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原理-7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
- 格式:pdf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47
金属凝固原理金属凝固是指金属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金属加工和制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了解金属凝固原理对于提高金属制品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金属凝固的基本原理。
金属凝固是由于金属在液态和固态之间的相变所引起的。
当金属被加热至其熔点以上时,金属开始融化成液态,而当温度降低到熔点以下时,金属则开始凝固成固态。
在这一过程中,金属的分子结构和排列发生了改变,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性质和特征。
其次,金属凝固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金属的成分,不同种类的金属具有不同的凝固特性,例如铝、铁、铜等金属的凝固温度和凝固速度都有所不同。
其次是金属的冷却速度,冷却速度快则会形成细小的晶粒,冷却速度慢则会形成大块的晶粒。
此外,金属的形状和结构也会对凝固过程产生影响,例如浇铸、锻造、挤压等不同的加工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凝固结构。
最后,了解金属凝固的原理对于金属加工和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控制金属的凝固过程,可以获得理想的金属结构和性能,从而提高金属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例如,通过控制金属的冷却速度和形状,可以获得细小、均匀的晶粒结构,从而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和调整工艺参数,来改善金属的凝固特性,从而获得更优异的金属制品。
总之,金属凝固原理是金属加工和制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了解金属凝固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金属的凝固过程,从而提高金属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对金属凝固原理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
金属凝固原理金属凝固是指金属从液态状态转变为固态状态的过程。
在金属凝固过程中,原子或离子以一定的方式排列组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性能的固态金属晶体。
而金属凝固原理则是指影响金属凝固过程的各种因素和规律。
了解金属凝固原理对于控制金属凝固过程、改善金属凝固组织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金属凝固的原理主要包括凝固过程中的晶核形成和晶体生长。
在金属液体冷却过程中,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金属液体中会出现微小的固态核,这些核心在金属液体中逐渐增多并长大,最终形成完整的晶体结构。
晶核形成和晶体生长是金属凝固的基本原理,也是金属凝固组织形成的基础。
其次,金属凝固的速度对凝固组织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凝固速度越快,晶体的生长速度就越快,晶粒就越细小,晶界就越多,从而提高了金属的强度和韧性。
而凝固速度越慢,晶体生长速度就越慢,晶粒就越大,晶界就越少,金属的强度和韧性就会降低。
因此,控制金属凝固速度是影响金属凝固组织和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金属凝固还受到金属成分、凝固条件、晶核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金属成分的不同会导致晶体结构和性能的差异,凝固条件的改变也会影响金属凝固组织和性能的形成,而晶核形态的不同也会对晶体生长和晶粒形貌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金属的特性和要求,合理控制金属凝固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以获得理想的凝固组织和性能。
总的来说,金属凝固原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金属物理、金属化学、热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只有深入理解金属凝固原理,才能更好地控制金属凝固过程,改善金属凝固组织和性能,提高金属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对于金属凝固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是金属材料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希望通过对金属凝固原理的深入研究,能够为金属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金属凝固原理
金属凝固原理是指金属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
在金属熔化后,通过降低温度或进行其他处理,金属开始逐渐凝固。
凝固过程中,金属内部的原子或分子逐渐重新排列并结晶,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从而形成固态金属。
金属凝固原理基于凝固行为的研究,涉及到熔化、相变、晶体生长等多个方面。
首先,金属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使得金属内部的原子或分子运动加速,失去了原子之间的排列有序性,形成了液态金属。
当温度进一步降低时,金属开始进入凝固阶段。
在凝固的早期,金属内部出现一些微小的核心,这些核心是由一部分原子或分子聚集形成的。
这些核心吸引周围的原子或分子,从而导致晶体生长。
晶体生长过程中,较小的核心会扩大并联系在一起,形成更大的晶体。
在金属凝固过程中,晶体生长的速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温度、凝固速率、金属成分等。
高温下,原子或分子的运动速度较快,晶体生长速度较快;而低温下,晶体生长速度较慢。
凝固速率越快,金属内部的原子或分子越来越无序,晶体结构越复杂。
凝固过程中,金属的凝固形式也有多种,常见的有均匀凝固和偏析凝固。
均匀凝固指金属内部晶体结构均匀、成分均匀分布的凝固方式,一般适用于成分均匀的金属。
而偏析凝固则是指金属内部存在组分不均匀的现象,即某些金属元素或杂质在凝
固过程中会向其中心或表面区域富集。
综上所述,金属凝固原理是由金属熔化到固态的过程,涉及到熔化、相变、晶体生长等多个方面。
通过研究金属凝固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金属的结构与性能,并可以针对不同的凝固条件来控制金属的制备过程。
金属凝固原理金属凝固是指金属从熔化状态向固态转变的过程。
金属凝固是金属加工和制造中的关键工艺之一,对于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金属凝固有两种基本模式,分别是平衡凝固和非平衡凝固。
平衡凝固是在金属熔体达到热力学平衡条件下进行的凝固过程。
在平衡凝固过程中,金属熔体的凝固速度较慢,使得晶体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有序排列,形成结晶的晶格结构。
这种凝固方式下得到的晶体结构一般是均匀、致密的。
而非平衡凝固则是在金属熔体未达到热力学平衡条件下进行的凝固过程,通常是由于快速冷却或其他条件的限制。
非平衡凝固下得到的金属结构通常不具备完整的晶格结构,其中可能包含一些缺陷,如晶界、孪生晶和扩散限制。
金属凝固的主要原理包括热力学原理和动力学原理。
热力学原理研究的是金属凝固的平衡过程和热力学参数,如凝固温度、凝固速度等。
相变热是研究金属凝固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单位质量金属从液态到固态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相变热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金属凝固过程的温度和能量交换。
动力学原理研究的是金属凝固的凝固速率和晶体生长行为。
凝固速率与温度梯度成正比,与金属的热导率和定向凝固度有关。
晶体生长通常是以晶核为起点,通过界面扩散分子在凝固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晶核,最终形成完整的晶体结构。
在金属凝固中,晶体生长过程是一个重要环节。
晶体生长可以分为表面扩散和体内扩散两种方式。
表面扩散是指晶体表面上的原子或离子通过空间的跳跃来进行扩散,而体内扩散则是指晶体内部的原子或离子通过晶面间的空隙进行扩散。
晶体生长的速度与扩散速率和扩散路径有关,因此扩散是影响金属凝固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梯度和凝固界面形貌也是金属凝固的关键因素。
温度梯度会导致凝固界面的变形和变动,从而影响到晶体生长和凝固速率。
凝固界面的形貌也对凝固过程有重要影响。
对于非平衡凝固,凝固界面通常是不规则的,形成了一些晶界、孪生晶和其他缺陷。
这些缺陷会影响金属的性能和结构。
除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金属凝固的过程。
金属材料凝固原理与技术金属材料凝固原理与技术,这个话题一听就让人觉得高大上,但其实它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想象一下,咱们每天用的手机、电脑,甚至厨房里的锅,都是金属制成的,对吧?这些金属是怎么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的呢?这就得从凝固说起。
凝固,就是液体金属在冷却后变成固体的过程。
就像冰淇淋在阳光下慢慢融化,又在冰箱里重新结成冰那样。
这可不是简单的事儿,里面可是有大学问。
金属在加热时,会变成液态,像汤一样流动。
这时候,金属的分子就开始忙活起来,像舞池里跳舞的人一样,四处乱窜。
温度一降低,分子开始慢慢安静下来,就像在派对上找到了一个角落,最终它们会抱成团,形成一个个坚固的晶体结构。
这个过程就叫“凝固”。
这时候的金属,就不再是流动的液体,而是一个个坚硬的块儿了。
想象一下,像变魔术一样,一瞬间的变化!真是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然后,说到凝固,咱们不得不提一下“冷却速率”。
这就像烤蛋糕,温度太高,外焦里嫩;温度太低,又没法熟。
金属也是一样,如果冷却得太快,晶体就会小得像沙子,导致金属变脆,没什么韧性。
相反,冷却得慢一点,晶体大了,金属就结实多了。
这就像你选的水果,如果没熟透,吃起来酸酸的,跟那些熟透的水果根本没法比,味道差得远。
所以说,控制冷却速度,才是技术的关键啊。
凝固过程中还有个重要角色,就是“合金”。
合金就是把不同的金属混合在一起,像调配饮料一样。
就拿铝合金来说,它比单纯的铝要强得多,不容易变形,轻得像羽毛。
这就让很多航空航天技术受益匪浅,飞机都能飞得高高的,离我们更近。
咱们常说的“万事开头难”,在金属材料的世界里,合金的配比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调得好,材料就能像超人一样,强大又耐用。
再说说“晶体结构”的重要性。
不同金属有不同的晶体结构,像有的像方块,有的像六角形。
这些形状决定了金属的性能,强度、硬度都跟它们的结构有关系。
就算是同一种金属,经过不同的处理,它的性能也会大相径庭。
像大厨做菜,调味料不一样,出来的味道也截然不同。
液态金属成型原理0、概论 1、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2、凝固的热力学基础 3、界面 4、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5、凝固的传热基础 6、凝固过程的流体流动 7、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 8、凝固过程的缺陷和对策第七章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第七章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Î 第一节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 第二节 偏析(Segregation) 第三节 金属凝固组织形态控制第七章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2一、凝固铸态组织的含义z 铸态组织,即铸件的晶粒组 织,包括晶粒的形状、尺寸 和取向。
广义讲,还包括合 金元素的分布(偏析)和凝 固过程形成的缺陷。
第七章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3二、晶粒组织(Grain Structure) 典型铸态组织:表面细晶粒、柱状晶粒、等轴晶粒z激冷晶区的晶粒细小;内部等轴晶区 表层急冷晶区z柱状晶区的晶粒垂直 于型壁排列,且平行 于热流方向.z内部等轴晶区的晶粒 较为粗大;中间柱状晶区第七章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4几种不同类型的铸件宏观组织示意图(a)只有柱状晶;(b)表面细等轴晶加柱状晶;(c)三个晶区都有;(d)只有等轴晶第七章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5三、铸态组织形成原因 1. 表面细晶粒z 型壁激冷,大量生核; z 三维散热,生长迅速,相互抑制; z 生长无方向性。
第七章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6三、铸态组织形成原因 2. 柱状晶区z 定向散热,平行热流并相反方向生长; z 择优取向,有利的方向生长较快; z 开始于细晶区,结束于等轴区; z 特殊的形成穿晶组织。
第七章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7三、铸态组织形成原因 3. 等轴晶 熔体内部产生晶核; 三维散热,自由生长; 晶核的来源:内生生核、枝晶熔断、型壁晶 粒游离。
第七章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8A. 过冷熔体的非自发生核随着凝固层向内推移,固 相散热能力逐渐削弱,内 部温度梯度趋于平缓,且 液相中的溶质原子越来越 富集,从而使界面前方成 分过冷逐渐增大。
第七章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9B. 枝晶的熔断和增殖 生长着的柱状枝晶在凝固界面前方的熔断、游离和增殖 导致了内部等轴晶晶核的形成。
游离晶体的生长、局部熔化与增殖第七章 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10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11C. 激冷等轴晶的型壁脱落在浇注的过程中及凝固的初期激冷,等轴晶自型壁脱落与游离促使等轴晶形成, 浇注温度低可以使柱状晶区变窄而扩大等轴晶区。
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12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第一节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Î第二节偏析(Segregation )第三节金属凝固组织形态控制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13第二节偏析(Segregation ) 微观偏析使晶粒范围内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产生差异,影响力学性能。
宏观偏析是断面尺寸范围内成分不均匀,区域偏析。
危害:影响铸件的机械性能。
微观偏析易引发热裂,并降低铸件的塑性;宏观偏析降低铸件的耐蚀性,暴露在空气中易受侵蚀,表面破裂或开裂,降低使用寿命。
偏析:铸件内部成分不均匀现象;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14A.晶内偏析非平衡凝固具有一定的结晶温度范围 偏析系数(1-K )合金冷却速度和扩散系数降低强度、塑性和抗蚀性例1:(Al-4.9Cu,铸态,X200)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15B. 晶界偏析两个晶粒对向生长晶界位置与生长方向平行 降低高温性能,诱发热裂例1:(Al-4.9Cu,铸态,X200)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16例:Ni 在Pt 晶界偏析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17C. 微观偏析对策细化晶粒、减小二次枝晶间距;冷却速度的控制;扩散退火,固相线下100-200℃长时间保温; 很难全部消除。
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18二、正偏析符合溶质再分配规律的宏观偏析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19二、正偏析 符合溶质再分配规律的宏观偏析;无法消除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20三、逆偏析不符合溶质再分配规律; 结晶范围宽,糊状凝固,枝晶发达,液体内富含气体,易形成逆偏析。
例1:Al-Cu 合金, 表面富Cu 层;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21例. 灰铸铁床身高P 铁豆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22A. 逆偏析形成机制结晶温度范围宽,糊状凝固 收缩将内部富集溶质通过枝晶间隙挤到表层;气体外逸带出后凝固液体;B. 逆偏析的防止一般加大冷却速度 抑制枝晶生长;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23正、逆偏析的影响因素结晶温度范围:结晶温度范围小→正偏析树枝状晶的尺寸:枝晶粗大→逆偏析冷却条件:冷却缓慢→逆偏析 液体金属受到的压力:气体多、压力大→逆偏析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24四、重力偏析先凝固相轻,或互不混合的液相之间存在密度差时,产生重力偏析例:Al-Ti 合金——合金中细化元素Ti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25重力偏析的防止和消除加大冷却速度;降低合金的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加入合金元素, 使枝晶发达, 防止初凝相上浮;加强搅拌,混合均匀;微重力、电磁场下凝固;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26易出现于大型的钢锭,凝后期的通道铸锭中央下部收缩下沉、产生V 型裂缝,溶质充填 防止通道偏析V 型偏析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27大型的钢锭,凝后期的通道比重小的溶质上升,收缩时形成的逆V 型裂缝和裂纹 防止通道偏析A 型偏析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28六、带状偏析与凝固界面平行,间断或连续的偏析条带偏析系数(1-K )大,溶质扩散慢、晶体生长速度快,易形成带状偏析例:铁素体不锈钢(含硫化锰和细小的条状碳化物)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29带状偏析的防止采取孕育措施细化晶粒加强固液界面的对流和搅拌 减少溶质含量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30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第一节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第二节偏析(Segregation )Î第三节金属凝固组织形态控制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31第三节金属凝固组织形态控制 主要指相结构和晶粒形态的控制。
¾相结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金成分。
¾晶粒形态和尺寸则由凝固过程决定。
凝固组织控制的关键是晶粒形态,其次是晶粒尺寸。
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32典型凝固组织:柱状晶和等轴晶——各有不同的力学性能。
常温下使用的铸件,均匀细小等轴晶利于力学性能的提高。
在高温下单向受载的铸件,柱状晶使其单向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
对于普通铸件,柱状晶会导致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的恶化。
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33第三节金属凝固组织形态控制一、等轴晶组织的获得和细化二、等轴晶优化工艺与控制方法三、柱状晶——单(定)向凝固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34一、等轴晶组织的获得和细化加大成分过冷减小G/R加快冷却速度降低浇温 加大铸型导热A. 促进内生生长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35B. 孕育处理、增加晶核孕育处理:加入少量物质,促进液体内部生核1)外加晶核,同类金属颗粒、碎屑高锰钢中加入锰铁、不锈钢中加入铬铁 铸铁中加入石墨粉2)加入细化晶粒合金元素铜–Fe γ质点;铝–Ti 形成TiAl 3 钢–V, Ti 形成TiN , TiC , VN, VC 高熔点质点;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36C. 变质处理(modification) 变质处理:阻碍、抑制和改变晶体的生长方式变质剂:熔点低,K<<1,溶解度很小;强的成分过冷,凝固前沿浓度富集,例:铝硅共晶合金加1.5-3%钠盐(Bi、Sr、Li等)细化硅片;例:铜合金加入Li和Bi,产生很强的成分过冷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37第三节金属凝固组织形态控制一、等轴晶组织的获得和细化二、等轴晶优化工艺与控制方法三、柱状晶——单(定)向凝固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38浇注工艺浇注温度:合理降低浇注温度是减少柱状晶、获得及细化等轴晶的有效措施。
但过低的浇注温度将降低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导致浇不足和冷隔等缺陷的产生。
浇注方式:通过改变浇注方式强化对流对型壁激冷晶的冲刷作用,能有效地促进细等轴晶的形成。
但必须注意不要因此而引起大量气体和夹杂的卷入而导致铸件产生相应的缺陷。
二、优化工艺与控制方法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39铸型中间浇注单孔上注沿型壁六孔浇注不同浇注方法引起不同的铸件凝固组织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40动力学细化方法——铸型运动 在凝固过程中振动铸型可使液相和固相发生相对运动,导致枝晶破碎形成结晶核心。
引起局部的温度起伏,有利于枝晶熔断。
可促使“晶雨”的形成。
立式离心铸造机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41第三节金属凝固组织形态控制一、等轴晶组织的获得和细化二、等轴晶优化工艺与控制方法三、柱状晶——单(定)向凝固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42三、单(定)向凝固(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A. 单向柱状晶生长单向散热,择优生长;减小成分过冷,提高G/R ; 避免液体金属内形成晶核,如净化和过热、减少流动和搅拌;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43铸件移出法单向结晶柱状晶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44B.单向柱状晶组织 单相合金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45C. 单晶铸件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46柱状晶、螺旋选择器及生长的单晶 等轴晶、柱状晶和单晶的发动机叶片比较第七章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47第七章主要内容典型的铸态组织及成因宏观偏析和微观偏析及其分类、形成原因和防止等轴晶的细化措施 柱状晶生长条件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