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生物第六单元第四五章复习题答案2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中考生物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测试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是健康人的肾单位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的液体与血液成分相同B.⑤的末端与膀胱相连C.④中的血液为静脉血D.人体每个肾脏就是一个肾单位2.人体形成尿液和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分别是()A.肾脏、膀胱B.膀胱、尿道C.肾脏、输尿管D.输尿管、尿道3.在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和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分别是A.输尿管和膀胱B.肾脏和膀胱C.肾脏和尿道D.输尿管和尿道4.形成尿、输送尿、暂时储存尿和排出尿的器官依次是()A.膀胱,输尿管,肾脏,尿道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C.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D.输尿管,肾脏,尿道,膀胱5.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过程中会依次流经不同器官,正确表示此过程的流程图是()A.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C.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D.肾脏→尿道→膀胱→输尿管6.人体的每个肾脏中大约包含100万个肾单位。
下列有关肾单位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B.肾小球的两端分别与小动脉、小静脉相连C.肾小球为毛细血管球D.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具有重吸收功能7.如图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是由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B.①病变可能会导致血尿、蛋白尿C.正常人②中的液体不含有葡萄糖D.③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便于营养物质的重吸收8.图为肾脏内部结构的一部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结构有两处毛细血管网B.图中①是动脉,②是静脉C.③内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D.④的重吸收作用有选择性9.膀胱的主要功能是()A.形成尿液B.输出尿液C.储存尿液D.排出尿液10.如图表示尿的形成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肾单位由①②③三部分组成B.③处流出的液体为原尿C.a处的生理过程表示重吸收作用D.正常情况下,②处不会出现血细胞11.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内的血液呈鲜红色,②内血液呈暗红色B.⑤是肾小管,此处能对部分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和大部分的水有重吸收作用C.从成分上看,③血管内液体比④内液体多了葡萄糖D.①、②、③、④、⑤内的液体均含水、无机盐、尿素12.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流出的是静脉血B.图中④⑤⑥合称为肾单位C.图中④内是原尿,③流出的是尿液D.图中①②③合称为肾小管13.如图是人的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的名称是入球小动脉B.原尿是血液经过图中④的过滤作用形成的C.原尿经过图中③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D.某病人尿液中有蛋白质,从尿液的形成过程看,其病变最可能的部位是图中的③14.如图是正常人体某部位毛细血管及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针对此图的各种分析中,错误的是()A.如果B是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则A和C中流动的分别是静脉血和动脉血B.如果A和C中流动的都是动脉血,则B是肾小球C.如果B是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则血液流过B的变化是:葡萄糖增多,尿素增多,氧气减少D.如果B是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则血液流过B的变化是:葡萄糖增多,尿素增多,二氧化碳增多15.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水,这主要是有利于()A.废物及时随尿液排出B.对无机盐的吸收C.对葡萄糖的吸收D.加快血液的流动16.血液流经下列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①膀胱;②小肠;③大肠;④肾脏;⑤胰腺;⑥肺;⑦皮肤A.③④⑥B.①③⑦C.④⑥⑦D.①⑥⑦17.血液流经哪组器官,血浆中的代谢废物都会减少A.心脏和肺B.肾脏和肺C.大肠和胃D.肾脏和大肠18.如图为人体内血液流经某部位的示意图,a、b表示相关血管,“→”表示血液流动方向。
中考生物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①至⑦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每个肾单位是由①②⑥等部分组成B.①②起过滤作用,⑥起重吸收作用C.③、⑤、⑥中尿素浓度最低的是⑥D.健康人进食过咸的食物,⑦中盐分会增加2.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A.肾小管B.肾小球C.肾脏D.肾小囊3.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因为()A.膀胱是形成尿液的场所B.膀胱有调节排尿的作用C.输尿管有贮存尿液的作用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4.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2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血液中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在2处重吸收C.1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D.3结构内的液体叫原尿5.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②上连膀胱,下接肾脏C.③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D.④具有排出尿液的作用6.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原因是A.肾小球的滤过B.肾小管的重吸收C.肾盂暂时贮存尿液D.膀胱暂时贮存尿液7.如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肾单位是由③④⑤组成的B.过滤到③中的液体为尿液C.葡萄糖可以被⑤重新吸收D.④和③的内壁起过滤作用8.下列关于人体泌尿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是肾单位B.正常人的原尿中检测不到葡萄糖C.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在肾小管中浓度高D.若肾小球发生病变,有可能在尿液中检测到蛋白质9.膀胱的主要功能是()A.形成尿液B.输出尿液C.储存尿液D.排出尿液10.当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时,说明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收集管11.如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某种物质的含量变化示意图。
则该种物质最可能是()A.葡萄糖B.无机盐C.尿素D.水12.如图是人的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的名称是入球小动脉B.原尿是血液经过图中④的过滤作用形成的C.原尿经过图中③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D.某病人尿液中有蛋白质,从尿液的形成过程看,其病变最可能的部位是图中的③13.血液流经哪组器官,血浆中的代谢废物都会减少A.心脏和肺B.肾脏和肺C.大肠和胃D.肾脏和大肠14.如图为人体内血液流经某部位的示意图,a、b表示相关血管,“→”表示血液流动方向。
2010-2023历年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动态平衡,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
如果能量输出长期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那么这种情况最可能是由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A.长期低温B.连续阴雨C.植被破坏D.品种退化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此生态系统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 __。
(2)生物甲与己的关系是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生物,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
(4)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kg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_______kg。
解析:(1)本食物网由四条食物链组成,其第一营养级为戊,第三营养级分别为甲、乙、丁。
(2)甲既捕食己又捕食戊,己也以戊为食,因此甲与己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3)应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全面审视这一问题。
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还应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4)流经丁的食物链有三条,即①戊→庚→丁;②戊→甲→丁;③戊→己→甲→丁,按题意,丁增加10 kg体重应消耗50 kg庚和50 kg甲,则庚应消耗500kg戊,甲除直接消耗250 kg戊外还需通过己消耗2500 kg戊,三项合计为3250 kg。
3.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
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进行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
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中考生物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
某人尿液中检出红细胞、蛋白质等成分,推断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A.①B.②C.③D.④2.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因为()A.膀胱是形成尿液的场所B.膀胱有调节排尿的作用C.输尿管有贮存尿液的作用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3.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②上连膀胱,下接肾脏C.③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D.④具有排出尿液的作用4.形成尿、输送尿、暂时储存尿和排出尿的器官依次是()A.膀胱,输尿管,肾脏,尿道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C.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D.输尿管,肾脏,尿道,膀胱5.如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丁是储存尿液的器官B.乙结构内的液体叫做原尿C.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D.尿液中的大部分水于丙处被重吸收6.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肝脏B.脾脏C.肾脏D.膀胱7.如图为循环系统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a、c代表血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b依次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则c代表肺动脉B.若b处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动的是动脉血C.若b是下肢内毛细血管,则c内流动的是动脉血D.若b处代表的是肾小球,则a代表入球小动脉8.人体的每个肾脏是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流入的动脉血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B.流出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均较少C.流入的动脉血和流出的静脉血中含氧量均较少D.图中所示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9.泌尿系统由()组成A.肾脏、输尿管、膀胱、肾盂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C.肾盂,肾小球,肾小管,肾脏D.肾脏、肾小球、膀胱、尿道10.肾小球是由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其中()A.入球血管是小静脉,出球血管是小动脉B.入球血管与出球血管都是小动脉C.入球血管与出球血管都是小静脉D.入球血管是小动脉,出球血管是小静脉11.如图是尿的形成示意图,血管叙述不正确的是()A.A处两种管道的管壁都很薄B.经过A处后,血液中葡萄糖量减少C.经过A处后,血液颜色发生变化D.与②中液体相比,③中液体尿素浓度较高12.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流出的是静脉血B.图中④⑤⑥合称为肾单位C.图中④内是原尿,③流出的是尿液D.图中①②③合称为肾小管13.如图是健康成年人肾脏形成尿液过程图,据图进行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中③④⑥所示结构共同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B.图中a、b处的生理过程分别是过滤作用和重吸收作用C.图中结构④中的液体叫尿液D.与①内液体相比,②内液体中尿素含量大大降低14.如图是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代表不同的结构,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肾单位是由图中②③⑤构成的B.①③都是动脉,其内流的都是动脉血C.正常情况下,⑤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D.正常情况下,⑤中液体流经④时,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15.下列对排泄叙述错误的...是( )A.尿素可通过泌尿系、汗腺排出 B.二氧化碳只能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大多数代谢废物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D.水只能通过泌尿系、汗腺排出16.人体的以下生理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A.排粪B.排尿C.呼气D.排汗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的B.健康成年人每昼夜大约排尿1.5升C.尿意是在膀胱里产生的D.人体排出尿能起到排出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含量的作用18.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的顺序是()A.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B.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D.膀胱→尿道→输尿管→肾脏19.下图是某健康人汗液和尿液分泌量随外界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中考生物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①至⑦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每个肾单位是由①②⑥等部分组成B.①②起过滤作用,⑥起重吸收作用C.③、⑤、⑥中尿素浓度最低的是⑥D.健康人进食过咸的食物,⑦中盐分会增加2.泌尿系统的组成是()A.肾单位、肾脏、输尿管、尿道B.肾脏、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D.肾动脉、肾静脉、肾脏、肾单位3.肾的最主要的功能是()A.形成尿液及将尿液不断地输入膀胱B.从人体血液中清除体内废物C.暂时储存尿液D.将尿液排出人体4.下图中,人体形成尿液和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分别是图中的A.1、2 B.1、3 C.3、4 D.2、4 5.人体泌尿系统中,能够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至膀胱的“管道”是()A.输尿管B.尿道C.肾小管D.肾动脉6.如图为血液流经人体某结构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C中流动脉血,则B一定是肺B.若B为肾脏,则C中氧气含量减少,尿素等代谢废物增多C.若B为右心房,则A为肺动脉D.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则C中葡萄糖的含量会大大增多,但氧气会减少7.下列有关肾小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入球小血管和出球小血管均为小动脉B.肾小球若发生病变,可能导致血尿C.肾小球中的液体是原尿D.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8.人体肾脏的基本单位是()A.肾小球B.肾小管C.肾小体D.肾单位9.泌尿系统的组成是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B.肾脏、肾单位、输尿管、膀胱C.肾脏、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D.肾动脉、肾静脉、肾脏、肾单位10.图为健康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①②④构成B.与①内液体相比,④内液体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C.与①内液体相比,⑤内液体不含葡萄糖和无机盐D.与①内液体相比,③内液体尿素含量增加11.如图是血液流经某器官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表示心脏,则c血管甲流的是静脉血B.b表示肺,则c血管里流动的是动脉血C.b表示小肠,则c血管里流动的是动脉血D.b表示肾小球,则c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12.如图是肾单位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流出的是静脉血B.图中④⑤⑥合称为肾单位C.图中④内是原尿,③流出的是尿液D.图中①②③合称为肾小管13.如图是人体内某结构血流示意图,其中①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的结构,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若②表示肾小球则③内流尿素较多的是静脉血B.若②表示肾小管,则③内葡萄糖含量会降低C.若②表示小肠,则饭后③内营养物质含量会增加D.若②表示肺,则①是肺动脉,流鲜红色的动脉血14.排尿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是()①提供营养物质②提供能量③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④排出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⑤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A.①③④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⑤15.下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乙、丙构成入体的泌尿系统B.甲处可形成尿液C.甲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D.丙的作用是排出尿液16.下列人体器官中没有排泄功能的是A.肛门B.肺C.皮肤D.肾脏17.如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
《微生物学》复习题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一、名词解释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碳氮比;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二、填空题1、微生物的营养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六大类。
2、营养物质通过渗透方式进入微生物细胞膜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
3、化能自养微生物以为能源,以为碳源,如属于此类微生物。
4、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基本碳源是,能源是,其代表微生物是________和_______等。
5、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的、、及等方面。
6、液体培养基适用于以及的研究。
7、半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及等。
8、琼脂是配制培养基时常用的凝固剂,它的熔点是__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
9、高氏1号培养基常用于培养;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常用于培养;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常用于培养。
10、培养基的主要理化指标通常有、、和等。
三、判断题(在括号中写上“√”或“×”以表示“对”或“错”)1、培养自养细菌的培养基中至少应有一种有机物。
()2、异养型微生物都不能利用无机碳源。
()3、碳源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很重要的,它是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也是提供能源的物质。
()4、在微生物学实验室中,蛋白胨、牛肉膏和酵母膏是最常用的有机氮源。
()5、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是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之一。
()6、需要消耗能量的营养物质运输方式是促进扩散。
()7、按照所需要的碳源、能源不同,可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营养型。
()8、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对配制任何微生物培养基时都是缺一不可的。
()9、培养基配制好后,在室温下放置半天后再灭菌是不会有不良影响的。
()10、EMB培养基是一种用于分离大肠杆菌的选择培养基。
人教版生物第五单元第一二章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 大山雀偷喝牛奶。
B. 蚯蚓走迷宫。
C. 蜘蛛结网。
D. 黑猩猩钓取白蚁。
2. 下列不属于动物间通讯的是()A. 乌贼在逃避鲨鱼追击时释放墨汁。
B. 蜜蜂的各种舞蹈。
C. 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D. 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3.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有分工与合作,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A. 两只公鸡格斗。
B. 蜜蜂群体。
C. 田鼠在洞内堆放粮食。
D. 母鸽哺育幼鸽。
4.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5. 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B. 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D. 能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6. 下列哪种动物是杂食性动物()A. 狼。
B. 马。
C. 大熊猫。
D. 虎。
7. 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A. 蚯蚓。
B. 大山雀。
C. 黑猩猩。
D. 牛。
8.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动物的行为都是生来就有的。
B. 动物的行为都是学习行为。
C. 动物的行为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殖。
D. 动物的行为与生活环境无关。
9. 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A. 通过兔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 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 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 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
10.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太阳能。
11. 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相等。
B.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不变。
C.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
D.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不断变化。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眼和视觉:(1)眼球的结构及功能:(2)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作用)→玻璃体→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刺激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近视及其预防:①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②近视的矫正:配戴凹透镜。
③近视的预防:“三要”和“四不要”。
2.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如图所示):①外耳:由耳郭(收集声波)、a外耳道组成。
②中耳:由鼓室、b听小骨、鼓膜组成。
③内耳:由半规管、前庭、耳蜗组成,听觉感受器为[c]耳蜗。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用耳卫生:①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②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③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④不让脏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神经系统的组成1.组成: 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其中脑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它们所发出的神经构成周围神经系统。
2.列表比较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或分布:神经系统组成功能或分布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脊髓有反射和传导功能,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由脑发出的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脊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3.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结构模式如图所示。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中考生物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是人的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的名称是入球小动脉B.原尿是血液经过图中④的过滤作用形成的C.原尿经过图中③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D.某病人尿液中有蛋白质,从尿液的形成过程看,其病变最可能的部位是图中的③2.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2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血液中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在2处重吸收C.1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D.3结构内的液体叫原尿3.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的四大系统,依次为()A.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B.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D.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4.肾的最主要的功能是()A.形成尿液及将尿液不断地输入膀胱B.从人体血液中清除体内废物C.暂时储存尿液D.将尿液排出人体5.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过程中会依次流经不同器官,正确表示此过程的流程图是()A.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C.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D.肾脏→尿道→膀胱→输尿管6.下表为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的成分比较(单位:克/100毫升),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断液体乙是()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甲960.000.00 1.10 1.80乙908.000.100.720.03丙980.030.100.720.03A.血浆B.原尿C.尿液D.血浆和尿液7.下列有关肾小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成的一个血管球B.肾小球若发生病变,会引起血尿C.入球小血管和出球小血管均是小动脉D.入球小血管是小动脉,出球小血管是小静脉8.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肝脏B.脾脏C.肾脏D.膀胱9.泌尿系统由()组成A.肾脏、输尿管、膀胱、肾盂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C.肾盂,肾小球,肾小管,肾脏D.肾脏、肾小球、膀胱、尿道10.流经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血液分别是 ( )A.动脉血、动脉血B.静脉血、静脉血C.动脉血、静脉血D.静脉血、动脉血11.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肾单位由①②③组成B.①中流出的是静脉血C.②中的液体为原尿D.③中流出的是尿液12.图是正常人肾小管内某种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该物质是()A.水B.无机盐C.尿酸、尿素D.葡萄糖13.如图是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代表不同的结构,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肾单位是由图中②③⑤构成的B.①③都是动脉,其内流的都是动脉血C.正常情况下,⑤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D.正常情况下,⑤中液体流经④时,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14.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水,这主要是有利于()A.废物及时随尿液排出B.对无机盐的吸收C.对葡萄糖的吸收D.加快血液的流动15.人体的以下生理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A.排粪B.排尿C.呼气D.排汗16.尿液排出体外的正确途径是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B.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体外C.尿道→肾脏→输尿管→膀胱→体外D.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体外17.下列对排尿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排出废物B.维持体温恒定C.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含量D.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18.人体生命活动会产生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将它们排出体外的是下列哪些系统或器官?()①消化系统②泌尿系统③呼吸系统④心脏⑤皮肤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19.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内的血液呈鲜红色,②内血液呈暗红色B.⑤是肾小管,此处能对部分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和大部分的水有重吸收作用C.从成分上看,③血管内液体比④内液体多了葡萄糖D.①、②、③、④、⑤内的液体均含水、无机盐、尿素20.据了解,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患者的增加、环境的污染、药物的滥用,肾病患病人群以惊人的速度在上升,发病率已高达10.8%慢性肾病患者已多达1.3亿人。
中考生物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为小动脉,4为小静脉B.在3处对血液进行过滤C.7处的液体为尿液D.1内的血液为静脉血2.泌尿系统的组成是A.肾单位、肾小球、膀胱、尿道B.肾、输尿管、膀胱、尿道C.肾、肾小球、肾单位、尿道D.肾动脉、肾静脉、肾、肾单位3.如图为人体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丁是储存尿液的器官B.乙结构内的液体叫做原尿C.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D.尿液中的大部分水于丙处被重吸收4.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尿素是流经甲后形成的B.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流经甲后会明显减少C.甲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D.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在丙处会被重吸收5.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6.下表为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的成分比较(单位:克/100毫升),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断液体乙是()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甲960.000.00 1.10 1.80乙908.000.100.720.03丙980.030.100.720.03A.血浆B.原尿C.尿液D.血浆和尿液7.如图为肾脏微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结构有两处毛细血管网B.图中①是动脉,②是静脉C.③内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D.④处重吸收全部葡萄糖8.人体的每个肾脏是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的,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流入的动脉血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B.流出的静脉血中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均较少C.流入的动脉血和流出的静脉血中含氧量均较少D.图中所示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9.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分别是A.心和肺B.肺和肾C.心和肝D.肺和胃10.如图为肾单位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②③④组成B.血液通过③后,尿素减少,血液变成静脉血C.④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①D.③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的血管球,②中为原尿11.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内的血液呈鲜红色,②内血液呈暗红色B.⑤是肾小管,此处能对部分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和大部分的水有重吸收作用C.从成分上看,③血管内液体比④内液体多了葡萄糖D.①、②、③、④、⑤内的液体均含水、无机盐、尿素12.图是健康人的肾单位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的液体不含血细胞和葡萄糖B.部分尿素通过重吸收进入③C.④中的液体含有尿素D.②、④内都流动脉血13.如图是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代表不同的结构,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肾单位是由图中②③⑤构成的B.①③都是动脉,其内流的都是动脉血C.正常情况下,⑤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D.正常情况下,⑤中液体流经④时,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14.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水,这主要是有利于()A.废物及时随尿液排出B.对无机盐的吸收C.对葡萄糖的吸收D.加快血液的流动15.人每天应该喝适量的开水,这有利于()A.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B.肾小管对无机盐的吸收C.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6.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是()①提供营养物质;②提供能量;③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④排出代谢废物;⑤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A.①③④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⑤17.下列人体的生命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A.汗液的排出B.尿液的排出C.粪便的排出D.二氧化碳的排出18.如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
北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含
答案
全册共7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应
用题。
第一单元为“人体的现代健康观”,主要内容包括人体健康观念
的发展、健康的标准等。
题涉及人体的器官和主要功能、人体的免
疫系统等方面。
第二单元为“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主要内容包括基因和染色体、遗传基础、基因工程等。
题涉及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以及遗传的应用。
第三单元为“细胞的多样性和功能”,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的多样性、结构和功能等。
题主要关注细胞的形态、分类和功能特点。
第四单元为“生物的唯一性”,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物种
演化、生态环境等。
题主要涉及生物分类、进化及生态系统等方面。
第五单元为“植物营养的获取与转运”,主要内容包括光合作用、植物营养、生长发育等。
题主要涉及植物的营养素来源、生殖和生
长发育过程。
第六单元为“人体的调节与保持”,主要内容包括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
题主要关注人体各器官的调节和一些重要
的生理机能。
第七单元为“病毒和疾病的防治”,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种类、传
播和预防措施等。
题主要关注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
本册习题容易理解,难度适中,答案详细全面,有利于学生巩
固和提高生物知识。
建议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仔细完成习题,及时
纠正自己的错误。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每题3分)1.饥饿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吃饱的时候,我们有时感觉很撑。
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 )A.大脑B.脊髓C.胃D.小肠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在消化道内,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
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胃的功能有两个: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所有饥饿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吃饱的时候,我们有时感觉很撑。
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胃。
答案:C2.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新宠。
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A.减弱光合作用B.抑制呼吸作用C.降低蒸腾作用D.预防虫害侵袭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的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成活率:由于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和叶;尽量在傍晚或是阴天移栽;移栽的幼苗还需进行遮荫;带土移栽等。
答案:C3.人类很早就有探索宇宙、邀游太空的梦想。
自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后,又开启了登陆其它行星的计划。
科学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一定厚度和适宜呼吸的大气是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三个条件。
结合如表分析,人类接下来可能考虑登陆的行星是( )表面温度大气行星状况离地球距离水星-173℃~427℃无固态、无水91.6万公里金星420℃~485℃有固态、无水41.6万公里火星-87℃~~-5℃有固态、有水78.4万公里木星-148℃有气态628万公里A.水星B.金星C.火星D.木星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科学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一定厚度和适宜呼吸的大气是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三个条件。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60分)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哪种非生物因素对逃树的影响?()A、太阳B、温度C、水分D、土壤2、人在剧烈运动时,人体骨骼肌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A、肌糖原B、葡萄糖C、脂肪D、以上都是3、右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的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影响,呼吸曲线a.b.c分别代表了()A、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B、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D、草履虫、酵母菌、乳酸菌4、与生态系统碳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过程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分解作用D、蒸腾作用5、显微镜下观察鱼尾鳍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时,实验室的光线较暗,调试操作应使用()A、大光圈、平面镜B、小光圈、平面镜C、大光圈、凹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植物根尖何处生长最快的过程中,将实验结果绘图(如右图),请你推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7、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A、紫菜、梨树、酵母菌B、蘑菇、水绵、洋葱C、马铃薯、菠菜、乳酸菌D、海带、青菜、苹果树8、在适宜的温度下,在图示装置中都加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9、一年生植物在冬天死后用种子越冬,昆虫在冬天死后用卵越冬,这表明()A、它们不适应环境B、它们对环境适应C、它们是生存斗争的失败者D、它们在新陈代谢10、下图为四种植物(Ⅰ、Ⅰ、Ⅰ、Ⅰ)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其中最适于在荫蔽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是()A、ⅠB、ⅠC、ⅠD、Ⅰ11、给被狗咬伤的人注射狂犬病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及预防的措施分别为()A、抗原、消灭传染源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C、抗体、控制传染源D、抗体、保护易感人群12、小明与小红进行同品种西红柿盆种比赛,光照和浇水情况基本相同,小明的西红柿结的大而多,小红的西红柿结的小而多。
名师精编优秀资料初三生物基础知识点复习答案一、脊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一)1、辐射,刺细胞,肛门,两,消化腔。
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
2、两侧,扁平,肛门。
涡虫,猪肉绦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
猪的体内,人的体内,幼虫。
3、细长,圆柱,角质层,口,肛门。
丝虫,钩虫,蛲虫,小麦线虫。
小肠,简单,半消化,发达,寄生。
4、圆筒,体节,刚毛,疣足。
蚯蚓,沙蚕,水蛭。
前,湿润的体壁,刚毛,体节。
5、外套膜,贝壳,足。
蛏,鲍,蜗牛,乌贼。
鳃,外套膜。
6、外骨骼,分节。
蝗虫,虾,蜘蛛,蜈蚣。
头,胸,腹,复眼,触角,足,翅,气管。
大,昆虫,昆虫。
(二)1、水,鳞片,鳃,躯干部,尾部,各种鱼鳍。
鳃,鳃丝,毛细血管。
胸鳍,腹鳍,尾鳍。
2、变态,水,鳃,陆地,水,肺,皮肤,水,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雄,求偶。
青蛙,蟾蜍,蝾螈,大鲵。
3、鳞片,甲,肺,陆地上,卵壳。
龟,蛇,鳄。
陆地。
4、流线型,羽毛,翼,喙,齿,气囊,恒定。
减轻体重,胸肌,双重呼吸。
5、被毛,门齿,犬齿,臼齿,胎生,哺乳,恒定。
门齿,臼齿,犬齿,盲肠,植食性。
成活率。
二、1、骨,骨连结,骨骼肌。
2、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3、肌腹,肌腱。
4、神经,收缩,骨,关节。
5、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
6、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7、觅食,避敌,繁殖后代。
三、1、先天性,学习。
2、生来,遗传物质。
3、遗传,环境,生活经验,学习。
多。
4、组织,分工,等级。
5、声音,动作,气味。
四、1、生态平衡。
物质循环。
传粉,种子。
2、生产车间,乳腺生物反应器。
3、结构,功能。
(连线)长颈鹿——宇航服,蝙蝠——雷达,乌龟的背甲——薄壳建筑,萤火虫——冷光,鱼类的鳔——潜艇,蝴蝶——人造地球卫星。
四、1、有性生殖,无性生殖,两性生殖细胞。
2、(1)两性生殖细胞,受精卵,受精卵,玉米粒。
(2)两性生殖细胞,母体。
嫁接,扦插,分株,组织培养。
初二下第五单元基础知识
1、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它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由三个方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生来就有的,他们不是指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特异性免疫。
3、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吹气法。
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的从伤口流出,应该在远心端止血。
动脉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应在近心端止血。
初三生物第六单元基础知识
1、细菌的菌落比较小,不与培养基结合,大多数表面光滑黏稠。
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
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
有的表面还能呈现不同的孢子的颜色
2、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⑴配置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琼脂是常用的固化材料之一
⑵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后就可以用了⑶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⑷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适宜培养物生长的温度下进行培养。
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4、细菌由三种基本形态:杆状、螺旋状、球状。
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
它和动植物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然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
此外,细菌有细胞壁,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营养方式为异养。
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使细菌分布十分广泛。
5、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它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6、列文虎克是世界上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
巴斯德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7、真菌的主要特征是:多细胞真菌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也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
营养方式为异养,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8、青霉直立菌丝顶端的孢子呈扫帚状,曲霉的呈放射状。
9、在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来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10、有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
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
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
11、酿酒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制酸奶和泡菜离不开乳酸菌。
12、凡从活的动植物体中吸收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寄生。
凡从死的动植物体中吸收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腐生。
13、防止食品腐败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14、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称为抗生素。
初二下第五单元基础知识
1、传染病具有和等特点。
它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和这三个基本环节。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由三个方面:、、。
2、和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和
是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就有的,他们不是指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
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和组成的,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
3、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_______________。
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_______________。
______出血时,血液呈______色,连续不断的从伤口流出,应该在______止血。
______出血时,血液呈______色,从伤口喷出,应在______止血。
1、细菌的菌落比较,不与培养基结合,大多数表面。
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到。
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状、
__________状、状,有的表面还能呈现不同的___________的颜色。
2、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⑴配置含有营养物质的,________是常用的固化材料之一⑵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进行后就可以用了⑶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⑷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适宜培养物生长的________下进行。
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菌由三种基本形态:、、。
一个细菌也是一个。
它和动植物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然有集中的区域,却。
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_______,有些细菌生有________。
此外,细菌有,却没有,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方式为。
生殖方式为____。
和使细菌分布十分广泛。
5、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个体缩小,________增厚,形成________,它是细菌的________,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6、是世界上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
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
7、真菌的主要特征是:多细胞真菌的菌体是由许多连接起来的构成的,每个细胞都有、、和。
也有单细胞的如。
营养方式为,通过产生繁殖后代。
8、青霉_______顶端的_______呈_______,曲霉的呈_______。
9、在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和,这些物质有能被吸收和利用来制造,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10、有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
______是与共生在一起形成的,通过光合作用为提供有机物,共给和。
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的与植物共生。
11、酿酒的原理是在条件下把转化成并产生。
制酸奶和泡菜离不开。
12、凡从_________动植物体中吸收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__________.凡从_________动植物体中吸收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__________.
13、防止食品腐败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_______或_______它们的_____________。
14、有些_______可以产生杀死某些_______的物质称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