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2页。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测试范围:九年级上册第1~2单元。
4.难度系数:0.75。
一、古典之美(27分)1.在整理古诗词的过程中,小夏发现心怀家国、志在天下的家国情怀在中国历代诗人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她整理了部分诗歌内容,请帮她完善下面表格。
(10分)点评:字体,描绘了大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
A.端庄方正B.秀美飘逸C.蚕头雁尾D.龙飞凤舞在班级举行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文志小组以下面的古诗文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15分)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尖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测试范围:九年级上册第1-3单元一、基础知识综合。
(23分)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国潮文化备受追捧到《只此青绿》红遍大江南北,从故宫文创热销全国到汉服风靡.海外,从对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自内心地chóng拜到精神深处的认同。
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传统文化,并自觉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中,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自信氛.围。
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创新力量的jué起,还彰显着中国文化自信的觉醒。
(1)(1分)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mífēn B.mǐfēn C.mífèn D.mǐfèn(2)(2分)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chóng()拜jué()起2.(3分)为了记录九年级精彩的学习生活,班长小文提议制作一本班级纪念册。
为便于向同学们解释清楚编写流程,请你根据下图,撰写一份解释流程的文字稿。
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楚,不超过80字。
3.(2分)同学们邀请班主任王老师为班级纪念册写一篇序言,下面是王老师写的序言中的一部分,但句子顺序被打乱了,请你选出排序最合理...的一项()①从古到今,多少名人心向未来,或记史或写诗,其事迹令人鼓舞。
②司马迁隐忍苟活,心怀泰山之志,铸就史家绝唱。
③误落尘网心向未来,毅然折身归隐田园;④我们也要拥有无尽的勇气,不被风浪所阻,去闯出一个灿烂的未来。
⑤遭受宫刑心向未来,忍辱谱史巨著终成;⑥陶渊明远离世俗,独享悠然采菊,终得无悔自由。
A.⑤②③⑥①④B.①⑤②③⑥④C.①③⑥⑤②④D.③⑥⑤②①④4.(8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魅力,酷爱古诗文的小博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了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上海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一、基础积累与运用(6分)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抚摸(fǔ)应和(hè)抖擞(sǒu)B.着落(zhuó)水藻(zǎo)贮蓄(zhù)粗犷(guǎng)C.黄晕(yùn)彩棱镜(1éng)静谧(mì)高邈(miǎo)D.莅临(1ì)菜畦(wā)发髻(jí)吝啬(shè)2.(2分)选出下列各组中全都是名词的一组()A.花苞吝啬草垛凄冷B.安适宽敞风筝铃铛C.精神传统法律屋檐D.睫毛感情干涩端庄3.(2分)下列各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B.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C.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D.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二、古诗文(20分)(一)古诗文默写(10分)。
4.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5.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7.《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8.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魏文侯与虞①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可以定义为正面的情绪或者具有正面向上价值的情绪。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
”由此可见,积极情绪就是经历了内在、外在的刺激,正确地解决了问题,达到某种成功与满意度,满足了个体的需求,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价值伴有随之而来的愉悦的心情与感受。
积极情绪并不是消极接受、坦然享受、乐不思蜀的感觉。
这些只是浅薄的感受,即时地享乐。
积极情绪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从欣赏到热爱。
它并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真心喜欢、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欣喜。
“积极情绪”这个词,指向了重要的人性瞬间。
那些轻微而短暂的愉悦状态,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
作为人类,生来就能够体验到微弱短促却愉悦舒畅的积极情绪。
它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滋味。
回想一下,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或者当因一个新颖的主意或爱好而感到活力无限、兴致勃勃时,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爱、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和激励这样的积极情绪,它们会打开你的心扉。
然而,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
良好的感觉来了又去,就如同好天气一样,这是人类的本性。
积极情绪会逐渐消退,如果它长盛不衰,人们会很难适应变化,无法觉察到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的差异,或是邀请与冒犯之间的差异。
如果你想重塑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积极情绪抓得太紧,也不要抗拒它稍纵即逝的本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
我们发现,在这一秘诀中最重要的是积极率,这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
初中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蹒跚(pán shān)迥异(jiǒng yì)箴言(zhēn yán)B. 踌躇(chóu chú)缱绻(qiǎn quǎn)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C. 徜徉(cháng yáng)踟蹰(chí chú)翩跹(piān xiān)D. 踌躇(chóu chú)缱绻(qiǎn quǎn)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品行端正。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学校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
D.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答案:A4.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红楼梦》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C.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高鹗。
D. 《红楼梦》的背景设定在明朝。
答案:A5. 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B.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 《论语》是孔子本人所著。
D. 《论语》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C6.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质疑、耸人听闻、情不自禁B. 谨慎、驰骋、熏陶C. 奔跑、激动、喧哗D. 畅快、堵塞、恳求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B. 她的演技真是出神入化,让人叹为观止。
C.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这场雨下得真是倾盆大雨。
3. 下列句子中,语病最多的是()A. 他的成绩提高了,得益于老师的辛勤教导。
B. 通过这次比赛,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C. 我非常喜欢阅读,尤其是科幻小说。
D. 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是()A. 高兴、愉快、喜悦B. 美丽、漂亮、秀丽C. 快乐、欢快、欢乐D. 努力学习、勤奋、刻苦5. 下列句子中,句式转换错误的是()A. 原句:这所学校的学生都很优秀。
改写后:这所学校的学生优秀。
B. 原句:他每天都很努力学习。
改写后:他每天都很勤奋。
C. 原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改写后: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我们要。
D. 原句:他认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改写后:他成绩不断提高,认真学习。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庐山谣》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7. 《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
8.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9. 《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
10.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展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三、阅读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12.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24.04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秩序(zhì)选聘(pìn)鞠躬尽瘁(cuì)B.独裁(cái)迭起(dié)气冲斗牛(dǒu)C.殷红(yān)气魄(pò)深恶痛绝(wù)D.污秽(suì)呜咽(yè)鲜为人知(xiǎ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锋芒必露迥乎不同妇儒皆知沥尽心血B.气势磅礴坚韧不拔马革裹尸苛捐杂税C.重峦叠嶂不可捉摸至死不懈群蚁排衙D.浩浩荡荡斑斓豁亮力挽狂澜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A.河北柏乡汉牡丹园裁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
B.只要科学的训练与自身潜力的不断发掘,才能更好地诠释体育精神。
C.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D.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写的《乐府诗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恍若隔世B. 呕心沥血C. 震耳欲聋D. 毛手毛脚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昨天晚上去了图书馆,阅读了一本书。
B. 他去图书馆阅读了一本书,昨天晚上。
C. 他昨天晚上去图书馆阅读了一本书。
D. 他昨天晚上去图书馆,阅读了。
答案:C3. 下列词语中,与“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山重水复疑无路B. 雾锁山头C. 漫天飞雪D. 雾散云开答案:A4.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座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
B. 他对学习的热情就像熊熊烈火。
C. 他的成绩像火箭一样直线上升。
D.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答案:A5.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四字成语的一项是()A. 狐假虎威B. 画龙点睛C. 水滴石穿D. 青出于蓝答案:D6. 下列句子中,使用反问手法的一项是()A. 你能不努力学习吗?B. 你怎能不努力学习呢?C. 你努力学习了吗?D. 你能努力学习吗?答案:B7. 下列句子中,使用排比手法的一项是()A. 他聪明、勤奋、有毅力。
B. 他聪明、有毅力、勤奋。
C. 他勤奋、聪明、有毅力。
D. 他有毅力、聪明、勤奋。
答案:A8. 下列词语中,与“不耻下问”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好学不倦B. 虚怀若谷C. 满招损,谦受益D. 诲人不倦答案:C9. 下列句子中,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A. 雨水像细丝一样密密麻麻。
B. 雨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C. 雨水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
D. 雨水像天使一样洒落人间。
答案:D10. 下列句子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 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
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_______,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一种_______的愿望。
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哈三中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八月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本次试卷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分值为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26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 小题,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材料一: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历史契合和强烈的精神共振。
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解放。
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与把握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具有本质上的内在一致性。
这种高度契合与共振的内在一致性,源于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普遍原则的高度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人类美好社会理想的执着追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契合和共振,其核心体现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民福祉的思想精神。
《尚书·泰誓》云:“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精神,早在上古时代,即已居于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
春秋时代,孔子高举“仁”的旗帜,明确提出“爱人" 的思想。
战国时代,孟子提出:“仁者爱人。
”儒家学派顺应时代需求,融会诸家思想,对以人为本的思想传统进行与时俱进的总结发展,后来其取得中国文化的核心地位,绝非偶然,而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本质要求。
在中国思想史上,最全面概括人类社会理想之基本内容的,是“大同"的理想,其理想本质,是现实的目标和未来的憧憬。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内涵和感性表现的文学艺术,必然鲜明生动地表现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中国古人在对美好社会理想的执着追求中,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创造精神。
后世各类文献所载古代神话,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先人的创造精神。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以形象生动的艺术夸张,展现了一往无前的创造精神。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8 分)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②,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③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④,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⑤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 分)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sè 了。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
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而近处池qí 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3 分)莅.临()吝sè()池qí()(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 分)(3)“咄咄逼人”中“咄咄”的意思是__________。
(2 分)(4)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2 分)3.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 分)(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淮安市阳光学校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D(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含褒义。
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
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
含贬义。
窥视:窥探。
窥,暗中察看。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崭露头角:指刚刚显露优异的才能。
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
2.A
①“令爱”或“令千金”都对;
②“忝列”改为“名列”(“忝列”是一个谦词,评说别人则有贬抑的意味,与语境不
合);
③“承让”改为“手下留情”(“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词,意思是自己胜得
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
不能请对方“承让”);
④“忽悠”改为“欺骗”(“忽悠”属于方言口语,司法文书要使用正规的书面语)
3. B(比喻“一带清流”,排比,注意两个分号)
4.D(已牺牲的应排在前,因此从A、C中选;应先讲国内再讲国外,因此答案选C)
5.B(这则故事主要的大意是苦思不得的情况下,由于偶然的事情而找到了答案。
A 重在说对事情的执着,与故事内容理趣不符)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D(失,同“佚”)
7. C.(恰逢)
8. B(被动句)
9. B(作者认为身受“腐刑”是奇耻大辱)
10.(1)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哪里有悔恨呢!(“虽”“戮”句意各1分)(3分)(2)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西”“逾”“宴”“栖于厅”各1分)(4分)
三、古诗词鉴赏(12分)
11.(1)①“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是深秋时节②表现了萧瑟的气氛③表达了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微霜”“鸿雁”“深秋(秋季)”“萧瑟”“悲愁”各1分)
(2)“渡”和“催”都使用了拟人手法(2分),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2分)。
(3)直抒胸臆,(2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表达出对友人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劝勉之情(2分,解释诗句意思1分,“劝勉”1分)。
四、12.名句名篇默写(8分)
(1)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
(3)晓来谁染霜林醉
(4)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5)通古今之变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3.(4分)
(1)突出了“漂母”墓建墓方式的独特。
(2)透射出韩信对“漂母”的感恩报恩之情。
(3)彰显了母爱的伟大。
(4)显示出“漂母”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
(每点1分) 14.(6分)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凸显(衬托)出“漂母”对韩信的母爱是中国母爱史上最伟大的母爱。
(2分)
①与动物本能的母爱相比,人类的母爱伟大之处在于蕴含着“追求”精神(或“闪烁着精神火光”)。
(2分)②与孟母、岳母的亲子之爱相比,“漂母”对韩信的爱伟大之处在于超越了血缘和裙带关系,不带一丝功利色彩,因而愈显深厚和无私。
(2分)
15.(4分)
(1)含义:我们应该将感恩、报恩作为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从祖辈身上传承下来。
(1分)
(2)作用:①从素材上,增强了韩信率军修“漂母”坟一事的真实性。
②从表达上,自然地引发出“我”对“漂母”的崇敬、礼赞之情。
③从主旨上,将“我”个人对“漂母”的敬意泛化为全体国人对“漂母”的敬意。
(3分。
每点1分)
16.(6分)
(1)深刻意蕴:①母亲给我们以“大爱”的情感滋养,尽心竭力地改善着我们的物质条件,丰润着我们的情感世界。
②母亲给我们以丰赡的精神濡养,引领着我们的人生航向和标高,激励着我们的奋进心志。
(意蕴4分,每点2分)
(2)写作意图:①升华感情。
在深切感悟古今母亲精神火光的基础上,抒发了对母亲由衷而强烈的礼赞之情。
②深化主旨。
在深度挖掘古今母亲精神内质的基础上,揭示出母亲对我们物质世界、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等的深远意义。
(意图2分。
每点1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6分)
17(6分).首先描述什么是“有意义的空白”;其次分析不同的人“空白”感的差异;最后提出该怎样对待“有意义的空白”。
(每点2分)
18. (4分)似有而无、若实而幻,不稳定,不确定的心理状态;能够激发人去探索与创造,因而有意义。
(每点2分)
19. (6分)充分重视;了解与体验;心理的放松与警觉巧妙配合。
(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20.解析:本题为2015年重庆高考语文卷作文题,题目为“等待”,材料短、事件小,可是能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也能够较好地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材料中最后写乘客们都沉默了,这足以能表现出宽容、同情、关爱,展示了亲情的可贵、宽容的宝贵、等待的珍贵,真正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温暖,渗透着时代的正能量,宣传着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层面。
本材料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做多维立意:
1.乘客角度。
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宽容精神。
他们停止抱怨,从材料中的美好结局,可以看出,所有的乘客内心都有着一种宽容的“善心”和“爱心”,这是当下社会最需求的。
2.男孩角度。
亲情是最关键的,孩子央求司机的行为恰是母子拥有爱的家庭
的写照。
3.生命角度。
任何人的生命是平等的,包括残疾人,其生命,都应当得到尊重、爱护、敬畏。
4.道德角度。
人活着,应当有怜悯之心,保持对善良的渴望。
5.和谐角度。
这个材料从侧面揭示了和谐的重要性,提醒生活中的人们,要注重和谐,促进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