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多晶型分析中的应用_赵沁元
- 格式:pdf
- 大小:174.32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基于分子振动谱的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
在药品检测中,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无损、高效等优点,已经成为药品行业中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
本文将就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浅谈。
一、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是通过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分析物质内部的分子振动、转动和延伸振动等信息,从而实现对样品成分、结构、性质等的分析。
在近红外光谱区域,分子内的一些结合键和官能团吸收、散射、辐射电磁波所产生的光谱可用于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样品的光谱信息,并通过专门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1. 药品成分分析在制药过程中,药品的成分及其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药品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包括药物成分、助剂成分等。
通过建立合适的光谱库和定量模型,可以对药品的成分进行快速检测,保证药品的质量。
2. 药品质量控制药品的质量受到制备工艺、原材料选择、存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对药品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技术对药片的含量均匀性、药液的稳定性等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性。
3. 药品真伪鉴别随着全球药品贸易的不断增加,药品的真伪鉴别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对药品进行快速鉴别,包括原材料鉴定、药品真伪鉴别等。
通过建立光谱库和模型,可以对不同药品进行快速鉴别,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4. 药品生产过程控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还可以用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包括原材料检测、反应过程监控、成品检验等。
通过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制药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快速、无损检测,保障药品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性。
1. 多模式光谱采集技术当前,近红外光谱分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样品分析,而是发展为多模式光谱采集技术,包括透射光谱、反射光谱、光纤光谱等。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相秉仁李睿吴拥军刘国林高守国摘要综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包括近红外光谱法在原料药的分析、药物制剂的分析和制药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等。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药学,应用中图号R 927.2Applications of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XIANG Bing-Ren LI Rui WU Yong-Jun LIU Guo-Lin GAO Shou-Guo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09)ABSTRACT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technique applied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is reviewed,including analysis of pharmaceutical raw material and dosage forms,as well as pharmaceutical process monitoring.KEYWORDS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Pharmaceuticals,Application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自70年代以来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在药学领域,已有大量文献介绍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应用。
1 原料药的分析近红外光谱法可用于原料药活性成分的分析。
Mark等使用马氏距离分类技术,通过近红外光谱对制药原料进行定性鉴别。
Shah等则分别用马氏距离法和SIMCA法这两种分类方法对制药原料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类。
另外,原料药的结晶状态、粒径和密度在制剂生产和控制主要活性成分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可用近红外光谱对原料药的不同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Dreassi等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根据药物的不同物理性质,对扑热息痛、布洛芬等几种原料药进行了成功的鉴别。
试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居收入水平持续上升的同时,对身体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促使了各类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常见的物质检测方法,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广泛,特别是在药物分析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本文先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定性和定量流程,深入阐述了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技术;药物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自身身体健康、生活环境的要求愈加严格。
药品作为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药物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也关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药物分析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促使了各种药物分析技术的涌现和广泛的应用。
目前,由于计算机、化学技术、软件技术和计量学的深入研究,各种自动化、智能化检测技术不断涌现,其中光谱技术是最吸引人的技术之一,特别是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更是为药物检测和性能分析奠定了扎实基础,由于该技术使用方便简单、无需要样品预处理等优势,在药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更加深入和广泛。
一、近红外光谱技术概述近红外光谱技术是基于传统光谱技术基础上延伸出的新检测检验技术,其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近红外波长为780至3000纳米;中红外波长为3000至25000纳米;远红外波长为25至50皮米。
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成为药物领域常见的方法之一。
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应用中存在吸收谱复杂的特征,在应用中结果准确性比较差。
基于此,在目前的研究中对其相关性能做了优化,确保了测量准确性。
1、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应用中主要特点包含了其振动频率与倍频增加的同时,吸收峰值的重现度变得更加的明显和突出,组成成分变得更加复杂且消光系数降低,导致样品的穿透能力增强,此时需要采用化学计量学相关理念和技术从复杂的光谱信息中提取相应的信息。
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分析方法也不断更新迭代。
红外(IR)光谱技术作为常用的一种分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其中就包括药物分析。
I. 红外光谱技术基本原理红外光谱是指对物质进行热振动的分析方法,所测得的光谱范围包含了约7800 - 200 cm^-1(约1.28 - 50微米)的波长。
物质分子内部包含了各种化学键,而红外光谱就是基于物质中原子与结合键的振动而产生的分析方法。
在物质中,不同的化学键具有不同的振动频率,这些振动频率可以被红外光所吸收。
通过在红外光谱仪中对物质进行扫描,可以得到物质中不同化学键的振动和吸收情况,从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II. 红外光谱技术已经成为药物分析中的重要工具,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常见的应用包括纯度分析、结构鉴定、退化产品分析、生物药物定量分析等等。
1. 纯度分析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来分析药品中的不纯物和杂质,以及药物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含量。
通常使用比较法,将待测物和已知纯品用同一条件下测量,比较光谱波形和色谱峰的相似程度,进而推算出纯度。
2. 结构鉴定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用来鉴定药物的分子结构,包括功能基团、化学键和原子组成等。
对于新的化合物而言,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提供一些结构方面的线索,从而帮助研究者进一步了解药物的性质和特点。
3. 退化产品分析药物的稳定性是药品研发中所关心的一个问题。
通过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监测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降解程度。
根据光谱波形和峰位的变化,可以推算出药物退化后的产物,从而提高药品质量和稳定性。
4. 生物药物定量分析生物药物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来分析生物药物,例如蛋白质、多肽、抗体等方面。
在生物药物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药物的纯度、含量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生物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III. 总结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提高药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也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浅谈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快速、非破坏性的药品检测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通过测量药品样本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光谱来分析药品的成分和质量,并可以通过模型建立和预测样品的某些性质。
1. 药品成分检测。
药品的成分是决定其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药品中的各种成分的含量,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成分检测中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分析多个成分,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
3. 药品质量控制。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例如反应物的浓度、温度、pH值等。
通过建立模型,可以预测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提高药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 药物分析。
药物的合成和分析是药学科学的核心内容。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于药物的合成和分析,通过分析药物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光谱,可以确定药物的结构、功能和活性。
1. 非破坏性。
近红外光谱分析不需要样品的破坏性预处理,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进行分析。
这对于一些药品质量控制和药物分析非常重要,可以保证药品的完整性和效果。
2. 快速准确。
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数据,并可以快速建立模型和预测样品的性质。
这对于大规模的药品生产和质控非常重要。
3. 灵活性。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药品和样品,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这使得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尽管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近红外光谱分析需要建立模型和校正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样本来进行训练和验证。
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结果还需要与传统的分析方法进行比对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推广,近红外光谱分析将在药品检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药品质量控制和药物研发提供有力的支持。
红外光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刘洪军80315220摘要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快速分析或实时检测是非常理想的技术手段,是大型石油化工、农业、制药、食品加工等工业生产所必须依靠的重要分析技术之一。
本文重点阐述了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且简单介绍了该技术的特点和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具体示例。
《中国药典》(2005年版)已经将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收录,主要用于复杂样品的直接快速分析[1]。
关键词红外光谱药物分析定性定量前言红外波段的光谱特征决定了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常规分析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既可用于定性也可用于定量分析,其分析对象广泛:红外光谱几乎可用于所有与含氢基团有关的样品物化性质分析,不仅能反映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信息,对某些无红外光谱吸收的物质(如某些无机离子化合物),也可通过它对共存的本体物质影响引起的光谱变化,间接地反映它存在的信息。
适合红外光谱测量的物质种类范围和场合非常广泛;分析快速简便:在大多数情况下,从分析一个样品到获得结果不到一分钟,成本较低;可用于测定样品的非化学性质:红外光谱不仅可以反映样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还可以反应样品的物理性质。
基于各种物理参数对红外光谱的影响,它还可以用于测定固体样品的紧密度、颗粒尺寸,液体样品的密度和稠状样品的粘度等性质;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由于无需样品预处理步骤,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与其它分析技术相比更为可靠。
基于上述多种优势[2],红外光谱无论是在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中都突出来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药物分析中定性方法[4]:主成分分析法,排除了许多干扰辅助成分,利用此法可很好地对光谱数据进行分析;相关系数法:最广泛使用的相似性判别方法,它是己知的平均光谱与样品光谱特征值之间的夹角余弦。
Mark等使用马氏距离分类技术,通过红外光谱对制药原料进行定性鉴别。
Shah等则分别用马氏距离法和SIMCA法这两种分类方法对制药原料的红外光谱进行分类。
浅谈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通过探测样品在近红外波段的吸收、反射或透射光谱,来获取样品的化学和物理信息。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品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于药品的快速鉴别。
不同药品在近红外波段的吸收、反射或透射光谱有所差异,通过建立近红外光谱库或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出不同药品的成分和质量。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于药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药品的活性成分含量是评价其质量和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传统的活性成分含量分析方法复杂、耗时且需要破坏样品,而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通过建立定量模型,快速地测定药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于药品中杂质的检测。
药品中的杂质对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药品中的杂质进行检测。
近红外光谱分析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可以对药品中不同成分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判断药品中的杂质含量是否超标。
近红外光谱分析还可以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
药品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药品安全性和疗效的重要环节,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药品的化学和物理信息,从而判断药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通过建立近红外光谱库和对药品样品进行比对,可以实现对药品质量的快速筛查和监控。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品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用于药品的鉴别、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杂质检测和质量控制,为药品的生产和质量监管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无损、低成本的分析手段。
随着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其在药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浅谈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非破坏性分析方法,具有快速、简便、高效的特点,近年来在药品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在介绍近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探讨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
一、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近红外光谱分析是指将物质的近红外光谱与已知的标准光谱进行比较,以确定样品的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分析方法。
近红外光谱的波长范围为800至2500纳米,相当于波数为12500至4000厘米^-1。
在这个波长范围内,近红外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振动和转动,这些振动和转动会在光谱上表现为振动或转动光谱带。
每种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都有独特的振动和转动光谱,因此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成分和含量。
1、药品质量监控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于监控药品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
制药过程中,原料、中间产物和成品的质量都必须得到监控和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传统的药品质量监控方法需要采集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检测结果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而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得到准确的药品组成和含量信息,显著提高了药品制造效率和效果。
2、药品真伪鉴定近年来,药品的假冒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通过比较药品样品与真品的光谱,判断药品的真伪。
由于每种药品的分子结构独特,具有特定的光谱图案,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药品的真伪,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3、药品品质评估药品的品质评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涉及到药品的多个方面,如成分、含量、形状、尺寸、溶解度、稳定性等等。
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同时测定多个物质的含量和分布情况,为药品的品质评估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
4、药品安全检测药品的安全性是指它对人体的有害作用程度。
药品的安全性检测非常重要,需要对其成分和含量进行精确的测定。
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药品的成分和含量,帮助评估药品的安全性。
红外光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与发展近红外光指可见光谱区到中红外光谱区之间的电磁波,美国材料实验协会(ASTM)将近红外谱区的范围定义为780 ~ 2526 nm,其光谱信息来源于分子内部振动的倍频吸收与合频吸收。
通常把近红外光谱分为两段,即短近红外波段(700 ~ 1100 nm)和长近红外波段(1100 ~ 2500 nm)近红外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光的属性,从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照射到由一种或多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上,如果分子振动或转动状态变化或者分子振动或转动状态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等于近红外光谱区域某波长处光子的能量,则产生近红外光谱吸收。
分子的能量跃迁包括基频跃迁(对应于分子振动状态在相邻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倍频跃迁(对应于分子振动状态在相隔一个或几个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和合频跃迁(对应于分子两种振动状态的能级同时发生跃迁)。
近红外光谱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有机物分子中C-H、N-H、O-H等含氢基团的在中红外吸收基频(4000-1600cm-1)的倍频和合频吸收,这些含氢基团吸收频率特征性强,受分子内外环境的影响小,而且在近红外谱区比中红外谱区的样品光谱特性更稳定近红外波段的光谱特征决定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常规分析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1分析对象广泛:近红外光谱几乎可用于所有与含氢基团有关的样品物化性质分析,不仅能反映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信息,对某些无近红外光谱吸收的物质(如某些无机离子化合物),也可通过它对共存的本体物质影响引起的光谱变化,间接地反映它存在的信息。
适合近红外光谱测量的物质种类范围和场合非常广泛2近红外光可以在玻璃或石英介质中穿透,可使用光纤传输:近红外区的波长短,因而不被玻璃或石英介质所吸收。
所用的样品池容器可以用常用的玻璃或石英制成,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有时可以直接在玻璃容器中进行测定,而无需打开密封的容器,避免样品的转移手续及不必要的污染3分析快速简便:在大多数情况下,从分析一个样品到获得结果不到一分钟,成本较低。
现代红外光谱技术在药品分析中的应用摘要:药品检验是确保药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药物从研究、制造到进入市场的关键一步,所以,必须确保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近年来,我国制药工业快速发展,药物的品种和数量逐步增加,药物检验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药物检验,这样就不会对药物造成损害,同时,它还具有许多传统检测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对提高药品检验的质量和效率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近红外光谱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性,并就其在药物检验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药品检测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药品安全引言随着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药物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加强药检工作的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
近红外是一种在可见和红外之间的一种电磁波,通过分析它的分子振动谱,可以得到被测样品中的组分的细节。
同时,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高精度,低成本,绿色环保的特点。
它在药物检验中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逐步成为当前我国药品质量检验的一种主要方法。
一、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原理近红外是一种介于红光和可见光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它是一种分子振动在基态到高态跃迁过程中所引起的。
由于近红外光谱穿透能力强,吸收系数降低,所以它可以用作信息采集的媒介。
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有机物的含量,如水,脂肪,蛋白质,由C-H,N-H, OH, H, H等化学键构成的化合物组合在分析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近红外分子技术的主要应用原则是对样品进行近红外辐射后的样品的分析,对比样品与近红外频谱的对比分析结果是否符合。
如果是相同的,那么近红外光就不会被吸收;在不相容的情况下,近红外光谱会吸收红外光,然后,对不能被吸收的红外光中的有机物质组成、结构信息、含量等进行了分析。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获得许多有关药物检验的资料,熟悉被试的样本特征及有关组分的特定含量,因此,近红外光谱法在医药检验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二、近红外光谱技术特性研究(一)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优势1、传送性能很好。
红外光谱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申云霞;赵艳丽;张霁;沈涛;王元忠;张金渝【摘要】In recent years,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caught the attention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fast, nondestructive and pollutionfree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multiponents.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of mid-IR and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 in the authentic identificati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active components, quality control on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and detections on production proces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long with the IR technique and its related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IR has a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field.%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无损、无污染、多组分同时测定等优势而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中红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真伪优劣鉴别、中药活性成分定量分析、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中药生产工艺过程中在线检测等方面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随着红外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发展,红外光谱将在中药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5(017)003【总页数】6页(P664-669)【关键词】红外光谱;中药;应用;综述【作者】申云霞;赵艳丽;张霁;沈涛;王元忠;张金渝【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昆明 650200;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昆明 6505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昆明 6502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昆明 650200;玉溪师范学院资环学院玉溪 6531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昆明 6502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0;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昆明 65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红外光谱通常是指频率在14 300-20 cm-1(0.7-500 μm)范围内的电磁波。
浅谈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吸收、散射和干涉原理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其在药品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浅谈。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
通过采集药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像,可以得到药品中的化学成分信息,如有机物、水分、杂质等。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对药品的质量进行准确评估,提高药品的生产质量。
通过与标准谱图进行比对,可以对药品的真伪进行判断,防止假药的流入市场。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药品的含量测定。
药品的含量是评估药品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传统的含量测定方法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并且存在复杂的操作步骤和操作风险。
而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通过建立药品的近红外光谱与其含量浓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快速、准确地测定药品的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无损、自动化等优点,大大提高了药品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药品的质量指纹图谱建立。
质量指纹图谱是一种通过测定药品中多个成分的含量和性质,来描述药品整体质量特征的方法。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同时获取多个成分的光谱信息,通过分析这些光谱信息,可以建立药品的质量指纹图谱。
与传统的质量指纹图谱建立方法相比,近红外光谱分析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结果可重现等优势,可以提高药品的质量控制水平。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的变质和稳定性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药品的变质和稳定性是制药工业中的重要问题,也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通过监测药品中的化学键振动,了解药品分子结构的变化和药品的物化性质的变化,从而判断药品是否发生了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非破坏地评估药品的稳定性和储存条件的合适性,为制药企业提供重要的质量控制依据。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领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药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第41卷第10期2013年5月广州化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41No.10May.2013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多晶型分析中的应用赵沁元,吴洁莹,沈志滨(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概述了药物多晶型的概念和基本特点,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速度快、不破坏样品、不需试剂和在线测定的优势等特点,对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多晶型鉴定方面的应用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分析与总结,详细介绍了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和显微红外法在药物多晶型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红外光谱;药物多晶型;分析中图分类号:O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13)10-0034-03作者简介:赵沁元,硕士,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
通讯作者:沈志滨,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复方制剂质量控制研究和新药研发。
Application of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Pharmaceutical Polycrystalline AnalysisZHAO Qin -yuan ,WU Jie -ying ,SHEN Zhi -bin(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harmaceutical polymorphs were reviewed.Infrared spectral analysis technology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non -destructive ,without determination reagent and detection online.In recentyears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pharmaceutical polymorphs identifi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should be studied with literature ,collation ,analysis and summary.The diffuse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FTIRmethod applied in pharmaceutical polymorph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Key words :infrared spectroscopy ;pharmaceutical polymorphs ;analysis固体化学药物的多晶型现象是一种物质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是指一种固体化学药物可以以2种或2种以上晶型状态存在,该现象称为物质的多晶型状态,物质的多晶型状态也可称为“同质异晶”现象。
药物分析中的红外光谱技术研究进展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已在药物研究和质量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药物分析中的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红外光谱仪器的发展、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红外光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案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红外光谱仪器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红外光谱仪器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发展。
早期的红外光谱仪器使用的是标量红外光谱仪,其分辨率较低,且对样品的要求较高。
而近年来随着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成为了主流仪器。
FTIR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较大的光谱范围,可以满足药物分析的需求。
二、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红外光谱是基于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
红外光谱的能量范围在1000-4000cm-1,主要分为近红外区、中红外区和远红外区。
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是中红外区和近红外区的光谱。
中红外光谱主要用于药物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而近红外区光谱则主要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快速鉴定。
三、红外光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案例1. 药物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红外光谱技术可以通过样品吸收和反射红外光的特征峰来鉴定药物及其成分。
例如,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确定药物中存在的官能团,进而判断其结构和组成。
同时,红外光谱还可以定量分析药物中各成分的含量,实现药物质量的控制。
2. 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快速鉴定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准确、非破坏性的特点,因此常被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快速鉴定。
通过建立红外光谱库,可以对药物进行快速的鉴定和比对。
同时,红外光谱还可以检测药物中的杂质和掺假物质,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小仪器尺寸和降低成本随着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仪器的小型化和便携化。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1-02T08:49:00.1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6期作者:文丽1 唐小涛2[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近红外光谱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近红外光是存在可见光和中红文丽1 唐小涛21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南宁 5300212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31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近红外光谱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近红外光是存在可见光和中红外光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它的电磁波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由于波长反应具有差异性,所以又可以分为近红外短波和近红外长波。
近红外光谱的穿透力是比较强的,属于分子振动光谱。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在近红外光谱的基础之上研究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目前在化工领域以及食品加工领域等,都应用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而且在药物分析中该技术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本文将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药物分析;红外光谱;技术应用;探讨引言近红外光谱区域中有H有机物质,这个物质可以有效利用,在研究中发现,红外光谱具备较强的专属性,在实验分析中可简化实验步骤,这能够有效节省资源,进而达到绿色环保的效果。
因此目前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药物分析之中。
为此,本文将对药物分析中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给予我国药物市场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合理性的帮助。
1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介绍近红外光的波数大概是14000-4000cm-1,最短波长为700纳米,最长波长为2500纳米。
近红外光谱的穿透能力是比较强的,紧靠红色可见光,所以在对固体样品进行检测以及对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时,可以运用近红外光谱。
近红外光的能量范围也是比较大的,介于分子达到其最低激发振动太所需的能量范围以及分子装电子激发跃迁所需要的能量之间,电子跃迁也需要吸收相应的波长,一般情况下是在200~700纳米之间,这是常见的紫外和可见光。
药物分析中的光谱技术应用研究光谱技术是在药物分析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与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获取关于样品的结构、组分和浓度等信息。
本文将探讨药物分析中的光谱技术应用研究,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等。
一、红外光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红外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吸收、散射或透射红外辐射的技术。
在药物分析中,红外光谱可以用于药物的鉴别、质量控制和成分分析等方面。
1. 鉴别药物红外光谱是一种快速、无损的鉴别药物的方法。
通过红外光谱仪测量药物的红外光谱图谱与已知药物的光谱图谱进行比对,可以确定药物的真伪和纯度。
2. 质量控制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如测定药物的含量、溶出度和变异性等。
通过建立与含量相关的红外光谱图谱,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药物的含量。
3. 成分分析红外光谱可以用于药物的成分分析。
每种药物分子都有特征性的振动频率,通过测量药物的红外光谱图谱,可以确定药物中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
二、紫外-可见光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紫外-可见光谱是通过测定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散射或透射等现象来分析物质的一种方法。
在药物分析中,紫外-可见光谱可以用于药物的含量测定、溶解度测定和稳定性研究等方面。
1. 含量测定通过建立药物的含量与吸光度之间的标准曲线,可以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快速准确地测定药物的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
2. 溶解度测定药物的溶解度对于药效的发挥和药物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紫外-可见光谱可以通过测量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吸光度,来研究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度规律,为药物的配方和制备提供依据。
3. 稳定性研究药物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分解、降解或失活。
紫外-可见光谱可以通过测量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吸光度,从而研究药物的稳定性和降解机制。
三、核磁共振光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核磁共振光谱是通过测量物质在强磁场中核自旋与外加射频场相互作用时的能量吸收和放出,来获得物质结构和成分信息的一种分析方法。
浅谈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非破坏性、快速且高效的分析技术,近年来在药品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仪器原理、应用案例等方面对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浅谈。
近红外光谱分析利用物质吸收和散射近红外光的特征,通过对样品中的分子振动和转动的吸收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其仪器原理简单,操作便捷,并且不需要复杂的样品制备过程,因此可以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和工作效益。
在药品检测中,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成分分析以及真伪鉴别等方面。
可以通过建立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对药品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能够准确、快速地测定一些常见的药品有效成分,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近红外光谱分析还可以应用于药品原料的质量检测。
传统的药品原料检测方法通常需要经过复杂的化学分离和纯化过程,耗时且费力。
而近红外光谱分析只需要对原料进行简单的预处理,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地鉴定和定量目标成分。
在药品真伪鉴别方面,近红外光谱分析也具有很大的潜力。
药品的假冒伪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在保障药品安全和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通过对不同药品样品的光谱进行比对,快速鉴别出真品和假冒伪劣品,从而有效避免假药对患者带来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近红外光谱分析还可以应用于药品的非破坏性检测。
传统的药品质量检测往往需要破坏样品,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生产流程造成影响。
而近红外光谱分析无需样品接触仪器,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完成检测,具有显著的优势。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药品样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分析方法和样品处理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立准确的分析模型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合适的统计方法,这对于一些新药品可能存在困难。
第41卷第10期2013年5月广州化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41No.10May.2013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多晶型分析中的应用赵沁元,吴洁莹,沈志滨(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概述了药物多晶型的概念和基本特点,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速度快、不破坏样品、不需试剂和在线测定的优势等特点,对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多晶型鉴定方面的应用文献进行研究,整理、分析与总结,详细介绍了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和显微红外法在药物多晶型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红外光谱;药物多晶型;分析中图分类号:O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13)10-0034-03作者简介:赵沁元,硕士,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
通讯作者:沈志滨,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复方制剂质量控制研究和新药研发。
Application of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Pharmaceutical Polycrystalline AnalysisZHAO Qin -yuan ,WU Jie -ying ,SHEN Zhi -bin(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The basic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harmaceutical polymorphs were reviewed.Infrared spectral analysis technology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non -destructive ,without determination reagent and detection online.In recentyears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pharmaceutical polymorphs identifi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should be studied with literature ,collation ,analysis and summary.The diffuse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FTIRmethod applied in pharmaceutical polymorph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Key words :infrared spectroscopy ;pharmaceutical polymorphs ;analysis固体化学药物的多晶型现象是一种物质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是指一种固体化学药物可以以2种或2种以上晶型状态存在,该现象称为物质的多晶型状态,物质的多晶型状态也可称为“同质异晶”现象。
同质异晶的固体物质虽然其化学本质是相同的,但其理化性质可能是不同的。
这是因为一种药物由于在结晶时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使分子内或分子间化学键发生改变,致使分子或原子在晶格空间排列不同,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即药物多晶型。
同一药物的不同晶型在外观、溶解度、熔点、溶出度、生物有效性等方面都可能会有显著不同,导致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疗效发生改变,该种现象在口服固体制剂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由于药物多晶型现象对药品质量与临床疗效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对药物存在多晶型的结构进行研究,尤其在晶型分析方面的特别关注是尤其重要。
在药物多晶型分析中,最早用于多晶型的分析方法有熔点法、溶解热测定法、密度测定法和热膨胀法,由于现代分析仪器的发展,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主要有X 射线衍射法,振动光谱法、热分析法、显微法和固体核磁共振法等,本文中主要介绍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物多晶型分析中的应用[1-4]。
1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又称“红外分光光度分析法”。
简称“IR”,分子吸收光谱的一种。
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的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来进行结构分析及对各种吸收红外光的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被测物质的分子在红外线照射下,只吸收与其分子振动、转动频率相一致的红外光谱。
对红外光谱进行剖析,可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化合物分子中存在着许多原子团,各原子团被激发后,都会产生特征振动,其振动频率也必然反映在红外吸收光谱上。
据此可鉴定化合物中各种原子团,也可进行定量分析。
通常将红外光谱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0.78 3μm )、中红外区(3 50μm )和远红外区(50 1000μm )。
一般说来,近红外光谱是由分子的倍频、合频产生的;中红外光谱属于分子的基频振动光谱;远红外光谱则属于分子的转动光谱和某些基团的振动光谱。
由于绝大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基频吸收带都出现在中红外区。
由于晶态药物中晶胞内部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弱的相互作用力(如氢键、络合键等),使得不同晶型分子内共价键强度存在一定差异。
红外吸收光谱(IR)是根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不同晶型固体药物的红外光谱存在的差别主要包括峰形变化、峰位偏移及峰强改变等。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定不同晶型的存在。
较常用的红外光谱法有石蜡糊法、KBr 压片法、漫反射法以及衰减全反射法(ATR)等[3]。
目前,红外光谱的高度专属性,在药品检验中,红外光谱法常与其他理化方法联合使用,作为药品重要的鉴别方法之一,《药品红外光谱集》是红外光谱分析药品的重要依据。
在药物多晶型分析过程中,由于在样品研磨过程中可能导致药物的多晶型发生变化,所以在用红外光谱法进行药物晶型第41卷第10期赵沁元等: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多晶型分析中的应用35测定时多采用石蜡油糊法或扩散反射红外傅里叶变化光谱。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法因具有快速、不破坏样品、可透过玻璃或石英仪器在线监测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红外光谱在多晶型化合物中通常的变化不是十分明显,只能作为多晶型鉴别的辅助手段使用。
由于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非破坏性分析方法。
晶型的差异会导致光谱特征的差异,利用此类差异可以建立适当的多晶型定量方法。
本文主要从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来阐述在药物多晶型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
1.1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diffuse reflec-tance Fourier infrared spectro-scopy,DRIFT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20世纪70年代已发展成为一种较为广泛应用的新型仪器。
它是由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经干涉仪调制后得到干涉光,干涉光通过样品室后,经探测器得到含有样品光谱信息的干涉图。
干涉图属时域函数,经计算机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随频率变化的红外光谱图。
色散型红外光谱是用单色器把多色光分解成n个分辨单元,逐次来测定其随频率变化的光谱图。
不同晶型的物质,由于其内部分子的分子间力作用方式和作用强度不同,使形成的晶格能不同,造成红外光谱(IR)的差异,如吸收峰位置的移动、吸收强度的变化、吸收峰数目的增减等。
同一药物若得到不同的红外图谱,须考虑多晶型的存在,但是当药物的不同晶型间红外光谱差异较小时则难以区别。
在使用IR法KBr压片制样测定药物晶型时,应注意研磨和压片过程可能会导致药物晶型的改变,此时可尝试采用石蜡糊法或溶液法测定。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中收载的甲苯咪唑及棕榈氯霉素均采用IR控制其晶型。
另外文献[5]中采用DRIFTS技术成功将葛根素的4种晶型状态(即晶Ⅰ型,晶Ⅱ型,晶Ⅲ型和晶Ⅳ型)分开,并分别描述其特性。
在定量分析方面,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S)与偏最小二乘法(PLS)相结合,可对卡马西平混晶的比例进行定量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ANN)相结合,定量分析了甲苯达唑A-C混晶样品,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对二次导数IR谱图的拟合处理,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6]。
利用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时,由于样品分散在无吸收的介质内,样品制备过程不受热能和机械能的影响。
因此,避免了制备过程中晶型的转变;此外,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粒径大小的影响不敏感、仪器通用性较强,使得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非常适于晶型的定量,尤其适于晶型之间转化规律及转化量的研究。
1.2近红外光谱法(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7-13]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是指波长介于可见光(VXC)与中红外(MIR)区之间的电磁波,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规定其波长范围为780 2526nm(波数范围约为12500 4000cm-1),NIR是最早为人们发现的非可见光区域,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7]。
物质在NIRS区域的吸收强度比其在中红外区域的基频吸收弱10 100倍。
NIRS 光谱的基本采集方式分为透射和漫反射模式。
一般而言,透射[Log(1/T)]方法用于透明样品,漫反射方法[Log(1/R)]用于不透明或存在光散射样品如匀浆、悬浊液、糊状液和固体。
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NIRS可以实现药品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目前,近红外分光光度法(NIRS)在药物晶型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市场上常见的NIRS光谱仪大多属于反射型尤其是漫反射型分析仪[8]。
文献[9]中采用近红外光谱法对国内硫酸氯吡格列雷原料的晶型进行分析,发现国内厂家生产的硫酸氯吡格列雷原料存在晶型不一致的现象。
文献[10]在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酒石酸唑吡坦原料药的多晶型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酒石酸唑吡坦原料药存在多晶型问题,且不同企业生产的样品混晶比例存在一定差异。
文献[11]采用近红外法对西咪替丁中有效A晶型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晶型的生物有效性最佳。
上述几项研究表明:NIRS可以对药物多晶型状态进行有效区分;但是近红外光谱的谱带较宽,特征性不强,对某些有机物官能团难以识别,无法进行结构分析,总的来说,其定性分析实质就是通过比较待测样品光谱与标准样品光谱的差异或者相似程度,对样品进行区分。
NIRS定量分析主要是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通过提取样品光谱与样品的含量之间的近红外光谱相关信息,建立相关的数学校正模型,通过这个数学模型预测未知组分的含量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