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第二则
讨论天理与人欲.
朱子认为理与欲的问题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
朱子认为:圣人至善,因此无欲;贤人次于圣人,需深思.
众人天理受蔽,更需努力,修炼道德,以绝私欲.
第三则:
廷秀问:“今当读何书?”曰:“圣贤教人,都提切己说话,不是 教人向外,只就纸上读了便了.自家今且剖判一个义利.试自睹当自家, 今是要求人知?要自为已?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曰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孟子曰‘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 利!’孟子虽是为时君言,在学者亦是切身事.大凡为学,且须分个内 外,这便是生死路头!今人只一言一动,亦步亦趋,便有个为义为利在里. 从这边便是为义,从那边便是为利;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向外便是趋 于不肖之途.这里只在札定脚做将去,无可商量.若是已认得这个了,里 面煞有工夫,却好商量.
【分析】
第三则
本节是讨论义与利的问题.
孔子把义利对立起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也不言利,“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朱子“重义轻利”。不否定“利”,提高生产力水平;但要重视道德修 养.
“义”是“天理之所宜”,“利”是人情所欲”,是“人欲之私”,要严守义 利分别.
朱子“学无深浅,并要辩义利”。
谢谢!
一年级大部分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在 心理上 ,都不 同程度 地带有 幼儿的 特征。 其思维 以具体 形象思 维为主 ,抽象 思维尚 处于初 步发展 的阶段 。从行 为上看 ,他们 往往表 现出好 奇、好 动、好 模仿的 特点。 从情感 上看, 他们易 兴奋、 易激动 、不够 稳定, 对具体 的人和 集体能 够产生 感情: 对音乐 艺术, 能够表 现出愉 快的心 情并产 生美感 。从意 志力上 看,他 们显露 出一定 的坚持 性和自 制力, 但在总 体上说 ,其意 志品质 还是比 较薄弱 的。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 ”又称 鲁班, 山东人 ,是我 国古代 传说中 的能工 巧匠。 现在, 鲁班被 人们尊 称为建 筑业的 鼻祖, 其实这 远远不 够.鲁 班不光 在建筑 业,而 且在其 他领域 也颇有 建树。 他发明 了飞鸢 ,是人 类征服 太空的 第一人 ,他发 明了云 梯(重武 器),钩 钜(现 在还用) 以及其 他攻城 武器, 是一位 伟大的 军事科 学家, 在机械 方面, 很早被 人称为 “机械 圣人” ,此外 还有许 多民用 、工艺 等方面 的成就 。鲁班 对人类 的贡献 可以说 是前无 古人, 后无来 者,是 我国当 之无愧 的科技 发明之 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