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建主义学习观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建构主义6个教学模式
1. 合作式学习模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2. 问题导向学习模式: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积累。
3. 项目式学习模式:学生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学习,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完成来提升学习效果和能力。
4. 任务驱动学习模式:教师设定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5. 情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相结合,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6. 社区学习模式:学校与社区合作,将社区资源和经验引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实践和社会参与能力的提升。
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有哪些布洛克(Bullock,1982)认为,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客观主义—分析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外部事件的考察;环境主义—环境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强化—人们行动的结果影响着后继的行为。
行为主义的客观主义观反映在教学上,认为学习就是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的链;教育者的目标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学习者的目标是在这种传递过程中达到教育者所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
行为主义者根本无视在这种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及心理过程。
认知主义者,诸如信息加工的理论家,基本上还是采取客观主义的传统。
他们认为世界是由客观实体、其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所构成。
他们与行为主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
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这些事物及其特性,使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其内部的结构。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在皮亚杰和早期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换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
从70年代末,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思想介绍到美国以后,对建构思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维果斯基在心理发展上强调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特别是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他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来实现。
另一方面,内在的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
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
另外,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对正确理解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所有这些都对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有很大的影响。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事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事实,我们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个人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
cognitive strategy英语教学法
Cognitive Strategy英语教学法是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策略,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这种方法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知识和意义的过程。
在Cognitive Strategy英语教学法中,教师通常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 激活学生的前知:教师会先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并尝试将新知识与学生的前知相联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知识。
2. 强调学习策略:教师会教授学生一些具体的学习策略,如复述、精加工、组织、计划、监控等,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英语。
3.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活动:教师会设计多种类型的学习活动,如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帮助他们全面发展英语能力。
4. 鼓励自主学习:教师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能力,以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我调整和改进。
总的来说,Cognitive Strategy英语教学法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成为更加自主、有效和成功的学习者。
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摘要: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基础,分析战略管理课程的特点,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建构主义学习观融入到战略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支架式探究学习方法,利用ERP软件进行情景模拟,同时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向知识的合作者和促进者转变,据此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对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战略管理课程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建构主义;支架式探究;战略管理在提倡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建构主义学习观逐渐受到高校教师及学者的关注,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改革也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战略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学习的高阶段课程,是研究关乎企业生存及发展方向的一门高度综合性课程。
由于战略管理的周期长,决策因素涵盖的变数较多,无法简化成简单的函数或模型,同时需要培养学生的战略思考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这种需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也很难融入到教学课程里面,教学效果也不明显,为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本文在研究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础上探索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希望对于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及战略管理课程的特点1.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论基础在研究建构主义学习观时,首先应该回顾建构主义的理论渊源,对建构主义作出重要贡献的学者首推皮亚杰及维果茨基。
皮亚杰在研究儿童认知的过程中提出了同化和顺化的理论要点,所谓同化就是吸收外部环境的信息并融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这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而顺化是如果现有的认知不能同化外界环境信息,平衡状态被打破,那么认知结构被重组或调整,认知过程就会创造或修改新图式达到新的平衡。
另一位学者维果茨基的刺激反应理论对建构主义影响较大。
维果茨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分为高级心理机能与低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是人和动物为生存和发展共同的拥有的,包含感觉、直觉、直观的动作,冲动的意志等;高级心理机能是受意识支配的并且为人所特有的,是“指观察(有目的的知觉)、词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预见性意志等”。
朴光赫 石庆华 陈国喜(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摘 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本文立足管理学课程的新时代要求,针对目标、内容、成效三方面的问题,提出课程建设改革思路,回顾总结已取得的教学成效,探讨“以思政引领,价值塑造”为方向课程建设思路和建设途径,为今后的管理类系列化课程改革提出了积极的方向和建议。
【关 键 词】管理学课程 ;教学改革;延边大学经管学院【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352(2023)05—0072—04【收稿日期】2023-06-20【作者简介】朴光赫(1968-),男,吉林汪清人,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学科主任;石庆华(1965-),女,吉林龙井人,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授;陈国喜(1984-),男,吉林九台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
“管理学”课程是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以管理知识、管理能力、管理素质有机融合培育为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管理思维能力、管理创新能力。
课程以培养扎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培育具有融合创新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优秀管理者为课程教学使命和责任。
管理学课程在高校经管类学生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前沿性、引导性、创新性的作用。
因此,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于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新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是党的十六大来我国高等教育中一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义深远的伟大工程和战略工程。
“马工程”管理学课程教学要将中国企业实践与经典管理理论结合,要充分体现出中国情境下管理理论发展成果,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念和认识贯穿于教学内容中[1]。
认知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认知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1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超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人们对与工业化时代相关的传统学习观点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培训形式存在的问题的认真反思,试图通过技术的支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创造新的学习方式和相应的教育教学培训新形式。
与注重外显行为的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义和类似于计算机操作的信息加工模型不同,建构主义是一系列类似的关于学习和教学的新思想的集合,而不是单一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只有通过解释自己的经验才能建构自己对现实的理解;学习者只有通过广泛的社会咨询,才能创造出具有社会意义的新知识;学习者只有沉浸在人类文化的语境中,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
20世纪90年代迅速流行的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承认,教学设计领域最深远的变化是源于建构主义。
他们认为,建构主义原则可以提高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虽然建构主义的范式并没有颠覆认知和行为心理学的客观影响,但它对一代教学设计者的影响确实是可圈可点的,与其他关于学习的创新思想一起,必将对这一领域在新千年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习理论的新世纪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与建构主义思潮同时产生的还有有关学习的情境理论、社会文化理论、活动理论、学习的生态理论、日常认知与推理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等。
所有这些创新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一样都建立在与传播学、行为主义和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义完全不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基础上,而且它们彼此之间在理念与方法上惊人的一致,并具有很多相同的假设和共同的基础,这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学习理论的新世纪。
有关学习的隐喻也从学习是反应的强化、学习是知识的获得,转变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学习是意义的社会协商、学习是实践的参与,由此,与之相对应的新的教学隐喻也凸现出来,即教学是创建优化的学习环境、教学是组建学习者共同体、教学是构建实践共p-]体等。
《治理学》课程思政教案设计思路一、教学理念治理学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包含人才培育的多個方面,从事治理学课程教学的教师更应当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
治理学教师应当有立德树人的使命感,爱岗敬业,发挥自身的作用。
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教师、辅导员的任务,更应当是全部教师的共同目标,全部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学问和技能,同时还应肩负传递思想的任务,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向上思想的观念,养成健全人格,使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表达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治理育人、文化育人,形成长效化的育人机制教学中将课程育人资源融入专业教学中,实施了“课程思政”教学。
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赐予的荣耀使命,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二、教学模式本次教学运用了“探究觉察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构造为:“回忆复习--铺垫导入---探究学问---鼓舞创”三、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总思路治理学课程思政育人典型案例教学模式内容,首先,必需保证有鲜亮的案例主题及所结合的章节,这是完成治理学课程原理教学任务及思政育人教学任务的必要前提条件,否则,案例教学就成了无的放矢、无源之水;其次,要有明确的案例教学的意义,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把握哪些根本的原理,受到哪些方面的思政教育;再次,要结合治理学相关原理,选择恰当的案例进展诠释,要求所选案例应贴切、紧凑,既能形象生动地说明原理,使学生易于理解,并从中受到思政育人方面的启发,又能够在规定的教学打算所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治理学原理的教学任务;最终,要对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其成果进展反思,一方面,可以准时了解此次案例教学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为以后从事案例教学供给有益的借鉴。
固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应用、教师富于情感的语言演绎,等等。
〔二〕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设置了学问传授、力气培育、思想育人等三个方面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战略顶层设计课程背景:企业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决策,而企业决策的核心依据,就是构成企业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的战略价值体系的构建,而这个战略价值体系,我们称之为“战略顶层系统”,具体到企业内部,就是企业的“战略定位系统”。
从而让企业在战略定位的指导下,构建决策体系,带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本课程将针对创新大时代下企业家的长期战略思考所面对的各项难题,以及战略构想下从社会到产业再到企业的一系列关系,训练企业家建立属于自己的战略定位系统,从而学会系统性地建立企业战略决策依据体系,让企业家真正拥有长期主义的战略顶层思维的系统优势,帮助企业决策得到系统性的提升,让企业战略有道,顶层构想有系统。
课程收益:■系统性学习顶层设计思维,提高企业掌舵人的战略思维系统性和领导力;■探索五大定位体系,打开企业管理者的创新思维,提升领导者战略思维和竞争格局;■借助系列顶层设计工具,剖析阻碍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障碍,从顶层价值入手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国家最新政策,解读经济发展规律,深度透析产业发展趋势,发现产业“利润区”改变产业“游戏规则”。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课程对象:企业董事长、股东、企业接班人、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课程方式:专题演讲+案例剖析+现场点评+情景学习+工具操作+微咨询实操课程亮点:咨询式总裁班:运用特训形式,融入咨询手段!实操应用工具:价值百万的咨询工具大揭秘,商业模式创新简单化、工具化、实用化!实例现场分析:专家教练现场分析点评您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商业模式,为企业经营指路导航!课程体系:战略顶层设计逻辑产品定位课程大纲导入:社会现状分析一一战略顶层设计的起点与脉络 案例分析:互联网出行造就滴滴第一讲:战略顶层设计一一把控企业决策依据 一、战略定位就是找到企业未来的价值 1 .中国未来十年商业机遇 2 .大时代下的战略定位重塑 二、如何成为先驱而不是先烈 1 .认识行业发展阶段2 .区分企业价值定位与战略定位 三、战略定位体系的流程链条 1 .先愿景使命确定战略方向2 .再价值定位结合企业基因确定战略定位客户定位 市场定位价值定位基于社会现状的企业价值原点 战略定位基于价值定位匕产业发展阶段的战略核心 客户定位 基于战略定位的客户选择 市场定位基于战略定位的市场选择基于客户定位与产品定位市场定位的产品规划案例分析:连锁轰趴项目一一娱乐业发展阶段解读定位成长第二讲:战略定位体系原点——价值定位一、产业本质思考——生活方式决定产业本质1.社会需求决定商业价值2.商业价值解读——企业战略初心与未来3.企业战略愿景的今天明天后天——价值定位解读战略内涵二、生活方式与产业关系1.生活方式与细分定义价值基础1)社会文化决定生活理念2)细分市场观念决定市场选消费族群和生活方式细分:消费者收入和观念决定2.消费需求结构与场景构建企业核心价值消费者需求:是消费者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企业价值:打造客户消费价值的场景体系消费场景与生活方式:决定未来产业生态定位与话语权3.核心价值与价值链结构决定产业链定位与企业的社会价值企业核心价值:决定企业价值链定位与价值链关系2)价值定位决定企业赛道选择与产业价值链定位3)价值定位与产业链、价值链共同构成企业战略顶层战略基础案例分析:小米科技——智能生活场景构建未来智能生活方式生态第三讲:战略定位与行业发展阶段一、行业阶段——判定行业阶段,选择领先模式1.第一阶段——蓝海红海化2.第二阶段——饱和细分化3.第三阶段——平台标准化4.第四阶段——产业生态化二、根据行业阶段和产业地位定位战略模式1.认知行业周期2.认知产业趋势3.发现企业基因4)找到战略定位案例分析:从淘宝、京东到拼多多——电商场景发展史看产业规律与战略定位第四讲:战略定位体系内涵——客户定位、市场定位与产品定位模块一、客户定位1.客户画像1)客户需求场景画像2)客户数字化生活路径画像案例分析:三只松鼠——从年轻人带动的全民坚果生活2.客户的四大结构1)标杆客群2)主力客群3)潜在客群4)成长客群客户分析工具——消费者四象限工具解读模块二、市场定位1.市场的选择原理原理一:市场心智机遇第一原理二:市场延展空间为方向原理三:服务半径和市场成长为节奏2.市场结构的分级逻辑1)区域市场结构逻辑——认知城市群体系2)细分市场认知逻辑——零售无限细分,服务城市分级3)新时代下市场发展趋势——数字化生活市场重建式再定义案例分析:三只松鼠城市布局体系3.布局节奏的阶段划分1)市场聚焦样板阶段2)市场复制规模化阶段3)定位升级与市场延伸阶段案例分析:星巴克的市场下沉与华莱士的品牌规模化案例分析:海澜之家——超越互联网的体验式男装服务平台模块三、产品定位三步法第一步:明确产品方向1)产品发展趋势分析2)数字化经济产品结构变化3)生活方式创新时代生态产品布局与分工第二步:制定研发规划1)入口产品与流量产品2)客户心智产品创新3)爆品规划与打造4)整合研发的产品线体系第三步:展现结构1)新经济时代下产品定位:升级与产品体系案例分析:逻辑展示——产品定位与产品体系2)让产品自己说话:会圈粉的产品才能真正的体现产品定位优势案例分析:keep的产品逻辑让产品定位锁住消费者心智第五讲:战略定位体系落地一、战略定位体系落地三要素1.落地切入点的选择——体验经济给我们最好的时代1)战略视野——战略切入点的制定起点2)战略落地切入点——战略落地决策的依据3)体验经济时代——定位落地的先锋4)产品or场景一一落地场景决定战略未来案例分析:瑞幸咖啡——隐藏在冷门的咖啡市场背后的办公室社交场景服务平台2.客户定位的系统思考——客户定位四象限工具的使用1)客户需求——细分基因与市场2)客户细分——消费能力与消费观念二元矩阵3)客户引爆点——分析客户体验点4)场景——客户定位分析四象限案例分析:美优洁车——年轻人品质生活服务体系3.产品定位的聚焦分析——场景打造构建新体系1)客户需求与体验分析2)产品定位与客户场景体系逻辑3)产品场景和产品体系构建4)产品定位的聚焦与创新案例分析:美团背后的产品体系——从送外卖到城市数字化流量服务平台课堂练习:战略定位系统的小组训练二、战略定位体系的商业模式设计案例解读案例一:瑞幸咖啡——都市时尚年轻人整合平台的办公室社交商业模式案例二:拼多多——集采平台的反向价值链社交电商商业模式案例三:藏獒——德钦贡森——犬产业国际化的商业圈层整合商业模式课后总结与回顾:完成战略定位系统脉络图,构建企业战略角色框架。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22卷第1期[收稿日期]2023-08-17[基金项目]内蒙古财经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企业战略管理”(2023XJJPKC01)[作者简介]王景峰(1978—),男,山东菏泽人,内蒙古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从事战略管理研究。
研究生精品课程《企业战略管理》“六位一体”教学过程设计与实践王景峰,王传琴,周 岐(内蒙古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研究生精品课程《企业战略管理》“六位一体”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践。
对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不高、学生参与度不足等问题,基于OBE 等教学理念,融合了模块化教学、本地化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将看慕课、读文献、讲原著、辨问题、析案例、入实践等六个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出系统完整的研究生精品课程“六位一体”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框架。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研究生;精品课程;教学过程[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71(2024)01-0062-05 一、引言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优秀的精品课程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点工作。
从2003年起,以教育部印发《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为基点,开始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2019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升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高校教学也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内蒙古先后出台《内蒙古教育现代化2035》《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旨在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端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2021年高等教育学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25一、单选题(共30题)1.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控制或影响逐渐加强出现于()。
A:古希腊B:古罗马C:中世纪D:现代国家兴起之后【答案】:D【解析】: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控制或影响逐渐加强出现于现代国家兴起之后。
2.教师成长过程中,独立工作积累经验阶段一般要经过()。
A:1~2年B:2~3年C:3~4年D:4~5年【答案】:D【解析】:教师的成长一般要经历独立工作积累经验的阶段,这一阶段一般要经过4~5年。
因此,答案选D。
3.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
A:永恒主义课程观B:改造主义课程观C:科学主义课程观D:结构主义课程观【答案】:B【解析】: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改造主义课程观。
4.一般认为,案例教学法首创于()。
A:斯坦福大学B:牛津大学C:北京大学D:哈佛大学【答案】:D【解析】:一般认为,案例教学法首创于哈佛大学。
5.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
A:待遇激励法B:事业激励法C:情感激励法D:股权激励法【答案】:D【解析】: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股权激励法。
6.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基础为()。
A:通识教育B:公平教育C: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人的自由发展学说【答案】:C【解析】:高等教育目的是依据总的教育目的,从高等教育实际培养任务出发制定的。
我国对教育目的有明确的规定,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高等教育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基础。
7.英才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支撑者是()。
A:个人B:国家C:国家和个人相结合D:学校【答案】:B【解析】:英才高等教育阶段体现了传统高等教育特征,注重少数治国人才和专家的培养。
英才高等教育的支撑者是国家,国家几乎承担了对高等教育的全部投资。
《培训与开发》(主编:石金涛)复习题第一章:现代培训与开发导论一、填空题。
1、现代人力资源的内容“新3p”,即______、______、______。
2、老“3p”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相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更加强调______和“______”。
4、______实质上是人力资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投资实现的,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造技能、领导与管理技能等。
5、根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______、______、______三大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中属于“发展”职能的重要环节。
6、______是企业培训方式上的革新,它不仅让学习与工作同时进行,而且使培训的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大幅度的节约。
7、麦克里兰70年代提出了______,进一步让实际工作者认识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显示意义。
8、所谓3C指______、______、______。
9、网络的运用,也使得培训“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______”。
10、“____”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11、_____、______是实施企业领导胜任力开发的重要保证。
(正确的方案、正确的实施)12、_____实际上是人力资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通过___实现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3、______是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代培训)14、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现代培训师的终极要求。
15、______是决定工作绩效的持久品质和特征。
(胜任能力)16、______成为高绩效员工的能力标杆和行为参照。
(胜任力模型)二、名词解释1、培训与开发:是指针对组织中各类人员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理念、素养或素质,乃至岗位规范、职业发展等开展的一系列学习、提升、发展活动的总称。
2、学习型组织:是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观念,它倡导再造、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理念与方法作为保持竞争力的有利武器。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不同课程的学科专业特点,分别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1]。
为此,各高校纷纷就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对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进行挖掘和教学设计[2]。
“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强的综合课程。
下面,对“战略管理”课程思政整体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战略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1.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享誉国内外的战略思想,这些战略思想不仅是文化瑰宝,对当前的企业战略管理问题也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教师将我国古代与近代战略思想与“战略管理”课程内容结合进行讲授,能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按照管理的规律进行科学思维。
2.紧密联系时政,建立制度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战略管理”与内外部战略环境息息相关,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国际风云际会都会影响到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需要教师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等环境进行分析。
因此,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要与时政紧密结合,并将西方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与中国传统结合、与中国的国家战略结合,以此使学生建立制度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和人生规划,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战略管理”是有关企业战略规划与发展的课程,其战略分析、战略制定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三阶段对学生的职业和人生规划同样适用,教师在教授这些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规划职业、人生、家庭。
教师还要通过战略思想的灌输,引导学生树立责任主体意识,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战略管理”课程思政整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战略管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和战略素养,提升学生战略分析能力,强化学生战略评价、制定与选择能力,加强学生战略实施与控制能力。
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构建和实践作者:仵博何国坤陈锐浩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第23期资源建设文/仵博何国坤陈锐浩作者简介:仵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主任;何国坤,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副主任;陈锐浩,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教育技术部部长摘要:针对高职院校信息技术难以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问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六位一体”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治理机制,保障教育信息化可持续良性发展;构建“六维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体系,创新具有高职特色的“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制“三层两保障”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教育治理模式,实现教学质量评价全面化、培养方案个性化和教学过程精准化。
在保障机制、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教学模式、标准规范、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八个方面,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引领教育教学可持续创新发展,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 IT治理信息技术一、案例简介2008年9月,针对高职院校信息技术难以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问题,依托国家示范校项目和国家行业标准研制项目,依据联通主义学习观和建构主义教学观理论,项目组对构建教育信息化体系进行研究与实践。
2012年3月,项目组研制的高职信息标准被采纳为国家标准。
经过七年的持续实践,探索出一套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保障机制,提出以战略治理为目标、以机制治理为保障、以数据治理为核心、以安全治理为重点、以服务治理为目的、以项目治理为手段的“六位一体”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IT)治理机制,保障教育信息化可持续良性发展;二是围绕教学环境改造、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平台搭建、教学模式创新、标准规范研制、信息素养提升六个方面,构建了“六维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体系,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三是研制了“三层两保障”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教育治理模式,汇聚教学平台、评价系统、课堂行为(含视音频)等课内外数据(消费、考勤、奖惩、社团活动、智能监控、网络行为等),通过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分析,为教与学提供全面精准服务。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No.10,2021 Sum No.5262021年第10期总第526期摘要数字经济时代,大学课堂的授课理念、师生角色、授课模式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建构主义理论所推崇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范式,在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尤其是从中衍生出来的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所支持的学习范式,探析“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并结合PDCA戴明环这一管理工具,以“创业管理”课程为例,分析了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路径,发现体验式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建构主义;体验式学习;PDCA环Research on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Paradigm// ZHANG SupingAbstract In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hilosoph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rol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the teaching mode.The“student-centered”learning paradigm advocated by constructivist theory has received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ing the teaching mode,especially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 refers to a teach-ing mode in which teachers need guide and stimulate students to construct knowledge and develop learning abilities by creating specific scenarios.Based on the learning paradigm supported by constructivist theory,we use the PDCA cycle as a management tool to 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pro-cess in the“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course.And we find tha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experiential teach-ing can better improv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learning result.Key words constructivism;experiential learning;PDCA cycle1引言数字经济时代大学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授课方式都随着科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了重大转变,亟须变革整个教学过程。
CDIO-OBE教育理念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摘要: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文章在结合广义实践教学理论和原则,利用CDIO-OBE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构建了我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体系,最后,利用问卷调查法对本校实施效果和改进措施进行了反馈,并为进一步推广,增加和保障实践教学的时效性提出建议,对我国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CDIO-OBE教育理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基金项目: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OBE理念下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研究”(辽教办[2021]254号)。
作者简介:韩颖(1979—),女,辽宁大连人,教授,从事高校教育管理研究。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学校是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教学是阵地中的重要一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是教学实效的最佳检验方式。
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构建共同实践推进的大格局刻不容缓。
一、现实困境首先,学校的领导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表现在经费支出结构、实践经费支出、师资队伍安排结构不合理,缺乏对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理念的宏观认识和微观把控,无法给师生创造实践教学的有利环境,实践没有有效的监督体系、保障体制、激励机制的引导和督促,实践效果得不到保障,问题得不到反馈。
其次,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表现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教师自身能力和精力有限,对学生缺乏系统培训,组织、协调、管理、控制能力不强,无法胜任实践教学基本要求,现有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单一,内容更新换代慢,缺乏可借鉴经验,老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
最后,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表现在因为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比情况不一,学生对理论知识没有明确的认知,对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认同,应试教育观念和学习目的功利化,认为与升学和就业没有关系就没有兴趣参与,没有目标动力和创新探究意识。
课程设计论文课程名称: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设计论文名称: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设计院(系):商学院专业:08工商管理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单位:工商管理系姓名:史烽职称:副教授2011年7月1日课程设计评分标准1课程设计小组分工说明摘要企业发展战略是针对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整体性谋划。
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机床生产的国有企业。
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已任,制定并实施了“以市场为中心,科技为主线,认真实施高、中、低,大、中、小,新、特、奇的产品开发方针,突出高中低以高为主,大中小以大为主,新特奇以新为主”的产品总体发展战略。
随着国家出口政策的改革,机床行业有很大的市场前景,面对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迫切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以保持和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本文在整合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等理论的基础上,首先运用PEST大环境分析和五种竞争力模型对公司所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分析,明确机床行业竞争形势和公司的竞争地位。
其次,通过公司的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对内部战略环境进行逐项分析后,构建SWOT矩阵综合分析公司发展的内外部因素,选择和制定公司、竞争和职能层级上应采用的发展战略组合,如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一点战略。
最后,运用平衡积分卡有针对性地提出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实施阶段所需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机床行业目录引言 (6)1项目背景与前期准备 (7)1.1 项目背景 (7)1。
2 企业介绍 (7)1.3 前期准备: (7)2企业经营外部环境分析 (8)2。
1PEST分析: (8)2。
2 行业分析(五力模型): (9)2。
3 消费者(或目标市场顾客)行为分析: (11)3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11)4战略选择与制订 (13)4.1 战略选择(SWOT分析) (13)4.2 企业战略 (15)4。
2。
1 企业总体战略(公司战略) (15)4.2。
基于构建主义学习观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作者:张颖
来源:《学周刊·上旬刊》2014年第08期
摘要:战略管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本文在构建主义学习观的指导下,以应用为导向,对战略管理课程进行了全新的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指导下,将战略管理教学环节分解为四个阶段:理论认知、案例分析、沙盘模拟、实地调研,并且明确了四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具体的实施手段。
关键词:战略管理教学模式构建主义学习观
我国正处在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传统教学模式同新型教学模式的对抗融合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
战略管理作为经管类本科生的一门核心主干课,其宗旨在于系统地介绍战略管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具备全面的战略管理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实战能力,以便在未来能为保持和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做出贡献。
本课程不仅具有理论性和高度综合性,还具有非常强的实践应用性。
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未来职业阶段应用能力的培养,比如加拿大的“能力中心课程开发型”教学模式,德国的“FH企业主导型”教学模式等。
研究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教学模式达到“洋为中用”,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应用为导向的现代化教育模式是广大教育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构建主义学习观的内涵
构建主义学习观是由来自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同时伴随着对认知心理学的批判和演变,后被维果斯基、斯腾伯格和尔伯格等人陆续发展和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心理学领域中,并形成一股强大的“洪流”。
构建主义学习观区别于传统的学习观,传统的学习观即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这两种传统的学习观的理念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达到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只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记忆、存储、提取和简单的运用,达不到有效的学习效果。
而构建主义学习观的理念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认为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自身的思维进行有意义的构建并获取新知识,从而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二、战略管理课程特点
战略管理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为战略管理课程构建主义学习观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首先,战略具有长远性的特点,企业战略考虑的是企业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发展方向问题,企业既要考虑短期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培养学生长远的战略眼光是非常
重要的,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主动性去自行关注经济发展形势并运用战略决策能力去分析形势。
其次,战略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进行战略决策需要掌握经济管理类各门学科的知识,并形成系统思维,企业经营过程中各部门的决策和运作都是在战略导向中进行的,因此学生对于管理类各门课程的认知及整体构架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战略具有总体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因为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宏观蓝图,往往是由高层管理者作出战略决策。
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很难得到对口的实习机会,所以战略管理课程基于构建主义学习观可以安排沙盘模拟的方式来弥补实践的不足,学生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下全真模拟企业经营过程进行战略决策。
三、基于构建主义学习观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针对战略管理课程的特殊性,以构建主义学习观为理论指导,设计一个应用性很强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框架图如图1所示。
以理论认知、案例分析、沙盘模拟、实地调研四部分教学环节为主线,结合学生的多元化学习方法和教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构建主义学习观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
图1 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框架
(一)理论认知
这部分是首要内容,正所谓理论指导实践,只有先把理论知识学扎实了,才能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理论部分学习起来比较枯燥,这时候教师不能一味地用讲授教学法来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应该尝试在理论讲授之前对相关内容进行设问,问题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便引起学生兴趣,从而使他们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的难点在于教师案例的选择。
在单个知识点的传授过程中可以选择德鲁克式的短小精悍的案例,在综合知识点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选择哈佛式的冗长但面面俱到的案例。
总之,案例分析环节的教学过程要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学生分组进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分析与讨论并发言展示成果,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以及理论的升华。
(三)沙盘模拟
沙盘模拟是在设定的情景条件下,通过软件和教具操作,运用战略管理综合知识对企业进行虚拟经营的教学方式。
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式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感受企业经营实战中的冲突,进行“无硝烟的战争对抗”。
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代表六个互相竞争的企业,每个学生扮演一个角色,在做中体验各角色的职责和任务并进行战略决策,对经营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小组形式的对抗也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企业间的竞合观念。
(四)实地调研
这个环节是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或课题,学生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完成调研,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形成调查报告。
实地调研可以让学生更为真实地感受到企业的经营过程和战略决策过程,主动对问题进行调查取证和分析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等。
参考文献:
[1]邹立清.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模式设计[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6).
[2]吕秀梅.基于构建主义的金融理论前沿教学探索[J].探索与实践,2013.
[3]袁界平.应用多维互动法改进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初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4).
[4]何松彪.战略管理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2.
本文系校级教改课题项目“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颖(1985- ),女,辽宁大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
(责编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