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一个人有没有贵气,其实只需看看这十六个字……
- 格式:docx
- 大小:15.79 KB
- 文档页数:3
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及感悟《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为: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以下是关于这一章的感悟:这一章是老子对于道的特性的描述,强调了虚静无为的重要性。
老子认为,达到虚无的境界是修行的根本,保持静笃是得道的必要条件。
万物生长发展,但最终会回归到它们的根本。
这个根本就是道,是万物之源和归宿。
归根即是静,这是万物回归到自己的本源,即复命。
复命即是道的常理,知道这个常理即是明智。
不知道这个常理,轻举妄动就会带来凶险。
知道常理的人是无所不容的,无所不容才能公正无私,公正无私才能全体周全,全体周全才能符合自然法则,符合自然法则的道才能长久存在,终身没有危险。
这一章的感悟在于理解虚静无为和道的常理的重要性。
虚静无为是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意味着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空灵,不受外界干扰和欲望所困。
道的常理则是万物生长发展的规律和根本法则,是必须遵循和认识的。
只有了解和遵循这些规律和法则,才能避免轻举妄动和凶险,实现公正无私、全体周全和符合自然法则的境界。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章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思考。
首先,要学会保持内心的虚静和空灵,不被欲望和杂念所干扰,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其次,要认识和遵循万物的生长发展规律和根本法则,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以更好地应对变化和挑战。
最后,要追求公正无私、全体周全和符合自然法则的境界,以实现自身的和谐与长久发展。
总之,《道德经》第十六章的智慧对于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理解和实践这一章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应对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道德经|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道德经·德经》
译文: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浮薄,追求内容的朴实而非形式上的虚华。
编读:真正的“德”是顺其自然,不在于如何表现。
喜欢刻意表现、拘泥于形式的“德”,实际上是无“德”。
不仅“德”有真伪之分,“仁”、“义”、“礼”也都如此。
所有真正的优良品格都是骨子里的行为习惯,是自己做;伪装者则是大张旗鼓地表演给人看,强求别人去做。
因此,真正得道的人,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浮薄,追求内容的朴实而非形式上的虚华。
正如把自己包装成精英的通常都是骗子,吃斋念佛爱放生的也不见得是好人。
就我见过的人来看,喜欢叫苦的全是能力差的,且又懒又贪;不断强调自己付出的,压根没做什么事,但想白吃白占;装可怜的,其实经常对别人隐性攻击;道德绑架的,往往是他先害人,然后把脏水泼向受害者。
所有形式都可以伪装,唯有实力是装不出来的。
只看功劳不看苦劳,只看实际不看形式,只看行动不看言语,就可以刷掉绝大部分伪装者。
新的一天,愿君好运!❤️。
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观其徼。
出自第1章。
妙:事物的内在,本质。
徼:事物的表面。
意思是,做事情足够专注,就能发现事物的本质。
但若是欲望太多,那注意力就会分散,就只能停留在理解事物的浅层表面。
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保持专注,长此以往,洞察力,粉丝力,记记忆力和判断力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做事情切忌勿贪多。
鱼与熊掌,要想价值最大化,必然是二选一,而非兼得。
2、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出自第2章。
解释:功成名就之后,不居功自傲。
不居功自傲,则功绩就不会磨灭。
为什么历史有循环的规律?为什么曾经辉煌的王朝必然会走向衰败没落?为什么没有基业长青?因为大部分人,一旦身居高位之后,就开始裹足不前。
不管我们在工作上取得了何等的成绩,都不能止步不前,而是要一直保持创新和学习,这样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之内,功绩是不会消失的。
如果我们的后代依然懂得这个道理,那就能继续延续。
反之,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牛到天际,那下一步就是走下坡路了。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出自第4章。
解释:钝化锐气,化解纠纷,隐藏自身的光辉,混同于尘土中。
周深有一首歌,是《大江大河》的主题曲,叫作《和光同尘》。
里面有一句歌词:和光同尘,不为盛名而来,不为低谷而去。
这句歌词写的非常好。
和光同尘这四个字,写出了为人处世的秘诀。
第一,不要主动炫耀显摆。
通俗点就是,不炫富。
在第9章,也有“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就是说一个人不能把财富展示出来太多。
第二,别人不需要你的时候,不要多事。
比如,别人不渴,你给一瓶水,这纯粹是多余,还会让别人误以为你是不是巴结讨好。
诸葛亮就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出山做军师的。
如果他在刘备第一次邀请的时候,就乐呵呵地去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地位。
第三,同其尘:即使我们有了一些成绩,外表也要保持质朴和朴素的状态,要看上去和一般人一样。
这一点很多人做不到。
有些人赚点钱,就别墅豪车安排上。
要知道,只要他一出风头,就立马会被人针对,会倒霉。
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解释
《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如下: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云云,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忘作,凶。
知常容,容能公,公能王,王能天,天能道,道能久,没身不殆。
以下是这段原文的大致解释: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
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
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
返回到
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
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
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
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
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建议阅读《道德经》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道德经》全文及释(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曲则全理解层面可以理解出很多比如说弯曲的橡胶棒跟坚硬的木头棒当然是橡胶棒可以保全做人也是一样,要能屈能伸做什么事情对待什么事情都要以阴阳去看这样你看到的东西才会更多。
枉则直有弯曲才能有伸直,洼则盈有低凹的地方才能装满就像大海一样,弊则新敝去旧的才能有新的,少则得少取才能多得,多则惑贪多反而会迷惑。
“故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所以圣人以无为顺其自然的原则来行事,也是为天下所有人树立一个好的典范。
“不自见则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炫耀自己有多能耐,反而自己却很突出。
不自以为是,反而会彰显。
不自己夸耀,反而会立功。
不自吹自傲自夸,所以能长治久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
”正因为不与他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跟他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因此古人所谓的“委曲可以保全”绝对不是虚言。
大家应该去好好地学习。
自己与别人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
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就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
很多比你年长很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
少年满怀虔诚地听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
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
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也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贵族⽓质的六个基本特征你⽣活可能不富有,⽂化程度也不⾼,但做⼈⼀定要有德⾏,也就是贵族⽓质。
哲⼈的观念是将富与贵分开的。
过去的⼟财主,现在的“⼟豪”,在哲⼈眼中是富⽽不贵,即使再装也是假贵。
富可以⽤数字展⽰,但是贵则关乎⼈的⽓质、尊严、命运。
⼈⾻⼦⾥的那份贵⽓,是⾦钱买不到的,她与家庭薰陶和受到的教育以及个⼈素养有关。
真正有⾼贵⽓质的⼈,都有六⼤基本特征:⼀、厚德古⼈云:厚德载物,就是说⼈只要有好德⾏,就没有承载不了的事,相反,⼈⽆⼤德便⽆法成就⼤事。
古⼈告诫我们,要乐于吃亏,多为别⼈着想,才能成就事业。
同时,厚德是福,做⼈厚道,⽅能得到别⼈的尊重。
厚德之⼈,往往能雅量容⼈。
⼀个⼈要想⼲⼀番事业,就必须有恢宏的⽓度,能容天下的⼈才能为天下⼈所容。
《道德经》:“⼤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厚德⼀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居其实,不居其华”。
所谓“华”,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名利”,本质上是浅薄的,不实在的,更⾮永恒的。
什么才是实的呢?⽼⼦给出的答案是“厚”,也就是厚德。
有贵⽓的⼈,不会过度追求奢华虚名,他们往往见素抱朴,返璞归真。
我们可以发现,越是学识修养⾼的⼈越和蔼,他⽆视权贵,⾯对弱⼩会⼼⽣悲悯,在他眼⾥⼈没有实质上的等级。
这不是故作姿态,这就是⼀种真正的贵⽓。
没有厚德,仅靠功名、机遇或者是⾮法⼿段求得的富,就会像插在花瓶中的花,不能⽣根深耕,不能福荫⼦孙,所以有了“富不过三代”的说法。
⼆、善良⼀个⼈住多⼤的房⼦,开多贵的车,其实都没什么了不起,对陌⽣⼈能展现出多⼤的善意,才是衡量其品质是否⾼贵的尺规。
可惜很多⼈并不能明⽩这件事。
有的暴发户去餐厅吃饭,稍有不满意就冲着服务员⼤呼⼩叫,有的主管在下属⾯前盛⽓凌⼈,下属有点⼩错就喋喋不休,不依不饶,这样的事情在⽣活中我们屡屡可以看到。
如何看清⼀个⼈,只要看他怎么对待那些⽐⾃⼰弱势的群体,或者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陌⽣⼈就⼤概明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即使⼀夜暴富,浑⾝上下⼤牌加⾝,豪车靓妞,却丝毫不能得到别⼈的尊重⼀样,因为它是暴发户,没有思想没有善良不带丝毫贵⽓。
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话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多说话反而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与其喋喋不休,不如在沉默中好好修炼自己的内心。
生活中说话要注意对象、场合,说话之前要考虑一下话能不能说,背后议论人的行为不要做。
说的是别人,痛的可能是自己。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贵有自知之明。
有自知之明才能看清自己,扬长避短把力量发挥最大效用。
汉代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谁都有缺点,谁都有不擅长的东西,人生的意义正在于接纳并欣赏不完美的自己。
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把德行挂在嘴上.嘴上说的天花乱坠,不如落实在行动中. 品德的体现全在细节中,有德行的人总是嘴上说的少,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4、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修身养心离不开“清静”二字,“清"是一种心灵状态,“静”是一种生活状态。
遇大事不要慌张,静下心来才能想到解决办法;遇烦事不要生气,生气伤害的还是自己的身体。
放慢自己的脚步,学会知足.自己有自己的活法,一家有一家的日子。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心怀善意,才有好运降临。
如果你看什么都不顺眼,悲观处事,处处以恶意揣度别人,自然日子不会好过。
做人有没有能力先放一边,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心。
想要日子过得好,就要学会节俭,节俭持家才能富过三代。
6、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不要轻视小瞧别人,我们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界如此之道,你并不是世界的中心。
做人学会谦卑,只有空杯子才能盛满水,也只有把自己姿态放低才能学到东西。
7、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就像乌云遮不住太阳,洪水冲不垮山岗。
困难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没有做一丝努力就在困难面前认输。
成功的人,不是没有经历过困难的人,而是在困难面前撑住并熬过来的人.只要相信自己,没有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人有没有贵气,就看这六点人的成功与自身的美德是分不开的,有德之人必有贵气。
真正有贵气的人.处处受人尊敬,一呼百应,往往能成大事。
无贵气之人,道德败坏,无法在集合众人之力,所以难成大事。
一个人的贵气,是拿千金买不到的,而是靠不断“反求诸己”得来的。
真正有贵气的人,都有六大特征:1、厚德厚德,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淮南子》上也说:“故人有厚德,无间其小节”。
意思是说,厚德之人,有大德,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铎私。
厚德之人,往往学识渊博,性情和蔼慈祥,他们既不攀附权贵,也不欺压弱小,对弱小者心生悲悯,心生济世情怀。
2、善良莎土比亚说:“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善良是无价的,拥有善良之心的人,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人,他们往往心地纯洁把生活当成了一个美丽的乐园。
同时,善良也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尺和善良的人交朋友、谈恋爱,会获得一生的福音。
3、守信《论语》上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人与人交往,讲究“言必行,信必果”。
可见,交往的第一要素,就是要讲信用,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人在社会上如果不讲信用,肯定没有人愿意与其交往,更不会贏得别人的信任。
被人信任之人,必是守信之人。
4、谦虛谦虛指不自满,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
谦虚不是低声下气,而是以平和心态,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发现他人的亮点并向其学习。
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懂得谦虚待人。
谦恭之人,人皆爱之。
谦虚,是一种大智慧,也是藏而不露的真聪明,希望大家都有。
5、正直正直就是要不畏强势,不凌弱势,敢做敢为,要能够坚持正道,要勇干承认错误。
一个人能保有正直,即使在财富地位上没有大收获,内心也是快乐和满足的。
正直的人,无论大事小事,无论对待何人,都完全真诚。
6、坚持坚持是做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要素。
凡事坚持,才能走向成功,而失败者,往往不能长尔坚持,他们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
做到坚持、保持恒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太难,很少有人能够有始有终、坚定不移,但是坚持下来就会得到成功。
《道德经》:人的贵气从哪里来?做到这几点,不贵都难常言道:“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
一个人身上的贵气,不是金钱可以买来的。
它是在日积月累,慢慢熏陶出的美好修养。
真正贵气的人,都有六大特征:厚道《道德经》:“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真正有贵气的人,立身敦厚,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他们做人厚道,不会让别人吃亏,心存大气,懂得宽谅别人。
生活上不计较,不过度追求繁华、虚名,见素抱朴,返璞归真。
南宋《世说新语·笺疏》讲:“德成智出,业广惟勤,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一个人的成就,固然要靠聪明才智,但更重要、更根本的是靠优秀的品德。
一个人徒有才智而没有高尚的品德,是成不了大器的,才智是靠道德来约束和驾驭的,愈是有才能愈是需要更高的道德修养。
正如宋代司马光所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一个拥有博大胸襟与高尚品德的人,不断进取,宽厚待人,自然会得到众人的敬佩与支持,进而取得巨大成功。
清华大学校训即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乃是引用于此。
看出,厚德对于育人塑人的重要性。
善良《道德经》:“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上天不分亲疏,但是经常眷顾善良的人。
善良是一个人的长相。
与人为善的人,气质祥和,日积月累,就会镂刻在面目上。
曾子《春秋》: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人如果乐于为善,福虽然还没有到来,但与祸的距离却已经很远了。
一颗善心,包容了人类的一切美德。
一个人一生行善,一生平安,不求有福,却能避祸。
求神拜佛,不如保持善良,善良才是一个最好的护身符。
善良是内心的高贵和坚守,是仰不愧天、俯不怍地的坦荡。
守信《道德经》:“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缺乏了诚信,就不可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一个人没有信用,就会失去力量和机会,一个人的信用破产,就意味着人格破产。
《论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人要是没有信用,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就无法行走。
《道德经》:一个人有没有贵气,其实只需看看这十六个字……
常言道:“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
一个人身上的贵气,不是金钱可以买来的。
它是在日积月累,慢慢熏陶出的美好修养。
真正贵气的人,都有六大特征:
1、厚道
《道德经》有云:“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
真正有贵气的人,立身敦厚,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他们做人厚道,不肯让别人吃亏,心存大气,懂得宽谅别人。
生活上不计较,不过度追求繁华、虚名,见素抱朴,返璞归真。
《菜根谭》中说:“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村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
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
没有厚德,仅靠功名、机遇或者是非法手段求得的福,就会像插在花瓶中的花,因为缺乏生长的土壤,马上就会枯萎。
厚德方能载物,如果德行不够,却有很多的财富,很高的地位,一般是灾祸的象征。
2、善良
《道德经》里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上天不分亲疏,但是经常眷顾善良的人。
善良是一个人的长相。
与人为善的人,气质祥和,日积月累,就会镂刻在面目上。
他们喜欢帮助别人,并且享受别人回报的微笑,这样的人从内到外洒满阳光,不自觉地让人亲近。
曾子曾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求神拜佛,不如保持善良,善良才是一个最好的护身符。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
善良是内心的高贵和坚守。
是仰不愧天,俯不怍地的坦坦荡荡。
做一个好人,心中自有美好世界。
3、守信
《道德经》里讲: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缺乏了诚信,就不可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
一个人没有信用,就会失去力量和机会,一个人的信用破产,就意味着人格破产。
《论语》上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人要是没有信用,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就无法行走。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他诓骗了各地诸侯来驰援,连着几次,诸侯们不再相信他。
等到外敌入侵,没有一只军队来救援,最终身死国灭。
“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
”
诚信,是一个人在世上立身的根基,若无信用,寸步难行。
4、谦虚
老子说:“江海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懂得谦逊处下。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到底有多强大。
目空一切,早晚会让自己吃大亏。
谦虚,是一种大智慧,也是藏而不露的真聪明。
他们懂得示弱和让步,人皆爱之。
貌似处下,却总是在默默汲取,谦逊学习。
满招损,谦受益。
《周易》六十四卦中,谦卦是唯一的全吉的卦象。
谦逊待人,才能收获别人的尊重;虚心学习,一个人才能不断强大。
5、正直
《道德经》: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唯畏。
一个人明白道理之后,最怕的就是误入歧途,走了歪门邪道。
一个人可以不伟大,但是不可以不正直。
正直是坦坦荡荡,是非明确,光明磊落。
他们秉持内心的良知,时刻检省,力求行得正,做得端,办事正直、公道。
孔子讲:“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他们内心没有私利,敢于独自面对天地鬼神。
很多人心术不正,喜欢玩弄心机,说一套做一套,这样的人,虚伪轻狂,见之令人生厌。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正直的人,内心自由一份浩然之气,遵从良知,内心的浩然之气会愈发壮大,气质自有一份不容冒犯的威严。
正直,是人的精神脊梁,也是这个浮躁社会中最难得的贵气。
6、坚持
《道德经》里讲: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世上从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凡事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很多,但是肯下苦功夫的却并不多。
王阳明曾言:“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
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
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
”
俗话说的好,一口吃不了个大胖子,万事万物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要想做到知行合一,就一定要注意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曾国藩以中人之姿,成为近代立功、立德、立言的第一人,就是因为他有恒心,能坚持。
从三十岁立志洗心革面,到临终的时候,他练字、习作、日记的习惯一日不曾间断。
几十年的坚持,累积出了曾国藩的高度。
很多人聪明,但是却少了一份恒心。
大道至简,要出类拔萃、成乎卓越,就要持续、坚持做好日常生活中最简单平凡的事情。
如此,日久自见高度。
富是外在的数字,贵是内心的品质。
骨子里的那份贵气,是一个人的修养,更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