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2.94 KB
- 文档页数:2
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成功经验案例分析高等院校运动队在体育运动中一直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高水平运动队更是备受关注。
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不仅能够带动体育事业的发展,更能够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对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某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成功的经验案例,让我们了解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关键要素以及成功的经验。
一、人才培养在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中,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要想打造一支具有竞争力的运动队,必须注重人才培养。
在该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中,首先要求每名运动员有扎实的基础技能,强大的持久力和出众的比赛经验。
因此,针对不同项目和运动员的不同特点,该校专门制定了不同的训练计划和方案,来帮助每名运动员在技术、体能、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此外,人才培养还包括对教练员的培养。
教练员是高水平运动队中至关重要的人员之一。
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有较强的领导力和技术管理能力。
在该校的高水平运动队中,专门设立了教练员培训项目,每年选派优秀教练参加各种培训、学术交流与实验研究,促进了运动队和教练员队伍的全面发展。
二、优秀的设施和资源保障在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中,设施和资源的保障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要素。
运动员需要良好的训练设施和器材支持,才能获得更好的成绩。
该校高水平运动队积极争取资源,获得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确保各项设施和资源齐备的前提下,更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科技应用,以不断提升高水平运动队的整体实力。
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培养方式运动队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是高水平运动队成功的重要保障。
该校的高水平运动队不仅严格遵守训练和比赛规则,而且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管理和个性化培养。
此外,高水平运动队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进运动员自身的全面发展。
四、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合作高水平运动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合作。
该校高水平运动队与多个企业、机构和政府部门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不仅在资金、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得到优秀的保障和支持,更能够借助广泛的社会网络,为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265作者简介:张玉强(1983—),男,汉族,山西太原人,晋中信息学院体育教学部,体育学硕士,讲师,从事羽毛球教学及训练工作。
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及管理分析张玉强 晋中信息学院体育教学部摘要:在新课标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高水平运动队是高等院校实行教学改革的主要路径,能够提升运动员们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促进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这是近些年来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高等院校组建一支高水平的运动队,主要是利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优势,多渠道的培养体育竞技类人才,为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光发热,整体提升我们国家的体育实力。
因此,本文分析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以及管理。
关键词: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功队;训练;管理分析高水平运动队,指的是能够代表我们国家大学生参加国际体育比赛的运动队。
现阶段,根据我们国家高等院校运动队的发展情况来看,不管是竞技体育水平,还是文化知识水平,和高水平运动队之间的差距还很大。
高等院校为了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开展多渠道的培养机制,对此,教育部门为高等院校制定了很多招生政策,将高水平运动员作为招生对象之后,能够整体增强高等院校的体育氛围,进一步提高运动员体育比赛的成绩。
一、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现状分析(一)文化学习现状高等院校通过特招招收的体育尖子生,通常来说,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数理化的基础更为薄弱。
现阶段,大部分高等院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对于特招入校的体育尖子生的文化学习安排方式不太相同,其一,将这些体育佼佼者分在同一个班级进行文化课学习;其二,将这些高水平体育生穿插在不同的班级进行学习;其三,先在预科班学习,学满一年之后在送往各个专业学习文化课程[1]。
以上这三种形式的安排都是高等院校经过反复实践得出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这三种安排形式都有各自特色,总体学习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学生生源现状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基本上都是来自专业队或者省体校特招,通过体育考试正常录取、降分录取的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目前,在我们国家的高等院校招入的优秀运动员大约占了17%,降分录取的占49%,正常录取的占35%;来自体育院校的学生们占到一半以上,其他基础高中学校仅仅占了25%。
我国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在我们这个大时代,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可谓五花八门,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你看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体育,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
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招募运动员,希望能在全国大赛上出彩,拿个冠军什么的,真的是“求之不得”啊。
说起运动队,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强身健体,可别忘了,培养团队精神也是一大重点。
大家一起训练、一起拼搏,心里那个默契,简直就像老鼠拉秧,满满都是劲儿。
不过,光有热情可不够,咱们也得看现状。
高校在资源分配上,往往还是倾向于学术,运动队的经费、设施等可就显得捉襟见肘。
有的高校甚至连个像样的训练场地都没有,运动员们只能在操场上“扎堆儿”。
这就让不少运动员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要取得好成绩,真是“说得容易,做起来难”。
想想那些每天拼命训练的学生,光吃喝拉撒都得精打细算,压力山大呀。
再说了,教练也是关键角色。
有些高校的教练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的还带着偏见,觉得“这运动员就是个‘二把刀’”,这可就影响了运动员的自信心。
有些运动员明明是个潜力股,结果却被埋没了,真是“兔子不吃窝边草”,我们不能就这样让人才流失啊。
想要把运动队建设得高水平,得从教练的培训和选拔上狠下功夫。
运动员的生活条件也是不能忽视的。
有些高校的运动员宿舍条件差得令人咋舌,想想一个运动员要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怎么可能全心投入训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训练条件,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发挥实力。
运动员也是普通学生,他们也希望有一个温馨的“家”,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绽放光彩。
说到这里,咱们得考虑一下发展对策。
建议高校加大对运动队的支持力度,别再让这些年轻的小伙子们“打水漂”了。
可以多设立专项基金,改善训练设施,甚至可以考虑引入一些企业赞助,毕竟“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运动员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一定会给学校带来光辉。
教练的选拔与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关于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研究主要集中在经费的来源和支出中,其中经费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学校拨款、自筹资金、校体企结合和体育赞助,而支出的费用主要包括比赛费用、教练员的工资奖金、运动员生活补助、医务监督、后勤保障、器材设备和场地维护等。
1.1 国内关于经费来源的研究1.1.1 关于学校拨款的研究杜力萍研究了四川省八所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普通高校,得出:四川省试办高水平运动队高校的训练经费主要是学校内行政拨款,西南交大和四川大学以整体经费的形式进行划拨,其他学校以运动队或实训队员人数进行划拨,还有的以补贴的形式进行划拨。
但是除了西南交大和四川大学的经费比较充足外,其余高校的经费比较紧张[3]。
张新建、孙麒麟等对29所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其中包括4所“985工程”高校、7所211高校)进行调查得出,学校拨款是211高校和一般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985工程”高校的学校拨款比例也占高水平运动队经费综述的50%以上[4]。
王波对陕西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投入状况进行调查得出,03~04年陕西省十所试办高校的经费投入普遍偏低,仅能维持运动队生存,甚至由于经费短缺无法参加高水平竞赛,而这些经费的来源仅限于学校经费预算和专项经费[4]。
夏尧远指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来源本就单一,仅靠学校拨款,某些高校追求队伍数量,导致经费更加短缺。
究其原因,正如辛峰在《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指出一般:由于高校需要花费巨资维持日常基本开销,以及硬件的购入、教学管理、师资力量与校际交流等,因此高校不可能对高水平运动队提供高额的经费拨款[5]。
1.1.2 关于政府和校体企结合解决经费问题的研究关于政府拨款、校体企结合解决经费问题的研究较少,李红军、商勇等指出,绝大多数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都是学校的体育经费,国家并不进行专门的行政拨款,但是学校体育经费却十分有限,根本无法满足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3]杜力萍.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33(3): 120-123.[4]张建新,孙麒麟,毛丽娟.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筹融资现状与策略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36(5): 6-9.[4]王波. 陕西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调查[J]. 体育学刊, 2006, 13(6): 82-86.[5]辛峰. 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 2010, 29(6): 728-729.需求[6]。
第16卷第2期 2009年2月 体 育 学 刊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16 No.2F e b .2009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张春合1,彭庆文2(1.怀化学院 体育系,湖南 怀化 418008;2.清华大学 体育部,北京 100084)摘 要: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发展状况着手,在肯定对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探究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解析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出现问题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 键 词:运动训练;高水平运动队;体教结合;中国高校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2-0055-04Negative effects of and intervening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high performance college sports teams in ChinaZHANG Chun-he 1,PENG Qing-wen 2(1.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418008,China ;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a 100084,China )Abstract: By review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college sports teams in China, the authors probed into negative effects produc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sports teams on such aspects as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while positively specifying its tremendous functions in boosting the reform of the competitive sports system in China, analyzed causes for and occurrence mechanisms of negative effects occurr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college sports teams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responding and intervening strategies.Key words: sports training ;high performance sports team ;combination of sport and education ;Chinese universities收稿日期:2008-09-13基金项目:2007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07YBB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