之间又可以相互结合,故D 正确;故选B 。
考点:考查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及有机物的性质等。
2. 星际空间存在着以分子形式存在的星际物质。
下表为某些星际分子发现年代列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五种氰基炔都属于烃的衍生物B. 五种氰基炔互为同系物C. 五种氰基炔互为同素异形体D. HC 11 N 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A【解析】A.该五种物质分子中都含有C、H、N三种元素,且含有官能团碳碳三键,所以属于烃的衍生物,A正确;B.五种物质含有的三键数目不同,则结构不同,不属于同系物,B错误;C.这五种物质为化合物,不是单质,一定不属于同素异形体,C错误;D.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而HC11N的相对分的分子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A。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期中)化学(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相对原子质量:C—12 H—1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8分)1. 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数量、品种最多的是第IVA碳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碳原子既可以跟自身,又可以跟其他原子(如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B. 碳原子性质活泼,可以跟多数元素原子形成共价键C. 碳原子之间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又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和三键D. 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长度不同的链、支链及环,且链、环之间又可以相互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碳原子性质不活泼,很稳定,但是可以跟多数元素原子形成共价化合物。
故选B。
考点:碳的性质点评,碳是稳定的,他之所能形成种类最多的化合物是因为:碳原子既可以跟自身,又可以跟其他原子(如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碳原子之间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又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和三键;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长度不同的链、支链及环,且链、环之间又可以相互结合。
2.星际空间存在着以分子形式存在的星际物质。
下表为某些星际分子发现年代列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五种氰基炔都属于烃的衍生物B. 五种氰基炔互为同系物C. 五种氰基炔互为同素异形体D. HC11 N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A【解析】A.该五种物质分子中都含有C、H、N三种元素,且含有官能团碳碳三键,所以属于烃的衍生物,A正确;B.五种物质含有的三键数目不同,则结构不同,不属于同系物,B错误;C.这五种物质为化合物,不是单质,一定不属于同素异形体,C错误;D.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而HC11N的相对分的分子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烃的衍生物、同素异形体、高分子化合物、同系物等有关判断,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明确同系物、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解题关键是合理分析题干信息。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明矾净水与自来水的杀菌清毒原理相同B. 医学上常采用碳酸钡作为钡餐C. 钢铁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速率一样快D. 泡沫灭火剂利用了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分析:A. 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自来水是用强氧化性物质来消毒的;B. 碳酸钡能够溶于盐酸;C. 吸氧腐蚀速率小于析氢腐蚀速率;D. 泡沫灭火器装有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
详解:A. 明矾溶于水形成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不溶性固体杂质小颗粒,形成大颗粒,易于沉降,所以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自来水是用强氧化性物质来消毒的,故A错误;B. 碳酸钡能够溶于盐酸生成可溶性氯化钡溶液,钡为重金属离子有毒,故B错误;C. 酸性条件下钢铁被腐蚀快,析氢腐蚀速率快于吸氧腐蚀,故C错误;D. 泡沫灭火器装有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所以D 选项是正确的;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性质决定用途,熟悉碳酸钡、明矾、碳酸氢钠等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金属的电化学防护原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相关知识的积累。
2. 用铁片与稀硫酸在试管内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中不能增大氢气生成速率的是( )A. 对试管加热B. 加入CH3COONa固体C. 滴加少量CuSO4溶液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答案】B【解析】分析:加快生成氢气的速率,可增大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固体的表面积以及形成原电池反应,以此解答。
详解:A.加热,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故A不选;B.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加入CH3COONa固体,CH3COO-+H+= CH3COOH,氢离子浓度减小,故氢气的生成速率减小,故B选;C.滴加少量CuSO4溶液,锌置换出铜,形成铜锌原电池,反应速率增大,故C不选;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D不选。
福建省永春县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3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相对原子量:H-1 C-12 O-16 Si-28 Ca-40 Zn—6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倍受青睐。
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氢制备工艺廉价易行,且储存方便B.燃料电池车中能量转化率为100%C.燃料电池车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利用热电厂的电能电解蒸馏水制备氢气是一种环保之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反应X + Y =M是放热反应,该反应一定不用加热。
B.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
D.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25 ℃、101 kPa下,1 mol S(s)和2 mol S(s)的燃烧热相等B.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为:N 2(g)+3H2(g) 2NH3(g) ΔH=-38.6 kJ·mol-1 D.已知:C(s、石墨)===C(s、金刚石)ΔH=+1.9kJ·mol-1。
则断裂1mol石墨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比断裂1mol金刚石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少4.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H +(aq)+OH-(aq)=H2O(l)ΔH=-57.3 k J·mol-1,则向含0.1 m ol H Cl的盐酸中加入4.0 gNaOH固体,放出热量等于5.73 kJB.等量H 2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H2O(g)与生成H2O(l),放出的能量相同C.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D.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 +O2(g) ΔH=+ 571.6 kJ·mol-15.N2和H2合成NH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N2(g)+3H2(g)=2NH3(g) △H=2(b-a)kJ/molB.N2(g)+3H2(g)=2NH3(l) △H=2(a-b-c)kJ/mol13C.N2(g)+ H2(g)=NH3(l) △H=(b+c-a)kJ/mol2 213D.N2(g)+ H2(g)=NH3(g) △H=(a+b)kJ/mol226.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3kJ,18g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44kJ的热量。
永春一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化学科试卷(2018.04)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Li-7 O-16 Cl-35.5 S-32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44分)1.下列不属于...正在研究和开发的新能源是()A.天然气 B.生物质能 C.氢能 D.太阳能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B.在铁制品上镀铜时,石墨为阳极,铁制品作阴极,铜盐为电镀液C.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D.燃气灶上的炒锅支架容易生锈,主要是由于高温下铁易发生“化学腐蚀”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B.100 mL 2 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4.将AlCl3溶液和Al(NO3)3溶液分别加热蒸干,并灼烧,所得产物的主要成份是()A.均为Al(OH)3 B.前者得Al2O3,后者得Al(NO3)3C.均为Al2O3 D.前者得AlCl3,后者得Al(NO3)35.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A.60℃时,NaCl溶液的pH<7,则溶液呈酸性B.常温下,CH3COOH分子可能存在于pH>7的碱性溶液中C.将pH=4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减小D.相同温度下,1 mol·L-1氨水与0.5 mol·L-1氨水中c(OH-)之比是2:16.下列关于平衡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浓度用起始浓度,生成物浓度用平衡浓度B.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恒定值C.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D.从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推断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7.下列选项中的原因或结论与现象不对应的是(g)A+xB(g)8.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I 2(g) + H 2(g) 2HI(g) △H =-9.48 kJ ·mol -1 ②I 2(s) + H 2(g)2HI(g) △H = +26.48 kJ ·mol -1A .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B .I 2(s) = I 2(g) △H = +17.00 kJ ·mol -1C .①的产物比②的产物稳定D .1mol I 2(g)中通入1 mol H 2(g),发生反应时放热9.48 kJ 9.Mg -H 2O 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B.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一定是有机化合物C.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很容易燃烧D.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2、下列物质中,不能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是()A.CH3Cl B.CCl4C.CH2Cl2D.CH43、下列物质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2的是()A.CH4B.C2H4C.C3H8D.C4H8 4、对制冷剂氟利昂-12(CF2Cl2)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一种结构 B.有两种结构C.有四种不同的结构 D.无法确定其结构5、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A.C2H6 B.C4H10 C.C2H6O D.C6、下列关于烷烃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烷烃同系物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熔点、沸点逐渐升高;常温下的状态由气态递变到液态,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则为固态B.烷烃同系物的密度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逐渐增大C.烷烃跟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烷烃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烷烃都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7、下列烷烃中,能由相应的烯烃与H2按物质的量1:1加成制得,并且烯烃的种类有两种的是()A. B.C. D.8、下列有机物不能通过乙烯的加成反应制取的是()A.CH3CH2Cl B.CH2Cl—CH2Cl C.CH3—CH2OH D.CH3—COOH 9、使1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的氯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A.3mol B.4mol C.5mol D.6mol10、某烷烃发生氯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一氯代烃,此烷烃是()A BC D11、下列哪条性质是甲烷、乙烯、乙炔的共性()A.无色无味的气体 B.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D.燃烧时产生黑烟12、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发回了350张照片和大量数据。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试题一、选择题1.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过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组合是(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由于石灰水过量,因此必有3CaCO 和3CaSO 沉淀生成,故①正确;②同样由于石灰水过量,因此必有3CaCO 沉淀生成,故②正确;2CO ③气体与32Ba(NO )不反应,2SO 气体通入32Ba(NO )溶液后,由于溶液酸性增强,2SO 将被3NO -氧化生成24SO -,因此有4BaSO 沉淀生成,故③正确;2NO ④和2SO 混合后,2SO 将被2NO 氧化成3SO ,通入2BaCl 溶液后有4BaSO 沉淀生成,故④正确;⑤当3NH 过量时溶液中3CaCO 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2342NH CO CaCl H O CaCO 2NH Cl +++=↓+;当3NH 不足时,最终无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23242NH 2CO CaCl 2H O Ca(HCO )2NH Cl +++=+,故⑤错误。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注意丙过量,对相应物质的化学性质要掌握到位。
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一一排查,同时要掌握2NO 的氧化性,2SO 具有还原性,2SO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2SO 气体通入32Ba(NO )溶液后,由于溶液酸性增强,2SO 将被3NO -氧化生成24SO -,此时有4BaSO 沉淀生成。
2.下列有关物质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是( )A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血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 2+B .用酸性KMnO 4溶液检验FeCl 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 2C .检验亚硫酸盐是否已氧化变质,可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 2溶液,再观察溶液是否有沉淀生成。
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 3+ 【答案】C 【详解】A .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则不含铁离子,滴加氯水后溶液显血红色,可知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Fe 2+,故A 正确;B .KMnO 4溶液与FeCl 3溶液不发生反应,但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用酸性KMnO 4溶液检验FeCl 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 2,故B 正确;C .酸性条件下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根离子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不能检验,应该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 2溶液,再观察溶液是否有沉淀生成,故C 错误;D .加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则说明溶液中含有Fe 3+,故D 正确; 故选C 。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1. 针对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所倡导的“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课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如下方案,你认为不符合...课题要求的是()①利用风力发电制氢燃料;②利用潮汐能发电;③大力建设火电厂;④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⑤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⑥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⑦提倡每家使用小排量汽车,取消公共汽车等大排量车;⑧尽量使用含碳量低的产品;A. ⑥⑧B. ③④⑦C. ③④⑤⑥D. ③⑦⑧【答案】D【解析】①利用风力发电制氢燃料,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气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故①不选;②利用潮汐能发电,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气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故②不选;③大力建设火电厂,煤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经济,故③选;④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气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故④不选;⑤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气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故⑤不选;⑥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故⑥不选;⑦提倡每家使用小排量汽车,取消公共汽车等大排量车,增加了二氧化碳气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经济,故⑦选;⑧尽量使用含碳量低的产品,若用量大,还会增加了二氧化碳气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经济,应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和浪费,故⑧选;故选D。
点睛:要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加,一是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开发利用新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措施;二要吸收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就能发生B.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 1mol可燃物燃烧生成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就是该物质的燃烧热D.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答案】B【解析】A.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如木炭的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有的不需加热,如钠与水反应,故A错误;B.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 正确;C.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一般H→H2O(l),C→CO2(g),S→SO2(g),故C错误;D.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与电解质强弱无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故D错误;故选B。
3. 已知下列数据:4Al(s)+3O2(g)=2Al2O3(s) △H=-3350kJ·mol-12Fe(s)+O2(g)=2FeO(s) △H=-544kJ·mol-1则2Al(s) +3FeO(s)=Al2O3(s) + 3Fe(s)的△H是()A. +1403 kJ·mol-1B. -859 kJ·mol-1C. -1718 kJ·mol-1D. -2806kJ·mol-1【答案】B【解析】已知:①2Fe(s)+O2(g)=2FeO(s)△H=-544kJ•mol-1,②4Al(s)+3O2(g)=2Al2O3(s)△H=-3350kJ•mol-1,据盖斯定律可得,②×-①×得:2Al(s)+3FeO(s)=Al2O3(s)+3Fe(s)△H=(-3350kJ•mol-1)×-(-544kJ•mol-1)×=-859kJ/mol,故选B。
4. 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溶液中的pH值增大B. 铜片做正极C. 锌片做负极,锌发生还原反应D. 溶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答案】C【解析】A.电池的总反应为:Zn+2H+═H2↑+Zn2+,反应消耗氢离子,则溶液中的pH值增大,故A正确;B.锌比铜活泼,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故B正确;C.锌比铜活泼,锌为负极,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溶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故D正确;故选C。
5. 关于化学平衡常数K的叙述正确的是()A. K越大,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越大B. 对任一可逆反应,温度升高,则K值增大。
C. 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K值就增大D. 对任一可逆反应,K越大,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答案】D【解析】A、K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与速率大小无关,故A错误;B、K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则K值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故B错误;C、同一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催化剂或反应物的浓度无关,故C错误;D、K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故D正确;故选D。
6. 碘与氢气反应的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 I 2(g)+H2(g) 2HI(g) △H=-9.48 kJ·mol–1② I 2(s)+H2(g) 2HI(g) △H=+26.48 kJ·mol–1A. ①的产物比②的产物稳定B. 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C. I 2(s) I2(g) △H=+17.00 kJ·mol–1D. 在装有1mol I2(g)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H2(g),发生反应时放热9.48 kJ【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i)、反应(ii)的产物都是HI(g),状态相同,稳定性一样,A项错误;B、对于同一物质,固态物质的能量比气态物质能量低,故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B项正确;C、由盖斯定律知(i)-(ii)得I2(g)=I2(S)+35.96kJ,故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35.96kJ,C项错误;D、因为是可逆反应,所以不能进行完全,放热小于9.48kJ,D项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7. 在一定的条件下,将 2mol SO2和1mol O2充入一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SO 2(g)+O2(g) 2SO3(g)△H=-197 kJ/mol,当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SO2和 SO3共有 2 mol B. 放出热量197 kJC. 生成 2 mol SO3D. 含有氧原子共有3mol【答案】A【解析】A、在一定的条件下,将2mol SO2和1mol O2充入一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依据硫元素守恒可知SO2和SO3共有 2 mol,故A正确;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将2mol SO2和1mol O2充入一定容密闭容器中,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197kJ;故B错误;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将2mol SO2和1mol O2充入一定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的三氧化硫小于2mol,故C错误;D、依据氧元素守恒可知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共6mol,故D错误;故选A。
8. 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 (A)=12 mol / (L·min)B. v (D)=0.4 mol / (L·s)C. v (C)=30 mol / (L·min)D. v (B)=0.6 mol / (L·s)【答案】C【解析】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的速率之比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
A. =12 mol/(L•min),B.v(D)=0.4 mol/(L•s) =24 mol/(L•min),=12 mol/(L•min);C.=15 mol/(L•min);D.v(B)=0.6 mol/(L•s) =36 mol/(L•min),=12 mol/(L•min);故反应速率C>A = B =D,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关系。
利用比值法可以迅速判断,也可以转化为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
注意单位需要一致。
9. 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8molA2气体和0.6mol B2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 2(g)+B2(g) 2AB(g) ΔH<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a点的值为0.05B. 平衡时A2的转化率为62.5%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03D. 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值不变【答案】B【解析】A、当AB的浓度改变0.5 mol•L-1,由方程式A 2(g)+B2(g) 2AB(g)知,A2的浓度改变为0.25mol•L-1,所以a=(0.4-0.25)mol•L-1=0.15mol•L-1,即图中a点的值为0.15,故A错误;B.当AB的浓度改变0.5 mol•L-1,由方程式知,A2的浓度改变为0.25mol•L-1,已知A2的初始量为0.4mol•L-1,所以平衡时A2的转化率为:×100%=62.5%,故B正确;C、当AB的浓度改变0.5 mol•L-1,由方程式知,B2的浓度改变为0.25mol•L-1,所以平衡时B2的浓度为=(0.3-0.25)mol•L-1=0.05mol•L-1,K===,故C错误;D.反应A2(g)+B2(g) 2AB(g)的△H<0,为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平衡逆移,平衡常数K值减小,故D错误;故选B。
10. 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2+O22NO,下列条件能加快其反应速率的是()A. 增大体积使压强减小B. 压强不变,充入气体NeC. 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D. 体积不变,充入He使压强增大【答案】C【解析】A.增大体积,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数目减少,反应速率减慢,故A错误;B.压强不变充入Ne使体积增大,但对于反应N 2+O22NO,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减小,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的数目减少,反应速率减慢,故B错误;C.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对于反应N 2+O22NO,氮气为反应物,反应物的浓度增大,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D.体积不变充入He使压强增大,但对于反应N 2+O22NO,充入He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不变,活化分子的数目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的适用范围,明确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等常见的对反应的影响因素是解答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压强的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最终要通过浓度的变化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