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下调日本国债评级对市场冲击有限
- 格式:docx
- 大小:92.28 KB
- 文档页数:3
日元汇率变动及未来走势分析班级:08级金融1班学号:P080110025姓名:杨昌武摘要:日本国内经济情况和国际市场的预期来看,日元汇率极有可能迎来一个漫长的贬值时期。
然而,在日本经济发展减缓的大背景下,日元贬值将会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阻力。
同时,日元贬值也会对亚洲经济的稳定及我国经济运行造成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日元贬值量化宽松重建大地震正文:日元汇率变动及未来走势分析回顾历史,从1973年至1985年,日元兑美元都保持在300至200之间。
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陷入严重的通货紧缩局面,日元开始升值,经济情况开始萧条,成长速度也开始减缓并一直持续至今。
一、日元汇率波动的历史战后初期,由于实际处在美军司令部的占领之下,日本政府独立的对外交易权事实上已被禁止。
就外汇业务来说,外币、外汇交易、外汇银行都在美军管制之下或压根儿就不存在。
就汇率而言,战败后不到一个月,日本就被迫采取了 1 美元兑换 15日元的军用兑换汇率。
然而,当冷战格局出现后,美国改变了对日政策,日本民用贸易得以开展,但日元与外币的兑换价值依不同商品而定,因而出现了日元兑换美元的多元价格体系。
如1947年10月,出口平均汇率为 140日元 /1 美元,进口平均汇率却是 60 日元 /1 美元。
由于战后初期日本通货膨胀严重,加上多元汇率价格,日元汇率出现了大幅波动1945~1949 年,日元对美元汇率从 15 日元 /1 美元急剧攀升到 270 日元 /1 美元,短短四年飙升 18 倍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的汇率制度是管制汇率制度汇率既不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也未遵照某种国际规则,完全是政治博弈的结果。
1948年,美国政府为了稳定日本经济,出台了《日本经济安定计划》。
以美国总统特使身份来到日本的美国银行家道奇特别强调,只有制定统一汇率来恢复日本进行自由贸易的条件,才能使日本经济重新回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实现经济复兴。
经过反复讨论,日本政府最后将汇率设定在了 360 日元 /1 美元的水平上,从而开启了 1 美元 =360日元的时代。
掌控命门---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如何影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幕后君主《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曾经如此写道:“以我之见,当今社会有两大超级权力机构,那就是美利坚合众国和穆迪评级。
美利坚合众国用炸弹摧毁你,穆迪通过降低你的债券评级毁灭你。
而且,相信我吧,有时,谁也说不准这两者谁更厉害。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政治顾问卡维尔(Jame Carv l le)曾经公开宣称:“过去我总以为,如果能转世的话,下一次我将选择做总统、教皇或棒球打击王。
但是现在我觉得,下一辈子,我要操作债券。
身在债券市场,你可以任意威吓他人。
当然,如果能够像评级机构主管那样,对债券价格颐指气使,就更神气了。
”1996年,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出版一项长期研究成果《无疆界市场》,核心思想是“全球资本市场对主权国家政府的牵制越来越多,而主权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力却日渐削弱。
”该书宣告:谁掌控全球资本市场的定价权,谁就掌控了全球资金的流向,就掌控了主权国家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就掌控了主权国家兴衰成败的命脉。
试问:当今世界,谁掌控着全球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定价权呢?答案是:那就是以穆迪、标准普尔为代表的美国信用评级机构。
或许很少有人真正相信信用评级机构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很多人可能认为弗里德曼、卡维尔和麦肯锡言过其实,耸人听闻。
然而,真正理解当代全球经济内在运行机制之人,就能明白为什么信用评级是整个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命门和枢纽,就能明白上述评论绝非夸夸其谈,它们的确蕴含着异常深刻的真理,的确揭示了当代全球货币金融体系最残酷的现实。
想想吧,如果没有良好的信用评级,任何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都无法进入国际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是任何债券发行人进入国际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必备的通行证。
如果信用评级达不到投资级别,那么债券发行人即使能够勉强发行债券,也将付出极高的代价(只能发行收益率极高的垃圾债券)。
如果信用评级被长期维持在投资级别之下,那么债券发行人就可能永远无法跨入国际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大门。
信用评级对国债收益率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信用评级在投资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信用评级是一种用于衡量债券发行人信用风险的评估工具,对于债券市场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同时,国债作为一种最佳的风险无风险投资工具,其收益率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信用评级对国债收益率的影响进行研究。
一、信用评级的概念与意义信用评级是对债券发行人信用风险的评估,一般由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进行,如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等。
信用评级主要通过对债券发行人的财务状况、还款能力和市场前景等进行评估,将其划分为不同等级,以供投资者参考。
信用评级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风险评估依据,帮助他们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其次,信用评级对债券市场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信用评级可以降低债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增强市场透明度,提高投资者对债券市场的信心。
此外,信用评级还对债券定价和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对于债券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国债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国债收益率是衡量国家利率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货币政策、经济基本面、宏观环境、市场需求和供给等。
其中,信用评级也是影响国债收益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信用评级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债券发行人的融资成本和债券价格,进而影响国债收益率。
当一个国家的信用评级被下调,投资者对该国债券的信心将受到影响,债券发行人为了吸引投资者资金,不得不提高债券的发行利率,从而导致国债收益率上升。
相反,当一个国家的信用评级提升,投资者对该国债券的信心增加,债券发行人可以以较低的利率发行债券,国债收益率则可能下降。
此外,信用评级还会影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当投资者对某一国家的信用评级降低,他们会减少对该国债券的需求,导致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进而推动国债收益率上升。
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信用评级提升,投资者对其债券的需求增加,市场上供给不足,国债收益率可能会下降。
因此,信用评级的变动对国债收益率产生直接的影响。
阴阴松竹满东山,闻说股市六月寒——CCIEE 股票价格波动预警指数6月走势评述王军 逯新红回顾6月的A 股市场,“上涨时难跌不难,经济无力股市残”。
受国际板推出预期、欧债危机反复不定、央行降息及利率市场化改革、5月宏观数据疲弱的多重影响和打击,市场反复震荡走软,市场重心不断下移,先后跌破2300点和2200点整数关口。
上证指数全月累计下跌6.2%,深证成指累计下跌6.32%。
CCIEE 股票价格波动预警指数也呈现一路向下的调整状态,总体由5月底的34.8(偏冷状态)快速滑落至6月底的25.2(过冷状态临界点),股市运行十分低迷。
目前,股指运行趋势仍以下跌为主旋律,并已跌破今年以来形成的重要上升趋势线,1月份出现的低点2132点正面临考验,大M 头形态已跌破颈线,理论上其量度跌幅大致从2242点向下有230点左右,如此形态无疑令投资者心生恐惧。
正所谓:“仰天叩心发长叹,股市六月寒霜飞”。
图1 CCIEE 狭义股票价格波动预警指数资料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及作者计算所得1520253035404550551500200025003000350040002011-012011-022011-032011-042011-052011-062011-072011-082011-092011-102011-112011-122012-012012-022012-032012-042012-052012-06图2 上证综合指数和CCIEE 狭义股票价格波动预警指数资料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及作者计算所得一、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增速与物价继续双双回落,未来经济前景不容乐观,见底时间恐将进一步推迟6月中旬公布的5月宏观经济数据依旧亮点不多,乏善可陈。
工业增加值受稳投资、促出口相关政策影响,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月略微回升0.3个百分点,但整体仍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预示着二季度GDP 增速不容乐观。
汇丰中国21日公布的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初值为48.1,创出7个月来新低。
欧债危机再思考欧债危机已持续三年,形势未见好转,反而愈演愈烈,近期希腊组阁失败以及西班牙银行系统危机,使得欧洲再次成为是非焦点。
一、危机背景2009年12月,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下调希腊主权债务评级,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
2010年7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下调葡萄牙主权信用评级,欧债危机开始向欧元区其他国家蔓延。
2010年12月,穆迪大幅下调爱尔兰主权信用评级。
2011年3月穆迪下调了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欧债危机开始从欧元区外围国家向核心国家进一步蔓延。
2011年9月,标准普尔公司将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从a+降为a,前景展望为负面。
意大利和西班牙作为欧元区第三和第四大经济体,在欧洲经济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债务违约对市场的冲击力度远非希腊等国可比。
2012年1月,标普下调法国及其他8个欧元区国家评级,欧洲的债务危机正在威胁全部欧洲主权国家的信贷情况。
二、危机再升级2012年5月份以来,受希腊新政府组建失败、德法核心分歧增大等事件轮番冲击,欧债危机再次升级。
由于对希腊政治选举持谨慎态度,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决定将原定于5月10日发放的第二批救助计划中的10亿欧元延迟到6月。
5月17日,惠誉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从b-下调至ccc,同时指出如果希腊新政府无法继续推进欧盟和imf要求的财政紧缩改革,希腊很可能会退出欧元区,以欧元计价的主权债务也可能出现违约。
与此同时,西班牙及其他国家银行系统风险不断上升,5月9日,西班牙第四大银行bankia申请政府救助,此后一周内就流失10亿欧元存款。
17日,穆迪下调了16家西班牙银行的评级。
25日,标普下调了5家西班牙银行的评级。
西班牙银行业不良资产率今年3月份达到8.4%,为18年来最高水平,拥有的被收回房产和不动产开发商不良贷款保险接近1840亿欧元,需要近800亿欧元的缓冲资本。
今年,西班牙约有1515亿欧元的到期债务,若形势进一步恶化,则有可能陷入银行业危机与债务危机的恶性循环。
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的论文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的论文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宏观调控是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论文联盟经济的运行。
证券市场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息息相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或抑制经济过热,或促进经济增长。
这些政策将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企业经济效益,并进一步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
中国的证券市场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国有成分比重较大、行政干预相对较多、阶段性波动较大、投机性偏高、机构投资者力量不够强大等,由此导致证券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反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分析政策措施将会产生的影响时,不能一味的按照理论阐述,而是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性,才能更加准确的把握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的特征。
一、财政政策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结构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税收、补贴、赤字、国债、收入分配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是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也是财政有效履行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的主要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调节宏观经济的技术也日趋成熟。
1.国家预算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可以对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产生影响,财政的投资力度和投资方向直接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国家预算的重点支出项目的行业的发展前景较之一般行业更具有优势,在企业内部的表现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在证券市场的表现就是该公司的股票一般会上涨并伴随着大成交量。
11月14日一、11日,意大利参议院通过了财政紧缩法案二、意大利总统府12日发表声明宣称,该国总理贝卢斯科尼已于12日正式辞职三、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路透/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11月份初值由10月份的60.9上升至64.2,为6月份以来最高,显示美国消费者对经济信心增强。
四、IMF总裁拉加德警告:欧元区将面临严重后果/2011-11-10/135074061.html五、胡锦涛:中国的汇率政策是负责任的六、美欲借TPP重回亚洲/2011-11-14/135176079.html七、2011 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夏威夷峰会/2011/apec19/八、今日公布的银行贷款超预期,同比多增175亿元。
九、周末美国就人民币汇率向中国施压11月15日一、意大利标售国债之后借贷成本攀升至欧元时代新高,加重了市场对欧洲是否有能力控制债务危机的疑虑情绪二、西班牙国债周一下跌,其收益率与可比德国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差距创下自1999年欧元区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三、德国基民盟投票决定建立一个允许欧元区国家“自愿”退出的机制。
四、默克尔讲话反对发行欧元统一债券与不佳数据打压市场信心五、意大利裕信银行(UCG)今天发布了201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报告显示,裕信银行第三季度净亏损为106.4亿欧元,远不及去年同期的净利润3.34亿欧元,主要由于计入了商誉减损支出和资产减记六、希腊新总理帕帕季莫斯14日说,希腊议会将在年底前批准欧元区国家领导人上个月达成的新救援协议,同时推进结构改革,重建希腊国内外的信心七、浙江跑路潮蔓延多家企业老板再度携款出逃11月16日一、周二美国股市低开高走,盘面较为波动。
市场预期意大利新任总理马里奥-蒙蒂将成功组建内阁以对抗债务危机。
美国零售销售增长超出预期,也提升了市场情绪。
昨早盘美股走低的原因是西班牙标售国债的借贷成本大幅攀升。
意大利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7%,而且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及奥地利国债相对德国国债的息差均创下欧元时代新高。
论欧债危机及其引发社会危机的根源摘要:希腊债务危机惹起一系列连锁反响,影响整个欧元区经济,引发欧洲债务危机。
欧洲其它国度也开端堕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以为较稳健的国度。
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告将来3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遭到债务危机搅扰。
关键词:欧债主权债务违约根源危机一、欧债危机发生背景欧洲的债务危机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开始。
截止2009年底,希腊政府债务余额已经超过其GDP的110%,财政赤字超过了GDP的12%以上,这些指标都大大超过了欧盟规定的标准(根据欧盟的规定,政府债务余额不能超过GDP的60%,当年财政赤字不超过GDP的3%)。
随着2010年4月份之后不断有到期的债务需要偿还,希腊政府必须要从国际市场筹集大量资金,但因为其债务负担已经超过规定,信用评级机构将其债券评级不断调低,希腊政府通过市场筹集资金的成本(债券的收益率)将越来越高,未来偿还债务的能力将进一步降低,陷入了恶性循环。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使其陷入财政危机,欧元兑美元大幅下跌。
希腊的财政问题会拖累其它欧盟国家,欧盟、希腊政府官员都再寻求解决希腊财政问题的方法。
二、欧债危机的演变1.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2009 年10 月初,新一届希腊政府宣布2009 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分别达到12. 7% 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 和60%的上限,希腊债务危机由此拉开序幕。
2009 年底,世界著名的三大评级机构( 惠誉、穆迪、标普)先后调低了对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引起全球对于希腊债务危机的关注。
2011 年7 月25 日,穆迪将希腊国债评级在CAA1 垃圾级范围内再下调3档至CA,希腊债务信用面临限制性违约风险。
2. 欧洲债务危机不断蔓延: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是五大债务危机高风险国,在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其他四个国家也频现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显现持续蔓延之势。
daihui2009 年全球经济十大事件 事件一:东欧国债危机冲击西欧发达市场银行业2 月17 日:穆迪发布报告警告,东欧国债危机可能严重冲击西欧发达市场的银行业,许多西欧银行的评级可能面临大幅下调。
消息引起了市场对于东欧国债危机可能进一步扩散的担忧,欧洲股市和欧元汇价大幅下挫。
我们认为东欧危机中的主要债务国其债务总额相对较小,约为405 亿美元,短期到期的债务更小,对欧洲银行系统将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冲击。
并且东欧的主要债权国85%在西欧,美国所占的债务比例微乎其微,这意味着东欧债务对世界金融核心国美国来说根本构不成威胁。
事件二:美国出台财政刺激方案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2 月17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
该刺激计划几乎涵盖美国所有经济领域,是美国经济走向复苏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其中资金总额中约35%将用于减税,将有95%的美国家庭从中受惠,这对刺激美国经济的主要引擎,即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政策方面,在无降息空间后,3 月18日:美联储出台总规模在1.15 万亿美元的“定量宽松”货币刺激政策。
“定量宽松”将使实体经济及金融机构享受到利率更低、汇率更软、流动性更宽松所带来的“廉价货币”的好处,将对在危机中艰涩运行的美国经济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中期研究院·产品系列 2010年01月12日 星期二 2009年全球经济十大事件专题研究 财经时评 产业研究中心 分析师:马文明事件三:全球主要成熟经济体股市触底反转3 月10 日:花旗董事长潘迪特表示一季度花旗有望迎来久违的盈利。
我们认为花旗集团业绩的巨幅攀升有可能成为美国股市甚至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金融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将支持美国经济在年中触底。
该消息公布后,美股开盘大涨,欧洲股市盘中走强,全球主要成熟经济体的股市至此触底反弹。
事件四:G20 峰会催生国际金融新秩序4 月2 日:G20 国集团在伦敦金融峰上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全球携手应对金融经济危机议题达成多项共识,催生了国际金融新秩序。
日本危机:中国还要做“救世主”吗?大道国学者夏商先生曰:自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作为对世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慷慨伸出援手买“债券”,救美国救欧洲救日本救世界,赢得了“国际社会”的一片赞誉。
怎奈,美债危机、欧债危机、日债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依然深不见底,而且还正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那么,中国真的能当“救世主”到“至死方休”吗?【1】财政状况不佳日本评级遭降恐“在劫难逃”据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1年08月24日报道,穆迪对日本主权信用等级的3个月负面观察期“大限将至”,却遇日本首相即将易人。
8月23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对内阁官员表示,一旦日本国会在未来几天通过两份关键议案,他就将辞职。
此前一日,穆迪表示将就日本评级问题“很快作出决定”。
穆迪曾在5月31日将日本的“Aa2”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评估期为3个月。
分析人士称,日本评级遭降预计“在劫难逃”。
评级遭降几率增大穆迪发言人22日表示,无论日本即将进行的领导层更替结果如何,该机构均有可能会下调日本的评级。
目前,穆迪维持日本“Aa2”级的主权信用评级,该评级在穆迪信用评级等级中为第三档。
通常而言,如果评级机构将某一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名单,但是其观察要素在改善之中,那么评级机构可以选择延长评估期。
不过,日本目前的经济表现和财政纪律未必能够提供支持。
日本财务省本月公布的数据称,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的国家债务余额达到943.8万亿日元(约合12.2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据初步估计,日本最新的国家债务余额与GDP的比重或已达到224%,居发达国家之首。
另据经合组织(OECD)数据,日本政府2010年的财赤规模占GDP的比重为8.14%。
在三大评级机构中,标普给日本长期国债信用评级为“AA-”,而惠誉给日本外币债务的评级为“Aa”,分别为两者信用评级等级标准中的第四位和第三位。
两机构还在今年4月底和5月底将日本当前评级前景定为“负面”。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我国的应对思考口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世界经济在2010年强劲复苏后2011年的情况令人大失所望。
2011年世界经济总体走势经历了一次由较快复苏到再次减速的变化。
上半年世界经济显示出可持续复苏的态势。
进入下半年后世界经济坏消息频传欧洲债务危机深化市场信心走弱发达国家经济基本面数据再现疲态。
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叠加下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风险的警告不绝于耳。
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虽仍维持了9.2%的增速进出口贸易仍增长了 22%但经济和贸易增长的下行压力也日益凸显。
在全球经济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对外贸易也出现连续回落态势r投资和消费增长动力不足。
如何在稳定增长中力求通过深化改革寻求新的增长活力已成当务之急。
所以密切跟踪掌握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主动应对继续发挥我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优势,确保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贯彻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的指导思想是2012年面临的艰巨任务。
一、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但复苏步伐明显放缓。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有效解决,一些固有矛盾又有新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既不平衡,又很脆弱经济下行风险有所抬头。
得益于新兴经济体经济强劲增长,一季度世界经济延续了上年的复苏态势,增长率达到4.3%。
进入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遭受一系列突发事件困扰。
日本大地震和海啸严重打击日本经济中东北非社会动荡使国际金融市场和石油市场风险加剧。
对大部分发达经济体而言面对着巨额财政赤字和大规模政府债务的冲击欧洲边缘国家的债务风险演变成为全球性事件发达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纷纷遭降级考验。
实体经济受到殃及失业率居高不下r私人投资乏力,个人消费低迷。
而经济增长较快的部分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不断上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日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4%较上年显著放缓,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仅为1 . 6%; 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4%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1 .9%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61%均将低于2010年的增长水平。
日本国债管理和国债市场介绍财政部国库司3月25日,首届中日财长对话会议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作为中方代表团成员,我司就国库业务与日本财务省理财局进行了交流,重点了解了日本国债管理及国债风险、国债市场发展沿革等情况。
日本管理国债的经验对今后做好我国国债管理工作、促进我国国债市场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一、日本国债管理和国债风险(一)国债管理。
日本国债管理主要由财务省理财局负责。
在国债发行上,财务省与日本银行密切配合,财务省决定国债的发行数量、发行时间和发行条件等,日本银行作为财政代理机构,代表财务省进行国债拍卖和债务偿还。
国债二级市场由财务省与金融监督厅1共同负责监督管理,交易行为受《商法典》、《公司法》、《证券交易法》和《附担保公司债券信托法》等法律的规范。
(二)国债风险。
近十几年来,日本的国债余额及国债负担率直线上升(见图一)。
2005年底,日本的国债余额为626.4万亿日元,国债负担率为105.3%,远高于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60%的标准。
根据日本内阁府2005年12月发布的报告,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日本政府将被迫投入更多的资金用1金融监督厅1997年以前隶属于大藏省,1997年后独立出来。
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是金融监督厅的下属机构,具体负责证券交易的监管。
于社会福利,加之借贷成本的上升,预计日本在未来6年内的国债发行将增长49%,国债负担率将达到145%。
数据来源:《Guide to Japanese Government Bonds 2005》,《Debt Management Report 2005》。
由于日本国债风险逐年增加,从1998年到2002年,穆迪信用评级公司连续四次下调了日本国债的信用级别。
2002年5月,更是将日本国债的信用评级从Aa3下调两级到A2。
由于日本国债利率较低,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大,为扩大海外投资者基础,自2005年1月起,日本政府开始进行环球海外路演,对国债进行海外推介。
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大事记1月1日爱沙尼亚总理安西普从塔林市中心国家歌剧院广场上一台银行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了该国第一张欧元钞票,正式宣告爱沙尼亚成为第17个加入欧元区的国家。
1月12日欧盟公布首份《年度增长调查》报告,开启了欧盟经济治理的新阶段。
报告提出了欧盟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各成员国为应对挑战需要优先采取的10项行动。
这些行动涉及实现财政稳固和宏观经济稳定;进行结构性改革提高就业;采取措施刺激增长等三大方面。
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2011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世界经济今明两年仍将增长,但增速会放缓,影响复苏力度的风险依然存在。
1月13日美国两家主要信用评级机构警告,如果巨额国债继续增加,美国可能失去最高的“Aaa”信用评级。
1月26日-1月30日第4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开幕。
本届年会主题是“新形势下的共同准则”。
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名各界精英将围绕“应对新形势”、“经济前景和制定包容性增长政策”、“支持二十国集团的行动计划”和“建立全球风险应对机制”四大论题展开讨论,探寻新形势下如何确立全球新经济秩序和新经济治理规则。
1月31日穆迪宣布将埃及主权评级由“Ba1”下调至“Ba2”,并将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
2月2日标准普尔下调了爱尔兰的评级。
将爱尔兰长期债务信用评定由AA-级下调至A级,将爱尔兰短期债务信用评定由A-1+级下调至A-1级。
将爱尔兰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从“AA-”下调至“A”,短期评级从“A-1+”下调至“A1”。
同时标准普尔称将该国短期和长期债信评级纳入负向观察名单。
2月8日标准普尔评级服务维持约旦长期与短期外汇评级为BB/B 不变,但将其长期与短期本地货币评级调降至BB+/B垃圾级别。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中国评级下调对银行业的影响财经网王静文:农行战略规划部中国主权评级被下调之后,商业银行评级极有可能会跟随下调,这也意味着可能会增加新的风险:一是如果评级被下调,将抬高银行在国际市场的再融资成本,并拉低估值水平,拖累股价表现4月份以来,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接连遭受评级机构下调。
先是4月9日,惠誉(Fitch)宣布将中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的评级从“AA-”下调至“A+”,评级前景为稳定。
紧接着,4月16日,穆迪(Moody's)宣布将中国主权评级展望由“正面”降至“稳定”。
短短一周之内,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中的两家先后对中国主权评级做出调整,不由得让人对中国经济前景以及银行业风险状况产生一丝担忧。
一、中国评级为何被下调惠誉之所以率先对中国扣动扳机,主要在于它对中国经济前景一向悲观,对中国的评级也一直比另外两家要低。
早在2011年4月,惠誉就曾将中国长期本币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面”。
同样在2011年,惠誉驻伦敦高级主管福克斯曾做出过2013年年中之前中国有60%的几率爆发银行危机的预测。
所以,此次惠誉下调中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评级,尽管有些意外,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在其网站所发的评级报告中,惠誉阐明了下调原因:一是中国金融稳定所面临的风险已开始增长。
2009年以来信贷增速明显超过GDP 增速。
在2009年底至2012年6月底之前,中国的实际信贷扩张速度仅次于卡塔尔。
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的12个月中,仅有55%的社会新融资采用了银行贷款的形式,低于2009年的76%。
从金融稳定性的角度来说,银行贷款之外的其他形式信贷滋生(包括所谓的影子银行)是风险增长的源泉。
二是中国地方政府负债在2012年再度增长。
2012年底地方债务可能已经达到12.85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25.1%,较2011年底的23.4%继续上升。
惠誉估计2012年底中国政府的总债务达到GDP的49.2%,并不比所有评级为“A”的债务比例的中位数51.2%低很多。
欧债危机的发展过程欧债危机大致经历了欧债危机爆发、欧债危机升级,债务重组三大进程。
1,欧债危机爆发:2008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但金融界认为希腊经济体系小,发生债务危机影响不会扩大。
2009 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
2009年12月15日希腊发售20亿欧元国债。
2009年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
2009年12月22日穆迪09年12月22日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
2,欧债危机升级:(1)发展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2010年1月11日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
2010年2月4日西班牙财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体公共预算赤字恐将占GDP的9.8%。
2010年2月5日债务危机引发市场惶恐,西班牙股市当天急跌6%,创下1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
(2)蔓延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评论家更推测欧元区最终会解体收场。
2010年2月4日德国预计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5.5%。
2010年2月9日欧元空头头寸已增至8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2010年2月10日巴克莱资本表示,美国银行业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风险敞口达1760亿美元。
(3)升级希腊财政部长称,希腊在5月19日之前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度过危机。
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10日凌晨达成了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避免危机蔓延。
2010年4月23日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
2010年5月3日德内阁批224亿欧元援希计划。
新闻分析:穆迪下调日本国债评级对市场冲击有限
2011年08月24日 21:32:53
来源:新华网
图表:穆迪下调日本国债评级新华社记者王永卓编制。
新华网东京8月24日电(记者冯武勇)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24日宣布将日本国债评级从Aa2下调一档至Aa3。
穆迪给出的理由是日本赤字巨大、债务负担不断增加且中短期内难以抑制公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上升。
穆迪还表示,日本首相更迭过于频繁,使得政策缺乏一贯性,拖累了必要的财政改革步伐。
市场人士指出,鉴于市场对日本国债降级已有足够心理预期,且日本国债债权人集中在国内,短期内日本国债问题不会发展为欧元区那样的债务危机。
而从长期看,解决日本国债问题的唯一途径是日本经济能持续增长。
穆迪当天发表的新闻公告称,4个因素决定了日本中短期内难以抑制公债上升。
首先,3月份
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事故影响了日本经济复苏步伐,这将导致政府债务大幅上升以及通缩形势恶化。
其次,日本中期潜在经济增长率非常低,给实行紧缩措施和财政改革带来困难。
第三,日本政府现有财政改革方案多为短期措施,由于实施全面财政改革需要时间,所以这一改革易受国内政治变化和全球性政治、经济形势影响。
最后一个因素则与日本政治现状有关。
穆迪称,过去5年,日本首相频繁更迭,使得政策缺乏一贯性,妨碍了经济和财政长期战略实施。
虽然穆迪提到日本政局不稳定对主权信用评级的影响,但穆迪亚洲中东地区主权信用分析主管伯恩当天在东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作出降级决定的时机与日本目前政局即将变动并没有关系。
日本执政党的民主党定于29日选出新的党首。
新党首30日经国会指名选举后将接替菅直人出任新首相。
这也将是5年来日本政坛产生的第6位首相。
伯恩就此强调,这次下调是5月31日穆迪宣布将日本主权信用评级列入下调观察名单后的自然延伸。
根据惯例,主权信用评级列入下调观察名单后,未来3个月内穆迪将在完成最终评估后作出是否下调决定。
他同时表示,不管谁出任新首相,成功关键是保持政权,以保证有足够时间制定扎实的经济和财政政策。
从当天市场反应看,穆迪下调日本国债评级并未掀起太大波澜。
东京股市虽然下挫,但更多缘于对日元升值趋势不减的担心。
24日上午,日本财务大臣野田佳彦宣布新设1000亿美元“应对日元升值紧急基金”,但当天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汇率未见明显波动,使得投资者担心这一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日元高企局面。
此外,今年1月,另一主要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日本国债评级从AA下调一
档至AA-。
5月,惠誉公司宣布将日本长期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为“负
面”。
市场对日本债务问题导致国债评级下降早有心理预期。
按照日本内阁府的估算,2011年日本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18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出的估算更是高达233%,在发达国家中也是高居首位。
尽管如此,许多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日本独特的债权人结构,日本债务问题近期不至于发展为希腊等欧元区国家遭遇的债务危机。
穆迪当天在下调评级的同时把未来18个月之内日本国债评级展望继续定为“稳定”。
伯恩说,这是因为日本国债债权人绝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
鉴于此,日本政府能用世界上最低的名义利率筹集资金以填补财政赤字。
他说,日本政府即便抱有巨额财政赤字,今明两年应该仍能继续低成本筹资。
因此,出现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伯恩说,今后12个月至18个月期间,穆迪进一步下调日本国债评级的可能性较小。
但穆迪公司仍指出日本国债评级展望转为“负面”或评级再遭下调的若干风险因素,如日本社保和税收改革停滞、全球不景气等导致日本经济复苏无力以及日本国债市场结构变化等。
日本杰富瑞证券公司首席日本战略师娜奥米·芬克分析说,日本经济增长低迷,大量民间资金不愿消费或投资,而是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债市场,支撑着庞大的日本政府公债发行。
她警告说,从长期看,日本债务解决前景取决于持续的经济增长。
如果日本经济最终未能增长,通缩状况继续,未来某个时候日本现金流可能枯竭,经常项目收支顺差耗尽,将不再有足够资金吸纳国债,这将把市场推向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