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38.52 KB
- 文档页数:2
农业发展论文关于农业发展论文于农业发展的论文: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摘要:榆中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也是兰州“高原夏菜”的主产区。
蔬菜生产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城乡居民消费的需求,而且使蔬菜成为榆中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今后应在蔬菜产业延伸上做文章,做大、做强、做高蔬菜产业。
作者在阐述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榆中县;无公害;蔬菜无公害蔬菜,是指各种有害物质残留量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蔬菜,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农药残留不超标,无公害蔬菜不含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其他农药残留不超过国家允许的最高残留限量;二是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是“三废”及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不超标。
近年来,随着城乡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供应需求的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对所消费的蔬菜提出绿色无公害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单从蔬菜发展的总体情况看,目前蔬菜产品的供求矛盾已经从单一追求数量转变为质量的提高。
榆中县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健康、安全农业,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已成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农业整体素质、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和艰巨任务。
一、榆中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榆中县海拔高,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土地面积宽阔,是蔬菜生长的理想环境,所产蔬菜营养物质积累丰富,外形美观,品质优良。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因势利导,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并积极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及产业开发。
2003年在榆中县和平镇建立了兰州市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并且从2004年开始突破了传统模式,在南部二阴地区建成了冷凉型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09年该县又被市政府列为兰州市四个重点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之一。
湖北大别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研究发展特色农业,是革命老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本文分析了湖北大别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区域优势,概括了当地发展特色农业的基本做法,指出了面临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标签:大别山区特色农业优势问题对策湖北大别山区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包括罗田、英山、麻城、红安、蕲春、大悟、孝昌七个县市,总面积约14571平方公里,现辖102个乡镇(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约286万人。
湖北大别山区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产业基础和条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主导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效特色农业。
一、湖北大别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区域优势1.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湖北大别山区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湿,雨量充沛。
复杂的地形和独特的气候特征,使大别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罗田县是闻名全国的“蚕茧之乡”、“茯苓之乡”、“甜柿之乡”。
板栗产量列全国第一,蚕茧年产量居湖北之冠。
英山县茶叶面积、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和“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
麻城县的龟山乡,三河镇为湖北省蚕桑第一乡,第一镇。
红安花生粒小、香脆、出油率高,誉满全国,产量居全省第一,是国家花生基地县。
蕲竹、蕲艾、蕲龟、蕲蛇历称“蕲春四宝”,《本草纲目》记载的药物中,蕲春出产700余种,其中不乏名贵品种。
乌桕树是大悟的县树,年产桕籽500万公斤,居全国县级产量之首。
孝昌县出产的太子米是全国五大优质米之一,其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银杏更是享誉全国。
2.优越的交通和区位优势。
湖北大别山区处于鄂豫皖赣结合部,东接安徽,北靠河南,南与江西九江和本省黄石、鄂州一江之隔,西与武汉和随州相邻。
区内依傍一条黄金水道(长江),紧邻武汉天河和江西九江两个机场,贯通三条铁路,飞架四座长江大桥,纵横六条高速公路,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
24农场经济管理 (2023/12)Nongchang Jingji Guanli直播产业学院赋能扬州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陈斌 焦世奇 左金豆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摘要: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
在扬州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推动特色农产品电商上行,对畅销农产品、转型升级农产品产业、带动农村创业就业、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研究扬州县域特色农业发展为典型案例,通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实地调研和文本材料分析的基础上,从农业产业链理论的视角出发,立足实际产业特色,深入剖析宝应荷藕产业升级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直播产业学院对宝应荷藕产业的赋能策略,旨在为扬州做强区域特色农产品,驱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产业学院;县域特色农业;对策研究【作者简介】 陈斌(1994—),男,助教,硕士研究生,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电商学院,研究方向:产业发展与创业管理,商务数据分析。
【基金项目】校级教改课题“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究——以《直播电商运营与管理》为例”(项目编号:2022XJJG12);2023年扬州市软科学研究课题“直播产业学院赋能扬州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宝应荷藕产业为例”(课题编号:2023008);2023年扬州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助推扬州县域乡村产业转型的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YZ2023293);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一般课题“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1JSJG453);2023年校级党建与思政研究课题“基于新媒体短视频的高职院校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3DJSZ04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县域特色农业经济的构思氛围浓厚,发展特色农业有传统多年来,涟水农村一直重视提高农业效益,特色农业发展受到政府关注和农民欢迎。
涟水部分乡镇有加工农副产品的传统,许多产品在当地百姓中有较高的知名度。
如高沟镇用羊肠衣和猪肉等制成的高沟捆蹄、涟城镇有腌制的安东萝卜干、涟东片的豆制品千张等都是涟水传统农副产品,其历史悠久,在群众中有较大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涟水县农民多次尝试提高土地的产出,曾成片种植洋葱、种桑养蚕和大规模养鸽等。
目前涟城镇的梨、石湖的桃、南集的苹果、保滩的草梅等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效益。
高沟镇的猪、保滩镇的鸡、徐集乡的鸽等畜牧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近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和引进设施化种植技术,形成了一些高效农业产业区。
其中,保滩、五港等地的花木园,牌坊的浅水藕种植区、岔庙镇的设施化提子园等都是效益较高和发展较好的项目。
各乡镇能够根据地理环境,引导农民发展合适的经济作物,仅黄河故道沿线乡镇就建立多个生态林基地、果品生产基地和特种养殖基地。
人才济济,发展特色农业技术力量雄厚人才和技术是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重要保障。
涟水县是农业大县,一直重视农业人才引进、培养等工作,逐步形成县、乡、村3个不同层次的技术力量。
全县共有专业农业人员543名,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以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为主,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20多人曰乡农业技术站以中低级农业技术人员为主曰村里以大学生村官为骨干力量和乡村农业人才为主要力量的农业技术人员队伍曰在县直部门和乡镇,有相当部分的领导干部曾经从事过农业技术工作。
县内重视农业人才的资源配置,在苏北建立首个生态农业人才市场,弥补了苏北农业高中级人才服务机构的空白。
全县重视农业技术人才的再教育,县、乡、村相继成立了农业技术学校,定期聘请农业专家培训各层次农业技术人才。
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特色农业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3]。
近几年,涟水县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政府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引进和资源整合等举措,积极推广特色农业的新技术,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扶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全县特色农业走上多元化、特色化和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论点 ARGUMENT 理论研究80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广东省南雄市为例文/纪声琼广东省南雄市作为广府民系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诸多优秀资源,具有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良好基础。
近年来,南雄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韶关市的各项经济政策,全力整合、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经济实力的较大提升。
一、特色产业概念及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一)特色产业概念特色产业一般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特征和区域优势的产业。
这些产业一般都带有浓厚的地方历史文化背景,是对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或者具有高新技术含量。
特色产业可以是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各类产业,一般都是基于当地的资源禀赋、地理优势、人口分布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地方特征而形成的,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二)特色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特色产业是基于特色和优势资源整合发展起来的产业类型,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能够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创新型、规模化发展的产业。
[1]特色产业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以下作用。
1.形成优势力量实现新增长一般来说,县域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附带一些工业和第三产业。
地方政府多依靠地方特色农业资源、自然环境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及矿产资源等,发展特色农业及加工制造业、特色旅游业、化工冶金等产业。
在特色农业方面,挖掘整合当地农副资源优势,能够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水平是基层地区的经济状况的集中体现。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够提高地方服务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需要,促进基层地区的全面进步。
本文概述了特色产业概念及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以广东省南雄市为例,分析了其特色产业类型及其利用特色产业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以期为其他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重庆市西阳县特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作者:马丽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6期一、酉阳特色农业概况酉阳县地处渝、黔、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位于武陵山区腹地,是重庆市贫困县之一,风景优美,生态环境优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但同时,它多山地丘陵,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因此发展特色农业,不仅可以把本地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经济优势,还可以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酉阳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一)自然环境优势酉阳位于渝东南边陲、武陵山区腹地,地域辽阔,且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性气候独特,雨热同期,降水充沛,冬暖夏凉,四季宜人。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酉阳县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酉阳林业资源丰富,是重庆市森林面积最大的区县,有林业用地面积446.1万亩,森林覆盖率31%;另外酉阳自然风光优美,加之革命老区遗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全县有桃花源、龚滩古镇等9个风景名胜区,赵世炎故居、南腰界革命遗址等8个文物保护区。
酉阳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特色农业的发展是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
(二)政策优势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酉阳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仅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加快了招商引资的进程,吸引了大批在外务工人员和大学生回乡创业,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渝怀铁路的成功修建,为酉阳特色农产品扩展了销路。
同时,酉阳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因而在财政政策方面也得到了比非少数民族地区更多的优惠,这些都为西部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三、酉阳发展特色农业的制约因素(一)地理性因素酉阳的土地类型比较单一,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质量差,限制了种植业的发展,与地势平坦的东北平原相比,农业落后是必然的。
山地地形也不利于交通的发展和水土保持组长,加大了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
另外,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加之缺乏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智力支撑,国民经济处于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
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对山西太谷农业发展的分析张鹏骞1,王宇雄2(1.北京市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 100076;2.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摘要:山西太谷在农业的发展中呈现出了以下一些特点:持续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明晰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鲜明的“一村一品”特色,强大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太谷县农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有如下启示:要树立大农业观,要有持续的发展思路,合理规划和布局农业的发展,善于把农民调动和组织起来等。
关键词:县域农业;现代化;农民;太谷F327:A:1671-816X(2013)07-0649-05On Development of County-Level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On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of Taigu, ShanxiZHANG Peng-qian1,WANG Yu-xiong2(1.Beijing Milu Ecological Research Centre, Beijing 100076,China;2.College of Marxism,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Shanxi 030801,China)Abstract: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aigu of Shanxi Province shows features as follows: development idea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clear development planning,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One Village One Product, powerful leading enterprises,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 sound agriculture product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experience of Taigu has the inspir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level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the sense of modern agriculture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development idea be sustainable;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e rationally planned and distributed; farmers be mobilized and organized.Key words:County-level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Farmer; Taigu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馆陶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1. 引言1.1 馆陶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馆陶县位于河北省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馆陶县的特色农业产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特色农业产业化是指将农业生产与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一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
馆陶县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县内还拥有一些独特的农产品资源,如馆陶瓜、馆陶大枣等,具有很高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馆陶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各种特色农产品经过加工后,销售渠道逐渐拓宽,销售额逐年增加。
农业产业化还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馆陶县特色农业产业化仍面临一些挑战。
主要表现在生产规模较小,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等方面。
需要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
馆陶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有望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 正文2.1 馆陶县农业资源概况馆陶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华北平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拥有多条河流和水库,适宜农业发展。
馆陶县的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馆陶县的农业资源种类繁多,以小麦、玉米、大豆、果树等作物为主,同时还种植蔬菜和花卉。
农牧业结合,畜牧业也相当发达,畜禽饲养业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馆陶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馆陶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条件,是一块适宜农业发展的宝地。
在政府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馆陶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2.2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馆陶县作为河北省石家庄市下辖县市之一,地处华北平原腹地,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
1.芮城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1.1经济林发展优势明显
目前,芮城县已经形成了三条产业带的农业生产格局,第一条产业带为以粮食、苹果
为主的粮果经济林带,全县粮田的面积占到了总耕地面积的75%,达到了经济作物种植面
积的3倍,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和玉米;苹果作为芮城县最主要的经济林果,种植面积已
超过18万亩,产量也达到了约42万吨。
第二条为红枣、花椒、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干果带,芮城县的红枣鲜枣、大红袍花椒、核桃加工品一直为其特色名优产品,作为全国最大的大
红袍花椒生产基地,其中的风陵渡镇的花椒种植面积就超过了3万亩,收到达到4500万
以上。
第三条为以芦笋、大棚菜为主的新兴干果经济林带,芦笋产业和大棚菜产业作为芮
城县的新兴产业,发展最为迅速,市场潜力也较大,作为全市第二大芦笋生产基地,在2021年以后,芦笋的年产值就保持在了1亿元以上。
1.2设施、生态农业潜力较大
相对于传统农业,设施、生态农业的发展潜力是比较大的,近些年来芮城县基本已经
形成了“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模式,政府多年来一直坚持给予农业生
产上以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支持,以促进优质、特色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如:丰润玉米笋、马蹄基地已经得到了近700万的政府投资;丰源药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也得到近百万的资
金支持等。
此外,在2021年芮城县就建立了25万亩的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并确立了8
种无公害农产品,设施蔬菜的种植面积也达到了1.2万亩。
绿色、无公害标准下生产的农
产品不仅社会需求量大,而且口碑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芮城农业经济的发展。
发展农
村经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休闲观光农业是一条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依托其优势特色农产品,芮城县已经建立起了多个苹果、鲜枣采摘园和芦笋、花椒观光示
范园,不但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同时也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芮城县农民的
纯收入已经达到7700元,超过了全山西省的平均水平的近500元。
1.3畜牧业发展稳定向前
芮城县的畜牧养殖业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生产体系,主要以生猪养殖为主,配合牛肉、羊肉、鸡肉等产业的共同发展。
截止到2021年,
全县的生猪存栏达到16万头,出栏达到27万头;羊存栏6万只,出栏7.3万只;鸡出栏
178万只,蛋鸡存栏49万只,肉类总产量约3万吨,禽蛋产量超过5000吨,尤其是2021
年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实施以来,已促进全县29万农民的人均年收入直接增加近700元。
2.芮城县特色农业发展对策
2.1转变对特色农业的认识
“自给自足”的`生产观念必须转变,现代、特色、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芮城县应
该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具体的认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合理调整农业生产
布局,以项目为依托,以基地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积极引导、支持、服务全县特色农业的发展。
2.2增加对特色农业的科技投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将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是农村稳定、农业高效、农民增收
的根本途径,芮城县现有的农技推广员人数较少,农民素质也普遍较低,所以很多先进的
技术与知识都无法及时的运用到特色农业生产的第一线。
2.3完善对特色农业的保障体系建设
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是当前芮城县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不可忽
视的问题,这需要政府、企业、协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首先政府应当建立严格的质量监
管体系,确保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符合安全、健康标准。
其次政府应鼓励农产品生产企
业逐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并不断完善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特色农产
品流通效率,保证从事特色农产品销售的超市、连锁店、专卖店以及新兴网店共同发展,
使得企业农户得到共赢局面。
最后政府还应该支持农业协会和农业合作社的建立,实现特
色农业产业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
2.4推进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特色农业只有形成产业化发展,才能从区域性的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产业竞争优势。
而形成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但是芮城县现有的苹果、药业、芦笋的加工企业无论
从规模和生产方式上都不具备作为龙头企业能力。
所以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
扶持各种形式并具有较高竞争力的企业,使它做大做强,最终发展为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
又可以通过不断延长产业链,实现与农户生产、零售商销售的直接对接,减少农业生产中
产生的风险,达到共赢的目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