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菱在北大演讲全文
- 格式:docx
- 大小:34.65 KB
- 文档页数:16
北大法学院女生演讲第一篇:北大法学院女生演讲我们年轻人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看似我们这一代人身负重担,自顾不暇,不能追逐梦想身不由己。
但有一件事情是你我都能做的,那就是在我们老去的路上,一定一定不要变坏。
千万不要变成你年轻的时候,最痛恨最厌恶的那种成年人。
每一个普通人,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做一个好人,是有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注定会改变世界。
即使给你十万个理由让你去作恶,你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跟底线,仅仅就因为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你不是一个禽兽,你是一个人。
更希望所有的九零后们,都能成为那种难能可贵的年轻人,一辈子都嫉恶如仇,绝不随波逐流,你绝不趋炎附势,你绝不摧眉折腰,你绝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你绝不绝不绝不失望于人性。
如果将来再是有人跟你说,年轻人,你不要看不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这时候你就应该像一个真正的勇士一样直面他,告诉他,我跟你不一样,我不是来适应这个社会的,我是来改变这个社会的。
第二篇:北大法学院历届毕业典礼演讲精选北大法学院历届毕业典礼演讲精选2015-02-22北大法宝一、珍重自己(2002届)你们即将远航。
不论你们在校期间曾有过多少抱怨,有过多少不快,或对我或其他老师有什么不满,现在都请你们原谅,并且都正在过去;“而那过去的事”,如普希金所言,“都会变成甜蜜的回忆”。
我相信,无论你们到天涯海角,北大,北大法学院都会不时在你们的梦境或闲谈或周围的议论中出现。
当你们成功时,人们会说,没说的,北大的!当你们平庸时,人们也会说,还是北大的!乃至当你们失败或丢脸时,人们还会说,看看,居然是北大的!是的,北大,北大法学院已经是你们生命的一部分了,是你们无法挣脱的一部分了。
但北大不能注定你们的命运。
尽管你们已经成为品牌的象征,尽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的效应肯定会日益显赫,但无论成功和失败最终都将属于你们自己的努力。
而我们,永远只能用欣赏的、惋惜的、感叹的目光看着你们。
张泉灵在北大的演讲欢迎来到演讲稿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张泉灵在北大的演讲》,希望能帮助到你。
篇一:张泉灵在北大的演讲北京大学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张泉灵发言稿北京大学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张泉灵发言稿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家长们,还有我的师弟师妹们,大家上午好!先说一说今天我站到这里的一个感受吧。
一开始所有的人都在看一个关于北大、关于你们这四年生活的一个短片,然后我听到同学们欢呼和起哄,我内心一喜,我心说,欸,这真是我熟悉的北大。
因为同学们尽管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没有忘了北大人的个性化表达。
然后在介绍台上的诸位老师,介绍到副校长的时候,每一位副校长站起来,居然可以赢得比校长更大的掌声。
然后我突然想,欸,这真是我喜欢的北大呀。
因为这说明,即便当到了副校长,他们还是上课的,所以他们拥有各自的拥趸。
我后来发现在整个台上,许院士获得了最长的、经久不息、发自内心的掌声,我想这真的是我热爱的北大。
也许再过十年,大家会有和我类似的感受。
当许院士赢得那样的掌声的时候,我自认是一个感情的控制力非常非常强的人,但是那一刻,我热泪盈眶。
因为再过十年,各位一定能够体会到你们跟北大之间的感情。
从今天开始,也许从四年前你们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开始,是一种血缘的关系。
所以在今天,我想对大家说,真的要恭喜你们,因为今天绝对是你们值得自豪的一天。
各位,此时此刻,你们面对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要重新,从零开始。
其实如果回到15年前,那一刻我的心情挺矛盾的。
因为内心有很多的遗憾。
比如我会突然想起来说,图书馆有那么多书,也许我看的,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班里的同学总是会说,我们需要去到外教的家里组织一次聚会,但最后一直没有组织好。
再比如说的遗憾,我看的北大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因为你毕业之后会发现,你们一辈子都看不到那么多、那么便宜的电影了。
我听说其实在我之前,前两年,最受欢迎毕业生校友的代表,到这儿来做演讲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俞敏洪,一个是李彦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北大名人演讲稿全集篇一:北大才女演讲稿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
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
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
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
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应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
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
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
【名人演讲稿——北大才女卢新宁励志演讲稿: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名人演讲稿——北大才女卢新宁励志演讲稿: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今天,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
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儿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
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
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九把刀北大演讲完整版篇一:北京大学学生演讲视频主题:转发一位北大毕业生的演讲全文时间:2012年7月1日地点:北京大学演讲嘉宾:卢新宁,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级本科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演讲全文: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谢谢你们叫我回家。
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
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
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
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
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
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
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
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
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
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
张泉灵北大演讲推荐以下是张泉灵北大演讲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张泉灵简介:张泉灵,被誉为“北京大学的才女”,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
他的祖籍是浙江宁波。
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文学系,1997年考入中央电视台国际部。
以下是张泉灵在北京大学202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视频。
读完之后,我被深深地鼓舞了,鼓舞了,鼓舞了。
亲爱的领导、老师、父母和我的弟弟妹妹们,早上好!首先,让我们谈谈我今天站在这里的感觉。
起初,每个人都在看一部关于北京大学和你四年生活的短片。
然后我听到同学们欢呼和起哄。
我心中充满了喜悦。
我心里说,克,这真的是我熟悉的北京大学。
因为在扩招的大背景下,学生们没有忘记北京大学人的个性化表达。
然后,当介绍台上的老师被介绍给副校长时,每个副校长都站了起来,赢得了比校长更大的掌声。
然后我突然想,克,这真的是我最喜欢的北京大学。
因为这表明,即使他们成为副校长,他们仍然上课,所以他们有自己的支持者。
后来我发现徐院士在舞台上获得了最长、最持久、最衷心的掌声。
我想这真的是我喜欢的北京大学。
也许再过十年,每个人都会和我感觉相似。
当徐院士赢得这样的掌声时,我以为自己是一个情绪控制很强的人,但那一刻,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
因为再过十年,你一定能体会到你和北京大学之间的感情。
从今天开始,也许从你四年前收到通知的那一刻起,这就是血缘关系。
所以今天,我想对你说,我真的想祝贺你,因为今天绝对是你应该骄傲的一天。
知道我今天要发表演讲,我大约提前一个小时来到这里。
停车后,我去了韦明湖,然后去了我曾经住过的29楼,去了第四教学区,去了第五食堂,转了一个大弯。
今天,周校长告诉我,29楼是一栋即将翻修的宿舍楼,所以我认为我今天是对的。
十五年前,1996年7月,我在那里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将永远在我的书桌上。
其他照片总是会改变,但那一张不会改变,因为那一天对我的生活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它就像一个句号。
句号意味着完美的结束,但也意味着从头开始。
张泉灵在北大的演讲欢迎来到演讲稿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张泉灵在北大的演讲》,希望能帮助到你。
篇一:张泉灵在北大的演讲北京大学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张泉灵发言稿北京大学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张泉灵发言稿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家长们,还有我的师弟师妹们,大家上午好!先说一说今天我站到这里的一个感受吧。
一开始所有的人都在看一个关于北大、关于你们这四年生活的一个短片,然后我听到同学们欢呼和起哄,我内心一喜,我心说,欸,这真是我熟悉的北大。
因为同学们尽管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没有忘了北大人的个性化表达。
然后在介绍台上的诸位老师,介绍到副校长的时候,每一位副校长站起来,居然可以赢得比校长更大的掌声。
然后我突然想,欸,这真是我喜欢的北大呀。
因为这说明,即便当到了副校长,他们还是上课的,所以他们拥有各自的拥趸。
我后来发现在整个台上,许院士获得了最长的、经久不息、发自内心的掌声,我想这真的是我热爱的北大。
也许再过十年,大家会有和我类似的感受。
当许院士赢得那样的掌声的时候,我自认是一个感情的控制力非常非常强的人,但是那一刻,我热泪盈眶。
因为再过十年,各位一定能够体会到你们跟北大之间的感情。
从今天开始,也许从四年前你们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开始,是一种血缘的关系。
所以在今天,我想对大家说,真的要恭喜你们,因为今天绝对是你们值得自豪的一天。
各位,此时此刻,你们面对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要重新,从零开始。
其实如果回到15年前,那一刻我的心情挺矛盾的。
因为内心有很多的遗憾。
比如我会突然想起来说,图书馆有那么多书,也许我看的,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班里的同学总是会说,我们需要去到外教的家里组织一次聚会,但最后一直没有组织好。
再比如说的遗憾,我看的北大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因为你毕业之后会发现,你们一辈子都看不到那么多、那么便宜的电影了。
我听说其实在我之前,前两年,最受欢迎毕业生校友的代表,到这儿来做演讲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俞敏洪,一个是李彦宏。
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卢新宁她于2012年在北京
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
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
九把刀北大演讲完整版 篇一:北京大学学生演讲视频 主题:转发一位北大毕业生的演讲全文 时间:2012 年 7 月 1 日地点:北京大学 演讲嘉宾:卢新宁,北京大学中文系 1984 级本科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 演讲全 文: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
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 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 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
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 老了。
1988 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
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 长还 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
而现在他们 的孩 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 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
从一张白 纸起 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
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 的勇 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 84 级的中文系学长。
今天,他们有的 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 爹, 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 一例 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 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 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
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 20 多年 的时光。
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 论政, 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 是拼 1 / 16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 大的 互联网。
张泉灵北大毕业演讲稿,张泉灵是中央电视台著名的新闻主持人,也是北大的才女,以下是一篇关于张泉灵在2011年送给毕业生的一篇演讲稿,这里再次送给毕业季的你们。
张泉灵北大毕业演讲稿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家长们,还有我的师弟师妹们,大家上午好!先说一说今天我站到这里的一个感受吧。
一开始所有的人都在看一个关于北大、关于你们这四年生活的一个短片,然后我听到同学们欢呼和起哄,我内心一喜,我心说,欸,这真是我熟悉的北大。
因为同学们尽管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没有忘了北大人的个性化表达。
然后在介绍台上的诸位老师,介绍到副校长的时候,每一位副校长站起来,居然可以赢得比校长更大的掌声。
然后我突然想,欸,这真是我喜欢的北大呀。
因为这说明,即便当到了副校长,他们还是上课的,所以他们拥有各自的拥趸。
我后来发现在整个台上,许院士获得了最长的、经久不息、发自内心的掌声,我想这真的是我热爱的北大。
也许再过十年,大家会有和我类似的感受。
当许院士赢得那样的掌声的时候,我自认是一个感情的控制力非常非常强的人,但是那一刻,我热泪盈眶。
因为再过十年,各位一定能够体会到你们跟北大之间的感情。
从今天开始,也许从四年前你们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开始,是一种血缘的关系。
所以在今天,我想对大家说,真的要恭喜你们,因为今天绝对是你们值得自豪的一天。
知道今天要来致辞,我特地大概早来了一个多小时,停完车之后,我就去未名湖边,然后去我曾经住过的29楼,去到了四教,去到了第五食堂,转了一大圈,今天周校长告诉我说,29楼是马上要改造的一个宿舍楼,所以我觉得今天我还真是来对了。
在15年前,96年的7月份,我曾经在那儿照了一张相,然后这张相一直会放在我的桌子上,其他的照片一直会换,但是那一张是不换的,因为那一天对我的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因为它像是一个句号。
句号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束,更意味着一个重新,从零开始。
各位,此时此刻,你们面对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要重新,从零开始。
北大演讲拓展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拓展阅读:精神的家园●秦春华1988年4月,在北京大学九十周年校庆的前夕,北京大学出版社曾经出版了一套轰动一时的书,名叫《精神的魅力》。
正如它的题目所揭示的那样,这本书所蕴含的精神的魅力曾经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去为了一个心中的理想而奋斗不息。
十年过去了,历尽风雨波折的北京大学即将迎来她的一百周年大庆。
1998年4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一本向校庆献礼的书,名叫《精神的家园》。
这本书由林钧敬副校长担任主编,是我和几个研究生同学共同撰写的,正如王义遒副校长在序言中所说的那样,我们是通过涌动在大学校园中的种种现象,在思考、追求、赞美一种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大学的精神、大学的灵魂。
然而,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一直被这样一个问题所深深地困扰——到底什么才是大学的精神?前几天,我刚刚参加了一个名为“北大传统与北大精神”的座谈会。
会上,有的人谈爱国,有的人谈进步,有的人谈民主,有的人谈科学,有的人谈历史,在一片慷慨激昂的声音中,我不由得困惑起来:这些极具抽象性的词语能不能完整地、准确地、传神地反映出北大真正的精魂?一百年的沧海桑田所蕴含的生和死、光荣和卑劣、骄傲和耻辱,那浸透了欢乐和喜、生命和血的历史,那宽广的、自由的、生生不息的深层素质,我们真的领悟了吗?我们真的参透了吗?为什么连那些前辈大师都不敢肯定的问题,我们却说得那样流利、那样轻易呢?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当我们说出一个观点表达一种思想时,所说的其实是那个时候、那个环境下我们自己的特殊感受,绝不是因为别人这么说,我们觉得好,自己就可以也这么讲。
因此,当我们在说北大如何如何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回过头来看一看呢?1994年8月,是我迈入北大的第二个年头,8月25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一个在我生命中划下深刻印迹的日子!在北京电视台8百平米的演播大厅,在“‘长虹杯’全国大学生辩论大赛”的决赛现场,我们刚刚结束与南京大学的战斗,当主持人赵宁肯定的宣布“胜方:南京大学”时,我明白:“北大输了!”走出演播大厅,仰头看看满天灿烂的星斗,刚才强忍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哗哗地流。
张泉灵北大毕业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张泉灵,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在北大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四年前,当我踏进北大校园的那一刻,我感到又激动又紧张。
北大作为我一生中的梦想学府,给我了无限的渴望和期待。
我知道,这里有着无数的优秀人才和智慧,我将会和他们在同一个舞台上共同成长、相互启迪。
四年的时光很短暂,但这四年,我感受到了北大的魅力和真谛。
首先,北大教给我的是严谨的学风。
在北大,我看到了师生之间的严谨与坚持,他们对学术的追求和刨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研讨课上,我们常常会跟教授们进行激烈的讨论,虽然有时会被质疑和反驳,但正是这种坚持和不断质疑的精神,使我学到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教会了我如何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
北大的学风使我懂得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独立思考,为了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其次,北大给了我一个多元化的成长平台。
北大的校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和组织,我参与了学生会、社团、志愿服务等多个组织,这些为我提供了机会去锻炼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能。
通过和各种不同背景的同学交流,我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对社会和人性的理解。
我还参加了一些创业的项目,体验了从零到一的过程,亲身感受到了创新和进取的重要性。
北大的多元化平台为我打开了无数的可能性,让我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创新的想法。
最后,北大让我认识到了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性。
作为北大学子,我们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北大的教育教给我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教会我们积极担当社会责任。
我曾参与过一些社区服务活动,去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我看到了他们期盼的眼神,我觉得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改变这个世界。
北大教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如何去为社会去付出,去影响他人的力量。
在北大的四年中,我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北大是一所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一所培养领导者的策源地。
北京大学教授经典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作为一名
北京大学的教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
在这里,我想谈谈我对教育的一些看法,以及我对学生未来的期许。
首先,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可能在未来几年就会过时。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我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发展,还包括
身心健康、品德修养等方面。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人才。
最后,我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无
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
因为只有经过风雨的洗礼,才能看到彩虹,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在结束我的演讲之前,我想对每一位在座的学生说一句话,你们是未来的希望,你们拥有无限的潜力。
相信自己,努力奋斗,你们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谢谢大家!。
北大名人演讲稿全集篇一:北大才女演讲稿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
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
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
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
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应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
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
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
【名人演讲稿——北大才女卢新宁励志演讲稿: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名人演讲稿——北大才女卢新宁励志演讲稿: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今天,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
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儿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
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
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虽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张泉灵北大毕业演讲稿,张泉灵是中央电视台着名的新闻主持人,也是北大的才女,以下是一篇关于张泉灵在2011年送给毕业生的一篇演讲稿,这里再次送给毕业季的你们。
张泉灵北大毕业演讲稿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家长们,还有我的师弟师妹们,大家上午好!先说一说今天我站到这里的一个感受吧。
一开始所有的人都在看一个关于北大、关于你们这四年生活的一个短片,然后我听到同学们欢呼和起哄,我内心一喜,我心说,欸,这真是我熟悉的北大。
因为同学们尽管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没有忘了北大人的个性化表达。
然后在介绍台上的诸位老师,介绍到副校长的时候,每一位副校长站起来,居然可以赢得比校长更大的掌声。
然后我突然想,欸,这真是我喜欢的北大呀。
因为这说明,即便当到了副校长,他们还是上课的,所以他们拥有各自的拥趸。
我后来发现在整个台上,许院士获得了最长的、经久不息、发自内心的掌声,我想这真的是我热爱的北大。
也许再过十年,大家会有和我类似的感受。
当许院士赢得那样的掌声的时候,我自认是一个感情的控制力非常非常强的人,但是那一刻,我热泪盈眶。
因为再过十年,各位一定能够体会到你们跟北大之间的感情。
从今天开始,也许从四年前你们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开始,是一种血缘的关系。
所以在今天,我想对大家说,真的要恭喜你们,因为今天绝对是你们值得自豪的一天。
知道今天要来致辞,我特地大概早来了一个多小时,停完车之后,我就去未名湖边,然后去我曾经住过的29楼,去到了四教,去到了第五食堂,转了一大圈,今天周校长告诉我说,29楼是马上要改造的一个宿舍楼,所以我觉得今天我还真是来对了。
在15年前,96年的7月份,我曾经在那儿照了一张相,然后这张相一直会放在我的桌子上,其他的照片一直会换,但是那一张是不换的,因为那一天对我的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因为它像是一个句号。
句号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束,更意味着一个重新,从零开始。
各位,此时此刻,你们面对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要重新,从零开始。
北大演讲致辞范例范文北大是一部厚重的书。
无论初入燕园还是已经在这里磨砺过几年,同学们都应该读一读我们的校史,了解自己所在院系和学科的历史,认真思考我们的前辈所走过的道路。
所谓“守正”,就是要铭记历史、坚守传统,始终捍卫我们北大的精神。
回顾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过往,更是为了开拓未来。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北大演讲致辞,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北大演讲致辞1各位同学、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掌声)非常高兴许校长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谈一谈我在北大的体会。
(掌声)可以说,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
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
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挣扎和进步中间,最后找到了自我,开始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能做一点事情。
学生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我还记得我们班有一个男生,每天都在女生的宿舍楼下拉小提琴,(笑声)希望能够引起女生的注意,结果后来被女生扔了水瓶子。
我还记得我自己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帮着女生扛包。
(笑声、掌声)后来我发现那个女生有男朋友,(笑声)我就问她为什么还要让我扛包,她说为了让男朋友休息一下(笑声、掌声)。
我也记得刚进北大的时候我不会讲普通话,全班同学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互相介绍,我站起来自我介绍了一番,结果我们的班长站起来跟我说:“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笑声)我后来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拿着收音机在北大的树林中模仿广播台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话还依然讲得不好。
人的进步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
在北大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
有很多事情特别让人感动。
比如说,我们很有幸见过朱光潜教授。
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是我们班的同学每天轮流推着轮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
(掌声)每当我推着轮椅的时候,我心中就充满了对朱光潜教授的崇拜,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
米歇尔北大演讲全英(五篇模版)第一篇:米歇尔北大演讲全英Michelle Obama’s Speech at Peking UniversityMRS.OBAMA:(Applause.)Thank you.Well, ni-hao.(Laughter.)It is such a pleasure and an _____________ to be here with all of you at this great university, so thank you so much for having me.Now, before I get started today, on behalf of myself and my husband, I just want to say a few very __________ words about Malaysia Airlines Flight 370.As my husband has said, the United States is offering as many _______ as possible to assist in the search.And please know that we are keeping all of the families and loved ones of those on this _______ in our thoughts and prayers at this very difficult time.Now with that, I want to start by _________ our new Ambassador to China, Ambassador Baucus.President Wang;Chairman Zhu;Vice President Li;Director Cueller;Professor Oi, and the Stanford Center;President Sexton from New York University, which is an excellent study ___________ program in Shanghai;and John Thornton, Director of the Global Leadership Program at Tsinghua University.Thank you all for joining us.But most of all, I want to thank all of the students who are here today.And I _______________want to thank Eric Schaefer and Zhu Xuanhao for that extraordinary English and Chinese introduction.That was a powerful _____________ of everything that I want to talk with you about today.See, by learning each other’s languages, and by showing such curiosity and _______________ for each othe r’s cultures, Mr.Schafer and Ms.Zhu and all of you are building bridges of understanding that will lead to so much more.And I’m here today because I know that our future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connections like these among youngpeople like you across th e globe.That’s why when my husband and I travel abroad, we don’t just visit palaces and parliaments and meet with heads of state.We also come to schools like this one to meet with students like you, because we believe that relationships between nations are n’t just about relationships between governments or leaders--they’re about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particularly young people.So we view study abroad programs not just as an educational ____________ for students, but also as a vital part of America’s foreign policy.Through the wonders of modern technology, our world is more ____________ than ever before.Ideas can cross oceans with the ___________ of a panies can do business1 and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companies across the globe.And we can text, email, Skype with people on every continent.So studying abroad isn’t just a fun way to spend a semester;it is quickly becoming the key to success in our global ______________.Because getting ahead in today’s workplaces isn’t just about getting goo d grades or test scores in school, which are important.It’s also about having real experience with the world beyond your borders –-experience with languages, cultures and societies very different from your own.Or, _________ __________ Chinese _______ _______: “It is better to travel ten thousand miles than to read ten thousand books.”But let’s be clear, studying _________ is about so much more than improving your own future.It’s also about shaping the future of your countries and of the world we all share.Because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the defining challenges of our time-–whether it’s climate change or economic opportunity or the spread of nuclear weapons--these are shared challenges.And no one country can confront them alone.The onlyw ay forward is together.That’s why it is so important for young people like you to live and study in each other’s countries, because that’s how you develop that______________ of cooperation.You do it by immersing yourself in one another’s culture, by learni ng each other’s stories, by getting past the stereotypes and misconceptions that too often ______________ us.That’s how you come to understand how much we all share.That’s how you___________ that we all have a stake in each other’s success--that cures discovered here in Beijing could save lives in America, that clean energy technologies from Silicon Valley in California coul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here in China, that the _______________ of an ancient temple in Xi’an could inspire the design of new buildings in Dallas or Detroit.And that’s when the connections you make as classmates or labmates can blossom into something more.That’s what happened when Abigail Coplin became an American Fulbright Scholar here at Peking University.She and her colleagues published papers together in top science journals, and they built research partnerships that lasted long after they returned to their home countries.And Professor Niu Ke from Peking University was a FulbrightScholarship--Scholar in the st year, and he reported--and this is a quote from him--he said, “The most memorable experiences were with my American friends.”These lasting bonds _____________ the true value of studying abroad.And I am thrilled that more and more students are getting this opportunity.As you’ve heard, China is currently the fifth most popular destination for Americans studying abroad, and today, the highest number of _______________ students in the U.S.are from China.But still, too many students never have thischance, and some that do are hesitant to take it.They may feel like studying abroad is only for _______________ students or students from certain kinds of universities.Or they may think to themselves, well, that sounds fun but how will it be useful in my life? And believe me, I understand where these young people are coming from because I felt the same way back when I was in college.See, I came from a working-class family, and it never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me to study abroad--never.My parents didn’t get a chance to _____________ c ollege, so I was focused on getting into a university, earning my degree so that I could get a good job to support myself and help my family.And I know for a lot of young people like me who are struggling to ______________ a regular semester of school, paying for plane tickets or living ______________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 just isn’t possible.And that’s not ______________, because study abroad shouldn’t just be for students from certain backgrounds.Our hope is to build connections between people of all races and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because it is that diversity that truly will change the face of our relationships.So we believe that diversity makes our country vibrant and strong.And our study abroad programs should _____________ the true spirit of America to the world.And that’s why when my husband visited China back in 2009, he ____________ the100,000 Strong initiative to increase the number and diversity of American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And this year, as we ______________ the 35th anniversary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the ernment ______________supports more American students in China than in any other country in the world.We are sending high school, college and graduate students here to study Chine se.We’reinviting teachers from China to teach Mandarin in American schools.We’re _____________ free online advising for students in China who want to study in the U.S.And the U.S.-China Fulbright program is still going strong with more than 3,000 alumni.And the private sector is stepping up___________ ____________.For example, Steve Schwarzman, who is the head of an American company called Blackstone, is funding a newprogram at Tsinghua University modeled on the Rhodes Scholarship.And today, students from all kinds of backgrounds are studying here in China.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of Royale Nicholson, who’s from Cleveland, Ohio.She attends New York University’s program in Shanghai.Now, like me, Royale is a first-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And her mother worked two full-time jobs while her father worked nights to support their family.And of her experience in Shanghai, Royale said--and this is her quote--she said, “This city oozes persistence and inspires me to accomplish all that I can.” And happy b irthday, Royale.It was her birthday yesterday.(Laughter.)And then there’s Philmon Hail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whose family came to the U.S.as refugees from Eritrea when he was a child.And of his experience studying in China, he said, “Study a broad is a _______________ vehicle for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as we move into a new era of citizen diplomacy.”“A new era of citizen diplomacy.” I could not have said it better myself, because that’s really what I’m talking about.I am talking about ____________citizens reaching out to the world.And as I always tell young people back in America, you don’t need to get on a plane to be a citizen diplomat.I tell them that if you have an Internet connection in your home, school, or library,within seconds you can be transported anywhere in the world and meet people on every continent.And that’s why I’m posting a daily travel blog with videos and photos of my experiences here in China, because I want young people in America to be part of this visit.And that’s r eally the power of ____________ –-how it can open up the entire world and expose us to ideas and innovations we never could have imagined.And that’s why it’s so important for _____________ and ideas to flow freely over the Internet and through the media, b ecause that’s how we discover the truth.That’s how we learn what’s really happening in our communities and our country and our world.And that’s how we decide which values and ideas we think are best –-by questioning and debating them vigorously, by listening to all sides of an argument, and by judging for ourselves.And believe me, I know how this can be a messy and frustrating process.My husband and I are on the receiving end of plenty of questioning and criticism from our media and our fellow citizens.And it’s not always easy, but we wouldn’t trade it for anything in the world.Because time and again, we have seen that countries are stronger and more prosperous when the voices of and opinions of all their citizens can be heard.And as my husband has said, we respect the uniqueness of other cultures and societies, but when it comes to _______________ yourself freely and worshipping as you choose and having open _____________ to information, we believe those universal rights--they are universal rights that are the birthright of every person on this planet.We believe that all people deserve the opportunity to fulfill their highest potential as I was able to do in the United States.And as you learn about new cultures and form new friendships during your time here in China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all of you arethe living, breathing embodiment of those values.So I guarantee you that in studying abroad, you’re not just changing your own life, you are changing the lives of everyone you meet.And as the great American President John F.Kennedy once said about foreign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U.S., he said “I think they teach more than they learn.” And that is just as true of young Americans who study abroad.All of you are America’s best face, and China’s best face, to th e world--you truly are.Every day, you show the world your countries’ ______________ and creativity and optimism and unwavering belief in the future.And every day, you ___________ us--and me in particular--of just how much we can ___________ if we reach across borders, and learn to see ourselves in each other, and confront our shared challenges with shared resolve.So I hope you all will keep seeking these kinds of experiences.And I hope you’ll keep teaching each other, and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and building bonds of friendship that will __________ your lives and enrich our world for decades to come.You all have so much to ___________, and I cannot wait to see all that you achievetogether in the years ahead.Thank you so much.Xie-Xie.(Applause.)第二篇:米歇尔北大演讲MRS.OBAMA:(Applause.)Thank you.Well, ni-hao.(Laughter.)It is such a pleasure and an honor to be here with all of you at this great university, so thank you so much for having me.Now, before I get started today, on behalf of myself and my husband, I just want to say a few very brief words about Malaysia Airlines Flight 370.As my husband has said, the United States is offering as many resources as possible to assist in the search.And please know that we are keeping all of the families and loved ones ofthose on this flight in our thoughts and prayers at this very difficult time.But most of all, I want to thank all of the students who are here today.And I particularly want to thank Eric Schaefer and Zhu Xuanhao for that extraordinary English and Chinese introduction.That was a powerful symbol of everything that I want to talk with you about today.See, by learning each other’s languages, and by showing such curiosity and respect for each other’s cultures, Mr.Schafer and Ms.Zhu and all of you are building bridges of understanding that will lead to so much more.And I’m here today because I know that our future depends on connections like these among young people like you acrossthe globe.That’s why when my husband and I travel abroad, we don’t just visit palaces and parliaments and meet with heads of state.We also come to schools like this one to meet with students like you, because we believe that relationships between nations aren’t just about relationships between governments or leaders--they’re about r 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particularly young people.So we view study abroad programs not just as an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but also as a vital part of America’s foreign policy.Through the wonders of modern technology, our world is more connected than ever before.Ideas can cross oceans with the click of a panies can do business and compete with companies across the globe.And we can text, email, Skype with people on every continent.So studying abroad isn’t just a fun way to spend a semester;it is quickly becoming the key to success in our global economy.Because getting ahead in today’s workplaces isn’t just about getting good grades or test scores in school, which are important.It’s also about having real experience with the world beyond your borders –-experience with languages, cultures andsocieties very different from your own.Or, as the Chinese saying goes: ―It is better to travel ten thousand miles than to read ten thousand books.第三篇:米歇尔北大演讲Ni hao.It is such a pleasant and an honor to be here with all of you at this great university…Thank you so much for having me.And before I get started today, on behalf of myself and my husband, I just want to say a few very brief words above Malaysian(sic)Airline Flight 370.As my husband has said, theUnited Statesis offering as many resources as possible to assist in the search.And please know that we are keeping all the families and loved ones of those on this flight in our thoughts and prayers at this very difficult time.And with that, I want to start by recognizing our news Ambassador toChinaAmbassador Baucus…President Wang…Chairman Zhu…Vice President Li.Director Cueller, Professor Oi and the Stanford center…President Sexton from New York University which has an excellent study abroad progr am in Shanghai…and John Thorton, Director of the Global Leadership Program at Tsinghua University…thank you all so much for joining us.And most of all, I want to thank all of the student for being here today…and I particulary want to thank Eric Schafer and Zhu Xuanbao for that extraordinary English and Chinese introduction.That was such a powerful symbol of everything I want to talk with you about today.You see, by learning each other’s languagesMr.Schafer and Ms.Zhu and all of you are building bridges of understanding that lead to so much more.And I’m here today because I know that our future depends on connections like these among your people like you across the globe.That’s why when my husband and I travel abroad, we don't just visit palaces and parliament andmeet with heads of state.We also come to schools like this one to meet with students like you.Because we believe that relationships between nations are not just about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s or leaders…they’re about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particularly our young people.So we view study abroad programs not just as an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f or students…but also as a vital part ofAmerica’s foreign policy.You see, through the wonders of modern technology, our world is more connected than ever before.Ideas can cross ocean with the click of a panies can do business and complete with companies across the globe.And we can text, email and skype with people on every continent.So studying abroad isn’t just a fun way to spend a semester-it’s quickly becoming the key to success in our global economy.Because getting ahead in today’s workplaces isn’t just about getting good grades or test scores in school…it’s also about having real experience with the world beyond your bordersit’s also abo ut shaping the future of your countries and of the world we all share.Because when it comes to the defining challenges of our timeyou do it by improving yourself in someone’s culture…by learning each other’s stories…and by getting past the stereotypes and misconceptions that too often divide us.That’s how you come to understand how much we all share.And that’s how you realize that we all have a stake in each other’s successbecause I want young people inAmericato be part of this visit.That’s really the power of technologyby questioning and debating them vigorously…by listening to all sides of every argument...and by judging for ourselves.And believe me, I know this can be a messy and frustrating process.My husband and I are on the receiving and of plenty of questioning and criticizing from our media and ourfellow citizens...and it’s not always easy...but we wouldn’t trade it for anything in the world.Because time and again, we have seen that countries are stronger and more prosperous when the voices and opinions of all their citizens can be heard.And as my husband said, we respect the uniqueness of other cultures and societies.But when it comes to expressing yourself freely, and worshipping as your choose, and having open access to information – we believe those are universal rights that are the birthright of every person on this planet.We believe that all people deserve the opportunity to fulfill their highest potential as I was able to do in theUnited States.And as you learn about new cultures and form new friendships during your time here in China 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all of you are the living, breathing embodiment of those values.So I guarantee you that in studying abroad, you’re not just changing your own life…you’re changing the lives of everyone you meet.As the great American President John F.Kennedy once said about foreign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U.S., “I think they teach more than they learn.”And that is just as true of young Americans who study abroad.All of you are America’s best face, and China’s best face, to the world.Every day, you show the world your countries’ energy, creativity, optimism and unwavering belief in the future.And every day, you remind us of just how much we can achieve if we reach across borders…and learn to see ourselves in e ach other…and confront our shared challenges with shared resolve.So I hope you will keep seeking these kinds of experiences.And I hope you’ll keep teaching each other…and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and building bonds of friendship that will enrich your lives and enrich our world for decades to come.You all have so much to offer, and I cannot wait to see allthat you achieve together in the years ahead.Thank you so much.Xie Xie.第四篇:米歇尔北大演讲全文米歇尔北大演讲全文2014年3月22日星期六我今天来到这里,是因为我知道,我们的未来,取决于全世界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之间的联系。
北大最大胆的一次演讲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这也是我在北大最大胆的一次演讲!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
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
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挣扎和进步中间,最后找到了自我,开始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能做一点事情。
学生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我还记得我们班有一个男生,每天都在女生的宿舍楼下拉小提琴,(笑声)希望能够引起女生的注意,结果后来被女生扔了水瓶子。
我还记得我自己为了吸引(笑声、掌声)后来我发现那个女生有男朋友,(笑声)我就问她为什么还要让我扛包,她说为了让男朋友休息一下(笑声、掌声)。
我也记得刚进北大的时候我不会讲普通话,全班同学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互相介绍,“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笑声)我后来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拿着收音机在北大的树林中模仿广播台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话还依然讲得不好。
人的进步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
在北大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
有很多事情特别让人感动。
比如说,我们很有幸见过朱光潜教授。
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是我们班的同学每天轮流推着轮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
(掌声)每当我推着轮椅的时候,我心中就充满了对朱光潜教授的崇拜,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
所以,我在大学看书最多的领域是美学。
因为他写了一本《西方美学史》,是我进大学以后读的第二本书。
为什么是第二本呢?因为第一本是这样来的,我进北大以后走进宿舍,我有个同学已经在宿舍。
那个同学躺在床上看一本书,叫做《第三帝国的兴亡》。
所以我就问了他一句话,我说:“在大学还要读这种书吗?”他把书从眼睛上拿开,看了我一眼,没理我,继续读他的要读大量大量的书。
你才能够有资格把自己叫做北大的学生。
(掌声)所以我在北大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第三帝国的'兴亡》,而且读了三遍。
后来我就去找这个同学,我说:“咱们聊聊《第三帝国的兴亡》”,他说:“我已经忘了。
张曼菱在北大演讲全文|压抑的胜利(2014-06-04 16:58:33)转载▼分类:人生哲学压抑的胜利——致今日之北大学生时间:2014年3月29日下午三点至五点地点:北大理科教学楼303主持人:高远东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北大中文系79级学生高远东:曼菱学长给我的印象很深,那一年北大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我看见,那个场面您是有份的,您在那儿指挥。
您对我们后面这几届的学子影响是很深的。
下面,请张曼菱学长给我们讲座。
张曼菱:同学们,感谢你们来听讲座。
今天天气好,又是周末,我想很多同学应该是外出了。
本来准备讲一些西南联大的故事,谈一下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怎样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等等。
我去年九月在三联书店出的一本书《西南联大行思录》,里面全都是西南联大人的口述历史,基本上是小故事。
很有趣,你们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然而,看见你们坐在这里,眼睛里带着迷茫,像来听一堂课那样地沉默着和认真着。
我忽然改变了主意,我不想讲那些故事啦,因为西南联大的故事离你们实在是太远了。
我说的远,不是时代和时间的远,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远。
你们坐在这里,号称是北大学子,然而,你们离当年的北大学子,西南联大有一种精神源头的隔和远。
所以,这些故事解决不了你们的实际问题。
西南联大的学生,他们穿越战火,悲歌向前,读书救国。
他们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觉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们,虽然头顶名校桂冠,你们只是“被动成长”和“成功压抑”的产物。
我今天如果讲故事,对我很容易,可以煌煌万言,因为我已经写出了几本书,还做了纪录片。
而听故事,对你们也不难。
你们都是考试冠军,否则进不了北大。
你们会把这些故事当作“知识”与历史一样,转眼就背得烂熟。
然而那又能怎么样?你们又多了一种死的知识,如此而已。
然后你们知道我是西南联大方面的专家。
如此而已。
你们是我的师弟师妹,我们有血浓于水的一脉相承的校园情。
我们,不该是一只大木桶和一只小木桶的关系。
就是说,我把我的知识倒一些给你;而是我要关心你们的成长,你们也想从我这儿明白一些迷茫的问题。
我们之间是生命的呼吸和延续,校园精神的传递的关系。
此来北大,我的初衷是要打动你们,打动你们的思想。
而不是又增加一点你们的积累,你们的“知识包袱”。
所以我决定不讲故事啦,我要讲一点我的思想。
这些思想并不系统,但是鲜活,现实,能够触动你们,能够触动社会。
我从来认为,那些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之类,是最没有用处的,有用的只是细节,具体的环节。
这在哲学上是有一派的。
用几个观点,来传播我给你们讲的思想,我不管它能不能形成“系统理论”,我相认它能进入你们的灵魂。
因为它是没有人对你们讲过的。
一、压抑的胜利:你们坐在这里,你们考入了北大,但我并不认为,你们就是天之骄子,就是精英。
说实话,我认为,你们能够考入北大的那种因素,那个分数,其实并不是那么光荣,那么有力量,那么有积极意义的。
相反,它是一种消极的标志。
并不是你们真的比你们的同学优越,聪明,用功,有天才,有前途,你们才坐在这里。
而是你们比你们的同学更能够接受压抑,配合压抑,与压抑你们的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配合,服从,压抑了你们青春的个性,是这种对压抑的服从,是你们通过了考试机器,使你们得了高分,进了北大。
我称之为“压抑的胜利”。
你们赢了吗?不,赢的是你们的老师和家长,而你们是这场博弈的牺牲品。
你们这些高分的宠儿,比起你们那些没有考上北大的同学,你们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泼,少了游戏,少了恋爱,少了美丽,少了俏皮,少了青春,少了分数外的许多最宝贵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恰恰是能够使你们的人生可能幸福和成功的要素。
可是为了高分,你们都把它付出了,都把它牺牲了,你们屈从于老师和家长的苛刻要求,拼命压抑自己,才得到了这个结果,考上大学,并且是北大。
那些没有考上北大的同学,也许他们更多地保留了自己,保留了选择,保留了活力与美丽,他们的人生会可能比你们更加成功和幸福。
因为他们保留了更多的对自己和对生活的热情,更多的个性。
我观察到,情商较高的孩子反抗这种压抑最多,而情商其实决定人的成功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在北大这类的名校里近年来会发生所谓精英学生自杀的事件。
这就是考上北大之路成了自我毁灭之路的原因。
因为你们会把这种压抑当作是成功的必要,当作是人生正面的经验,误以为就这样被动地学习,生活,加大对自己的压抑,就可以完成一个成功的人生。
这是一个太大的谬误。
这种对人生和事业理解和开始的谬误,必须停止!你们必须重新评估自己考上北大这件事情,必须重新总结自己为什么能上北大这个消极的经验。
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正在改变中。
你们曾经搭上的那班考试车高分车,也在发生变化,在发生一种宽容的合理的具有多种选择性的变化。
你们是过去消极考试的产物,如果不能够迅速地调整自己,调动生命的真正活力,那么一条路走下去,你们死定了!有个叫坎贝尔的人说过:“最坏的生活,是没有选择的生活。
”你们正是从那样的生活中走过来的。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对我说过:西南联大的学生,不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每个人都像一粒种子一样,而教育是配合这个学生的个性来实施的。
可你们却是被压成了“一个模子出来的”,你们的样子不是你们所选择的。
对于你们而言,选择太有限,可能是选择一个发夹,一件名牌衣服这样的无价值无意义的选择罢了。
更多的时候,你们不敢说“不”,更不敢说“我要”。
所以,你们成了一批只能在小事情上撒娇,而却在大方向上完全服从的孩子。
这就是今天中国家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大失败。
古人说:“入门须正,立意要高。
”我的师兄钱理群说:当今中国教育的败绩始于中、小学。
这是看到你们的根子不正啊。
你们是被种歪了的一代。
你们必须猛省,立即进行自我纠正。
你们没有真正自我的阅读,你们不知道天下与历史,你们知道的只是媒体和网络上的浮浅信息。
你们没有个性,因为你们一生没有选择和经历过真正的历险。
李政道中学毕业后,就遇上日本入侵。
他一个人可以跋山涉水,从沦陷区来到云南,寻找他心目中的恩师,他一生学业的引路人。
他曾经遭遇翻车,受伤,住院,然后他成功到达昆明。
他在一个叫岗头村的昆明郊区,敲开了一间农家的房门。
他未来的恩师吴大猷正在里面照料着自己生病的妻子。
李政道泰然经过了吴大猷的一道道物理题目,一次次地让吴大猷感到惊讶,最后震动和狂喜,第二天吴老师到西南联大的物理系就说:“各位,我发现了一个物理奇才。
”从此李政道受到吴老师和西南联大诸位名师的精心培养。
这样的道路,你们能走吗?李政道正是在你们这样的年龄。
无数的西南联大学子在战火中都进行了自我选择,他们选择了脱离沦陷区,为国读书,他们吃尽辛苦,长途跋涉,到达昆明去念书。
自我选择,经历艰辛危险去完成这个选择。
你们能做到吗?二、被遗弃的校园:刚才有个男生提问说:“你对当今的教育改革如何看?”我的看法是:现在的教育很坏,步步都是对你们的陷阱与剥夺,没有爱,没有责任。
让你们错过自己的童年,再错过青春成长期,成为一些不知所措的人。
你们终于进入大学,有一种放松感。
父母远离,中学的管理不再罩着你们了。
你们可以有很多的选择。
正像是一群关在笼子里很久的小鸟,现在放到一个院子里,也有罩,不过大些。
最可怕的是,对于你们这些初入学的新生,有军训,可是没有人文温情的关怀,更谈不上呵护。
没有人来约束你们,更没有人来爱你们,为你们负责。
我有一个侄子一个外甥都这样走过来的。
他们奋力拼搏,进入名校,可是一进去就迷茫了。
我去过那种所谓的大学城,那是对你们的遗弃。
简直就是大学的犯罪。
在遥远的郊区,除了小卖部什么都没有,老师都不在那儿。
一群刚入学的孩子们在那里,简直是集中营。
他们夜里吼歌可以到零点,吃薯条吃到嗓子哑。
因为孤寂他们只能玩电脑。
这时候,有很多同学成了电脑迷,甚至因为上网而耽误学业,而被开除。
这是中国式教育的又一个失败衔接。
所幸的是,我家的那两个后代现在发展很好,他们经历青春的觉醒,进行了自我选择与奋争,走上了一条自己能够把握生命的道路。
但回忆起在大学里虚度的那些迷茫时光,他们都很痛惜。
现在你们成年了,你们必须醒悟:“全靠自己救自己”。
这种可怕的“大学城”,现在还在继续。
没有人气,没有校园氛围,没有导师,没有高班同学,甚至没有街道和居民。
这种现象国家还不来管,我认为是在糟蹋和迫害学子。
我有位师兄郝斌,是北大的前领导,他说过:“这是对孩子和家长的犯罪。
对这些热心向上进入大学的新生,完全是一种欺骗和不负责。
”校园的辅导与关怀,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温暖的小环境,这对于初离开家庭的学子至关重要。
你们本来被呵护得无微不至,突然就被扔进了荒地。
大学城就是荒地。
而即使是在老校园,也与荒地没什么差异。
在云南发生过一起恶性的学生杀人案,因为贫富悬殊与歧视,刺伤了一个底层学子的自尊心,没有人发现,没有人来恢复,没有人来调整,直到这名叫马加爵的学生杀了数名同学。
而原因全是由于小事。
杀人者与被杀者都是当前这种非人性校园的牺牲品。
同学们处于一种无助状态。
他们甚至可以相互构成威胁。
我曾经在中科院作过讲座。
一看就知道,那群高分的孩子们其实是很久没有人跟他们谈什么了,谈心,谈感触,听他们的问题。
他们在一种多么孤寂和闭塞的心理状态中成长。
那天也是一开始就讲西南联大故事,时间到了。
他们不让我离开。
有个外地来的同学问我:“老师,北京有什么好?”显然,他很想念他的家乡,他原来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而且没有人来开导他。
我告诉他:北京堵车、空气差、人与人之间很冷漠,因为大家都是来淘金的,没有建立家乡的那种人情。
但你到北京并不是来寻找安乐窝的,你是为寻求你专业的最高端而来,所以你一定要做出牺牲,把握好你的专业方向。
一切才值得。
有个女生问我:“老师,你看我的头发是留长一点好,还是短一点好?”她是多么需要友谊,需要欣赏,需要长辈的呵护啊。
这些高分的博士生,他们的心灵充满饥渴。
他们的生活一点也不充实丰满,这样他们如何可以去完成科学的任务,攻取尖端呢?事业还没有开始,人生就如此无趣。
动力又在哪里呢?还有一次在,我清华售西南联大的书和光碟。
一个博士生问我:“我可不可以只买化学的。
因为我是学化学。
”气得我大骂了他一顿:“难道你学化学不需要数学?难道化学与物理不是兄弟学科?你大概是只会买考试题目吧?这些大师的人生和见解你就不想读一读吗?你父母也不学化学,他们就不是你父母了吗?”他听我骂后,说:“老师,您别生气,我买,我都买。
”我说,关键你必须都看。
同学们,当我还在上中学的时候,中国被领导人发动了一次文化大革命。
那是一次大灾难。
当时中学生有一个口号:“砸烂旧教育制度”。
其实是把自己敬爱的老师们一个个打了一顿,造成千古之恨。
今天,我不想号召你们去“砸烂”谁,你们也不懂错在那里。
今天大学状态,是各种历史恶果的堆砌,有体制的,有人文的,有政治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各种伤害历史性的伤害造成了恶劣的大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