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单元测试题
- 格式:ppt
- 大小:154.00 KB
- 文档页数:17
第一单元检测卷1.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这反映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2.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时期。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3.下面对于对吵的特点哪个最为符合实际()A.短暂而繁荣B.经济繁荣C.二世而亡D.节俭盛行4.电视剧《贞观长歌》曾创下很高的收视率,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A.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B.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C.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不已D.唐太宗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5.武则天的无字碑,意为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评价最恰当的是()A.统治时期,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贞观之治B.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C.打击政敌,任用酷吏,奢侈腐化,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D.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唐朝进入鼎盛时期6.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人口增长,在谁统治时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A.武则天B.唐太宗C.唐玄宗D.唐高宗7.下面属于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①曲辕犁②筒车③水排④耧车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8.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9.赢得各民族拥戴,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10.要想了解7世纪中亚、印度半岛以及窝工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A.《金刚经》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史记》11.下列人物中,历史贡献与鉴真相似的是()A.姚崇B.李春C.杜如晦D.玄奘12.诗圣指的是()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杜牧13.(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在当时有何地位?(2)隋朝大运河以A____________为中心,北达B____________,南至C____________。
中古史隋唐单元思维能力测试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这样评说随文帝“他在宝座上实行的一系列改变了中国政治结构的改革,才真正体现了一代雄主的远见卓识”,这里的“远见卓识”含义是A.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迅速发展B.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C.结束了长期分裂,重新完成统一D.通过察举制选拔了大量人才2.陕西师范大学历史胡戟教授指出,隋炀帝“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
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建树不包括A.率军灭陈,完成国家统一B.设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C.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交通D.营建大兴城,促进商业繁荣3.隋炀帝不只是一个暴君,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就出自他之手。
他为了“江南好”、“征辽”而采取的活动是A.修筑北方驰道B.三次攻打高丽C.开凿大运河D.巡游江都4.据史书记载:“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能说明:A.隋朝实现了国强民富B.隋朝社会经济繁荣C.隋朝时人民负担沉重D.隋朝仓库储粮丰富5.唐太宗说:“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
古人云‘百姓不足,君熟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唐太宗认为仓储的主要作用应该是:A.满足军费开支所需B.满足国家建设需要C.用于放在赈荒需要D.维持政府运转开支6.唐高宗修订《姓氏录》规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这一规定所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巩固了士族门阀特权C.打击了土族门阀特权 D.提高了庶族地主地位7.“农业富,天下富”,唐朝的兴衰得益于农业的繁荣,下列因素中对唐朝农业繁荣有直接促进作用的是①社会环境——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②生产技术——曲辕犁、筒车的使用③统治政策——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④对外关系——实行开放,交往频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唐朝诗人罗殷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诗中“平陈业”指的是( )A.灭掉陈朝B.创立科举制C.统一度量衡D.开通大运河2.“琼花缀玉扬州梦,稻米流脂汴水情。
百里龙舟经过处,千年漕运赖通行。
”这是对安徽泗县的隋朝大运河遗址的抒怀。
诗句体现出大运河的开通( )A.加速了当地造船业的发展B.有利于沿岸的科技进步C.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D.加强对流域水质的保护3.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道,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
”不可不察也。
以下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A.知人善任B.从谏如流C.轻徭薄赋D.戒奢从简4.“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5.“唐史臣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
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此天所以佐唐使中兴也。
”以上材料可以佐证( )A.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B.唐玄宗统治后期,任人唯亲C.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D.唐太宗用人唯贤,唯才是举6.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7.唐代广泛流行“胡装”“胡食”“胡乐”,统治者还在不同场合宣扬“四海一家”“混一戎夏”的思想。
这表明唐朝( )A.民族政策开明B.中央集权强化C.社会风气保守D.文学艺术多彩8.文物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
下列图片呈现的文物既能证明唐朝的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A.陕西秘色瓷B.骑驼乐舞俑C.越窑青瓷D.邢窑白瓷9.“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古代史隋唐时期单元测试题河北唐山市迁安职教中心综合办刘丽娟 064400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2共50分)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虽然短暂,但是个继往开来的朝代。
据此回答1-4题:1、隋朝之所以能够完成统一,其主观因素在于:A北方民族大融合B江南经济发展C人民渴望统一D隋文帝勤勉思政,决策正确2、隋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1)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2)有利于国家统一安定和社会的发展(3)为唐朝强盛奠定了基础(4)为隋朝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A(1)(2)(3) B(2)(3)(4) C(1)(3)(4) D(1)(2)(3)(4)3、关于大运河的表述正确的是:(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一局面(2)以洛阳为中心,(3)对南北经济交流起了促进作用(4)大运河开凿为隋朝统一南北奠定了基础A(1)(2)(3) B(2)(3)(4) C(1)(3)(4) D(1)(2)(3)(4)4、下面所列各项制度中由隋朝创立的是:(1)科举制(2)三省六部制(3)均田制(4)府兵制A(1)(2) B(3)(4) C(1)(2)(3) D(1)(2)(3)(4)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到武则天统治再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充分体现了唐朝的繁荣。
据此回答5-7题:5、《贞观政要》载:“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最能体现唐太宗的什么思想?A存百姓 B 减轻农民负担 C重视农业 D抑制商业6、下列关于唐太宗、唐玄宗的政绩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1)重视人才(2)注重发展生产(3)实行科举取士(4)限制佛教A(1)(2) B(3)(4) C(1)(2) (3) D(1)(2)(3)(4)7、唐朝时期社会繁荣的基础在于:A隋朝的繁荣 B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C唐太宗等杰出人物的作用D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隋唐时期的繁荣充分的体现在经济的繁荣。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1.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当时的社会局面不包括()A.大运河上漕运繁忙B.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C.社会经济发展迅速D.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减轻2.历史上称隋文帝统治时期为“开皇之治”其主要表现有()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③人口有大幅度增长④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两千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4.“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
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
”这表明()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5.“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五六十年。
”上述材料信息反映了隋朝()A.加强中央集权B.疆域广大辽阔C.社会经济迅速发展D.人口数量增加6.中国有句俗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句话用于隋朝的话,你认为后人(隋炀帝)所“乘凉的树荫”应是()A.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分裂局面B.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C.隋文帝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力的强盛D.隋炀帝滥用民力,奢侈无度7.“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这段话评论的是下面哪一制度?()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C.郡县制D.行省制度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学完中国古代史后,有四位同学对隋唐史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其中概况最为准确的是()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中华文明的起源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D.中华帝国的衰落2.“他,结束270多年的分裂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
材料中的“他”是()A.唐太宗李世民B.隋文帝杨坚C.康熙皇帝D.唐玄宗李隆基3.“通济渠西通河(黄河)洛(洛水),南达江(长江)淮(淮水)……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A.加强民族融合B.加重人民负担C.加速隋朝灭亡D.促进南北交流4.邹平县青阳镇雕窝峪的“王薄起义遗址”再现历史风云。
《隋书汤帝纪》载“齐人孟让、王薄等众十余万据长白山。
攻剽诸郡”。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王薄起义B.开凿大运河C.残暴统治D.征伐辽东5.如图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
其中②处建立的是()A.隋朝B.唐朝C.北宋D.明朝6.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
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刚平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还不如亡国之君隋炀帝。
唐太宗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说:“若是这座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
”唐太宗终于接纳了张玄素的意见,还奖励了他,此事反映出唐太宗()A.虚心纳谏B.善用人才C.重视生产D.勤于政事7.唐太宗和武则天都注意的问题是()A.重视人才B.善于纳谏C.减轻刑罚D.戒奢从简8.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9.唐朝的骆宾王曾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撤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却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武则天()A.打击敌对官僚贵族B.大力发展科举制度C.不拘一格选拔人才D.重视发展农业生产10.“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国力强大。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盛行B.全国户口众多C.土地兼并严重D.郡县数量过多2.为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的难题,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其东线是依托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而建,请问这条沟通南北的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开凿于()A.春秋时期B.秦朝C.隋朝D.元朝3.图中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
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4.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
于是,隋炀帝()A.南下灭陈B.营建东都C.开通大运河D.创立科举制5.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
”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6.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官宫题“乡贡进士李道龙”。
这说明()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7.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A.唐太宗统治时期B.武则天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8.读中国古代某制度的演变示意图,该制度是()A.九品中正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9.唐太宗武则天和塘玄宗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①房玄龄②杜如晦③魏征④姚崇⑤宋璟A.①②B.③④⑤C.①②③D.④⑤10.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2.苏辙在《栾城集》中写道:(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其中,“朝廷”指的是以下哪一个?A.金 B.北宋 C.南宋 D.西夏3.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这个时期的社会特点是()①政治清明②经济发展③社会安定④物价低廉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徐州市的户部山有条状元街,“状元”一词和哪种制度有关()A.分封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5.被唐太宗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的大臣是A.魏征 B.宋璟 C.狄仁杰 D.姚崇6.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A.洛阳、涿郡 B.洛阳、余杭 C.涿郡、余杭 D.余杭、涿郡7.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在北方。
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南宋在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转移。
下列关于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说法不不确的是A.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B.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广州、泉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D.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8.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
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经济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C.沟通五大河流 D.便利南北交通9.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10.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杨坚夺权建立隋朝③大运河的开凿④隋炀帝在江都被杀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11.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盛况,当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2.我国古代书法史上有“颜筋柳骨”、“颜骨赵姿”的说法,下列作品中能反映“颜筋”、“颜骨”的是A.B.C.D.13.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灭亡。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隋唐时期)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隋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如流星般转瞬即逝的王朝。
也给历史留下了如流星般璀璨的文化遗产。
这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只有不到四十年的历史。
此王朝的建立者是()A.杨坚B.杨广C.李渊D.李世民2.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A.隋文帝灭掉陈朝B.隋朝创立科举制C.隋朝统一度量衡D.隋朝开通大运河3.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的人工水道(下图)。
这一伟大工程()A.中心是①——长安B.最南端到达②——今天的扬州C.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D.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4.与下列提示信息相关的制度创立于()A.魏晋南北朝B.隋朝C.唐朝D.宋朝5.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注:考生文章)为去留”。
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A.注重门第家世B.取士方式多样C.关注道德品质D.公开公平竞争6.如图是反映隋唐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④处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A.隋朝建立B.开通大运河C.创立科举制D.唐朝建立7.杜佑《通典》记载:“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
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此社会状况的出现得益于()A. 唐太宗的励精图治B. 武则天的承前启后C. 唐玄宗的开元盛世D. 宋太祖的重文轻武8.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武则天劝农桑、薄赋敛、省力役;开元年间,唐玄宗锐意改革,唐玄宗锐意改革,选用贤才,兴利除弊,发展农业。
这些史事共同说明()A. 农业的持续发展B. 唐朝兴盛的原因C. 唐朝兴衰的过程D. 藩镇割据的结果9.《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
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10.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风格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复习测试卷一、选择题1.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B.过度役使民力C.法律十分严酷D.宦官跋扈专权2.下图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的一部分,空格内应分别填入A. 西晋、东晋、唐朝B. 东晋、西晋、唐朝C. 西晋、东晋、隋朝D. 东晋、西晋、隋朝3.下列关于唐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A. 581年、李渊 B. 618年、杨坚C. 618年、李渊 D. 618年、李世民4.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反映了()A. 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B.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C. 简法轻刑,修定法律D. 实行开明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5.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A.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 可以推动教育发展C. 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 能够防止政权覆灭6.“传法为重,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的是A.玄奘 B.崔致远 C.遣唐使 D.鉴真7.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皇帝是()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中宗 D.唐高宗8.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A.重视发展生产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注重任用贤才D.提倡节俭9.“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①实行科举取士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③提倡节俭④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10.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
古时候即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A. 隋炀帝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唐玄宗11.隋朝建立于( )A.581年 B.582年 C.508年 D.907年12.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