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环境调控技术37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37
温室环境条件的调控(一)光照1.增加室内自然光照(1)选择透光率高的无滴、防尘、耐老化新膜。
性能好的薄膜透光率高,如使用两个月后聚氯乙烯膜透光率仅为55%,而聚乙烯防尘农膜还高达85%,使用一年后二者透光率相差40%。
新无滴膜透光率90%左右,普通有滴膜透光率仅为60%~70%,而使用一年后的薄膜,透光率仅有55%~60%,最低的为12%,目前市售“明净化”牌PO涂层复合膜使用1年的透光率85%,使用3年的仍在81.8%。
另外扣膜时要拉平、拉紧,薄膜上皱折多也影响透光,在中午前后扣膜容易拉紧。
(2)充分利用反射光。
把后墙用白灰涂白,能增加温室内的反射光量。
在后墙张挂反光幕,地面反光膜等,温室后墙挂反光膜后可使膜前3米范围内光强增加7.8%~43%。
(3)加强对薄膜、草帘等的管理。
要经常打扫或清洗温室的透明覆盖物,保持表面清洁,干净膜可比污染膜增加透光率约20%。
草帘、二道幕等应在保证室内温度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
(4)调整作物布局,合理密植。
高秧和高架蔬菜对中下部遮光重,要适当稀植,并采用南北向大小行距栽植法。
最好进行高、矮间作或套作栽培,如番茄、茄子与草莓的间套作,番茄早、晚熟品种的间套作等。
(5)吊蔓栽培。
需搭架栽培的黄瓜、番茄等蔬菜使用无色透明尼龙绳吊蔓栽培。
2.人工补光人工补光所用电灯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生完全的连续光谱的灯光,如白炽灯和弧光灯。
这类灯发生的长波光较多,利于增温,但由于蓝紫光较少,长期使用时植株易徒长。
第二类是发出间断直线光谱的日光灯和高压气体发光灯。
这类灯发生的光中短波光比例较大,蓝紫光约占16.1%,红橙光约占44.6%,升温作用较差,但植物不易徒长。
两类灯如安装在一起使用,综合效果好。
栽培补光,可在光弱时用日光灯或高压气体发光灯或日光灯加10%~30%的白炽灯,采用每平方米100~400瓦的密度,一般补光时间每天不宜超过8小时。
3.遮光温室遮光可起到减弱光照和降低温度两个作用。
日光温室环境综合调控技术日光温室环境综合调控技术日光温室环境调控上,应紧紧围绕光照、温度、湿度、水份管理,通风等方面进行。
使室内达到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空气干燥、土壤潮湿、通风合理,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栽培环境。
尤其重要的是由于日光温室室内空气湿度大,病害发生频率高,如何防止病害发生则是日光温室环境调控的核心,因此,日光温室的环境调控技术应该是以植物保护为核心的环境调控技术,只有创造好了防止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才能贯彻以防为主的植物保护方针,也就为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创造了基本必要的条件。
一、光照管理在保温棉被使用上,在允许的条件下,做到日出提启,日落前覆盖,尽可能延长日照时间。
每天日照时间达到7~8小时以上。
每7—10天用湿布在棚面擦洗,清除吸附的灰尘。
连阴天或雪天也应在12—16时之间,拉启棉被透光。
(一)增加室内光照的常规措施:一是采用合理的温室方位和屋面角度;二是选用合理的温室结构及骨架材料;三是选用长寿、防尘、抗老化、无滴棚膜;四是经常打扫、清洁薄膜,保持薄膜较高的透光率;五是阴天也要适当揭草帘,以增加光照;六是在日光温室后墙张挂反光幕。
(二)人工补光措施常用方法:一是高压钠灯:发光效率高,功率大;光谱分布范围较窄,黄橙光为主;寿命高(12000~20000小时)。
目前在园艺设施补光中使用较多。
二是低压钠灯:发光效率很高,功率大;光色为单一的589 nm 黄色光;寿命高(平均寿命18000小时);光色单一,很少单独使用,但可与其他光源配合使用。
二、温度管理1、气温:一般白天控制在25℃—32℃之间,根据不同作物需要在区间内进行调整。
保温棉被要做到早拉启、日落前覆盖。
早拉有度,一般棉被拉启后,室内温度略有下降,降温1—2℃后很快回升。
若棉被拉启后,温室内温度下降在4℃左右,说明拉启过早,应推迟拉启。
拉启棉被后,40分钟内气温应上升到25℃左右,60—80分钟内,气温上升至28℃。
10—14时是作物光合作用最旺盛的时期,这时气温应保持在25℃—32℃之间(不同作物,应在区间内相应调整)。
温室环境特征及其调控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在进行:一是创造出适合环境条件的作物品种及其栽培技术;二是创造出使作物本身特性得以充分发挥的环境。
而设施农业,就是实现后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设施栽培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因此生产者对环境的干预、控制和调节能力与影响,比露地栽培要大得多。
管理的重点,是根据作物遗传特性和生物特性对环境的要求,通过人为地调节控制,尽可能使作物与环境间协调、统一、平衡,人工创造出作物生育所需的最佳的综合环境条件,从而实现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设施栽培的优质、高产、高效。
制定作物设施栽培的环境调节调控标准和栽培技术规范,必须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掌握作物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各个环境因子的要求。
作物种类繁多,同一种类又有许多品种,每一个品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又有不同的生育阶段(发芽、出苗、营养生长、开花、结果等),上述种种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均不相同,生产者必须了解。
光照、温度、湿度、气体、土壤是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5个环境因子,每个环境因子对各种作物生育都有直接地影响,作物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定性和定量的关系,这是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所必须掌握的。
2.研究各种农业设施的建筑结构、设备以及环境工程技术所创造的环境状况特点,阐明形成各种环境特征的机理。
摸清各个环境因子的分布规律,对设施内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有何影响,为确立环境调控的理论和基本方法、改进保护设施、建立标准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
3. 通过环境调控与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使园艺作物与设施的小气候环境达到最和谐、最完美的统一。
在摸清农业设施内的环境特征及掌握各种园艺作物生育对环境要求的基础上,生产者就有了生产管理的依据,才可能有主动权。
环境调控及栽培管理技术的关键,就是千方百计使各个环境因子尽量满足某种作物的某一生育阶段,对光、温、湿、气、土的要求。
作物与环境越和谐统一,其生长发育也越加健壮,必然高产、优质、高效。
温室设施配臵及环境调控技术一、温室外部结构优化及其环境调控园艺作物温室栽培产量和品质除受气候、品种等因素影响外,与温室设施配臵和综合环境因子调控的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等也有很大关系。
温室设施结构、覆盖材料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温室采光性的优劣取决于温室布局的走向和坡面角度,采光最好的温室走向是东西走向,且以单栋的东西向温室为最好;其次是东西向的连栋温室和南北向的单栋温室,南北向的连栋温室透光性最差。
东西走向的连栋温室受温室屋脊和天沟的水平结构影响,会造成室内光照的不均匀性,南北向将出现明显的强光带和弱光带。
相对来说南北走向的温室,光的透过率比较均匀,只是南立面山墙处的光透过率到冬季会显著提高。
温室的覆盖材料中以玻璃的透光性为最好,单层膜的透光性也很好,双层中空阳光板和双层充气膜温室的透光性最差。
实践证明,后两者覆盖材料的温室不仅光的折射损失很高,而且使用过程中水蒸气和灰尘进入夹层后不易排除,进而导致透光率迅速下降。
到了冬季,室内光照即使在晴天中午,也达不到作物正常的光照需求。
中空阳光板和双层充气膜只适宜于耐阴花卉和观叶植物的栽培养护。
此外,玻璃和普通塑膜温室,覆盖材料对紫外线的吸收率较高,使温室内的紫外线处于较低水平。
适量的紫外线有利于花卉转色和病害的预防。
温室夏季遮阳降温和冬季覆盖保温的调控原则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夏季的6月至8月和冬季的12月至次年2月,温湿度差距很大,给温室运行带来一定难度。
光照的强度不仅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同时也间接影响室内的温、湿度变化。
虽然大型连栋温室已经配臵了降温和加温措施,但大多数生产者都比较关注室内的温度调节,容易忽视光照和湿度的协调控制。
需要考虑的是:遮阳降温对光照的损失是否已经影响了园艺作物最大光合效率的发挥;风机和湿帘强制通风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是否已经危及了园艺作物正常的生理;冬季温室保温的覆盖物晚揭早盖是否已造成作物的“光饥饿”等问题。
1.遮阳降温的调控原则启动遮阳降温对于种植喜阳花卉来说,应该是最后考虑的措施;对于一些喜阴花卉和观叶植物来说,则可首先启动,但都必须以满足植物对光照的最高需求(光饱和点以内)为调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