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第5版)第7章 实例分析:Windows XP操作系统
- 格式:pptx
- 大小:407.45 KB
- 文档页数:42
第7章 内存管理复习题:7.1.内存管理需要满足哪些需求?答:重定位、保护、共享、逻辑组织和物理组织。
7.2.为什么需要重定位进程的能力?答:通常情况下,并不能事先知道在某个程序执行期间会有哪个程序驻留在主存中。
此外还希望通过提供一个巨大的就绪进程池,能够把活动进程换入和换出主存,以便使处理器的利用率最大化。
在这两种情况下,进程在主存中的确切位置是不可预知的。
7.3.为什么不可能在编译时实施内存保护?答:由于程序在主存中的位置是不可预测的,因而在编译时不可能检查绝对地址来确保保护。
并且,大多数程序设计语言允许在运行时进行地址的动态计算(例如,通过计算数组下标或数据结构中的指针)。
因此,必须在运行时检查进程产生的所有存储器访问,以便确保它们只访问了分配给该进程的存储空间。
7.4.允许两个或多个进程访问进程的某一特定区域的原因是什么?答:如果许多进程正在执行同一程序,则允许每个进程访问该程序的同一个副本要比让每个进程有自己单独的副本更有优势。
同样,合作完成同一任务的进程可能需要共享访问同一个数据结构。
7.5.在固定分区方案中,使用大小不等的分区有什么好处?答:通过使用大小不等的固定分区:1.可以在提供很多分区的同时提供一到两个非常大的分区。
大的分区允许将很大的进程全部载入主存中。
2.由于小的进程可以被放入小的分区中,从而减少了内部碎片。
7.6.内部碎片和外部碎片有什么区别?答:内部碎片是指由于被装入的数据块小于分区大小而导致的分区内部所浪费的空间。
外部碎片是与动态分区相关的一种现象,它是指在所有分区外的存储空间会变成越来越多的碎片的。
7.7.逻辑地址、相对地址和物理地址间有什么区别?答:逻辑地址是指与当前数据在内存中的物理分配地址无关的访问地址,在执行对内存的访问之前必须把它转化成物理地址。
相对地址是逻辑地址的一个特例,是相对于某些已知点(通常是程序的开始处)的存储单元。
物理地址或绝对地址是数据在主存中的实际位置。
操作系统教程第5版课后答案费祥林、骆斌编著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习题一一、思考题1.简述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层次结构。
答:现代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
是硬件和软件相互交织形成的集合体,构成一个解决计算问题的工具。
硬件层提供基本可计算的资源,包括处理器、寄存器、内存、外存及I/O设备。
软件层由包括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
其中系统软件是最靠近硬件的。
2、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可分成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答:包括两大类,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
硬件资源分为处理器、I/O设备、存储器等;信息资源分为程序和数据等。
3.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主要起4个方面的作用。
(1)服务用户观点——操作系统提供用户接口和公共服务程序(2)进程交互观点——操作系统是进程执行的控制者和协调者(3)系统实现观点——操作系统作为扩展机或虚拟机(4)资源管理观点——操作系统作为资源的管理者和控制者4.操作系统如何实现计算与操作过程的自动化?答:大致可以把操作系统分为以下几类: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其中批处理操作系统能按照用户预先规定好的步骤控制作业的执行,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
又可分为批处理单道系统和批处理多道系统。
单道系统每次只有一个作业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运行,多个作业可自动、顺序地被装入运行。
批处理多道系统则允许多个作业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各个作业可以同时使用各自所需的外围设备,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系统的吞吐率5.操作系统要为用户提供哪些基本的和共性的服务?答:(1)创建程序和执行程序;(2)数据I/O和信息存取;(3)通信服务;(4)差错检测和处理。
第5章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使用学习目的•(1)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Windows XP的功能和基本概念。
•(3)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操作和使用。
•(4)掌握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创建与删除、复制与移动、文件名和文件夹名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和查看、文件的查找等操作。
•(5)掌握快捷方式的创建和使用。
•(6)熟悉磁盘属性的查看。
•(7)掌握控制面板中的常用设置。
重点与难点•(1)“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的操作和使用。
•(2)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创建与删除、复制与移动、文件名和文件夹名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和查看、文件的查找等操作。
•(3)控制面板中的常用设置。
主要内容• 5.1 Windows XP的基础操作• 5.2 文件与文件夹• 5.3 控制面板中常用属性操作• 5.4 程序管理5.1 Windows XP的基础操作5.1.1 项目15:Windows XP系统的启动和退出• 1.按下主机箱上的电源开关按钮,计算机启动并进入自检状态。
• 2.稍后会看到“欢迎”屏幕出现,此时屏幕上会显示用户建立的账户,单击用户图标进入系统,若有密码则输入密码后单击“登录”按钮进入系统。
• 3.单击“开始”菜单,选择“开始”菜单中的“关闭计算机”命令,则会出现“关闭”对话框,如图5-1所示。
(1)在启动Windows XP之前要确认计算机安装正确,否则会烧坏计算机部件。
(2)在关闭计算机时,Windows XP为用户提供了3种方式来关闭计算机:①“关闭”:把计算机所有任务结束,关闭电源,使计算机不再工作。
②“待机”:将打开的文档和应用程序保存在硬盘上,下次唤醒时文档和应用程序还像离开时那样打开着,使用户能够快速开始工作。
③“重新启动”:先把计算机所有任务关闭再重新打开计算机。
5.1.2 项目16:Windows XP窗口认识与基本操作•1. Windows XP 桌面组成 •Windows XP 桌面主要由任务栏、通知区域、开始菜单、桌面背景、桌面图标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