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科学内涵、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申论热点梳理之“中国梦”华图教育2012年11月末,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系统阐发了这个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
现在,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这个词,希望从中国梦中获益。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现将“中国梦”相关资料整理如下,以供各位考生复习备考使用。
“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
一句话,“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中国梦”的路径选择——三位一体梦不同,圆梦的道路亦不同。
近现代西方发展道路,是在其几百年的资本主义背景下确立起来的,背后更有着上千年的西方文化滋养,有着崇尚个人奋斗、自我实现的核心价值观,还有着几百年海外殖民掠夺的“资本”。
这些都与崇尚和平、崇尚集体主义的中华文化存在重大差异。
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路。
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我们在未来发展的征程上将越来越自觉、越来越自信。
“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实干兴邦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照进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求真务实。
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杜绝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蓝图、实现梦想。
浅析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作者:聂爱军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5年第9期文/聂爱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引起了国内外极大关注。
在21 世纪前半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现中华民族的历史辉煌,无疑将给整个世界带来巨大影响,中国人民将为此扬眉吐气,欢欣鼓舞。
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正确判断国际国内情况,作出正确的路径选择。
笔者认为,从大的方面来说,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追求中国梦的实现。
一、不断坚定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的方向和未来,凝聚中国科学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国推进改革和创新的动力和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的生存模式和发展模式。
进入21世纪,中国模式显示出世界性的示范力、说服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昭示了新的前景。
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模式目前尚处在不断发展完善中。
当今世界,社会发展存在着三大模式,即美国模式、欧盟模式和中国模式。
三大模式,以及还有可能出现的不同模式,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类对实现幸福社会的积极的、不同的探索。
从眼下对世界的影响来看,美国模式仍然占据世界第一的高地,中国模式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一个创新的课题,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中国要想在世纪竞争中胜出,就必须使自己的国家模式先进和优越于美国模式。
二、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国的国家战略战略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没有战略的国家,成不了大国;战略不正确的国家,成不了大国。
中国梦的实现,是从战略的转变和战略的创新开始的。
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是建党一百年时,也就是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建国一百年时,也就是2050年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梦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摘要:一、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梦二、中国梦的重要意义1.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生动体现3.全体人民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4.推动我国发展的强大动力三、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全面深化改革3.全面依法治国4.全面从严治党四、中国梦对广大青年的时代要求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2.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3.积极投身实践,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正文:在新时代,中国梦承载着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期盼,凝聚着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
中国梦不仅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生动体现。
它体现了全体人民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成为推动我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梦的重要意义愈发凸显。
首先,中国梦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强烈的愿望。
中国梦将凝聚起全体中华民族的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生动体现。
中国梦立足于我国国情,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再次,中国梦是全体人民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
中国梦紧密联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共同奋斗的目标,激发起全体人民的创造力和奋进精神。
最后,中国梦成为推动我国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中国梦将激发全体人民的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为我国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明确,那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根本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根本保障是全面依法治国,关键是全面从严治党。
我们应当紧紧围绕这四个方面,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时代要求。
“四个全面”勾画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在总结和升华党的以来治国理政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同志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勾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彰显了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破解中国难题的大智慧,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
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对于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创新。
“四个全面”以深邃的历史视野审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其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刻、形象地阐述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将其比作“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路径,强调“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这些都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
“四个全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主要矛盾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又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思想。
“四个全面”科学统筹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在推进实践创新的同时推进理论创新,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主要矛盾的行动纲领。
“四个全面”彰显了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逻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研讨材料研讨材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背景介绍
1.中国梦的由来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和目标
3.中国梦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二、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和策略
1.中国梦的战略构想和路径选择
2.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指引
3.中国梦实现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
4.中国梦和全球化的关系
三、中国梦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启示
1.中国梦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和路径选择
2.中国梦对政治体制的影响和改革路径
3.中国梦对社会文化的引导作用和价值观建设
四、中国梦的内外因素分析
1.国内因素对中国梦实现的影响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稳定和治安维护
-政治制度和体制改革
-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2.国际因素对中国梦实现的影响
-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
-外交政策和安全环境
-文化传播和软实力提升
五、中国梦对个人的影响和启示
1.个人与国家和民族的关系
2.个人对中国梦的理解和参与
六、中国梦的实践案例分析
1.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论述和实践
2.中国梦的具体项目和实践案例
七、中国梦的实施问题和对策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坚守
2.新时代中国思想的引领和推动
3.中国梦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展望
八、研究总结
1.中国梦的实现进展和成效评估
2.中国梦的国际影响和地位提升
3.中国梦与全球治理的关系探讨
4.中国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
科学理解中国梦的三个特性来源:光明日报2014-01-13中国梦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的科学命题。
它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内涵目标,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历史、现实和理想紧密相连,因而凸显出鲜明的人民性、民族性和实践性的特性。
深刻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必须深入理解这些特性。
人民性:中国梦的目的取向中国梦承载着亿万人民的共同理想。
中国梦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也不仅仅是哪个阶层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理想和追求。
它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它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在当下,这个共同理想,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科学发展之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条道路在实践中凸显出鲜明特点和强大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中国梦不断实现和创造人民福祉。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人自身不断获得解放、不断追求幸福梦想的历史。
中国梦高度彰显了人民是历史和社会的主体的价值理念,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以人民幸福为旨归的发展。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
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也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部事业始终不渝的宗旨导向。
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言:中国梦就是要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在当下,我们的任务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中国梦依靠亿万人民的共同努力。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近年来,中国正在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中国梦作为国家发展的宏伟目标,成为人们心中的共同追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路径来实现中国梦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首先要固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背景和国情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深厚的思想理论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必须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二、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在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中,党的领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更加坚定地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改革、发展和稳定三大任务。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保持国家稳定,稳定民众心态,实现中国梦。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关注人民的需求,保障人民的权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只有实现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四、注重创新驱动,提高综合国力在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中,创新是关键所在。
我们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通过创新驱动,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推动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引领世界发展。
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还需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中国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主动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样,我们才能为全球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中国梦的全球价值。
六、正确处理好国内外关系,确保和平发展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需要正确处理好国内外关系。
中国要秉持和平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与各国的友好合作,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稳定。
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中国梦。
七、深化文化传承和创新,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还要深化文化传承和创新,弘扬中国精神。
我们应该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对中国梦内涵的理解
中国梦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历史阶段,是指引和推动中国人民进步、国家富强的美好梦想。
中国梦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繁荣富强: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
这意味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包括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
2. 社会和谐稳定:中国梦追求的是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不仅指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也包括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民众的幸福感和融合感的提升,以及社会关系的和谐互助。
3. 人民幸福美好生活: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是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
这包括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教育、医疗、住房、文化等方面的福利,让人民有更多的机会和能力去追求个人的理想和发展。
4. 民族振兴: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这意味着中
华民族要重新崛起,成为世界的一流民族。
民族振兴包括保持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以及推动国际和平与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梦是人民对国家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的体现。
对新时代中国梦的理解一、中国梦的内涵新时代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它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的阐释,也是对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集中体现。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
二、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新时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以及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
国家富强是指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
民族振兴是指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精神的焕发。
人民幸福是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增强。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是指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三、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人民自己摸索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外交政策。
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是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是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
四、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五、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实现中国梦需要经历艰苦奋斗、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的过程。
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过程。
实现中国梦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过程。
六、中国梦的价值意义实现中国梦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个体幸福的最大化。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梦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梦想,更是一个具有科学内涵的概念。
本文将从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梦的含义和实现方式。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中国梦是指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向往。
它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富强:中国梦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国家的富强。
国家富强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国家富强需要在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取得突破和进步。
2. 民族振兴:中国梦还包含了民族振兴的愿望。
民族振兴是指中国人民在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能够与世界先进国家平起平坐,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3. 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核心是人民的幸福。
中国梦要实现人民的幸福,就需要解决人民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让人民享受到更多的福祉。
二、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是多方面的,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来推进。
下面将就几个重要的实现途径进行阐述。
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和保障。
2. 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梦实现的关键。
改革开放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3. 加强创新能力: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4.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资源。
只有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5. 加强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因素。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凝聚民族的力量,激发人民的创造力。
学习中国梦总结中国梦是指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中国梦的实现不仅仅是国家的梦想,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
下面就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实现路径。
- 发展经济:中国梦的实现首先需要经济的发展。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梦要实现,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基础,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民主法治:中国梦的实现还需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民主是中国梦的根基,法治是中国梦的保障。
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促进公平竞争,加强法治建设,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建立与国际规则相一致的法治体系。
-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并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
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提高全民创新能力。
- 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国梦的实现还需要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
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建设人才强国。
- 文化自信: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加强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具有自信的文化才能引领民族复兴。
要加强文化领域的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提升。
- 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梦的实现还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要坚持绿色发展,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要加强环境治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 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国梦的实现还需要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为壮丽的愿景。
这一愿景凝聚了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奋斗和追求,体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本篇论述将从历史背景、内涵与意义、路径选择、战略布局等方面,详细探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复杂学习知识点。
历史背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背景,离不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热爱和平、勤劳智慧、勇敢善战的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建立了众多的伟大帝国。
然而,在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民族危机、人民苦难,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旋律。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应运而生。
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惨痛的历史事件中,中华民族认识到了自己的软弱和落后,开始觉醒。
一批又一批的民族英雄和先进分子,如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内涵与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其内涵主要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在经济、科技、国防、文化等各个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成为世界的强国。
民族振兴,是指中华民族在世界上重新崛起,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人民幸福,是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法治、教育、文化等权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义,首先在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这是我们走向民族复兴的起点,也是我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础。
其次,实现中国梦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同时,实现中国梦也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路径选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径选择,关键在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圆梦: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路径选择中国梦是美好的,那如何去实现呢?1.实干兴邦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对于这样一个梦想,我们具备实现的良好基础条件。
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GDP跃居世界第二的雄厚物质基础,有总体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等等。
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让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更离不开实干。
不干,什么事情都干不成,一切理想、梦想最终可能是“黄粱美梦”一场。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只有马上行动,艰苦实干,才能为“中国梦”照进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
实现伟大中国梦与实干兴邦是紧密统一的,实干要有中国梦的激励和引领,而实现中国梦必须崇尚实干、务实求真,二者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
2.服务民生“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什么是人民的梦呢,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自己更好的生活。
这些年来我们实现人民的民生梦方面固然成就很大,但是压力也不小。
一方面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老百姓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什么看病难、上学难、住房贵,现在不是称为我们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吗。
让我们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咱们就说最简单的话:你让他给孩子买奶粉能买点踏实的奶粉,这个要求不算高吧;喝水能喝上干净的水不算高吧;吃粮食能吃上不被污染的粮食不算高吧;所以人民梦是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民生梦仅仅是人民梦还是不够的,尽管我们刚才说了我们人民群众的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民生梦的解决还并没有真正能够到位。
但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再艰难跟我们过去相比我们的日子还是好过多了。
今天的老百姓如果有谁说我今天还吃不饱、穿不暖,我还不如过去三十年过的日子,那真叫说瞎话。
但是我不知道我们注意到还是没注意到,今天我们老百姓比过去生活好了,但是今天老百姓的情绪并不见得有过去那么好,甚至恐怕更加地憋气和难受,体现在我们社会状况是什么?就是我们社会中间,老百姓对党委政府对我们党员干部的意见越来越大,我们干群关系越来越紧张。
试论“中国梦”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作者:周丽琴来源:《老区建设》2013年第14期提要“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中国梦”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两会决策部署,脚踏实地,精诚团结,求真务实,敢于开拓,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全部力量。
关键词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2012年11月29日,中共十八大召开后的第15天,新一届领导集体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其他政治局常委等中央领导去国家博物馆看《复兴之路》的展览。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到:“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平实的话语却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内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一、“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中国梦”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而且必须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
习总书记多次提“中国梦”要“不断为民造福”,无疑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情怀的再一次体现。
回顾历史,党带领我们走过了整整91年的峥嵘岁月,从八年抗战到新中国的成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八大;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从对抗非典到汶川地震;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九号……91年来,我们有汗水也有泪水,有喜悦也有伤痛,有成功也有失败。
站在今天,回望过去这91年,有多少经历属于这些不平凡的漫长岁月?又有多少当时的新鲜事成了历史的瞬间?一个个故事,一幅幅图片,一段段影像……或亲切温暖,或震撼动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论述的中国梦,引起中国乃至全世界高度关注,激起了亿万中国人的热议和共鸣。
这些论述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升华了党的执政理念,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精神旗帜。
一、中国梦提出的时代意义梦想有多远,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中国梦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表明了我们党对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建设所蕴含的价值取向的坚守,进一步强化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恪守的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彰显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意义。
中国梦的提出是为了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
近代以来,从政治领袖、知识分子到普通民众,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心中民族振兴的理想,并付诸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位并继续向前跃升的特殊时期提出中国梦,回应了中国如何实现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时代课题。
中国梦是在清醒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面临的新任务和更高目标基础上,承接历史、深入思考现实和未来提出来的。
所以,中国梦是历史的呼唤、现实的诉求和对未来的向往,能够更广泛地凝聚社会共识。
中国梦的提出是为了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夙愿。
第一,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人们已经看到实现中国梦曙光在前,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梦。
中国梦必将唤起人们美好的憧憬,激发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第二,越是接近目标的关键时刻,前进的道路往往越艰辛,而真正能够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唯有中国梦。
第三,只有中国梦才真正能把全国人民更好地凝结成“利益共同体”。
追求个人成功和追求民族复兴紧密相连,休戚与共。
只有各族人民向着中国梦的目标艰苦奋斗,才能形成大团结的磅礴力量。
中国梦:科学内涵、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作者:李世辉来源:《学理论·上》2014年第01期摘要: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国梦不同于一般的梦想,它是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理想追求,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要想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关键词:中国梦;科学内涵;现实意义;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018-02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中国梦”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他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一、科学内涵梦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是一种意识里的追求,是人生期望达到的一种高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
中国梦是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理想追求,她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有着深刻的内涵。
(一)国家更加富强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光辉文明,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行列。
正如,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在世界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一向是整个东亚社会的文化巨人,其扮演的角色,集西方人在文化上无限景仰的古希腊罗马和作为现代欧洲文明中心而备受倾慕的法兰西于一身。
悠悠两千载,中国人表明自己拥有程度极高而造诣极深的多样化文化价值,拥有控制、协调和管理幅员辽阔而人口众多的国家的能力,拥有有效地把技术开发应用于生产的扩大并维持数倍于19世纪欧洲国家人口的组织天才。
”[1]21-22然而,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到19世纪以后,这个曾经辉煌多时的国度,却变得黯淡下来,一步步走向衰弱。
鸦片战争以后,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开始了“中国梦”的艰苦探索与追寻。
当然,实现“中国梦”并不是简简单单地重现昨日辉煌,而是让我们国家经济更加发达、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从而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人民更加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和目的。
”[2]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未来新社会时指出:“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因此,只有实现每个人的发展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只有让广大人民幸福,国家才算是真正的强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世界更加和平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各国之间逐步组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梦”是基于中国的实际国情提出来的,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它的本质含义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但它同时又是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需要融入世界发展潮流。
习近平在出访俄罗斯时,针对“…中国梦‟对世界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中国梦”不是关起门来造自己的“小梦”,而要“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二、现实意义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追求,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
(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理论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与时俱进。
恩格斯曾说:“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3]。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它“凝结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华,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新的内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的境界。
”[4](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
“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是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华民族正在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
”[5]中国梦能够将整个中华民族的期盼与追求凝聚起来,具有动员全民族为之坚守、趋赴的强大感召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的重要目标。
中国梦可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建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将全国各族人民拉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洪流中来并激励其为之而奋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路径选择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三个必须”明确指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
(一)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选择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坚持中国道路,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历史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经过艰苦探索所得出的结论,这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共同缔造、共同传承的各种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它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弘扬中国精神。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可以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将所有中华儿女的梦想凝聚到一起,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力量。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通过吸纳新时代的要求,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注入新鲜血液。
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我们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继续坚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打破各种思想牢笼,进一步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三)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全体中国人汇聚而成的整体力量,是国内各族人民大团结与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有机结合。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创造无数辉煌灿烂的文明,屹立于世界先进行列,是与强大的中国力量分不开的。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凝聚中国力量,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实现国家富强的步伐;凝聚中国力量,可以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形成最大限度的理想认同和价值认同,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凝聚中国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力,不断使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取得新成就,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福祉。
参考文献:[1]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2]颜晓峰.为什么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N].光明日报,2013-04-0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4]史文清.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N].学习时报,2013-05-20.[5]公茂虹.解读中国梦[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