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水稻“三性”及其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34.11 KB
- 文档页数:1
水稻一.基本概念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叶蘖同伸规律:水稻主茎叶和分糵存在同伸规律,即n对n-3的同伸关系。
分蘖: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生长形成的分枝。
幼苗期;从稻种萌动开始到3叶期称幼苗期。
返青期: 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5d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称返青期。
分蘖期 :从4叶出生开始萌发分蘖直到拔节为止为分蘖期。
分蘖节: 水稻在拔节之前,基部节间并不伸长而聚集在一起,分蘖着生在基部群集的节上,统称为分蘖节。
拔节期;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
抽穗: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齐穗:有效分蘖:分糵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糵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称有效分糵,一部分出生较晚的小分糵生长逐渐停滞到枯死,称无效分糵。
无效分蘖; 一部分出生较迟或生长量小的小分蘖,生长逐渐停滞至枯死,称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期 :无效分蘖期:发生无效分蘖的期间称无效分蘖期。
长穗期:总茎蘖数:生产上把单位面积上主茎和分蘖总数合称总茎蘖数。
短日出穗促进率:高温出穗促进率: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上承载的绿色叶面积,是一个比值。
粒叶比:用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的总颖花数,总实粒数和总粒重来进行的比较。
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蒸腾作用和无光合作用是水稻生理耗水的两大主要形式生态需水:水稻和生态需水主要是指用于用调节空气湿度,养料,抑制杂草等生态因子,创造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环境所需的水分,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无公害栽培:指按照无公害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无公害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作物栽培学各论Z稻华南双季稻作区、华屮单双季稻作区、西南高原单双季稻作区、华北单季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作区、西北单季稻作区.普通栽培稻(类型釉亚种粳亚种)、非洲栽培稻水稻的“三性” 1、感光性:水稻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英发育速度的特性。
2、感温性:水稻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
3、基木营养生长性:水稻有一段在高温和短F1照条件下都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长期,为基本营养生长期。
应用〈1.在栽培方面的应用水稻品种的发育特性是确定种植制度、甜种搭配、栽培措施的重要依据。
如播种过迟,出穗期延迟,影响齐穗;如过早,不能明显提早抽穗,营养生长期过长,消耗地力,增加管理成本。
2.在引种方而的应用1〉高纬度引向低纬度稻区种植, 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所需积温较少,对高温敏感,引到低纬度种植,应适当早播,秧龄不宜太大,以增加营养生长期,才能高产・2>低纬度引向高纬度,生育期延长,早稻引种容易成功,晚稻可能不能正常抽穗成熟,应选择较早熟的詁种・3>纬度相同海拔不同的稻区引种,海拔低向海拔高引种,生育期延长,早熟品种引种较易成功;反之,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引种,生育期缩短,迟熟品种引种易获得稳产高产。
4>相同纬度、海拔稻区Z间引种,成功率相对较高。
3.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发育特性木身就是很重耍的育种目标。
应用发育特性的理论,可解决熟期悬殊很犬的品种间杂交花期不遇的问题。
育种工作中,常应用水稻发育理论,给育种材料提供短日高温条件,使世代周期缩短,提高育种工作效率。
影响种子萌发能力的因素乩休眠,品种间差异很大b.成熟度:随着成熟度的提高多发芽率也提高c.贮藏条件及时间:釉稻种谷含水率低于13%、粳稻种谷低于14%,在低温、低湿下种谷可保存的时间更长。
稻种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乩水分:适宜吸水量为风干重25%飞0%; b.温度:发芽的最低10°C (粳)~12°C (釉),最适28〜32°C,最高40°C。
农业作物栽培.txt恨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区别是:一个放在嘴边,一个藏在心里。
人生三愿: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
水稻(一):晚稻和早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日长反应特性不同:晚稻:严格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完成光周期诱导,晚稻是基本型,大于150天。
早稻:在完成光周期诱导时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
一般认为早稻是经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变异型,120天。
中稻:对日长的反映介于早、晚稻之间,120-150天。
水稻的“三性”1、感光性:水稻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称感光性。
2、感温性:水稻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3、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受到短日高温而缩短的时间叫可消营养生长期,剩下的时间(短日高温下表现的最短的营养生长期)叫基本营养生长期。
(二)水稻“三性”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1、栽培上应用品种的搭配:感温性强的早熟品种,栽培管理上应突出早字,适期早播种、早插、早施肥管理,并适当密植,尽量减少生物量不足引起的产量不高;南方的晚稻类型品种,感光性极强,在热量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出穗期比较稳定,早播并不早熟,栽培上要注意培育长龄壮秧和安全齐穗期。
2、引种上应用(1)纬度海拔相近,东西方向相互引种:因日长和温度条件相近,易于成功。
(2)北种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短,温度提高,品种的生育期缩短,通常减产,引生育期稍长的品种。
(3)南种北引:因生育期间的日长变长,温度降低,品种的生育期延长,只要种植制度允许,能安全齐穗,通常增产。
(4)高海拔引至低海拔:生育期缩短,与北种南引相似。
(5)低海拔引至高海拔:生育期延长,与南种北引相似。
3、在育种上应用可用于调节花期相遇;利用高温短日照处理杂交后代,加速世代繁殖,缩短育种年限。
(三)育秧方式根据秧田水分状况分为1.、水育秧:整个育秧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层的育秧方式。
? ②湿润育秧:三叶期前,以保持秧田土壤湿润为原则,促进秧苗迅速扎根立苗的一种育秧方式。
水稻栽培学习重点一. 概念1、稻田的需水量:水稻生长期间,叶面蒸腾、株间蒸发和地下渗漏的水量合称稻田的需水量。
2、水稻的“感温性”:在影响水稻可变营养生长期的环境因素中,主要是温度和日照时数。
水稻是喜温作物,一定的高温可以提早幼穗分化,缩短营养生长期,低温则可以延迟幼穗分化,延长营养生长期。
这种特性称为水稻的“感温性”。
3、水稻的“感光性”:水稻又是短日照植物,短日照可以提早幼穗分化,缩短营养生长期;长日照则能延长幼穗分化,延长营养生长期,这种特性称为水稻的“感光性”。
4、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而在高温和短日照处理下都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长期,便是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特性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5、水稻的“三性”:水稻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合称为水稻的“三性”。
6、抛秧稻:钵盘育苗后将水稻秧苗抛于本田,依靠自身生长功能而直立的栽培技术即为抛秧稻。
二、填空1、水稻是世界上栽培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的重要作物。
我国稻作面积仅次于印度,但稻谷总产量居世界产稻国之首。
2、栽培的水稻在植物学上属于禾本科( Gramineae)稻属(Oryza L.)。
目前世界上稻属植物有20多个种,但栽培的只有两个种,即普通栽培稻(Oryza sativa L.)和非洲栽培稻( Oryza glaberrima Steud.)。
3、我国的裁培稻种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
每个亚种各分为早、中稻和晚稻两个“群”。
每个群又分为水稻和陆稻两个“型”。
每个型再分为粘稻(秥稻)和糯稻两个“变种”及栽培品种。
4、水稻种子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胚根突破谷壳,生产上称为(破胸)或(露白);当胚根与种子等长,胚芽长达种子长度的一半时,称(发芽)。
5、水稻除吸收三要素外,吸收硅的数量也很大,故水稻有(硅酸植物)之称。
6、水稻需水分为(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
7、低温所引起的生理障碍叫(冷害)。
在水稻的营养生长期遭受低温冷害,造成生育期显著延迟而导致减产的现象叫(延迟型冷害)。
水稻的三性一、水稻的三性水稻的发育特性是影响稻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若干特性。
这些特性集中表现为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通称为水稻的“三性”。
“三性”是水稻遗传特性的反应,依品种而异。
不同地区和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的长短,从出苗到抽穗日数,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
(一)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水稻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系短日照性植物。
日照时间缩短,可加速其育转变,使生育期缩短;日照时间延长,则可延缓发育转变,甚至不转变,使生育期延长。
或长期处于营养生长状态而不抽穗、开花。
水稻的这种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转变,缩短或延长生育期的特性,称之为感光性。
一般晚稻品种或愈是晚熟的品种,其感光性愈强,属于对日长反应敏感的类型;而早稻品种或愈是早熟的品种,其感光性愈弱,属于对日长反应迟钝或无感的类型。
(二)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各类水稻品种,在其适于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加速其转变,提早抽穗;而较低温度可延缓其发育转变,延迟抽穗,使生育期延长。
水稻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转变,缩短或延长生育期的特性,称感温性。
(三)水稻的基本营养性水稻的生殖生长是在内营养生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发育转变必须有一定的营养生长作为物质基础。
因此,即使是稻株处在适于发育转变的短日、高温条件下,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完成发育转变过程,开始幼穗分化。
水稻进行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或短日高温生育期。
不同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其长短各异。
这种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的差异特性,称之为品种的基本营养性。
至于营养生长期受短日、高温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则称之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二、水稻“三性”特点早稻是由晚稻演变而来的短日照不再敏感的变异型。
一般早稻品种都具有基本营养生长性小、感光性弱、感温性较强的特点。
因此,早稻生育期的长短,主要决定于温度的高低。
晚稻品种一般都具有基本营养生长性小,而感光性、感温性都强的特点。
水稻“三性”及其应用
(一)水稻的“三性”
1.感温性
水稻是喜温作物。
一定的高温可以提早穗分化,缩短营养生长期;低温则可延迟穗分化,延长营养生长期。
这种特性,称为水稻的“感温性”。
2.感光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便延迟分化。
这种特性乐为水稻的“感光性”。
3.基本营养生长性
水稻有一段不受光、温影响的时期。
在高温和短日照处理下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
长期,便是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东北及西北地区的水稻,一般都是感温性强百感光性迟钝的品种。
(二)水稻“三性”的应用
1.栽培上的应用
2.制种上的应用
3.引种上的应用。
发芽:当胚根与种子等长,胚芽长达种子长度的一半时,称发芽再生稻: 利用头季稻稻桩上的腋芽, 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返青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直接将稻种播于本田而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的种植方式。
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所有的绿色叶片总面积,是一个比值。
源:是生产和输出同化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库是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抽穗期:全田有50%穗抽出的时期。
库: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强势花与弱势花:早开的颖花受精后获得灌浆物质的能力强,称为强势花;迟开的颖花受精后获得灌浆物质的能力弱,称为弱势花。
叶片:由表皮、薄壁组织、机械组织和大小维管束组成。
分蘖节:鞘叶节、不完全叶节、各伸长节,一般不发生分蘖,只有靠近地面的密集节上的腋芽可形成分蘖.叶蘖同伸规律:水稻主茎叶和分糵存在同伸规律,即n对n-3的同伸关系。
有效分蘖:分蘖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蘖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
粒叶比:用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的总颖花数,总实粒数和总粒重来进行的比较。
不完全叶片:是指从茉鞘中长出的第一片绿叶,只有叶鞘。
完全叶片:是指自第二片绿叶起,叶片,叶鞘清晰可见。
有效总茎蘖数(有效穗数)决定期:把从见蘖(起始分蘖)开始,总茎蘖数增加到与最后穗数相等的时期最高茎蘖数期(高峰苗期) :分蘖增加到拔节后不再发生分蘖的时期拔节基部节间进行居间生长开始伸长时,出现所谓拔节。
现蕾:棉株第一果枝上出现肉眼可见(3mm长)的三角形苞片幼蕾的现象。
衣分:指百公斤子棉中皮棉占子棉的比重。
籽指:100粒棉花种子的重量。
高效叶:上三叶的生长与穗分化同步,并处于受光良好的上层,生理年龄有轻,为籽粒灌浆的主要功能叶抽穗:在稻穗发育完成,即花粉粒充实完成期后2~3d,穗颈节下方的节间迅速伸长,使稻穗从剑叶叶鞘上方抽出,叫做抽穗。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映了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作物智能栽培学:就是将系统分析原理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作物栽培学的学科,着重以作物栽培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来指导作物生产管理的一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与传统的作物栽培学相结合的新兴的交叉学科。
水稻智能化栽培:以稻作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为基础,运用智能化的农业信息及时来指导水稻生产全过程。
轻简化栽培:相对传统的栽培技术而言,采用作业工序简单,劳资投入较少的省时省力节本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
水稻三性:指水稻温光反应特性主要表现为品种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是决定水稻品种生育期的三个主要内在特性,通常称为水稻的三性。
节水农业:通过节约用水和提高水利用率达到作物高产或维持一定产量水平的农业。
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
作物生长中心:是指植物不同发育时期优先发育、对有机物质需求最大的器官。
一般来讲,在苗期,生长中心是茎叶,而后期是生殖器官或贮存器官。
小麦阶段发育: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所经历的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春化阶段是指茎端生长锥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转向分化幼穗,光照阶段是分化的幼穗又需要一定的日长才能使幼穗正常发育,二者有严格的顺序性。
简答题:1.免耕油菜的利用长江流域油菜播种和移栽时间往往同水稻棉花茬口发生矛盾,同时常出现“夹秋旱”、阴雨绵绵的天气,以及由于冷浸田、翻耕困难而延迟油菜播种期,免耕栽培可有效解决季节矛盾和湿害问题,同时具有保持土壤结构、提高播栽质量,节工省本等优点,生产上应用比较多的是免耕直播或在行间进行免耕套播,免耕油菜表现为生育期伸缩性大,成熟期相对稳定,株体小,靠多株多角高产,因此要选用早熟耐迟播,种子发芽势强,春发抗倒,株高适中,株型紧凑,直立,抗病性好的双低油菜品种,在管理上注意保证播种质量,合理密植,及时中耕培土与除草,增施蜡肥,追施薹肥,后期看苗补施花肥,防止早衰,稻田免耕最关键的是避免渍害。
作物栽培学水稻:1、籼稻-粳稻、晚稻-早稻的温光反应有何不同水稻-陆稻、粘稻-糯稻组织结构或化学性质有何不同水稻的“三性”:(1)感光性:因日照时间缩短生育期缩短,粳稻>籼稻;晚稻>中稻>早稻;晚熟>中熟>早熟(2)感温性:因高温生育期缩短,粳稻<籼稻;晚稻<中稻<早稻;晚熟<中熟<早熟(3)基本营养性(基本营养生长期):具有不受短日照和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的性质,早稻>中稻>晚稻水稻陆稻耐旱性不同,水稻在整个生育期中都可适应于有水层的环境,水生或湿生植物。
而陆稻则和其他旱作物一样,可在旱地栽培。
黏稻糯稻由于个别主效基因的差异导致淀粉组成不同和米粒颜色各异。
黏米半透明,含支链淀粉70-80%直链淀粉20-30%。
糯米乳白色,几乎全为支链淀粉。
所以黏稻煮的饭粘性弱、胀性大;糯稻煮的饭粘性强,胀性小。
2、生产上的稻种指的是什么种子内已分化多少张叶(含不完全叶)果皮种子→稻谷糙米种皮糙米→颖果胚乳胚种子胚中已分化形成3个幼叶(胚芽鞘、不完全叶、第1叶)和 1个叶原基(第2叶),萌发后,外部长1叶,内部分化1个叶原基。
3、水稻与稗草叶的组织结构有何不同稗草无叶耳,水稻有。
4、给你一个稻穗,你怎样知道它有多少个一次枝梗退化生长点到穗颈节间的一次分枝数5、水稻胚芽鞘节上的根何时长出一般长几条生产上把它叫什么根第1叶长出≈胚芽鞘节上长出不定根;第2叶长出≈胚芽鞘节上5条不定根全部长出(鸡爪根);第3叶长出≈不完全叶节发根栽培的关键第2叶长出期间,水稻幼苗无新根发生。
第1叶长出期间,胚芽鞘节上能否足量发出5条根,是水稻能否立苗的关键。
——调节水气关系(干长根、湿长芽)6、水稻次生根发生的最上节位是哪个节生产上把这个节及其以下的1-2个节上长出的根统称为什么根次生根发生的最上节位:水稻次生根发生的最上节位为第1伸长节间上部的一个节位,该节位根系发生在N-n+5叶龄期(拔节后后第二个叶龄期)。
1.作物:指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2.支持根:从拔节到抽雄,近地表茎基1-3节上发出一些较粗壮的根,称为支持根,也叫气生根。
3.玉米棒三叶:果穗位及其上下各一片叶。
4.棉花果枝始节:第一果枝在主茎上着生的部位。
5.紧凑型玉米高产的原因:(1)叶片直立上冲叶向值大于35度,耐密性强,叶面积截获光能多,光合同化产物合成积累多。
(2)根系吸收强度大深层根系的根量比重大,有利于促进地上茎叶、穗、粒的生长发育。
(3)植物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强大表现出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等代谢活动旺盛。
(4)生物产量高,经济系数大。
6. 作物产量表达通式(1)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2)生物产量=(光合面积╳光合速率╳光合时间)-呼吸消耗7.玉米棒三叶特点:叶面积大,功能期长,光合势也高,对玉米果穗增产作用的贡献最大。
8.棉花的栽培种:亚洲棉(中棉)、非洲棉(草棉)、陆地棉、海岛棉。
9.通常以花芽分化(穗分化)为界限,生长过程大致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10.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提高光合速率、扩大光合面积、延长光合时间、提高经济系数、减少消耗。
11.玉米生长发育的三个阶段:苗期阶段、穗期阶段、花粒期阶段12.棉花纤维内在指标是:纤维长度、纤维细度、纤维强度与强力、纤维成熟度。
13.棉花三桃是:伏前桃、伏桃、秋桃。
14.棉花的盛花期:指开花后十天左右,单株开花日增长量达到最多的时期,或第四果枝开始开花,进入盛花期。
15.作物的同伸器官:同时生长(或伸长)的器官互称为同伸器官。
16.棉花的纤维日轮:次生壁为棉纤维的主体部分,几乎全由纤维组成,呈轮纹状层次,为纤维素昼夜沉积的结果,一天约沉积一层,故称为纤维日轮。
17.叶龄指数:作物某一时期主茎上已展开的叶片数占总叶数的百分数。
18.玉米的返祖遗传现象:在田间,有时可见到天花上结籽粒,果穗上抽出雄花,这是在不良环境下的“返祖”遗传现象。
1·我国的栽培稻可以分成哪些类型?其划分依据是什么?稻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辽阔,经过长时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形成了许多类型。
我国的栽培稻种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群,每个群又分为水稻陆稻两个型,每个型也就分为秥稻和糯稻两个变种及栽培品种。
籼稻和粳稻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演变而来的气候生态类型,其中籼稻为基本类型,粳稻为变异类型。
早稻、中稻晚稻是适应不同光照类型而产生的气候生态类型,晚稻为基本型,早稻为变异型,中稻的迟熟类型对日长的反应近似于晚稻,中稻的早熟型也就接近于早稻。
水稻和陆稻是由于稻田土壤水分不同而分化的土壤生态类型,其中水稻为基本型,陆稻为变异型,秥稻和糯稻是淀粉分子结构不同形成的变异型,其中秥稻为基本,糯稻是变异。
这里分类所谓的早稻、中稻、晚稻与双季稻生产中的早稻、晚稻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指生育期的长短,后者是指种植季节的早晚。
3·试分析我国北方水稻发展的资源优势及限制因素。
优势:北方日照时间长,云量较少,光合产物多;北方昼夜温差大,温光水资源分布与水稻生长发育基本同步,白天高温,有利于养分的制造夜晚低温,有利于积累,特别是水稻成熟期间秋高气爽,有利于形成优质米。
北方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较少,冬季严寒,病菌害虫越冬困难,威胁水稻的病虫害较轻。
因而在同样的水肥条件下,不仅产量高于南方,而且容易生产无公害稻米、绿色稻米和有机稻米。
劣势:水资源不足,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常出现干旱缺水的局面,影响稻田面积进一步扩大。
低温冷害频繁,使水稻产量高而不稳水田多年连作,地力消耗严重待开发地方一般为荒地或低洼地,瘠薄、盐碱严重,土壤砂性较大,保水保肥能力差限制因素:6·简述水稻的“三性”。
“三性”在水稻生产中有何指导作用?水稻的三性指的是: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栽培上的应用:感温性强的早熟品种,迟播时温度较高,生育期会大大缩短,营养生长量不足,容易出现早穗和小穗。
作物栽培学各论第一章水稻栽培学第一节概述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商品之一,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而稻谷产量将近占粮食总产的1/2,约占全国商品粮的一半以上。
水稻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云南是全国稻米主产省份之一,同时也是稻作起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稻种资源,我省也是水稻亩产量创全国纪录的产地。
例如:1990年永胜县涛源乡,一季杂交中水稻“D优10号”亩产达1104.69kg,大理市新达选育的水稻良种“87~66”于1993年再创出一季水稻亩产1024.64kg的世界纪录,1994年“榆杂29”再创1108kg/亩的世界粳稻纪录。
但我省水稻的总体生产水平差,目前全省平均亩产才330余kg,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云南水稻播种面积近1400万亩,约占全省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3,但产量则近全省粮食总产的一半。
水稻的特点:1、适应性强,在水源充足的条件下,①不论酸性红壤,含盐稍高的盐碱土、排水困难的低洼沼泽地,以及其他作物不能全面适应的土壤,一般都可以栽培水稻,或以水稻为先锋作物。
②水稻的品种类型和稻作制度有多种多样,海南岛一年三季连作,长江中、下游地区可雨季连作。
③最北到黑龙江漠河地区也可种植生育期短,抗寒力强的水稻品种。
云南种植水稻最高的海拔地区是宁蒗县,海拔2676m,尼泊尔在2500m地区大量种植水稻。
2、稻米营养价值高,一般精白米除含水分12.9%外,含淀粉77.6%,蛋白质7.3%(少数高达12~15%)脂肪1.1%,粗纤维0.3%和灰分0.8%。
稻米淀粉粒特小,并含有营养价值高的赖氨酸和苏氨酸,粗纤维含量少,易消化。
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都高。
产稻国家或地区共112个,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亚洲占89%、92%,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美洲占6%、5%;非洲占4%、2%;欧洲与大洋洲均有1%以下。
第二节稻的起源和分类稻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Gramineae)稻属(Oryza),现在栽培稻是由野生稻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演变形成的多类型植物。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它是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等多学科为基础,综合运用农业、生物学中许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一、作物栽培学的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作物栽培学是一门面向农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是非农学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通过对作物栽培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作物栽培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要求学生掌握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先进实用的高产优质栽培理论和技术。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1、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作物生产现状2、作物的概念,指栽培植物中最主要的、最常见的、在大田里栽培的、种植规模较大的几十种植物。
全世界作物大约有90种,我国大约有50种。
3、作物的分类栽培学对农作物的分类方法是按作物的用途,结合植物学系统,将作物分为三大部分,八大类别。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绿肥及饲料作物。
4、作物的产量①作物的产量概念:栽培农作物的目的是获取较多的有经济价值的农产品。
所谓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在生育期间所生产和积累的干物质总量,叫做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是指做为栽培目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作物的经济产量是作物生物产量的一部分。
②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作物的产量(经济产量)可以分解为几个产量构成因素。
作物的种类不同,其产量构成因素也不相同。
例如,禾谷类作物的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穗数、平均每穗实粒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平均粒重三个因素。
作物产量因素之间除了互相制约的一面以外,还有补偿的有力。
5、作物群体(1)作物群体的概念:作物群体是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
个体是群体的组成单位,群体是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
一种作物组成的个体群体是单作群体,两各或两种以上作物组成的个体群体是复合群体。
水稻“三性”及其应用
(一)水稻的“三性”
1.感温性
水稻是喜温作物。
一定的高温可以提早穗分化,缩短营养生长期;低温则可延迟穗分化,延长营养生长期。
这种特性,称为水稻的“感温性”。
2.感光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便延迟分化。
这种特性乐为水稻的“感光性”。
3.基本营养生长性
水稻有一段不受光、温影响的时期。
在高温和短日照处理下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
长期,便是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东北及西北地区的水稻,一般都是感温性强百感光性迟钝的品种。
(二)水稻“三性”的应用
1.栽培上的应用
2.制种上的应用
3.引种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