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飞行器分类和航空器发展概况.doc电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5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是一门介绍航空航天领域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的课程,其中涵盖了航空航天工程、航空航天科技、航空航天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航空航天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沿技术,培养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兴趣和理解。
下面将对航空航天概论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在航空航天概论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航空航天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航空是指任何飞行器在大气中飞行的领域,包括民用航空和军用航空;而航天则指太空科学和技术,包括航天器设计、航天器制造和航天器发射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飞行器的分类、结构和原理,以及太空探索的历史和发展。
在航空航天概论课程中,学生还将研究航空航天科技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航空航天科技是指航空航天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包括航空航天电子、航空航天通信、航空航天导航和航空航天控制等领域。
学生将了解到航空航天科技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以及他们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还将介绍航空航天领域的制度和管理问题。
航空航天制度是指有关航空航天活动的法律、政策、规章和管理机构。
学生将学习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航空航天制度和管理体系,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和竞争。
第二篇示例: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是以介绍和引导学生认识航空航天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最新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了解航空航天领域的历史渊源、基本概念、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为深入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和参与相关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航空航天概论的发展历程航空航天概论这门课程起源于20世纪初的航空发展时期。
随着人类对飞行的向往和探索,航空航天技术迅速发展,飞机和火箭等飞行器不断涌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航空航天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航空航天概论课程应运而生。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航空航天领域的基本概念:介绍航空航天领域的基本概念,如航空原理、航空发动机、空气动力学和空间力学等。
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飞行器分类和航空器发展概况一、航空航天的基本内涵航空是指在地球周围稠密的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
航天是指在大气层之外的近地空间、行星际空间、行星附近以及恒星际空间的航行活动。
航空航天技术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综合运用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最新成就,以及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
航空航天的发展与军事应用密切相关航天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开拓了许多崭新的领域。
二、飞行器分类在地球大气层内或大气层之外的空间飞行的器械,统称为飞行器。
三大类(1)航空器`(2)航天器(3)火箭和导弹在许多文献中,火箭一词有时既指火箭发动机又指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
三、航空器发展概况(a)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原理:利用空气静浮力10世纪初期中国的“孔明灯”18世纪末期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热气球1783年10月15日罗齐埃热气球高度26米同年11月21日罗齐埃和达尔兰德斯热气球高度1000米随后,法国查理充以氢气的气球高度915米1900年德国齐柏林硬式飞艇1937年在一次从德国到美国的飞行中飞艇突然起火爆炸,飞艇结束了商业飞行20世纪70年代,飞艇采用了新的技术和材料,用以巡逻和吊装大型装备(b)重于空气的航空器19世纪初英国的乔治·凯利《论空中的航行》,为后来航空器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经验。
为了使飞机能够成功的飞行,必须解决升力、动力、稳定飞行和操纵等问题。
1896年美国科学家兰利制造了一个用蒸汽机作动力的飞机模型1893年汽油内燃机问世 20世纪初兰利又制造了安装活塞式发动机的飞机,因为未能解决飞机稳定飞行和操纵的问题,两次试飞未能成功。
1891~1896 德国李林达尔用滑翔机进行了2000多次的滑翔试验,为解决滑翔机的稳定飞行和操纵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数据1903年莱特兄弟‘飞行者’1号飞机实现了人类最早的持续动力飞行1906年法国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成功的飞行了他们自己设计的飞机1909年法国布莱里奥成功的飞行了他们自己设计的飞机(首次飞越了英吉利海峡)第一次世界大战肯定了飞机在战争中的应用。
第1章航空航天发展概况1.1 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人类为了扩大社会生产,必然要开拓新的活动空间。
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再到宇宙空间就是这样一个人类逐渐扩展活动范围的过程。
航空航天是人类拓展大气层和宇宙空间的产物。
经过近百年来的快速发展,航空航天已经成为21世纪最活跃和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该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也表征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
1.1.1 航空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
航空必须具备空气介质和克服航空器自身重力的升力,大部分航空器还要有产生相对于空气运动所需的推力。
翱翔天空是人类很久以来的梦想,但直到18世纪后期热气球在欧洲成功升空,这一愿望才得以实现。
20世纪初期飞机的出现,开创了现代航空的新篇章。
空气动力学是航空技术的科学基础,航空技术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空气动力学的进展。
航空按其使用方向有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之分。
军用航空泛指用于军事目的的一切航空活动,主要包括作战、侦察、运输、警戒、训练和联络救生等。
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夺取制空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也是军用航空的主要活动。
军用航空活动主要由军用飞机来完成,军用飞机可分为作战飞机和作战支援飞机两大类。
典型的作战飞机有战斗机(又称歼击机)、攻击机(又称强击机)、战斗轰炸机、反潜机、战术和战略轰炸机等。
作战支援飞机包括军用运输机、预警指挥机、电子战飞机、空中加油机、侦察机、通讯联络机和军用教练机等。
除固定翼飞机外,直升机在对地攻击、侦察、运输、通信联络、搜索救援以及反潜等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军队,特别是陆军的重要武器装备。
民用航空泛指利用各类航空器为国民经济服务的非军事性飞行活动。
根据不同的飞行目的,民用航空分为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两大类。
商业航空指在国内和国际航线上的商业性客、货(邮)运输;这类运输服务主要由国内和国际干线客机、货机或客货两用机以及国内支线运输机完成。
航空航天第一次知识点大全1. 航空航天工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航空航天工程是指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飞行器以及相关设施和设备的科学与技术领域。
它包括航空工程和航天工程两个方面。
2. 飞行器的分类:按照使用环境和用途不同,飞行器可以分为航空器和航天器两大类。
航空器主要包括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等,而航天器主要包括火箭、卫星和航天飞机等。
3. 飞行器的构成和原理:飞行器主要由机身、发动机、燃料系统、控制系统和起落架等组成。
飞行器的飞行原理主要包括升力原理、推力原理、阻力原理和重力平衡原理。
4. 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史: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探索飞行的尝试。
从莱特兄弟的飞行器到现代的宇宙飞船,航空航天工程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和进步。
5. 航空航天领域的重大突破和里程碑事件: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如第一次人类飞行、月球登陆、国际空间站的建成等。
这些事件对于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6. 航空航天工程的应用领域:航空航天工程在军事、民航、通信、气象、科研和探索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它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7. 航空航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航空航天工程一直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新材料的应用、航空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的探索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航空航天工程的进步。
8. 航空航天工程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航空航天工程面临着许多挑战,如高温高压环境、空间辐射、燃料效率和安全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航空航天工程师们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技术。
9. 航空航天工程的国际合作和重要组织:航空航天工程是国际性的合作领域,国际航空航天组织(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Federation,IAF)和国际航空科学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IAA)等组织在推动航空航天工程的发展和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航空航天工程基础知识航空航天工程是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领域,涉及航空航天器的设计、制造、操作与维护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航空航天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航空航天工程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航空航天器的分类与特点、航天发射技术、宇航员的训练与生活等内容。
一、航空航天工程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航空航天工程是指应用科学与工程技术原理,开展航空航天器的研制与应用的工程学科。
从人类追求翱翔天空的梦想开始,航空航天工程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从莱特兄弟首次飞行成功到阿波罗登月计划,航空航天工程以其卓越的技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航空航天器的分类与特点航空航天器是指能够在大气层内或外进行飞行或航行的人造物体,主要包括飞机、火箭、卫星等。
根据功能和使用范围的不同,航空航天器可以分为载人飞行器和非载人飞行器两类。
载人飞行器通常用于运输人员和货物,如客机和航天飞机;非载人飞行器则用于科学研究、通信、导航等用途,如卫星和探测器。
航空航天器的特点是需要具备轻巧的结构、强大的动力系统和高度可靠的控制系统。
三、航天发射技术航天发射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轨道的技术手段。
常用的航天发射技术包括火箭发射和人造卫星的放置。
火箭发射是最常见的方式,通过火箭的推力和抛物线轨道实现航天器的进入太空。
人造卫星的放置则是指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使其能够完成特定的任务,如地球观测、通信等。
发射技术对于航天工程的成功至关重要,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和设计,以确保航天器能够按计划进入轨道。
四、宇航员的训练与生活宇航员是进行宇宙航行任务的人员,他们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和筛选才能胜任这一岗位。
宇航员的训练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体能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特殊设备的操作等方面。
在执行任务期间,宇航员需要面对特殊的环境和极高的风险,因此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保障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宇航员的生活包括饮食、休息、医疗和日常工作等方面,需要特别考虑航天器内的重力、氧气供应等问题。
航空航天技术的入门教程导语:航空航天技术是一门关于飞行器设计、制造和操作的学科,涵盖了航空和宇宙两个领域。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航空航天技术的入门教程,让您了解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航空航天技术的概述航空航天技术是指关于设计、制造、操作空中飞行器(航空)和宇宙飞行器(航天)的技术。
航空技术主要涉及飞机、直升机等空中飞行器,而航天技术则包括火箭、卫星、空间站等宇宙飞行器。
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1. 航空技术的发展历程航空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飞行梦想。
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尝试制造能够飞行的机械,如纸飞机、风筝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飞行器逐渐由梦想转化为现实。
莱特兄弟的飞机飞行实验被认为是现代航空技术的起点,随后出现了螺旋桨飞机和喷气式飞机等新型飞行器。
如今,航空技术已经进入了喷气式飞机、超音速飞机甚至航天飞机的时代。
2. 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航天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率先研制出了火箭武器并进行了测试。
随后,苏联和美国在冷战时期展开了太空竞赛,先后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和载人宇宙飞船。
1969年,美国航天局(NASA)成功组织了阿波罗11号任务,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
从那时起,航天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共和国6、国际空间站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航天技术的进步。
三、航空航天技术的核心原理1. 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是航空领域的核心科学,研究空气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空气动力学原理包括气流、升力和阻力等,对于飞机的飞行控制和性能优化至关重要。
2. 燃气动力学燃气动力学是航空发动机的基础原理,主要研究燃烧物质的燃烧和流动特性。
燃气动力学的应用使得飞机可以获得足够的推力来飞行。
3. 航空航天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是指用于制造飞行器的材料,它们需要具备高强度、轻重量和耐高温等特性。
常见的航空材料有铝合金、钛合金和复合材料等。
航天航空指南航天航空是现代科技的重要领域,它涉及到飞行器的设计、制造、操作和维护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航天航空指南,帮助您了解航天航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点。
一、航天航空的定义和历史航天航空是指利用航空器和航天器进行空中飞行的科学与技术领域。
航空包括民用航空和军用航空,而航天则包括载人航天和无人航天。
航天航空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梦想能够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终于实现了航天航空的壮举,首次将人类送上了太空。
二、航天航空的基本原理航天航空的基本原理包括气动力学、航空材料、航空电子技术等多个方面。
气动力学是研究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器运动的学科,它涉及到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和控制方法等。
航空材料是指用于制造飞行器的材料,它要求具有轻量化、高强度、耐高温等特点。
航空电子技术则是指在飞行器上应用的电子技术,包括导航系统、通信系统、控制系统等。
三、航天航空的主要飞行器航天航空的主要飞行器包括飞机、直升机、火箭和卫星等。
飞机是最常见的飞行器,它通过利用机翼产生升力来实现飞行。
直升机则通过旋翼产生升力和推力来实现垂直起降。
火箭是一种能够在太空中飞行的飞行器,它利用推进剂的喷射产生反作用力来推动自身。
卫星是人造的天体,通过被火箭送入太空后绕地球或其他天体运行。
四、航天航空的安全和维护航天航空的安全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航空器的安全包括飞行安全和地面安全两个方面。
飞行安全涉及到飞行器的设计、制造、操作和维护等各个环节,要求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标准。
地面安全则是指在地面上进行航空器的维护和修理工作时要注意安全操作,防止事故的发生。
五、航天航空的未来发展航天航空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天航空将迎来更加先进的飞行器和技术。
例如,超音速飞机、太空旅游、载人登陆火星等都是航天航空领域的研究热点。
同时,航天航空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描述
航空航天概论是一门介绍航空航天领域基本知识和原理的课程。
这门课程通常作为航空航天工程、航空航天技术等专业的入门课程,也可以作为其他工程、科学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课程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航空航天历史:介绍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历史,包括航空和航天技术的起源、演变和里程碑事件。
2.航空航天基础知识:讲解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原理,包括飞行器的结构、动力、控制等基本要素。
3.大气与航空:介绍大气层的组成和特性,以及航空器在不同大气层的飞行特点。
4.航空器设计与性能:探讨航空器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过程,以及性能指标如升力、阻力、载荷等。
5.航空航天动力系统:讨论不同类型航空器的动力系统,包括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
6.航天器发射与轨道:介绍航天器的发射原理和技术,以及航天器在轨道运行的相关知识。
7.航空航天材料与结构:讲解航空航天领域常用的材料和结构,以及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8.航空航天导航与控制:介绍航空航天导航与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9.航空航天安全与管理:探讨航空航天领域的安全问题和管理规范。
航空航天概论课程旨在让学生对航空航天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
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门课程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是探索宇宙奥秘和掌握飞行原理的重要起点。
航空航天技术教案航空航天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领域之一,它涵盖了飞机和宇宙飞船的设计、制造和操作。
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这个领域,以下是一个航空航天技术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航空航天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最新发展。
引言:航空航天技术作为人类追求飞越天际的梦想的产物,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本教案将以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兴趣。
一、航空航天技术概述1.1 定义:航空航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飞行器设计、航空发动机、航天器制造与操作等。
1.2 历史回顾:介绍人类飞行的起源和发展,包括著名的航空航天里程碑事件。
1.3 应用领域:探索航空航天技术在军事、民用和科研领域的应用。
二、飞行器设计与原理2.1 飞机设计与构造:介绍飞机的基本构造,包括机翼、机身和推进系统。
2.2 飞行力学原理:解释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基本原理,包括升力、阻力和推力的作用。
2.3 航天器设计与构造:介绍航天器的设计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推进系统和轨道控制系统。
三、航空航天材料与技术3.1 金属材料:详细介绍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常用的金属材料,如铝合金和钛合金。
3.2 复合材料:介绍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常用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3.3 先进技术:探讨航空航天技术中的创新发展,如3D打印和无人机技术。
四、航空航天技术的挑战与前景4.1 挑战:阐述当前航空航天技术面临的挑战,如环境保护和燃料效率。
4.2 前景:展望航空航天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如太空旅游和火星探索。
结语:航空航天技术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通过这个教案,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航空航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激发他们对现代科技的兴趣。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选择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航空航天技术的未来属于那些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人们。
1.1 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与范围
航空航天是人类利用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大气层外的外层空间(太空)的航行活动的总称。
其中,大气层中的活动为航空,所使用的飞行器为航空器,如飞机等;大气层外的活动为航天,所使用的飞行器为航天飞行器,如卫星等。
也有人将火箭和导弹单列一类,这种分法也有一定道理。
因为火箭整个飞行范围包含大气层和太空;部分导弹是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各种地面、海面和空中发射的近程战术导弹),另一部分是跨大气层飞行的。
因此,这两种飞行器很难严格的归属于航空器和航天器的范畴。
大气层的外缘距地面的高度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距地面90-100公里是航空和航天范围的分界区域。
太阳系以内的空间可以分为行星空间和行星际空间(图1.1.1)。
太阳系以外的空间可以分为恒星际空间、恒星系空间和星系际空间(图1.1.2)。
行星空间是指行星引力的作用范围,或行星磁层、大气层所涉及的范围。
例如地球空间,若按地球引力的范围来确定,其半径为从地心向外约93万公里;若按地球磁层所及范围来确定,其半径为从地心向外约6.5万公里。
一些国际组织规定,距地球约等于或大于地-月距离(约38.4万公里)的空间称为深空。
图1.1.1行星空间和行星际空间
图1.1.2 恒星际空间、恒行系空间和星系际空间
除火箭和导弹外,一些新的航空航天飞行器也很难简单按航空航天区分。
例如,可以重复使用的空间飞行器(航天飞机等),虽然在大气层外的轨道上运行,但是,它们在进入太空和返回太空时都要像普通的飞机一样飞行,因此,在这些场合就没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严格的区分。
航空航天教案了解航天飞行航空航天教案:了解航天飞行一、引言航天飞行是人类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最高形式,它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探索宇宙和发展卫星通讯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航天飞行的相关知识,本文将介绍航天飞行的基本原理、历史背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航天飞行的基本原理航天飞行是指通过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空间进行飞行。
航天器进入空间主要依靠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它利用燃料的燃烧产生高速气体喷出,通过牛顿第三定律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航天器前进。
这个基本原理与飞机的飞行原理有所不同,因为航空飞行是依靠给予飞机的升力使其离地。
三、航天飞行的历史背景航天飞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航天器的设计与发射。
1926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戈达德提出了“火箭即可达”的理论,为航天发展打下了基础。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标志着人类航天事业的开创。
此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也相继进行了载人航天飞行的尝试,于1969年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
四、航天飞行的应用领域航天飞行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中。
首先,通过卫星的发射,我们可以实时获取地球的气象、地质和环境信息,监测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
其次,航天飞行也为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重要支持,这是国际合作的典范。
国际空间站为国家之间的科学家和宇航员提供了一个实验室和居住空间,开展太空科学实验和研究,进一步加深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另外,航天飞行还在通讯、导航和军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卫星通讯网络使得全球范围内的通信变得更加便捷,导航卫星系统则使得我们能够准确把握位置和方向。
五、航天飞行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航天飞行将继续发展,其重要性和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以下是航天飞行未来发展的几个主要方向:1. 深空探索:人类将进一步深入探索星际空间和外太空,寻找宜居行星和其他地外文明的迹象。
2. 太空旅游: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太空旅游将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飞行器分类和航空器发展概况.d o c
航空航天的基本概念、飞行器分类和航空器发展概况
一、航空航天的基本内涵
航空是指在地球周围稠密的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
航天是指在大气层之外的近地空间、行星际空间、行星附近以及恒星际空间的航行活动。
航空航天技术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综合运用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最新成就,以及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
航空航天的发展与军事应用密切相关
航天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开拓了许多崭新的领域。
二、飞行器分类
在地球大气层内或大气层之外的空间飞行的器械,统称为飞行器。
三大类
(1)航空器`
(2)航天器
(3)火箭和导弹
在许多文献中,火箭一词有时既指火箭发动机又指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
三、航空器发展概况
(a)轻于空气的航空器
原理:利用空气静浮力
10世纪初期中国的“孔明灯”
18世纪末期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热气球
1783年10月15日罗齐埃热气球高度26米
同年11月21日罗齐埃和达尔兰德斯热气球高度1000米
随后,法国查理充以氢气的气球高度915米
1900年德国齐柏林硬式飞艇
1937年在一次从德国到美国的飞行中飞艇突然起火爆炸,飞艇结束了商业飞行
20世纪70年代,飞艇采用了新的技术和材料,用以巡逻和吊装大型装备
(b)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19世纪初英国的乔治·凯利《论空中的航行》,为后来航空器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经验。
为了使飞机能够成功的飞行,必须解决升力、动力、稳定飞行和操纵等问题。
1896年美国科学家兰利制造了一个用蒸汽机作动力的飞机模型1893年汽油内燃机问世 20世纪初兰利又制造了安装活塞式发动机的飞机,因为未能解决飞机稳定飞行和操纵的问题,两次试飞未能成功。
1891~1896 德国李林达尔用滑翔机进行了2000多次的滑翔试验,为解决滑翔机的稳定飞行和操纵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1903年莱特兄弟‘飞行者’1号飞机实现了人类最早的持续动力飞行
1906年法国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成功的飞行了他们自己设计的飞机
1909年法国布莱里奥成功的飞行了他们自己设计的飞机(首次飞越了英吉利海峡)
第一次世界大战肯定了飞机在战争中的应用。
空气动力学理论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大量应用于飞机设计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飞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声障”问题、“热障”问题
1968年底苏联首先试飞了超声速旅客机图-144
1969年初英、法合作研制的‘协和号’旅客机试飞
“声爆”问题
直升机的飞行稳定问题和操纵问题比较复杂,直到1936年才成功的试
飞了第一架载人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