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菊黄化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翠菊枯萎病应如何防治翠菊是一种十分养眼的常见花卉,它的鲜黄色花瓣和娇小玲珑的身姿总是吸引人们的目光。
但是,翠菊枯萎病的出现,却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从病因、病症、预防和治疗四个方面来探讨翠菊枯萎病应如何防治。
一、病因翠菊枯萎病是由黄萎菌属菌所引起的一种病害。
它一般通过刀口感染、移栽、雨水、风传播等途径入侵翠菊。
而造成翠菊感染病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土壤不适宜:翠菊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若种植的土壤排水不良、阳光不足或营养过剩,都会增加翠菊感染黄萎菌属菌的几率。
2.气温湿度过高:翠菊对气候环境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过高的气温和湿度则容易让黄萎菌属菌在翠菊上繁殖生长,引起病害。
3.疏于管理:翠菊生长适应性较强,但若长期忽视环境卫生和疏于管理,则容易滋生病虫害,引发病害。
二、病症翠菊枯萎病的症状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叶子枯黄、干瘪、甚至折断,花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呈现出枯萎、褪色的状态。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个表现:1.根部变黑:病根呈黑色,可见腐烂,甚至烂透,呈现出一种烂软的状态。
2.叶子颜色变化:叶片颜色逐渐变黄,中央部位最先变黄,随着病情的加重,整片叶子呈现出枯萎状态,叶柄变脆。
3.花蕾萎缩:翠菊的花蕾常常连着花蕊一同萎缩,甚至失去了生命,无法形成正常的花。
三、预防1.选择适宜的土壤:种植翠菊需要选择排水良好、通风充足的土地种植,并注意浇水操作的合理性。
2.增加通风:为了防止气温、湿度过高,可以适当增加通风,避免湿度的积聚。
3.注意疏导积水:季节变化是翠菊生长状况变化的最大因素之一,避免暴雨过后花坛积水,过度湿度烂根。
4.加强环境卫生:无菌土壤、消毒剂等都是环境卫生保护翠菊不受病害影响的主要手段之一。
四、治疗如果已经发现翠菊患上了枯萎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病根处理:将变黑的病根,切除,清理干净,擦拭干净。
2.病叶处理:及早将黄色、干燥、枯萎版的叶子以及枯萎花除去,避免病情扩散。
2023-11-04•翠菊枯萎病的症状和原因•翠菊枯萎病的预防措施•翠菊枯萎病的治疗方法•翠菊枯萎病的防治误区与对策•翠菊枯萎病的防治案例分析目•结论与展望录01翠菊枯萎病的症状和原因翠菊的叶片开始变得枯黄,没有生气,甚至出现枯萎的现象。
叶片枯萎枝条萎缩根部腐烂除了叶片的变化,翠菊的枝条也会逐渐萎缩,变得细小且脆弱。
在枯萎病的严重时期,翠菊的根部可能会出现腐烂的现象。
03症状识别0201翠菊枯萎病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如镰刀菌属和丝核菌属等。
这些真菌通过土壤、水流等途径传播。
原因分析真菌感染根部损伤是导致翠菊易受真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部损伤可能是因为土壤过于粘重、排水不畅或过度浇水等。
根部损伤施肥不当也可能导致翠菊出现枯萎病。
过多的氮肥会使植株变得柔弱,而缺乏钾肥和磷肥则会使植株的抗病能力下降。
施肥不当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是影响翠菊枯萎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温、高湿、多雨的天气条件有利于真菌的繁殖和传播。
土壤类型土壤类型对翠菊枯萎病也有影响。
粘重、排水不畅的土壤容易使根部受损,从而增加植株感染真菌的风险。
影响因素02翠菊枯萎病的预防措施选用适合当地环境、抗病性强、耐病性好的翠菊品种。
避免种植容易感染枯萎病的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在播种前,对翠菊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如使用温汤浸种等方法,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
避免使用带菌种子,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如使用药剂消毒、高温消毒等方法,以杀死土壤中的病菌。
避免在发病严重的土地上连续种植翠菊,应进行轮作。
合理浇水,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保持土壤湿度适中。
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翠菊的抗病能力。
避免过量施肥,防止肥料残留导致病害发生。
加强水肥管理03翠菊枯萎病的治疗方法及时清理病株、病叶和病根,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清除病残体合理通风,降低湿度,增加光照,改善植株的生长环境。
改善环境用蒸汽或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
土壤消毒物理治疗03防治效果化学治疗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病情,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抗药性。
•引言•翠菊常见病害及防治•翠菊常见虫害及防治目录•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措施•病虫害防治的注意事项•结论与展望01引言翠菊的基本信息翠菊的生长环境翠菊的概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01020304提高观赏价值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产量保护生态环境02翠菊常见病害及防治症状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保持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叶,发病初期用硫磺粉、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症状症状防治方法锈病03翠菊常见虫害及防治危害特点蚜虫是翠菊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聚集在嫩叶、花蕾和花朵上,吸取植物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变形,花朵变形、失色,严重时甚至引起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发现蚜虫时,可用清水冲洗叶片,或喷洒苦参碱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同时,注意改善通风条件,降低湿度,以减轻蚜虫的危害。
蚜虫红蜘蛛危害特点红蜘蛛也是翠菊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隐藏在叶片背面,吸取汁液,使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导致叶片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发现红蜘蛛时,可用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同时,注意保持植株清洁,及时清除落叶和病枝,以减轻红蜘蛛的危害。
夜蛾类害虫危害特点防治方法04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措施严格检验对引进的翠菊种子、苗木和繁殖材料进行严格检验,防止病虫害的传入。
要点一要点二隔离观察对新引进的翠菊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不带有病虫害后再进行种植。
加强植物检疫0102选择抗病抗虫品种合理施肥排水良好定期修剪030201加强栽培管理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措施,对翠菊的病虫害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VS05病虫害防治的注意事项病害识别观察植株的症状,如叶片黄化、斑点、枯萎等,以确定可能的病害类型。
虫害识别检查植株上是否有昆虫、螨虫等害虫,注意其形态特征和危害症状。
正确识别病虫害种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注意防治时机和防治次数防治时机防治次数防止药害和人畜中毒安全使用农药废弃物处理06结论与展望1 2 3病虫害防治效果防治方法选择环保意识提升绿色防控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翠菊生产的可持续性,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翠菊的叶子总是发黄,怎么回事?
翠菊的叶子发黄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 浇水不当:浇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翠菊的叶子发黄。
如果浇水过多,会导致根部腐烂,影响植株的吸收能力;如果浇水过少,会导致植株缺水,叶子也会发黄。
解决方法是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2. 光照不足:翠菊需要充足的阳光,如果光照不足,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叶子也会发黄。
解决方法是将翠菊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养护。
3. 施肥不当:施肥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翠菊的叶子发黄。
如果施肥过多,会导致根部烧伤,影响植株的吸收能力;如果施肥过少,会导致植株缺乏养分,叶子也会发黄。
解决方法是适量施肥,选择适合翠菊的肥料,并按照说明进行施肥。
4. 病虫害:翠菊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如蚜虫、白粉病等,这些都会导致叶子发黄。
解决方法是及时防治病虫害,可以使用农药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种和生长环境下的翠菊对养护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养护也应该根据植株的生长状态和需求来确定,避免过度养护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翠菊黄化病的防治方法
病害学名:Asteryellows,Phytoplasma.为害100多种观赏植物。
分布于各地。
一、为害症状:翠菊苗期、成株均可染病。
生长初期叶片出现黄色,叶脉也略变黄或产生明脉,叶芽增多或丛生,叶片直立或狭窄,叶柄细长,花朵亦小,常有不同程度变色,发病重的植株矮小或不能开花。
二、病原菌形态特征:是一类寄生在植物韧皮部筛管细胞中的非螺旋形菌原体。
是没有细胞壁的近圆形至椭圆形细胞生物体。
由于它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至今尚无法对其进一步分类和鉴定。
对青霉素不敏感。
三、发病特点:翠菊植原体在雏菊、菊花、苦苣菜、大车前、飞蓬等上越冬,春夏之交通过二点叶蝉(Macrostelesfasciifrons)从上述寄主上传播到翠菊上,获毒叶蝉保毒期10-100天,25℃时潜育期8-9天,20℃时为18天,低于10℃不显症。
此外菟丝子或嫁接均可传毒;种子、汁液和土壤不能传毒。
7-8月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1)发现病株及时铲除,并清除翠菊四周及附近的杂草。
(2)精心养护,培育健壮幼苗,提高抗病力。
(3)防治传毒二点叶蝉,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10%安绿宝乳油1500倍液、40%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可减少传染。
(4)该植原体对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敏感,必要时可用上述抗菌素之一种,对水4000倍液,防效明显。
翠菊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翠菊它的叶子非常的翠绿,而且纤细的叶子的也是非常美观的,它的花朵更是没得说呀,它的一个生长难题就是碰上了病害,因为养殖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够及时的防治,就会对它造成一定的伤害。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翠菊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翠菊的病害:黄化病症状黄化病是由类菌质体(MLO)侵染致病。
类菌质体主要是在各种多年生寄主上存活,主要通过叶蝉、菟丝子等传播。
黄化病是翠菊最严重的病害,患病后,叶片呈淡黄色,会长出很多帚状的枝条,花色也会逐渐减退,变成淡黄绿色。
整棵植株变得矮小,萎缩,生长态势变弱。
防治方法最好将植物种植在网室中,防治病菌的侵染。
可以喷洒50%马拉松1000倍液或二嗪农等杀虫剂防治叶蝉,从而达到阻断传播的效果。
翠菊如果染上黄化病,可以喷洒医用四环素或土霉素4000倍液进行防治。
翠菊的病害:灰霉病症状当翠菊的生长处在20℃的高湿度环境中时,易发生此病,是翠菊常见的一种病害。
灰霉病会危害翠菊的花、叶,患病初期出现水渍状的黄绿色或深绿色斑点,而后斑点逐渐扩大,后期花、叶掉落,植株枯死。
当环境中湿度较大时,叶片上会出现灰色的粉末状孢子层。
防治方法注意把翠菊放置在通风的地方,控制环境湿度,避免积水过量。
一旦患病,及时去除病株、病叶,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1500倍液。
翠菊的病害:枯萎病症状病菌为尖孢镰刀菌翠菊专化型,能多年存活在病株上,并且会依靠种子和土壤传播。
患病时,全株都会枯萎,植株矮化,叶子变黑,根茎会发生腐烂,基部会有粉红色或玫瑰色的分生孢子堆。
防治方法播种时,用0.1%升汞液浸泡30分钟,杀灭所带的病原菌。
每年轮换育苗和定植的地段或花盆,由于病株残体上的病菌随土壤传播,操作时,避免将带菌土壤混入新土。
发病初期用药剂灌根或者喷雾,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每株灌药0.25公斤,5—7天灌一次,连续2—3次。
也可用40%多菌灵胶悬剂4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00~300倍液,或25.9%抗枯宁500液。
翠菊的枯萎病翠菊又名江西腊、蓝菊、五月菊、六月菊、七月菊。
原产于我国,1728年在我国发现后由传教士殷卡维勒将种子带回巴黎。
在我国自然分布甚广,现在世界各国广为栽培。
要求充足的阳光,不耐荫,不甚耐寒,秋播的花苗可在冷床内越冬。
由于根系浅,不耐旱,生长期间土壤应保持湿润,也不耐水涝。
翠菊单株花期约10天左右,但因品种繁多,花期有早有晚,栽培不同花期的品种,5月到10月都可观花。
翠菊枯萎病是翠菊发生普遍的严重病害,自苗期至开花期均可发生。
植株发病后迅速枯萎死亡。
症状:幼苗受侵染后,可能在1周内发病,也可能直到植株成年也不发病。
幼小植株发病时,叶片全部萎蔫,根系常发生程度不同的腐烂。
感病成株,发病初期叶片变为淡黄绿色,下部叶片首先萎蔫,茎上出现褐色长条斑,有时仅在植株的一侧表现症状,根系常全部腐烂,最后导致整株萎蔫死亡。
剖开病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
湿度大时,茎基部产生大量的浅粉红色的粉末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在近地表处或表土下的茎上更为明显。
病原:病原为尖孢镰刀菌变种(Fusariumoxysporumvar.callis-tephi),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屑真菌。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及厚垣孢子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病残体中的病原菌可存活数年。
若将翠菊栽植在有病菌的土壤中,植株根部即可受侵染。
幼苗出土后10-20天最易发病,苗木木质化后,病害明显减少。
病原菌通过土壤和灌溉传播。
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发病严重。
此病的发生常与大水漫灌、施肥不当、连作、地下害虫有关。
防治:①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拔除病株,集中销毁。
②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种植。
合理施肥,氮肥不要过多。
避免连作。
③用福尔马林和热力进行土壤消毒。
④避免农具等将苗床上的病菌带到净土中。
⑤选用抗病品种。
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灌根。
翠菊常见病害以及解决方法翠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花卉植物,品种多,颜色缤纷,装饰家居效果很好,但翠菊常见的病害情况也比较多,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翠菊常见病害以及解决方法:翠菊常见病害以及解决方法:1、翠菊黄化病翠菊黄化病是由类菌质体(MLO)侵染致病,类菌质体主要是在各种多年生寄主上存活,如雏菊、车前、天人菊等,主要通过叶蝉、菟丝子等传播。
解决方法:把翠菊种植在温室中,可喷50%马拉松1000倍溶液或二嗪农等杀虫剂防治叶蝉。
要经常清除翠菊周围的野生杂草,以减少传染源。
发病初期,喷洒医用四环素或土霉素4000倍液。
2、翠菊灰霉病翠菊灰霉病为葡萄孢属真菌,当气温20℃左右、湿度很大时,易发生此病,是翠菊常见的一种病害,危害花、花梗、叶,严重时,花、叶均枯死,影响其观赏性。
叶受害时,最初出现水渍状的黄绿色或深绿色病斑,后病斑逐渐扩大,当环境比较潮湿时,造成腐烂,上有灰色的粉状孢子层出现,病叶最后枯死。
解决方法:注意温室通风,降低湿度,避免不适当的浇水;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减少侵染源;发病期喷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1500倍液。
3、翠菊枯萎病翠菊枯萎病尖孢镰刀菌翠菊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
为土壤真菌,能在病株残体上生存延续数年,随种子和土壤传播,全株发生萎蔫而干枯,幼株被害,叶片全部萎蔫。
成株发病,植株矮化,叶萎垂而变黑,其维管系统也变为褐色。
处于盛花期的植株受害后,共顶梢有时突然萎垂。
病株根系发生不同程度的腐烂,在病株基部可以检查到粉红色或玫瑰色的分生孢子堆。
解决方法:播种用的种子,用0.1%升汞液浸泡30分钟,以杀灭所带的病原菌。
每年轮换育苗和定植的地段或花盆。
由于病株残体上的病菌随土壤传播,操作时要避免将带菌土壤混入新土,对土壤进行必要的消毒。
4、翠菊锈病翠菊附近有转主寄主松属植物时易导致翠菊锈病发生和流行,一般体现为叶片正面出现褪绿斑,相应背面可看到圆形淡黄色粉状孢子堆。
解决方法:发病初期,喷酒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2.5%速保利3000倍。
翠菊黄化病的症状与病原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翠菊黄化病的概述•翠菊黄化病的症状表现•翠菊黄化病的病原鉴定•翠菊黄化病的防治方法•翠菊黄化病的研究展望•翠菊黄化病案例分析01CATALOGUE翠菊黄化病的概述翠菊黄化病的定义•翠菊黄化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其主要症状是叶片黄化,植株矮小,生长发育受阻。
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对翠菊等观赏植物造成较大危害。
•翠菊黄化病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等地区,其中以亚洲的发生最为普遍。
该病的发生会导致翠菊等观赏植物的叶片出现黄色斑点或全叶黄化,植株生长发育受阻,开花延迟或不开花,甚至枯萎死亡。
因此,对翠菊等观赏植物的种植和生产造成较大的威胁。
翠菊黄化病的分布与危害翠菊黄化病的病原特征•翠菊黄化病的病原是一种病毒,称为翠菊黄化病毒(Chrysanthemum stunt viroid,CSVd)。
该病毒是一种环状RNA病毒,寄生于翠菊等观赏植物的叶片细胞内,通过刺吸式口器昆虫传播。
由于该病毒的寄主范围较广,因此可以感染多种观赏植物,如菊花、向日葵、万寿菊等。
02CATALOGUE翠菊黄化病的症状表现翠菊的叶片出现明显的失绿现象,表现为黄色或淡黄色,有时还伴有斑点出现。
叶片黄化黄化后的翠菊叶片变得更加脆弱,容易折断或破损。
叶片质地变脆黄化的翠菊叶片有时会出现萎缩现象,导致整个植株看起来瘦弱。
叶片萎缩叶片黄化茎杆细弱黄化病使翠菊的茎杆变得细弱,容易弯曲或倒伏。
分枝减少感染翠菊黄化病的植株分枝数量减少,整个植株形态较为简单。
植株生长缓慢感染翠菊黄化病的植株生长速度明显减缓,整体看起来比健康植株矮小。
植株矮缩受到翠菊黄化病影响的翠菊花序体积明显变小,花朵数量减少。
花序变小花色异常花朵早落感染黄化病的翠菊花朵颜色可能出现异常,如颜色不鲜艳或花瓣颜色不均匀等。
受到黄化病影响的翠菊花朵容易提早凋谢,生长期缩短。
030201花序异常03CATALOGUE翠菊黄化病的病原鉴定将病株样本进行分离,获得纯培养物。
【症状】
感病后,叶片呈淡黄色,常常长出从头到尾帚状丛枝,丛枝上的花朵色彩均有程度不同的减褪,花瓣一般为淡黄绿色。
植株成长弱,能持续感染附近的植株。
【病原】
翠菊黄化病是由类菌质体(MLO)侵染致病。
类菌质体首要是在各种多年生寄主上存活,如雏菊、车前、天人菊等。
首要经过叶蝉、菟丝子等传达。
【防治办法】
a、最佳的防治办法是将植物种在网室中。
b、可喷50%马拉松1000倍液或二嗪农等杀虫剂防治叶蝉。
c、要常常铲除翠菊周围的野生杂草,以削减感染源。
d、发病前期,喷洒医用四环素或土霉素4000倍液。
文章来自:河北津城园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