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复杂条件下的开采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701.00 KB
- 文档页数:47
1工程概况金桥汽车产业基地06-02地块住宅新建项目位于浦东新区金桥汽车产业基地,东至西群河及申启路,西至申江路,南至轲桥路,北至东力新村小区。
项目用地面积41014m 2,如图1所示,包括12幢7~8层的住宅建筑,1座KT 站、3座PT 站、地下车库等,住宅采用装配式建筑进行设计施工,预制范围为首层至顶层。
如图2所示,本项目基坑分地下一层区域和地下二层区域:地下一层区域,基坑面积约7430m 2,普遍挖深7.3m ;地下二层区域,基坑面积约25120m 2,普遍挖深9.3m 。
基坑支撑围护体系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内支撑,首道支撑设置栈桥板。
本项目设计要求自然地坪卸土至相对标高-0.900m(下文均为相对标高),地下二层区域坑边施工总荷载不得大于20kN/m 2,地下一层区域为30kN/m 2。
在基坑开挖中总体流程为先深后浅,先施工地下二层区域,后施工地下一层区域,遵循分层、分块、限时、跳挖的原则。
2施工难点及应对策略2.1大面积深基坑场布难本项目基坑开挖深度一般,但开挖面积较大,总面积约32550m 2,东西向边长达285m ,属大面积深基坑工程,约占项目红线范围区域的80%。
其中,基坑东侧距离西群河河道边线约10.4m ,驳岸顶与项目红线重合,与基坑相距约4.4m 。
项目红线与南侧轲桥路边线重合,距基坑约5.9m 。
北侧红线与东力新村小区围墙重合,距地下一层区域最近处为8.7m ,最远处也仅———————————————————————作者简介:沈立(1991-),男,上海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施工管理。
复杂环境下深基坑施工技术优化及决策Optimiz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of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ComplexEnvironments沈立SHEN Li(上海东飞环境工程服务有限公司,上海201304)(Shanghai Dongfe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ervices Co.,Ltd.,Shanghai 201304,China )摘要:金桥汽车产业基地06-02地块住宅新建项目周边环境复杂,基坑边线除西侧外均紧邻施工红线,周边管线位于2倍开挖深度内,组织策划难、文明施工要求高。
第八章 顺丁烯二酸酐生产技术第一节 概述一、顺丁烯二酸酐的性质、产品规格及用途顺丁烯二酸酐(maleie anhydride)又名马来酸酐或2,5-呋喃二酮,简称顺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苯酐和醋酐的第三大酸酐。
由于其深加工产品种类多、用途广,自20世纪50年代顺酐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世界顺酐的生产发展十分迅速。
二、原料路线和生产方法顺酐的主要生产方法有苯氧化法、碳四馏分氧化法、正丁烷氧化法和苯酐副产法,各种原料路线均以其独特优势在技术开发、工业应用中向前发展,并相互竞争。
1960年以前,苯氧化法是顺酐工业生产的惟一方法。
苯氧化法生产历史悠久(始于1928年),工艺技术成熟,产物收率高,因此至今仍有20%左右的顺酐是采用此法生产的。
目前我国整体顺酐生产由于原料分布和价格影响基本依赖于苯法。
碳四馏分氧化法是以碳四馏分为原料,空气为氧化剂,在V -P-O 系催化剂作用下生产顺酐。
该法具有原料价廉易得、催化剂寿命长、产品成本较低等优点。
但由于反应产物组成复杂,目的产物收率和选择性较低,其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苯酐副产法是由邻二甲苯生产苯酐时,会得到副产顺酐,约为苯酐产量的5%,在苯酐生产中,反应尾气经洗涤塔除去有机物后排放到大气中,洗涤液为顺酐和少量的苯甲酸、苯二甲酸等,经浓缩精制和加热脱水后得到顺酐产品。
正丁烷氧化法是以正丁烷为原料,经催化氧化生产顺酐的方法,由美国Monsanto 公司开发,并于1924年实现工业化。
该法具有原料价廉易得、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随着新型催化剂的不断出现,丁烷转化率及顺酐选择性不断得到提高,目前在美国,所有顺酐全部采用丁烷法生产;在欧洲,77%的顺酐生产采用丁烷法,21%的顺酐采用苯法,其余2%为苯酐副产;在日本,61%的顺酐为丁烷法,37%为苯法,其余2%是苯酐副产。
目前全球顺酐生产能力的80%左右采用正丁烷路线。
第二节 苯氧化法生产顺丁烯二酸酐一、工艺原理1.反应原理特点苯与空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发生如下主、副反应。
复杂地质条件下综采面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发表时间:2014-08-29T15:43:50.68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3期下供稿作者:张世良[导读]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要确保综采面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那么工作面的推进长度必须能够持续稳定回采运行一年左右。
青海煤业鱼卡有限责任公司张世良摘要:由于我国众多矿区都具备着复杂的地质条件,如高瓦斯距离煤层群非常近、地质都在松软低透或为软弱围岩,这些复杂的情况对于煤炭资源的开采形成了一定的局限,如果未确定安全开采技术,一旦贸然开采,很有可能出现瓦斯超限、采场端面冒顶以及巷道垮冒类事故。
因此,想要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综采面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就必须在开采前确定好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措施。
现根据我矿1171 工作面为例,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综采面的安全高效开采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复杂地质条件;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保障技术1、引言在中国,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对煤炭资源开采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能够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的矿井大都处于西北部矿区,但实际上中国的东部地区也富含煤炭资源,可是由于东部地区的地质条件相对复杂、高瓦斯距离煤层群太近、水文情况具备局限性,导致了正真意义上的长推进度以及超长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很少出现。
因此,为了给高原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综采面实现安全高效的资源开采,以我矿1171工作面为例,简要介绍高原复杂地质条件下能够保证资源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措施。
2、鱼卡公司1171 工作面所存在的技术难度与西部众多矿区相比,想要进行安全高效的开采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埋深与围岩应力都过大,由于煤系地层的构造为复式断裂褶皱断层共存的结构,导致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在部署工作面的开采以及选择采煤工艺时,都有着一定的直接影响.第二:由于井田内煤层属于易自然发火现象,不仅煤尘大,根本无法实施超长工作面的布置;第三:总体的围岩强度非常弱,软弱泥岩充斥于煤层顶底板当中,顶底板中穿插着粉砂岩、粗砂岩、泥岩伪顶,这就使得支护难度系数大大提升,对超长使用寿命相对较长的回采巷道的部署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同时,由于煤层过于松软,导致回采巷道难以维护,这也增加了断面冒落与片帮现象的发生率。
第八章土质路基施工§8—1概述一、路基施工的重要性二、路基施工的基本方法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8—2 施工要点一、基本要求二、填挖方案三、机械化施工§8—3路基压实一、路基压实的意义与机理二、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三、机具选择与操作四、土基压实标准第八章土质路基施工§8-1 概述一、路基施工的重要性理想的设计必须通过施工来实现,施工实现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路基工程,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多,灵活性亦较大,尤其是岩土内部结构复杂多变,设计阶段难以尽善,施工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完善。
“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就耗费人力、资源和财力,以及快速、高效与安全的要求而言,施工比设计更为重要,更为复杂。
路基土石方工程量大、分布不均匀,不仅与路基工程相关的设施,如路基排水、防护与加固等相互制约,而且同公路工程的其他工程项目,如桥涵、隧道、路面及附属设施相互交错。
因此,路基施工,在质量标准、技术操作、施工管理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必须予以研究和不断改进,就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而言,路基施工往往是施工组织管理的关键。
路基工程的项目较多,如土方、石方及圬工砌体等,在施工方法与技术操作方面各具特点,本章以土质路基施工为主,阐明路基施工的全过程,包括施工准备及施工组织管理等。
土质路基包括路堤与路堑,基本操作是挖、运、填,工序比较简单,但条件比较复杂,因而施工方法多样化,简单的工序中常常遇到极为复杂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难题。
公路施工是野外操作,边远山区自然条件差,运输不便,设备与施工队伍的的供应与调度难;路基工地分散,工作面狭窄,遇有特殊地质不良现象时,使一般的技术问题变得复杂化,而复杂的技术问题,更是难以用常规的方法与去解决。
城市道路路基施工条件一般比公路好,尤其在物质供应、生活条件及通讯运输等方面,比较容易安排;但城市路基施工亦有不利的方面,集中表现在:地面拆迁多、地下管线多、配套工程多、施工干扰多。
复杂地质条件下定向连续取芯钻探难点及对策摘要:在中国能源行业,煤炭工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煤炭需求的增加,煤矿开采逐渐进入了一个更深的阶段。
但是,就深井煤矿而言,水污染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到开采过程,妨碍了开采的顺利进行,而且危及矿工的生命,给企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利用有针对性的钻井技术预防和处理水,可以有效地减少煤矿开采中的洪水风险,因此,研究相关问题非常有用。
基于此,本文章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定向连续取芯钻探难点及对策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复杂地质;定向连续取芯钻探;难点;对策引言煤矿的开采受到当地地质和水文条件的制约,采矿中复杂的地质和水文环境往往使煤矿开采变得困难。
地质和防止煤矿用水是煤矿开采的一个优先事项,在这方面可作为有针对性的钻井技术的一部分加以利用,以便迅速查明开采过程中与用水有关的风险,有针对性地处理这些风险,并创造环境。
一、定向钻探技术理论定向孔主要是使用定向孔测量技术进行的,它需要车床、非磁性孔钻孔、顶端非磁性孔钻孔和由中心管组成的长轴定向中心孔来调整正孔刀具末端(孔主轴)的定向角度,以便在钻孔过程中,刀具主要用于钻头顶部,使刀具接触岩石并连续切割岩石以获得良好的钻孔效果。
此外,为了提高钻头的精度和效率,可通过将计算器与钻孔工具连接起来进行钻头监测,确定钻头的位置和基本钻头的方向,确保钻头的方向不发生重大偏差,如有偏差,需要立即停止钻孔,利用相应的技术,调整钻头方向。
二、复杂地质条件下定向连续取芯钻探的难点(一)探放水效果差进行传统水钻时,不能按要求转动,超前钻井不能对当地蓄水区进行勘探,钻井排水效果差,传统钻井主要采用膨胀水泥实现防水。
水量少、水压低的蓄水区膨胀水泥可以满足排水需求,但是对于积水量大且水压大的区域放水时,膨胀水泥固结效果差,在水压作用下,孔口管很容易出现射管现象。
(二)轨迹控制不够严格钻孔施工质量直接受到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施工经验和孔状态预测的影响。
第八章种群调节一个种群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由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种群增长只能达到环境容量。
此时种群数量还是变化的,或在环境容量上下波动、或减幅振荡、或增幅振荡灭绝等,种群数量趋于保持在环境容量水平上的现象称为种群调节。
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种群数量波动时,种群调节表现明显。
人们对自然界动物种群中进行过许多种群调节研究,主要是针对波动种群的调节。
最经典的种群调节例子是加拿大的猞猁(哺乳动物,外形象猫,但大得多,皮毛厚而软,珍贵),由保存了1800年后捕猎其皮毛的记录,得出猞猁种群每9~10年一个高峰,平均是9.6年,每次高峰后捕获数量急剧下降。
北方鼠类(旅鼠、姬鼠、田鼠、小兴安岭的棕背鼠平)种群3~4年一个周期;蝗虫种群1695~1895年间每40年大发生一次。
种群数量变动是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作用的结果,而影响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的因素是复杂的,决定种群数量的因素组合也是多样的。
生态学家为揭示种群调节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学说解释种群调节的机制。
不同的作者(Odum, Price, 孙儒泳、徐汝梅等)均作过不同的归类说明。
§1. 动物种群调节学说一、非密度制约因素某种因素对种群的效应与种群密度无关,这类因素统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当种群在一定密度范围内,这类因素起着限制种群数量的作用,其本身并不受种群密度所制约,如气候因素。
1. 气候学派①代表人物:(以色列)Bodenheimer(博登海默, 1928)。
②主要观点:a.种群参数受天气条件的强烈影响;b.种群数量和大发生与天气条件的变化明显相关;c.强调种群数量的变动,否认种群的稳定性;澳大利亚动物学家Andrewartha(安德烈沃斯)和Birch(伯奇)(1954)研究蓟马种群长达14年,认为有利于蓟马种群迅速增长的天气期限不够长,是限制蓟马种群增长的主要因素,以致于蓟马没有足够的时间增加到环境容量。
而竞争食物的结果对种群数量影响不大,密度制约因素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