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4单元 15《溶洞里的钟乳石》名师教案 翼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33.50 KB
- 文档页数:2
15、《溶洞里的钟乳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钟乳石的有关图像提出关于钟乳石的各种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用文字的语言赞美钟乳石构成的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景象。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科学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钟乳石、石笋以及石柱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关于钟乳石形成原因的猜想和模拟实验等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准备:石灰石、稀盐酸、滴管、盘子、尽可能丰富的钟乳石图片、视频资料。
烧杯、玻璃瓶、碟子、曲别针、线绳、苏打晶体、蒸馏水。
教学过程一、科学引入师:我们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美水美,怪石林立,美丽景色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这和它常年温暖多雨及石灰岩地形是分不开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那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溶洞,溶洞中的钟乳石随处可见,形成了奇妙无比的溶洞景观,更体现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欣赏溶洞里的钟乳石。
(多媒体展示钟乳石景观)二、科学探究1、语言描述(观看钟乳石图片,用自己的话对钟乳石进行描述。
)师:看到这些钟乳石,你有什么感受?同学说的都很好,这些钟乳石真是太漂亮了,好像把我们带进了人间仙境。
2、猜测钟乳石的形成这么漂亮的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呢?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15、《溶洞里的钟乳石》(板书课题)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钟乳石的资料,我们现在一起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在我国,钟乳石常常形成在哪里?钟乳石主要形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靠什么力量形成的?在短时间里能形成吗?学生交流。
谁还想把你搜集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提问:现在我们对钟乳石有了基本的了解,谁来大胆的推测一下你认为钟乳石的形成可能和什么有关?预设:地下水、石灰岩、温度、空气等。
(板书)师:地下水和钟乳石的形成又有什么关呢?预设:溶洞里的地下水可能是酸性的,因为酸性溶液可以和石灰岩发生作用,使岩石受到溶蚀。
2019年五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 15《溶洞里的钟乳石》教案翼教版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钟乳石的有关图像提出关于钟乳石的各种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用文字的语言赞美钟乳石构成的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景象。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科学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钟乳石、石笋以及石柱的成因。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关于钟乳石形成原因的猜想和模拟实验等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准备石灰石、稀盐酸、滴管、盘子、尽可能丰富的钟乳石图片、视频资料。
烧杯、玻璃瓶、碟子、曲别针、线绳、苏打晶体、蒸馏水。
教学过程一、科学引入我们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美丽景色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同学们是否知道那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溶洞,溶洞中的钟乳石随处可见,形成了奇妙无比的溶洞景观,更体现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多媒体展示钟乳石景观)二、科学探究1、语言描述通过观察,谈谈你对钟乳石的印象?(观看钟乳石图片,用自己的话对钟乳石进行描述。
)2、猜测钟乳石的形成你知道溶洞里的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吗?教师适当提示:钟乳石主要形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靠什么力量形成的?在短时间里能形成吗?3、指导实验(1)选择一块石灰岩(2)用滴管将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4)滴稀盐酸时要注意安全。
(5)观察岩石滴酸后的变化时,不要用手去摸。
4、汇报实验结果谁能把刚才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汇报给大家。
交流时要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汇报实验中看到的现象交流时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并和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5、自制钟乳石(1)、自然界中钟乳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很难看到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观察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
(2)、提示实验过程(多媒体展示)(3)、教师展示提前一周的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按教师的提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准备进行长时间的观察。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溶洞里的钟乳石》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钟乳石的有关图像提出关于钟乳石的各种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二、过程与方法用自己的话解释钟乳石、石笋以及石柱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用文字的语言赞美钟乳石构成的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景象。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进行钟乳石形成原因的猜想和模拟实验等探究活动。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准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石灰石、稀盐酸、滴管、盘子、挂图等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美丽景色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同学们是否知道那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溶洞,溶洞中的钟乳石随处可见,形成了奇妙无比的溶洞景观,更体现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钟乳石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新课学习1.科学探究(播放钟乳石相关视频)提问: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生:这些溶洞里的钟乳石都非常美丽……师:对,这些都是钟乳石,也叫石钟乳。
看到这么多美丽的钟乳石,那它是怎样形成的,你想知道吗?生:想提问:你了解了哪些钟乳石的资料?学生汇报。
提问:根据我们了解的钟乳石的基本资料,谁来大胆的推测一下你认为钟乳石的形成可能和什么有关?生:地下水、石灰岩、温度、空气等。
(板书)提问:好,既然溶洞里的地下水是酸性的,那我们能不能大胆的推测一下,这些酸性的水和石灰岩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生:酸性的水溶解了石灰岩。
讲述:好,这只是大家的猜想,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酸性的水能不能溶解石灰岩。
2.实验:稀盐酸和石灰石的反应。
我们所用的实验材料就是石灰岩,这和溶洞里的钟乳石是一样的。
这个小的烧杯里是稀盐酸,模拟溶洞里酸性的水。
我们用滴管把少量的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看看石灰岩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做这个实验时,请同学们先看看实验提示再来做。
实验提示:稀盐酸有腐蚀性,本次实验请戴上手套进行实验。
15、溶洞里的钟乳石【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钟乳石的有关图像提出关于钟乳石的各种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3、能用文字的语言赞美钟乳石构成的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景象。
4、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5、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钟乳石、石笋以及石柱的成因。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关于钟乳石形成原因的猜想和模拟实验等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设计】一、引入提问:前一阵,五一放假时,我去了一个特别有趣又奇妙的地方,我把这个地方的景观拍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视频)提问: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生:这些照片的钟乳石都非常美丽……师:对,这些都是钟乳石,也叫石钟乳。
看到这么多美丽的钟乳石,那它是怎样形成的,你想知道吗?生:想师:好,那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究钟乳石形成的奥秘。
(板书课题:钟乳石的形成)网络是搜集资料的最便捷的手段,今天我们就通过网络来进行科学探究。
大家可以进入专题网站,在“学习园地”栏目里,看看钟乳石的基本资料,想想钟乳石的形成可能和什么有关,可以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对问题的见解,开始吧。
学生活动。
提问:你了解了哪些钟乳石的资料?学生汇报提问:根据我们了解的钟乳石的基本资料,谁来大胆的推测一下你认为钟乳石的形成可能和什么有关?生:地下水、石灰岩、温度、空气等。
(板书)提问:好,既然溶洞里的地下水是酸性的,那我们能不能大胆的推测一下,这些酸性的水和石灰岩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生:酸性的水溶解了石灰岩。
讲述:好,这只是大家的猜想,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酸性的水能不能溶解石灰岩。
三、实验:稀盐酸和石灰石的反应讲述:我们所用的实验材料就是石灰岩,这和溶洞里的钟乳石是一样的。
这个小的烧杯里是稀盐酸,模拟溶洞里酸性的水。
我们用滴管把少量的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看看石灰岩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做这个实验时,请同学们先看看实验提示再来做。
实验提示:1、稀盐酸有腐蚀性,本次实验请远离电脑,并且戴上手套进行实验。
<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溶洞里的钟乳石》教学设计盂县第二实验小学庞晓芳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钟乳石的有关图像提出关于钟乳石的各种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用文字的语言赞美钟乳石构成的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景象。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钟乳石、石笋以及石柱的成因。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关于钟乳石形成原因的猜想和模拟实验等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形成问题介绍钟乳石,播放课件——《美丽的钟乳石》。
多媒体出示钟乳石的不同形态,光怪陆离,学生欣赏,同时认真思考关于钟乳石你知道什么?二、科学探究㈠猜想与假设猜测钟乳石的形成,即:让学生有理由、有根据地猜测钟乳石的形成是受到了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1、提供基础。
第一:多媒体出示设计提示:“钟乳石主要是由石灰岩构成的,石灰岩形状的变化过程是极其缓慢的。
”第二:强调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和去猜测学生在以往的科学课中已经学习了热胀冷缩原理、酸雨的危害,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大胆猜想。
2、大胆猜想。
学生认真思考,自己做出猜想。
3、交流猜想。
①小组内的交流讨论:。
②各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
㈡模拟实验:1、稀盐酸和石灰石的反应学生小组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实验,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将实验中的观察记录作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搜集观察实验中的大量信息,以便为学生互相交流、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
实验后交流:说实验现象,说明什么?由此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用实验现象推想钟乳石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
2、模拟钟乳石的实验(多媒体出示模拟钟乳石形成的图片)用苏打晶体模拟钟乳石形成的实验中,由于该实验耗时较长,便于学生的课上分析,将课前老师做的实验的几个步骤阶段展示给学生。
交流与总结。
㈢交流和总结钟乳石的形成。
溶洞里的钟乳石【教课目】科学研究1、能通察乳石的有关像提出关于乳石的各种假。
2、能模自己的假感情度价1、能用文字的言美乳石构成的百怪千奇、虚无缥缈的情形。
2、能与其余同学交流自己的点。
科学知能用自己的解乳石、石笋以及石柱的成因。
【教课要点】指学生通关于乳石形成原由的猜想和模等研究活,初步流水的侵作用地表改的影响。
【教课】一、引入提:前一,五一放假,我去了一个特风趣又巧妙的地方,我把个地方的景拍了下来,我一起来看看。
(播放)提:看完后,你有什么感觉?生:些照片的乳石都特别美⋯⋯:,些都是乳石,也叫石乳。
看到么多美的乳石,那它是怎形成的,你想知道?生:想:好,那就我来研究乳石形成的神秘。
(板:乳石的形成)网是采集料的最便利的手段,今日我就通网来行科学研究。
大家可以入网站,在“学园地”目里,看看乳石的基本料,想想乳石的形成可能和什么有关,可以在小里交流一下的解,开始吧。
学生活。
提:你认识了哪些乳石的料?学生提:依据我认识的乳石的基本料,来勇敢的推一下你乳石的形成可能和什么有关?生:地下水、石灰岩、温度、空气等。
(板)提:好,既然溶洞里的地下水是酸性的,那我能不可以勇敢的推一下,些酸性的水和石灰岩可能会生什么化?生:酸性的水溶解了石灰岩。
述:好,不过大家的猜想,我可以通一个模来酸性的水能不可以溶解石灰岩。
三、:稀酸和石灰石的反述:我所用的资料就是石灰岩,和溶洞里的乳石是一的。
个小的杯里是稀酸,模溶洞里酸性的水。
我用滴管把少许的稀酸滴在石灰岩上,看看石灰岩会生什么化。
在做个,同学先看看提示再来做。
提示:1、稀酸有腐性,本次离,而且戴上手套行。
2、滴稀酸,速度要慢,不宜多。
千万不要用手摸岩石,一旦沾上稀酸,上用清水冲洗。
3、仔察岩石和酸溶液的化,思虑些化与溶洞中乳石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在开始,大家注意安全。
小。
提:在此中,你有什么?个了然什么?生:石小了。
溶液色了⋯⋯生:稀酸能溶解石灰岩。
提:和乳石的形成有什么关系?生:溶洞里的地下水溶解了石灰岩。
2019-2020年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溶洞里的钟乳石》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河北人民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十五课。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课继续引领学生探究自然力量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欣赏自然的奇美。
在我国的大江南北,相继发现了多处奇妙无比的溶洞景观。
凡亲自去溶洞游览过的人,无不被溶洞中主要由钟乳石演绎的巧夺天工的奇美景色所征服。
教材以众所周知的桂林山水为切入点,用简练易懂的语言描述了岩溶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配合插图提出了“你知道溶洞里的钟乳石是怎么形成的吗?”这一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五年级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经过之前的学习,已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而且生活常识也让他们对一些现象有所了解,因此有利于他们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看钟乳石的有关图片、视频资料提出关于钟乳石成因的各种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钟乳石形成的原因与过程。
2、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用优美的语言赞美钟乳石构成的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景象。
2、能对自制钟乳石实验坚持做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四、材料准备:石灰石、稀盐酸、滴管、盘子、尽可能丰富的钟乳石图片、视频资料。
烧杯、玻璃瓶、碟子、曲别针、线绳、苏打晶体、蒸馏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导语:我们的家乡辽宁,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大省,其中尤其是以全国、乃至亚洲闻名的“本溪水洞”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人。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游览本溪水洞。
教师播放视频资料画外音:本溪水洞是四、五百万年前因地壳变迁而生成的大型充水溶洞,位于本溪县境内,距本溪市区东三十五公里的太子河畔。
洞口在太子河岸畔,洞口座南面北,依山傍水,高七米,宽二十五米,呈半月形。
在洞口上端的悬崖峭壁上,刻有薄一波手书的“本溪水洞”四个大字。
溶洞里的钟乳石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溶洞里的钟乳石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溶洞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常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钟乳石的种类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溶洞和钟乳石的形象,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溶洞和钟乳石,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知识讲解:3. 介绍溶洞的形成原理,解释地下水腐蚀岩石的过程。
4. 解释钟乳石的形成过程,包括溶洞中的地下水滴落、蒸发和碳酸钙沉积等。
实践探究:5.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地考察溶洞和钟乳石。
6. 引导学生观察钟乳石的种类和特征,记录下来。
讨论与总结:7. 小组讨论钟乳石的观察结果,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观点。
8. 整理学生的观察报告,总结钟乳石的形成规律和特点。
拓展活动:9. 邀请地质学家或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讲解溶洞和钟乳石的知识。
10. 组织学生进行钟乳石模型制作,展示在学校或班级展览中。
评估方式:11. 设计小组讨论和观察报告评估表,评价学生对钟乳石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12. 对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和模型制作的表现进行评估。
教案延伸:1. 将钟乳石的形成过程与其他地质现象进行比较,拓展学生的地理常识。
2.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溶洞和钟乳石在地质学和生态学中的作用。
3.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科学实验,加深对溶洞和钟乳石的理解。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实地考察的安全性,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适当调整教案内容和难度。
溶洞里的钟乳石本文档由慕清老师原创,系列作品包括逐字稿、说课稿、课件,更多作品搜索百度文库慕清老师一、教材分析溶洞里的钟乳石是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在地表缓慢变化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影响地表变化的诸多外力因素。
由于这些外力对地球表面的影响极其缓慢复杂,对于只有短短几十年生命历程的人类个体来说,无法观察到其变化的全过程。
本课的落脚点为《溶洞里的钟乳石》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到自然界中钟乳石形成的原因。
第二课时去模拟钟乳石的形成。
教材中模拟实验所用药品为苏打晶体。
此实验与自然界钟乳石形成原理类似,较长的实验时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执着精神,但是在以前的教学中发现,由于实验过程较长,实验环境限制等因素,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观察到明显的效果,这就使很多学生有挫败感,不利于科学兴趣的培养。
所以在进行教材实验前,设计快速模拟实验,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观察到钟乳石的形成,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探索的欲望,为布置教材中的模拟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计划,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
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三、实验创新之处1、创新之处本实验能够在短时间内模拟钟乳石的形成,成功率高,学生参与度高。
2、优点:(1)本实验所需时间短,实验现象明显,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溶洞中钟乳石、石笋和石柱的形成。
(2)本实验既安全又简单。
实验药品性质稳定,不易变质。
最初所选药品为氢氧化钠,但是氢氧化钠固体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而且在空气中放置容易变质,所以实验中用磷酸三钠取代了氢氧化钠。
(3)本实验废液不需要处理,无毒无腐蚀性,直接倒入下水道可以。
(4)本实验具有推广价值,教具可以批量生产。
溶洞里的钟乳石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观察钟乳石的有关图像提出关于钟乳石的各种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用文字的语言赞美钟乳石构成的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景象。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科学知识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钟乳石、石笋以及石柱的成因。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关于钟乳石形成原因的猜想和模拟实验等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准备
石灰石、稀盐酸、滴管、盘子、尽可能丰富的钟乳石图片、视频资料。
烧杯、玻璃瓶、碟子、曲别针、线绳、苏打晶体、蒸馏水。
教学过程
一、科学引入
我们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美丽景色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同学们是否知道那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溶洞,溶洞中的钟乳石随处可见,形成了奇妙无比的溶洞景观,更体现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多媒体展示钟乳石景观)
二、科学探究
1、语言描述
通过观察,谈谈你对钟乳石的印象?
(观看钟乳石图片,用自己的话对钟乳石进行描述。
)
2、猜测钟乳石的形成
你知道溶洞里的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适当提示:
钟乳石主要形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靠什么力量形成的?在短时间里能形成吗?
3、指导实验
(1)选择一块石灰岩
(2)用滴管将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4)滴稀盐酸时要注意安全。
(5)观察岩石滴酸后的变化时,不要用手去摸。
4、汇报实验结果
谁能把刚才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汇报给大家。
交流时要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汇报实验中看到的现象交流时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并和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5、自制钟乳石
(1)、自然界中钟乳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很难看到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观察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
(2)、提示实验过程(多媒体展示)
(3)、教师展示提前一周的实验装置,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按教师的提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准备进行长时间的观察。
自己设计记录表,将实验结果用条形图画下来。
结合自己的实验装置,观察教师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4)、解释观察到的现象: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
6、阅读科学在线,验证自己的推断。
三、拓展活动
1、继续观察自己的实验现象,并随时做好记录。
2、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节假日,到广西桂林或其他有溶洞的地区旅游,感受钟乳石、石笋、石柱等自然景观。
3、写一首小诗或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