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264.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4)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余各处均约为15°/小时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最大,两 极点最小为02.地球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在图中用“→”标出。
(3)周期⎩⎪⎨⎪⎧名称:恒星年含义: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长度:365日6时9分10秒(4)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5)速度:[温馨提示]由于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变化,在(北半球)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用时多;而(北半球)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用时较少。
故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时间长。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1)定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
(2)角度关系:①地轴总是与赤道平面垂直,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约为66°34′,与黄赤交角二者互余。
②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度数。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周期: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知识点(一)|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情景导入先思考———————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泽东《送瘟神》该诗句主要反映了地球运动的哪种形式?与诗句最相吻合的地点在哪里?提示:自转。
赤道地区。
——————— 核心要点掌握好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比较——————— 方法技巧很重要 ———————1.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南北极来判断:从北极俯视地球为逆时针,从南极俯视地球为顺时针。
(如下图)(2)根据经纬度判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而西经度增大的方向则与自转方向相反。
(如下图)2.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判断地球表面的线速度与该地的地理纬度和海拔高低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考点题号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2、3、4、6、9、12(1)(3)、13(1)(4)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5、7、8、10、11、12(2)(4)、13(2)(3)(5)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高纬度B.南半球中纬度C.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答案 B解析图中线速度由南向北递增。
可判定图示地区处于南半球,赤道上自转线速度为1 670 km/h,60°S上则为837 km/h,故根据图中的数值范围可推知,该区域应处于中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小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小D.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答案 C解析影响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不仅包括纬度位置,还有海拔等因素。
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低,其自转线速度越小,图中a处的线速度比同纬度b处小,所以,a点的海拔较低。
3.下面四幅图,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a B.b C.c D.d答案 B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观测呈逆时针,在南极上空观测呈顺时针。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
读图,回答4~5题。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答案 A解析从图中看出P点是地球在近日点附近。
甲、乙、丙、丁四点将地球公转的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定甲→乙段地球经过近日点,运动速度最快,用时最少。
5.每年的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这一天也是网购最集中的日子。
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答案 A解析11月11日地球在秋分后大约一个半月,故应靠近甲点。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必修1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º。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4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五: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3节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选择题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仅从地球自转速度来说,我国酒泉发射火箭的条件比美国的休斯敦好B. 中山站、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C. 广州、武汉、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依次增大D. 上海、漠河、曾母暗沙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基本相同2.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像最能反映()A. 地球自转 _________B. 地球公转C. 流星运动 _________D. 恒星运动2. 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3:00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A. 23 : 00B. 22 : 56C. 23 : 04D. 21 : 52A. 甲> 乙> 丙> 丁________B.C. 丙> 乙> 丁>甲__________D.2.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A. 甲> 乙> 丙>丁________B.C. 丙> 乙> 丁>甲__________D.4.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正确表示2016年元旦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是A.①B. ②C.③D. ④2. 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公转速度较慢B. 地球再次回到①处历时365天C.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D. 此时正值我国冬季综合题3.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C 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B乙> 丙> 甲> 丁丁>丙> 乙> 甲乙> 丙> 甲> 丁丁=丙=乙=甲C _______ ;D ______ 。
课时作业3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面是某同学画的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图,正确的是(B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读图,下列关于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B )A.A=C<B<D B.A=C>B>DC.A=D<B<C D.A=D>B>C解析:地表各地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纬度越高,自转的线速度越小(南北两极点处线速度为0)。
3.运行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速度和地面的自转速度相比,正确的是(C)A.线速度和角速度均不同B.线速度相同,角速度不同C.角速度都为15°/时D.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解析:两者距地心的距离不同,卫星运行速度与地面自转的线速度不同,卫星的线速度更大,两者角速度则相同。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
据图回答4~5题。
4.图像最能反映(A)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流星运动D.恒星运动解析:北极星及周围星辰为恒星,视为固定不动,而相机虽然固定在地球表面,但是随着地球自转运动而动,所以出现圆形的星辰运动轨迹。
5.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3:00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B)A.23:00 B.22:56C.23:04 D.21:52解析: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是一个恒星日,时间长度是23时56分4秒。
当第二天该恒星再次处于星空中同样位置时,说明地球正好自转一周,经历了一个恒星日,当时的时间应为22时56分4秒。
6.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此图为地球公转轨道图,公转轨道是正圆。
【创新方案】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特性随堂基础巩固中图版必修11.下列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解析: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答案:A2.我国发射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对应点相比 ( ) A.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B.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不同C.运转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D.运转方向不同,线速度不同解析:地球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线速度。
答案:C3.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
图①与图②地球位于近日点,太阳应直射南半球,故图①错误,图②正确。
图③与图④地球位于远日点,太阳应直射北半球,故图③错误,图④正确。
答案:D读下面四幅示意图,回答4~5题。
4.上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 A.①B.②C.③D.④解析:黄赤交角是地球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之间的交角。
答案:B5.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 ) 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B.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C.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范围增大m]D.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解析: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其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移动范围。
若黄赤交角由现在的23°26′变为23°31′,就会导致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由23°26′变至23°31′,所以太阳直射的范围会增大。
晨昏圈平面是永远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因而南、北极圈的度数=90°-回归线纬度数。
所以黄赤交角(其度数与回归线纬度数相等)增大,致使南、北极圈度数变小,也就使极圈内范围增大,即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增大,但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不影响地球公转的周期,故极昼极夜的天数不变。
课时跟踪检测(三)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
A.甲B.乙
C.丙 D.丁
2.若某人在乙处观察,此人所见的经纬网为下图中的( )
解析:1.C 2.A 第1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第2题,乙处位于北半
球中纬度地区的上空,可看到北半球的大部和南半球的一小部分;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
向。
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正确表示2016年元旦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地球再次回到①处历时365天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此时正值我国冬季
解析:3.D 4.A 第3题,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C位置靠近近日点,应为冬至日,
则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D为春分日。
2016年元旦,地球应位于④位置附近。
第4题,
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①时,大约为7月初,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地球再次回到①处需历时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7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值我国夏季。
下图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能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解析:5.A 6.B 第5题,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平面)和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的夹角,从图中看出①表示黄赤交角。
第6题,从图中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
为北半球夏至日。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
据图回答7~8题。
7.图像最能反映(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8.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3:00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
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 )
A.23:00 B.22:56
C.23:04 D.21:52
解析:7.A 8.B 第7题,北极星及周围星辰为恒星,视为固定不动,而相机虽然固定
在地球表面,但是随着地球自转运动而动,所以出现圆形的星辰运动轨迹。
第8题,地球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