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判断典型例题解析(二)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例题】粮食可以在收割前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
如果预测谷物产量不足,谷物期货价格就会上升;如果预测谷物丰收,谷物期货价格就会下降。
今天早上,气象学家们预测从明天开始谷物产区里会有非常需要的降雨。
因为充分的潮湿对目前谷物的存活非常重要,所以今天的谷物期货价格会大幅下降。
下面哪个,如果正确,最严重地削弱了以上的观点?A.在关键的授粉阶段没有接受足够潮湿的谷物不会取得丰收。
B.本季度谷物期货价格的波动比上季度更加剧烈。
C.气象学家们预测的明天的降雨估计很可能会延伸到谷物产区以外。
D.农业专家们今天宣布,一种已经毁坏一些谷物作物的病菌在生长季节结束前会更广泛地传播。
E.许多在谷物期货市场交易的人很少实际拥有他们所交易的谷物。
【例题】在一次选举中,统计显示,有人投了所有候选人的赞成票。
如果统计是真实的,那么下列哪项也必定是真实的?A.对每个候选人来说,都有选民投了他的赞成票。
B.对所有候选人都投赞成票的不止一人。
C.有人没有投所有候选人的赞成票。
D.不可能所有的候选人都当选。
E.所有的候选人都可以当选。
【例题】针对某种溃疡最常用的一种疗法可在6个月内将44%的患者的溃疡完全治愈。
针对这种溃疡的一种新疗法在6个月的试验中使治疗的80%的溃疡取得了明显改善,61%的溃疡得到了痊愈。
由于该试验只治疗了那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溃疡,因此这种新法显然在疗效方面比最常用的疗法更显著。
对下列哪一项的回答最能有效地对上文论述做出评价?(A)这两种疗法使用的方法有何不同?(B)这两种疗法的使用成本是否存在很大差别?(C)在6个月中以最常用疗法治疗的该种溃疡的患者中,有多大比例取得了明显康复?(D)这种溃疡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病情显著恶化的速度有多快?(E)在参加6个月的新疗法试验的患者中,有多大比例的人对康复的比例不满意?【例题】由风险资本家融资的初创公司比通过其他渠道融资的公司失败率要低。
所以,与诸如企业家个人素质、战略规划质量或公司管理结构等因素相比,融资渠道在初创公司的成功上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定义判断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定义判断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定义判断呢,简单说就是给你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让你根据这个定义去判断一些事物或者情况是否符合这个定义。
就比如字典告诉你“苹果”是一种圆形、果皮光滑、果肉可食的水果,然后给你一堆东西,像橘子、苹果、石头等,你要根据“苹果”的这个定义判断哪个是苹果,这就是定义判断的基本样子啦。
②重要程度:在很多考试,像公务员考试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部分,这个知识点挺重要的。
它能考查你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还有对细节的把控能力,是很常用的一种题型。
③前置知识:你得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就是知道平常语句是什么意思。
比如说得明白“大于”“小于”“属于”这些日常词语的意思,还要对一些基本概念有了解,像基本的数学概念、生活概念之类的。
就像如果你连“圆形”是什么都不清楚,那判断苹果是不是圆形就困难了。
④应用价值:实际生活里,比如你去超市按食谱买菜,食谱上说需要买“根茎类蔬菜”,那你就得根据这个定义在超市里判断哪些菜符合这个定义,像胡萝卜、土豆是,青菜就不是。
在工作里,如果有工作流程定义,你也要根据这个判断是否按流程操作。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关于逻辑思维或者常识判断这类知识领域里,定义判断是其中的一块小拼图。
它和推理判断、归纳总结这些知识部分都有衔接,相互影响。
②关联知识:和归纳推理联系紧密。
因为你通过很多符合定义的例子要能归纳出核心的定义内容,然后再用这个去做定义判断。
而且和基本的概念知识有关,如果概念不清楚,就没法做好。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点难度的。
难点在准确把握定义中的每个关键词。
像有些定义是很复杂的,一句话里多个限定词,差一个就可能理解错了。
比如说“绿色环保型汽车”这个定义里,“绿色”“环保型”“汽车”每个词都是关键。
- 关键点:关键是要抓住那些限制和定义这个概念的词语,然后根据这些词语严格比对需要判断的事物。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在不少选拔性考试中挺重要的。
行测类比推理常识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行测类比推理常识优秀5篇行测类比推理常识篇一类比推理的考点相对比较固定,主要有四大类:逻辑关系、言语关系、经验常识、理论常识。
公务员中的常见常识题解析公务员考试是众多考生梦寐以求的目标,而其中的常见常识题更是备受关注。
这些题目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考察考生对基本事实和常识的理解。
本文将对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见常识题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历史常识题解析历史常识是公务员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我们将解析几个常见的历史常识题。
1. 第一个问题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题目,正确答案应为"选项A"。
解答过程可以从该朝代的时代背景、重大事件或者著名人物等多方面进行解释。
2. 第二个问题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世界历史的知识,正确答案应为"选项C"。
解答时可以简要概括这两位历史人物的重要贡献或者影响。
二、地理常识题解析地理常识题也是公务员考试常见的一类题目,下面我们来解析几个地理常识题。
1. 第一个问题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中国的地理知识,正确答案应为"选项B"。
解答时可以介绍该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关键信息。
2. 第二个问题解析:这道题目涉及的是世界地理知识,正确答案应为"选项A"。
解答时可以从该城市的位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三、法律法规常识题解析法律法规常识是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将解析几个常见的法律常识题。
1. 第一个问题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我国宪法的题目,正确答案应为"选项D"。
解答时可以指出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作用,以及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保护。
2. 第二个问题解析:这道题目涉及的是我国刑法的知识,正确答案应为"选项C"。
解答时可以简要介绍该罪名的定义和相关处罚。
四、时事政治常识题解析时事政治常识题是考察考生对时事和政治的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下面我们来解析几个时事政治常识题。
1. 第一个问题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我国当前的经济政策,正确答案应为"选项B"。
银行招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第一篇常识判断-第二章地理国情常识[单选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铜B.内蒙古境内最大的湖泊——呼伦湖C.最早发现X射线(江南博哥)的科学家——伦琴D.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
其中,氧是非金属气态单质,硅是非金属固态单质,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单选题]3.下列不可能出现的天文现象是()。
A.月全食B.日全食C.月环食D.日环食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C项,地球的直径是月球的4倍,即使在月球轨道上,地球的本影直径仍为月球的2.5倍,远大于月球,即绝不可能形成月环食。
[单选题]4.下列有关地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是我国自1949年以来破坏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B.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C.我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等五个区域D.震源的深度越浅,地震破坏力越大,波及范围也越广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D项错误,地震震源浅,强度大,破坏大,但影响面积小;震源深,破坏相对较少,但影响面积较大。
[单选题]5.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逐年上升导致了什么现象?()A.雨岛效应B.热岛效应C.温室效应D.臭氧层空洞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错误,随着“森林”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
B项错误,“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C项正确,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D项错误,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
常识试题及答案解析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小时?A. 24B. 48C. 72D. 96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周期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2.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A. 心脏B. 肝脏C. 皮肤D. 肺答案:C解析: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覆盖了人体的表面,具有保护身体、调节体温等多种功能。
3.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A. 贝加尔湖B. 苏必利尔湖C. 维多利亚湖D. 里海答案:B解析:苏必利尔湖位于北美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其面积超过82,000平方公里。
4.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哪座?A. 安第斯山B. 喜马拉雅山C. 阿尔卑斯山D. 乞力马扎罗山答案:B解析: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
5. 计算机的二进制系统是基于什么数字?A. 0和1B. 1和2C. 2和3D. 3和4答案:A解析:计算机的二进制系统是基于0和1两个数字,这是计算机处理和存储数据的基础。
6. 光年是什么单位?A. 长度B. 时间C. 质量D. 速度答案:A解析: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表示光在真空中一年内行进的距离,大约为9.46万亿公里。
7. 人体有多少块骨头?A. 206B. 208C. 210D. 212答案:A解析:成人的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这些骨头通过关节连接,支撑身体并保护内部器官。
8.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哪条?A. 尼罗河B. 亚马逊河C. 黄河D. 长江答案:B解析: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同时也是最长的河流之一,其长度约为6,400公里。
9.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哪颗?A. 地球B. 木星C. 土星D. 火星答案:B解析: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体积和质量都远远超过其他行星。
10. 人类的DNA共有多少对染色体?A. 22对B. 23对C. 24对D. 25对答案:B解析:人类的DNA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2023年省考行测考试类比推理常识类比推理中,会考查到常识知识点,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历史、人文等等,我们通过真题来帮助考生认识类比推理题中的常识知识考点。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省考行测考试类比推理常识,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省考行测考试类比推理常识一、类比推理之生物常识【例题】蛹:蝶A.丑小鸭:白天鹅B.胚胎:婴儿C.种子:花朵D.蝌蚪:青蛙【答案】D.蝌蚪:青蛙【解析】本题考查词语间的常识关系。
题干词语间的关系是:蛹和蝶是一种动物的两种不同阶段,是变态发育。
分析选项,A项蛹和蝶是一种动物的两种不同阶段,是变态发育,A项错误;B项丑小鸭和白天鹅没有经过变态发育的过程,B项错误;C项种子和花朵没有经过变态发育的过程,C项错误;D项蝌蚪和青蛙是一种动物的两种不同阶段,是变态发育,与题干关系相符,D项正确。
因此,本题选D。
二、类比推理之化学常识【例题】金刚石:石墨A.氧气:氮气B.生石灰:熟石灰C.红磷:白磷D.二氧化碳:干冰【答案】C.红磷:白磷【解析】本题考查词语间的常识关系。
题干词语间的关系是: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是同素异形体。
分析选项,A项氧气和氮气不是同种元素组成,A项错误;B项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二者不是同素异形体,B项错误;C项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是同素异形体,与题干关系相符,C项正确;D项二氧化碳和干冰是同种物质,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D 项错误。
因此,本题选C。
三、类比推理之物理常识【例题】时间:速度A.空间:质量B.体积:密度C.压力:效率D.价格:价值【答案】B.体积:密度【解析】本题考查词语间的常识关系。
题干词语间的关系是:在一定的路程条件下,时间和速度是反比的关系。
分析选项,A项空间和质量没有反比的关系,A项错误;B项在一定的质量条件下,体积和密度是反比的关系,与题干关系相符,B项正确;C项压力和效率没有反比的关系,C项错误;D项价格和价值没有反比的关系,D项错误。
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下列哪一条是我国制定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 )A.以事实为依据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D.群众与领导相结合正确答案:C解析:法律制定的原则是指立法者在法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
立法的基本原则很多,从现代法治的整体体系和要求来说,当代中国立法基本原则主要包括:(1)人民利益至上原则;(2)权利本位原则;(3)权力制约原则;(4)合宪性原则;(5)实事求是原则;(6)民主立法原则;(7)实用性与超前性相结合原则;(8)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9)稳定性与适时变动性相结合原则。
2.我国《婚姻法》中“凡直系血亲关系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者禁止结婚”的规定的出发点是( )。
A.避免包办婚姻B.近亲结婚会大大增加遗传病的发病几率C.防止家庭势力过分膨胀D.出于伦理道德的考虑正确答案:B解析:禁止血亲结婚是优生的要求。
人类两性关系的发展证明,血缘过近的亲属间通婚,容易把双方生理上的缺陷遗传给后代,影响家庭幸福,危害民族健康。
而没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之间的婚姻,能创造出在体质上和智力上都更加强健的人种。
因此,各国法律都禁止一定范围内的血亲结婚。
我国《婚姻法》第7条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直系血亲,是指具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具体是指直接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的亲属,如父母和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孙子女、外孙子女等都包括在内。
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是指出于同一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旁系血亲。
具体包括:兄弟姐妹(异父异母的兄弟姐妹除外);伯、叔、姑、舅与侄(侄女)、甥(甥女);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
3.对于我国案件审理程序的表述,下列哪一种说法正确?( )A.两审终审制,但最高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即为终审判决B.单纯的两审终审制,两审后当事人不得上诉C.一审终审制,但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复核D.一审终审制,但允许当事人上诉正确答案:A解析:两审终审原则是中国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例题】粮食可以在收割前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
如果预测谷物产量不足,谷物期货价格就会上升;如果预测谷物丰收,谷物期货价格就会下降。
今天早上,气象学家们预测从明天开始谷物产区里会有非常需要的降雨。
因为充分的潮湿对目前谷物的存活非常重要,所以今天的谷物期货价格会大幅下降。
下面哪个,如果正确,最严重地削弱了以上的观点?A.在关键的授粉阶段没有接受足够潮湿的谷物不会取得丰收。
B.本季度谷物期货价格的波动比上季度更加剧烈。
C.气象学家们预测的明天的降雨估计很可能会延伸到谷物产区以外。
D.农业专家们今天宣布,一种已经毁坏一些谷物作物的病菌在生长季节结束前会更广泛地传播。
E.许多在谷物期货市场交易的人很少实际拥有他们所交易的谷物。
【例题】在一次选举中,统计显示,有人投了所有候选人的赞成票。
如果统计是真实的,那么下列哪项也必定是真实的?A.对每个候选人来说,都有选民投了他的赞成票。
B.对所有候选人都投赞成票的不止一人。
C.有人没有投所有候选人的赞成票。
D.不可能所有的候选人都当选。
E.所有的候选人都可以当选。
【例题】针对某种溃疡最常用的一种疗法可在6个月内将44%的患者的溃疡完全治愈。
针对这种溃疡的一种新疗法在6个月的试验中使治疗的80%的溃疡取得了明显改善,61%的溃疡得到了痊愈。
由于该试验只治疗了那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溃疡,因此这种新法显然在疗效方面比最常用的疗法更显著。
对下列哪一项的回答最能有效地对上文论述做出评价?(A)这两种疗法使用的方法有何不同?(B)这两种疗法的使用成本是否存在很大差别?(C)在6个月中以最常用疗法治疗的该种溃疡的患者中,有多大比例取得了明显康复?(D)这种溃疡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病情显著恶化的速度有多快?(E)在参加6个月的新疗法试验的患者中,有多大比例的人对康复的比例不满意?【例题】由风险资本家融资的初创公司比通过其他渠道融资的公司失败率要低。
所以,与诸如企业家个人素质、战略规划质量或公司管理结构等因素相比,融资渠道在初创公司的成功上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2022下半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题技巧(8. 24)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内容涉及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行测题解法]一、浓度问题(一)公式法所谓公式法,就是根据浓度问题的基础公式来解答,在解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其中的不变量以及变化量,从而能够合理的列出计算式。
此外,在采用公式法解答试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能不能再继续溶解该种溶质。
【例题】在某状态下,将28克某种溶质放入99克水中,恰好配成饱和溶液。
从中取出1/4溶液,加入4克溶质和11克水,请问此时浓度变为多少?A. 21. 61%B. 22. 05%C. 23. 53%D. 24.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浓度问题。
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所以后续即使加入溶质,溶液的浓度也不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分析4克溶质和11克水,能够成为饱和溶液。
根据题意,28克溶质和99克水混合成饱和溶液,则4克溶质应该和(4/28)X99=99/7克水成为饱和溶液,由于99∕7>1L所以混合后仍然是饱和溶液。
由于饱和溶液的溶度为28/(99+28)=28/127,由于12. 5断1/8,所以计算式约为2. 8%X8=22. 4乐结合选项,选择B选项。
【补充说明】在解答的溶液问题,尤其是饱和溶液问题的试题,一定要分析后续的溶液是否饱和,确定之后才能分析浓度大小。
或分析11克的水能溶解溶质的质量为(11/99) X28=28/9,很明显小于4, 那么后续的应该是饱和溶液。
(二)十字交叉法当浓度问题涉及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溶液混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十字交叉的方法来分析。
假设溶液A、B的质量分别为M、N,浓度为a、b,混合后的浓度为r,则有Ma+Nb=(M+N)r,即M(La)=N(br),放入十字交叉模型有,溶液A M a、.b-r ∖ / r溶液B N b / 、LH从而有M∕N= (b-r) / (r-a) 0在使用十字交叉方法解答试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任意两种溶液混合之后,得到的混合溶液的浓度必然在这两个溶液浓度之间,即有a;2、我们在使用十字交叉的时候,如果溶液中加入清水,那么就可以认为清水的溶度为0陶来进行混合。
常识判断备考之国情社情常识判断测查重点是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涉及政治、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科技生活等方面。
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以及对日常知识的灵活运用。
一、真题解读1,2013-国考2.(2012-浙江110)下列关于我国国情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B.民兵是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C.我国的耕地面积不足陆地总面积的5%D.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的人口已达13.7亿C。
【解析】目前,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我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
1平方公里=1500亩,18.26亿亩=18.26×108亩,960万平方公里=9600000×1500=144×108亩,耕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比重为18.26/144=12.68%。
故本题答案为C。
3.(2012-浙江75)下列关于我国国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2010年我国的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B.我国提出要协调区域发展,把全国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经济区C.我国的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D.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C。
【解析】老龄化社会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国家和地区。
截至20012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93亿,占总人口14.3%。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国情社情主要考点(一)我国的气候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我国的气候带由南向北依次是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此外,青藏高原属于垂直温带。
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是: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南北温差大;我国夏季气温的特点是:由于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白昼比较长,获得的光热与南方相差较少。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比较丰富,但降水存在地区分布的不均匀和时间分配的不均匀。
1.【答案】D。
解析: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古田会议主要解决了人民军队建设的相关问题,没有纠正“左倾”军事路线。
直到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才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军事路线的错误。
2.【答案】C。
解析:A项中的“纸上”、“躬行”,B项中的“诗”和“诗外”,D项中的“万卷书”和“万里路”都体现了“知”和“行”的关系。
C项体现的是努力奋斗的精神,与“知”、“行”无关。
3.【答案】D。
解析:“卧薪尝胆”典故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
“退避三舍”是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发生的故事。
“秦晋之好”是说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并且相互扶持,相继出现了秦穆公和晋文公两代霸主。
“负荆请罪”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与蔺相如的一段故事。
本题选择D项。
4.【答案】B。
解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的《春望》。
A、C、D三项分别出自李商隐的《无题》、李白的《将进酒》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5.【答案】B。
解析:乡试第一名叫解元。
6.【答案】D。
解析: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7.【答案】D。
解析:海地官方语言为法语和克里奥尔语,90%居民使用克里奥尔语。
货币为古德。
首都太子港。
1804年1月1日宣告独立,取国名海地,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
8.【答案】B。
解析:题中ACD都是《宪法》第67条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B 项规定在《宪法》第62条中,是全国人大的职权。
9.【答案】B。
解析:本题既涉及《婚姻法》的夫妻共同财产,又涉及了《物权法》的不动产物权。
本题中的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根据《婚姻法》第17条、第18条的规定,陈某和王某享有平等的处分权,陈某处分房屋产权必须经王某同意,因此陈某与丙订立的买卖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无效。
常识判断题一般为两种:一种是题干给出一个常识性的现象,备选项提供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四种原因,要求考生选出最合理的;另一种是单纯性的知识测试,要求考生对题目涉及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并从备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
其解题技巧比较灵活,但首要一点是考生一定要重视平时的知识积累。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对于基础性的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以及历史人文常识要能够巩固掌握,对于社会中的新鲜事物、科技领域的新进展,要通过多看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熟悉。
总结了以下四个解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一、最严重选拔法最严重选拔法,是指题目的四个选项属于同一类别的四种情形,一般适用于刑法考题。
专家认为,考生即使无法律基础,也可按常理推断,选项中哪一种情形造成的后果最严重,如造成了死亡的结果或导致了最为严重的损失,考生可以此为据,选择其中情节或结果最严重的一个作为正确答案。
【例题】:王某持匕首抢劫张某,在争斗中王某头部撞击墙角昏迷倒地,匕首掉在地上。
张某见状,捡起匕首往王某心脏部位猛刺数下,导致王某死亡。
对于张某用匕首刺死王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B.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C.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D.属于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对张某行为定性的表述,选项D定性最为严重,正确答案为D。
最严重选拔法,是在大家实在拿不准答案时,可以参考使用的方法。
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平稳的考试心态,才是成功赢得考试最好的方法。
二、排除法如果考生细心的话,便能够发现排除法似乎适合于每一种题型。
在这里,常识判断题也不例外。
在考生解答客观题时,排除法便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之一,并且它也最适合于单项选择题。
在这部分题中,考生根据自己平时所掌握的知识,便会轻易的将最不适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
甚至有些题可以直接将其他三项排除掉,选出正确答案。
2023国考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题技巧(8.10)国考公务员考试行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行测题]一、工程问题(1)当题干中给出干同一工程的不同时间,可把该工程的工作总量设为所有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进而得出各自的效率。
例L 一项工程,甲一人做完需30天,甲、乙合作完成需18天,乙、丙合作完成需要15天。
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该工程需多少天?()A. 8 天B. 9 天C. 10 天D. 12 天【答案】C解析:此题给了干同一工程的不同时间,可把工作总量设为30、18和15 的最小公倍数90。
则容易得到甲的效率为3,乙的效率为2,丙的效率为4,故他们的和效率为3+2+4=9O因此需要90÷9=10天。
例2.完成某项工程,甲需要18天,乙需要15天,丙需要12天,丁需要9 天。
先按甲、乙、丙、丁的顺序轮班工作,每次轮班的工作时间为一天,则完成该项工作当天是()在轮班。
A.甲B.乙C.丙D. T【答案】A解析:此题给了干同一工程的不同时间,可把工作总量设为18、15、12、9 的最小公倍数180。
则容易得到甲的效率为10,乙的效率为12,丙的效率为15, 丁的效率为20.故他们一个循环的工作量为10+12+15+20=57。
接下来计算180÷ 57=3-9,可知完整循环3次之后还剩下9的工作量,由甲来干,一天能干完。
故答案选择A。
(2)当题干中给出效率之比(有时会给出各队的效率关系,通过转化得出效率之比),可把各自的效率直接设为最简比中所占的份数。
例L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完成一项工作的效率之比为2:3:4。
某项工程,乙先做了1/3后,余下的交由甲与丙合作完成,3天后完成。
问完成此工程共用了多少天?()A. 6B. 7C. 8D.9【答案】C解析:此题给了效率之比,因此可把各自的效率直接设为最简比中所占的份数。
甲的效率设为2,乙的效率设为3,丙的效率设为4。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之国情知识国情社情知识在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有所涉及,重点考查我国的自然地理、资源、人口和气候等知识。
一、自然状况(一)我国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东南面临海洋,西北深入亚欧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千米。
东邻朝鲜,南连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和西部与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东北、正北有俄罗斯、蒙古,西北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
除了广阔的陆地以外,尚有宽阔的海域和众多的岛屿。
大陆海岸线总长约为1.8万千米,岛屿海岸线总长约为1.4万千米。
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及文莱等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二)我国的地形1.我国地形多种多样。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
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2.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
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的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高原和大型的盆地,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
国考常识判断:哲学经典例题
1.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缺陷是( )
A.坚持先驳论
B. 坚持不可知论
C. 离开了社会实践,没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D. 认为一切具有普遍性的必然的知识不可能来自经验
2.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因此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这是
A.唯意志论的观点
B.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C.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D.宿命论的观点
3.“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
这句话的含义是( )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C【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而旧唯物主义则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2. A【解析】该题的关键句为: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觉选定的,从这句话可确定是唯心主义观点中的唯意志论,与唯物论无关,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3.D 【解析】普遍性是同类事物中许多不同的特殊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质和特点,所以它只能存在于各种特殊性之中,而不可能在种种特殊性之外独立存在。
所以说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常识判断典型例题解析(二)
一、常识判断例题
1.唯物辩证法认为()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3.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
B.绝对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4.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范围有()
A.企业的人事管理
B.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
C.企业的注册登记
D.企业的财务管理
6.应立卷归档的公文是()
A.具有查考价值的已处理完毕的公文
B.明令撤销的公文
C.秘密公文
D.未经本人审阅的领导人讲话稿
二、常识判断例题剖析
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别和对立,不在于一个“意义重大”,一个可以“忽略不计”,也不在于能否认识或可否选择,而在于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必然性总是通过一系列偶然性表现出来的,没有纯粹的必然性,因此,干扰项ABC应当排除,D项的意思是说,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表现,偶然性之中体现着必然性,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D是唯一正确答案。
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和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的对立。
惠能把物质运动(“风吹幡动”)说成是“仁者心动”,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性,把物质运动理解为精神的运动,因此应选D。
3: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区别于认识的特点,而不是实践的一般特点,此题出自列宁的论断:“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这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现实性的品格。
”干扰项A、B是实践的一般特点,理论也具此类特点,不合题意,应当排除,干扰项C则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也不合题意,也应排除,故应选D。
4: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干扰项A、B是讲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不符合题意,干扰项D则是形而上学循环论的观点,都应排除,只有C说明了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对立统一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此C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为以间接调控为主,政企分开,所以企业的人事管理,生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都不在政府职能范围之内,都由企业自主经营、管理。
但企业必须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成立、变更和废止等登记活动,故答案为c。
6:被明令撤销的公文属于需要清退的公文,未经本人审阅的领导入讲话稿以及秘密文件都属上类公文,凡是反映本机关正常工作活动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业已办理完毕的公文材料均在立卷归档之列,故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