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质实习报告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20.58 MB
- 文档页数:14
庐山实习报告庐山实习报告四篇在生活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庐山实习报告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庐山实习报告篇1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一]、概况: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
沿途认识植物。
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
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
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76.6%。
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
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
②、扁柏:柏科。
③、马挂木:木兰科。
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
⑤、金钱松:松科。
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
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
⑧、大花金鸡菊:菊科。
⑨、胡桐树:胡桐科。
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
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用途:观赏。
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
庐山实习报告一、前言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享有盛誉的旅游胜地。
它以其雄、奇、险、秀的景观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作为一名实习生,我有幸前往庐山进行实地考察,以此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庐山的地质地貌、土壤和植被,而五老峰作为庐山的地标性景观,成为了我们实习的重点。
二、五老峰概述五老峰,位于庐山中部,是由五座山峰组成的断块山。
这五座山峰因其形状酷似五位老人而得名。
五老峰的地貌特征独特,山势险峻,气势雄伟。
它是庐山地质地貌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庐山自然景观的精华之一。
三、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对五老峰的地貌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五老峰是由断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其北翼为背斜构造,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这种构造特点使得五老峰呈现出单面山的形态,山势险峻,令人叹为观止。
接着,我们对五老峰地区的植被进行了调查。
五老峰地区植被丰富,种类繁多。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识别了许多不同的植物种类,并了解了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从而对庐山植被的分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庐山五老峰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植被分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五老峰作为庐山的标志性景观,其独特的地貌形态和丰富的植被资源是庐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我也意识到,地质地貌和植被的调查研究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对于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本次庐山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地考察,我不仅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实践技能。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庐山实习报告庐山实习报告精选3篇(一)庐山实习报告一、实习概述我在庐山旅游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主要负责参与旅游景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实习期间,我全面了解了旅游景区的运营模式,学习了景区管理和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实习内容1. 景区管理:我参与协助景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接待游客、引导游客、维护景区秩序等。
我学会了如何与游客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如何解答他们的问题和需求。
2. 服务工作:我在旅游景区的各个岗位轮岗,包括餐饮服务、导游服务、景区巡查等。
在餐饮服务方面,我学习了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解决顾客的问题和投诉。
在导游服务方面,我学习了如何向游客介绍景区的历史和文化,并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服务和指导。
三、收获与体会通过实习,我不仅了解了旅游景区的运作和管理,还学习了与人沟通和提供服务的技巧。
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复杂的情况和矛盾,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认识到旅游景区对员工的要求很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
四、改进建议在实习期间,我发现景区的管理和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员工的服务态度不够热情,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
其次,景区的设施维护和管理需要加强,以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最后,景区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不够到位,需要增加宣传力度,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总结通过庐山实习,我对旅游景区的运营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
我将以此次实习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庐山实习报告精选3篇(二)庐山实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在这次实训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各种能力。
首先,这次实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团队合作的机会。
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各种任务和项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合作,解决问题和冲突,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其次,我通过实践来应用和巩固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和地质地貌资源。
为了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提高地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于2023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庐山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庐山的地质概况、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其成因,从而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的认识和应用。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地质概况及构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在导师的引导下,对庐山的地质概况和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
庐山地区地层复杂,包括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第四纪冰川地层等。
庐山地质构造以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为主,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和褶皱断层等。
2. 地貌类型及成因庐山的地貌类型丰富多样,我们在实习中重点观察了构造地貌、冰川地貌和河流地貌等。
庐山构造地貌主要表现为断层崖、向斜谷、背斜山等,这些地貌的形成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
冰川地貌包括冰斗、冰川谷、冰川阶地等,是第四纪冰川作用的产物。
河流地貌则主要体现在庐山的河谷和瀑布等景观上,如剪刀峡、好汉坡等。
3. 实习路线为确保实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我们制定了以下实习路线:(1)牯岭—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天桥—仙人洞—龙首崖(2)牯岭—女儿城—含鄱口—三逸乡冰窖—五老峰—庐山植物园(3)牯岭—大月山水库—剪刀峡—好汉坡三、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本次庐山地质实习,我们对庐山的地质地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其成因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实践,使我们的地质勘查和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
此外,实习还让我们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至关重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丰富自己的地质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总之,本次庐山地质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地质专业素养,也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工作者而努力。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地理科学学院实习报告实习课程庐山地质地貌实习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年级 2016级___________姓名林贺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指导老师闫军辉___________实习时间 2017 年 05 月 23 日至 2017 年 05月27日填写说明实习报告是对每次实习过程的记录和总结,通过撰写实习报告,初步增强学生的逻辑归纳、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它不仅是实习成绩的评定依据,是教学评估中检查学生技能的原始材料,也为以后科学论文的撰奠定一定基础。
因此,参加实习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撰写实习报告。
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精练简洁,格式统一。
为规范管理实习报告,具体要求如下:1、实习报告必须包含封面、说明、目录、正文、实习成绩评定表(封底)五项内容;2、实习报告正文不做具体要求,由指导老师在学生填写实习报告之前给出;3、实习报告需格式统一,具体格式要求已在模板中给出;4、实习报告需在实习结束后两周内交上电子版和纸质版材料;5、实习报告需按照封面、说明、目录、正页、实习成绩评定表(封底)五部分顺序装订成册;6、打印要求:实习报告可以插页,不能改变格式,用A4纸输出双面打印,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6cm ;7、该办法未尽事宜,由地理科学学院实验室负责解释。
地理科学学院实验室2017年03月目录1 概述 (1) (1)正文1 概述(一)地理位置庐山位于九江市以南,星子县以西。
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雄踞于江西省北部。
地形走向:东西伸张,南北收缩。
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
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长江。
一、实习背景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也是地质科学研究和实习的重要基地。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我们于2023年在庐山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提高野外地质调查和观察的技能。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了解庐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矿物资源等。
三、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观测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庐山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观测。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并实地考察了庐山地区的断层、褶皱等构造特征。
2. 地层分布研究我们重点研究了庐山地区的地层分布情况。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庐山地区的地层序列,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根据地层特征进行地层对比和划分。
3. 矿物资源调查庐山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实习期间,我们对庐山地区的矿物资源进行了调查。
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常见的矿物,并实地考察了庐山地区的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的分布情况。
4. 地质灾害防治庐山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庐山地区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四、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野外地质调查和观察的技能。
2.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 了解庐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矿物资源等,为我国地质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五、实习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2. 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 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 (2)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庐山地质研究所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一、实习单位概况庐山地质研究所是一家专业从事地质研究的机构,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科研团队。
实习期间,我有幸加入该研究所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工作。
该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涵盖了广泛的地质领域。
二、实习任务和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庐山地质研究所中的一个项目,该项目是关于庐山地区的地质勘探和调查。
我的主要任务是一个小组的成员,负责采集地质样品,并利用实验室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具体的实习内容包括:1. 地质样品采集:根据项目需要,前往庐山地区进行野外勘探,收集岩石、土壤、矿物等样品,并记录采样地点的坐标和相关信息。
2.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回来的样品进行分析,利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元素分析、岩石成分测量等,得出相关数据和结果。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利用所学的地质知识和实验室数据,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有关地质特征和成因的结论。
4.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综合整理实习期间的工作和研究成果。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技巧和方法,例如如何准确采样、如何操作实验室设备等。
同时,在小组合作中,我也学会了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此外,我还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地质调查和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推断地质历史以及找寻矿产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庐山实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地质领域进一步深造和研究的决心。
四、总结庐山地质研究所的实习给予了我很好的实践机会,提高了我在地质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对地质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庐山实习报告(范文四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庐山实习报告(范文四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庐山实习报告(范文四篇)》。
第一篇:庐山实习报告1、实习时间: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2、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
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
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地貌实习。
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
一、地貌概况: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
山体内的褶皱。
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
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
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1、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
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
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
庐山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地理学院 09070700982011年8月27日1、前言1.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意义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现象形成的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自然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复杂多变,课堂上讲授的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
实际自然地理现象往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非常错综复杂。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相结合,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1.2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仪器和工具(罗盘、海拔仪、GPS、放大镜、小刀、瓷板、锤子、土壤环刀、铲、钻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工具;2、培养学生阅读地质图,通过分析了解庐山区域地质概况;3、培养学生学会野外仔细观察主要岩石、矿物、构造的主要特征,重要自然地理、地质现象,并准确、完整记录所观测到的现象、特征和数据,标本与样品的采集方法,学会初步分析有关现象、特征形成的原因;4、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确定地壳运动的一般方法;5、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庐山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等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6、使学生学习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包括资料的搜集、野外观测记录、标本与样品的采集、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等。
7、了解庐山植被类型和代表性植物的种属,观察植物生态与环境的关系;8、使学生学习掌握植物群落调查的样方法;9、学会对土壤剖面进行观测及对土壤组成、结构等特征和PH值进行简易测定;10、掌握土壤路线调查、土壤标本的采集、土壤分布草图、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11、初步了解庐山地区人文地理特征。
1.3实习前准备1、充分了解实习计划书以及庐山地区相关介绍内容,对庐山有了初步的了解。
实习报告实习容:□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教学实习(□生产□临床□劳动)□毕业实习实习形式:□集中□分散学生:叶建亮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习单位:庐山实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一、实习目的 (3)二.实习容…………………………………………………………( 3)龙潭…………………………………………………………………( 3)卧龙桥………………………………………………………………( 4 )漱玉洞………………………………………………………………( 4 )海会镇………………………………………………………………( 5 )三叠泉………………………………………………………………( 7 )县狮子洞………………………………………………………( 8) 三.实习总结………………………………………( 9)一、实习目的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习现场的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了解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专业有何联系。
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实习了解了地质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质研究和为某种经济或工程服务);学会记录、描述观测点,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通过本次实习地质实习学会有关地质观测的一些基本技能:1、矿物和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2、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质体的产状3、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4、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5、地质观测点的观测与记录。
此外在野外进行地质实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体魄和磨练意志二、实习容日期:2012.4.18 天气:晴第一个站:庐山秀峰寺龙潭龙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壳运动的综合作用结果。
庐山实习报告(1)第一篇:庐山地理实习报告庐山地貌实习报告1、实习时间:2014 年10 月9 日至2014 年10 月14 日2、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10 月9 日:气象站——剪刀峡——王家坡谷底。
10 月10 日: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军事基地——大月山水库大坝。
10 月11 日:含鄱口——五老峰。
10月12 日:第四季冰川遗迹——羊背石——如琴湖——仙人洞——龙首崖。
10 月13 日:月照松林——庐山大厦小路边——女儿城南坡小路边——庐林大桥——大窖场谷底沟口。
内容详述: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76.6%。
高等植物近3000 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二、庐山群落类型: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 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 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
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
另一个是回龙路1000 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
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
一般分布在海拔800 或850 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
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
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
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
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2、扁柏林——线状植被。
一、实习背景随着现代地质科学的不断发展,实地考察与实习在地质学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庐山,作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地质构造遗迹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是进行地质构造实习的理想场所。
2023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庐山地质构造实习,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庐山的地质构造特征。
二、实习目的1. 认识庐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原因;2. 掌握地质构造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3. 培养实践技能,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三、实习内容1. 庐山地质构造概况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地质构造上,庐山属于华夏地块的一部分,主要地质构造类型为褶皱和断层。
庐山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边缘,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挤压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2. 褶皱构造庐山褶皱构造发育,主要表现为背斜和向斜。
实习期间,我们考察了庐山地区的五老峰背斜、大月山背斜等典型褶皱构造。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了解了褶皱构造的基本特征,如轴面、翼部、枢纽等。
3. 断层构造庐山断层构造发育,主要表现为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
实习期间,我们考察了庐山地区的庐山断层、牯岭断层等典型断层构造。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掌握了断层构造的基本特征,如断层面、断距、断层线等。
4. 地质构造与地貌庐山地质构造与地貌密切相关。
实习期间,我们考察了庐山地区的五老峰单面山、青莲寺向斜谷、大月山背斜山等典型地貌。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地质构造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5. 实习方法实习期间,我们运用了地质锤、罗盘、测绳等工具进行野外调查。
通过实地观察、测量、记录,我们掌握了地质构造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四、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对庐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2. 掌握了地质构造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巩固和深化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地质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庐山实习报告第一篇:庐山实习报告庐山实习报告——07地理教育(2)班余静实习目的:1、为了贯彻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地理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2、为了能够初步掌握对一个地区自然地理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的方法。
3、地貌:将地貌学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认识有关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初步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初步培养野外认识和分析地貌现象的能力,以及地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4、植物:观察和了解实习地区的植被及其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分布规律;识别本地区主要的一些植物种类;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
5、土壤:观察当地土壤类型,学会对土壤剖面的调查和分析。
实习时间:2020年5月11日——2020年5月16日实习地点:江西庐山实习内容:1、地貌: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的大概地貌特征,进而分析一些地貌的成因,如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
2、地质: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的地质构造。
分析庐山的形成。
3、植物:辨认庐山地区植物以及采集植物标本和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拉植物样方并进行整理和分类;对庐山地区的植物群落与环境进行基本调查和研究。
4、土壤:通过挖土壤剖面从土壤的成土因素方面分析庐山土壤种类。
实习路线:2020年5月12日:美庐——庐山会址——庐山大厦——大较场——庐山博物馆——芦林湖——电站大坝——大王峰阴坡观察土壤剖面——石门涧峡谷。
2020年5月13日: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采集植物标本——圆佛殿——大天池——龙首崖。
2020年5月14日: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三叠泉2020年5月15日:剪刀峡——望江亭——小天池实习报告:一、庐山概况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东经 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长约29公里,宽约16公里,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第1篇:庐山地质实习报告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庐山地理概况 1.1 庐山行政区划图1-1 九江市地理位置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境内。
整体而言位于江西省北部,频临九江市莲花县。
而庐山中也有居民居住,且有牯岭镇等集镇坐落其中。
就牯岭镇而言,其人口约有1.5万人辖芦林、长冲、日照、正街、窑洼、橄榄、大林、花径8个居委会和朝阳、胜利2个村委会。
有南北两条登山公路,北经威家抵京九铁路九江站及长江大桥和市区;南经通远上105国道、昌九高速公路及庐山机场,可以说对于一个山水风景区而言其交通是相当便利的。
地处高山,盛产茶叶。
特产有石鸡、石鱼、石耳、云雾茶。
牯岭镇是庐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有仙人洞、花径、含鄱口、锦绣谷、三叠泉等众多景点。
1.2 庐山地理位置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北濒长江,南临鄱阳湖。
图1-2 庐山的整体卫星图像图1-3 庐山整体卫星图像,呈肾形1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1.3 庐山基本地理,地质特征庐山山体呈纺锤形,面积30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高1474米。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
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加上有山,有水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就山的形成来讲,其属于地垒式断块山,故庐山多悬崖峭壁。
总体来讲是由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
而山的北部多以沉积岩,包括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组成,故整体较平缓,多亿褶皱地貌为主。
而山的南部多以变质岩为主,山体较为独立,陡峭,以断裂构造为主。
庐山实习报告(1)第一篇:庐山地理实习报告庐山地貌实习报告1、实习时间:2014年10月9日至2014年10月14日2、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10月9日:气象站——剪刀峡——王家坡谷底。
10月10日: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军事基地——大月山水库大坝。
10月11日:含鄱口——五老峰。
10月12日:第四季冰川遗迹——羊背石——如琴湖——仙人洞——龙首崖。
10月13日:月照松林——庐山大厦小路边——女儿城南坡小路边——庐林大桥——大窖场谷底沟口。
内容详述: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76.6%。
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二、庐山群落类型: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
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
另一个是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
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
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
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
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
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
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2、扁柏林——线状植被。
回龙路1060米处,阴坡,坡度40度,地面枯枝落叶较厚。
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4篇地质专业庐山实习报告1一、实习概况1、实习时间、参加人员和组织情况土木建筑学院级工程地质实习是在7月1日至7月5日,其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同学都需参加,土木工程专业十个班每班都配有一名实习老师。
我所在的是土木__班,我们班共36人,共分为六组,有组长一名,组员五名。
2、工程地质实习的性质与目的1)、能够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质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学》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将理论和实际结合。
2)、通过实习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3)、能够培养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之间的联系。
3、实习地区地质地理概况实习地区主要位于__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
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
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
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习地区处于北纬32度40分,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度,年平均降雨量969毫升,属于大陆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淮河以南为丘陵山区,八公、舜耕、上窑“三山鼎力”,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最高峰为__区的白鹗山,海拔242米。
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20-40米。
二、实习基本要求1)、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变质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
4)、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三、实习基本内容1、岩石矿物的野外识别1)、岩石类型的鉴别:首先根据野外岩石的产状判断岩石属于的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然后再从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含量等具体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注意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鉴别岩石,如放大镜、小刀、稀盐酸等。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地质公园。
2023年8月,我们一行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庐山进行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知识的理解,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并认识庐山地区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层与岩石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庐山地区的地层与岩石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庐山地层主要为元古宙至中生代的沉积岩,其中以早元古代的星子岩群最为典型。
这些岩石主要由石英砂岩、页岩和变质岩组成,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2. 地质构造庐山地质构造复杂,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次之。
实习中,我们观察了庐山地区的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了解了它们的形成过程和分布特点。
3. 地貌特征庐山地貌类型多样,包括断块山、丘陵、峡谷、盆地等。
实习中,我们重点考察了庐山地区的断块山地貌,如五老峰、汉阳峰等。
这些断块山形态各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4. 植被与土壤庐山植被丰富,垂直分布明显。
实习中,我们观察了庐山地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如针叶林、阔叶林等,并了解了它们与土壤的关系。
三、实习成果与收获1. 理论知识的巩固通过实习,我们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对地层、构造、地貌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实践能力的提升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如使用罗盘、地质锤、测绳等工具进行实地观测,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3. 激发了科研兴趣庐山丰富的地质资源激发了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总结庐山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们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地质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习报告实习容:□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教学实习(□生产□临床□劳动)□毕业实习实习形式:□集中□分散学生:钱鹏飞学号: 6002114144专业班级:土木(道桥)144班实习单位:庐山实习时间:2016.4.13-2016.4.15目录一、实习目的 (2)二、实习地区概况 (2)三、实习容 (3)漱玉亭、龙潭 (3)卧龙桥 (4)漱玉洞 (5)庐山瀑布 (6)海会水库 (7)罗盘仪的使用 (8)三叠泉 (9)公路路堑 (11)县狮子洞 (11)四、实习总结 (13)一、实习目的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习现场的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了解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专业有何联系。
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实习了解了地质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质研究和为某种经济或工程服务);学会记录、描述观测点,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通过本次实习地质实习学会有关地质观测的一些基本技能:1、矿物和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2、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质体的产状3、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4、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5、地质观测点的观测与记录。
二、实习地区概况地理位置庐山,又名匡山、匡庐,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位于省市庐山区境,县一东,星子县以西。
,相对高度1200~1400米。
地貌特征庐山的地貌景观较为特殊,是一种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依次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叠加而成。
气候状况庐山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这是庐山又一优越条件。
节令特色:春迟、夏短、秋早、冬长。
庐山气温,根据历年记载:最高只32℃,最低在-16.8℃,全年平均为11.4℃,可见庐山气温适度。
以至于四季,按季节平均计算差异也较正常:春季是11.5℃,夏季为22.6℃,秋季则为17.4℃,冬季常在1℃左右。
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
所以,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
庐山云雾较多,全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
水文特征庐山地区水资源丰富,有着丰富的降水、地表水甚至地下水,庐山顶上已打出自流井,仰天坪开发区的供水也能满足。
庐山地区的沟谷水系自成系统,各以庐山为源,流归江湖。
三、实习容日期:2016.4.13 天气:晴第一站:漱玉亭、龙潭龙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壳运动的综合作用结果。
水流的侵蚀、搬运、沉积按方向分可以分为向下和侧向,按成因有:速度冲刷,细小颗粒磨蚀,可溶性岩的溶蚀。
下蚀使河床变深,一般在河流上游,侧蚀使河弯曲,一般在河流下游。
在漱玉亭我们还看到了节理,由于受拉应力,从而形成了横向的、不平整的节理。
岩石主要成分是火成岩(花岗岩), 火成岩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或喷出的方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
其成分比较复杂组要是由硅酸盐组成的熔融体,一般可以分为基性,超基性,中性和酸性岩石。
按其产状特征深层岩可以分为岩基和岩株,浅层岩可分为岩盘岩盆岩床岩墙,而按喷发产状又有中心式和裂隙式。
而其结构类型一般有等粒结构,斑状结构,隐晶结构,玻璃质结构;而构造特征一般有分为块状,带状,气孔状,和杏仁状,斑状构造。
岩石性质:花岗伟晶岩,灰白色,岩石较坚硬。
矿物成分有块状长石,石英白云母及部分锂云母。
长石粒度不一,大者大于5cm,小者一般1~2cm。
以钾长石为主,含量约60%。
石英:浅灰色,半自形,部分晶体成粒状,有少数镶嵌在长石中,含量约20—25%。
白云母呈片状,占1—10%,还可见到少量棕黄色锂地云母。
伟晶岩:60。
∠SC70。
宽7—8米,纹象结构清晰,岩体中有团块细粒花岗岩及细晶岩,块状结构。
桥下可见到由于河流底蚀作用形成的V形峡谷。
第二站:卧龙桥逆着秀峰的主溪流而上的,我们来到了卧龙桥,桥是做在两块大岩石中间。
由于有流水的作用冲击,使秀峰的部岩石地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卧龙桥处为深成岩中的花岗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
它由正长石,白石英和黑云母组成,东西走向长40千米。
南北走向宽1千米,在三叠纪时代重出海平面,并且伴随有断层的形成.正式形成于第四纪。
此处由于地幔岩浆的侵入形成断层,既南面凹线的鄱阳湖,正面下降形成现在的,所以说鄱阳湖盆地是个断裂盆地。
此处的岩体比较大,为伟晶花岗岩,他是由于花岗岩部产生裂隙,岩浆二次侵入形成的, 等粒结构、粒径大于5MM,颗粒径较大,这种形成主要与温度有关。
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
形态多为岩基、岩株、岩脉等,它是由深度变质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岗岩化作用的结果。
即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
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锌、钨、锡、铋、钼等,贵金属如金、银等,稀有金属如铌、钽、铍等,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都与花岗岩有关。
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优质建筑石料。
由于地下岩浆的作用,形成了拉应力作用的节理。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在这样的岩脉和岩墙里,容易产生宝石。
第三站:漱玉洞岩石(变质岩、片岩、苄岩)变质岩有三种变质原因:热力变质、动力变质、胶带变质。
变质产物有:红柱石、蓝晶石、石榴子石。
在岩浆石英砂岩的交界处易产生变质岩。
这里为垫子岩,它是片岩的一种,层层之间的分离相当明显,是一种混质砂岩。
它是变质岩的一种,垫子岩是由于岩浆的入侵的高温度高压作用下又有化学成分加入而改变了它的结构而形成。
所以这里是热力变质岩。
它主要是在海平面下时形成的,主要含有石流子石,黑云母,片岩等。
中间镶嵌片层的石英,形成石英肋条。
在压力的作用下定向排列,花岗岩、云母片岩的形成是同时的。
此处是剪节理,裂隙非常小但密、多。
断口比较光滑,层层之间辨别比较明显。
它与花岗岩形成于同一时代。
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剪节理又名扭节理。
是岩石受切应力产生的裂隙。
在岩石中常见到两组互相交叉的扭节理,称x节理或共轭剪节理。
它的特征是:裂口紧闭,节理面平直光滑,有小擦痕,延伸较远,可切过岩石中的砾石和砂粒。
由于构造变形作用的递进发展和相应的转化,会发生应力的转向或变化,以致常出现一条节理兼具两类节理的特征或过渡特征,表现为剪性。
第四站:庐山瀑布在秀峰,我们见到了白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是银河落九天”的美景。
这是见到的一个断裂构造。
第四纪以来,庐山主要沿着两条边界断裂大量抬升。
山体受两侧大断裂的控制。
总体走向呈东北—西南向延伸,与大断裂走向相一致。
由于边界断裂分别向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收敛,因此,庐山山体在平面上呈中间宽两头尖的纺锤形。
两条边界大断裂均表现为正断层,庐山主体以山体一侧为下盘相对上升,从而形成地垒式断块山,边界大断裂附近则形成陡峭的山崖陡坡。
秀峰的瀑布就是一个大断层形成的。
断层和节理不同,它是岩层受力破裂并发生相对错动,有明显的位移。
描述一个断层的要素有;断层面,断层线,断距等;按受力和两盘的相对错动关系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日期:2016.4.14 天气:小雨转中雨第一站:海会水库(河床冲击物、花岗片麻岩、地质罗盘仪的使用) 大坝下游此处的源头为三叠泉,从河流中的岩石可以看出,自上游至下游,颗粒逐渐变细,这个特点称为分选性。
它是由于搬运途中,琐碎颗粒在运动中相碰撞,摩擦,带菱角的碎石被磨得浑圆,而且颗粒逐渐变细。
在河床中沉积有粗大的巨砾,卵石,砾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则为较细的砾石,沙子。
此区河床比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滩,洪水时被水淹没,河漫滩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滩相的细砂,粉沙或粘性土。
此处的岩石组成是沉积岩,它是由于岩石圈在地表的各类岩石在太阳能,大气,水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使原岩崩解,经流水冲刷和搬运作用沉积为松散沉积岩,又经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经硬结成岩作用而形成,主要是由于流水的冲刷,搬运和在河底,粒径在20—200mm之间的为卵石,小于20mm的为漂石,它代表岩石受水流冲刷的程度的大小。
形成原因:流水冲刷,湖水积土等原因,在河水的冲刷,波浪的0搬运,使岩土从上游岩坡向中心推动,形成了现在的地貌。
沉积而形成。
大坝左侧此处岩层多为花岗岩有变岩(花岗片麻岩)也是火成岩。
花岗岩片麻岩黑白相间,含云母,经高温后形成,片麻构造,变晶结构。
岩石中有深色矿物的云母,角闪石和浅色矿石石英,长石成条状带状分布,相成黑白相间的断续带状构造。
矿物有云母。
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
节理比较完整。
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强。
极易沿片理产生滑动。
此岩石形成与震旦纪与二叠纪之间后经风化等形成枕状节理,沿四角风化,象馒头,蘑菇的形状,是全风化的结果。
风化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微风化、新鲜岩石5个等级,它们都具有各自的表现特征。
详细容如下:全风化: 1、全部变色,光泽消失;2、岩石的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已崩解和分解成松散的土状或砂状,有很大的体积变化,但未移动,仍残留原始结构的痕迹;3、除石英颗粒外,其余大部分风化蚀变成次生矿物;4、锤击有松软感,出现凹坑,矿物手可捏碎,用锹可挖动。
强风化:1.大部分变色,只有局部岩块保持原来形状;2.岩石的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小部分岩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不连续的骨架或心石,风化裂隙发育,有时含大量次生夹泥;3.除石英外,长石、云母和镁、铁矿物都已风化蚀变;4.锤击哑声,岩石大部分已风华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
易碎,用镐撬可以挖动,坚硬部分需要爆破。
弱风化(中等风化):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色泽;2. 岩石原始组织结构清楚完整,但纷华裂隙发育,裂隙壁风化剧烈;3 .沿裂隙铁镁矿物氯化锈蚀,长石变的模糊不清;4. 锤击哑声,开挖需要爆破。
微风化: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轻微褪色;2、岩石原始组织无变化,保持原始完整结构;3、大部分裂隙闭合,仅沿大裂隙有风化蚀变现象,或有锈膜浸染;4、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新鲜岩石: 1.保持新鲜岩石光泽,仅大的裂隙面有褪色;2. 裂隙面紧密,完整或焊接状填充,仅个别裂隙面有锈摸侵染或轻微蚀变;3.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罗盘仪的使用测量走向:将仪器盖子开到极限位置,松开磁针锁制器,使磁针能自由旋转。
将一起下侧的棱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上下左右调整使圆水准泡居中(注意不要让罗盘长边下侧离开地质界面)。
此时,罗盘长编下侧既相当于走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