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场县共建为契机加快区域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72.91 KB
- 文档页数:1
现代化大农业:场县共建的动力作者:刁伟伟内容提要: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
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需要更加广阔的地域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政策资源,虽然垦区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现代化、机械化、社会化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距离现代化大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而周边地方虽然资源分散,机械化和社会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较垦区落后,但却拥有广阔的空间和资源优势、拥有政治和政策优势。
因此,我们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就要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周边市县的资源、政治和政策优势,互惠互利,从而实现场县共建、场县共赢,实现共同富裕。
可以说场县共建为现代化提供了资源,是现代化大农业实现的基础,而现代化大农业为场县共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场县共建的动力。
关键词:现代化大农业场县共建动力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
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
其基本特征是: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以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使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达,“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所代替,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
提高认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垦区场县共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于胜军【摘要】黑龙江垦区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探索与地方合作共建,场县共建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
2005年,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近1000万亩。
2008年,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提出,“垦地双方都要以跨区作业为抓手,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期刊名称】《农场经济管理》【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黑龙江垦区;共建工作;20世纪70年代;农机跨区作业;台阶;2008年;产业化经营;合作共建【作者】于胜军【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4.2雪乡-杨劲黑龙江垦区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探索与地方合作共建,场县共建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
2005年,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近1000万亩。
2008年,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提出,“垦地双方都要以跨区作业为抓手,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以科学技术服务为联结,以城镇化建设为载体,带动城乡土地利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就业等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通过经济手段、市场运作方式把垦地联结起来,努力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来,一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路子来。
”从此,场县共建成为黑龙江省一项具有长期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战略决策,“两个领跑”成为黑龙江农垦带动地方的共同纲领,场县共建渐入佳境,垦区成为省委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
一、垦区场县共建成果显著(一)推动全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积极推进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和生态化建设。
截至2011年,黑龙江垦区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148个科技园区、2000公里长的三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观光带,对周边农民全程开放,向市县推广农业农机新技术和高产栽培模式603项,涉及地方耕地面积2260万亩。
七台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七台河市场县共建实施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对外经贸综合规定【发文字号】七政办发[2007]45号【发布部门】七台河市政府【发布日期】2007.11.16【实施日期】2007.11.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七台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七台河市场县共建实施意见的通知(七政办发〔2007〕4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直属单位:现将市农委《七台河市场县共建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O七年十一月十六日七台河市场县共建实施意见(市农委2007年11月6日)为加强我市与周边农垦系统农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繁荣区域经济,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发挥垦区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意见》(黑政发〔2006〕89号),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为目标,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原则,充分利用场县双方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生产优势、技术优势和龙头牵动优势,以场县结对子形式开展双方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共享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共同建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绿色食品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共同实施农业生产现代化、机械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共同构建一批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壮大农业综合经济实力。
--共同建设大项目,提升综合效益。
县区结对共建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县区结对共建已成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县区结对共建是指由一个发达地区与一个欠发达地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资源整合、产业合作、人才支持等方式,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二、目标。
县区结对共建的目标是推动各地区之间的资源共享、产业合作、人才流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三、实施方案。
1. 建立合作机制。
(1)建立县区结对共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县区结对共建工作会议,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2. 促进资源共享。
(1)发达地区可以向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支持。
(2)欠发达地区可以向发达地区提供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支持。
3. 拓展产业合作。
(1)发达地区可以引导企业到欠发达地区投资兴业,促进当地产业升级。
(2)欠发达地区可以加强与发达地区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4. 人才支持。
(1)发达地区可以向欠发达地区输送技术人才,支持当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2)欠发达地区可以加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合作,培养适应当地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5.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1)发达地区可以向欠发达地区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如道路、水利、电力等。
(2)欠发达地区可以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提升当地基础设施水平。
6. 强化监督考核。
(1)建立县区结对共建工作考核机制,对各项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2)建立激励机制,对取得显著成效的县区结对共建工作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政策支持。
各级政府要出台支持县区结对共建的政策措施,为其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
2. 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县区结对共建工作的财政投入,确保其顺利实施。
3. 强化宣传引导。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县区结对共建的意义和成效,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作者: 耿天龙[1];贾诚先[2]
作者机构: [1]不详;[2]《奋斗》记者
出版物刊名: 奋斗
页码: 44-45页
主题词: 发展县域经济;共建;耕地面积;农业人口;林地面积;街道办事处;商品粮基地;区域中心;北安分局;黑龙江省
摘要:北安市地处我省北部区域中心,全市市域面积7194平方公里。
市域耕地面积385万亩,其中市属耕地面积168万亩;林地面积365万亩,其中市属林地150万亩;全市总人口48万,其中农业人口19.6万。
市辖6个街道办事处,9个乡镇,62个行政村,8个市属国营农林牧场,10个部队农场,其中7个乡镇与农垦北安分局3个农场相邻。
北安市是农业大市,是黑龙江省大豆商品粮基地之一。
农业主栽品种以大豆为主。
加强市县共建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县共建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施市县共建,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市县共建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加强规划引领,明确市县共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市县共建实施方案应该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统筹规划城市发展布局、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市县共建工作符合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市县各自的优势。
市县共建实施方案应充分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促进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同时,通过市县间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整体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要加强政策支持,为市县共建提供有力保障。
市县共建实施方案应结合国家政策和地方实际,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市县共建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同时,建立健全市县共建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引导各方积极参与市县共建。
此外,要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市县共建的深度融合。
市县共建实施方案应鼓励市县间加强交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产业融合,推动市县间的深度融合发展。
同时,建立市县共建的交流平台,促进各方面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交换,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最后,要加强监督考核,确保市县共建实施方案的有效落实。
市县共建实施方案应建立健全的监督考核机制,对市县共建工作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同时,加强市县共建实施方案的宣传推广,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市县共建,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市县共建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加强市县共建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推动城市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完善市县共建实施方案,加强各方合作,才能实现市县共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希望各地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共建实施方案,共同推动城市发展迈上新台阶。
垦区九三国土资源分局——深入开展场县共建活动
周耀辉
【期刊名称】《黑龙江国土资源》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 依据省委和省农垦总局党委提出的"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总体要求,垦区九三国土资源分局与嫩江县双山镇开展场县共建活动.活动以"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新九三"为主题,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共建原则,强力推动场县共建向深层次、宽领域拓展.
【总页数】1页(P39)
【作者】周耀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用爱心与智慧耕耘——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局直小学教师李燕用爱心与智慧耕耘——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局直小学教师李燕用爱心与智慧耕耘——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局直小学教师李燕用爱心与智慧耕耘——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局直小学 [J], 陈秋雷
2.以一带十共建双赢——关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绥化分局场县合作共建、打造影子垦区情况的调查 [J], 胡中禄;李尚民;付滨;李之国;任路生
3.垦区九三国土资源分局——在精细规范管理中提高服务质量 [J], 孙岩;姜艳莉
4.垦区国土资源局九三分局 [J], 倪丽红
5.垦区九三国土资源分局 [J], 倪丽红;罗慧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场县共建互利双赢
李廷栋
【期刊名称】《活力》
【年(卷),期】2005(000)011
【摘要】嫩江县幅员1.51万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丰厚,耕地在全省排第一。
县域内驻有农垦九三分局(以下简称九三)及其下属的11个农场。
全县总耕地面积约1000万亩,九三占30%;总人口50万,九三占32%。
近年来,我们坚持“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打破行政界限,拓宽合作领域,走出了一条“场县共建.互利双赢”的新路子。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李廷栋
【作者单位】中共嫩江县委书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211
【相关文献】
1.以一带十共建双赢——关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绥化分局场县合作共建、打造影子垦区情况的调查 [J], 胡中禄;李尚民;付滨;李之国;任路生
2.润润真情铸就共建丰碑——山河农场与嫩江县科洛镇场镇共建纪实 [J], 韩春山
3.场县共建推进地方“三个升级”——关于农垦绥化管理局开展农业科技共建情况的调查 [J], 任路生
4.场县共建领域拓宽机制观念有待重塑——垦区实施场县合作共建发展情况分析
[J], 刘博
5.关于进一步推进黑龙江垦区场县共建的探索——基于嘉荫农场场县共建情况的分析 [J], 于胜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县结对共建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强城乡协调发展,各地开始积极探索县结对共建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
县结对共建的目标是通过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方案。
1.建立县结对共建合作机制。
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县结对共建的合作机制,明确合作内容、责任分工、协作机制等。
同时,建立健全县结对共建的考核评估机制,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
2.推动产业对接合作。
通过县结对共建,可以促进城乡产业的对接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可以通过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产业链衔接、农产品加工等方式,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3.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在县结对共建的框架下,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
同时,可以加强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对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4.促进人才交流合作。
县结对共建可以促进城乡人才的交流合作,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可以通过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人才引进等方式,促进城乡人才的交流合作,提高县域人才的整体素质。
5.加强政策支持。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县结对共建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县结对共建提供政策保障。
同时,要加强对县结对共建的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县结对共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工作推进,确保县结对共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2.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县结对共建的投入力度,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
同时,要加强对县结对共建项目的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3.强化督导考核。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的督导考核机制,加强对县结对共建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县结对共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五、总结。
县结对共建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