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上《众多的人口》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
【过程与方法】
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
三、教学过程:
探究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读课本第11页1.9“我国人口的增长”图,思考:
①图中出现了两个人口增长高峰期,指图说出分别开始于哪一年?其中增长最快的时期开始于哪一年?
②1999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0.88%,但该年新增人口近1200万,这是什么原因?
③通过以上两方面,总结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特点是什么?你能简要说明原因吗?
2、结合课本第11-12页,分组讨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
3、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什么?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
探究二:人口东多西少
1、读课本第13页,图1.11(我国人口密度图)分析说明:
①图中找出人口地理分界线。
②说出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数、面积和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比较老师出示的东、西部的人口密度数据,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优秀
教案和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说出我国的人口总数,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
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东多西少;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了解我国人口状况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认识人口对国家长期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情分析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人口问题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通过对中国人口众多的了解,认识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我国人口总数、人口特点;了解人口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与讨论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和支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记我国人口总数、人口特点;
难点:了解人口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教学过程。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3.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
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二、过程与方法: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的人口状况,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重点难点1、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
2、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图、资料学法教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
板书设计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一众多的人口一、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1.人口总数:——12.95亿,占世界人口1/5。
2.人口数量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3.人口问题4.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二、人口分布特点1.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2.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线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环节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 3导入新课: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学生观看视频从学生经常见到的情景引入,让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一、世界上人口最多启发性引入:面积前6名,人口前十名的国家,要求与我国人口和面积进行计算和比较。
1.人口总数:——12.95亿,占世界人口1/5。
读图提问:请大家阅读:“我国的人口增长图”,运用图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1600年以前人口为什么增长缓慢?2:1949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3:1997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我国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怎么样?2.归纳总结转折:知道了中国人口的数量,我们还要来了解下,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二、人口东多西少1.人口的分布特点往往用人口密度来描述,那先请大家来计算中国在的人口密度。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目标1.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严重的人口问题,理解我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3.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这一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主预习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是,占世界人口的以上。
2.根据图1.9总结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云南一线为界,人口稠密,人口密度较小。
合作探究(大胆地写下你的结论)1.讨论完成课本P12页活动1、2并归纳总结我国为什么把计划生育做为一项基本国策?2.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3.讨论完成课本P14页活动2。
成果展示(自信地举起手,展示你的风采)解难答疑(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总结,把你掌握不牢的地方写在下面留白处)课堂小结人口众多:数量、特点、问题、政策人口分布:特点1反馈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西南多、东北少B 东北多、西南少C 东南多、西北少D 西北多、东南少2.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行政区是()A 新疆B 西藏C 甘肃D 青海3.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A 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B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 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小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D 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4.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A 山东B 青海C 云南D 福建二、综合应用图中的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请回答:1.此线的两端分别是哪两个地方?①是黑龙江省的②是云南省的。
2.此线东南部面积占全国的,而人口却占全国的,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上地区多,地区少的特点。
①2②教学反思3。
第一章第二节课题名称《众多的人口》(第一课时)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主备课人景莉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阅读和绘制“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通过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严重人口问题,理解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树立人口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相适应的科学人口观。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难点: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其基本国策。
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的正文部分,请大家围绕下列问题展开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并相互补充矫正。
1、通过地理数据,说明我国为什么是“人口大国”?。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亿,是世界上人口的国家,而且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以上。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地理数据或统计资料能说明我国是“人口大国”。
2、阅读 P11图1-9“我国人口的增长”图,回忆人口增长折线图的绘制和阅读方法,然后根据该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年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以后人口增长开始加快,从年后人口增长几乎是呈直线上升态势,试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2)从图中总结出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和相适应,我国政府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所以从年开始人口增长速度放慢。
4、自主学习疑难记录。
精讲互动围绕下列问题展开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各小组之间相互补充,最后教师点评,师生共同总结。
1、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根据课本P12的提示,列举实例说明。
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
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提高人口。
具体要求:,少生优生。
3、阅读P12页图1-10,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达标训练独立完成以下练习,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地理教案-众多的人口教案题目:众多的人口学科:地理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2. 了解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情况;3. 探究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地理调查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分布;2. 人口增长影响因素;3. 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从天然增长率和迁移对人口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2. 分析人口增长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科书、地图、图片、视频、实物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人口密度图,引发学生对人口数量众多的地区的思考。
提问:你们认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哪里?为什么?Step 2:知识输入(15分钟)教师介绍人口增长的原因,包括天然增长和迁移。
通过图表和数据,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Step 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查找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和主要的人口迁移情况,并讨论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Step 4:展示和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研究的国家或地区的情况,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主要的人口迁移情况和影响等。
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Step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总结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应对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挑战。
Step 6:拓展练习(10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人口增长和影响。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情况和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资源:1. 人口密度图、地图等实物;2. 图表和数据素材;3. 图片和视频素材;4. 教科书和课外参考书。
《众多的人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会运用有关数据描述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能结合实例说明众多的人口给我国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3.能准确说出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并比较我国西北、东南在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会利用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锻炼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案例资料,学会提取地理信息,进行知识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基本国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压力。
2.中国人口的分布规律与特点,以及人口分界线。
【难点】人口压力的表现,以及造成人口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地图法、谈话法、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教师展示:人流如潮的火车站、异常拥挤的求职场景、摩肩接踵的小学课堂直观图片,配合具体的数字图表直接导入,让学生对我国人口产生心灵震撼。
我国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人口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这就这这节课我们要讲的内容——《众多的人口》环节二:新课教学一、人口最多的国家承转: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同学们说出这一数字是?学生: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问】读课本 P11 页图 1-2-1“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分析:①比较 2010 年和 1949 年统计数据,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数量变化。
②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最快和最慢的时期。
【图片展示】:指导学生读图:人口增长率高低与增长量的多少的相对关系。
【质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每年的净增长人口反而比较少,这是什么原因啊?【启发式讲述】:在相同人口基数的基础上人口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的数量就越多。
人教版地理八上《众多的人口》教案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知道我国的人口总数和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②知道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①运用我国人口增长图和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②运用有关数据计算人口密度,并结合人口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③通过查找、搜寻资料信息,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分析、处理、运用信息和语言
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知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②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掌握一定的读图技能。
2、树立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环境资源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
三、课时1~2个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反映我国人口拥挤热闹的情景。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录像中的情景。
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人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人口知识。
(从学生经常见到的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
进行新课
投影板书: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人口总数:2000年——12.95亿,占世界人口1/5。
读图提问:请大家阅读:“我国的人口增长图”,运用图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1600年以前人口为什么增长缓慢?
问题2:1949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3:1997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
问题4:我国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怎么样?
讲解:从人口增长图上可以看出,1600年前曲线平缓,人口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战争频繁,社会不安定,生产力水平低,人口的寿命短,人口的死亡率
高;1600年尤其是1949年以后曲线呈直线上升,人口增长速度很快。
原因是:新成立后,社会安定,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从而形成了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1997年以后人口增长趋势有所下降,这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趋势有所下降,90年代末期第一批独生子女进入了生育高峰期,由于育龄人群总数降低,所以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但我国人口增长的总趋势还是不断增长,速度快。
提问:我国既已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为什么人口增长的趋势还是不断增长?
(因为人口基数大)
板书:2.人口数量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提问:人口的过快增长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讨论)
板书:3.人口问题
总结: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但要保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还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所以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人口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具体措施
板书: 4.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转折:知道了人口的数量,我们还要来了解下,人口的分布特点:
人口的分布特点往往用人口密度来描述,那先请大家来计算在2000年的人口密度。
(请学生来计算)
12.95亿÷960万=135人/平方千米
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提问:那是不是34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都一样呢?
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一些省区,而西部人口密度小。
东西部人口密度的差异是以黑河——腾冲为界线。
板书:二、人口分布特点:1.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2.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线
分组讨论:请问我国人口分布差异形成的原因?
总结:我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各有不同,各地的历史、经济、社
会发展也不平衡,人口的分布自然就有所差异,那么人口的分布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呢?面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现状,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呢?
总结:我国人口东多西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我国可以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从而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更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
不过,人口向西部地区的迁移,也应当考虑到自然条件和环境容量的问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一、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人口总数:2000年——12.95亿,占世界人口1/5。
2.人口数量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人口问题
4.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二、人口分布特点:
1.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2.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