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课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778.50 KB
- 文档页数:45
第六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等级考内容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1.四季更替(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的划分(1)五带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2)五带划分:[名师注解]【注1】 (1)太阳高度角是线面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是特定时刻(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2)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但不一定是90°。
【联1】 正午时日影朝向(1)北极点:朝正南。
(2)北回归线~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北。
(3)南极点:朝正北。
(4)南回归线~南极点(不包括极点):朝正南。
(5)南、北回归线之间:因太阳直射点不同而出现朝北、或无影子、或朝南。
影子朝向取决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对位置。
【点】 (1)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度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极点
极昼期,太阳高度全天都不变,太阳高度始终等于直射点纬度,其值的年变化幅度介于0°到23°26'之间.
赤道
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时日出,18时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至 66°34′间变化。
太阳直射地点
正午的太阳高度为90°,且非赤道地区在6时以前日出,18时以后日落。
刚好出现极昼的地区
N
S
H
N
S W
春秋分
高度
′高度 小时 90°
极昼的地点总是
0时日出,24时日落。
这些地点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极圈以内地区
一天中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非极点地区表现为斜升斜落,一天中最小的太阳高度大于0°,这现地点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6°52′(非极圈)。
处于冬半年的地点(非极夜区)
6时以后日出,18时以后日落。
夏半年的地点(非极昼区、
6时以前日出,18时以后日落
S 小时 0 6 12 18 24 N S 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