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变阻器》教案(人教版初二下)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科学变阻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变阻器的概念、构造和作用。
2. 掌握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及其应用。
3. 学会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教学重点:1. 变阻器的概念、构造和作用。
2. 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及其应用。
3. 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教学难点:1. 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
2. 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1. 实物:变阻器、导线、灯泡、电流表、电压表等。
2. 课件: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应用等方面的图片和动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电阻知识,让学生举例说明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可以改变电阻大小的装置,它叫做变阻器。
你们猜想一下,变阻器是如何实现电阻的变化的呢?二、探究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15分钟)1. 教师展示变阻器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变阻器的构造,并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学习变阻器的符号及其应用(15分钟)1. 教师讲解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及其含义。
2. 学生结合实物,理解变阻器符号的应用。
3. 教师出示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四、动手实践,学会使用变阻器(15分钟)1. 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要求学生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2.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变阻器的概念、构造、作用和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变阻器的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设计一个电路,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及其应用,并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能力。
初中物理变阻器人教版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和分类;(2)掌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学会变阻器的连接方法;(4)能够运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和分类;(2)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变阻器的连接方法;(4)运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 教学难点:(1)变阻器的工作原理;(2)变阻器的连接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调光台灯、电子设备中的音量调节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中是如何实现亮度或音量的调节。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变阻器。
2. 讲解变阻器(1)概念:介绍变阻器的定义,即能够改变电路中电阻大小的装置。
(2)作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如调节电流、电压等。
(3)分类:介绍两种常见的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3. 实验探究(1)让学生观察实验装置,了解实验原理;(2)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3)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4. 变阻器的连接方法(1)介绍变阻器的连接方法;(2)让学生动手进行连接,巩固连接方法。
5. 运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变阻器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2)引导学生理解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变阻器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应用实例,并进行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了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分类和连接方法,掌握了运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011年教学技能大赛《变阻器》说课稿骑岭二中葛延军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变阻器》,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物理量之间不是孤立的,本节课直观体现电阻的改变影响着电路中的电流,为深入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作思维的过渡。
同时,变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延伸和实际应用,它是电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电路元件之一,是本章教学重点。
学习变阻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以后学习电学实验做了必要的准备,在初中电学学习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从小实验引入变阻器,并介绍常见变阻器的结构,重点安排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构造、正确使用方法等。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把知识转化成技术的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部分的电学知识,电流和电路,电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了一些解决电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具有一定的电学基础,但八年级学生感性思维能力较强,理性思维能力较差,所以要从学生常见的现象入手,进一步根据学过的知识设计出这种电路元件。
三、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确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画结构示意图,电路符号。
2、会将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并正确使用,能分析滑片移动时引起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3、知道滑动变阻器铭牌参数的含义,使用规则和实际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电阻丝从长短、粗细、材料等方面进行改装自主创造设计,感知创造设计的一般方法,体会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2、通过探究滑动变阻器连接方法的实验,体验并总结改变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方法和规律。
3、通过连续改变电流的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变阻器»讲课【教材分析】一、该节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变阻器»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是上节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是后面〝欧姆定律〞的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在电学实验占重要地位,学好变阻器,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明白得电阻的概念,又为今后的学习专门是做电学实验必要的预备。
依照三维教学目标及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现有的知识水平,通过课本的学习来实现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熟悉常用的滑动变动器的结构,能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②会用滑动变阻器来操纵电路中灯泡的亮度。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看实验、对比、探究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看、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学情分析:由于变阻器的部件比较多,接线柱多,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又是动态变化的,而课本一下子就提到一个叫滑动变阻器的装置,对初二学生来讲,在变阻原理的明白得上感到起点较高,学生难于同意。
依照学生以上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教材教法】依照新课程差不多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们提出〝提出咨询题──实验探究──交流评判〞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依照已有的知识和对周围物理现象的已有观看、对生产技术的已有感性认识发觉咨询题,提出假设和猜想,进而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评判最后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获得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主动获得对科学的明白得,达到猎取物理知识、培养制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探究性教学模式。
【教学程序】一、新课引入:〔约4分钟〕采纳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应用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咨询,引起思维,激发爱好,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初中物理变阻器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知道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2. 变阻器的分类和结构3. 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变阻器的实验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变阻器的原理、作用、分类和结构。
2. 难点: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实验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电阻、欧姆定律。
(2)提出问题:如何改变电阻的值?(3)引入课题:变阻器。
2. 探究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1)引导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的值。
(2)讲解变阻器的作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保护电路。
3. 学习变阻器的分类和结构(1)讲解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区别和应用。
(2)介绍变阻器的结构:电阻丝、支架、接线柱等。
4. 了解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举例说明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灯光调光、音响音量调节等。
(2)分析实际应用中变阻器的作用:节能、方便、提高生活质量。
5. 实验操作(1)安排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变阻器,观察电阻值的变化。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变阻器的原理、作用、分类和结构。
(2)强调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变阻器的相关题目。
(2)调查生活中使用变阻器的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变阻器的原理、作用、分类和结构,掌握了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变阻器教案【精选9篇】变阻器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进一步深化对电阻概念的认识,掌握电阻率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欧姆定律是如何表述的?(2)不同导体的电阻大小不同,那么,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演示实验: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保持BC间的电压不变① BC间接入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细相同,但长度不相同的导线。
现象:导线越长,电路中电流越小。
计算表明:对同种材料制成的横截面积相同的导线,电阻大小跟导线的长度成正比。
② BC间接入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但粗细不相同的导线。
现象:导线越粗,电路中的电流越大计算表明:对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导线,电阻大小跟导线的横截面种成反比。
即: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就是电阻定律。
R∝L/SR=ρL/S………………(1)式中的ρ是个比例系数。
当我们换用不同材料的导线重做上述实验时会发现:不同材料的ρ值是不相同的,可见,ρ是个与材料本身有关的物理量,它直接反映了材料导电性的好坏,我们把它叫做材料的电阻率。
ρ=RS/L………………(2)注意:∝电阻率ρ的单位由(2)式可知为:欧姆米(Ωm)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长度为1米,横截面积为1平方米的导体的电阻。
但电阻率并不由R S 和L决定。
(3)引导学生阅读P30表格思考:①哪些物质电阻率小,哪些物质电阻率大?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橡胶的电阻率最大。
②电阻率相差悬殊各有什么用途?电阻率小用作导电材料,电阻率大的用作绝缘材料。
③表中说明“几种材料在200C时的电阻率”,这意味着什么?材料的电阻率跟温度有关系。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而变化。
a,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用这一特点可制成电阻温度计(金属铂)。
b,康铜,锰铜等合金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很小,故常用来制成标准电阻。
c,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处于这种状态的物体叫做超导体。
第4节变阻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3.通过探究知道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变阻器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解滑动变阻器的设计、制作过程,了解科学发明创造,科技革新的过程。
2.通过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逐步养成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养成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信能力。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正确连接并使用滑动变阻器,能够正确判断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如何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千手观音、变阻器的应用)、变阻器的原理(flash)、铅笔芯、金属电阻丝、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定值电阻(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20Ω、2A)、开关、导线若干。
学生:收集与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过程】[设置疑问]春节晚会上一群聋哑青年用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上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与心灵的震撼,在享受这美丽瞬间的同时,你能否解释舞台上的灯光是如何实现明暗变化的呢?[板书课题]§16.4 变阻器(设计意图:利用视频中舞台灯光的明暗变化切入主题,同时教育学生学习聋哑青年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关爱残疾人。
)观看“千手观音”视频片段,体会聋哑青年克服困难,追求完美的精神。
思考并尝试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滑动变阻器[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改变电源电压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除此以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呢?[演示实验]连接如下图所示电路,改变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
交流讨论,总结汇报。
(改变电阻,换用其它规格的灯泡)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⑴在刚才的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⑵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灯泡亮度变化的呢?⑶电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归纳总结]像这种能够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仪器我们称之为“变阻器”,由于夹子能够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所以我们称之为——“滑动变阻器”。
八年级科学:变阻器的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1、理解电路中的电阻器。
2、通过变阻器控制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3、掌握使用变阻器的方法和技巧。
4、了解电路的组成和性能。
二、实验器材1、电池(12伏特)2、电线3、变阻器4、安培表5、万用表6、灯泡和灯座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1)将实验装置摆放在实验台上。
(2)将电池连接到变阻器上。
(3)连接电线和安培表,使其形成完整的电路。
(4)启动安培表和万用表,确保它们的功能正常。
(5)放置灯泡并闭上灯罩。
2、实验操作(1)将变阻器的旋钮转动,观察电路中的灯泡的亮度变化。
(2)使用安培表和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3)记录下每次实验的数据,并据此分析电路中变量的变化情况。
(4)尝试使用不同的电阻器或调节旋钮的不同阻值,观察其对电路的影响。
3、实验注意事项(1)电路连接时要注意极性,确保电流的正常流动。
(2)万用表和安培表测量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3)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变阻器的阻值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可以看到,在调节变阻器时,灯泡的亮度会随之而变化。
通过安培表和万用表的测量,我们可以知道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大小。
当我们采用不同的阻值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也会随之变化。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变阻器在电路中起到了控制电流和电压的作用。
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使用变阻器来对电路进行控制,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五、实验拓展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变阻器和不同的电量,进行不同的实验,以充实我们的实验内容。
例如,可以使用不同的灯泡来观察变阻器的作用,也可以使用不同的电池电量来观察变阻器的调节情况。
此外,我们还可以对电路进行复杂的调节,例如将多个电路并联或串联,以探究电路的组成和性能,达到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可以增加课外活动,例如线上实验、参观科技馆、参观工厂等,以拓展知识的范围和深度。
课题:变阻器(简案)引入新课演示出示台灯,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
教师指出:上述生活中例子,都有一个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元件.这节我们就研究变阻器的作用、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进行新课:一、变阻器:A、原理:提问:电阻丝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改变导体的电阻值有哪些方法?演示实验AB是根较长镍铬合金电阻线,其中P 是金属做成的触头,当P 向右滑动,灯变亮,当P 向左滑动时,灯变暗.同学分析:这个实验是靠什么来改变连入电路电阻的(靠触头在电阻线上移动,来改变连入导线长度),教师指出这就是最简单的“滑动变阻器”.这种最简单的“滑动变阻器”与我们手中的变阻器有什么不同?实验中为什么用我手中变阻器,它有什么优点?让学生分析,总结(改变电阻效果明显,节省空间,减小仪器体积)A、变阻器的种类:滑动变阻器电阻箱二、滑动变阻器A、滑动变阻器的构造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那么滑片移动是怎么改变连入电路电阻的呢?让学生观察每组桌上的两组滑动变阻器,看谁能说明滑动变阻器构造.教师出示观察提纲.1.几部分组成,每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做的?2.有几个接线往?连入电路后电流的路径如何?3.它铭牌上标志有什么?学生观察后,找同学表述,互相补充,后教师明确介绍滑动变阻器构造,明确各部分名称.结构示意图和符号概括上述分析,滑动变阻器原理是通过移动滑片与电阻线的接触点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的.根据上述分析,简单地说滑动变阻器就是一个带可滑动滑片的电阻,作为一个重要电学元件可用符号表示,其结构可以简单示意为滑动变阻器使用滑动变阻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如何使用呢?1.接法.如何把变阻器接入电路才能起到改变电流的目的?首先要使变阻器成为电流的必经之路,即变阻器要串联连入电路.(1)要将两柱接入电路,导线接在滑片上或支架上,都不能使它连入电路.(2)要串联在电路中.让学生实验,每组按下图连好电路,并根据你的连法说出哪部分电阻线连入了电路.在这里解决“想想议议”四柱变阻器有几种正确接法?并总结规律“一上一下”.2.指导学生将滑片移到离下端接线柱最远的一端闭合开关.3.前面观察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什么?其含义是什么?“10Ω、2A”是什么意思?滑动变阻器和一切电学仪器一样有自己的规格参数,每个电阻器都有规定的最大电阻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即使用前要了解铭牌,电流不允许超过允许最大电流值.三、滑动变阻器的应用四、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变阻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变阻器进行实验。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2.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 变阻器的种类和结构4. 变阻器的使用方法5. 变阻器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工作原理和种类。
2. 难点:变阻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变阻器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变阻器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电阻、电流、电压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变阻器是一种可以改变电阻大小的器件,它在电路中的作用是调节电流和电压。
3.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看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实验,观察到随着变阻器电阻的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4. 讲解变阻器的种类和结构:介绍不同类型的变阻器,如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并讲解它们各自的结构特点。
5.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使用变阻器进行电路调节,体会变阻器的作用。
6.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7. 生活实例:介绍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调光台灯、电子恒温器等。
8.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变阻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变阻器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课题变阻器本学期总第4课时本单元第4课时日期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感知目标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会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的电流,知道变阻箱的读数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接着到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对比、探究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变阻器的构造及作用,画出变阻器的符号及结构示意图,会正确使用变阻器。
难点:对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的掌握。
器材电池、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导线等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标注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做过几个可以改变小灯泡亮度的实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几个实验。
回忆旧知识,认真思考,并回答。
1.改变串联电池的节数2.改变串在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讲授新课一、课题引入(约分钟)在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这种现象?比如:常见的台灯,灯泡亮度可以调节。
问题是:(1)调节旋钮时,台灯的亮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2)你了解改变灯的亮度的原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够使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的原理——变阻器。
二.学习变阻器的原理(约分钟)1.构造下图所示的就是滑动变阻器。
图右边的符号就是滑动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图下边的是它的结构示意图。
认真听老师讲解,并联系实际积极思考回答:(1)台灯的亮度可以改变(2)经过灯泡的电流发生了变化。
认真思考并作出回答。
观察示意图,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了解透镜的画法,认识透镜的主光轴,光心。
讲授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标注2.原理滑动变阻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的电路:小灯泡的亮度变亮,说明通过它的电流变大,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应当减小电路中的电阻。
四、變阻器【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瞭解變阻器構造,在電路中的符號,理解變阻器工作原理。
●通過探究怎樣用變阻器改變燈泡的亮度,知道正確使用變阻器的方法。
●會把滑動變阻器正確地連入電路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2.過程與方法●在探究變阻器使用方法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
●培養學生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變阻器改變電阻的道理,產生動手操作使用變阻器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重點:變阻器的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難點:變阻器的使用方法【教學方法】探究、實驗、討論法【學生分析】學生對於變阻器的構造不易掌握,特別是滑動變阻器使用原理、方法,學生不易理解,動手動腦能力有待提高,學生對影響電阻大小因素掌握較好。
【教學器材】大滑動變阻器、電池、開關、小燈泡、導線若干、演示電壓表、滑動變阻器【教學過程】一、複習提問、引入新課1、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強調長度對電阻大小的影。
(學生回答)2、小實驗:導體電阻與長度關係的驗證。
二、新課教授(一)變阻器1. 介紹變阻器的構造和電路圖符號、種類、使用原理。
逐步深入地瞭解變阻器的構造,使用原理,初步瞭解變阻器阻止的變化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接線柱滑片P自左向右移動是電路中的變化情況電阻變化電流變化A、C 變大變小A、D 變大變小B、C 變小變大B、D 變小變大A、B 不變不變C、D 不變不變上下4個接線柱:用來接導線(一般是一上一下連接)電阻絲:決定了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滑片:可用來調節接入電路的電阻絲的長度來調節電阻電阻絲繞在陶瓷筒上,陶瓷不導電使學生完全體驗變阻器的使用方法和作用鞏固練習、修正錯誤2.分組實驗:怎樣應用變阻器改變燈泡亮度A.觀察滑動變阻器結構,思考問題:(1)電阻絲什麼位置絕緣漆被刮去?為什麼?(2)哪兩個接線柱之間電阻不變?(3)哪兩個接線柱之間電阻很小幾乎為零?(4)移動滑片P,按著接法判斷電阻變化大小B.設計實驗電路,思考下面問題,並設計實驗電路(1)要使用電器與變阻器中電流大小相同,變阻器該與燈泡串聯還是並聯?(2)說出(指出)接線柱(3)要使燈泡由暗變亮,接通電路前應將滑片P放到什麼位置?C.按自己制定的實驗設計嘗試控制燈泡亮度,並進行操作,體驗滑動變阻器對燈泡亮度的控制逐步深入地瞭解變阻器的構造,使用原理,初步瞭解變阻器阻止的變化D.鞏固練習\修正錯誤【佈置作業】 1.複習、默寫概念;2.P21動手動腦學物理:1\23. 同步1 .2(以上明天交)4. 指導1 .2(後天交)【教學後記】。
第四节《变阻器》教案(人教版初二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明白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二、过程和方法
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教学重点: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教学难点:依照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教学预备: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假设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及铜丝各一段、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光台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实验中,铁丝和铜丝电阻不同,接入电路中,使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不同。
由此,同学们考虑电阻的作用是什么呢?电阻能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不同材料的铜丝、铁丝接入电路能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那么同一种材料的一根导线能否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
二、新课学习
想想做做
用刀将铅笔剖开,认真取出铅笔芯,注意不要折断。
用铅笔芯代替前面实验中铁丝〔铜丝〕。
铅笔芯是导体依旧绝缘体?铅笔芯接入电路,电灯能发光,因此铅笔芯是导体。
假如想要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铅笔芯的长度,谁有方法,请来操作一下。
将连接铅笔芯的导线一端打开,并使其在铅笔芯上滑动。
滑动过程中同学们观看到了什么现象?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
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长,灯越暗;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短,灯越亮。
我们在那个过程中电源没动,是同一个电源,灯的亮、暗又讲明了什么咨询题?灯泡的亮暗,讲明通过灯泡中的电流大小不同,灯亮时电流大,灯暗时电流小。
相同电压下,电流大、电阻小;电流小、电阻大。
铅笔芯越长,电阻越大;铅笔芯越短,电阻越小。
假如我们换用铁丝做实验会如何样呢?〔重复上述实验〕铁丝越长,电阻越大;铁丝越短,电阻越小。
铁丝和铅笔芯差不多上导体,依照实验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在相同粗细的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越短,电阻越小。
能够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这确实是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然而,老师有一个咨询题需要同学们关心,在前面观看〝几种金属导线的电阻〞时,哪种金属电阻最大呢?镍铬合金。
长1m,横截面积是1mm2的镍铬合金的电阻是0.1Ω。
假如老师需要电阻在0~10Ω范畴内变化,使用电阻最大的镍铬合金丝,需要多长?需100m。
也确实是讲,老师要想将接入电路的电阻从0变化到10Ω,就必须进行一次百米跑,如此做可行吗?
将100m长的镍铬线绕成像弹簧那样的圈,就能减小长度。
〔教师可预先将变阻器拆开,取出绕着线圈的瓷管〕请同学们看,是不是如此绕就能够呢?〔得到同学们的确信后,教师连续引导〕如何样使用它呢?需要使用哪部分,就在哪个地点抽出一个头。
就像刚才实验中在铅笔芯上滑动一样,用一个头在线圈上滑动就能够。
〔教师将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杆及滑片再装上〕是不是如此就能够了呢?〔同学们确信〕利用滑片在线圈上滑动就能够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因此把它叫做:〝滑动变阻器〞。
同学们面前的确实是实验室常用的滑动变阻器。
板书:变阻器的构造
结构示意图:
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先板书咨询题,然后由同学补充结论〕电阻丝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什么缘故要将电阻丝绕在绝缘瓷管上?电阻丝不处什么缘故要涂绝缘层?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后明确:滑动变阻器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这种合金线又叫电阻线。
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其电阻的。
要想增大变阻范畴,电阻线必须做得专门长。
因此要将电阻线绕在绝缘管上,并使各线圈间互不接触。
变阻器滑片上还有一个铭牌,上面写有〝50Ω,1.5A〞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认为是什么意思?〝50Ω〞可能是讲那个变阻器的变化范畴是0~50Ω,它的最大电阻值确实是50Ω。
〝1.5A〞应该是讲它能通过1.5A的电流。
变阻器铭牌上标出的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承诺通过的〝最大电流〞。
因此在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使用规那么:
〔1〕为了防止烧坏变阻器,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承诺的最大值。
〔2〕为了幸免电路中电流过大,使用变阻器前应将其阻值调到最大。
演示:
1.用调光台灯的控光旋钮,改变灯的亮度。
2.用收音机操纵音量的旋钮改变收音机的音量。
光亮的操纵、改变,收音机音量的操纵、改变确实是利用变阻器来实现的。
收音机操纵音量的变阻器是电位器。
探究:如何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大伙儿想不想试试如何样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的亮度呢?同学们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看一下滑片滑过的地点有什么专门吗?滑片滑过的地点绝缘漆被刮去了。
什么缘故呢?必须刮掉这些地点的绝缘漆,滑片到达时,变阻器才能接入电路。
同学们现在能够设计电路,进行实验,在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弄清以下咨询题。
〔1〕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2〕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电阻变大?
〔3〕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电流大小相等,变阻器应与灯泡串联依旧并联?
〔4〕要能操纵电流的大小,应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哪两个接线柱?
〔5〕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终止,各组进行交流,提动身觉的咨询题。
要想操纵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滑动变阻器必须串联接入电路,并使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要使灯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就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电阻最大的位置上。
请同学将你们滑动变阻器不同的连接情形画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比较各组变阻器的连接情形,分析产生区不的缘故,进一步弄清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那么及方法。
滑动变阻器阻值的最大位置及滑片的移动方向,都与变阻器的连接情形有关。
如图,假如使用接线柱CA或DA,电阻丝AP段被接入电路,这时电阻值最大的位置滑片P应在B端,滑片从B 端向A端滑动时,电阻逐步减小电流逐步变大,灯泡由暗变亮。
假如使用接线柱CB或DB,那么电阻丝PB部分被连入电路,电阻最大值的位置就应是滑片P在A端,而要使灯由暗变亮,滑片要从A端向B端滑动。
三、小结
滑动变阻器
原理: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构造:电阻丝绕成的线圈、绝缘管、金属棒、滑片。
结构示意图:
电路图中的符号:
使用规那么:
a.第一观看变阻器的铭牌,弄清变阻器的最大值和承诺通过的最大电流。
b.连接时要将滑动变阻器的〝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所要操纵的电路中。
c.闭合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四、板书设计
变阻器
原理:
构造:
结构示意图:
电路图中符号:使用规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