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行唐县第一中学高三化学调研复习 22课时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142.50 KB
- 文档页数:6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2010·河南许昌一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B.1 mol气体的体积就是气体摩尔体积C.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D.1 mol HCl溶于1L水中,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答案 C2.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甲、乙两种气体的质量比是1714。
若乙气体是CO,则甲气体可能是 ( )A.H2S B.HClC.NH3D.Cl2答案 A3.(2010·汕头二模)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A B C D甲物质的粒子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固体的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乙阿伏加德罗常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固体的密度溶液的体积解析根据n=NN A、n=VV m、n B=c B V可知,A、B、D中都能求出物质的量。
4.O2、SO2、SO3三者的质量比为2∶4∶5时,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4∶5 B.1∶2∶3C.1∶1∶1 D.2∶2∶3答案 C5.300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 g,在该溶液中加入0.1 mol/L Ba(OH)2溶液300 mL,反应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 )A.0.4 mol/L B.0.3 mol/LC.0. 2 mol/L D.0.1 mol/L答案 D解析n(Al3+)=1.62 g/27 g·mol-1=0.06 mol,n(SO42-)=0.09 mol。
加入Ba(OH)2溶液中含Ba2+0.03 mol,剩余SO42- 0.06 mol,此时溶液的体积为600 mL,c(SO42-)=0.1 mol/L。
6.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NH3和CH4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总数为0.1 N AB.在常温常压下,含N A个氧分子的氧气的体积是22.4 LC.Na2O2与H2O反应制O2,每生成1 mol O2转移4N A个电子D.1 L 0.1 mol/L Na2CO3溶液中含CO32-数为0.1 N A答案 A解析B项未指出标况条件,不能利用22.4 L·mol-1计算,错误;C项,2Na2O2+2H2O=4NaOH+O2↑,2Na2O2-O2,每生成1 mol O2转移2N A个电子,错误;D项CO32-因水解而使溶液中含CO32-数小于0.1N A,错误。
课时作业(四十六)一、选择题1.(·福建质检)下列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应的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答案 D2.(·合肥质检)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10月公布了一份草拟的评估报告,指出塑料奶瓶和婴儿奶粉罐中普遍存在的化学物质双酚A(如下图)并不会对婴儿或成人的健康构成威胁。
关于双酚A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属于芳香烃B.该化合物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显紫色C.双酚A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1 mol双酚A最多可与4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答案 B解析双酚A含有O元素,不属于芳香烃,A错;双酚A含有酚羟基,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显紫色,B对;双酚A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水褪色,C错;1 mol双酚A含有2 mol碳碳双键,最多可以与2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D错。
3.(·江苏调研)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迷迭香酸的分子式为C18H15O8B.迷迭香酸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显色反应C.1 mol迷迭香酸跟H2反应,最多消耗6 mol H2D.1 mol迷迭香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6 mol NaOH答案BD解析A项,C、H、O三种元素形成的有机物中H原子肯定为偶数个,故不正确,正确的分子式应为:C18H16O8;B项,迷迭香酸中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酚羟基、羧基和酯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含有酚羟基,可以发生显色反应,正确;C项,1 mol迷迭香酸跟H2反应,最多可消耗7 mol H2;D项,酚羟基、羧基和酯基均消耗氢氧化钠,故正确。
4.(·湖南湘潭二模)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M和N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物质跟足量的NaOH反应,消耗NaOH的量相等B.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物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分别相等C.一定条件下,两种物质都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氧化反应D.N分子中,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14个答案 C解析M中的羟基不能与NaOH反应而N中的能,A项错;两种分子中的碳、氧原子数目相同而氢原子数目不同,B项错。
课时作业(二)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A .0.3 mol·L -1的Na 2SO 4溶液中含有Na +和SO 42-的总物质的量为0.9 mol B .1 L 水吸收22.4 L 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是1 mol·L -1C .在K 2SO 4和NaCl 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Na +和SO 4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K +和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D .10℃时,100 mL 0.35 mol·L -1的KCl 饱和溶液蒸发掉5 g 水冷却到10℃时,其体积小于100 mL ,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 mol·L -1答案 D2.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 -3)配制1 mol·L -1的稀硫酸100 mL ,按配制溶液时仪器的选用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玻璃棒 ②胶头滴管 ③100 mL 容量瓶 ④托盘天平 ⑤50 mL 烧杯 ⑥10 mL 量筒 ⑦100 mL 量筒( )A .⑦③⑤①②B .⑥⑤③①②C .④⑤③②①D .⑥⑤①③②答案 D3.2010年4月14日我国玉树发生地震灾害,某卫生防疫人员,为配制0.01 mol/L 的KMnO 4消毒液,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 .取KMnO 4样品时不慎在表面沾了点蒸馏水B .溶解搅拌时有液体飞溅C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D .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 C解析 A 项取得样品质量偏小,使溶液浓度偏低;B 项液体飞溅损失一部分KMnO 4,使溶液浓度偏低;C 项定容时俯视导致加水量较少浓度偏高;D 项加水量过多,使溶液浓度偏低。
4.V mL 密度为ρ g·mL -1的某溶液中,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 的溶质m g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1,那么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m =VρW 1000B .c =1000 ρW %MC .W %=cM1000%D .c =1000 m VM答案 B5.V L Fe2(SO4)3溶液中含Fe3+m g,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56Vmol/L B.3 m56 Vmol/LC.m56 Vmol/L D.3 m112 Vmol/L答案 D6.(2010·扬州调研)现将质量分数为x%的H2SO4和3x%的H2SO4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液的质量分数为m%。
课时作业(二) 一、选择题 1.(2010·上海)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 B.1.7 g 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 NA C.1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A D.标准状况下,2.24L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 NA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意在考查考生对物质结构的分析能力和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能力。
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相同,只有二者均为1 mol时,所含分子数才为NA,A项错误;1个H2O2中含有电子数为1×2+8×2=18,故1.7 g 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8×NA=0.9NA,B项正确;1 mol Na2O2中含有2 mol Na+和1 mol O22-,离子总数为3NA,C项错误;标准状况下戊烷为液体,2.24 L戊烷的物质的量不为0.1 mol,所含分子数不为0.1NA,D项错误。
2.下列示意图中,白球代表氢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隔板(其质量忽略不计)。
其中能表示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是( )答案 A 3.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分解反应:2A(s)===B(g)+2C(g)+3D(g),若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是相同体积H2的15倍,则A的摩尔质量是( ) A.30 g·mol-1 B.60 g·mol-1 C.90 g·mol-1 D.120 g·mol-1 答案 C 解析 设2 mol A完全分解,根据方程式知生成气体共6 mol,其平均摩尔质量为=2 g·mol-1×15=30g·mol-1,根据质量守恒知A的摩尔质量为 =90 g·mol-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的任何物质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B.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C.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的H2O和HF具有相同数目的电子 D.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 答案 D 5.(2010·山西四校高三三联)在三个密闭的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为( ) A.p(Ne)>p(H2)>p(O2) B.p(H2)>p(O2)>p(Ne) C.p(O2)>p(Ne)>p (H2) D.p(H2)>p (Ne)>p(O2) 答案 D 解析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相同温度相同密度的气体,其压强与气体的摩尔质量成反比,Ne、H2、O2三种气体的摩尔质量分别为20 g·mol-1,2 g·mol-1、32 g·mol-1,所以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为p(H2)>p(Ne)>p(O2)。
课时作业(二十二) 一、选择题 1.(2010·黄冈模拟)下列现象及性质不能说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醋酸钠,则反应速率降低 B.醋酸比硫酸对衣服的腐蚀性差 C.0.1 mol·L-1醋酸钠溶液的pH约为9 D.用NaOH溶液中和等体积,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盐酸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小 答案 B 解析 稀硫酸中加入醋酸钠,反应速率减小,c(H+)减小,生成醋酸;说明醋酸为弱酸;醋酸钠为盐,如果醋酸为强酸,则0.1 mol·L-1的醋酸钠溶液的pH=7,其pH约为9则说明醋酸为弱酸;由于醋酸为弱酸,所以相同pH的盐酸比醋酸浓度小。
2.有关常温下pH均为3的醋酸和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均为1×10-11 mol·L-1 B.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两种溶液的pH仍相同 C.醋酸中的c(CH3COO-)和硫酸中的c(SO42-)相等 D.分别加入足量锌片,两种溶液生成H2的体积相同 答案 A 解析 A项酸溶液中的c(OH-)全部来自于水的电离,c(H+)相同时,c(OH-)也相同,水电离出的c(H+)也相同,A项正确;B项加水稀释100倍后,由于CH3COOHCH3COO-+H+,平衡右移,故H2SO4中的pH大于CH3COOH中的pH,B错;C项:由电荷守恒知:CH3COOH溶液中c(H+)=c(OH-)+c(CH3COO-),H2SO4溶液中c(H+)=c(OH-)+2c(SO42-)故c(CH3COO-)=2c(SO42-),C错;D项:因CH3COOH没有全部电离,随着反应的进行,CH3COOH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故CH3COOH溶液中生成H2体积大于H2SO4溶液生成的H2体积。
3.pH=1的两种一元酸HX与HY溶液,分别取50 mL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H2体积分别为V(HX)和V(HY),若V(HX)>V(HY),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X可能是强酸 B.HX的酸性比HY的酸性弱 C.两酸的浓度大小c(HX)<c(HY) D.pH=1的两种一元酸均稀释100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均为3 答案 B 4.化合物HIn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平衡,故可作酸碱指示剂 HIn(aq)H+(aq)+In-(aq) (红色) (黄色) 现把下列物质溶于水配成0.02 mol·L-1的水溶液,其中能使指示剂显黄色的是( ) ①HCl ②SO2 ③NaCl ④NaHSO4 ⑤氨气 ⑥Na2O2 ⑦Na2CO3 A.①②④ B.①④ C.⑤⑥⑦ D.⑤⑦ 答案 D 解析 要想使指示剂显黄色,则应使平衡正向移动,分析题中给出的各种物质,容易错选C;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指示剂褪色,因此不可选择⑥,答案应该是D。
课时作业(五) 一、选择题 1.(2010·陕西西安质检)下列对反应3NO2+H2O===2HNO3+N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N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D.若有6 mol NO2参与反应时,有3 mol电子发生转移 答案 A 解析 该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为:。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A对;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错;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错;若有6 mol NO2参与反应,则转移电子4 mol,D错。
2.(2010·东城检测)三氟化氮(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3NF3+5H2O===2NO+HNO3+9HF。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B.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若生成0.2 mol HNO3,则转移0.2 mol电子 D.NF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答案 D 解析 分析反应前后各元素价态变化,可知NF3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其中:NF3→HNO3是被氧化的过程,NF3为还原剂;2NF3→2NO是被还原的过程,NF3是氧化剂,所以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生成1 mol HNO3转移2 mol电子,所以生成0.2 mol HNO3转移0.4 mol电子。
NF3与潮湿的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NO,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
综合上述知选项D正确。
3.(2010·江西协作体)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0 mol/L硫酸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 ①有红色金属生成 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溶液呈现蓝色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B.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C.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D.1 mol 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 mol电子 答案 D 解析 根据实验现象,反应后有Cu、SO2、Cu2+生成,因此该反应为:2NH4CuSO3+2H2SO4===(NH4)2SO4+CuSO4+Cu+2SO2↑+2H2O,反应中Cu+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硫酸作为介质,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A、B错;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C错;1 mol 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 mol电子,D对。
课时作业(十一)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氯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氯是纯净物,氯水是电解质,漂白粉是混合物 B.氯气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氯分子具有强氧化性 C.随着化合价的升高,氯的含氧酸酸性和氧化性均逐渐增强 D.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 答案 D 解析 氯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氯气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随着化合价的升高,氯的含氧酸氧化性逐渐减弱;因为氯水能将pH试纸漂白,所以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
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D.为证明氯水中含Cl-,可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答案 C 解析 A项,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B项,漂白粉是利用强氧化性消毒,而明矾净水是利用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吸附杂质;D项加盐酸时引入Cl-,干扰实验。
3.(2010·昆明期考)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制的氯水中只含有Cl2和H2O分子 B.新制的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Cl2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会变大 答案 B 解析 新制的氯水中含有H2O、Cl2、HClO分子和H+、Cl-、ClO-、OH-,光照氯水发生反应2HClO2HCl+O2↑,故A、C项错误;氯水中的H+可使石蕊试纸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石蕊试纸褪色,前者反应速率较快,后者反应速率较慢,故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B项正确;氯水久置,因弱酸HClO分解成强酸(盐酸)使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故D项错误。
4.(2010·河南洛阳高三一模,9)今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的新制氯水,浓度均为0.1 mol·L-1。
第十一章 单元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说法摘自一些科普杂志或广告用语,你认为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 .化学家采用玛瑙研钵磨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B .夏天到了,游客佩戴由添加氧化亚铜的二氧化硅玻璃制作的变色眼镜来保护眼睛C .“白雪牌”漂粉精,令所有化学物质黯然失“色”,没有了白,只有更白D .硅的提纯与应用,促进了半导体元件与集成芯片业的发展,可以说“硅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催化剂”答案 D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活中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消毒液是利用了盐的水解的原理 ②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资源,所以应大力全面推广使用乙醇汽油 ③SO 2、NO 2和CO 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④CO 2和氟氯烃等物质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 ⑤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⑥自然界中“滴水穿石”的化学现象涉及的反应中无氧化还原过程A .①②③B .①②⑤C .③④⑥D .④⑤⑥ 答案 D3.如图是我国古代冶铁图,你认为下列反应原理正确的是( )A .Fe 3O 4+4H 2=====高温3Fe +4H 2OB .Fe 2O 3+3C=====高温2Fe +3CO↑C .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D .Fe 2O 3+2Al=====高温2Fe +Al 2O 3答案 B4.氯、溴、碘等卤族元素主要来自海水,很多海洋植物中都含有大量的碘,反应①是从海藻灰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反应②是从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2NaI +MnO 2+3H 2SO 4===2NaHSO 4+MnSO 4+2H 2O +I 2①2NaIO 3+5NaHSO 3===2Na 2SO 4+3NaHSO 4+H 2O +I 2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NaI 和NaIO 3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I 2B. I 2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产物C .两个反应中生成等量的I 2时转移电子数相等D .氧化性:MnO 2>IO 3->I 2>SO 42->Mn 2+答案 A5.盘点20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8年10月以后,北京小汽车仍将按车牌号限时行驶,提倡公民坐公交车,这体现了世界能源危机,符合节约型社会的需要B .08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日本科学家下村修和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三人,这体现了科学无国界,国际间也要注重科技合作、科技继承与创新C .08年6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限塑令”,在商场购物,顾客所要塑料袋需付费使用,目的是拉动内需,应对08年世界金融危机D .三聚氰胺(C 3N 6H 6)俗称“伪蛋白”、“蛋白精”,加入到奶粉中,目的是提高含氮量,即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口感舒适,便于饮用答案 B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炼铁时,还原剂CO 将铁从铁矿中还原出来B .活泼金属Na 只能用电解法冶炼制出C .汞的冶炼只能用还原剂法D .铝的冶炼用还原剂法答案 C 、D7.“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
课时作业(十三)一、选择题1.将空气中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为固氮,下图中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答案 D2.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对固体表面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大发现,使CO、NO x等在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变成无毒气体,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的排放,正是此项研究的重要应用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在铂表面被氧化生成CO2,铂起催化作用B.汽车尾气中NO x在铂表面发生反应的产物是N2C.CO在铂表面可能和O2、NO x反应D.NO x、CO、CO2均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答案 D3.(2010·聊城模拟)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氧气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答案 C解析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逸出的气体为NO、CO2,二者物质的量比为1∶2,同时还有少量水蒸气逸出,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CO2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O2与NO反应生成NO2,且O2有剩余,逸出的少量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O2,所以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NO2和O2。
4.“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C解析“绿色化学”的思想是尽量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采取合理安全的工艺合成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无污染,对环境友好。
①的做法可防止氨气对空气的污染;②的做法对尾气进行吸收处理,有效防止氯气对空气的污染;④的做法中,铜丝可以活动能有效地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用气球收集反应产生的污染性气体,待反应后处理,也防止了对空气的污染,以上三种做法均符合“绿色化学”的做法,而③的做法中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直接散发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做法。
第二章 单元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苏北四市一调)下列化学应用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过氧化钠用作缺氧场所的供氧剂B .热的纯碱溶液常用作物品表面油污洗涤剂C .漂白粉常被用于疫区的环境消毒D .铝热反应常被用于野外焊接钢轨 答案 B解析 A 项中发生的反应为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2Na 2O 2+2H 2O===4NaOH +O 2↑,C 项中利用HClO 的强氧化性消毒,D 项中发生的反应为2Al +Fe 2O 3=====高温Al 2O 3+2Fe ,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而B 项中利用纯碱的水解反应去除油污,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已知中学化学中常见反应形式为:A +B ―→C+D +H 2O ,对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该反应可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C .C 和D 中有一种一定是盐 D .A 和B 不一定是酸或碱 答案 C解析 如果是碳与浓硝酸的反应,那么C 和D 都不是盐。
3.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发生反应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⑤ D .③④⑤⑥ 答案 A解析 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就是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①可以实现;H 2S 这种弱酸和FeCl 3这种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物中有HCl(强酸)生成,②可以实现;复分解反应的产物可以是弱电解质,如醋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产物就是醋酸这种弱电解质,③可以实现;一定浓度的硫化氢溶液与亚硫酸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和水,溶液为中性,④可以实现;氧气在电击的条件下生成臭氧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⑤可以实现;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有气体生成,⑥可以实现。
课时作业(二十)一、选择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CO(g)+H2(g)不能确定上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v正(CO)=v逆(H2O)C.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答案 C解析因反应是气体体积发生改变的反应,故A正确;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若方向相反,而大小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能证明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故B、D正确,C错误。
2.(2010·长沙模拟)H2(g)+I2(g)2HI(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c(H2)=c(I2)=c(HI)②c(H2)∶c(I2)∶c(HI)=1∶1∶2③c(H2)、c(I2)、c(HI)不再随时间而改变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2n mol HI⑤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I2⑥反应速率v(H2)=v(I2)=1/2v(HI)⑦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⑧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⑪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A.②③⑤⑧⑨⑩⑪B.①③⑥⑦⑩C.③④⑦⑨ D.③⑥⑨⑪答案 C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平衡的根本标志:①v(正)=v(逆) ②各组分含量不变(2)该反应的特点:①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②I2为紫色蒸气。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B.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C.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D.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发生变化答案 D4.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答案 A5.如下图所示,为密闭容器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M(g)N(g)的图象。
课时作业(十一)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氯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氯是纯净物,氯水是电解质,漂白粉是混合物B .氯气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氯分子具有强氧化性C .随着化合价的升高,氯的含氧酸酸性和氧化性均逐渐增强D .不能用pH 试纸测定氯水的pH答案 D解析 氯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氯气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随着化合价的升高,氯的含氧酸氧化性逐渐减弱;因为氯水能将pH 试纸漂白,所以不能用pH 试纸测定氯水的pH 。
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B .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C .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D .为证明氯水中含Cl -,可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 3溶液答案 C解析 A 项,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B 项,漂白粉是利用强氧化性消毒,而明矾净水是利用Al 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吸附杂质;D 项加盐酸时引入Cl -,干扰实验。
3.(2010·昆明期考)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新制的氯水中只含有Cl 2和H 2O 分子B .新制的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C .光照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Cl 2D .氯水放置数天后pH 会变大答案 B解析 新制的氯水中含有H 2O 、Cl 2、HClO 分子和H +、Cl -、ClO -、OH -,光照氯水发生反应2HClO=====光照2HCl +O 2↑,故A 、C 项错误;氯水中的H +可使石蕊试纸变红,HClO 具有漂白性可使石蕊试纸褪色,前者反应速率较快,后者反应速率较慢,故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B 项正确;氯水久置,因弱酸HClO 分解成强酸(盐酸)使溶液酸性增强、pH 减小,故D 项错误。
一、选择题1.“绿色化学”对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理想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
下列反应类型一定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水解反应⑤加聚反应⑥缩聚反应⑦酯化反应A.①④B.②③C.⑤⑥ D.②⑤答案 D2.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加聚反应,还能发生本身缩聚反应的是( )答案BD3.某药物的结构简式为该物质1 mol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 )A.3 mol B.4 molC.3n mol D.4n mol答案 D4.ABS合成树脂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则生成该树脂的单体的种类和化学反应所属类型正确的是( ) A.1种加聚反应B.2种缩取反应C.3种加聚反应D.3种缩聚反应答案 C5.现有烃的含氧衍生物A,还原A时得醇B,氧化A时得C,由B、C反应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A属于醛类B.A有相对分子质量为58C.A分子中有6个原子含C 40%D.1 molA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还原出4 mol Ag答案 C二、非选择题6.“柯达尔”是一种高聚物,其结构简式为工业上以石油产品对二甲苯为原料合成“柯达尔”的方案如下:请回答以下问题:(1)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F―→“柯达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其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
课时作业(四)一、选择题1.(2010·西城抽样测试)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CH3COOH B.H2SO4C.NaOH D.Na2CO3答案 A解析CH3COOH为弱酸,属于弱电解质;而H2SO4、NaOH、Na2CO3分别为强酸、强碱、盐,属于强电解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和离子B.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性强于弱电解质的水溶液C.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D.强电解质易溶于水,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答案 A解析强电解质溶于水后,全部电离,不存在溶质分子,而弱电解质溶于水后,只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和离子,故A正确。
溶液的导电性是由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所决定的,若强电解质溶液是稀溶液,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就很弱,故B不正确。
强电解质部分是离子化合物,部分是共价化合物,如H2SO4是强酸,也是强电解质,但属于共价化合物,故C不正确。
强电解质与溶解性大小无关,如BaSO4难溶于水,但属于强电解质,而NH3·H2O易溶于水,但属于弱电解质。
3.(2010·肇庆调研)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Al2(SO4)3===2Al3++3SO42-B.HF H++F-C.HI H++I-D.Ca(OH)2===Ca2++2OH-答案 C4.(2010·长春调研)某溶液中大量存在以下五种离子:NO3-、SO42-、Fe3+、H+、M(M代表一种离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n(NO3-)n(SO42-)n(Fe3+)n(H+)n(M)=23131,则M可能为( )A.Fe2+B.Mg2+C.CO32-D.Cl-答案 B解析根据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判断出M带两个单位正电荷,而Fe2+和N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共存:3Fe2++NO3-+4H+===3Fe3++NO↑+2H2O,故M只能为Mg 2+。
5.(2010·黄冈模拟)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酸性溶液中:K+、Ca2+、SO42-、NO3-B.含有Al3+的溶液中:Fe3+、NH4+、MnO4-、Cl-C.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a+、Cu2+、Cl-、SO42-D.在含有NO3-的溶液中:H+、NH4+、SO42-、I-答案 B解析CaSO4微溶,故Ca2+、SO42-不能大量共存。
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可以是酸性溶液,也可以是强碱性溶液,而强碱性溶液中Cu2+不能大量存在;含有NO3-、H+的溶液具有强氧化性,I-不能大量共存。
6.(2010·名校冲刺卷)在下列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2mol/L的溶液:Fe2+、NH4+、Na+、Cl-B.含有大量S2-的溶液:Na+、Fe3+、Cl-、NO3-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K+、Br-、SCN-、I-D.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Fe2+、ClO-、NO3-、SO42-答案 A解析选项A,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1的溶液,可能是pH=12的强碱性溶液,也可能是pH=2的强酸性溶液,在强碱性溶液中Fe2+、NH4+不能大量共存,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选项B,Fe3+因氧化S2-而不能大量共存。
选项C,Fe3+能与SCN-、I-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选项D,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显酸性,在酸性环境中Fe2+能被ClO-、NO3-氧化而不能大量共存。
7.(2010·西安名校联考)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B.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H-===AlO2-+H2↑C.碘化钾溶液酸化后滴入少量双氧水:2I-+2H++H2O2===I2+2H2OD.工业上用三氯化铁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2Fe3++3Cu===3Cu2++2Fe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HClO为弱酸,不能写成离子形式,A选项错误;B选项不符合电荷守恒,错误;铜不能置换出铁,正确的反应为:2Fe3++Cu===Cu2++2Fe2+,D 选项错误。
8.(2010·山东潍坊抽样)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单质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2++2NO3-+2NO2↑+2H2OB.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C.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石灰水反应:2HCO3-+Ca2++2OH-===CaCO3↓+2H2O+CO32-D.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Fe3++3NH3·H2O===Fe(OH)3↓+3NH4+答案 D解析A项应为Cu+4H++2NO3-===Cu2++2NO2↑+2H2O;B项CO2过量,应生成HCO3-,ClO-+CO2+H2O===HCO3-+HClO;C项应为HCO3-+Ca2++OH-===CaCO3↓+H2O。
9.(2010·山东临沂摸底)类推思维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的类推正确的是( )解析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Na先与水反应,A错误;Cl2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盐酸与Ca(OH)2和CaCO3都能反应,但次氯酸只能与Ca(OH)2反应,不与CaCO3反应,C错误;HClO能将CuSO3氧化,D错误。
10.(2010·西安名校联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K+、Na+、Cr2O72-、SO42-②pH=11的溶液中:CO32-、Na+、NO3-、Al(OH)4-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SO42-、NO3-、Mg2+④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I-⑤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溶液:Ca2+、HCO3-、NH 4+、AlO 2-⑥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 +、Cl -、S 2-、SO 32-A .①③⑤B .②④⑤C .②④⑥D .④⑤⑥答案 C解析 Cr 2O 72-显橙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①错;加入Al 能放出H 2的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可能为强碱性溶液,Mg 2+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而含有NO 3-的酸性溶液中加入Al 不产生氢气,③错;NH 4+和AlO 2-能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NH 4++AlO 2-+H 2O===NH 3↑+Al(OH)3↓,另外HCO 3-可与AlO 2-反应:AlO 2-+HCO 3-+H 2O===Al(OH)3↓+CO 32-,⑤错。
11.(2010·东北名校联考)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①NaH 2PO 4溶液显弱酸性是因为:H 2PO 4-+H 242-+H 3O +②稀的Fe(NO 3)2溶液中滴加盐酸后溶液呈黄色:3Fe 2++4H ++NO 3-===3Fe 3++NO↑+2H 2O③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MgCl 2溶液:2Cl -+H 2O=====电解Cl 2↑+H 2↑+2OH -④1 L 2 mol/L 的FeBr 2溶液中通入2.5 mol Cl 2:2Fe 2++8Br -+5Cl 2===10 Cl -+2Fe 3++4Br 2A .仅有①④B .仅有①②C .仅有①③D .全不正确答案 B解析 NaH 2PO 4溶液显弱酸性是因为H 2PO 4-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①正确;稀的Fe(NO 3)2溶液中滴加盐酸后,NO 3-在酸性条件下,将Fe 2+氧化成Fe 3+,②正确;电解MgCl 2溶液,会形成Mg(OH)2沉淀,③不正确;④不正确,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4Fe 2++6Br -+5Cl 2===4Fe 3++3Br 2+10 Cl -。
12.某溶液只含有以下离子中的几种:K +、NH 4+、Cl -、Mg 2+、Ba 2+、CO 32-、SO 42-,现取三份100 mL 溶液进行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 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 溶液并加热后,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3)第三份加足量BaCl 2溶液后得到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盐酸并充分搅拌,沉淀部分溶解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K +B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O 32-C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 -D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 4+答案 C解析 通过(1)~(3)三个实验不能确定K +的存在,A 正确;通过实验(3)可知,产生的沉淀为钡盐,因为部分钡盐溶解在盐酸中,故只能是碳酸钡,B 正确;Ag 2CO 3和Ag 2SO 4都微溶,如果产生的量多时,也可以出现白色沉淀,所以实验(1)不能确定溶液中含有Cl -,C 错;实验(2)中的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故溶液中一定存在NH 4+,D 正确。
二、非选择题13.(1)向NaHSO 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 4溶液至恰好不再生成沉淀时为止,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以上溶液中继续滴加NaHSO 4溶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a 2++2H ++SO 42-+2OH -===BaSO 4↓+2H 2OBa 2++SO 42-===BaSO 4↓(2)Ba 2++H ++SO 42-+OH -===BaSO 4↓+H 2O H ++OH -===H 2O解析 (1)向NaHSO 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时,NaHSO 4与Ba(OH)2按反应,SO 42-尚未完全沉淀,继续滴加Ba(OH)2溶液,将只发生SO 42-与Ba 2+的反应;(2)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溶液至恰好不再生成沉淀时,Ba(OH)2与NaHSO4按反应,此时OH-没有被完全中和,继续滴加NaHSO4溶液,只发生H +与OH-的中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