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音乐走进小学体育教学尝试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将音乐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作者:仲艳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第06期摘要:体育教学本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如果加入一部分的音乐因素,就会变得丰富多彩、活灵活现。
分析了将音乐融入小学体育课前、课中、课尾、课余教学过程中的策略和方案。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音乐的节奏感和协调性,强化学生的艺术感受,降低学生的体育锻炼疲劳,能够提升体育教学效率,促进美育教学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学习兴趣;运动技能;学生身心将音乐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运动技能、放松学生身心、鼓励学生参与。
“文体不分家”,音乐和体育本身同属于艺术活动,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它们二者应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相互融合。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音乐的美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体育教学活动中,同时,体育又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可谓相得益彰。
下面分析音乐融入体育教学的策略和方案。
一、音乐融入课前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课前准备活动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关键的一部分。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准备阶段,就会导致意外的发生,产生难以挽救的后果。
因此,应该加强课前准备工作,由音乐激励学生实施热身练习和队列练习。
在体育课前准备过程中,由音乐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使他们兴奋,发展学生丰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在课前活动中,音乐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和体会体育动作之间的区别和特点,挖掘其产生的变化,合理进行肌肉调节和力度变换,有效协调身体节奏感和协调性。
例如,在课前准备活动时播放《进行曲》,让学生在音乐节拍下踏步,变换队形队列。
通过整体和团队的一致动作,加上振奋人心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也提升了学生的纪律观念、组织观念等。
也可以班级為单位,编制具有班级个性的健身操,在课前阶段,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前热身。
由音乐的律动提高学生的兴奋点,带领学生进入体育课堂,随之学生在享受身心愉悦的同时,也让身体为体育课做好准备。
将音乐融入到小学体育课堂发布时间:2021-12-07T03:37:13.0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4期作者:林紫盈[导读] 在教学过程中有人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倡导以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学林紫盈福建省漳州市天宝中心小学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有人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倡导以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学为主的今天,开发学生的智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当今教师的重要任务。
体育教学不应再是枯燥的跑步、做操,而是需要一些特殊的教学手段,利用辅助工具引入课堂,使体育课教学有生机、有亮点。
关键词:小学体育音乐辅助音乐和体育有什么关系呢?两个学科好似平行线,应该没有交集才对。
其实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情感和联系,从古代的配乐体操到现在的体育舞蹈、艺术体操、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都说明音乐与体育有着不解之缘,音乐与体育融合在一起,力与美的结合在健身上更能陶冶身心,锻炼身体。
在平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几近每堂课都要用到音乐内容,把它们作为讲授环节中的一个及其主要的辅助工具。
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喜爱的旋律性音乐和活跃的特点,将欢快的音乐引入课堂。
利用节拍分明的旋律,衬托出强烈热闹的氛围,使孩子们豪情澎湃,心情愉悦;使用抒怀柔美的旋律,营建出舒适舒心的情境,使同学们心情愉快,浑身放松。
用一些节拍分明,旋律康健,曲调柔美的音乐帮助教授,可以给同学们美得享受,同时又能把学寓于乐当中,既培育了同学们的乐感,引发了表现力和想象力,又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使学生在欢畅的氛围中锻炼身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运动技能。
体育课堂中,热身活动大多都是一成不变,不是跑步就是做热身操,时间一长,学生觉得枯燥,教师觉得无味。
但是如果加入音乐,带给大家的将会是眼前一亮,焕然一新的感觉,特别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吸引他们。
课的开始部分播放适宜的音乐就能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为课中的学习创造了一定的前提条件。
第1篇摘要:音乐与体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将音乐与体育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音乐和体育的熏陶下,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文以音乐课结合体育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将音乐与体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引言音乐与体育是人类生活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魅力。
音乐能够陶冶情操,激发人的情感;体育则能锻炼身体,培养人的意志。
将音乐与体育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音乐和体育的熏陶下,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文将从音乐课结合体育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将音乐与体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音乐课结合体育教学实践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音乐与体育都是集体活动,将两者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音乐课上,学生需要与同伴共同演唱、演奏;在体育课上,学生需要与队友共同完成比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学会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
2.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音乐与体育都是锻炼身体的有效途径。
将音乐与体育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锻炼身体。
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使他们在运动中感受到快乐,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3. 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音乐与体育的结合,可以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音乐课上,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体验到各种运动项目的乐趣。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音乐课结合体育教学实践的具体措施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运动员进行曲》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 融入体育元素,丰富教学内容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将体育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锻炼身体。
例如,在学习《茉莉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做简单的舞蹈动作,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3. 组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与体育相结合的集体活动,如合唱比赛、运动会等。
新课程下音乐与舞蹈在小学体育课准备部分中的尝试内容摘要:在小学体育课中,引进悦耳动听、节奏鲜明的音乐和轻快自如、柔和优美的舞蹈,是个有益的教学手段。
它既能用以锻炼儿童身体,培养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和韵律感,又能反映儿童的学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发展想象力和表现力,培养文明的举止行为和创造精神。
关键字:音乐;舞蹈;课堂;准备部分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在每次上体育课中都要一边喊口令一边示范领着学生做各种形式的徒手运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心中都明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大多数是一种形式,是一种过场,从老师到学生大多数都在应付差事,还有一部分老师有时根本就不做准备活动,直奔主题而去。
即使做准备活动的那一部分老师,现状也是:在准备活动中,老师吹着刺耳、单调的哨子,学生做着机械的、单一的、毫无激情的徒手操。
学生、教师都没有主动参与的热情,都在完成着一种固有的程序。
在小学体育课中,引进悦耳动听、节奏鲜明的音乐和轻快自如、柔和优美的舞蹈,是个有益的教学手段。
它既能用以锻炼儿童身体,培养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和韵律感,又能反映儿童的学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发展想象力和表现力,培养文明的举止行为和创造精神。
在制定教学计划中列入韵律体操和舞蹈练习(配以音乐伴奏)的课次和内容,以使在备课时做到胸中有数。
同时根据各类教材的特点,合理地选择伴奏乐曲供上课使用。
基于这种想法,教学中我多次尝试了这样方法,我以三年级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经常性的尝试,把部分抒情乐曲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作为准备活动中的各种徒手操练习、队伍操练、队形变换等的伴奏曲,用以培养学生有一个好的心情进入课堂。
根据课的结构,教材内容,动作练习的节奏,编排了一些生动活泼、动作难度不大,适合少儿特点的集体、小组、双人等多种形式的舞蹈,把舞蹈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的准备活动,使准备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总结各位优秀的体育教师的经验及理论,结合自己的一点小小体会,发自了以下几点感慨:一.组织变了—变被动为主动了:说实话,在没改变以前,老师在做准备活动时是很少做什么课前准备的:只要带个哨子就可以指挥学生完成准备活动了,有时不带哨子,让体育委员叫口令同样也可以完成准备活动的内容。
浅析将音乐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是小学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体育课,学生们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然而,传统的体育课常常被认为是单调、乏味的,缺乏趣味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们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方法。
将音乐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浅析将音乐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益处。
一、为什么要将音乐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1. 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音乐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参与度。
2. 增添乐趣。
音乐可以创造愉快、轻松的氛围。
在体育课中加入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到愉悦,享受运动的乐趣。
3. 协助记忆。
音乐是一种有力的记忆辅助工具,通过结合音乐和动作,学生们更容易记住运动技巧和课程内容。
二、如何将音乐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1. 音乐暖身。
在体育课的开始阶段,播放轻松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热身运动。
例如,利用欢快的音乐,在教室里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帮助学生活跃身体。
2. 音乐伴奏。
在体育课中加入音乐伴奏,可以使运动更有乐感。
例如,在进行柔韧性训练时,播放缓慢的音乐,帮助学生放松肌肉。
而在进行快节奏的有氧运动时,播放快节奏的音乐,增加活力和动力感。
3. 舞蹈活动。
组织学生们进行简单的舞蹈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例如,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让学生们在音乐的引领下进行身体动作和舞蹈。
4. 游戏规则。
设计运动游戏规则时,可以通过音乐来调节游戏的节奏和时间。
例如,在竞赛过程中,播放快节奏的音乐,让学生们进行快速的动作;而在休息时间,播放慢节奏的音乐,让学生们放松休息。
5. 特定运动技巧的教学。
在教授特定运动技巧时,可以通过音乐来辅助教学。
例如,在教授跳绳技巧时,利用音乐的节奏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动作和跳绳的节奏。
三、将音乐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益处1. 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音乐的烘托,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热爱体育课,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对新课改下音乐进入体育课的实践性探索作者:杜晓峰来源:《体育教学》2007年第01期一、要根据课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音乐,促进教学过程实施1.准备部分的音乐运用特点:音乐所起到的作用是迅速调动学生的兴奋性、积极性,同时使整个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欢快和愉悦的气氛。
在这个时候所选择的音乐应当是一些节奏鲜明、活泼欢快的迪斯科、摇滚音乐,其节奏以22~24拍/10s为宜,并最好分前后两部分进行。
前一部分节奏稍慢,逐步加快过渡到后一部分,如《韵律操》《兔子舞》等。
2.基本部分音乐的运用特点:应选择以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表现出一种激情高昂、精神振奋的情绪。
使其配合动作练习达到适当的运动量,收到最佳的运动效果。
3.结束部分的音乐运用特点:在一堂紧张而又有较高强度的体育课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达到了一定的疲劳,为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消除生理与心理上的疲劳,应当以旋律优美、意境高雅似流水般的音乐来调节。
如《梁祝》《瑜珈健身操》等,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得到了放松又受到了音乐的熏陶。
二、要根据课的不同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体育课的教材类型很多,有田径、球类、体操民族传统体育、韵律体操与舞蹈、身体素质练习等。
每一类型的课中还有许多内容,田径中有跑、跳、投三类。
跑的内容中又分快速跑、耐久跑、接力跑和障°跑。
并且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都不相同。
因而,学生会随教学内容、目标的变化,在每堂课中产生不同的心理定势。
良好的心理定势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达成目标的支柱。
因此,在不同内容、不同任务的课中,音乐曲调的选择,不能千篇一律。
2.充分利用学生欣赏音乐时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它情感艺术、对象化的艺术特点。
例一,在篮球教材的教学中,可结合CUBA联赛所提出的“既可上大学,又可打篮球,CUBA是你圆梦的地方。
”这句口号,选用刘欢唱的CUBA主题歌。
浅谈音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音乐与体育教学的结合意义音乐与体育教学的结合意义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而体育是一种促进身体健康和发展的活动。
将音乐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音乐可以激发学生情感,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
在体育课上播放动感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音乐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在运动中更加投入和专注,提高学习效果。
音乐与体育教学的结合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活跃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将音乐融入体育教学中,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体验运动的快乐与美好。
2. 正文2.1 音乐在小学体育课中的作用音乐在小学体育课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体育课增添生动活泼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通过选择适合的音乐节奏和曲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动作的节奏和步伐,提高他们的动作准确性和协调性。
音乐还可以调动学生们的情绪,让他们在运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愉悦,从而增强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态度。
在体育课上播放不同种类的音乐,可以让学生有更多选择和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音乐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与音乐的结合,体育课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和积极表现。
音乐在小学体育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学校应该重视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2 音乐对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促进作用音乐对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音乐可以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通过在体育课上播放动感的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感觉,从而更容易投入到运动中去。
新课改背景下音乐走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尝试
摘要:轻松愉快的氛围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尝试利用音乐让小学生在体育课中放松心情,让他们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体育教学;音乐
一、音乐走进小学体育教学的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新的教改潮流给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新一轮的教改中重点提到,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学的有效性。
21世纪的体育课,已不再是一个单纯掌握运动技术的学科,不仅要使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要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体育是一门综合学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体育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要结合其他学科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体育课。
在教学中,结合音乐进行体育教学是一项不错的建议。
现代医学证明,音乐可以使人产生欣慰、愉悦、兴奋、镇静等效果。
在和谐的音乐伴奏下,学生练习、学习的过程成了快乐的过程。
在小学体育课中引入悦耳动听、节奏鲜明的音乐,利用音乐来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效果。
我国古代文献的《乐记》中就有记载:“乐者,心之动也。
”其意思就是:音乐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
音乐通过人的声音或乐器发出的节奏旋律直接刺激和影响人的听觉,使人产生情绪和情感的体验。
那么,如何把音乐引入体育课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下面就简单谈谈体育
和音乐的有机融合问题,即让音乐参与体育课教学,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享受运动,获得技能,快乐成长。
二、音乐走进小学体育教学的有利因素
1.音乐能充分激发学生激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课多以活动为主,很多小学生由于身心素质较差,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较弱。
在体育课堂上适当地加入音乐,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体育的学习效率。
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重复单一的技能动作练习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将学生内在的激情调动起来。
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加入适当的音乐伴奏,可以刺激学生的听觉,再进行同样的教学内容练习,小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情绪高涨。
学生练习的情绪高了,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音乐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协调学生的身心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节奏把握很重要,这也是体育教师教学的重点。
而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音乐之所以具有无穷的魅力,是与节奏的千变万化分不开的。
节奏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一种奇特的作用,学生在音乐中学习动作、技能,感受节奏的同时,能够体会到动作的韵律。
而且,音乐又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与表现的空间,他们在音乐的伴奏下,积极、活泼、自由地想象,并力图在姿态、形体、气质等方面充分表现个人的潜能,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音乐还可以消除疲劳,使学生精神愉悦,调节学生的心境,促进学
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3.音乐能促进学生能量的释放,延缓推迟疲劳的出现
体育课上,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剧烈运动时,心脏跳动很快,中枢神经系统高度紧张,肌肉的紧张度也很高,呼吸系统在尽最大能力工作,身体各个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
如果突然停止运动,会造成返回心脏的血量减少,一时间出现脑部贫血和严重缺氧,血压下降,呼吸短促,造成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慌等。
这时,音乐的应用可以使大脑的活动性得到改变,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收缩力减弱,肌肉的紧张程度得到缓解,使机体处于良性的循环状态。
通过平时教学中的比较以及学生自己的感受来看,音乐的应用能使学生精神放松,学生肌肉、心血管和呼吸肌无紧张和不舒服感,动作技能掌握得既快又好。
在体育教学中,恰当地应用音乐,能够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音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合理安排
每节体育课都可以使音乐和教学内容的每一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这需要体育教师平时多动脑、动手,在平时的教学中做有心人。
什么年级用什么音乐,什么环节用什么音乐,什么时候用什么音乐,什么教学内容用什么音乐,音乐用得效果如何,时机是否恰当,都需要教师认真的总结和思考。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并能在以后的课程中不断改进;要大胆应用音乐,使课堂更富有活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体育教学也是如此。
体育与音乐的有机结
合,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师要丰富体育教学艺术,力求使本身单调的教材内容富有新意,从而提高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积极性;要运用音乐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兴奋的状态中学会运动技术技能。
只有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才能让体育更快地实现素质教育所规定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