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7.50 KB
- 文档页数:195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1一、常见症候:肺脾气虚证、肺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热阻肺证、气阴两虚证。
二、常见证候要点/常见病症/症候施护〔一〕肺脾气虚证:久咳痰稀,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腹胀纳呆,浮肿便溏。
舌质淡苔薄、边有齿痕。
1、咳嗽/咳痰〔1〕观察呼吸、咳嗽状况,有无咳痰,痰液的性质、颜色、量;遵医嘱雾化吸入后观察有无咳痰以及痰液的性质、颜色、量。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防止灰尘及刺激性气味。
〔3〕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少说话。
〔4〕协助翻身拍背,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5〕保持口腔清洁,咳痰后以淡盐水或漱口液漱口。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7〕进食健脾益气补肺止咳食物,如山药、白果等。
持续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或薄荷叶泡水代茶饮,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2、腹胀纳呆〔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流通,防止刺激性气味,及时倾倒痰液,更换污染被褥、衣服,以利促进患者食欲。
〔2〕保持口腔清洁,去除口腔异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或漱口液漱口。
〔3〕与患者有效沟通,积极开导,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防止不良情志刺激。
〔4〕鼓励患者多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
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打太极拳等。
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三焦、胰、胆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
〔7〕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穴等穴位。
〔8〕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正餐进食量缺乏时,可安排少量多餐,防止在餐前和进餐时过多饮水,防止豆类、芋头、红薯等产气食物的摄入。
3、便溏〔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1. 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避免高盐和高脂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控制食量,以减轻体重压力。
- 中药治疗:可使用降血压药物如丹参、山楂等,同时配合其他药物来调节血压。
- 中医按摩:通过按摩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高血压症状。
2. 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控制糖分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 中药治疗:使用降血糖的中药如苦瓜、黄芪等来调节血糖水平。
- 中医针灸: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胰岛素分泌和血糖代谢。
3. 冠心病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减少热量摄入,控制体重。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黄芪、丹参等来促进心血管功能恢复。
- 中医推拿:通过推拿技术按摩胸部和心脏区域,缓解冠心病引起的胸闷症状。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金银花、桑白皮等具有祛痰和舒张支气管作用的药物。
- 中医推拿:通过推拿按摩胸部和背部的穴位,缓解呼吸困难和咳嗽症状。
5. 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忌烟、酒,避免辛辣食物和油腻食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黄连、白及等来抑制胃酸分泌和缓解炎症。
-中医针灸:通过针灸刺激胃部穴位,促进胃部血液循环,改善胃炎症状。
6. 慢性肾炎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薏苡仁、金银花等来促进尿液排出和改善肾脏功能。
- 中医推拿:通过推拿按摩肾部和腰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肾脏代谢。
7. 脑卒中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饮食,控制糖分摄入,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丹参、三七等来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恢复。
- 中医按摩:通过按摩头部、颈部和四肢的穴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方案是指中医学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不同疾病和个体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
1.失眠症:通过针灸、按摩和中药调理,调整脾胃功能,安神助眠。
2.便秘:通过中药泻下和推拿手法,改善肠道蠕动,达到通便的效果。
3.高血压:采用穴位按摩和草药调理,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4.糖尿病:通过饮食控制、针刺和中药调理,调节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
5.冠心病:采用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舒张血管,改善心脏供血。
6.慢性胃炎: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保护胃黏膜,缓解症状。
7.脑卒中:使用针刺和中药调理,促进脑细胞再生,恢复运动功能。
8.哮喘:采用推拿手法和草药调理,舒展气管,减轻病情。
9.慢性肾炎: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减轻肾脏负担,保护肾功能。
10.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推拿手法和中药调理,缓解腰痛,改善脊柱功能。
11.风湿关节炎:使用针刺和中药调理,减轻关节疼痛,改善活动能力。
12.痛经:通过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调节血气,缓解痛经。
13.月经失调: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改善内分泌功能,调整月经周期。
14.慢性咽炎:通过食疗和中药调理,减少咽炎发作,缓解症状。
15.肝炎:使用中药调理和针刺,提高免疫力,促进肝细胞修复。
16.乏力症:通过中药调理和按摩,补气养血,增加体力。
17.子宫肌瘤:采用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缓解瘤块,改善月经。
18.肺结核:通过中药调理和针刺,抗菌排痰,促进康复。
19.白血病:采用中药调理和针刺,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恢复。
20.胃溃疡: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减少酸性刺激,促进溃疡愈合。
除了上述疾病,中医还有更多护理方案,如肺痨、脑瘤、溃疡性结肠炎、甲亢等,每一个方案都是根据具体疾病的病理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的。
这些中医护理方案综合运用了中医的诊疗思想、草药知识以及针灸操作技术等,能够调理身体的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吴家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外科常见病、优势病种诊疗规范及目录一、疖病(多发性疖肿)中医诊疗方案二、丹毒中医诊疗方案三、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四、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五、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六、湿疮(湿疹)诊疗方案七、瘾疹(荨麻疹)中医诊疗方案八、肺风粉刺中医诊疗方案九、白疕中医诊疗方案十、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十一、男性不育症(少、弱精子症)中医诊疗方案十二、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十三、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诊疗方案疖病(多发性疖肿)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临床表现:(1)局部皮肤红肿热痛。
(2)可发于全身各处,以头面部、发际、臀部等处为多。
(3)可有发热,口干,便秘等症状。
(4)此愈彼起,经久不愈,应检查有无消渴病或其他慢性疾病。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
临床表现:1.好发于夏季。
2.好发于头面,颈项,背及臀部等。
3.皮损为发生在毛囊或毛囊周围的炎性丘疹或结节,鲜红色,圆锥状,中心有脓疮。
4.局部常伴疼痛或压痛,临近淋巴结可肿大疼痛。
5.如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6.数目多,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常伴有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二、辨证论治(一).内治1.暑湿蕴结证证候:疖肿多发于夏秋季节,数目多,全身伴有发热、口渴、胸闷、便秘、溲赤等症状。
苔薄腻,脉滑数。
治法:清暑化湿,解毒散结。
方药:清暑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方中用金银花、连翘、淡竹叶清暑热;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清热解毒;车前、滑石、泽泻清暑利湿,使暑热从下而解;花粉、赤芍清热消肿散结。
诸药合用,则成清暑利湿、解毒消肿之功。
若热毒炽盛者,可加黄连、黄芩、生栀子等;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以通腑泄热。
2.湿热内蕴,外感风热(多发性疖病)证候:疖肿多发于人体上部,数目较多,且此愈彼起、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全身伴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感冒:推荐采用中药汤剂进行疗程治疗,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2.咳嗽:建议采用中药合剂进行治疗,配合刮痧、艾灸等中医疗法。
3.高血压:推荐采用中药调理血压,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4.糖尿病:建议采用中药降糖,配合推拿、足浴等中医疗法。
5.冠心病:推荐采用中药调理心血管功能,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6.高血脂:建议采用中药调理血脂,配合刮痧、艾灸等中医疗法。
7.便秘:推荐采用中药通便,配合腹部按摩、中药灌肠等中医疗法。
8.痛经:建议采用中药调理月经,配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
9.颈椎病:推荐采用中药调理颈椎,配合推拿、拔罐等中医疗法。
10.腰椎病:建议采用中药调理腰椎,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11.风湿性关节炎:推荐采用中药调理关节,配合艾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12.鼻炎:建议采用中药滋阴清热,配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
13.风热感冒:推荐采用中药清热解毒,配合推拿、拔罐等中医疗法。
14.肺炎:建议采用中药清肺化痰,配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
15.高原反应:推荐采用中药调理气血,配合推拿、针灸等中医疗法。
16.慢性支气管炎:建议采用中药调理气道,配合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17.肾结石:推荐采用中药利水通淋,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
18.肠炎:建议采用中药清热解毒,配合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19.失眠:推荐采用中药安神补脑,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以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19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这些方案在临床实践中进行试行,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疗法,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综合性的中医护理服务,促进疾病康复和健康保健。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证候诊断:中脏腑痰蒙清窍证口痰热内闭证口中经络风火上扰证口风痰阻络证口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元气败脱证口痰热腑实证口气虚血瘀证口阴虚风动证口其他:入院日期: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口实用性较强口实用性一般口不实用口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__________ 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 医院:证候诊断:风痰瘀阻证口气虚血瘀证口肝肾亏虚证口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__________ 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 证候诊断:肾气亏虚证口痰瘀互结证口肝火亢盛证口阴虚阳亢证口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口实用性较强口实用性一般口不实用口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__________ 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发作期:寒凝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缓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口实用性较强口实用性一般口不实用口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__________ 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心衰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慢性稳定期: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口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口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口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口急性加重期:阳虚水泛证口阳虚喘脱证口痰浊壅肺证口其他: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口实用性较强口实用性一般口不实用口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__________ 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外寒内饮证口风热犯肺证口痰浊雍肺证口肺气郁闭证口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__________ 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肝胃气滞证口肝胃郁热证口脾胃湿热证口脾胃气虚证口脾胃虚寒证口胃阴不足证口胃络瘀阻证口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口实用性较强口实用性一般口不实用口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___________ 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肾风(IgA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 证候诊断:气阴两虚证口脉络瘀阻证口风湿内扰证口其他: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口实用性较强口实用性一般口不实用口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__________ 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消渴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肝胃郁热证口胃肠实热证口脾虚胃热证口上热下寒证口阴虚火旺证口气阴两虚证口阴阳两虚证口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医院:三、对案的□实用本病中医护理方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口性一般口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__________ 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肺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 证候诊断:肺脾气虚证□ 肺阴虚证□ 气滞血瘀证□ 痰热阻肺证□ 气阴两虚证□ 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口实用性较强口实用性一般口不实用口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__________ 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 证候诊断:风寒痹阻证口血瘀气滞证口痰湿阻络证口肝肾不足证口气血亏虚证口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口实用性较强口实用性一般口不实用口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__________ 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 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口寒湿痹阻证口湿热痹阻证口肝肾亏虚证口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__________ 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 证候诊断:湿热毒蕴证□ 湿热瘀阻证□ 气虚血瘀证□ 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__________ 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印发中风等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3.05.16•【文号】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3]59号•【施行日期】2013.05.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印发中风等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13〕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我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方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中风等13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司医疗管理处。
联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邴媛媛张恩欣电话:010-******** 5995767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3年5月16日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
舌质紫暗,苔白腻。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
舌质红,舌苔黄腻。
3.元气败脱证: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
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
(二)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中脏腑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中经络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其他: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其他: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肾气亏虚证□痰瘀互结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发作期: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缓解期: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痰阻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热毒血瘀证□其他: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心衰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慢性稳定期: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急性加重期:阳虚水泛证□阳虚喘脱证□痰浊壅肺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外寒内饮证□风热犯肺证□痰浊雍肺证□肺气郁闭证□其他: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其他: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肾风(IgA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气阴两虚证□脉络瘀阻证□风湿内扰证□其他: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消渴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肝胃郁热证□胃肠实热证□脾虚胃热证□上热下寒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肺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肺脾气虚证□肺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热阻肺证□气阴两虚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风寒痹阻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其他: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其他: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湿热毒蕴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内三科)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内一科)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内一科)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内五科)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外一科、妇产科)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内一科、综合科)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妇产科)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外一科)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外一科)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综合科)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内五科、外二科)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外二科)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外二科)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外二科)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内五科、外二科)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不与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
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
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
52个病种各科分布情况表序号病种分布科室序号病种分布科室2013.5 颁布 13 个病种2013 年 5 月 13 个病种1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内科2肺癌内科3臁疮(下肢溃疡)外科4肾风( IGA 肾病)内科5胃脘痛(慢性胃炎)内科6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针推科7胸痹心痛病内科8心衰病(心力衰竭)内科9消渴病( 2 型糖尿病)内科10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内科11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科12中风(脑梗死急性期)内科13中风(脑梗死恢复期)针灸科2014 年增加 20 个病种2014 年增加 20 个病种1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内科2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3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内科4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内科5胆胀(胆囊炎)内科6青盲(视神经萎缩)7白疕(寻常型银屑病)皮肤科8尫痹(类风湿性关节炎)针灸科9乳腺癌10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丹毒12大肠息肉(结肠息肉)13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4呕吐(急性胃炎)内科15紫癜风(过敏性紫癜)16积聚(肝硬化)17胃癌内科18面瘫病(面神经炎)针灸科19混合痔外科20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内科2015 年增加 19 个病种2015 年增加 19 个病种1胃疡(消化性溃疡)内科2暴聋(突发性耳聋)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内科4哮病(支气管哮喘)内科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内科6乳痈(急性乳腺炎)外科7蛇串疮(带状疱疹)皮肤科8带下病(盆腔炎性疾病)妇科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外科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内科11肛漏病(肛瘘)外科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外科13结直肠癌14痔病(外痔)外科15骨痹(骨关节病)针灸科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18胫腓骨骨折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科。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样稿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肺癌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3年4月至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在肿瘤科应用“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3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6例,患者平均住院日20.9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26例:气阴两虚证14例,肺脾气虚证8例,气滞血瘀证3例,痰热阻肺证1例,肺阴虚证0例。
2.补充证候诊断的病例数7例:气虚血瘀证4例,痰热蕴结证1例,痰毒互结证1例,肺肾阴虚证1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拍背、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音乐疗法、疼痛评估、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中药外敷、中药泡洗。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其次是中药外敷、中药泡洗。
分析其原因:1.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肺癌患者胸闷咳嗽、胸痛、纳呆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中药外敷、中药泡洗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32人(97%);②一般:1人(3%);不满意:0人。
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一、病情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气流受限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
中医认为,慢阻肺属于“肺胀”、“喘证”等范畴,病因病机复杂,涉及肺、脾、肾等多个脏腑功能失调。
二、护理目标1.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
2.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调整患者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三、中医护理措施1.起居调护(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烟雾、尘螨等刺激。
(2)指导患者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
2.饮食调护(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2)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
(3)适量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
3.情志调护(1)关心、体贴患者,倾听其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2)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缓解紧张情绪。
(3)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强自信心。
4.中医特色护理(1)艾灸:选穴肺俞、定喘、尺泽等,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拔罐:选穴肺俞、膏肓、肾俞等,每周2次。
(3)耳穴贴压:选穴神门、肺、气管等,每日按摩2次。
四、护理效果评价1.呼吸困难程度:采用呼吸困难评分量表进行评估。
2.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估。
3.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五、护理难点及对策1.难点:患者呼吸困难,影响生活质量。
对策:加强中医特色护理,如艾灸、拔罐等,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2.难点:患者心理压力大,康复信心不足。
对策:加强情志调护,关心、体贴患者,提高其自信心。
3.难点:患者饮食不当,影响病情恢复。
对策:加强饮食调护,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摄入。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我们发现中医护理措施在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预防并发症、调整心态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中医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