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演讲稿-关于奥瑞刚赛制与传统赛制区别的几点浅析
- 格式:docx
- 大小:38.70 KB
- 文档页数:3
奥瑞冈式辩论比赛规则不同于一般的辩论赛,还由一种辩论赛叫做奥瑞冈式辩论赛,那么奥瑞冈式辩论赛的规则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奥瑞冈式辩论赛的规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奥瑞冈式辩论比赛规则一、通则1.道具一经使用,对方亦有相同之权利2.非经他方要求将己使用或待使用之道具于他方发言时展示者,视为违规3.抗议恒应于赛前或赛后十五分钟内由领队书面方式向主办单位提出,否则不予受理4.出赛人员于正式计时开始后,不得得自台下观众或队员之任何帮助,否则视同违规5.比赛人员于比赛时间到达后十分钟仍未抵达者,由主办单位宣布其弃权6.凡时间到达,则任何发言或答谢语皆应扣分7.于申论、结论中,二分三十秒按铃一响,二分五十九、三分整各按铃一响,三分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秒各按一响,主席强制台上辩士下台二、申论申论者于申论时,不得对他方为任何质询,否则视为违规三、质询1.质询者得提出任何与题目有关之合理而清晰的问题2.质询主得随时控制停止被质询者之回答3.未经被质询者承认之言词,质询者不得引述以为质询4.质询者于届满三分三十秒后,主席强制其下台四、回答1.被质询者不得提出反质询,否则视为违规2.被质询者答复应保持「切题」之原则3.被质询者得要求质询者重述其质询,但恶意要求重述者,视为违规4.被质询者故意否则己方陈述之言词,视为违规5.被质询者经质询者要求而不停止回答者,则称为抢答,视为违规五、结论1.结论由各方与赛者中选一为之2.为结论者,应就己方之论点,加以整理陈述,或对他人已提出之论点加以反驳,不得对他方为任何质询或提出新论点,否则视为违规3.结论时间为三分钟,超过三分三十秒由主席强制下台。
演讲与辩论;辩论学导进之二-(1) 演讲与辩论辩论学导进之二(第二稿)在上一讲当中,我们介绍了政策性辩论与传统的价值性、事实性辩论之间的区别,也就辩题的设置、举证责任、证据采信原则进行的分析。
在这一讲中我们将着重介绍如下内容:辩论赛制度、辩论题目的确立、正方辩论方案的建构、反方辩论方案的建构,最后再初步介绍一下适合于政策性辩论的奥瑞冈赛制。
1、辩论赛制度一览1.新加坡赛制正方一辩三分钟反方一辩三分钟正方二辩三分钟反方二辩三分钟正方三辩三分钟反方三辩三分钟自由辩论,双方各累计时五分钟反方四辩四分钟正方四辩四分钟2.CCTV赛制正方一辩三分钟反方一辩三分钟反方自由人第一次选择性发言时间正方自由人第一次选择性发言时间反方二辩盘问正方一、二、三辩,正方回答时间累计一分三十秒正方二辩盘问反方一、二、三辩,反方回答时间累计一分三十秒反方二辩盘问小结一分三十秒正方二辩盘问小结一分三十秒自由人对话,双方各累计时两分钟自由辩论,双方各累计时四分钟正方自由人第二次选择性发言时间(两次发言累计时一分三十秒)反方自由人第二次选择性发言时间(两次发言累计时一分三十秒)反方四辩三分钟正方四辩三分钟(在我看来,这个是传统辩题赛制中最好的一个)3.上海赛制正方教练陈词四分钟反方教练陈词四分钟正方一辩四分钟反方一辩四分钟正方二辩三分钟反方二辩三分钟反方三辩盘问正方三辩(反方三辩10秒,其余回答加提问30秒)正方三辩盘问反方二辩反方二辩盘问正方二辩正方二辩盘问反方一辩反方一辩盘问正方一辩正方一辩盘问反方三辩自由辩论双方各累计时五分钟反方三辩四分钟正方三辩四分钟(全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是上海教育电视台主办的比赛,第一届采用新加坡赛制,增加每队一分钟的自由辩论时间,第二、三、四届采用上海模式,第五、六届在上海模式的基础上取消教练陈词,第七、八届增加小品和评委提问取消盘问)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失败的赛制,本身加入教练陈词的目的是为了让评委和观众队双方的立论和驳论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但是如果辩手本身不能把教练的思想明确表达出来,那么就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辩手,而如果辩手完全照本宣科没有一点即兴和创见能力,也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辩手,这个环节的设置和取消,显示出传统辩论赛的弊端。
关于奥瑞刚政策性辩论常识普及奥瑞刚政策自提出以来,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政策的实施涉及到各个行业和群体,因此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立场。
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性辩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关于奥瑞刚政策性辩论常识的普及,即辩论的重要性、辩论的目的、辩论的步骤和辩论的技巧。
一、辩论的重要性辩论是人们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解决矛盾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政策领域中,辩论是各方表达意见、协商达成共识的桥梁。
通过辩论,可以发现问题、排除误解、强化立场、解决矛盾。
政策性辩论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减少政策的偏差和错误。
二、辩论的目的政策性辩论的目的是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推动。
具体来说,政策性辩论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梳理问题。
通过辩论,可以梳理问题的思路和逻辑,找到问题的关键点,避免问题的混淆和误解。
2.寻求共识。
政策性辩论可以促进各方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尽可能地寻找共同点,避免分歧和冲突。
3.巩固立场。
在政策性辩论中,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而巩固自己的立场,并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4.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政策性辩论的结果,往往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协商的方案。
这种方案更有可能符合实际情况,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辩论的步骤政策性辩论的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确定辩题。
辩题的确定需要考虑问题的关键点和争议焦点,尽可能准确地反映问题的性质和矛盾。
2.提出观点。
各方在辩论中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利益。
3.论述观点。
各方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充分的阐述和论证,包括依据、原因、实例等。
4.质疑和辩驳。
各方在辩论中需要对对方提出的观点和建议进行质疑和辩驳,提出自己的质疑和反驳。
5.总结和提炼。
在辩论结束后,需要对各方的观点和建议进行总结和提炼,寻找共同点和分歧点,为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辩论的技巧政策性辩论需要各方认真对待,并掌握一定的辩论技巧。
标准奥瑞冈辩论赛制规则.txt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得不到或已经得到的,而是你已经得到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爱情是灯,友情是影子。
灯灭时,你会发现周围都是影子。
朋友,是在最后可以给你力量的人。
标准奥瑞冈辩论赛制规则说明:奥瑞冈(或译俄勒冈)式辩论赛起源于美国的大学生辩论赛,在1970年代传入中国台湾地区,又于1990年代末由台湾高校传入中国大陆。
早期的奥瑞冈式辩论赛的规则版本较多,1987年之1989年间由现台湾世新大学的游梓翔和温伟群先生推行了“正统奥瑞冈式”的改革。
本规则由上海大学辩论协会(2006年)根据台湾地区受到基本认同的几个赛制整理而成。
1.程序规则1.1 比赛人员,竞赛辩论分正反两方,各推派出赛辩论选手三位,依申论次序分别为正(反)方一辩、二辩、三辩,并指定其中一位兼任结辩。
出赛名单应于比赛预定时间十分钟前提报赛会主办方,否则视为弃权。
1.2 发言程序发现时间采用“五?四?四”制,即申论5分钟、质询4分钟、结辩4分钟。
比赛程序如下1)正方一辩申论5分钟,反方二辩质询正方一辩4分钟。
2)反方一辩申论5分钟,正方三辩质询反方一辩4分钟。
3)正方二辩申论5分钟,反方三遍质询正方二辩4分钟。
4)反方二辩申论5分钟,正方一辩质询反方二辩4分钟。
5)正方三辩申论5分钟,反方一辩质询正方三辩4分钟。
6)反方三遍申论5分钟,正方二辩质询反方三辩4分钟。
7)双方结辩各4分钟(结辩次序在赛前抽签决定)。
1.3 计时方式计时工作由主办方指派的人员负责,并以响铃的方式告知发言辩论选手。
在申论的4分钟时响铃一声,在4分30秒响铃两声,在5分钟响铃三声提示。
在质询和结辩的3分钟时响铃一声,在3分30秒响铃两声,在4分钟响铃三声提示。
时间届满辩论选手即应停止发言,否则视为违规。
2.立场规则:2.1 合题性正方界定的立场应完全符合辩题之要求,否则视为违规;反方界定的立场应反对辩题,否则视为违规。
双方的基本立场界定应于一辩申论中完成,并不得于其后修正,否则视为违规。
奧瑞崗辯論的討論重心,在於政策性命題。
而在過去許多優秀學長姐的努力下,它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思維模式,並且建立了許多學理上的基本假設。
在這兩個前提下,去討論一個命題的合理性。
筆者就個人所知粗略介紹。
﹝一﹞奧瑞崗的基本認知:﹝1﹞實體的架構:→命題→一般性論點→論點→論證原則上,一個命題的架構的組成是依循上圖,屬於一種金字塔的結構。
就質的關係而言,最後的重點在於命題的成立,而其他三個部分存在的意義,都在於逐層去架構命題成立的可能性。
因此,除命題外的部分,只要不影響命題的完整性和合理性,遭受破壞亦無妨。
而就量的關係而言,命題只有一個,而論證卻有許多。
﹝2﹞程序的價值:辯論比賽是一個運用語言在有限時間中表達概念的活動。
為了促使概念有效討論和比賽公平性,就前者而言,有許多技巧和責任上的要求﹝申論、質詢、答辯的技巧,辨士職責等﹞而就後者而言,有新制奧瑞崗規則的產生。
但由於個人對此部分未有系統化的整理。
因此將不於文中討論。
﹝二﹞命題設計的基本要求:﹝1﹞肯定句:由於比賽中正反雙方都會有其一定的立場﹝尤其是正方﹞因此,辯題設計中的文句,應明白肯定正方的立場,以助於雙方立場的確定。
﹝2﹞單一命題:在過去比賽中,有採雙向命題﹝正方:我國應以小企業為主;反方:我國應以大企業為主﹞而過去命題方式,易發生各說各話、沒有交鋒﹝近演講而遠辯論﹞和未能窮盡﹝正方總統制,反方內閣制,而無法討論雙首長等其他制度﹞的僵化。
因此,現今單一命題,只確定正方立場,而賦予反方維持現況、修正現況及更多選擇性的相抗計劃的可能性。
﹝3﹞違背現況:辯題的設計,正方須違背現況。
主要目的在於賦予辯題的爭議性。
因為基於政策變動必須承擔成本和面臨利益及損害發生的不確定性。
所以,我們必須假設人民原則上是不想改變現況的。
因此,必須有人先提出命題需改變的理由,這個命題才有爭議的需要性。
﹝4﹞避免廢除性命題:命題在分類上有事實性命題、價值性命題和政策性命題,而政策性命題最能包含﹝即政策性命題的討論,往往會涉及價值性命題和事實性命題﹞但是政策性命題本身如果含有二個或二個以上命題,就會造成理論和實務上的諸多困擾。
分手之后该不该做朋友(奥瑞刚赛制正方三辩稿)第一篇:分手之后该不该做朋友(奥瑞刚赛制正方三辩稿)三辩(二稿)刚才对方辩友说道....那么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我们观点的正确性,我想阐述一下,恋人和朋友的区别和联系。
恋人,是只相互爱慕,产生吸引,欲长相厮守在一起,而尚未成家和结婚的人。
朋友是只志同道合的人。
后来泛指交谊深厚的人。
两个人曾经是最亲密的恋人关系,了解彼此的习惯和品行,那么成为朋友互相帮助照顾就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现在社会之间的合作都是讲求双赢的,那么,对于这样一件双赢的事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恋人分手,最常说的理由,是“不适合”,他们不适合做恋人,并不是代表他们不适合做朋友,因为,我们对恋人和朋友的标准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朋友可以有很多,而恋人只有一个。
我曾在读者上看过这样一个实例,两个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就是文学,两个人从朋友发展到爱情,并走向了婚姻的殿堂,但是结婚后他们过得并不快乐,所以他们选择了离婚。
然而,他们又做回了朋友,继续每天在一起讨论文学,又找回了曾经的快乐。
这怎么能是对方辩友所说的“”呢?他们两个人,不适合在一起过日子,不适合谈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不适合做恋人,但是,他们共同的爱好,彼此相知,依然可以做非常好的朋友~这个例子,是发生在现代生活当中的,我这里还有一个名人的例子。
贝多芬曾结识一个贵族女生名叫朱丽叶,并且两人相恋,最后两人因为门第之见分手。
但是他们仍然以书信保持联系。
在1801年,贝多芬从书信中获得灵感为她创作了一首曲子,这就是著名的《月光奏鸣曲》。
试问,如果他们分手之后不做朋友断绝来往,那么这么伟大的篇章又怎会诞生?!能说这是““么?显然不能!现在,我要隆重推出在这些天的准备中所做的一份调查结果。
我们队长在人人上发起了一份投票题为“分手后还应不应该和Ta做朋友?”发起时间为2012年10月29日,截止时间为11月11日零时,到打印时参与人数为111人。
所设三个选项和投票结果如下:λλλ无论是直接做朋友还是经过一番周折之后做朋友,人数所占比例都大于做老死不相往来的陌生人的比例。
奥瑞冈式辩论制度(Oregon Style Debate)辩论介绍1.奥瑞冈式辩论制度(Oregon Style Debate):由英、美法庭间的辩论演进而来,首创于美国奥瑞冈州立大学2.比赛规则:采用英、美法庭中交互质询答辩的模式,融入辩论比赛的过程中,促使双方能针对特定主题进行明确的讨论与辩驳3.奥瑞冈式辩论之精神:在于求真、求实,着重于证据;特别于交互质询的过程,采“即问即答”的质询方式辩论学习1.表达能力的培养:稳健台风与自信,临场应变、逻辑推演、观察判断2.数据搜集及处理:正确使用数据讯息;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分析、归纳、整理能力;举证、推论能力3.关心、认识时事及社会问题;多元兴趣的发掘4.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的训练辩论规则1.奥瑞冈辩论以「三人制」为主,以「正式穿着」为标准2.辩论人员:分为「一辩、二辩、三辩」,从中再需选出一辩士担任「结辩」3.比赛时间:本辩论采以「三、三、三」制,各为申论、质询和结辩的时间4.正方:(1)命题主轴、(2)支持命题一致、(3)采肯定句5.反方:(1)反对命题正面性质、(2)任何反对内容皆可论述6.主持人:一位﹝以不参与上场辩论者为优先考虑﹞辩士职责1.一辩:说明问题的主要根源、基本立场和主要论点〈正方〉说明支持题目正面论述的理由(从需要性、根属性、可行性和损益比来说明)〈反方〉说明反对的主要理由:针对对方主要论点谬误处加以攻击2.二辩:详细比较双方方案之优劣和损益性〈正方〉提出完整计划和方案并说明其利益;反击对方攻击,加强己方论点〈反方〉攻击正方计划,若是提相抗衡之计划此时要做完整说明来反击正方计划3.三辩:全力反驳对方论点谬误和强力己方论点〈正方〉反驳反方重要的申论内容,反方若提相抗计划时,则反驳其相抗计划〈反方〉反驳正方重要申论时,若有相抗计划则反驳对方攻击回去4.结辩部份:综合、归纳、整理全场比赛的主要论点(1)将己方的论点加以整理并叙述(2)综合所有在场上有出现的重要驳论辩论流程1.正方一辩申论2.反方二辩质询正方一辩3.反方一辩申论4.正方三辩质询反方一辩5.正方二辩申论6.反方三辩质询正方二辩7.反方二辩申论8.正方一辩质询反方二辩9.正方三辩申论10.反方一辩质询正方三辩11.反方三辩申论12.正方二辩质询反方三辩13.正方结辩14.反方结辩比赛规则1.可携带「书籍、报章杂志等道具」一经使用,他方亦有相同之权利2.非经他方要求将己使用或待使用之道具于他方发言时展示,视为违规3.申论时,不得对他方为任何质询,否则视为违规4.申论、质询、结辩中,2分30秒按铃一响,2分59、3分整各按一响,3分钟后由主席强制辩士下台5.质询者:(1)得提出任何与题目有关之合理而清晰的问题(2)得随时控制停止被质询者之回答(3)未经被质询者所承认之言词,质询者不得引述以为质询6.答辩者:(1)不得提出反质询(违规)(2)答复应保持切题之原则(3)得要求质询者重述其质询,但恶意要求重述者,以违规论(4)经质询者要求而仍不停止回答,则为抢答,视为违规7.结辩:(1)由两方与赛者中各择一为之(2)结论应就己方之论点加以整理陈述,或对他人已提出之论点再加反驳,不得对他方为任何质询或提出新论点,否则视为违规。
浅谈各种辩论赛制
在辩论比赛中,不同的辩论赛制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则,可以
根据具体情况和目的选择适合的辩论赛制。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各
种辩论赛制的特点和优劣势。
首先是传统辩论赛制,传统辩论赛制通常包括正方和反方两个
阵营,分别就一个具体的辩题进行辩论。
在辩论过程中,正方和反
方轮流发言,每个阵营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来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
这种辩论赛制注重逻辑推理和论据支持,能够锻炼选手的辩论技巧
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传统辩论赛制可能会导致辩题单一,缺乏
趣味性和新颖性。
其次是抢答辩论赛制,抢答辩论赛制是一种辩手们在辩论过程
中可以随时抢答对方发言的观点或提出质疑的辩论形式。
这种赛制
能够增加辩论的紧张感和趣味性,激发选手们的辩论热情和竞争欲望。
但是,抢答辩论赛制也可能导致辩论过程混乱,影响辩论的质
量和效果。
最后是团队辩论赛制,团队辩论赛制是由多个选手组成一个团队,共同代表一个立场进行辩论。
这种赛制能够培养选手的团队合
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增加辩论的多样性和深度。
但是,团队辩论赛制也可能导致选手之间的角色分工不明确,影响辩论的整体效果。
综上所述,不同的辩论赛制各有优劣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目的选择适合的辩论赛制。
希望各位辩手们在辩论比赛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浅谈各种辩论赛制
在辩论赛中,不同的赛制可以为辩手们提供不同的挑战和机会。
以下将浅谈一些常见的辩论赛制。
1. 传统辩论赛制,传统的辩论赛制通常采用“正方”和“反方”两个阵营,每个阵营有三名辩手。
正方辩手提出论点,反方辩手进
行反驳,最后正方再进行总结。
这种赛制注重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对辩手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2. 十字交叉辩论赛制,这种赛制将辩论赛场分为四个区域,每
个区域有两名辩手,分别代表正方和反方。
在每个辩题的辩论过程中,辩手可以自由移动到其他区域进行交叉辩论,增加了辩手间的
互动和辩论的复杂性。
3. 无准备辩论赛制,在无准备辩论赛中,辩手们在比赛开始前
才得知辩题,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准备并展开辩论。
这种赛制考验
了辩手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思维敏捷度。
4. 公开辩论赛制,公开辩论赛中,观众可以参与到辩论中,提
出问题或者进行评议。
这种赛制促进了与观众的互动,对辩手的应
对能力和辩论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选择辩论赛制时,应根据辩手的水平和比赛的目的来进行选择。
不同的赛制可以为辩手们提供不同的挑战和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于奥瑞刚政策性辩论常识普及政策性辩论是一种通过论证、辩驳和争论来解决社会问题的辩论形式。
奥瑞刚政策性辩论是指由奥瑞刚教育机构推出的辩论比赛,旨在提高学生的辩论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对奥瑞刚政策性辩论常识的进一步普及。
一、政策性辩论概述政策性辩论是指辩论双方就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展开竞争性辩论,每一方通过陈述理由、论证事实,以及反驳对方观点来争取评委和观众的支持。
政策性辩论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陈述问题本身。
二、政策性辩论的基本结构1. 问题陈述:明确双方辩论的问题,可以是一项具体政策的合理性、某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2. 争辩阶段:双方辩手轮流陈述自己的论点,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辩驳,并提供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反驳阶段:辩手进行对方观点的针对性攻击和抨击,并提供证据和事实来反驳对方的观点。
4. 重申观点:辩手再次陈述和强调自己的观点,总结辩论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三、政策性辩论的辩手角色1. 陈述者:陈述者负责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提供充分的事实和分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 回应者:回应者负责对对方观点进行针对性辩驳,提出反驳理由,并提供证据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反驳观点。
四、政策性辩论的评判标准1. 观点明确度:辩手需要明确陈述自己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2. 论证的逻辑性:辩手需要使用合理的推理和逻辑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不能出现扣帽子、诽谤等非理性辩论手法。
3. 证据和事实支持:辩手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可以使用引用数据、实例等形式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4. 反驳能力:辩手需要具备良好的反驳能力,能够针对对方观点提出理性的反驳和批判。
5. 表达和语言能力:辩手需要有清晰的表达能力和优秀的口头演讲能力,能够将自己的观点清晰地传达给评委和观众。
五、政策性辩论的技巧和策略1. 针对性攻击:辩手可以通过针对对方观点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进行攻击,以削弱对方的观点信服力。
奥瑞冈式辩论比赛基础知识不同于一般的辩论赛,还由一种辩论赛叫做奥瑞冈式辩论赛,那么奥瑞冈式辩论赛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奥瑞冈式辩论赛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奥瑞冈式辩论比赛介绍第一章领队会议1.领队会议须由主办单位于比赛二周前招开2.比赛题目及其定义应由主办单位于领队会议中公布3.题目定义,得依领队会议之建议而增减4.赛程于比赛题目确定后,于领队会议中公布讨论5.主办单位得于领队会议中倡导场地及设备状况,必要时得提付讨论。
讨论后由主办单位作最后决定,并宣布之6. 比赛题目须为肯定句之形式,正方论点为支持辩题之义,反方论点为反对辩题之称,经领队会议,比赛不得以做任何理由改之。
若于比赛过程有突发事件,拟招开领队临时会议,领队原则以书面通知第二章人员1.每场比赛,需由主办单位指设临时主席一位,以主持比赛之开始及进行。
2.每场比赛,须由主办单位指设计时员、计分员及招待人员若干位3.每场比赛,须由主办单位邀请五位评审人员,如有缺额,须经双方领队同意,始得进行比赛4.每场比赛,评审人员不得中途入席、撤席或更换5.评审人员需于赛前详阅题目定义及规则6.每场比赛,每队比赛人员三位,每队与赛人员名单于每场比赛前半小时向主办单位提出,不得再作任何更改7.领队因故无法行使其职权时,得派队员一人代行职务8.评审人员资格:初赛须由各校随队评审任之。
复赛由主办单位邀请三位老师及二位随队评审任之。
第三章比赛程序1.比赛程序如后:(1)正方第一位队员申论,反方第二位队员质询正方第一位队员(2)反方第一位队员申论,正方第三位队员质询反方第一位队员(3)正方第二位队员申论,反方第三位队员质询正方第二位队员(4)反方第二位队员申论,正方第一位队员质询反方第二位队员(5)正方第三位队员申论,反方第一位队员质询正方第三位队员(6)反方第三位队员申论,正方第二位队员质询反方第三位队员(7)结论先后次序于比赛开始时抽签决定。
分手之后该不该做朋友(奥瑞刚赛制正方一辩稿)一辩申论(三稿)各位光棍,非光棍,以及光棍评委与非光棍评委——大家晚上好,看完了上一场精彩的业余选手辩论赛后,终于迎来了我们这第二场——非专业选手辩论赛,因为我方是非专业选手对阵专业选手,所以我方可能会使用一些非正常手段,所以请大家把尖锐物品、坚硬物品,特别是诺基亚手机放远一点,以防在我方队员秀下限时您忍不住扔上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与伤亡。
好,废话不多说,开辩。
我们今天的辩题是——分手之后应不应该做朋友——我方观点是——分手之后应该做朋友。
首先,请允许我对我们今天的辩题进行一下“分解”——“应该”是一个多义词,其基本示意为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
“朋友”则是指除情人或亲属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
而“分手”的定义为:男女任何一方放弃彼此之间的亲密交往,但这并不代表不可以以普通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这是百度百科上搜到的,重点在后半句——分手后并不代表不可以以普通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
另外,我方认为需要对这里的“分手”给予一定的范围界定,我们讨论的分手,应该是“正常”分手,不应该是交往了一段时间发现对方是个混蛋或者极品而仓促逃跑的分手——如果是这样的分手,连我方都认为应该对Ta敬而远之,更遑论做朋友了。
界定完毕,接下来我将展开论述。
一段不成功的恋爱一般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结局以后就面临着一个纠结问题——我们是应该继续做朋友呢还是分道扬镳做陌生人,而我方告诉您,您应该选择与Ta做朋友。
理由如下:1.中华文明最精华的当属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又以“仁”为核心,仁即仁爱,指人与人相互友爱、帮助、同情。
情人分手之后,虽然爱已不在,但是仁存心中,应对彼此以“仁”相待,以“仁”相待即有“交情”,此即为朋友。
又俗语云,买卖不成情意在,做不成恋人就应该大度一些选择做朋友,计较太多是不是太累了一些?!2.两个人能在一起是一段缘分,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虽然最后因为一些客观原因不能走到一起,但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不能像电脑文件一样说删就删,彼此的付出更不能就这样一笔勾销。
关于奥瑞刚赛制与传统赛制区别的几点浅析
第三章 证据
这一章我将主要讨论两种辩论赛制中对证据——论证的
根据的不同处理方式,并在后段对奥瑞刚中的“削弱证据”理
念提出一些我自己的想法。
在传统辩论中,一般我们都默认对方的证据是真实的,
包括其证据的出处,发生的实效性,叙述的存在性。但这种缺
少检证环节证据在实时辩论时会使大量不知真假的证据进入辩
赛(反正都会变成真的),甚至成为核心讨论的例证。也会使某
些队伍在找寻某些支持己方观点的合适证据时,采取“合理即
存在”的态度去创造一些“事实”。但是,“事实只是道理的
比喻”,所以一般来说,在传统辩论中,反驳一般会在事实上
承认却在论证方式或道理上展开反驳(上章已论,此处不再赘
言)。但在传统辩论中,更值得推崇的方式是“借力打力”,
即是指出对方的证据引用断章取义,然后己方提供完整的信息
以信息不对称的打击驳倒对方。(详见唐梦《资料盾》(人人
网))
而在奥瑞刚中,由于比赛中的“举证责任”原则加之赛
后的“即席抗议制”,首先使得双方几乎不可能自己去做些
“证据”,其次在“严谨性”的要求下大量缺乏考证的或丧失
时效的证据也会被排除在外,最后“证据共享”的原则要求下,
一些不能直接证明观点或会产生歧义的证据(容易被对手发现
的)也会被排除在外。所以其实在奥瑞刚比赛中一般能上场的
证据都是经得住一定考验的。
在证据列举和证据反驳上两种赛制走向不同方向,我认
为在传统辩论上,这个原因上文化上。在现当代,虽然社会已
经开始进入“知性”与“德行”分离的时代,但大众心目中普
遍的知识分子形象仍是具有道德担当意味的(这也一定程度上
解释了大学教授嫖妓为何会成为公共事件)。所以这一观点延
伸到辩论赛中,我们在认可大学生学识丰富时同时也认定其
“德行水平”也应该相得益彰,而这样的高尚士又怎么会作假
呢?并且,由于传统文化中“以文取人”的观念和影视剧的影
响,口舌伶俐多少带有贬义。所以我们更乐于看到辩手在辩场
不是咬文嚼字而是以学识压倒对方,从而获得“知性”和“德
行”的双重赞誉。
但奥瑞刚本身如上章所论述的它需要调动双方做充分讨
论,那么信息不对称很明显是不能允许的,资料作假更是不能
容忍。而在上述三原则指导下的辩论,更多考验了辩手展示和
检证资料的能力。这也许与台湾公民的政治参与文化相匹配。
在下文中,笔者将提出一些个人对奥瑞刚中证据处理的
想法,供大家讨论。
纯证据的反驳手法一般可以归入两类,一类指的是削弱,
另一类指的是提出相抗证据。削弱即指——。但是在这里存在
一个举证责任的问题,当质疑方提出一个合理且存在的可能性
时,质疑方需要为自己提出的可能性举证么?我们能采用这种
未加证明的观点么?在一场鞭刑比赛(第二H青年菁英W瑞q邀
新加坡国立对马来亚)中,正方举证因为鞭刑的使用,新加坡
的犯罪率降低,而反方指出犯罪率降低的原因可能出自社会财
富的增加,裁判点评时提到了这个地方,说明了反驳方有义务
为自己提出的可能性做程度上的证明。但是在一些比赛中,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