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30
INDIA1、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2、分层设色地形图(形象的表示地面高低起伏)3、地形剖面图(直观的表示地面高低起伏)是反映海面高度变化的多年平均值海拔与相对高度甲1 •拔一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相对高度一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等高线一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 匚匚 等高线 ___-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300才总绑00・100S(m) I 400r—r _ I高密坡陡等线集度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坡的陡缓。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AB山坡与CD山坡哪个陡?CD山坡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2・13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状态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山顶密闭等高线的最内层山脊(山的高处像兽类的脊梁骨似的高起部分)等高线向低处突出的地点的连线山谷等高线表现为向内凹进去(低处突向高处的地点连接起来)鞍部两山顶之间等高线不相连的地方陡崖一等高线相当密集或重叠的地方思考:能在地形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吗?怎么判断?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图3—6第二课时•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二)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的,方法是先绘好等高线,然后在不同的等高线上着上不同的颜色,_般是:海拔200米以下用绿色,200-500米用浅绿色, 500-1000米浅黄色,1000米以上用黄褐色,而且高度越大,颜色越深,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用白色。
—琳一本区北界好曲 撇哈拉以南IF 洲地形圈 分层设色地形图1褐色代表高山 白色代表雪线以上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澈...4^:1沙漠 黄色代表高原、 丘陵和山地苗 凡松业孤F ltxxr 細上|站J&油号扎罗山戏0—1IXHJ 来列U米以下冏(5JKTO—琳一本区北界好曲撇哈拉以南IF洲地形圈五种地形景观图地五种地形的识别高原:较大范围的、较平坦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形区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丘陵: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崎岖不平的地形区盆地:高、但相对崎岖的地形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较平坦的地形:地高线地形图可以根据等高线判可以通过地面不同的颜色来判断地面的高低。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内容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地形图教学目标•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对照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对照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活动一:自学教材概念表述: 海拔 、相对高度、等高线AB海平面(0米)B 点海拔A 点海拔A B 相对高度智力闯关题:甲山的海拔为 米,丁山的海拔为 米,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 米。
150********学案1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20020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0010010050米——等高距活动二:等高线地形图是怎么画出来的问题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有什么关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越度越缓。
陡缓活动三:小组探究活动四:认识山体的不同部位活动四:认识山体的不同部位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鞍部:两个山峰之间较低平的部位等高线重叠的部位活动五:能力展示1.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⑴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⑵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______米以上。
(3)如果要从A 、B 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
如果要攀岩,最好选择C 、E 中的_______处。
鞍部山谷陡崖400B E2、下列四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D300100200100300200300100200100300200ACDBN甲乙3、计划修建一条甲村到乙村的公路应选择蓝色方案,还是绿色方案,为什么?活动六:总结延伸地形图还有哪些类型呢?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地形图判断坡度陡缓 识别地形部位一目了然某一方向更直观课堂小结请问学们来谈谈你的收获本课时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