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教学反思(两篇)
- 格式:docx
- 大小:16.89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教案(优秀13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语文教案篇一《一块奶酪》课文原文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向大家宣布:“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
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一只小蚂蚁在队列里嘀咕:“要是偷嘴的是您呢?”蚂蚁队长说:“照要就受处罚。
”大家一听,都来劲了,争先恐后赶到运粮地点,抢着抬大的,搬重的,谁也不愿偷懒。
就在这时,蚂蚁队长发现了一块大奶酪。
那块奶酪实在太大了,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只小蚂蚁当助手。
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
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蚂蚁队长叼着奶酪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
盯着那一点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
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子!”听到命令,大家放下命令,却不走开。
“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
”大家依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那一点儿奶酪渣子。
蚂蚁队长生气了。
他登上一块大石板,突然下令:“注意啦,全体都有。
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等小蚂蚁们消失在草丛中,他才大叫:“立——定!原地休息!”这时,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
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味道真香!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注意啦,全体都有。
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
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您吃掉它吧!”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到洞里去了。
《一块奶酪》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一块奶酪》一课以“一块奶酪”为线索,通过对蚂蚁队长和蚂蚁们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刻画了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爱护弱小的品质。
因为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学习生字时,组织学生利用熟字换偏旁法、加减识字法等自主识字。
同时让学生识记某字后带动全班识字,从而提高了学生认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因为是略读课,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交流感受为主。
对于文章中体现人物形象的语句亦是如此,学生们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和交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才给予点拨指导,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要求:中年级段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的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后让学生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这在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教学反思第【2】篇〗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一角,最终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的故事。
优点:整堂课思路较清晰,课堂教学环节严密、适当,气氛活跃。
在讲解词语时,对“拽着”、“跺脚”、“聚到”、“舔一下”这些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让学生进行你演我猜的游戏,学生学习的兴致大涨。
不足:在导入环节,让学生猜谜语,问学生从哪里猜出来的?学生说是从上看出来的,也是正确的,但我否定了学生的答案,课堂上应多鼓励学生,而不是否定。
在生字讲解时,稍应该在稍息中读第四声,学生已经读错,就可以抓住时机,顺势讲,而不是再拐回去,有些杂糅了,会打乱学生的思路。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处、稍”。
2 .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感受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重、难点:1.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感受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准备:蚂蚁搬食物的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视频:画面中描述的是一个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奶酪,这块奶酪非常大,比蚂蚁大20倍,于是小蚂蚁召唤同伴过来一起搬奶酪,几十只蚂蚁都过来了,它们用自己的方式搬起奶酪,准备运回住所……2.视频播放完后,师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3.学生各抒己见。
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蚂蚁搬奶酪的童话故事——《一块奶酪》。
学生齐读课题,师板书。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搬奶酪的故事。
)三、品读感悟(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
说一说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这一部分是事情的起因。
讲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搬运粮食,并定下规矩,蚂蚁们很积极地投入到搬运中。
2.蚂蚁队长集合的时候,定了什么规矩?(二)学习第4—12自然段。
1.默读这一部分,回答: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外?2.当奶酪被拽掉一角后,蚂蚁队长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小蚂蚁们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找出相关的句子。
《一块奶酪》教学反思(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
课堂上,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面对美味诱人的奶酪的小蚂蚁,随着文字走进蚂蚁们的内心世界,感悟体验蚂蚁群的自律,毅力,体验作为队长的蚂蚁的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从而受到教育。
我要求学生们在生活实践中践行这些优秀品质。
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作为教育阵地的重要作用。
成功之处:
一、采用学生自主识字,老师巧妙点拨的生字教学效果较好。
教师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这大大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但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们也学得愉快而轻松。
二、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蚂蚁队长》中设计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不足之处:该放手就放手,略读课文,正是放手的好机会,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
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语文教案(优秀9篇)《一块奶酪》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
讲的是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事。
以下这9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语文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一块奶酪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小学语文《一块奶酪》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吃过奶酪吗?好吃吗?面对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搬运奶酪的蚂蚁队长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一块奶酪”。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ppt朗读课文的指导方法,按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一)默读课文,思考:1、蚂蚁队长的禁令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2、蚂蚁队长想吃奶酪吗?结合文中句子说一说。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说说理由。
(二)小组交流讨论,把自己想象成是其中一只蚂蚁。
(三)全班交流,根据交流,出示ppt句子,边交流边读句子体会,师随交流板书:蚂蚁们多么自律,多么有毅力!他们的心真齐啊!蚂蚁队长严格遵守纪律,不违反禁令,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体会。
五、课外拓展,说一说。
结合课文的学习,联系生活中曾经遇到的这样有吸引力的事,当时怎么做的?学习后觉得应该怎么做?今后在生活中面对吸引该怎么做?六、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11*一块奶酪》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在这节课中,我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学生也有学习中有所收获。
课堂上我做到了:1.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生字的讲解比较到位,重点落实读准字音,如:稍息,当学生读不准确时,教师进行了及时的指导。
2.教师教态自然大方,亲切。
板书清晰明了,有突出本课的重点内容。
3.总体的教学设计还是清晰的。
先出示自学提示,明确学习任务,再学习字词,疏通本课的主要内容,然后突破本课重难点,分析课文蚂蚁队长的品质。
这一部分的内容,也主要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句子去加以体会。
不足:
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对于重点内容的时间可以多分配一些,把握好课堂的节奏。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2023年三年级语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1《一块奶酪》是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教学本节课,我的感受是:成功之处:一、采用学生自主识字,老师巧妙点拨的生字教学效果较好。
教师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这大大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但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们也学得愉快而轻松。
二、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蚂蚁队长》中设计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不足之处:该放手就放手,略读课文,正是放手的好机会,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主要内容;评价蚂蚁队长完成度:中等这节课关于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出现的问题:学生容易把里面的情节作为主要内容,不能用概括的语言表达,部分同学可以(平时回答问题积极的)。
大部分同学这样概括: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渣自己不吃让小蚂蚁吃的故事。
这个答案不能说错,因为他只有一个情节,,但是如果再有情节学生就会不断地叠加,其实这件事在课文第一段就有明确语句:今天搬运粮食。
无论发生什么都是在搬运粮食过程中的,学生找不到关键的事件,不能把情节放到大的背景下。
这应该是归纳能力的缺失。
在评价是否喜欢蚂蚁队长时,他们的评价只是抓住文中的某一句话来评价,很少的同学可以从整篇__考虑。
于是关键词从有毅力和纪律性变成了尊老爱幼。
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2023年三年级语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3讲完这节课,我的心情实际上是特别不好的!感觉自己把这节课讲砸了!课堂上呈现的和自己设计这节课所设想的完全不同!如果一节课,学生的表现不好,那只能说是讲课人设计的不好!我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出在哪?首先我把课文处理得复杂了!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我却处理得像是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里只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另一个问题是你喜欢蚂蚁队长吗?为什么?我在想,为什么这篇课文安排的是默读,而不是自由朗读?答案就是这篇课文不好读!我自以为让学生预习了,学生一定能够读好这篇课文,还幻想着学生能够读得非常精彩!于是我让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结果孩子们读得结结巴巴,声音还特别小!当朗读课文用了很长时间后,我就已经慌了神,底下的环节不用想也不会好到哪去!我自以为设计了两个很巧妙的问题,抓住小蚂蚁们两次干活很卖力这个情节,引导孩子们去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悟蚂蚁队长的以身作则和爱护幼小,再相机去引领学生体会__塑造人物所用的写作方法!但学生课文没有读好,理解自然肤浅,而且这些孩子刚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根本不可能长篇大论地讲述自己的见解,所以就显得整篇课文处理得支离破碎!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不尽如人意!这篇课文虽然讲得令人遗憾,但我自认为在引领学生感悟语言的精妙和指导学生运用语言的这条道路上并没有跑偏!这算是一点安慰吧!比如开头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以一块为量词的名词,还有生字词、多音字的处理,以及用争先恐后造句等等,这些基础的字词知识还算是夯得实吧!引领学生感悟作者在塑造童话人物形象上运用的语言、动作描写,以及__在整个结构上的前后呼应虽然是蜻蜓点水,但也算是教给他们在写作上的一点点技巧和方法吧!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设计教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学情基础!这一点,一定要牢牢记住!2023年三年级语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4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一块奶酪》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人情味的新童话,讲述了蚂蚁队长在搬运食物时,面对小蚂蚁和其他蚂蚁的诱惑,以身作则,克服私心,让大家一起搬运奶酪渣,最后大家又快又好的完成了任务的故事。
课文围绕一块奶酪,从蚂蚁队长做出决定到大家齐心协力搬运奶酪渣,再到最后蚂蚁队长与小蚂蚁一起享用奶酪渣等情节展开,展现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
一、教学效果本课运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如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上下文、借助图片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诱人”一词,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候看到过或尝到过诱人的食物;结合上下文理解“犹豫”,通过思考蚂蚁队长为什么犹豫以及后来为什么下定决心做出决定;借助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蚂蚁队长和蚂蚁们一起搬运奶酪渣的情景。
二、教学亮点1.情境创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课堂上我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上课伊始我运用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引导学生表演读时,我配上了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拓展延伸时,我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蚂蚁们一边品尝着奶酪渣,一边会对蚂蚁队长说些什么呢?学生们兴趣盎然。
2.重视朗读指导,读中感悟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本节课我非常重视朗读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例如:在理解“搬运食物”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吃力”“尽心尽力”;在理解“诱惑”和“犹豫”这两个词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在理解蚂蚁队长下定决心做出决定这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蚂蚁队长坚定的决心。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3.重视词语教学,扎实有效词语教学是中年级的教学重点。
本节课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例如: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上下文、借助图片等。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块奶酪》教案及反思教学背景本节课为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课本中的一篇小文章《一块奶酪》展开。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只老鼠为了得到一块美味的奶酪而进行的努力和遭遇的挫折。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想要的东西往往需要付出努力,并且要学会面对挫折。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内容,并通过阅读加深对文章中失落、成功等情感的理解;•通过文章了解自己想要的东西往往需要付出努力,并且要学会面对挫折;•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该篇文章,并思考以下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为什么老鼠会一再失败?•老鼠最终是如何获得奶酪的?•你从文章中学到了什么?2.小组讨论将同桌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重新回顾这篇文章,并让其中一个小组做出主题发言。
其他小组需要回答以下问题:•你和同桌讨论时,都听到了哪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都源于哪些地方?•应该如何考虑其他人的观点?3.表演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每组表演该篇文章并准备一些配乐和动作。
最后进行集体评价,并探讨为什么表演活动对理解文章有帮助。
4.语文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600字的读后感或者自己的故事。
学生可以选取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你读完这篇文章后,是否深有感触?如果有,是什么感触?•你从老鼠的经历中,学到了什么?它怎么帮助了你?•你可以说一下,在现实中,你是如何学会面对挫折的吗?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堂课,学生在语文素养、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首先,在自主阅读中,学生养成了自己的阅读习惯,并能从中较为清晰地掌握文章的大致内容。
然后,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听取别人的观点,并从中找到结论。
同时,在表演环节中,学生也体验到了把不同的感觉、经历和观点融合起来的快乐。
最后,在作业上,学生将老鼠的经历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认识到自己要学会如何面对挫折,以及如何在失败中找到坚持的勇气。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块奶酪》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块奶酪》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主旨;2.掌握生字词:奶酪、闻、嗅、蠢、贪吃、吃饱;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并理解故事的内容,对生活中的小事有正确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故事的主旨;2.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3.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1. 阅读故事•教师读一遍故事,让学生跟着读。
•分组阅读,学生互相阅读故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的情节。
2. 故事讲解•教师讲解《一块奶酪》的故事情节,指导学生掌握故事的主旨。
•指导学生理解生字词,辅助学生掌握。
比如,“闻”和“嗅”的区别,让学生能够正确应用生字词。
•引导学生准确描述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3. 练习•掌握生字词: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生词的含义,然后组成句子,用生字词造句,加深印象。
•理解故事情节:教师提问,让学生接龙形式回答问题,强化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辨析人物性格:让学生选择三个人物,描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定义主旨:带领学生归纳故事的主旨并且表述自己的看法。
4. 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
•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反思《一块奶酪》故事生动有趣,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
本次教学通过阅读、讲解和练习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利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相互学习、互相探讨,同时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意识。
同时可以进一步深化教育范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表现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一块奶酪》教学反思一、教学环境《一块奶酪》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语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老鼠为了得到一块奶酪而不懈努力的故事。
这篇课文属于小学生较为简单的阅读材料,适合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
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在三年级的晚自习课上,教室内气氛较为轻松而愉快。
学生们经过一天的学习已经很疲惫,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活动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思维导图,分析课文内容的主要要素;2.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引导学生体验故事情节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为了导入本次课程,我带着学生回顾了前几节课的内容,以复习和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3.2 学习思维导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引入了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
首先,我解释了思维导图的概念,然后示范了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学生通过观察我的示范,逐渐理解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
最后,我让学生分组合作,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对课文进行分析。
3.3 阅读理解练习为了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我设计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
学生们在阅读完课文后,独自完成题目,并对答案进行讨论。
3.4 情感体验《一块奶酪》这个故事具有感人的情节,我希望通过情感体验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情趣。
我请学生们先闭上眼睛,静心感受课文中小老鼠追求奶酪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抒发感受。
3.5 总结在教学的最后,我对课堂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回顾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果。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们继续努力,通过阅读更多的好书来丰富自己的内涵。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们对《一块奶酪》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通过阅读理解题目的练习提高了阅读能力。
思维导图的使用使得学生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课文中的要点,加深了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
而情感体验环节的设计则能够帮助学生们更深刻地体验故事所传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情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本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
课文记叙了蚂蚁队长带领蚂蚁搬运食物,把一小块掉了的奶酪让给最小的蚂蚁吃,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
《一块奶酪》这篇课文的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还是容易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的,因此,学习这篇课文并不难。
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读后分析人物特点。
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童话故事寓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两个多音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豫”等词语,掌握“处”“稍”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集体纪律。
教学准备:1.自学生字,收集蚂蚁搬食物的资料。
(学生)2.教学相关课件。
(教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小游戏,你会吗?1.动画演示:先出示奶酪图片(认识奶酪)、再分别出示小朋友图片、小老鼠图片、小狐狸图片、小蚂蚁图片。
猜猜他们谁喜欢吃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图片动画演示,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引出新课做很好地铺垫。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蚂蚁和奶酪之间发生的一个童话故事。
一块奶酪的教学反思篇一:《一块奶酪》是一篇童话故事。
课文记叙了蚂蚁队长带领蚂蚁搬运食物,把一小块掉了的奶酪让给最小的蚂蚁吃,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1、本课的一个写作方法是心理活动的描写。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心理活动的描写,他们难以理解,为此,在教学中我采用表演法,完美诠释了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
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请同学们抓住“蚂蚁队长想”这个关键词组,找到关于蚂蚁队长心理活动的句子:“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
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
”读一读,同时注意到里面的一个词“七上八下”,然后请同学们在自己座位上站起来,伸出左手,同时读书中的语句“丢掉,实在太可惜”,这是蚂蚁队长当时的一个想法;接着伸出右手,读另一个句子“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
显然这两个是相反的想法,通过表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蚂蚁队长心理的矛盾之处。
为课文后面蚂蚁队长的决定打下基础,体现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品质。
2、读演结合,激发朗读热情。
指导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点,可是朗读教学不能泛泛而读,应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本课教学时,我让孩子们首先自读蚂蚁队长喊话的部分,接着让学生当一当体育队长,请他们体验了“蚂蚁队长”这一角色,让他们随着课文中的对话,对全班发号施令:“稍息立正,向后转!”这一环节激发了全班的朗读热情,并在这一读演结合的过程中强化了孩子们对于多音字“稍(shāo)”的识记与运用,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反观本课教学,我觉得成功之处就是在课堂中的“对比教学”。
在本课中有一个对比,那就是蚂蚁队长前后喊的两次口令:“注意啦,全体都有。
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这中间的破折号都是表示声音的延长,但是意思却完全不一样,第一次表达的意思是:小蚂蚁们快点离开,第二次口令的意思是:小蚂蚁们快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一块奶酪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一块奶酪教学反思第1篇】讲完这节课,我的心情实际上是特别不好的!感觉自己把这节课讲砸了!课堂上呈现的'和自己设计这节课所设想的完全不同!如果一节课,学生的表现不好,那只能说是讲课人设计的不好!我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出在哪?首先我把课文处理得复杂了!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我却处理得像是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里只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另一个问题是你喜欢蚂蚁队长吗?为什么?我在想,为什么这篇课文安排的是默读,而不是自由朗读?答案就是这篇课文不好读!我自以为让学生预习了,学生一定能够读好这篇课文,还幻想着学生能够读得非常精彩!于是我让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结果孩子们读得结结巴巴,声音还特别小!当朗读课文用了很长时间后,我就已经慌了神,底下的环节不用想也不会好到哪去!我自以为设计了两个很巧妙的问题,抓住小蚂蚁们两次干活很卖力这个情节,引导孩子们去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悟蚂蚁队长的以身作则和爱护幼小,再相机去引领学生体会本文塑造人物所用的写作方法!但学生课文没有读好,理解自然肤浅,而且这些孩子刚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根本不可能长篇大论地讲述自己的见解,所以就显得整篇课文处理得支离破碎!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不尽如人意!这篇课文虽然讲得令人遗憾,但我自认为在引领学生感悟语言的精妙和指导学生运用语言的这条道路上并没有跑偏!这算是一点安慰吧!比如开头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以一块为量词的名词,还有生字词、多音字的处理,以及用争先恐后造句等等,这些基础的字词知识还算是夯得实吧!引领学生感悟作者在塑造童话人物形象上运用的语言、动作描写,以及文章在整个结构上的前后呼应虽然是蜻蜓点水,但也算是教给他们在写作上的一点点技巧和方法吧!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设计教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学情基础!这一点,一定要牢牢记住!【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一块奶酪教学反思第2篇】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
《一块奶酪》教学反思
本篇童话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内容贴近生活,对三年级的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教学中,我首先用图片来谈话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中来。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闯关的形式让学生与生字词反复见面,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同时注意渗透一些识字方法,激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识汉字,培养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悟,通过鱼骨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感受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在交流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让学生认识到了一个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同伴的蚂蚁队长。
在教学方法上,我重视朗读,运用分角色朗读,增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
一块奶酪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一、采用学生自主识字,老师巧妙点拨的生字教学效果较好。
教师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这大大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但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们也学得愉快而轻松。
二、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蚂蚁队长》中设计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不足之处:该放手就放手,略读课文,正是放手的好机会,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学习小提示:
同学们,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明白什么道理,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张就不会再回来。
要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
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一块奶酪》教学反思(两篇)
(一)
《一块奶酪》是一篇童话故事。
课文记叙了蚂蚁队长带领蚂蚁搬运食物,把一小块掉了的奶酪让给最小的蚂蚁吃,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本课的一个写作方法是心理活动的描写。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心理活动的描写,他们难以理解,为此,在教学中我采用表演法,完美诠释了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
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请同学们抓住“蚂蚁队长想”这个关键词组,找到关于蚂蚁队长心理活动的句子:“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
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
”读一读,同时注意到里面的一个词“七上八下”,然后请同学们在自己座位上站起来,伸出左手,同时读书中的语句“丢掉,实在太可惜”,这是蚂蚁队长当时的一个想法;接着伸出右手,读另一个句子“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
显然这两个是相反的想法,通过表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蚂蚁队长心理的矛盾之处。
为课文后面蚂蚁队长的决定打下基础,体现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品质。
2.读演结合,激发朗读热情。
指导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点,可是朗读教学不能泛泛而读,应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本课教学时,我让孩子们首先自读蚂蚁队长喊话的部分,接着让学生当一当体育队长,请他们体验了“蚂蚁队长”这一角色,让他们随着课文中
的对话,对全班发号施令:“稍息立正,向后转!”这一环节激发了全班的朗读热情,并在这一读演结合的过程中强化了孩子们对于多音字“稍(shāo)”的识记与运用,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反观本课教学,我觉得成功之处就是在课堂中的“对比教学”。
在本课中有一个对比,那就是蚂蚁队长前后喊的两次口令:“注意啦,全体都有。
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这中间的破折号都是表示声音的延长,但是意思却完全不一样,第一次表达的意思是:小蚂蚁们快点离开,第二次口令的意思是:小蚂蚁们快来。
一样的口令,不一样的含义,这正是蚂蚁队长心理活动的结果,表现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品质。
同样的对比还表现在小蚂蚁们干活的态度上,第一次小蚂蚁们是因为心里在牵挂着那一点奶酪渣子而不动,第二次见到蚂蚁队长的品质后,大家主动积极干起来。
三、不足之处
回顾本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学生过生日的时候,都能见到奶酪,并且能吃到,甚至把奶酪乱涂乱抹,不认为奶酪很有吸引力,因此很难理解“奶酪”在文中对于蚂蚁的吸引力是那么大。
这样对于蚂蚁队长的激烈、矛盾的心理难以理解,教学中我也没有采用恰当的方法突破这个知识点,效果不是很理想。
四、改进措施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对话的练习,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形式理解课文。
2.对于课文的复述,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带有生字的词语,让他们串珠连线,引出可问的主要内容的同时,有效地吸收课本的语言风格,积累词语,内化语言。
《一块奶酪》教学反思
(二)
本课讲的是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狐狸趁他们拌嘴时提议帮它们分奶酪。
在分奶酪的过程中,狐狸故意分配不匀,而小熊哥俩都不愿吃亏最后狐狸把奶酪全吃光。
故事中的狐狸非常狡猾,它从一开始就打着“如意算盘”想吃掉奶酪。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一、教学效果:在教授课文内容时,我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仍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
学生表演得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要求:中年级段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的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
二、成功之处:教《一块奶酪》这篇童话故事时,以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对蚂蚁搬奶酪这样的情境大多都没有见过,让学生通过一段小视频,直观感受蚂蚁搬奶酪的过程,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故事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授课文内容时,我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仍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
学生表演得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要求:中年级段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的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这在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该放手就放手,略读课文,正是放手的好机会,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四、改进措施: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
性和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