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29
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表水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的管理,确保水站长期稳定运行,及时准确地发布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发挥水站的实时监控和预警监视作用,按照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的原则制订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规定了水站的职责分工、资产管理、站点变动、运行维护、数据管理与上报、质量管理、维护维修、责任追究等方面的管理要求.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环保总局(以下简称总局)投资建设的水站的运行管理。
地方投资建设的水站的运行管理可参照此办法。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水站的业务管理工作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负责,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由地方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托管站)负责,水站的故障维修和风险保障委托社会专业服务机构负责。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协助总站对辖区内的水站进行监督管理。
具体职责分工详见附件一。
第五条水站的运行维护原则上地市级环境监测站承担。
采取自愿托管的原则,由总站委托,按年度签署委托协议。
第六条负责水站维修工作的专业服务机构按政府采购相关要求确定。
总站与其按年度签定维护维修与风险保障合同,报总局审批执行。
第三章运行和质量管理第七条托管站要设立水站的运行管理部门,明确专职人员,建立水站运行管理规章制度。
第八条每个水站配备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环境监测和相关专业知识,必须参加总站组织的技术培训。
总站根据《国家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详见附件二)对水站技术人员进行业务考核,通过后持证上岗。
第九条水站运行维护技术人员如有变动,须通知总站,并提供替代人员资料,以便安排培训考核工作。
第十条托管站对水站应实施“日监视、周巡检”的日常运行管理制度。
即每个工作日须有专人实时监视,发现数据异常应及时处理。
每日至少一次采集并存取数据,每周至少一次到现场检查维护,记录远程监视及维护维修结果备查。
具体实施细则详见附件三。
第十一条托管站对水站应实施“周检查、月比对”质量管理制度。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方案 1 运行维护总体内容 为保证国家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的数据连续准确可靠,运维单位严格按照招标人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要求,全面负责水站(站房、采水、所有仪器设备等)的日常运行维护。
(1)运行维护期间运维单位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依照有关规范和
技术要求,本着为招标人负责的精神,依照规范,科学管理,使水站的运行结果达到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技术标准和招标人要求的考核指标要求;使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发挥其效能和作用。
(2)运行维护及管理期间,站房值守人员的工资及相关费用,以及水站运行产生的水
电、通讯、采暖费用、试剂耗材费用、仪器设备维修费、设施设备的年检保养和水站安全保障所发生的费用,均由运维单位负责。如遇水电、通讯条件无法满足运维需要,站房采水等基础设施出现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时,运维单位提前和当地监测站协调解决并报告招标人。
(3)运维单位承诺每年适时对水站站房进行一次修缮,并做好避雷系统的年检工作。
(4)运维单位积极参加招标人组织的技术培训以及运维质量的相互监督检查,接受招
标人或其委托相关机构的监管和考核。
5)运行维护期间,如遇招标人为水站更换或新增仪器,运维单位积极配合做好新仪
器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等工作,以及数据无缝对接到招标人指定的管理平台中。
(6)运行维护期间,水站的全部资产(建筑物、设备、软件、配套设施、水质自动监
测系统和配套监控系统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及相关文档资料等)属采购人所有。未经招标人同意,运维单位保证不会以任何方式对各类财产进行出售抵押或转移 (7)运维单位保证对水站的监测数据做好保密工作,不以任何方式和渠道向外界提供
或用于商业用途。
(8)运行维护期间,运维单位会确保水站全部资产的完整、安全并处于良好状态。为
每个水站配备值守人员,避免出现因被盗、人为破坏等原因造成的资产流失。如出现因运维单位安保措施不当而造成的水站资产丢失、破坏的情况,运维单位将负责复原,并尽快恢复运行,所产生的费用由运维单位承担。并积极协助采购人做好水站固定资产登记管理等工作。
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表水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的管理,确保水站长期稳定运行,及时准确地发布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发挥水站的实时监控和预警监视作用,按照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的原则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了水站的职责分工、资产管理、站点变动、运行维护、数据管理与上报、质量管理、维护维修、责任追究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环保总局(以下简称总局)投资建设的水站的运行管理。
地方投资建设的水站的运行管理可参照此办法。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水站的业务管理工作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负责,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由地方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托管站)负责,水站的故障维修和风险保障委托社会专业服务机构负责。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协助总站对辖区内的水站进行监督管理。
具体职责分工详见附件一。
第五条水站的运行维护原则上地市级环境监测站承担。
采取自愿托管的原则,由总站委托,按年度签署委托协议。
第六条负责水站维修工作的专业服务机构按政府采购相关要求确定。
总站与其按年度签定维护维修与风险保障合同,报总局审批执行。
第三章运行和质量管理第七条托管站要设立水站的运行管理部门,明确专职人员,建立水站运行管理规章制度。
第八条每个水站配备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环境监测和相关专业知识,必须参加总站组织的技术培训。
总站根据《国家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详见附件二)对水站技术人员进行业务考核,通过后持证上岗。
第九条水站运行维护技术人员如有变动,须通知总站,并提供替代人员资料,以便安排培训考核工作。
第十条托管站对水站应实施“日监视、周巡检”的日常运行管理制度。
即每个工作日须有专人实时监视,发现数据异常应及时处理。
每日至少一次采集并存取数据,每周至少一次到现场检查维护,记录远程监视及维护维修结果备查。
具体实施细则详见附件三。
第十一条托管站对水站应实施“周检查、月比对”质量管理制度。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营服务认证实施规则地表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为了保护地表水水质,确保人们饮水安全,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营服务认证实施规则得以制定。
该规则旨在规范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营服务,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监测站设备要求1. 监测站应配备先进、稳定、可靠的水质监测设备,具备自动化监测功能,并能实现数据实时传输与共享。
2. 监测设备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通过质量认证和检测合格。
3. 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应按照规定周期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准确性。
二、监测站组织管理要求1. 监测站应建立健全监测站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制定相关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
2. 监测站应有稳定的运行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操作监测设备和处理监测数据。
3. 监测站应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运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三、监测数据质量要求1. 监测数据应准确、可靠、连续,能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监测要求。
2. 监测数据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审核和验证,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3. 监测数据应及时报送,并建立数据备份和安全保护措施,避免数据丢失和篡改。
四、质量认证与监督检查1. 监测站应积极参与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营服务认证工作,按照认证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
2. 监督部门应定期对监测站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的监测站提出整改要求,并进行跟踪检查。
3. 监测站应保持良好的记录和档案管理,配合监督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和数据提供。
总之,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营服务认证实施规则的制定对于保护地表水资源、确保人们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遵守规则要求,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为地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精心整理
附件2
水质自动监测站系统维护保养基本要求
一、系统的宏观检查维护要求
主要是定期对水质自动站整个系统进行维护检查,通过宏观检查了解各子系统运行状况。
检查周期和检查内容见表1。
2、配水与进水系统
配水与进水系统的检查维护对象主要是配水管路、水泵、电动球阀、仪器采样适配器及采水杯等,其检查维护内容见表3。
表3配水与进水系统检查维护内容
4。
4、辅助系统
主要为供配电系统、空气压缩机等,应定期检查其是否运行正常。
见表5。
表5辅助系统的检查维护内容
5
EC)、
18。
1)
表6Aqualab分析仪日常维护要求(GREENSPAN公司)
2
3)五参数(哈希公司)分析仪日常维护要求
表8五参数分析仪日常维护要求(哈希公司)
4
5
6)高锰酸盐指数(SERES2000COD )分析仪日常维护要求
表11SERES2000COD 分析仪日常维护要求
8)高锰酸盐指数(哈希公司)分析仪日常维护要求
表13DKK-203ACOD分析仪日常维护要求
10
11)叶绿素(利达科信公司)分析仪日常维护要求
表16叶绿素a分析仪日常维护要求
12
13)挥发性有机物(英福康公司)分析仪日常维护要求
表18VOC分析仪日常维护要求。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
运行管理制度
为确保在系统完好,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反映地表水水质情况,特制定仪器设备运行管理制度.
1 每周至少一次对系统进行现场维护,现场维护内容包括:
检查各台分析仪器及辅助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主要技术参数,判断运行是否正常.若发现异常后必须停机检查或及时向有关管理人员汇报,便于及时排除故障,避免事故发生.
检查自来水供应与泵取水情况,检查系统管路是否通畅,系统进样是否正常,检查各分析仪的进样水管和排水管是否清洁,必要时进行清洗.
检查站房内电路系统、通讯是否正常.
检查各仪器标准溶液和试剂是否在有效期内,并按相关要求定期更换标准溶液和试剂.
2 每月维护内容包括:
自动分析仪:对在线监测仪器进行一次保养,检查内部试管是否污染,必要时进行清洗与维护;检查试剂量及废液桶情况.
分析仪表:检查各仪表探头是否清洁,必要时进行清洗与维护.
接地、防雷检查:检查监测仪器接地情况,检查监测站房防雷措施.
3 每季现场维护内容包括:
检查自动分析仪水样导管、排水导管、活塞和密封圈,必要时更换.
4 维护记录
运行人员在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时,必须作好巡检记录.巡检记录应包含该系统运行状况、系统辅助设备运行状况、系统校准工作等必检项目和纪录,以及仪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其他检查项目和校准、维护保养与维护记录.
5 环境卫生
运行人员应打扫现场及设备间的环境卫生,保证运行现场整洁、各种设备清洁并保管好现场的各种设施及工具,避免遗失.
6 其他
运行人员离开现场站房应关闭与自动监测系统运行无关的设备,锁好门窗.。
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表水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的管理,确保水站长期稳定运行,及时准确地发布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发挥水站的实时监控和预警监视作用,按照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的原则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了水站的职责分工、资产管理、站点变动、运行维护、数据管理与上报、质量管理、维护维修、责任追究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环保总局(以下简称总局)投资建设的水站的运行管理。
地方投资建设的水站的运行管理可参照此办法。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水站的业务管理工作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负责,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由地方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托管站)负责,水站的故障维修和风险保障委托社会专业服务机构负责。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协助总站对辖区内的水站进行监督管理。
具体职责分工详见附件一。
第五条水站的运行维护原则上地市级环境监测站承担。
采取自愿托管的原则,由总站委托,按年度签署委托协议。
第六条负责水站维修工作的专业服务机构按政府采购相关要求确定。
总站与其按年度签定维护维修与风险保障合同,报总局审批执行。
第三章运行和质量管理第七条托管站要设立水站的运行管理部门,明确专职人员,建立水站运行管理规章制度。
第八条每个水站配备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环境监测和相关专业知识,必须参加总站组织的技术培训。
总站根据《国家地表水质自动监测站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详见附件二)对水站技术人员进行业务考核,通过后持证上岗。
第九条水站运行维护技术人员如有变动,须通知总站,并提供替代人员资料,以便安排培训考核工作。
第十条托管站对水站应实施“日监视、周巡检”的日常运行管理制度。
即每个工作日须有专人实时监视,发现数据异常应及时处理。
每日至少一次采集并存取数据,每周至少一次到现场检查维护,记录远程监视及维护维修结果备查。
具体实施细则详见附件三。
第十一条托管站对水站应实施“周检查、月比对”质量管理制度。
水质自动监测站点运行管理制度为了保证水质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确保水质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监测站点运行管理的目的水质自动监测站点是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实时、连续、自动化监测和数据采集的重要设施,其运行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准确采集水质数据并及时报警,为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监测站点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1. 设备维护和管理- 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购置时间、维护保养情况及维修记录等,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
- 设备的维护保养应遵循相关操作规程,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 对于重要设备,应建立备用机制,及时更换故障设备,以避免监测中断。
2. 数据准确性和合规性- 确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遵循标准的校准方法和频率,对检测仪器进行定期校准,校准结果记录并保存,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测技术规范,制定并执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案,确保数据的合规性和可比性。
3. 数据管理和报送- 设立专门的数据管理系统,及时采集、整理和存储监测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 建立规范的数据报送制度,确保监测数据按时报送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给决策参考。
4. 应急响应和故障处理- 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和故障处理流程,对监测设备故障和数据异常进行及时报警和处理,确保数据连续性和准确性。
- 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理能力。
5. 人员培训和管理- 建立监测站点人员的培训档案,定期组织水质监测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确保人员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 对监测站点人员进行绩效考核,重视人员的能力提升和激励,确保监测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三、监测站点运行管理的执行流程1. 监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的时间、内容和责任人;-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保留相关维护记录和维修报告。
小型式站房及采排水技术要求1、小型式站房基本要求:小型式站房属于一体化站房,具有用地面积更小,安装方便等特点。
在用地面积不具备固定式站房同时也无法建立40 ㎡的简易站房时可考虑小型式站房。
小型式站房需满足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所需主体建筑物和外部配套设施要求,外部配套设施是指引入清洁水、通电、通讯和通路,以及周边土地的平整、绿化等。
1.1、站房结构技术要求(1)小型式站房由外箱体、内部金工件及附件装配组成。
(2)具有密闭性能、防水防冲击性能,整体防护等级达到IP54 以上。
(3)具有耐腐蚀性能:外表面喷塑或喷涂专用防锈漆。
(4)内部进行隔热保温处理。
夹层采用防火隔热的岩棉。
(5)预留给、排水口,方便监测水样和自来水供给及站房废水排放。
(6)外壳材料采用2mm 热浸锌板或者不锈钢板。
(7)表面处理:热浸锌板需要脱脂、除锈、防锈磷化(或镀锌)、喷塑。
(8)机柜承重不低于600Kg 。
(9)阻燃: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试验方法扩散型和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GB/T 5169.7 )实验A 要求。
(10)绝缘电阻:接地装置与箱体金工件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104M/500V (直流电)。
(11)耐电压:接地装置与箱体金工件之间的耐电压小于3000V (直流电)/min 。
(12)机械强度:各表面承受垂直压力大于980N ,门打开后最外端承受垂直压力大于200N 。
(13)具有前门及后门,前后均可维护,具备防盗功能。
(14)配置集成空调,自动调节内部温度,满足系统及仪表对温度的要求。
(15)站房的供电具有太阳能供电功能。
2、采水单元建设要求2.1、采水通用要求2.1.1、采水点位要求根据断面的功能确定其水质代表性,监测的结果能代表监测水体的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
监测断面一般选择在水质分布均匀,流速稳定的平直河段,距上游入河口或排污口的距离不少于1Km ,选择在原有的常规监测断面上,以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的管理,实现稳定运行,确保监测数据真实有效,发挥水站的实时监控和预警监视作用,按照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密切配合的原则制订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了水站的管理模式与职责分工、运行与维护、数据管理、质量管理、资产与运行经费、站点变动、考核与责任追究等内容。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AA省省级财政投资建设并运行的水站的运行管理。
第二章运行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第四条省环保厅对水站的运行实施统一管理。
市(州)、县(市、区)环保局按照省环保厅的要求,协助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称“省站”)负责对水站进行业务指导。
第五条水站的运行管理实行两级质控制度,第三方运行维护。
省站、相关市(州)和县(市、区)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地方站)及专业运行维护机构(以下简称运营商)共同组成水站运行管理体系,水站运行责任单位分工负责水站质控及日常运行维护。
具体职责分工见附件一。
第六条省站负责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开展运营质量考核和评估,编制全省水站监测报告,组织技术培训交流。
第七条地方站协助省站做好本辖区内水站的归口管理工作,根据省环保厅统一安排,统筹管理辖区内水站日常运行工作,及时汇总上报有关数据、信息、台账和报告。
第八条地方站受省环保厅委托,负责辖区内水站的站房安全与固定资产管理,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监督运营商开展日常运行维护,协助省站实施应急监测预警工作。
第九条运营商按政府采购相关要求确定。
省环保厅与其签订运行维护合同。
运营商根据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负责水站仪器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对水站监测数据质量负责,按时上报水站监测数据、报告和信息,配合省站、地方站实施应急监测预警工作。
第三章运行及维护第十条各责任单位明确专职人员负责水站的运行管理,并制订保证水站正常运行的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运营商承担水站仪器设备日常运行维护,根据合同约定的内容开展仪器设备的检查调校、易损件更换、耗材更换、试剂补充、管路清洗等工作。
水质自动监测站运维服务要求一、项目概况本项目共涉及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要求中标供应商对其进行运行维护管理,中标供应商派人每天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在4小时内解决,定期对电极、探头、试剂、管路等耗材进行更换,对取水口、取水管路进行清洗,按质量管理计划规定的周核查、月比对要求进行准确性、精密性等各种质量检查以及预防性检修。
二、运维水质自动监测站情况水质自动站监测的主要项目有五参数(五参数项目: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浊度)、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监测仪;水质自动站内主要设备、品牌如下:五参数、氨氮:美国HACH;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意大利SYSTEA采配水系统包括采水支架、水泵、电缆、管路等;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通讯传输设备、VPN等;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电缆、稳压电源、不间断电源ups等。
运维水质自动监测站名单及服务地点三、运维服务要求1、总体技术要求(1)本项目运行维护年限为3年。
(2)中标方运行维护期间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规定,依照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使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行结果达到采购人的考核指标要求,充分发挥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效能。
(3)运行维护期间,值守人员的相关费用以及采水、供水、供电、通讯、采暖、试剂耗材、仪器设备维修、设施设备的年检保养和水质自动监测站安全保障所发生的费用等均由中标方支付。
(4)中标方每年对水质自动监测站站房进行必要修缮,并做好避雷系统的年检工作。
(5)中标方须接受采购方或其委托相关机构的监管和考核。
(6)运行维护期间,如遇采购方为水质自动监测站更换或新增仪器,中标方须配合做好新仪器的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等工作,以及数据无缝对接到采购人指定的管理平台中。
(7)中标方对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负有保密的责任,不得以任何方式和渠道向外界提供或用于商业用途。
(9)运行维护期间,中标方有责任保证水质自动监测站全部资产的完整、安全并处于良好状态。
地表水质监测站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地表水质监测站是用于监测地表水质量的设备,常用于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等场所。
对于这些监测站设备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是确保这些设备正常运行和维护精度的关键。
安全操作规程环境安全1.选择适当的环境:地表水质监测站应该安置在稳定、远离水源和大型设备影响的区域,以避免外部干扰影响监测结果。
2.防火安全:地表水质监测站应安装在通风良好、干燥、保持清洁卫生的场所。
禁止在地表水质监测站附近使用明火,以防发生火灾事故。
设备操作安全1.首先,必须进行设备的验收和调试,以保证各项指标均正常。
2.必须按照说明书和操作流程标准进行操作。
3.使用前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无损,设备的输、出口是否畅通。
数据保密1.数据安全:保护设备的信息,严格遵守数据安全规定。
数据传输时需要注意加密和传输安全。
2.数据质量:进行监测时,需要保持设备的状态稳定,确保监测数据成功输出。
同时,严格遵守数据质量和监测事项的规程,对数据进行保密保存。
设施保养1.定期检修: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外观检查、传输线路检查以及维护校准程序等。
2.设备消毒: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消毒清洗,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精确性,消毒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需要根据不同的设备而异。
3.周期性更换耗材:定期更换监测设备的消耗品,如滤膜等,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保养规程设备防护1.设备运行时要留意设备周围是否产生一些异常干扰,如水质监测数据突然出现明显变化等。
2.泄漏物清理:如发现泄漏或损坏,需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立即清理。
对于有毒有害物质需要做好处置。
施工安全防护1.工人必须穿着工作服和安全防护装备进行作业,以保证工人作业过程安全。
2.首要的安全问题是避免接触到流体或化学物质,如果必需进行流体操作或化学操作,操作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严格遵守相应安全规定。
总之,地表水质监测站操作规程和保养规程会直接影响整个设备的稳定性,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也会直接影响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
我国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保障措施我国地表水自动监测站是我国水环境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保障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保障地表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国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在运行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本文将从数据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保养和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据质量控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通过自动监测仪器对地表水的各项指标进行长期连续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采取了以下质量控制措施:1.设立质量控制点: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在布设时,会根据流域和水质情况,合理设置监测点位,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还会在监测点周围设立质量控制点,进行定期对比监测,验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定期校准仪器:地表水自动监测站所使用的监测仪器会定期进行校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与国家标准仪器对比,在校准后可对监测数据进行修正,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实施质量评估:地表水自动监测站会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发现数据异常或偏差,及时对监测仪器进行维修保养或更换,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二、设备维护保养地表水自动监测站所使用的监测仪器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设备,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维护保养是保障数据质量的重要措施。
1.定期检查设备: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对监测仪器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
特别是在恶劣自然条件下,定期检查设备更是必不可少。
2.设备保养:地表水自动监测站会制定详细的设备保养计划,并专门负责设备的保养工作。
对设备进行及时的清洁、调试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备件储备:地表水自动监测站会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合理储备备件,保证设备在出现故障时及时更换,避免数据采集受到影响。
三、人员培训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是设备操作和数据管理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其能胜任工作任务,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水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发布稿)ICS 13.020.01 Z 05DB41南省地方标准DB41/T 1252—2016 河水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2016-06-07发布2016-09-07实施DB41/T 1252—2016 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日常运行维护 (2)5 故障处理 (4)6 质量保证 (4)7 记录与档案 (5)附录A(规范性附录)基站登记备案表格式 (6)附录B(规范性附录)数据异常(设备故障)、缺失报告格式 (7)附录C(规范性附录)自动监控设施停运申请表格式 (8)附录D(规范性附录)记录表格式 (9)附录E(规范性附录)运行报表格式 (16)IDB41/T 1252—2016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河南省水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保障自动监控数据及时上传、准确、有效,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
本标准由河南省环境监控中心、郑州大学环境技术咨询工程公司负责起草,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郑州轻工业学院等单位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新望、赵娜、张培、李金锋、张长青、窦利军、李琳、庞海涛、张晓勇、张慧。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曹霞、左航、蔡丽、丁先飞、赵宇航、赵凌飞、尤克、朱永宏、闫继伟、胡博、刘真贞、杜瑞红、庞龙、李坤锋、章志伟、舒中伏、方雷、高沛霖、杜鹏、陈轲、刘璐、李卓立、谢闯将、冯继锋、尤克、黄冬、张成、张真谛、霍建、李刚、白云飞、戴龑、来志林。
本标准自2016年09月07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河南省环境保护厅解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DB41/T 1252—2016水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的术语和定义、日常运行维护、故障处理、质量保证、记录与档案。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固定式、简易式、小型式、水上固定平台式和浮船式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运行维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和运行记录等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固定式、简易式、小型式、水上固定平台式和浮船式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以及远程维护、现场维护、应急维护。
本规范适用的监测参数为常规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叶绿素a、蓝绿藻密度等参数,其他参数可参照本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6 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97 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98 浊度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99 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0 高锰酸盐指数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1 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2 总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103 总磷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 372 水质自动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915 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站房及采水单元建设技术规范《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试行)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固定式水质自动监测站Stationary water quality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采用《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站房与采水单元建设技术规范》的定义。
3.2、简易式水质自动监测站Simplified water quality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采用《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站房与采水单元建设技术规范》的定义。
3.3、小型式水质自动监测站Small water quality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采用《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站房与采水单元建设技术规范》的定义。
3.4、浮船式水质自动监测站Floating type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以舱式浮船为载体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3.5、跨度span指适用于所处断面水质的测量范围,跨度值应根据监测项目的水质类别进行设置。
当监测项目的水质类别为I~Ⅱ类时,跨度值均采用II类水质标准限值的2.5倍;为Ⅲ~劣V类时,跨度值为水质类别标准限值的2.5倍;当监测项目无水质标准限值时,跨度值为监测项目上一周的水质平均值的2.5倍3.6、零点核查zero check指水质自动分析仪测试跨度值0%~20%的标准溶液的示值误差。
3.7、跨度核查span check指水质自动分析仪测试跨度值20%~80%的标准溶液的示值误差。
3.8、24小时零点漂移24 Hours zero drift指水质自动分析仪以24小时为周期测试跨度值0%~20%的标准溶液,仪器指示值在24小时前后的变化,具体示例如下图3-1。
3.9、24小时跨度漂移24 Hours span drift指水质自动分析仪以24小时为周期测试跨度值20%~80%的标准溶液,仪器指示值在24小时前后的变化,具体示例如下图3-1。
图3-1 24小时零点漂移和跨度漂移检测方法示例3.10、集成干预检查Integrated interference test指系统开水采水时在采水口处人工采集水样,沉淀30 min后取上清液摇匀待系统测试完毕后,直接经水质自动分析仪测试,与系统自动测定的结果进行比对,检查系统集成对水质的影响。
3.11、多点线性核查Multipoint linear verification指水质自动分析仪以24h为周期测试跨度范围内4个点(含空白、低、中、高4个浓度)的标准溶液,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线性拟合,用以判定数据可靠性的措施。
3.12、过程日志Process logs指水站进行采配水、分析、清洗至流程结束整个监测过程的状态信息,应至少包括各步骤启动时间、工作状态、分析过程等信息。
3.13、维护区间Maintenance period指仪器进入更换试剂、更换部件、人工校准等维护至满足质控要求的区间。
3.14、失控状态Out of control state水站仪器设备维护期间及不满足质控要求的区间均属于失控状态。
3.15、无效数据Invalid data指系统处于失控状态、中心平台未获取到等未通过审核的数据。
3.16、水质自动综合监管平台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platform for automaticmonitoring of water quality对水质自动监测站进行数据采集、存储、远程控制,并具有运维管理、质控管理、数据综合应用等功能的软件系统。
4、运行维护基本要求4.1、运维单位运维单位负责整个水站的日常运行维护,应配备相应的运维车辆、运维船只、备用仪器、备品备件等,同时应具有水站监测项目的实验室分析能力。
4.2、运维人员运维人员应持证上岗,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能独立运行维护水站。
4.3、水站维护手册运维单位应根据水站的仪器配置、仪器性能和系统配置情况,结合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编制水站维护手册。
4.4、运维计划与运维报告4.4.1、运维计划每周制定下周运维计划,内容包括维护时间、维护人员、维护内容(试剂更换、耗材更换、仪器校准、部件清洗)等。
4.4.2、运维报告每月第一周编制上月运维报告,内容包括维护水站名称、水站参数配置、维护人员、实际例行巡检日期、维护内容、维护情况等。
4.5、质控计划与质控报告4.5.1、质控计划每月最后一周应制定下月质控计划,内容包括水站名称、水站各监测项目标准溶液浓度、质控措施及计划质控时间等。
4.5.2、质控报告每月第一周应编制上月质控报告,报告模板见附录二,内容包括水站名称、质控日期、维护人员、仪器配置、各监测项目标准溶液浓度、已实施的质控措施、质控时间、质控技术指标要求、质控情况说明、校准措施、数据有效率等。
5、运行维护质量管理目标5.1、系统运行及质控要求常规五参数、叶绿素a、藻密度应按照每小时1次的频次进行监测,其他参数应按照4小时1次的频次进行水质监测,必要时可进行加密监测。
5.2、运行目标通过对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进行运行维护并采取必要的质控措施,保证水站监测数据质量,水站每个监测因子月数据有效率应≥80%。
6、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6.1、质控措施技术要求6.1.1、总体要求1)当监测断面水质数据每月有20天以上在Ⅱ类水标准限值以下时,水站质控措施按照Ⅰ类水、Ⅱ类水水体标准执行;否则,水站质控措施按照Ⅲ类水及以上质控要求执行。
2)当监测断面水质浓度连续超出仪器当前跨度时,应启用备用跨度,并进行备用跨度值50%浓度的标样进行核查。
3)当水质自动分析仪相关质控核查结果数据接近质控要求限值时应及时进行预防性维护;4)当水质自动分析仪相关质控措施失败一次后,应立即进行人工或自动校准并加密相关质控措施频次;5)当水站质控结果连续3个月全部通过时,运维单位可申请降低该水站质控测试频次,经核准后实施;6)每月对备机进行一次标样核查;7)所有维护及质控测试均应形成记录并上报;6.1.2、质控措施实施频次水站按照表6.1.2规定的质控项目开展水质质控措施,实施频次应不低于下表规定。
表6.1.2 水质自动分析仪质控措施及频次注:水质自动分析仪进行零点漂移核查时不允许屏蔽负值。
6.1.3、质控措施技术要求6.1.3.1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自动分析仪质控措施技术要求表6.1.3.1 水质自动分析仪质控措施要求6.1.3.2常规五参数质控措施实施要求表6.1.3.2常规五参数质控措施实施要求6.1.3.3叶绿素a、蓝绿藻密度表6.1.3.3叶绿素a、蓝绿藻密度水质自动分析仪质控措施要求6.1.4、维护后质控措施实施要求1)更换试剂以后,应进行校准和标样核查。
2)当水质自动分析仪器关键部件更换后,应进行多点线性核查,必要时应开展实际水样比对。
3)当水质自动分析仪长时问停机应进行多点线性核查和实际水样比对。
6.1.5、其他质控要求1)当水质自动分析仪相关质控核查结果数据接近质控要求限值时应及时进行预防性维护。
2)24 h零点/跨度核查与漂移未通过后,维护后应进行零点/跨度核查与漂移,通过后再进行其他质控措施。
3)多点线性核查未通过时,维护后应进行零点/跨度核查与漂移,通过后再进行多点线性核查。
4)水体当实际水样比对未通过时,维护后应进行零点/跨度核查与漂移,通过后再进行多点线性核查和实际水样比对测试。
5)每月对备机进行一次标样核查,标样核查结果应上传平台。
6)当水质监测数据超过河流正常水平20%后应启动一次留样,当河流水质劣化水质类别发生变化后应启动一次留样(浮船站除外),留样后应按照应急处置办法执行。
7)水质自动分析仪斜率k、截距b、消解温度等关键参数修改须通过审核;待审核通过后进行更改,否则参数更改后的测试数据将视为无效数据。
6.2、监测数据有效性评价6.2.1、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自动分析仪监测数据有效性评价1)当水质自动分析仪24小时零点漂移和24小时跨度漂移的示值误差和漂移均满足表6.1.3.1中要求时,则前24小时获取的水样监测数据为有效数据;有任意1项不满足要求水质自动分析仪则处于失控状态;2)多点线性核查、实际水样比对结果不满足表6.1.3.1时,之前数据全部无效,按6.1.5的相关要求质控测试合格至7日(到月末不足7日时可不做第二次)后此两项质控测试再次合格,期间及至月末的数据可参与有效性评价,否则当月数据全部无效。
3)水站维护、水质自动分析仪故障和质控核查期间所有缺失的水样监测数据均视为无效数据;4)加标回收率自动测试、集成干预检查结果不参与数据有效性评价,当此两项质控失败后应立即进行维护直至通过。
5)质控核查时如水质自动分析仪出现故障则视为质控核查失败,此时水质自动分析仪处于失控状态,应及时进行维护直至下一次质控通过;6)质控措施失败后应从校准或维护后质控通过的数据重新对数据有效性进行评价,质控合格的数据经审核通过后才视为有效数据。
7)不满足日均值计算的数据将视为无效数据。
6.2.2、常规五参数、叶绿素a、蓝绿藻密度分析仪监测数据有效性评价。
1)当水质自动分析仪标样核查结果满足表6.1.3.2、表6.1.3.3相关要求时,则前一周获取的水样监测数据为有效数据;否则水质自动分析仪处于失控状态;2)水站维护、水质分析仪故障和标样核查期间所有缺失的水样监测数据均视为无效数据;3)标样核查时如五参数、叶绿素a、蓝绿藻密分析仪出现故障视为标样核查失败,则分析仪处于失控状态,应及时进行维护直至下一次标样核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