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说理题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743.00 KB
- 文档页数:10
(二)叙事(xùshì)说理篇一、(2021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答复以下问题。
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1.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2.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居有间.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国人称.善焉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 )A.其谁可而为.之/或者异二者之为.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无尉/去国.怀乡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4.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218中模拟(mónǐ))郈成子返璧郈成子为鲁聘①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
专题2 阅读理解专题之----文章出处及文体类型题【设问形式】判断文章出处及文体类型题常见设问形式:1)The passage is most likely to be taken from______.2)Where would this passage most probably appear?3)The passage is most likely a part of______.4)Where does this text probably come from?5)What type of writing is this text?【考查方式】高考阅读理解文章出处的考查旨在考查学生对一篇文章的内容的理解及对各种文章出处的特点和常识,对文章的体裁和题材的准确把握能力。
几乎所有话题都有可能涉及文章出处、文章类别的的阅读题目。
解答文章出处和文体类型题主要从文章的体裁和题材内容来作出判断。
考生需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去了解各种出处的特点,以便结合文章的内容、关键词作出准确的判断。
首先注意常见的出处类型的特点:如①新闻报道(newspaper)的首段通常为导语,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或事件等;②科普类杂志(science magazine)或科普类说明文常会出现scientists have found; the research/study shows that...等表明实验结果的句子;杂志的文章更为丰富,话题更具体,语言比较轻松活泼;③广告(advertisement)的用词和格式特殊,很好辨认,广告可能会谈到某产品的特色、价格等,会透露出鼓励读者去了解和购买的信息。
④产品说明,器皿、设备的使用说明会有产品名称或操作方式,而药品的服用说明会有服用时间、次数、用量等。
⑤研究报告(report),语言严肃认真,文章往往保护具体的数据或事实依据,实际情况等。
⑥课本教材(textbook),会使用教化性的语言,说理讲解味较为浓厚,对阅读对象的指向性很明确。
师说问题导学1.韩愈所说的教师的职责为传道、受(授)业、解惑,这三者究竟是什么关系?2.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做父亲的人,最后是“士大夫之族”。
在这些人中,他主要批判的对象是谁?为什么?3.韩愈把“句读之师”和“问道之师”区别开来,究竟有没有道理?自主探究本文在许多方面阐发的观点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请就本文思想的进步性进行一下探讨。
文法导析1.多种论证方法综合使用。
(1)下定义、作结论。
中国古代散文,尤其是唐以前,不以议论见长。
能言善辩如孟子、荀子,也总是在他们的议论文章中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帮助说理。
相比之下,韩愈这篇论说文却在逻辑思维方面大大超过了前人。
这表现在概念明晰、论证严密上。
如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并下定义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接着,从这个定义出发,由“解惑”说到“从师”。
经过一番推论,又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其间层层衔接,一气贯通,毫无冗余之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2)对比论证。
本文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这和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有直接的关系。
这段所用的三组对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过双方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语意上形成了一个逆接序列。
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反而“耻学于师”。
通过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的现象,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3)引用论证。
引用是论说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
本文第三段,作者引述了孔子的言行来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比前文笼统地说“古之圣人”更加切实可信。
有了孔子这样一个强大的支持者,更增强了论据的说服力。
2.错综多姿的语言形式。
(1)排偶句式。
韩愈的散文素以气势充沛、笔力雄放著称,这体现在多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上。
他的这种风格,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数学说理,是一种新题型。
不少同学在说理时,由于没有掌握说的方法,不懂“理”的关键,结果导致说理说得“理”无伦次、丢三落四、不着边际。
一、计算说理星星小学举行“迎六一,庆节日”击剑比赛。
参赛的选手中有21人不是五年级的,有18人不是六年级的,五、六年级参赛的选手一共有21人,其他年级参赛的选手一共有多少人?说明理由。
要知道其他年级参赛的选手一共有多少人,就要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一步一步地进行计算,从而得出题目所求,这个过程就是说理。
根据“参赛的选手中有21人不是五年级的”可以知道一、二、三、四、六年级参赛的选手一共有21人。
根据“有18人不是六年级的”可以知道一、二、三、四、五年级参赛的选手一共有18人。
所以一、二、三、四、六年级参赛的选手+一、二、三、四、五年级参赛的选手就是21+18=39(人)。
因为五、六年级参赛的选手一共有21人,所以一、二、三、四年级参赛的选手+一、二、三、四年级参赛的选手+21=39(人),即一、二、三、四年级参赛的选手=(39-21)÷2=9(人),也就是其他年级参赛的选手一共有9人。
二、列表说理育新小学组织30名同学走进湿地公园,进行以“大自然,知多少”为主题的专题研学活动。
公园里有下面两种桌椅,如果不留空位,他们可以怎样安排座位呢?说明理由。
◎林小霞数学理,怎么说30名同学,有两种桌椅,一种是一桌坐6人,一种是一桌坐4人。
要合理安排座位,既不留空位,又要全部坐下,有多种方案,说明理由时,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把所有的方案列举出来,再进行作答。
从上面六种方案中可以看出,方案2、方案4、方案6的安排不留空位,30名同学又可以全部有座位。
三、画图说理幸福新村准备在广场安装一幅大型浮雕宣传画,这幅宣传画用24块边长2米的正方形大理石拼接而成,每块大理石单独成画,24块又拼成一幅完整的画,画面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部内容。
怎样拼接,才能使这幅宣传画的周长最短?周长是多少?说明理由。
2021年中考数学阅读理解判断说理(shuō lǐ)型专题训练A总分120分,时间是90分钟一、细心填一填〔每一小题3分,一共21分〕1.〔2021年〕在实数的原有运算法那么中我们补充定义新运算“⊕〞如下:当a≥b时,a ⊕b=b2;当a<b时,a⊕b=a.那么当x=2时,(1⊕x)·x-(3⊕x)的值是(“·〞和“-〞仍为实数运算中的乘号和减号).2.〔2021年〕日常生活中,“老人〞是一个模糊概念.有人想用“老人系数〞来表示一个人的老年化程度.他设想“老人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表:人的年龄x〔岁〕x≤60 60<x<80 x≥80该人的“老人系数〞0 1按照这样的规定,一个70岁的人的“老人系数〞为.3.〔2021年〕教师给出一个函数,甲、乙各指出了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甲:第一、三象限有它的图象;乙: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请你写一个满足上述性质的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21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发现了下面的单位分数三角形〔单位分数是分子为1,分母为正整数的分数〕:第一行第二行1 2第三行1 3第四行11214第五行12015…………根据前五行(wǔxíng)的规律,可以知道第六行的数依次是:.5.〔2021年〕在方格纸上,每个小格的顶点叫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
如图,在4×4的方格纸上,以AB为边的格点三角形ABC的面积为2个平方单位,那么符合条件的C点一共有个。
AB6.〔2021年〕我们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也知道:假如两个几何图形形状一样而大小不一定一样,我们就把它们叫做相似图形.比方两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对角线等所有元素都对应成比例,就可以称它们为相似图形.现给出以下4对几何图形:①两个圆;②两个菱形;③两个长方形;④两个正六边形.请指出其中哪几对是相似图形,哪几对不是相似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21年〕甲、乙两人进展羽毛球比赛,甲发出一颗非常关键的球,出手点为P,羽毛球飞出的程度间隔 s〔米〕与其距地面高度h〔米〕之间的关系式为。
专题二:辨析论据的类型及方法一、论据的定义。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论据和论点的关系是:论据紧扣论点,足以证明论点;论点统帅论据,又是从论据中推出的必然结论。
论据是议论文的三要素之一。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有人说,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界限鲜明,截然不同,极易辨识,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
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众所周知,事实论据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而道理论据则是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而引用的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材料。
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不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它们都是为了充分、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
3、论据的作用:直接证明中心论点,或先证明分论点,然后通过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互相印证,或先摆事实后讲道理,事实为道理提供依据;或先讲道理后摆事实,道理为事实的选择指明方向。
论据要求:真实、典型、有代表性、能证明观点。
二、考试常见的题型及答题技巧。
1、题型一、画线句子属于什么论据。
答题技巧: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注意数据也属于事实)、可靠的史实等。
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区分。
注意:不是所有名人的话都算作是道理论据,这是不妥的。
专题15 说理论述题[2019·金华]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萨克斯等多位科学家用了几百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有许多关于“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的经典实验流传至今。
现将其中一个实验的思路及过程简述如下(如图所示):(注:NaHCO3稀溶液能维持溶液中CO2浓度恒定。
其原理是当CO2浓度降低时,NaHCO3稀溶液能释放CO2;当CO2浓度升高时,NaHCO3稀溶液能吸收CO2)①剪取一烟草叶片,立即将其放入盛有NaHCO3稀溶液的容器中,发现叶片浮于液面;②用真空泵抽去该叶片中的气体后,发现叶片下沉至容器底部;③将该容器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叶片逐渐上浮;④再将该容器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发现叶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以上③④过程中叶片的上浮和下沉现象进行解释。
针对训练1.[2020·金华]科学创新小组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能将水温调控在48 ℃左右的自动控温杯,结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其夹层填充物为海波晶体(熔点为48 ℃)。
小组同学为检测该自动控温杯控温功能,做了如下测试:①在杯中装满100 ℃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下降到48 ℃并稳定在此温度一段时间;②在t2时刻,将杯内的水倒掉,迅速加入20 ℃的水,盖紧杯盖,摇动杯子,水温上升到48 ℃并保持。
上述检测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图乙中ac段水温变化的原因。
(提示:图乙中de段不必作答)2.[2020·温州]英国物理学家斯特林于1816年发明了“斯特林发动机”。
斯特林发动机汽缸内的工作介质易汽化、易液化,该介质经过吸热膨胀、冷却压缩的循环过程输出动力,因此又被称为热气机。
某工程师按照“斯特林发动机”原理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模型机,工作过程中飞轮持续旋转情况如图乙所示。
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飞轮能持续转动的工作原理。
专题03 数轴动点问题中的说理例1.(2021·河北古冶期中)已知,数轴上的A在原点左边,到原点的距离为6个单位长度,点B在原点右边,从点A到点B,要经过10个单位长度.(1)直接写出A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B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2)若点C也是数轴上的点,点C到点B的距离是点C到原点的距离的3倍,求点C的对应的数;(3)已知,点M从点A向右出发,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同时点N从点B向右出发,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设线段NO的中点为P,直接写出线段PO-AM的值.【答案】(1)点A表示-6,点B表示4;(2)c=-2或c=1;(3)2.【解析】解:(1)由题意知,点A表示-6,点B表示4;(2)设点C表示的数为x,∵点C到点B的距离是点C到原点的距离的3倍,∴|x-4|=3|x|,∴x-4=3x或x-4=-3x,解得:x=-2或x=1即点C对应的数为-2或1.(3)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AM=t,NO=4+2t,∵点P是NO的中点,∴PO=2+t,∴PO-AM=2+t-t=2.例2.(2021·广东龙岗期中)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a、b,且(a+2)2+|b﹣4|=0,记AB=|a﹣b|.(1)求AB的值;(2)如图,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当BQ=2BP时,P点对应的数是多少?(3)在(2)的条件下,点M从原点与P、Q点同时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是每秒x个单位长度(1<x<2),若在运动过程中,2MP—MQ的值与运动的时间t无关,求x的值.【答案】(1)6;(2)1;(3)4 3 .【解析】解:(1)∵(a+2)2+|b﹣4|=0,∴a=﹣2,b=4,∴AB=|﹣2﹣4|=6;(2)设P运动t秒时,BQ=2BP,①当0≤t<6时,BP=6﹣t,BQ=2t,2t=2(6﹣t),解得t=3,故点P对应的数是﹣2+1×3=1;②当t≥6时,BQ=2BP不成立,综上所述,点P对应的数是1;(3)点P、M、Q向运动t秒后,分别表示的数是:﹣2+t,xt,4+2t,∴MP=xt﹣(﹣2+t),MQ=4+2t﹣xt,∴2MP﹣MQ=2[xt﹣(﹣2+t)]﹣(2+2t﹣xt)=(3x﹣4)t,∵当2MP﹣MQ的值与运动时间t无关时,∴3x﹣4=0,解得:x=43.例3.(2021·吉林四平市期中)如图,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2cm到达A点,再向右移动3cm到达B点,然后再向右移动8cm3到达C点,数轴上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cm.(1)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A,B,C三点的位置;(2)把点C到点A的距离记为CA,则CA=_______cm.(3)若点A沿数轴以每秒3cm匀速向右运动,经过多少秒后点A到点C的距离为3cm?(4)若点A以每秒1cm的速度匀速向左移动,同时点B、点C分别以每秒4cm、9cm的速度匀速向右移动。
文言文阅读之说理明志类一、阅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乙】①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③于老马与蚁。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①管仲、隰(xí)朋:齐桓公的大臣,是有智慧的人。
②孤竹:孤竹国。
③师:学习,请教,向……学习。
1.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表。
字词积累通假字春往冬反。
①“反”同“________”,________。
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②“不”同“________”。
一词多义乃放老马而随之③________乃家祭勿忘告乃翁④________2.用现代文翻译文中画线句。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3.【乙】文第①段讲述了哪两个故事?请简要概括。
4.选文讲管仲和隰朋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5.小语想用《论语》中的话表达阅读【乙】文的感受。
你认为下面哪一句更合适?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我建议用__________句,理由: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陋室铭①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何陋轩记明•王守仁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专题二精准分析散文结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静夜品瓷程应峰夜静时分,忽地就想到了景德镇,想到了多年前不经意打碎的一只来自景德镇的薄胎青花瓷瓶,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首诗,想到了诗中所写的“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牵动心中万千愁绪”的情景,这情景,竟然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都是因为瓷器.瓷器这东西,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片温润都是一种情怀,每一缕光泽都闪烁着离奇的色彩,它总是古色古香、不着痕迹地将生活的美和好嵌入一个人的生命。
我有两次抵达景德镇的经历,一次是在梦里,一次是在梦外,这两次都披着夜色,悄悄的,静静的,没有喧闹和喧哗,我却分明听见质地优雅的瓷器的声音天籁般传来。
这声音,沾染着浓重的人文气息,漫溢华宇,贯穿古今,美轮美奂,直入心扉。
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景德镇总是陷在瓷器里.这里的花盆是瓷的,灯杆是瓷的,景观是瓷的,图案装饰也是瓷片镶嵌而成。
比比皆是的商铺,摆放着五花八门的瓷器,旅馆、饭店、广场、游乐园,哪里都泛现着瓷器的光泽。
那些看起来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瓷器,总是旗帜鲜明地撞入眼帘,令人心怡而感叹。
就像有人说的,景德镇的瓷,比汉语里的词还要多得多哩。
灯影笼罩下的瓷都,是值得慢慢品味的。
无须外在的叩击,这满街满巷遍布的瓷,就可以层层叠叠地在心中回响起来,回响起千年的美丽和沧桑。
如此美妙的去处,如此美妙的音韵,是值得在静夜中、在灯影月色里、在行云流水处细细品味的.走过一家乐器店,我看见了各种瓷乐器:瓷排箫、陶埙、瓷琴、瓷二胡、瓷唢呐、蓝斑腰鼓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我不知道它们究竟能散发出怎样不同凡响的音韵,但在我的想象中,它们一定有着或厚重,或悠远,或美丽多姿,或情意绵绵的音韵,这音韵,有着不可抵御的诱惑力。
回转,静坐宾馆大堂,入目的博物架上,“荷花碗”“旋纹樽”“荷叶口瓶”……在声光电的策动下呈现出古朴、娴雅、沉静、大气之神韵,那优美的形态、别致的釉色、含蓄的花纹生动而传神,教人观之再三,不舍移步离去.是啊,最美的瓷器如淑女,最精致的瓷器如少女,就算在幽幽暗暗里,明明灭灭中,也能感受其晶莹剔透的质地,滑润如玉的釉面,以及迷离状态下所具有的神秘温润的气息.这聚集着东方女性纯洁、温柔、细腻、内敛品性的瓷器啊,究竟蕴涵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生命美丽?透过眼前的瓷器,所能体验的,除了窑变的神奇,还有空明无尘的人间趣味.无论读瓷还是听瓷,都需要慢慢慢慢地品.用心品了,就能品出它的源远,品出人类卓越的智慧,品出属于它的春花秋月,品出它所承载的历史蕴含。
专题2 说理题专题 1 / 10 专题2 说理题专题 真题 实验探究题: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 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 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 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 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 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 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气密性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 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 为 。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 失败。试举一例: 。
2.小明用如图1所示电路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部分实验器材的规格已标明)。
图1 图2 图3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l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使之接人电路的阻值最大;
(2)实验中,小明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两电表指针始终处于图2所示位置,则故障是 。
(3)故障排除后,小明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大时开始记录数据,得到小灯泡U-I图像如图3所示,所用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下列四个选项中的 。 A.“5Ω 2A” B.“15Ω 2A” C.“25Ω 2A” D.“30Ω 2A”
(4)某次调节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了△R1,小灯泡的阻值变化专题2 说理题专题 2 / 10 了△R2,则△R1 △R2(填“>”、“<”或“=”)。 计算题: 3.如图甲所示,某桥梁工程部门在一次工程作业中,利用汽车通过滑轮牵引水 下一个圆柱形的物体。在整个打捞过程中,汽车以2m/s的速度匀速向右移 动。图乙是此过程中汽车输出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设t=0时汽车开 始拉物体。不计滑轮的摩擦和绳重,不考虑水的阻力。试回答:
1.乙图中_________(填“AB”、“BC”或“CD”)部分表示物体被打捞离开水 面;圆柱形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
2.圆柱形物体上升过程中所受的最大浮力?
3.从汽车开始拉物体到圆柱形物体上表面刚好露出水面,这一过程汽车做的功是多少?
4.几千年来中国的厨艺最讲究的就是“火候”二字。现在市面上流行如图所示的新型电饭锅,采用了“聪明火”技术,电脑智能控温、控压,智能化控制食物在不同时间段的温度,以得到最佳的口感和营养,其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R1和R2均为电热丝,S是自动控制开关。把电饭锅接入220V的电路中,用电饭锅的“聪明火”煮米饭,电饭锅工作时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求电热丝R2的阻值(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专题2 说理题专题
3 / 10
(2)这个电饭锅在0~15min把质量为1.1kg的米饭由20℃加热到100℃,求电饭锅在这段时间内加热的效率[c米饭=4.2×103J/(kg·℃)]。
说理题专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接触弹簧并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形变在弹性限度内),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该过程中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 A.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t1~t2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一直在增加 C.t2时刻小球的速度为最大 D.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2、CO2可作为塑料温室大棚的“气肥”,施用增产效果明显,科研人员为有效掌握向大棚内使用“气肥”的时机和用量,测定了一个密闭蔬菜大棚内的CO2浓度,发现一昼夜在120~600毫克/升之间波动,变化幅度远大于室外。若晴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试根据你所学的科学知识,在如图坐标系中绘出该密闭塑料温室大棚内CO2浓度日变化的大致曲线,并解释原因。
3、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供给情况、气孔开闭情况等有关。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所以在光照增强时,光合作用也随着加强。但是,当光照增强到一定限度,即达到光饱和后,光合作用就不再加强了。下面是某晴朗的夏日,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在白天的变化曲线图,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横坐标表示时刻。请解释出现右图变化的原因。 专题2 说理题专题 4 / 10 4、科学课上,老师将一只鸡蛋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鸡蛋壳表面很快产生气泡,不一会儿,还出现了非常有趣的一幕,原来沉在烧杯底部的鸡蛋慢慢浮了上来,接近液面后又慢慢往下沉,如此,鸡蛋不断地在液体中上浮、下沉,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上述有趣的一幕作出合理的解析。
5、将一密度比水小的木块,系好绳子后放入甲图容器中,并且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的中央。然后沿器壁缓慢匀速倒入水(忽略其他因素影响),容器中水与木块的位置变化如乙图。请你在丙图中画出木块的从加水开始到完全浸没后的过程中浮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 并说出各段变化的理由。(温馨提示:t1时木块恰好离开杯底 t2时绳子刚好拉直 t3时木块完全淹没)
6、酸、碱和盐溶液都是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阴、阳离子,它们能够在溶液中自由移动,因此电解质溶液能导电。为了研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的一个实验方案,并测得如下表的数据:(已知:纯水不导电,沉淀在水中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溶质质量分数 溶 液 2% 3% 4%
Ca(NO3)2溶液 0.09 A 0.14 A 0.18 A Ba(NO3)2溶液 0.06 A 0.09 A 0.11 A 专题2 说理题专题
5 / 10 (1)分析比较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哪些结论?(写2条)
(2)小明同学取两烧杯氢氧化钡溶液,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和硫 酸溶液。他发现了非常奇怪的现象:虽然两次实验中溶液都出现 白色浑浊现象,可是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不变, 而滴加硫酸溶液时,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减小,到达一定量时,电 流表示数恰好为零。他百思不得其解,你能帮他解释其中原因吗?
7、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1.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种。 2.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 。 3.d点溶液中溶质 (填化学式)。
8、向一含有盐酸的氯化铁溶液中边振荡边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某同学画了如图,要表明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请看图分析: (1)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2)图中部分线段有误,请在答题卡的图中,重新画出溶液总质量 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曲线(要求标出abc折线点)。
9、图甲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不计空气阻力)。小敏分析了实心球自脱手至落地的过程的能量转化过程,画出了其势能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请你专题2 说理题专题 6 / 10 在图丙中再画出此过程中实心球动能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并标出A、B、C三点,并说明画此曲线的理由。
10、一款被称为“喝水神器”的55度杯在网店热销。某科学小组依据此原理自制一款保温杯,原理图(图甲),保温水杯有两个隔离层,外层为真空包装,内层装有海波晶体(海波的熔点为48℃,沸点为100℃)。往保温杯中加入热水,盖上盖子摇一摇,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量杯中水和隔离层中海波的温度,并作出温度与时间的曲线图(图乙)。从图二中你看出了什么趋势;请利用题给信息,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11、如左图一根弹簧上有重为G的小球,用力慢慢将弹簧压缩至A位置,放手后,小球从A位置开始向上运动,到达B位置弹簧刚好恢复原长,到达C位置小球的速度变为零(不考虑空气阻力)。
甲:保温杯原02040608010012345678910保温杯中的水隔离内层的海波
0204060
80100
12345678910乙:常温倒入热水随时间变时间(分
温度(℃) 专题2 说理题专题
7 / 10 (1)请在右图中画出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的过程中,其动能随位置变化的大致关系图像。在横坐标用字母D标出动能最大时的大致位置。 (2)请结合受力情况,说出各段动能变化理由。
真题
真题答案 1.(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前沿约在12mL的刻度线上(3)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最终稳定在约8mL的刻度线上(4)橡皮塞弹出;试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弹出等。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