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19.00 KB
- 文档页数:8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以下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整理:
1. 加法和减法计算:
-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 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 三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 乘法和除法计算:
-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性质
- 乘法口诀表的背诵和运用
- 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和除法计算
3. 分数:
-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 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相等判断
- 分数的化简和约分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 分数和整数的转换
4.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 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等)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5. 时、分和秒的换算:
- 时、分和秒的概念和符号
- 时、分和秒之间的换算
- 时钟和日历的使用和解读
6. 金钱和货币兑换:
- 金钱和货币的基本概念和符号
- 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 金钱的加减法计算
- 金钱的比较和换算
7. 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 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数据的图表表示(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 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以上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三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知识点如下:一、整数加减法1.整数的概念:正整数、负整数、零。
2.整数的比较。
3.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4.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5.计算混合运算式。
例如:计算3 + (-5)、7 - (-8)、(-2) - 9、(-6) + (-7),以及应用整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分数的认识和比较1.分数的概念:分子、分母。
2.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3.相等的分数。
4.分数的大小比较。
5.画图比较分数大小。
例如:比较分数大小:1/3与1/4、2/5与3/10,以及应用分数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三、分数的加减法1.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分母相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3.分母不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4.零的概念和性质。
5.零的运算。
例如: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2/3 + 1/3、4/5 - 1/5,以及计算分母不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4 + 1/3、5/6 - 1/3。
四、时间的认识和表示1.时间的概念:时、分。
2.日常生活中的时间。
3.时间的读写。
4.小时的计算。
例如:读写时间:9:45、2:30,以及计算经过的时间:7:45到11:30。
五、长度的认识和估算1.长度的概念:米、分米、厘米、毫米。
2.长度的比较。
3.读写长度。
4.估算长度。
例如:比较长度:12cm与15mm、5dm与50cm,以及估算长度:一张纸的大致长度为__,一根铅笔的大致长度为__。
六、面积的认识和估算1.面积的概念:平方厘米。
2.对物体进行面积估算。
例如:估算物体的面积:书桌面的面积约为__平方厘米、一本书的面积约为__平方厘米。
七、乘法和除法1.乘法的概念:因数、积。
2.乘法的计算:列式乘法、竖式乘法。
3.乘法的运算性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4.除法的概念: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5.除法的计算:简便除法、竖式除法。
例如:计算2 × 3、5 × 7,求反例说明乘法不满足交换律,计算12 ÷ 3、20 ÷ 5,求反例说明除法不满足交换律。
数学知识清单,三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清单,三年级下册,主要包含以下知识点:
1. 除法: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被除数、除数和商是除法的基本部分。
除法可以用乘法进行验算。
2. 方位:方位是东、南、西、北等方向。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指南针用来指示方向,其一个指针指向南方,另一个指针指向北方。
3. 生活中的方位知识:例如,北斗星永远在北方;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4. 地图的绘制方向: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5. 数学基本规则:例如,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这些知识点都是基础知识,对于后续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同时,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巩固。
如有需要,建议查阅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或咨询专业教师。
以下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些常见知识点:
1. 分数
- 识别分数
- 分数的大小比较
- 分数的简化和扩展
- 分数与整数的转换
-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小数
-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 小数的大小比较
- 小数与分数的转换
-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计数与运算
- 计算加减法算式
- 计算乘法算式
- 计算除法算式
- 运用竖式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4.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数据的分类和排序
- 制作简单的图表(例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5. 几何图形
- 识别并绘制不同的几何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 认识图形的性质(例如边长、角度等)
- 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例如平移、旋转、对称等)
6. 时间与日历
- 计算时间的过去与未来
- 识别并使用日历
7. 金钱与购物
- 识别并计算金额的加减法
- 进行简单的购物运算
这只是一部分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实际课程可能会根据教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建议参考相关教材和课程大纲,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知识点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册)本文档总结了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全部知识点。
第一章:加法与减法
- 数的认识
- 0的概念与应用
- 加法的概念与运算法则
- 减法的概念与运算法则
- 运算的简便性质
- 加减法的计算技巧
第二章:乘法与除法
- 乘法的概念与运算法则
- 乘法口诀表的认识与运用
- 除法的概念与运算法则
- 乘法的性质与计算技巧
第三章:长度与质量
- 长度的认识与测量
- 长度的计算
- 质量的认识与测量
- 质量的计算
- 长度与质量的综合应用第四章:时间与温度
- 时间的认识与测量
- 时间的计算
- 温度的认识与测量
- 温度的计算
- 时间与温度的综合应用第五章:货币
- 货币的认识与计算
- 货币的加减法运算
- 多位数的货币计算
- 小数点的认识与应用
第六章:图形
- 点、线段与角的认识
- 直线、射线和线段
- 角的类型与性质
- 图形的简单分类
- 图形的变换与应用
第七章:数据整理
- 数据的读写与整理
- 图表的表达与分析
- 数据的统计与应用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做题时先标出东南西北。
)教学楼在厕所的()方向,就在厕所上画“+”坐标。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黑色,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红色。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燕子秋天从(北)飞往(南)方,过冬。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4)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5 = 6)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用乘法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可打印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数的认识
1.自然数的认识
2.数字的认识
3.数的大小比较
4.数的编码
二、简单加减法
1.加法的认识
2.减法的认识
3.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4.加减练习
三、位值原理
1.位值的认识
2.单位换算
3.加减法的位值运算
4.位值思维导图
四、长度与面积
1.长度的认识
2.长度单位换算和测量
3.面积的认识
4.简单的面积计算
五、时钟和日历
1.时钟的认识
2.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
3.钟表应用
4.日历的认识和使用
六、整数的认识
1.正整数和负整数的认识
2.整数的比较和排序
3.加减法的简单运算
4.整数应用题
七、三角形和四边形
1.基本图形的认识
2.三角形的边和角
3.四边形的边和角
4.图形变换
八、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数轴的认识
2.数的绝对值
3.数的大小比较
4.数字的分类和应用
以上就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能够让你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一、复习内容:
1. 万以内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2. 混合运算
3. 平均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4. 认识生活中的大数
5. 运用在生活中解决问题
6. 探索规律
二、重点知识:
1. 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简单推理等活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思想。
2. 学会初步应用平均数、估算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获得对生活中小数意义的初步认识。
三、复习要求:
1. 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重点复习计算方法以及验算的方法。
2. 复习混合运算,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复习平均数的意义,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复习大数的意义,能进行大数的读、写和单位换算。
5. 能探索一些数学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1. 方向与位置:理解并能够辨别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辅助方向。
了解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 长度单位:掌握毫米、厘米、分米、米四个长度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3. 乘法:理解并掌握乘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4. 除法:理解并掌握除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5. 时间单位:掌握秒、分、小时三个时间单位,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6. 面积与周长: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7. 图形与几何:了解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能够识别和描述图形的特征。
8. 分数: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9. 统计与概率: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第一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用乘法没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5 = 6)3、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练习:1.计算480-80÷5时,要先算()法,再算()法。
2.600÷5商的末尾有()个0.3.735要使商是三位数,方框中最大填()。
4.一个数除以6,商是108,余数是5,这个数是()。
5. ★÷△=7······5,△最小是(),这时★代表的数是()【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4、轴对称图形的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5、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6、不是轴对称图形有:不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一般).7、平移的特征: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8、画图三要素:描点,数格子,连线涂阴影。
铅笔直尺。
练习:1.沿对称轴画箭头的对称图形,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4格后的图形。
2.默写:旋转,平移。
(尤其旋转的“旋”字)【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乘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乘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凡是问:够不够,相不相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语。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5、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乘数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乘数×乘数=积积÷乘数=另一个乘数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练习:1.说说每步算式的意思。
32×25=800 38×24=91232 38×25 ×24160 --()152 --()64 --()76 --()800--()912--()【第四单元】克、千克、吨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千克:称一般物品的质量或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用kg表示克: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
用g表示它们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1kg=1000g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千克换算成克,就是在克数末尾添上3个0;把克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克数末尾去掉3个0。
称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吨=1000千克1t=1000 kg把吨换算成千克,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练习:1.填一填:3千克=()克4000克=()千克3吨=()千克4千克500克=()克50吨=()千克2.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卡车货物重3()一桶食用油重2()一支牙膏中50()【第五单元】面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4、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已知周长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已知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求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5、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7、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
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8、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如: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错)--,无法比较,单位不同。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1、归类: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砖、裁手帕等等)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 10000平方厘米练习:1.选择合适的单位。
(1)一套房子的面积大约是100()。
(2)一条公路长90( )。
(3)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约是5()。
(4)曲江一小的占地面积约20000()。
(5)文具盒的面积约是200()。
(6)一枚邮票的面积大约是5()。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6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2公顷=()平方米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平方米=()平方厘米3.〖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拼问题〗;例:一个长6dm,宽4dm的长方形,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结合图形说明)4.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求要用到的面积等于大面积减去小面积。
例:边长6米的正方形墙壁,中间有一个长3宽2的门,请问粉刷的面积是多少?5.〖铺砖问题〗:小红家准备在客厅铺上方砖,选择哪一种方砖比较便宜?便宜多少钱?8m6m(每块2元)(每块5元)公式:客厅总面积÷每块砖的面积=这种转的块数。
64注: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6.〖剪纸问题〗:王老师用一张长12cm ,宽9cm 的彩纸可以剪成多少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 思路:先考虑长里面可以摆几个,再考虑宽,最后相乘。
7..在下面方格纸上画两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第六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占的份数作分子。
如: 表示( )读作:四分之三 写作:几分之一: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如:里面有3个 ,再加上1个 就是1。
2、比较大小的方法: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如: >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如: <8382438343434341413、分数加、减法:(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如 (2)、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如: 练习:1.直接写得数:2.比较大小:31○32 1○9881○71 3.圈一圈【数学好玩】1. 两位老师带领53名学生到公园去划船。
每条大船可以坐6人,租金60元;每条小船可以坐4人,租金48元。
哪种方案合理,列举出来。
434144411=-=-858283=+919293=-=-107107=+9495=-646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