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的感想:厉害了,我伟大的祖国!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随后器箭成功分离,嫦娥四号成功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2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相比“嫦娥三号”发射,这次火箭设计入轨精度提高了30%以上。
按照计划,“嫦娥四号”经过26天的飞行,将软着陆至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从而完成“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壮举。
五年前,嫦娥四号的“同门师兄”嫦娥三号成功在月球雨海西北部软着陆,实现了我国探月工程的新突破。
如今,嫦娥四号带着全新的使命再次奔向月球,将史无前例地实现人类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首次登陆,开启我国对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登陆技术的国家。
此次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也代表着中国在航天事业中的大进步。
相信在未来,我国一定可以将嫦娥五号成功发射,未来重载火箭的研发应用也将有序进行。
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背面,将让人类了解以前所不知晓但又急切想了解的月球背面的境况,包括月壤、水分、生物。
嫦娥四号今后将通过对片区域的巡视探测,获取月球背面的图片、影像,甚至表面和内部的样本,对月球表面的岩石土壤、温度、光照、浮尘的特征及形成机理、低频射电天文、演化历史等进行研究,并且利用月球背面得天独厚的无干扰低频射电天文环境进行探索性的天文观测,为将来我国乃至人类对月球的开发利用提供第一手资料。
月球的神秘面纱必将慢慢揭开,不仅能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还可以深入地解开某些月球之谜,如月球来自何方,如何形成,是否有生物,是否适宜人类居住和未来的移民等。
人类能够不断向上的发展,根本在于对未知的不断探索。
“登月探索”便是其中之一。
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三号太空船完成绕月飞行,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第一张照片,正式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1968年美国阿波罗8号环绕月球飞行时,人类第一次用眼睛看到了月球背面。
火箭发射“嫦娥四号”开启人类史上首次月背之旅太空探索1“嫦娥四号”“嫦娥四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出发“……3、2、1,点火!”伴随着巨大的火箭轰鸣,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探月飞天梦想,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先后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了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 All Rights Reserved.“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嫦娥四号”如何奔月?近月制动“嫦娥四号”到达月球附近,并开始“刹车”减速绕月飞行环月降轨“嫦娥四号”从环月轨道进入离月球较近的月面着陆准备轨道“嫦娥四号”环绕月球飞行半个月左右落月“嫦娥四号”动力下降,着陆于月球背面着陆器巡视器分离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并拍摄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探测器携带的多台设备和仪器也陆续开始工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嫦娥四号”吧!23456“玉兔二号”月球车“鹊桥”5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 All Rights Reserved.史上首次:人类探测器到达月背“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位于月球南极的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着陆为啥非要去月球背面?难道真是为了找传说中的外星人?干扰小,利于科学探测实际上,月球背面拥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月球背面受到的电磁波干扰较小,能监听到地球上无法获取的微弱宇宙信号,利于进行宇宙辐射探测、宇宙起源探索等科学研究。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人类探测器首访月之暗面“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访问月球背面的探测器。
这一壮举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向更加远大的目标进发。
“嫦娥四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第四阶段的任务,由“嫦娥四号”探测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组成。
它于2018年12月8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于2019年1月3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内。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探测器一直无法到达月球的背面。
这是因为月球始终面总是朝着地球的一面,而背面一直朝向太空。
因此,通讯和导航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嫦娥四号”的成功着陆,不仅要克服通讯和导航的挑战,还需要解决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雷达影响下的软着陆问题。
这一问题在前人的探测任务中一直未得到解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和其他挑战,在探测器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了自身技术和创新能力。
随着“嫦娥四号”的着陆成功,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关于月球背面的信息。
探测器通过搭载多种科学仪器,可以对这一区域进行三维成像、测量月壳厚度、分析月球地质构造和成分等。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为人类在未来探索和利用月球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此外,这次任务的成功还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第三个成功着陆月球的国家。
这不仅是中国航天技术的重大进步,也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和今天的背景下,这次成功的任务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这一任务,中国将向国际航天组织发出一个信号:中国航天事业将以更开放的心态,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未知的领域,并为人类未来的空间探索和开发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未来的探索中,中国航天事业将更加注重自身创新和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做出更多贡献。
它也将继续倡导和平利用空间,推动太空探索成为人类共同的事业。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中国最新的月球探测器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成功发射,这一成果将为人类在
更深入探索太空方面的努力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嫦娥四号是继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
嫦娥三号之后中国第四次向月球发射探测器,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
嫦娥四号的发射是中国在太空领域取得新成果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在月球南极-
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着陆,并展开一系列科学实验。
这样的探测任务在科学上有很高的价值,因为月球背面的确切状态和组成至今仍是一个谜。
因此,嫦娥四号探测器将非常有价值,
因为它将为我们提供有关月球背面的详细信息并帮助我们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嫦娥四号的着陆区域被称为“范·卡门撞击坑”,这个撞击坑位于月球南极区域,被
认为是太阳系形成时撞击形成的一个天然陨石坑。
这个着陆区域充满着科学神秘之处,有
许多未知因素等着嫦娥四号的科学家们去挑战和发现。
嫦娥四号是由“嫦娥三号”和“征服者”进行深度开发改进的。
它具有更长的续航能
力和更先进的科学仪器,其中包括激光高能谱仪、低频射电频率探测仪、成像光谱仪等。
探测器的续航能力非常强,可以在月球表面停留很长时间,与地球保持通讯,为地球传回
大量数据,进一步帮助科学家更加深入地研究月球。
嫦娥四号发射是中国日益发展的太空探索计划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推动人类
科技进步的又一次体现。
相信这次探测任务将为人类探索更深入的太空空间创造奠定更坚
实的基础。
人类历史上首次!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作者:来源:《荣誉杂志》2019年第02期人类历史上首次!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
这是全人类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嫦娥四号早在12月8日就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並在12月12日进入环月轨道。
12月30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入预定的着陆凖备轨道。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南极艾肯环盆地实现人类首次软着陆。
嫦娥四号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
通过实施嫦娥四号任务,我国实现两个“第一次”:第一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第一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地月L2點对地对月中继通信。
同时,嫦娥四号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並将为深空探测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积累重要经验。
中国海军护航十周年经南海,过马六甲海峡,跨越印度洋,至亚丁湾、索马里海域4400海里的海上航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已走过10年征程。
10年前,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从海南三亚某军港码头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为书写中国大国担当增添浓重一笔。
自中国军网发佈的消息得知,自开始执行打击海盗任务以来,中国海军累计出动100多艘舰船和2.6万军人。
在此期间,有6595艘船只被护送,60多艘中国和外国船只被中国海军军舰协助或营救。
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的詹姆斯·R·霍姆斯说:“中国海军执行反海盗任务已有10年历史。
中国海军为海上安全做出了卓著贡献,帮助中国扮演优秀国际公民的角色。
”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发佈12月25日,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
颁奖典礼上,“用甲乙酮系列混合溶剂分离丁烷与丁烯的方法”“全空间保鲜科技”“一种风电场功率协同控制方法及其系统”“一种一体式自拍装置”“玩具搭建元件”等30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获中国专利金奖,“冰箱”等10项外观设计专利获中国外观设计金奖。
嫦娥工程的发展历程一、前言嫦娥工程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围绕探索月球和开展深空探测而展开的一项重大工程。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嫦娥工程的发展历程。
二、嫦娥一号的诞生2.1 初衷与目标嫦娥一号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旨在实现绕月飞行、数据传输和成像探测。
其主要目标是为后续探测任务做技术验证和积累经验。
2.2 发展过程•2004年3月1日,嫦娥一号正式立项。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成为亚洲首颗绕月飞行的探测器。
•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进入近月轨道。
•2007年11月26日,嫦娥一号成功实现绕月飞行,开始执行月球成像任务。
•2008年3月1日,嫦娥一号探测任务圆满成功,飞行结束。
三、嫦娥二号的探索与发展3.1 改进与提升嫦娥二号在嫦娥一号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与改进,进一步提升了探测能力和任务目标。
其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软着陆、巡视和勘测。
3.2 发展过程•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成为中国首个月球软着陆器。
•2010年12月6日,嫦娥二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成为自苏联月球24号以来首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2010年12月25日,嫦娥二号成功释放月球车“玉兔”,并开始执行巡视和勘测任务。
•2013年3月1日,嫦娥二号探测任务圆满成功,飞行结束。
四、嫦娥三号的进一步探索4.1 新的目标与任务嫦娥三号是嫦娥工程的第三步探测任务,其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车的巡视和月球表面取样返回。
4.2 发展过程•2013年12月1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升空。
•2013年12月6日,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玉兔”。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成功开展巡视和勘测任务,并圆满完成月球表面取样返回任务。
•2014年3月1日,嫦娥三号探测任务圆满成功,飞行结束。
五、嫦娥四号的历史突破5.1 着陆月球背面的壮举嫦娥四号是全球首次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将进一步开展月球背面的勘测和研究任务。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的一项重要探月任务,旨在实现我国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嫦娥四号任务的科学目标包括:通过巡视月球背面,了解月球的地质构造、矿物成分和地质演化过程;通过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和轨道上开展科学探测,获取重要的科学数据,为后续登月和深空探测活动提供科学支持;开展科研实验,包括无线电天文观测、月球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生物科学实验等。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月球巡视器和月球车两大部分组成。
月球巡视器搭载有高分辨率全景相机、低频射电探测仪、磁场探测仪、磁学X射线分光仪、中子辐射剂量仪等科学仪器。
月球车搭载有多功能磁力场测绘仪、多功能激光遥感仪、月表高能物理实验仪、月表电场仪等科学仪器。
这些仪器将为科学家提供丰富的数据和信息,有助于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
此次嫦娥四号任务在探月器性能和科学仪器配置上进行了一系列升级和优化,在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还将实现月球车与巡视器的数据通信。
这将是世界上首次实现的月球背面地形控制和数据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二阶段任务,也是世界上首个成功实施月球背面登陆和巡视探测的探月任务。
它的成功发射将有力地促进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空间领域的地位和声誉,为实现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奠定坚实基础。
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也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视野。
通过嫦娥四号任务,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月球的构造和成分,为人类未来在月球建立基地和深空探测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这将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尊严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迈入新时代的标志,也是中国国家实现强国梦、航天梦的重要里程碑。
我深信,经过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执行,中国的航天事业将在未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国家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选择题1.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卫星的运行速度可能等于第一宇宙速度B.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 324 GMTπC.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D.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等于地球赤道表面物体的向心加速度2.天文单位是天文学中计量天体之间距离的一种单位,其数值取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
已知哈雷彗星近日距离大约为0.6个天文单位,其周期为76年,只考虑太阳对其引力,而忽略其它星体对其影响,则其远日距离约为()(376 4.2≈)A.4.2个天文单位B.18个天文单位C.35个天文单位D.42个天文单位3.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首枚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
发射后“天问一号”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然后进行多次变轨。
进入近火圆轨道,最终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
如图为“天问一号”环绕火星变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射“天问一号”的最小发射速度为7.9km/sB.“天问一号”在轨道3上经过A点的速度大于在轨道2上经过A点的速度C.“天问一号”在轨道3上经过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经过A点的加速度D.“天问一号”在轨道2上经过A点的机械能小于在轨道1上经过B点的机械能4.地球赤道上有一物体随地球的自转,所受的向心力为F1,向心加速度为a1,线速度为v1,角速度为ω1;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高度忽略),所受的向心力为F2,向心加速度为a2,线速度为v2,角速度为ω2;地球的同步卫星所受的向心力为F3,向心加速度为a3,线速度为v3,角速度为ω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第一宇宙速度为v,假设三者质量相等,则()A.F1=F2>F3B.a1=a2=g>a3C.v1=v2=v>v3D.ω1=ω3<ω25.2018年12月8日,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探月飞天梦想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
嫦娥四号:探寻月球背面的秘密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9年第1期备受期待的年终“航天大戏”终于来了。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下称“嫦娥四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出发,向遥远的月球飞去,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
千百年来,月亮一直是人类心中的神秘之所,思乡的情怀、探索宇宙的渴望,都交织在“举头望明月”的目光中。
此前,我国探月工程也曾分别实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等任务,对月球进行探测。
然而,中国人及其探测器目光所及之处,仅仅是月亮的正面。
月球背面究竟是什么样,嫦娥四号将第一次身临其境地“触摸”它。
2018年12月12日下午,经过约110小时的奔月飞行,嫦娥四号到达月球附近。
16时39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发出指令,嫦娥四号在距月面 129 公里处成功实施7500牛发动机点火。
16时45分,嫦娥四号发动机正常关机。
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嫦娥四号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近月制动获得圆满成功。
鲜为人知的是,嫦娥四号不但实现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还创造了一个奇迹。
按照原计划,嫦娥四号在近月制动前,要实施3次轨道中途修正,结果只在12月9日进行了1次,就达到预期目标。
这样一来,嫦娥四号节省了用来修正轨道的燃料,从而更有利于执行后续任务,并延长设备寿命。
嫦娥四号在环月轨道运行18天后,其间不断调整环月轨道高度和倾角,进行与中继星中继链路、导航敏感器的在轨测试,于2018年12月30日8时55分,成功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入预定的月球背面着陆准备轨道,预计这次着陆将在2019年1月3日进行。
与之前“奔月”的姐妹们不同,这次嫦娥四号瞄准的是月球背面,那么,嫦娥四号软着陆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12日进入环月轨道,截至2018年12月31日,嫦娥四号已经绕着月球飞行了19天。
[嫦娥四号发射专题】I太空探索嫦娥四号探测器奔向月球背面文/魏京华2018年12月8日凌晨,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在素有“月亮城”美誉的四川西昌开启征程。
2时23分,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上太空。
火箭升空19分钟后,器箭成功分离,“嫦娥四号”成功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2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相比发射“嫦娥三号”时,这次火箭设计入轨精度提高了30%以±o按照计划,“嫦娥四号”进入轨道后将进行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后软着陆至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从而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的壮举。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着陆月面后将择机释放巡视器,对月球背面巡视区地貌、矿物组份、浅层结构进行探测,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嫦娥四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介绍。
据悉,“嫦娥四号”任务中,我国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
此次任务还搭载了3项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无论是从工程意义还是科学意▲嫦娥四号探测器在长三乙火箭托举下升空魏京华摄义上看,嫦娥四号任务都是2018年国际科学界最具看点的任务之一。
作为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必将在中华民族的科技丰碑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说。
由于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无法直接实现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所以月球背面一直没有留下人类探测器的"脚印”。
2048年5月21日,一颗连通地月的中继卫星“鹊桥”成功发射,为“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提前架好了信息之桥。
至本刊截稿日,“嫦娥四号”已进入环月轨道进行环月飞行。
★责任编辑:王立莉SPACE EXPLORATION I7嫦娥四号月背之旅全景图“,;:.............................“[阶段)■障段瞬嫦娥四号探测器巡视器由8个分系1统组成,董140公斤,设计工作寿|命3个月,利用携带的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中性;j原子探測仪巡视勘察"!命曲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器由11个分系统组成,重1080公斤,设计工im作寿命6个月,利用地形地貌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和月球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进行就位科学探测’降落相机开机动力下降开始5分钟中增益天线指向中继星。
中国探月发展史一、引言中国探月发展史是中国国家航天局自2003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重要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在探测器着陆月球表面并进行科学勘测,以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并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更多的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
二、嫦娥一号——中国首次月球探测中国的探月计划始于2003年,当时中国国家航天局计划利用嫦娥一号探测器进行月球探测。
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并环绕月球旋转。
这是中国首次月球探测,也是中国航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三、嫦娥二号——月球表面软着陆嫦娥二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在嫦娥一号任务成功之后推出的第二个月球探测器。
该探测器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升空,成功实现了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并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勘测。
这标志着中国探月计划取得了重大突破。
四、嫦娥三号——月球车首次登月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在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任务成功之后推出的第三个月球探测器。
该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发射升空,成功实现了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并首次将月球车送上月球。
嫦娥三号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的国家。
五、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的探测嫦娥四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在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任务成功之后推出的第四个月球探测器。
该探测器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成功实现了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并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勘测。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也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
六、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返回任务嫦娥五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计划于2020年发射的一项重要任务。
该任务的目标是实现月球样品的采集和返回,这将是人类首次从月球上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并为后续的月球探索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
七、未来展望中国的探月计划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中国国家航天局将继续推进探月计划,计划实施更多的月球探测任务,包括月球样品返回、月球基地建设等。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是中国的一颗月球探测器,也是中国首次实施月球背面探测任务。
它于2018年12月8日凌晨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入了新的阶段。
嫦娥四号的发射地点位于中国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是中国的一座主要的航天发射基地之一。
为了能够成功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实验,终于完成了这一任务。
嫦娥四号的任务是在月球背面着陆并开展科学研究。
由于月球的自转速度与公转速度相同,所以人类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而月球的另一侧被称为月球的背面。
嫦娥四号将成为人类探测月球背面的第一台探测器,它将携带着各种仪器,包括相机、遥测、测温等设备,用于进行各种实验和观测。
嫦娥四号的发射并不容易,首先是需要克服月球背面的信号传输问题。
由于月球背面没有直接面对地球的通讯卫星,所以传输信号需要借助一个位于月球背面的中继卫星。
在嫦娥四号的发射前,中国国家航天局还专门发射了一颗中继卫星,用于支持嫦娥四号的通讯。
这样一来,嫦娥四号就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中继卫星传回地球,实现与控制中心的实时通讯。
嫦娥四号的着陆点选择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由于月球背面的地形和环境与月球正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需要在地球上先模拟出月球背面的地形并进行实验验证。
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嫦娥四号最终选择了一个适合着陆的点,这也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进行软着陆。
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它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入了新的阶段,也为人类深入探索月球的奥秘提供了新的机会。
嫦娥四号将在月球背面进行多项科学实验,探测月球的地质特征、射电天文学、低频天文学等问题,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提供更多的数据和信息。
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对未来航天探索的一个重要步骤。
它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实力和水平,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信中国航天事业将在未来继续取得更多的成就,为人类探索宇宙和进军太空作出更大的贡献。
嫦娥四号翩然登月——创新改变未来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嫦娥四号登月的创新和改变。
嫦娥四号的成功登月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展现了我们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嫦娥四号的历程。
在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航天器。
嫦娥四号携带了一系列科学实验设备,包括探测月球表面和月球背面地质构造的测量仪器,还有生物学实验设备。
这些设备的研制创新,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月球的结构和演变过程,为人类未来在太空探索和殖民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嫦娥四号的成功登月,得益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其合作伙伴们的持续努力和创新思维。
首先,我们在火箭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嫦娥四号是由“长征四号”火箭发射升空的,这是一种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精确度的运载火箭,为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其次,我们在航天器设计和制造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引入了一系列新技术。
例如,嫦娥四号首次采用了月球背面探测仪器,这对于探测月球背面地质结构和太阳风等能量传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在数据传输和通信设备领域也进行了创新,确保了与地球上的指挥中心的实时联络。
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嫦娥四号的任务能力,也为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嫦娥四号的成功,将给未来的航天事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人类更深入地探索月球和其他星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嫦娥四号的探测数据,进一步研究月球的地质构成和形成历史,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更多线索。
其次,嫦娥四号的成功也激发了更多年轻人对航天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为航天事业培养了更多的后备力量。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创新科技改变和影响我们的生活。
创新改变未来,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中国航天事业正以昂扬的姿态奔向更远的未来,嫦娥四号给我们展示了科技创新的力量和中国航天的实力。
关于嫦娥四号的时间和地点内容写一篇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给大家讲讲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故事。
嫦娥四号是中国自己研制的一种探测器,它的任务就是飞到月球背面去探索那里的情况。
你们知道月球背面是什么样子吗?月球一直都是绕着地球公转,所以只有一面是永远朝向地球的,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就是这一面,叫做月球正面。
而月球的另一面,也就是永远背对着地球的一面,我们从来都没有看到过,所以叫做月球背面。
因为月球背面永远被遮挡在月球本身的阴影里,所以我们从地球上根本无法直接看到它的样子。
科学家们就很想知道,月球背面到底是什么模样呀?不过要去探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要先飞出地球的引力范围,然后再精确计算进入月球轨道,最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缓缓降落在月球背面。
这需要非常高超的航天技术。
2018年12月8日,就有这么一个了不起的航天器,叫做"嫦娥四号",按照地球的指令,成功登陆在了月球背面的Von卡门撞击坑区域。
这个区域平坦而广阔,很适合探测器降落。
通过嫦娥四号传回来的第一批月球背面影像资料,我们终于第一次看到了月球背面的真实样子。
原来月球背面也有很多环形山和裂缝,和月球正面差不多。
不过由于没有阳光直射,看上去颜色更深、更黑一些。
我们还发现,月球背面有很多陨石遗迹,因为没有大气层的保护,陨石撞击后留下的坑坑洼洼一直保留了下来。
接下来,嫦娥四号就开始在月球背面进行各种探测和实验。
它携带了种子等生物,在月球背面进行生命力种植试验。
它还测试了月球与地球之间的通信,以及月球背面的环境和地形情况等等。
这些数据都对我们了解月球背面、以及探索更深层次的太空奥秘非常有帮助。
嫦娥四号是我国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中国航天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
我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在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航天器前往月球乃至其他天体,对浩瀚的宇宙进行不懈探索。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自行研制的月球探测器。
它于2018年12月8日成功地从中国云南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首次成功地将探测器送往月球背面。
嫦娥四号任务的目标是实现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和巡视勘测,并为将来中国计划的月球样品返回任务做好准备。
嫦娥四号搭载了一台名为“玉兔二号”的月球车,以及各种科学仪器,如低频射电探测仪和中子和伽马射线探测仪。
嫦娥四号的任务面临着很多挑战。
由于月球背面无法接收地球上的信号,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名为“鹊桥”的中继星,用于实现与地球的通信。
月球背面的地形较为复杂,地势起伏不平,对探测器的软着陆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月球背面缺乏日光照射,导致温度极低,科学仪器的工作环境极为恶劣。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
他们设计了一套先进的中继通信系统,确保了与地球的通信畅通无阻。
他们还通过改进旋翼落地技术,使得嫦娥四号能够平稳着陆在月球的表面。
他们还为科学仪器提供了保温和隔热措施,确保了仪器的正常工作。
嫦娥四号将为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提供更多的科学数据和人类活动的基础。
通过对月球背面的勘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月球的地质结构和演化历史,以及可能存在的水和其他资源。
这些数据对于未来人类登月和月球基地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大突破,标志着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实力和经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不仅对中国而言,也对全人类的航天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期待着嫦娥四号的任务取得更多的科学成果,为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做出更多的贡献。
嫦娥工程的发展历程标题:嫦娥工程的发展历程:中国探月的壮举引言: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中,嫦娥工程堪称中国航天事业的巅峰之作。
自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升空以来,嫦娥工程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探月任务。
本文将深入探讨嫦娥工程的发展历程,并赋予读者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一、嫦娥一号的揭开序幕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枚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标志着中国进军太空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嫦娥一号虽然只是一颗轻型月球探测器,却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嫦娥一号的任务主要包括对月面进行高分辨率摄影,探测月表物质成分以及执行一系列科学实验。
不仅如此,嫦娥一号还成功执行了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任务,为后续嫦娥工程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嫦娥二号的巨大突破随着嫦娥一号的成功,中国航天科技在探月领域稳步推进,于2010年10月1日成功升空的嫦娥二号则为嫦娥工程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嫦娥二号承担继续深入研究月球表面成分和原理、测定月球地壳厚度等重要任务。
与嫦娥一号不同的是,嫦娥二号搭载了更多的科学装备,并实现了月球换轨和再突破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突破,嫦娥二号成功地将月球目标点锁定在测绘船50米范围内,且控制力更加精确,这为后续嫦娥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嫦娥三号的历史性突破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将探测器和登月器成功送入月球轨道,开创了中国月面软着陆的先河。
嫦娥三号的重要任务包括利用月面着陆器实现对月球表面和月球轨道的探测及研究。
嫦娥三号成功着陆于月球表面,并顺利实施了月球车“玉兔号”巡视任务。
这一历史性突破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实施月球软着陆任务的国家,并进一步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强大实力。
四、嫦娥四号的黑暗面的探索2018年12月8日,在嫦娥三号的成功基础上,中国又成功升空了嫦娥四号。
嫦娥四号是首个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并在该位置成功工作的人造卫星。
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附件区。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人类探测器首访月之暗面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之暗面,这次事件标志着人类的探测器首次成功地
登陆月球的一侧之暗面。
“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中国时间1月3日10点26分成功着陆月球之暗面上的一块平
整的撞击坑内,位于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的冯·卡门撞击坑内。
这次着陆历经漫长时间的发射、转移、降落等多个阶段。
据报道,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通过长征三号箭正常发射进入太空,12月12日进行了第一次轨道修正,12
月19日成功进入环月轨道。
此次任务最大的挑战在于月球之暗面与地球之间无法直接通信,因此中国航天科技集
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先后建立了位于在月球之暗面的鹊桥中继卫星和
地球的深空测控站,实现了“嫦娥四号”探测器与地球之间的通信。
据了解,“嫦娥四号”探测器拥有多项科学载荷,包括低频射电谱仪、中能粒子谱仪、磁场探测仪等16个载荷,还携带了2008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制的54千克玉兔二号巡视器。
这次任务希望通过探测器在月球背面之暗面内进行地质勘探、观测太阳粒子和宇宙射线、进行植被等的生物实验等方式,揭开太阳系的奥秘,并为人类未来的探险计划提供参考。
嫦娥四号为何要去月球背面
嫦娥四号是中国的一项月球探测任务,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是继嫦娥三号
之后的又一次月球探测。
与嫦娥三号不同的是,嫦娥四号的目的是登陆月球背面。
为什么要去探索月球背面呢?其实,月球背面之前是没有被地球观测到过的地方,因
此对于人类了解月球的整体情况以及地质构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关于嫦娥四号
为何要去月球背面的几点原因:
一、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和电磁场互相干扰,嫦娥四号能够在月球背面进行科学实验而
不会受到这些外界干扰。
二、月球背面比月球正面要更加遥远和寒冷,因此可以用嫦娥四号的设备进行更深入
的探测、更精细的测试,了解月球的内部构成以及岩石密度变化情况。
三、月球背面有可能存在水冰资源,这对于我们在将来开展月球资源利用具有极大的
意义。
嫦娥四号就是要为后续的月球资源探索任务奠定基础。
四、月球背面没有大气层的遮挡,可以直接探测太空环境和月球表面的粒子辐射情况,加深我们对月球表面化学元素、物理过程的了解。
五、最后,嫦娥四号的探测还能够对地球上的天文学、物理学、地质学等科学领域产
生积极的影响,更加深入的了解探索月球对于人类认知整个宇宙的重要性。
嫦娥四号的到来,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月球,为今后甚至是人类未来的太空
探索,提供更加多样化、深入细致、科学化的支持。
探索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8年12月8日02时23分,搭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嫦娥”探测器将再次耗时约半个月的“奔月之旅”。
{ info: { setname: 探索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 imgsum: 15, lmodify: 2018-12-08 07:28:53, prevue: 2018年12月8日02时23分,搭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嫦娥”探测器将再次耗时约半个月的“奔月之旅”。
, channelid: , reporter: , source: 环球时报, dutyeditor: 黄家第_NNB6466, prev: { setname: , simg: , seturl: }, next:
{ setname: 寒潮蓝色预警持续多地进入冰天雪地模式, simg: 月8日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 newsurl: # }, { id: E2FQS35B00AN0001NOS, img: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 newsurl: # }, { id: E2FQS35A00AN0001NOS, img: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探测研究。
, newsurl: # }, { id: E2FQS35900AN0001NOS, img: 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兰、、、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3项由
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 newsurl: # }, { id: E2FQS35800AN0001NOS, img: 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务。
“鹊桥”中继星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轨道,目前状态正常。
, newsurl: # }, { id: E2FQS35700AN0001NOS, img: 探月工程重大专项由国防科工局牵头组织实施。
嫦娥四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及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
, newsurl: # }, { id: E2FQS35600AN0001NOS, img: 航天专家称,月球背面具有独特的电和地质特征,特别适合开展低频射电探测等空间天文学研究和月球物质成分探测等科学研究。
月球背面着陆探测尚属国际空白,也有利于增进人类对未知奥秘的认知。
, newsurl: # }, { id:
E2FMN5CB00AN0001NOS, img: 年12月8日02时23分,搭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嫦娥”探测器将再次耗时约半个月的“奔月之旅”。
, newsurl: # }, { id: E2FMN5CA00AN0001NOS, img: 与之前“奔月”的姐妹们不同,这次嫦娥四号瞄准的是人类探测器从未抵达过的月球背面,不论是探地形还是探月壤成分,嫦娥四号都是代表人类第一次获得一手数据。
, newsurl: # }, { id: E2FMN5C900AN0001NOS, img: 年12月8日02时23分,搭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嫦娥”探测器将再次耗时约半个月的“奔月之旅”。
, newsurl: # }, { id: E2FMN5C800AN0001NOS, img: 年12月8日02时23分,搭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嫦娥”探测器将
再次耗时约半个月的“奔月之旅”。
, newsurl: # }, { id: E2FMN5C700AN0001NOS, img: 年12月8日02时23分,搭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嫦娥”探测器将再次耗时约半个月的“奔月之旅”。
, newsurl: # }, { id: E2FMN5C600AN0001NOS, img: 年12月8日02时23分,搭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嫦娥”探测器将再次耗时约半个月的“奔月之旅”。
, newsurl: # }, { id: E2G4AEEI00AN0001NOS, img: 年12月8日02时23分,搭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嫦娥”探测器将再次耗时约半个月的“奔月之旅”。
(摄影梁珂岩吕炳宏弥向阳史悦), newsurl: # }, { id: E2G4AEEH00AN0001NOS, img: 年12月8日02时23分,搭载嫦娥四号
月球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嫦娥”探测器将再次耗时约半个月的“奔月之旅”。
(摄影梁珂岩吕炳宏弥向阳史悦), newsurl: # } ] }梦见和死去的亲人说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