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四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 格式:pptx
- 大小:1011.57 KB
- 文档页数:19
旅游管理教学⼤纲旅游管理教学⼤纲《旅游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旅游概论适⽤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的⼀门主⼲专业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掌握必要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结构。
⼆、课程教学⽬标本课程的教学⽬标是使学⽣掌握旅游的产⽣以及旅游六⼤组成部门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内容。
(⼀) 知识教学⽬标1. 掌握旅游、旅游者、旅游资源等相关专业概念;2. 初步掌握旅游线路的设计⽅法;3. 了解旅游业产业的组成部门知识;(⼆) 能⼒培养⽬标1. 能正确理解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概念;2. 能正确理解各种旅游资源的分类;3. 会使⽤旅游管理专业语⾔进⾏分析问题;4.初步掌握旅游相关管理知识。
(三) 思想教育⽬标;1、通过对旅游知识的学习了解⼈类博⼤精深的⽂化以及⼯业化给旅游带来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模块(⼀)旅游概述1. 旅游的产⽣的基础知识;2. 掌握旅游的概念;3. 了解旅游的本质属性;4. 了解旅游的特点;5. 掌握旅游的类型;6.旅游组织的基本知识(⼆) 旅游简史1. 了解世界旅游简史2. 掌握中国旅游简史;(三) 旅游业的构成1. 掌握旅⾏社的相关知识;2. 掌握旅游交通的相关知识;3. 掌握旅游饭店是相关知识;4. 掌握旅游区点的相关知识;5. 了解旅游商场的基本知识;6. 了解旅游娱乐业的基本知识;(四)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 掌握旅游者的概念以及分类等⽅⾯知识;2. 掌握旅游资源的相关知识;3. 了解旅游业的相关基本知识;(五) 旅游市场1. 掌握旅游市场的相关知识;2. 掌握旅游市场的划分;3. 了解我国的旅游市场;(六) ⽣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1.了解⽣态旅游的基本知识;2.了解国际⽐较与⽣态旅游的相关知识;3. 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七)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2.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法。
国开一体化平台《旅游学概论》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1061,整套相同,Ctrl+F查找更快捷,李老师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形考任务(1)----------------------------------------------------------------1、简述旅游的基本属性。
答:(1)、旅游的社会属性。
(2)、旅游的文化属性。
(3)、旅游的经济属性。
(4)、旅游的休闲属性。
2、简述旅游的基本要素。
答:(1)、旅游者。
旅游者是旅游主体,是最基本、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
(2)、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旅游客体,是吸引旅游者、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和现实需要的直接因素,是旅游活动不断丰富的条件和载体,更是旅游供给保障和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3)、旅游业。
旅游业是旅游媒介,是实现旅游活动的条件和手段。
旅游业是旅游者和旅游资源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旅游活动组织等方式和手段,为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提供条件和服务保障。
3、简述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
答:概念性定义主要是对旅游者的一般性描述,界定了旅游者的本质属性。
简单来说,旅游者是离家外出到异地旅行和访问的人。
其质的规定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素:一是时间上的短暂性,一般不超过1年;二是空间上的异地性;三是目的上的非谋生性。
因此,从概念上理解,旅游者是出于谋生和移民以外的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地旅行和访问的人。
4、简述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
答:(1)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是旅游者形成的基本因素。
个人或家庭,只有在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即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后,才有可能产生旅游等更高层次的生活消费需要。
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政策。
(2)闲暇时间。
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不但要有足够的收入保障和经济支付能力,而且需要具备充分的时间保障条件。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与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2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2四、本课程各章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难点。
2五、职场健康与安全。
8六、课时安排。
8七、考核方式。
8八、参考教材。
9《旅游概论》课程标准(总学时:72课时)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与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旅游概论》是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它是一门研究旅游者、旅游业双方活动,影响旅游接待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非常重要的学科。
通过学习,要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旅游学基础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为进一步学习酒店服务专业的其他学科和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2.教学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和旅游的基本要素,旅游的产生,旅游者的条件,构成旅游业的要素,影响旅游市场的主要因素等,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旅游酒店服务工作和旅游经营管理工作打下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
3.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2)掌握旅游的基本要素,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产生旅游者的条件。
(3)掌握旅游业的构成,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
(4)掌握旅游市场的概念、细分,以及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
(5)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发展现状和意义,理解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6)理解并掌握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旅游概论》是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只有全面地掌握了旅游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的其他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学生只有在学习了此课程并对旅游学科有全面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酒店专业的其他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旅游地理》课程为基础,在学习本课程以前,应先学习《旅游地理》课程。
华中师⼤《客源国概况》复习题及答案《客源国概况》复习题及答案⼀、填空题1、世界旅游组织(WTO)的统计标准,全球分为六个旅游区:⾮洲、美洲、、欧洲、中东和南亚。
2、俄罗斯的是世界上最深、蓄⽔量最⼤的淡⽔湖,并被誉为“西伯利亚的明珠”。
3、在泰国,被视为佛教圣物、佛的化⾝,只能由王室饲养。
4、基督教的三⼤教派是指、东正教和基督新教。
5、加拿⼤的⾸都是____________。
6、新西兰的⾸都是世界上最南端的⾸都。
7、拥有上百个民族,是世界上民族最多、最复杂的国家之⼀,有“民族马塞克”、“⽂化⼤拼盘”之称。
8、德国城市每年都举办闻名于世的啤酒节。
9、西班⽛旅游业的王牌项⽬3“S”指的是阳光、和海洋。
10、法国国旗的三种颜⾊是_蓝、⽩、_______。
11、西⽅⼈认为⼀周当中,星期是不吉利的。
12、中国⼊境客源市场的主体是地区,两翼为欧洲和北美。
13、是德国著名诗⼈、剧作家和思想家,其⼤量作品为德国⽂学乃⾄世界⽂学的瑰宝,代表作有⼩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歌《浮⼠德》。
14、印度尼西亚政府部门、商业活动⼴泛使⽤的语⾔是___________。
15、万神庙、和底下墓⽳并称为罗马三⼤古迹。
16、美国领⼟包括_________个州和⼀个直辖特区。
17、意⼤利的⾸都是____________。
18、菲律宾主要民族是马来族,84%的居民信奉的是__________。
19、有“博物馆城”之称,是⼀座被誉为“西⽅雅典”的⽂化古城。
20、东京是⽇本第⼀⼤城市,⽽_________是其第⼆⼤城市。
21、“枫叶之国”指的是__________。
22、意⼤利位于欧洲南部的__________半岛,其境内的维苏威⽕⼭世界闻名。
23、美国最美的城市之⼀也是美国最⼤的华⼈聚居地是__________,位于美国西海岸。
24、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的_________是⼀座全球闻名的赌城。
25、西⽅七⼤⼯业国中位于欧洲的是英国、法国、德国和_________。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旅游概论(旅游学概论+旅游法规)适用专业:旅游管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学分:8计划课时:128学时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开课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制定时间:2011年4月二、课程性质1、课程性质与类别: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入门课程,属于职业基本能力课程。
2、课程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旅游活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知识,掌握旅游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学会分析旅游现象和常见问题,能运用旅游政策法规解决旅游纠纷,进行规范服务。
3、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法律意识,形成对旅游业的总体认识,为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进而更好地为我国的旅游事业服务。
4、课程特点:本课程包括旅游学概论和旅游法规两个模块,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由易到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总体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1、了解旅游的发展历程,世界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2、熟悉旅游活动的构成,例如旅游者(主体)的产生条件及流动规律、旅游资源(客体)的类型、评价、开发和保护;旅游业(媒介)的构成及特点;3、掌握旅游市场的调查与划分,我国旅游市场的构成及管理;4、熟悉旅游业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5、辨析道德与法律,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6、掌握旅行社、旅游合同、旅游保险、导游人员、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资源、消费者权益保护、旅游安全、旅游出入境等旅游法律常识。
(二)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思考、归纳、辨析能力。
在学习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旅游者产生的条件及流动规律、旅游政策等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训练。
②培养学生组织旅游活动的能力,会安排食、宿、行、游、购、娱各环节;③培养学生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旅游市场的构成、旅游业的影响等进行市场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旅游消费需求,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提升国内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品质为重点,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进一步改善旅游消费环境,提振旅游消费信心,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质量第一。
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强化质量责任意识,推动建立全员、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
引导经营主体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旅游市场规模实现合理增长。
——坚持系统观念。
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和供给,统筹规范和发展需要,一体推进国内旅游提升工作。
一—坚持问题导向。
顺应旅游消费大众化、出游个性化、需求品质化的发展趋势,聚焦游客诉求集中的领域和问题,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游客满意度、增强获得感。
一—坚持改革创新。
深化国内旅游市场重点领域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不断探索新做法、新模式、新机制,以改革创新成效激发国内旅游活力。
一—坚持协同推进。
强化部门协作和区域联动,不断提高政策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增强国内旅游提升工作合力,畅通国内旅游大循环。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保持合理增长、品质进一步提升。
国内旅游宣传推广效果更加明显,优质旅游供给更加丰富,游客消费体验得到有效改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效能持续提升,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更加健全,现代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内旅游市场对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
《旅游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旅游学概论作业1一、名词解释1、旅游:旅游是人们在具备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前提下,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前往异地,利用旅游资源与设施,以满足精神与物质需求的活动。
2、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是指不离开居住国在国内其他地方,连续停留24小时以上1年以下,从事消遣、闲暇、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养、学习和宗教等活动,并不获取报酬的人。
3、原生性旅游资源:原生性旅游资源是指在成因、分布上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不变特征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因素,一般是属于非再生的有限资源,具有地域垄断性和继承性的特点,主要包括山川风光、生物景观、气候资源、文物古迹、传统民族习惯和风情、传统风味特产。
4、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是指根据旅游资源地条件,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资金、技术手段,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调查、评价、规划、建设、经营等步骤,使旅游资源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二、判断正误1、旅游景点、旅游客体、旅游媒介构成旅游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
(×)2、人类的旅游活动在时间层面上呈现季节性的特点,这是旅游产品与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
(√)3、旅游是社会、政治、经济等现象的集合体,它也反映人类文化需求。
(√)4、人们可以利用余暇时间从事旅游活动。
因此,余暇时间构成了旅游者是否能实现旅游活动的又一重要可观条件。
(√)5、2005年我国各地区入境旅游接待量多的地区是广东。
(√)6、旅游劳务活动是旅游服务使用旅游设施和手段为旅游者提供便利的一种配套活动,是由旅游业衍生而出的,包括旅行社、旅游交通、饭店提供的服务。
(√)7、旅游具有地理集中性的特点,这是指旅游者总是集中在节假日外出旅游。
(×)8、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因地制宜。
从旅游资源的实际出发,按照可观的经济规律办事,目的是促进旅游业发展。
世界旅游市场格局的发展趋势探析世界旅游市场格局的发展趋势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的产业之⼀。
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益显现。
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总体上平稳运⾏,消费需求旺盛,投资持续增长,产业运⾏相对景⽓,发展⽅式加速转变。
中国对国际旅游市场增长的贡献已超过30%。
2013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已达到29475亿元。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型产业,我国旅游业加快推动旅游要素向社会资本全⾯开放,民间资本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投资主⼒。
⾸先介绍了旅游⾏业的定义、特征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接着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
然后对我国旅游业市场的运⾏及投资状况进⾏了详实全⾯的分析。
随后,报告对旅游产业做了⼦⾏业发展分析、细分市场分析、区域及重点城市发展分析、重点企业运营分析、投资机遇分析和投资风险预警。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于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旅游⾏业协会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业核⼼发展指标进⾏科学地预测。
您或贵单位若想对旅游业市场有个系统深⼊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旅游相关⾏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具。
游市场通常是指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某⼀特定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
从经济学⾓度讲,它是旅游产品供求双⽅交换关系的总和;从地理学⾓度讲,它是旅游市场旅游经济活动的中⼼。
属⼀般商品市场范畴,具有商品市场的基本特征,包括旅游供给的场所(即旅游⽬的地)和旅游消费者(即游客),以及旅游经营者与消费者间的经济关系。
旅游市场与⼀般商品市场的区别在于它所出售的不是具体的物质产品,⽽是以劳务为特征的包价路线。
同时,旅游供给与消费过程同步进⾏,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旅游概论》教学计划沈世斌2008-9-1《旅游概论》教学计划沈世斌2008-9-1 根据学校的要求,便于正常的组织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制定《旅游概论》教学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旅游概论教学大纲》为依据,认真组织教学,努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
二、基本情况本期任教的班共有学生54人,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能按时完成作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三、教材分析《旅游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之一。
它主要研究旅游学理论的结构框架,以及旅游管理各专业课在学科中地位。
旅游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新兴学科,以人类的旅游活动为出发点,以研究旅游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通过介绍旅游现象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探讨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介绍我国发展旅游的方针和政策,从而使学生对旅游现象和旅游学科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
四、教学措施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要使本课程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本课程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
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
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
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