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启蒙教育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498.50 KB
- 文档页数:17
《认识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幼儿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数学启蒙》教材的第二章节《比较大小》,详细内容涉及认识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并能够运用这些符号进行比较物体的数量大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些符号进行比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掌握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水果图片、动物图片等。
2. 学具: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卡片,水果、动物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水果店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水果,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图片中各种水果的数量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发放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通过举例,讲解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的含义。
(3)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加深对符号的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进行比较。
例题1:比较3个苹果和2个香蕉的数量。
例题2:比较5个小朋友和5个椅子的数量。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1:比较4个橙子和3个橙子的数量。
练习题2:比较6个铅笔和6个橡皮的数量。
5. 小组讨论(5分钟)(1)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如何运用这些符号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的含义。
2. 比较物体的数量大小。
幼儿园数学《3以内的点数》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幼儿数学启蒙》教材的第二章节“3以内的点数”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2、3,理解数字的含义,学会用点数表示3以内的数量,以及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读写数字1、2、3,理解其代表的含义。
2. 培养幼儿运用点数表示3以内数量的能力,并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字的含义,运用点数进行数量表示和比较。
教学重点:数字1、2、3的认识和读写,点数表示3以内的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数字卡片、点数卡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和点数。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动物园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场景中各种动物的数量。
如:“这里有几只小猴子?”(2只),“有几只小鸟?”(1只),“有几只长颈鹿?”(3只)。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数字1、2、3,让幼儿跟读,并解释数字的含义。
(2)用点数卡片演示数字1、2、3所对应的点数,让幼儿进行模仿。
(3)出示磁性数字和点数,让幼儿进行配对练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画纸、画笔、剪刀、胶水,让幼儿自己制作数字卡片和点数卡片。
(2)幼儿完成磁性数字和点数的配对练习。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1)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所制作的数字和点数。
(2)教师进行点评,强调数字和点数的对应关系。
(3)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白板上展示数字1、2、3以及对应的点数。
2. 在另一侧展示动物园场景的图片,标注各种动物的数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数字和点数卡片,要求卡片上有数字1、2、3以及对应的点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字和点数的关系。
3岁数学启蒙学习计算不必急于求成。
如果宝宝三岁前还没有学会点数,那么不必急于交给他加法。
在学会从1-10点数后,我们可以给宝宝教教10以内的加法运算。
1、先从点数开始学加法。
在开始的阶段,宝宝并不能理解“加”的概念,必须用点数的办法来求得答案,因此家长要允许宝宝用点数来做算式。
2、口头学习加减法,不必使用书面算式。
书面算式包含很多宝宝还很陌生的符号,如果一开始就把一大堆难以理解的抽象符号推给宝宝,将会增加他的压力,让他感到厌倦。
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聊天的语气来进行。
3、从最简单的问题问起。
首先问宝宝,1+1等于几?宝宝第一次听到“加”和“等于”这两个词,肯定不明所以,家长就要引导宝宝,可以一边掰着宝宝的手指一边说“宝宝先伸出1个手指,然后又伸出1个手指,现在一共有几个手指伸着呢?”宝宝经过简单的点算,几秒钟就得出了“两个”的结论。
家长继续引导,“两个就是2,1个手指在加上1个手指就等于2个手指,那么1+1等于多少?”这个时候宝宝有点明白了,经过思考慢慢就知道了1+1=2的结果。
宝宝的推理学习能力特别强,只要明白了“加”和“等于”的意义后,很快就能通过数手指得出1+2、1+3、……等得数为10以内的加法运算。
4、让宝宝从点数计算变成想象计算。
宝宝经过多次的练习后,已经习惯了掰着手指得到答案。
最重要的是,他已经完全明白了加法的含义了。
这个时候家长再和宝宝做10以内的运算时,就只允许宝宝看着手指,而不能掰手指,让他用空间的想象来完成计算。
这有一点难,这也是宝宝计算的一个重大突破,因此要循循善诱,让宝宝慢慢学会。
5、把想象变成抽象计算。
虽然宝宝只有三岁,但是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当然也要因人而异,如果宝宝对以上的方法掌握得不太好,就可以等到他再大一点才进行最后这一步的训练。
数学计算最终要转变成抽象的计算能力才更有实际意义,因此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宝宝在计算的时候把手藏起来,直接通过抽象思考得到答案。
也许宝宝还是在心里默默数着手指头,但如果他能做到不看手指就能得出正确答案,那10以内的加法运算就已经顺利学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