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 4】“检定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_百度.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8
电子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电子秤示值误差是指电子秤在测量中显示的数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评定电子秤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误差源:电子秤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秤体的校准状况、被称量物体的状态、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在评定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之前,需要先确定这些误差源。
2. 校准秤体:校准秤体是确定电子秤示值误差的关键步骤。
校准秤体可以通过将已知质量的物体放在电子秤上进行比较来完成。
在校准过程中,需要多次测量同一质量的物体,并记录每次测量的示值。
3. 计算示值误差:根据校准结果,可以计算出每次测量的示值误差。
示值误差可以通过每次测量示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来确定。
4.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评定不确定度的重要方法。
可以使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示值误差的分布情况,如平均值、标准差、置信度等。
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
5. 不确定度评定: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计算出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的范围。
不确定度可以用数值来表示,如标准差、置信度等。
对于电子秤来说,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可以通过标准差来表示。
6. 结果报告:将评定结果以报告的形式进行呈现。
报告中应包括评定方法、校准结果、统计分析结果以及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
1. 确保校准和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得到可靠的结果。
2. 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3. 考虑到所有可能的误差源,确保评定结果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评定电子秤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和方法。
通过合理的评定,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结论,并提高电子秤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1概述1.1测量依据:JJG539--1997《数字指示秤》计量检定规程。
1.2环境条件:温度(-10~40)℃。
1.3测量标准:M1等级砝码,根据JJG99-2006 《砝码》计量检定规程中给出100mg~10kg砝码质量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5mg~0.5g)。
1.4被测对象数字指示秤○Ⅲ级,最大称量15kg、最小称量100g、检定分度值e为5g,0≤m≤500e时MPE为±0.5e;500<m≤2000e时MPE为±1.0e;2000e<m≤MAX时MPE为±1.5e。
1.5测量过程从零点起按由小到大的顺序加载砝码至最大称量后再倒序卸载至零点,分别测量其示值与标准砝码质量值之差即为示值误差。
一般情况按照检定规程要求数字指示秤应选定最小称量;500e;50%最大称量;2000e;最大称量五个称量点进行测量。
1.6评定结果的使用在符合上述条件下,对15kg规格数字指示秤的0.1kg;2.5kg;7.5kg;10.0kg;15.0kg点示值误差的测量,一般可直接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
对其他规格○Ⅲ级数字指示秤的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采用本评定方法。
2建立数学模型2.1数学模型m p -=∆E式中: ∆E ――电子秤化整前的示值误差;p ――电子秤化整前的示值;m ――标准砝码质量值;2.2灵敏系数 11=∂∆E∂=pc 12-=∂∆E ∂=m c2.3传播率公式因各输入量彼此独立不相关,所以 ()()()()()m u p u m u c p u c u c 222222212+=+=∆E3全部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及其相应自由度本评定方法以0.1kg ;2.5kg ;7.5kg ;10.0kg ;15.0kg ;五个称量点为例。
3.1输入量p 的标准不确定度()p u 来源主要是数字指示秤测量重复性、四角偏载误差等引起的。
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摘要:通过对150kg电子台秤的误差分析,依据JJG539-2016《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和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其示值误差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关键词:电子台秤;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1概述1.1测量依据JJG539-2016《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1.2测量环境温度(20±5)℃,相对湿度≤70%。
1.3测量标准M1等级标准砝码,规格:1g~20kg,最大允许误差(MPE):±(1mg~1g),砝码总质量5000kg,标称质量相当于0.1e的小砝码10个。
1.4被测对象表一型号为TCS-150数字指示秤,最大秤量(max)为150kg,最小秤量(min)为1kg。
检定分度值(e)为50g,中准确度级,其秤量与最大允许误差如表一所示。
1.5测量过程数字指示秤测量时,采用标准载荷加载和卸载的方法,读取显示器示值,其与标准载荷标称值之差为示值误差。
具体方法是秤盘上的载荷L,示值I,逐渐添加0.1e的载荷,直至示值有了明显地增加了一个e,变成了(I+e),所添加的载荷为ΔL,则化整前的示值为P=I+0.5e-ΔL,化整前的示值误差为E=P-L=I+0.5e-ΔL-L。
1.6评定结果的使用本次不确定度评定在数字指示秤25kg,100kg,150kg三个不同秤量点进行。
在符合上述条件下的测量,一般可直接使用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其他秤量点的示值误差不确定度评定可参照本评定方法。
2测量模型式中:E——化整前的示值误差;P——化整前的示值;I——示值;L——载荷;——附加载荷。
3不确定度传播率由测量模型公式得到不确定度传播公式:式中:u(E)——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u(I)——示值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L)——载荷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附加载荷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数字指示秤的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 一、概述:1、检测依据:JJG539—1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
2、环境条件:25℃。
3、标准器具:1M 级标准砝码,100mg-2kg4、被测对象:数字指示秤 型号ACB —06B 6kg Ⅲ级。
5、测量过程:用标准砝码直接均匀加载或卸载的方式,重复测量。
二、数学模型: s m m d =+m —质量值 s m —测得值 d —误差 灵敏系数:11s m c m ∂==∂ 21mc d∂==∂ 三、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1、数字指示秤重复性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u (A 类评定方法),在重复性条件下,用3kg 标准砝码在此秤上进行10次连续测量,结果如下(单位:kg ):算术平均值:113000.200ni i i x x g n ===∑单次实验标准偏差为:sA 类标准不确定度:41110i u sx g -==⨯()()此分量可以忽略不计。
2、1M 级标准砝码引入标准不确定度分量2u (B 类评定方法)为均匀分布 1M 级标准砝码,2 kg 砝码mpe=100mg 1kg 砝码mpe=50mg2u 3、被检数字指示秤分辨力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3u (B 类评定方法)为均匀分布,在实际测量时,模拟指示秤的分度值为1g ,x ∂=1g 3u =0.29×1=0.290g4、数字指示秤最大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4u (B 类评定方法)为均匀分布,分度值为e=1g ,mpe=1.5e=1.5g 4u四、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五、合成标准不确定0.302c u g ===六、扩展不确定度为:U =k c u =2×0.302=0.60g k=2七、测量不确定度报告为:依据JJG539—1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数字指示秤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报告为:U =0.60g k =2。
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评定
唐晓萍
【期刊名称】《计量与测试技术》
【年(卷),期】2014(041)007
【摘要】本文结合JJG53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要求,分析了不确定度的来源因素,对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唐晓萍
【作者单位】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贵州贵阳55001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82
【相关文献】
1.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J], 陈洁艳;陈翔宇
2.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J], 袁芳
3.300kg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J], 李泽亭
4.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评定 [J], 刘鹏德
5.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评定 [J], 吴佳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子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在进行电子秤示值误差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测量结果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即不确定度。
评定电子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误差来源,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估。
电子秤的示值误差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仪器本身的固有特性所引起的,如仪器的线性度、稳定性等。
随机误差是由测量条件的不确定性以及仪器使用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如环境条件的波动、测量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
1. 列出误差来源:根据电子秤的使用情况和可能的误差来源,列出可能的误差项,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2. 评估误差大小:对于系统误差,可以通过仪器的校准数据或者厂家提供的技术规格进行评估。
对于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同一物体并计算测量结果的标准差来评估。
3. 计算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根据误差来源的大小和类型,可以采用合成法、统计法或者经验法来计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合成法是将各个误差来源的不确定度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合成,得到最终的不确定度。
统计法是通过对多次重复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来得到不确定度。
经验法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误差来源给出不同的修正系数,然后求取修正后的结果。
4. 表示不确定度的方法:不确定度可以用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置信区间等来表示。
标准不确定度是一个误差范围,表示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扩展不确定度是标准不确定度的一个扩展,考虑到测量的不确定性以及置信水平。
置信区间是对测量结果进行置信的一个区间,表示测量结果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范围。
5. 给出评定结果:根据评定的不确定度,可以给出一个评定结果,例如在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附近给出一个范围,表示测量结果的精度。
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发布时间:2021-05-18T07:52:50.200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20期作者:马昌文[导读] 随着科学的严谨度提升,根据JJG 539-1997《数字指示秤》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对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进行精确分析与评估,力争在评估中对指示刻度的误差值,标准值和计量标准误差等几个方面做出合理改善。
马昌文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随着科学的严谨度提升,根据JJG 539-1997《数字指示秤》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对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进行精确分析与评估,力争在评估中对指示刻度的误差值,标准值和计量标准误差等几个方面做出合理改善。
关键词:数字指示秤;误差测量;不确度度在数字指示秤的误差测量之前,除了要做好校对标准工作,还要对指示秤检定的偏载误差和称量误差进行多次的去皮测试和重复性测试,以达到在较少的实验次数下相对较精确的实验数据。
1 概述1.1测量依据JJG 539- 1997《数字指示秤》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1.2测量环境条件温度:(- 10~40)℃。
标准大气压101.325kPa下。
1.3测量标准称量测试需要对四个计量点进行必要的测量,分别为:20e、500e、1500e、Max。
有低到高的顺序逐渐放砝码n,然后进行反复测量,在最大测量为的误差计量分别填入空格内直至最小量。
1.4被测对象精度等级为2级的低精准度级数字指示秤,称量刻度与范围为(0~4)kg/1g;(4~8)kg/1g;(8~15)kg/1g。
1.5测量过程用砝码直接加载、卸载荷L,通过测量闪电点的方法确定化整前系数P,计算P与L的距离,即为数字指示秤的规格,正常情况数字指示秤的规格应该具有10个称量点平均分布。
1.6示值误差的示范测量结果的分散性从测量不确度的报告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包括测量结果相关的参数;测量不确度差值和常变量等数据都具有非人为因素的不确度度。
电子台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1.概述:1.1测量依据:JJG539-1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1.2环境条件:温度-10℃~40℃1.3测量标准:M1级砝码,根据JJG99-1990《砝码检定规程》中给出50g~20kg质量最大允许误差为±(3mg~1g)。
1.4被测对象:电子秤Ⅲ级,检定分度值e=0.5kg,0~500e为±0.5e,(500~2000)e为±1.0e,2000e~Max为1.5e。
1.5测量过程:用砝码直接加载、卸载的方式,观察测量示值与标准砝码之差即为示值误差。
2.数学模型:△E=p-m式中:△E—电子秤示值误差(kg)p—二次仪表显示值(kg)m—标准砝码质量值(kg)对上式求偏导得灵敏系数为:C1=1,C2=-13.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3.1输入量p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u(p)主要是电子秤测量重复性、四角偏载误差、示值随电源电压变化以及二次仪表分度值选取引起的示值误差等。
3.1.1电子秤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u(p1)的评定(A类评定方法)。
用固定砝码在重复性条件下对电子秤进行10次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1000.00,1000.00,999.95,999.85,1000.00,1000.00,999.85,999.85,1000.00,1000.00kgp —= 1n ∑i=1np i =999.95(kg )根据贝塞尔公式:S =∑i=1n(p i -p 1 ̄)2n-1= 0.12(kg )u (p 1)=S n = 0.123= 0.07(kg ) 自由度γp1 = 3×(n-1)=273.1.2电子秤的偏载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u (P 2)评定。
电子秤进行偏载试验时,用最大称量1/3的砝码,放置在1/4秤台面积上,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一般不会超过0.5kg ,半宽a=0.25kg 。
假设其误差为偏载时的1/3,并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 3 ,可得u (p 2)= 0.2533 =0.05(kg )估计△u (p 2) u (p 2) = 0.10,则γρ2= 12 [△u (p 2) u (p 2) ]-2= 503.1.3电源电压稳定度引起的标准分项u (p 3)评定。
电子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摘要】本文对电子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进行了研究。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然后详细讨论了电子秤示值误差测量方法、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示值误差的来源。
接着分析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包括电子秤示值误差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最后总结出电子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并阐明研究意义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评定电子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实验研究和质量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电子秤、示值误差、测量方法、不确定度、计算方法、来源、评定、研究意义、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下,电子秤示值误差的测量方法以及不确定度的评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测定电子秤示值误差的来源,计算不确定度,才能够更加准确地评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对电子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进行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2 研究目的电子秤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计量工具,用于测量各种物品的重量。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电子秤的示值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电子秤示值误差的测量方法,并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通过研究电子秤示值误差的来源,分析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定电子秤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为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可靠的重量数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评定电子秤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电子秤的使用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电子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 正文2.1 电子秤示值误差测量方法电子秤示值误差测量是通过比较被测物体的重量与电子秤显示的数值之间的差异来进行的。
在进行示值误差测量时,需要首先校准电子秤,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示值误差测量。
常见的方法包括单次测量法、复式测量法和多次重复测量法。
数字指示秤检定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分析发布时间:2022-03-24T08:29:42.401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9月25期作者:绪广生[导读] 传统的对客观的度评,是以经验为基础,通过人为的操作来对数字的进行判断的绪广生金湖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江苏淮安 211600摘要:传统的对客观的度评,是以经验为基础,通过人为的操作来对数字的进行判断的过程;而现在的数字指示秤的功能更加全面,在科学研究、工业检测及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数字称重的精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为了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计量器具的性能也必须有相应的提高与改进。
关键词:数字指示秤;检定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分析引言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计量器具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但仍有很多测量过程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可靠性较差,且操作繁琐,不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安全。
本课题从数字指示秤的结构及原理入手,研究不确定度的检测与维修,并论证其相应的理论依据,以便能够为数字称重控制系统的优化和研制开发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电子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计量器具。
它是根据被测物体的物理特征,如硬度、大小、韧性等,按要求称量并进行校准的仪器;利用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把各种非电量转换成易识别的数学量,然后通过对应的计算方法,对被测事物的准确度或高度的程度做出评价的过程[1]。
在电子称重测量中,不确定度主要包括系统误差,由于不知道它对设备的性能指标有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在使用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器件来使其达到最好的效果[2]。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生产能力的极大提高,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称重的精度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二、数字指示秤检定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由数据可知,称重浮力一直保持不变,这主要是由于在检测过程中,浮力的变化会使产品质量偏差。
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摘要:本文依据JJG539-2016《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介绍了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的过程和步骤,最后评定出的结果为扩展不确定度U=1.5g(k=2)。
关键词: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不确定度1 概述1.1 测量依据:JJG539-2016《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检定应在环境温度稳定的条件下进行,一般为-10℃~40℃;温度变化一般不超过5℃/h。
1.3 测量标准:检定用的标准砝码应符合JJG99的计量要求,其误差不超过规程规定的相应在和最大允许误差的1/3。
1.4 被测对象:永康市杰力衡器有限公司ASC-6数字指示秤,最大称量6kg,分度值2g,最小称量40g。
1.5 测量过程:根据JJG539-2016《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的规定,用砝码直接加载、卸载的方式,分段测量示值与标准砝码之差即为示值误差。
2 建立数学模型2.1 数学模型式中:——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数字指示秤示值;——标准砝码值。
2.2 灵敏系数3 标准不确定度来源及评定3.1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3.1.1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选取一台数字指示秤,在最大称量6kg处用固定砝码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10次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如表1所示。
属A类标准不确定度,结果如下:单位:kg表1 10 次连续测量表平均值为:kg单次实验标准差:=1.2g依检定规范要求,以3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则:g3.1.2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主要由电源电压稳定度引起的标准不确度,电源电压在规定条件下可能会造成示值变化0.2e,即±1.0g,假设半宽a=1.0g,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则:g3.1.3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主要由数字指示秤测量时偏载误差引起,数字指示秤进行偏载试验时,用最大称量1/3的砝码,放置在1/4秤台面积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一般不会超过1g,半宽a=0.5g,偏载量远比做偏载试验时少,假设其误差为偏载试验时的1/3,并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则:g3.1.4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主要由标准砝码引起,秤量点6kg砝码质量允许差为±0.3g,分布为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属B类标准不确定度,则标准不确定度为:g3.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如表2所示。
“检定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1、概述
依据
JJG 539-1997
《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用
F 2
级砝码测量数字指示秤。
在环境温
度(
-10~+40)
℃,
用砝码在数字指示秤上,均匀分布的
4
个点,直接加载、卸载的方式
分段测量示值与标准砝码之差。
2、建立数学模型
① 数学模型:
式中:
——
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
P ——
数字指示秤示值;
m ——
标准砝码质量值。
则:
② 灵敏系数,c 1=1,c 2
=-1。
3、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
① 测量数字指示秤的示值引入标准不确定度; ② 标准砝码本身存在误差引入标准不确定度。
4、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采用最大秤量
15kg
,分度值
5g
的电子秤为例,以最大秤量
15kg
为测量点。
4.1 测量数字指示秤的示值引入标准不确定度
主要是电子秤测量重复性、四角偏载误差等。
①电子秤测量重复性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用砝码在重复性条件下对电子秤进行
20
次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
15.000 kg ,
15.000 kg
,
14.995 kg
,
14.995 kg
,
14.995
kg
,
15.000 kg ,
14.995 kg
,
14.995 kg
,
15.000 kg
,
14.995
kg
,
15.000 kg ,
15.000 kg
,
14.995 kg
,
14.995 kg
,
15.000
kg
,
15.000 kg ,
14.995 kg
,
14.995 kg
,
14.995 kg
,
14.995
kg。
平均值为
kg
实验标准差
为
自由度为:
②
电子秤的偏载误差引起
的标准不确定度
电子秤进行偏载试验时,用最大秤量
1/3
的砝码,放置在
1/4
秤台面积中,最大值与最小
值之差一般不会超过
5g
,半宽
a =2.5g
,而测量时注意放置砝码的位置,偏载量远比做偏载
试验时少,假设其误差为偏载试验时的
1/3
,其概率分布服从均匀分布,并设其可靠程度为
90
%,则包含因子为
k =90
%,得:
估算值可靠性约为。
故自由度为
90%
ν12 ≈(1/2)×(10%)-2=50
根据上述分析,由于输入量P的分项彼此独立不相关,则测量数字指示秤的示值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其自由度为
4.2 标准砝码本身存在误差引入标准不确定度
标准砝码的不确定度可以根据检定证书与检定规程得到,对低准确度级砝码的标准不确定度等于最大允许误差的。
查得15kg砝
码,最大允许误差为±225mg,假设其概率分布服从均匀分布,并设其可靠程度为90%,则包含因子为k=90%,得:
估算值可靠性约为90%。
故自由度为
ν2 ≈(1/2)×(10%)-2=50
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根据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结果,输入量P与m彼此独立不相关,按“不确定度传播律”进行合成得到“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根据韦尔奇—萨特思韦特(Welch-Satterthwaite)公式,计算有效自由度νeff
(取νeff=20)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
序号标准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来源符号数值ν
1 电子秤示值引入标准不确定度
2.57g 20.8
1.1 电子秤测量重复性
2.51g 19
1.2 电子秤的偏载误差
0.535g 50
2 标准砝码本身存在误差
0.144g 50
6、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
根据选定的置信概率p = 95%和计算的有效自由度νeff=20,查“t分布临界值表”得:k = t0.95(20 =2.09。
则扩展不确定度U95为:
U95= k·u c(⊿=2.09×2.57=5.3713g
(取U95=6g)
7、测量结果的最终表示
电子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在最大称量15kg时测量)
U95=6g,νeff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