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语文高二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六国论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16.00 KB
- 文档页数:7
2019年精选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习题精选五十八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加线词与例句中加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小则获邑,大则得城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C、成以其小,劣之。
D、英雄乐业。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下列各句中“以”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未可以为信也②未始以为忧也③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④汝殁以六月二日⑤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⑥使者妄称以应之耳A、①和②相同B、②和③相同C、②和⑥相同D、④和⑤相同【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欧阳修的这篇短序之所以写得好,就在于既避免了和传文重复,又说明了作传意图,而文字生动,形象鲜明,毫无概念化的毛病。
②《伶官传序》是冠于《伶官传》前的短序,旨在说明写《伶官传》的意图。
③那么,既要写明作传意图,又要避免和传文重复,就难免概念化。
④很明显,有关伶官的事实,自然应该写在传里。
⑤事实上,关于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任其败政乱国的史实,正是写进了《伶官传》里的。
A、①⑤④③②B、②④⑤③①C、⑤③①④②D、④②③①⑤【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本来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告:祭告C、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负:背D、及仇雠已灭雠:仇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菲律宾等国家为了搅动南海局势,近来不断谋求大国介入南海事务,这无疑是抱薪救火,势必对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极大影响。
B、一时间,密密麻麻的牛羊遍布玛多草原,人们在享用其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日削月割地侵蚀着生态。
C、如此经营,将难以形成合作伙伴对品牌的依赖,以至于他们往往会因蝇头小利而背盟败约。
[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各句中“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莫能与.之争D.当与.秦相较【解析】B项,动词,给;A、C、D三项均为介词,和。
【答案】 B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一夫夜.呼B.函.梁君臣之首C.仓皇东.出D.负而前.驱【解析】A、C、D三项中的名词“夜”“东”“前”在动词前不是作句子的主语,而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属于名词作状语;B项中的“函”在此用作动词,意为“用木匣子装”。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得不对的一项是()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解析】B项,应是“负锦囊而前驱”。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古今异义词语的掌握情况。
古今义相同的一项应为B 项,均为“忧虑辛劳”的意思。
A项,“人事”,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今指有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C项,“至于”古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相当于“以至于”;今常作另提一事的连词。
D项,“从事”古义泛指一般属官;今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方法处理”。
【答案】 B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来)B.抑本其成败之迹.(事迹,事情的始末)C.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D.及凯旋而纳.之(收藏)【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实词的意思。
A项,“原”是动词,推究,推其本源。
【答案】 A[阅读提升层次(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琪,字台秀。
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芳吉:国人之范邹柱石吴芳吉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著名诗人。
1896年出生在重庆杨柳街,8岁随父迁居江津“白屋吴宅”,世称“白屋诗人”。
13岁时在作文课上写出名噪一时的《读外交失败史书》,广受赞誉。
他被称为诗词改革的先驱,是举国皆知、享誉一时的爱国诗人。
其代表作《婉容词》,被中国诗界誉为“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传世之作。
《婉容词》描写了一位贤淑的乡下女子因被出国留学的丈夫抛弃而殉情的爱情悲剧。
诗一经发表就引起文学界的震惊,令全国读者争相传诵,并被选入中小学教材。
当时的读书人只要一提到吴芳吉就能随口吟诵出:“天愁地暗,美洲在那边?……”今天来看,《孔雀东南飞》毕竞是永恒的经典,《婉容词》再怎么好,都没有可比性;但是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
他的人品、文品也曾受到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高度赞誉。
1910年,吴芳吉考入清华留美预科班。
1912年因抗议美籍教师无理辱责因病缺考的中国同学,他和吴宓等十人被选为罢课代表。
吴芳吉年纪最小,仿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撰写《讨校长檄》,署名求公道,后拒绝认错被校方开除,时年16岁。
被清华开除后,吴芳吉流浪北京,后辗转去上海书局做校对,次年在同学资助下徒步回川,沿途乞讨、历时半年回到老家。
这段直堕底层的经历,让吴芳吉了解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军阀的暴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困顿、女性的压抑……无不给其心灵带来震撼,成为其笔底狂澜。
吴芳吉的诗文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
”这以后.吴芳吉一边读书,一边创作,一边从教。
吴芳吉从教的足迹遍布全国,他凭自己的学识声望和至交好友吴宓等人的介绍,做过中学教员,做过大学教授。
先后受聘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
1929年,他与重庆籍教授一起创办了重庆大学,并任文科系主任。
1931年,应当时的江津县县长邀请,他辞去待遇较好的重庆大学文学系主任之职,返回江津中学任校长。
第五单元 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一、课内双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A )A .仇雠.(ch óu) 凯.(k ǎi)旋 遗.(y í)恨 骄奢.(sh ē) B .离散(s ǎn)沉溺.(n ì) 剔.(t ì)除 俳.(f ēi)优 C .度.(d ù)曲 宝藏.(c án ɡ) 勖.(x ù)勉 系.(j ì)颈 D .囊.(n án ɡ)括 发.(f à)誓 缱.(qi ǎn)绻 伶.(l ín ɡ)人 【解析】 B 项中“散”应读s àn ,“剔”应读t ī,“俳”应读p ái ;C 项中“藏”应读z àng ,“系”应读x ì;D 项中“发”应读f ā。
2.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65994323( C ) A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B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 .家祭无忘告乃.翁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解析】 C 你的;A 表判断的副词,是;B 于是;D 副词,竟然。
3.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导学号 65994324( C ) 例:与.尔三矢 A .遂与.之俱出 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D .无乃尔是过与.【解析】 C 与例句同,动词,给;A 介词,和;B 动词,帮助;D 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4.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导学号 65994325( C )A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而皆背晋以.归梁B .⎩⎪⎨⎪⎧此三者,吾遗.恨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 .⎩⎪⎨⎪⎧此制作之本.意也虽逾本.色,不能复化D .⎩⎪⎨⎪⎧请.其矢,盛以锦囊请.奉盆缶秦王 【解析】 A 介词,用/连词,表顺承;B 遗留/舍弃;C 原来的;D 领取/请允许我。
祭十二郎文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取其孥.(nú) 形单影只.(zhī)不省.(xǐnɡ)所怙.(hù) 子嗣.(sì)B.衔.哀致诚(xián) 万乘.之公相(shènɡ)丞相薨.(hōnɡ) 斗斛.(hú)C.其余奴婢.(bì) 冀.其成立(jì)兄殁.南方(mò) 遽.去(jù)D.令守汝丧.(sànɡ) 长.吾女(zhǎnɡ)辍.汝而就(chuò) 尚飨.(xiǎnɡ)项,“丧”应读“sān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比.(等到)得软脚病敛不凭.(凭借)其棺B.不省所怙.(依靠)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耳C.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远具.(准备)时羞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项,“比”意为“近来”,“凭”意为“临”;B项,“应”意为“应付”;D项,“既”意为“不久、后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按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①⑤/②⑦/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项,“其”的意义和用法依次为:代词,那、那些/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代词,他、他们。
4.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惟兄嫂是依②何为而在吾侧也③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④其又何尤⑤吾佐董丞相于汴州⑥不知问家人以月日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②⑤/③④⑥D.①④⑤/②③⑥,③⑤⑥为介词结构后置。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lù)草芥.(jiè)病殁.(mò)不省所怙.(ɡū)B.尚飨.(xiǎnɡ) 迩.年(ěr) 罹.难(lí) 日削.月割(xuē)C.诘.问(jí) 矜诩.(xǔ) 告罄.(qìnɡ) 摩肩接踵.(zhǒnɡ)D.桎梏.(ɡù) 酒酣.(hān) 卧榻.(tà) 繁华靡.丽(mí)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凋弊妻孥啮齿雕虫小技B.颠覆伫想羁绊黄梁美梦C.曝晒希冀逸豫瓮牖绳枢D.坟茔陨命日晷卖官鬻爵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C.而临事忽焉丧.之丧:死亡D.而读书者与.之与:许可4.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句是()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敛不凭其棺C.虽万乘之公相D.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5.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汝殁以.六月二日②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③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④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B.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C.可谓智力..孤危D.或叩以往事..,一一详叙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二、阅读题(7~10题每小题3分,11题6分,共18分)阅读下列短文,完成7~11题。
颜延之传颜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人也。
延之少孤贫,居负郭①,室巷甚陋。
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
饮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
义熙十二年,延之与同府王参军俱奉使至洛阳,道中作诗二首,文辞藻丽,为谢晦、傅亮所赏。
高祖受命,补太子舍人。
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陶庵梦忆序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C )A .陶庵.(ān ) 屡罄.(yīng ) 罹.(lí)此 B .蒉.(kuì) 报纟希·(xī) 苎.(zhù) C .藿.(huò) 粝.(lì) 米长·(zhāng ) D .爽垲.(kǎi ) 梦呓.(yì) 偶拈.(zhān ) 【解析】 A 罄:qìng ,B 纟希:chī,D 拈:niān 。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 .⎩⎪⎨⎪⎧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B .⎩⎪⎨⎪⎧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如见故.人 C .⎩⎪⎨⎪⎧翻用.自喜然皆不足用. D .⎩⎪⎨⎪⎧每欲.引决暴秦之欲.无厌 【解析】 两个“故”字都当“旧”字讲。
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导学号 65994380( AB )A .秦人不意.赵师至此。
B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C .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D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解析】 AB 都当“意料”讲,C 意思,D 心意。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导学号 65994381( D )A .尚视息..人世 B .不能举火..C .因思昔日生长王谢..D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解析】 D 是比喻,其它是借代。
5.下列文中运用的典故,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A .黍熟黄粱B .车旅蚁穴C .邯郸梦断D .卢生遗表6.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65994382(B)A.本文是一篇“自序”,故作者要简括地回顾著述的起缘、宗旨以及全书的内容和特色。
张岱尽管在落墨时情绪跌宕起伏,但对于以上这些要点仍给予了冷静的关照。
B.他以叙事为线索,巧妙地嵌入抒情与议论,这就使全文虚实相依,静深而又灵敏,实用而又好看。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单元检测(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阅读题(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
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
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他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形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未来与发展前景便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
写于1988年的《图说汉字的历史》引进出版,该书作者阿辻哲次以“事典”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了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刷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意在为学习汉字、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让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文字,例如“山”“川”“日”“月”等。
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
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项脊轩志测试题 2019.9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朝廷推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推荐作品《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课内双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B)A.错毂.(ɡǔ)躐.(liè)骖.(cān)B.殪.(yì) 絷.(zhí) 枹.(páo)C.怼.(duì) (chuāng) 旆.(pèi)D.逶.(wēi)迤霾.(mái) 腓.(féi)【解析】枹:fú。
2.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5994188(D)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称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歌曲”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解析】不能只有词题,没有词牌,每首词必须有词牌。
3.下面对《燕歌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身当恩遇常轻敌”可谓直抒胸臆,侧面委婉指出失败的原因,抨击边将的无能与腐败。
诗中对“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等萧条、荒凉环境的渲染,有力地烘托了战场上战士“力尽”势孤、“斗兵稀”的悲壮气氛,加强了对“身当恩遇常轻敌”的边将的控拆。
仍含有强烈的对比。
B.“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在这四句里,诗人表面上将笔调从大漠征战中宕开,描写“少妇”与“征人”的相思,实则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进一步抨击,控拆将官们的昏庸腐败。
C.“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四句,是写边地的荒凉和战争气氛的肃杀紧张。
说明家人对戍卒安危的焦虑牵挂的心情。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lù)草芥.(jiè)病殁.(mò)不省所怙.(ɡū) B.尚飨.(xiǎnɡ) 迩.年(ěr) 罹.难(lí) 日削.月割(xuē) C.诘.问(jí) 矜诩.(xǔ) 告罄.(qìnɡ) 摩肩接踵.(zhǒnɡ) D.桎梏.(ɡù) 酒酣.(hān) 卧榻.(tà) 繁华靡.丽(m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凋弊妻孥啮齿雕虫小技B.颠覆伫想羁绊黄梁美梦C.曝晒希冀逸豫瓮牖绳枢D.坟茔陨命日晷卖官鬻爵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C.而临事忽焉丧.之丧:死亡D.而读书者与.之与:许可4.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句是()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敛不凭其棺C.虽万乘之公相D.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5.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汝殁以.六月二日②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③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④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思厥先祖父..B.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C.可谓智力..孤危D.或叩以往事..,一一详叙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二、阅读题(7~10题每小题3分,11题6分,共18分)阅读下列短文,完成7~11题。
颜延之传颜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人也。
延之少孤贫,居负郭①,室巷甚陋。
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
饮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
义熙十二年,延之与同府王参军俱奉使至洛阳,道中作诗二首,文辞藻丽,为谢晦、傅亮所赏。
高祖受命,补太子舍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伶官传序测试题 2019.9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
②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挂,那里陈设着的木器。
③他细细,好不容易才想出县委吴书记和他的汽车,总算理清了头绪。
A.灌注精美琢磨B.贯注精巧捉摸C.贯注精巧琢磨D.灌注精美捉摸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贾谊、欧阳修、苏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散文家,他们各自的代表作《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
B.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都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
C.钱钟书是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代表作有学术论著《谈艺录》《管锥编》和长篇小说《围城》等。
D.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是《变形记》。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椽子(yuan)招徕(lái)歆羡(xin)长歌当(dang )哭B、罢黜(chù)打烊(yang)蹩进(bie)智者乐(lè)水C、尚飨(xiǎng)癖好(pi)拔擢(zhuó)心机梗塞(gěng)D、愀然(qiǎo)扁舟(piān)央浼( mei)相互枕藉(jiè)4,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 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①②5,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要超过25个字)金属也会"疲劳"。
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
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以上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
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
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小裂纹。
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继续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坏。
[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为《墨竹赋》以遗.与可(遗留)B.而读书者与.之(许可、同意)C.月落庭空影许.长(如此的,这样的)D.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从前)【解析】A项,“遗”读wèi,给予,馈赠。
【答案】 A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②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B.①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②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C.①乃见其.所欲画者②《筼筜谷》其.一也D.①足相蹑于.其门②袜材当萃于.子矣【解析】A项,①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结构助词,的。
B项,①连词,表目的,来/②介词,把。
C项,①代词,他/②代词,其中的。
D项,①②都是介词,到。
【答案】 D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A.余因而实.之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C.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D.初不自贵重..【解析】例句: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剑一样”。
A项,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指实际情况,此处译为“证实”。
B项,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夜里”。
C项,动词活用作名词,本指“萌发”,此处译为“嫩芽”。
D项,“贵重”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觉得……贵重。
【答案】 B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是()A.废卷而哭失声..B.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C.余因而..实之D.吾将以为..袜【解析】A项,“失声”古今意义都是指悲极气咽,哭不成声。
B项,古义:连词,表原因,……的原因;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C项,“因而”古义为“于是”;今义:表结果。
D项,“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答案】 A5.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庖丁,解牛者也②吾将以为袜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④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⑤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⑥足相蹑于其门⑦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⑧轮扁,斫轮者也A.①⑤/②⑦/③⑧/④⑥B.①②⑦/⑤⑧/③④⑥C.①⑧/⑦/②④⑥/③⑤D.①⑧/②⑦/④⑥/③⑤【解析】①⑧判断句,②⑦省略句,④⑥状语后置,③⑤定语后置。
推荐作品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 • «DARIAOXUNLIAN QUSHUAf^ajI、夯基达标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梏扑(g u) 俊彦(y a n)渲染(xu a n) 嘉言懿行(y 1)B. 晷刻(gu i) 萦绕(y i ng)酽茶(y a n) 怦然心动(p 1 ng)C. 黏膜(ni a n) 陶庵(a n)笃信(d u) 卷帙浩繁(zh 1)D. 脊梁(j i) 甄别(zh e n)布衲(n a) 披肝沥胆(l 1)解析:A项,“渲”应读“ xu a n” ;B项,“怦”应读“ p e ng” ;D项,“脊”应读“ j i 答案:C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与饮食之气相薄遥思往事,忆即书之B. 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不次岁月,异年谱也C. 惟大辟无可要.要:要挟。
经秋审入矜.疑矜:夸耀。
D. 然犹质其首质:抵押。
不分门类,别志林也薄:贫瘠。
书:写。
正:治罪。
次:按……顺序排列。
别:另外的。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D.C. 解析: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B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C项,连词,表目的/介词,由于。
D项,均为代词,他的。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按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牖其前以通明②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③贫则面语之④仇簪履也⑤贫亦罄.衣装⑥失足破其瓮⑦与胥卒表里. ⑧其枉民也亦甚矣哉A. ①②④⑦/③/⑤/⑥⑧B. ①②/③④⑦/⑤⑥/⑧C. ①③④/②⑦/⑤/⑥⑧D. ①②④/③⑦/⑤⑥/⑧解析了②④⑦名词用作动词,③名词作状语,⑤形容词用作动词,⑥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
有洪洞令杜君者……杜君曰:“迩年狱讼……皆归刑部;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自主赏析伶官传序# • •CUSHUANGJS、夯基达标1. 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乱者四应(y 1 n)g 以一少牢告庙(告诉)B. 仇讎已灭(ch o u)系燕父子以组(组合)C. 盛以锦囊(sh e n?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D. 与尔三矢(sh i)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解析:A项,"应”应读“ y i n g” ;告祭告。
B项,组,绳索。
C项,"盛”应读"ch e n g 答案:D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 抑本其成败之迹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解析:A项,加强祈使语气的副词,其他三项为代词。
3. 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 —夫夜呼,乱者四应C.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D. 函梁君臣之首解析:A项,“兴” “亡”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B项,“夜”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乱”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作乱。
D项,“函”为名词用作动词,用匣子装。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 盛以锦囊解析:p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A、B、C三项均为被动句。
5. 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B.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D.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解析亍、B D三项均省略宾语“之” ,C项省略介词“于”。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讎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舌L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巧妙构思融入情感本单元所选课文,风格各不相同,但从其内在的思想逻辑和情感逻辑看,都是散而不乱,气贯中脉,体现了文学名篇艺术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散文的篇幅一般超过诗歌,容量较大,行文与结构的组织安排特别重要。
散文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散”,因为过于整齐集中,会显得呆板,失去自然之趣,影响阅读时的从容自在。
但“散”不是散漫杂乱。
无论结构是整是散,语气是急是缓,都要有线索、气脉贯注其间,形成全篇的有机联系。
作者贯注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是沟通各个部分的精气血脉。
就不同类型的文章看,作者注入于作品中的有的侧重于情,有的侧重于理。
把握好文章的思想情感脉络,在行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那么在写作中怎样抒发情感呢?这里介绍几种主要抒情方式,供同学们写作时借鉴。
1.借景抒情法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融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
2.咏物寓情(咏物言志)法咏物寓情,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咏物寓情的关键在于“寓”。
它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就是借助竹子,陈述了自己在创作上的观点,同时抒发了对朋友的悼念之情。
3.融情于事法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
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
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通过对件件往事的详细的叙述,抒发作者悲痛欲绝的哀伤。
4.融情于理法融情于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
[基础巩固层次(A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弊.在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或.曰:……率赂秦耶或.未易量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 【解析】 A 项,名词,弊病/名词,弱点、毛病;B 项,动词,爱惜/动词,吝惜;C 项,代词,有人/副词,或许;D 项,均为连词,表因果关系,“所以”。
【答案】 D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内.立法度,务耕织 ⑤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⑥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⑦吞二周而亡.诸侯 A .①⑥⑦ B .②④⑦C .①④⑥D .③⑤⑥【解析】①④⑥名词作状语,②⑦为使动用法,③形容词作动词,⑤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 C3.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解析】B、C、D三项均为被动句,A项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 A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③师不必..贤于弟子④可谓智力..孤危⑤思厥先祖父..⑥胜负..之理..之数,存亡⑦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A.③④B.①⑦C.②⑤D.①⑥【解析】①颠覆:推翻,摧毁,灭亡。
⑥胜负,胜利和失败;存亡,存续和灭亡。
这些词的古今意义都是相同的。
②故事:古义,先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③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必要。
④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⑤祖父:古义,泛指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⑦其实:古义,那实际情况;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第五单元赏析示例六国论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C)A.赂.(lù)秦暴.(bào)霜露弥.(mí)繁B.与.(yǔ)嬴厥.(quē)先祖父日削.(xuē)月割C.殆.(dài)尽洎.(jì)牧以谗诛率.(shuài)赂秦D.为.(wéi)国者当.(dānɡ)与秦相较荆棘.(jí)【解析】A.暴pù;B.厥jué;D.当tǎng,同“倘”。
2.下列各句中“亡”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亡”字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例: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C.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解析】A.灭亡;B.逃亡的人;C.逃走;例句及D,损失。
3.下列加点的“而”字,不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导学号65994311(B)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D.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解析】B是修饰关系。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D)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③师不必贤于弟子..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⑤可谓智力..孤危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⑦思厥先祖父..⑧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A.③④⑥B.①⑤⑦C.②③⑤D.③⑥5.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5994312(B)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④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⑥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⑦披坚.执锐.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⑩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A.①②⑤⑥/③④⑦/⑧⑨⑩B.①⑤⑥⑩/②⑧⑨/③/④⑦C.①②⑤⑥/③/④⑦/⑧⑨⑩D.①⑤⑥/③/④⑦/②⑧⑨⑩【解析】①⑤⑥⑩名词活用为状语,②⑧⑨名词活用为动词,③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④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5994313(D)A.作者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接着提出了两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B.在论证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时,作者主要用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针对韩、魏、楚三国赂秦的弊端进行了论证。
C.选文摆出秦“战胜而得”与诸侯“战败而亡”的事实,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秦之所大欲”与“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既照应了开头,又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证做好了准备。
D.引用古人的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进行对比论证,贴切恰当,既补充了上文的论证,又含有收束之意,而且使论证深入浅出,明白易晓,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应为比喻论证。
二、语段精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0题。
导学号65994315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齐人未尝..赂秦未尝:不曾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不免:免不了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是故:因此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革灭:消灭【解析】不免:不能幸免。
8.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的根据是什么?选出全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C)①齐人勿附于秦②斯用兵之效③李牧连却之④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⑤智力孤危⑥三国各爱其地A.①②④⑥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①③④⑤9.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与嬴而不助五国”。
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译文: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邯郸就成为秦国的一个郡了,可惜它们使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文:如果当初韩、楚、魏三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人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行刺秦王,赵国的名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如果跟秦国人相较量,(结局)或许还不容易估量。
三、课外延伸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导学号65994316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迺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孔子适.周适:往,到B.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蓬累:漂流无主的样子C.良贾深藏若虚.虚:空,空虚D.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绌:通“出”,出自【解析】绌:排斥。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反映老子“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品质的有(B)①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②君子盛德,容貌若愚③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④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⑤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⑤1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义的一项是(D)A.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却很鄙夷地批评孔子,说他所崇拜的人都已死了,要他放弃他们的理论,要与时俱进,顺时而为,学习老子的学说。
B.孔子走后,老子却又在他的学生面前赞誉孔子,说孔子这个人很谦虚,有如乘风驾云而上青天的龙。
C.老子讲修道德,颇能见机行事,他看到周王室衰微,便萌生了去意。
后来,他逃到函谷关的时候,却被周的令尹喜捉住,强迫他写下了《道德经》后才放他走。
D.老子讲修道德,颇能审时度势,他看到周王室衰微,深感无能为力,便离开了东周,在函谷关为令尹喜写了《道德经》后就不知所终了。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译文:我所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罢了。
(2)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商量问题。
参考译文: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朝藏书室的管理人员。
孔子到东周,准备向老子问礼。
老子说:“你所说的人,他的人和骸骨都已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
况且一个君子,如果得到政治机会,就做官,坐马车;得不到政治机会,就像蓬蒿一样流移而行。
我听说,会做生意的商人,把货物深藏,不让别人知道,仿佛什么也没有,而君子之人,美德充盈,其容貌却似愚笨之人。
要把你的骄气与多欲、伪善与胡思乱想都去掉,这些都无益于你的身心。
我所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罢了。
”孔子离去,告诉他的学生说:“鸟,我知道它能飞上天空;鱼,我知道它能在水中遨游;兽,我知道它能在地上奔跑。
能跑的,可以用网捕捉;能游的,可以用丝线垂钓;能飞的,可以用箭射猎。
至于龙,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乘风驾云而升天的。
今天我看见老子,他大概就是龙吧!”老子讲修道德,他的学说以自隐无名为主。
久住东周,看到周室衰微,于是离去。
经过函谷关,关令尹喜说:“你将要隐居起来了,请尽力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就撰述《道德经》上下篇,谈论“道”与“德”的意义共五千多字,然后离去,不知他终老于何处……一般学习老子学说的人,往往贬斥儒学;而研究儒学的人,也贬斥老子。
“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商量问题”不就是说的这类情况吗?李耳主张无所作为而自任发展变化,清静不扰而民风自归于醇正。
四、高考热点15.(新闻标题)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导学号65994553淮河、巢湖一直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
安徽省根据今年年初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组提出的评估意见,采取措施进一步开展淮河、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据了解,今年,安徽将加快重点环保工程建设,要求已列入淮河、巢湖流域“十一五”计划而未开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4月底以前必须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两流域所有市、县全部建成管网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的目标。
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境监察、监测和统计能力,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鼓励环保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技术研发和信贷倾斜。
【答案】示例:①安徽淮河、巢湖的治污步伐加快。
②安徽淮河、巢湖治污提速。
③安徽强化淮河、巢湖水污染防治。
(共5个信息点:安徽省、淮河、巢湖、治污、加强或提速) 16.请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文字信息,赏析栏目名称“敢当时评”。
导学号65994554【答案】(1)“敢当”二字由人们耳熟能详的“泰山石敢当”而来,借齐鲁名山彰显地域文化特色;(2)“敢当”体现了时评栏目敢于针砭时弊、勇于担当责任的办栏宗旨。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字。
导学号65994555一般说来,诗与词在意境上有相似相通之处,也有相反、不同的地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__①__,但也有时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
换句话说,__②__,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__③__。
【答案】①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_②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__③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在诗里能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