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9《鲸》
- 格式:docx
- 大小:12.79 KB
- 文档页数:3
《鲸》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态特征、进化历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该课文的主要内容及笔记:
一、鲸的形态特征
鲸是哺乳动物,体型巨大,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
须鲸的体型比齿鲸大,没有牙齿,只有鲸须,用于过滤海水中的小鱼小虾。
鲸的皮肤上有许多皱纹,头部形状因种类而异,有的鲸长有背鳍和胸鳍。
二、鲸的进化历程
古代鲸是陆地生物,后来逐渐适应水中生活,进化为现在的鲸。
鲸的祖先与现在的河马相似,生活在陆地上,后来逐渐演化成水生动物。
三、鲸的种类
须鲸:包括蓝鲸、座头鲸、露脊鲸等,以小鱼小虾为食。
齿鲸:包括抹香鲸、虎鲸等,以大型鱼类和海兽为食。
四、鲸的生活习性
鲸是群居动物,通常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
鲸是温血的、胎生和哺乳的动物。
幼鲸靠母体的乳汁哺育长大。
鲸在海洋深处觅食,但也会随着食物迁移到浅海地区。
鲸有复杂的交流方式,通过声音、姿势等方式与同伴沟通。
鲸在繁殖季节会进行交配,怀孕期大约为11个月左右。
鲸在死亡后会沉入海底,成为海底生物的栖息地。
五、总结
《鲸》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让我们对鲸这种神奇的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性,因为鲸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四年级语文下册《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增加对鲸的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信息整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鲸的进化过程和分类特点。
2. 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信息,进行拓展学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到鲸,激发学生对鲸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初步理解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画出生字词。
3. 合作学习,深入理解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鲸的理解,分享查找的资料,共同理解鲸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4. 课堂讲解,解答疑问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运用,巩固知识学生进行小练笔,运用所学知识,写一写自己对鲸的理解。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布置作业,巩固课堂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3.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2. 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四年级语文下册《鲸》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鲸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语文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鲸》主要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述和有趣的传说,引发了学生对鲸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2 生字词:生字词包括“鲸、哺乳、海洋、搁浅、繁殖”等,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并能够正确运用。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鲸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等专业知识。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鲸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利用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第五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5.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鲸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鲸的好奇心,导入新课《鲸》。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鲸的理解和看法。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补充,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图表等材料,加深对鲸的理解。
5.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自主学习:10分钟合作学习:10分钟课堂讲解:10分钟实践活动:10分钟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册):《鲸》教案_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学目标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一、启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③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
(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二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样生长。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
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①,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
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
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
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语文版四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版四年级下《鲸》课文内容详解《鲸》课文内容详解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一些知识。
课文首先讲鲸非常大。
为了说明鲸大的特点,一开始就拿鲸和象进行比较,接着用具体数字“一百六十吨”“两吨”来说明,再通过举实例来证明。
举出的实例是我国曾捕获的一头鲸,它有四十吨重,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从这个例子及具体的数字中,让人体会到这头鲸很大。
再讲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课文具体讲了鲸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及它的进化过程。
鲸的祖先是生活在陆地上的,随着环境的变化,鲸的身子变成了鱼的样子。
“很长很长的年代”“渐渐”说明鲸的体形的变化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演变过程,是经过了若干年的进化才变成鱼的样子的。
接着简要介绍了鲸的种类。
根据有无牙齿区分,鲸可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
然后重点讲鲸的生活习性,具体讲了捕食、呼吸、睡觉几个方面的特点:1.鲸吃什么食物和怎样捕食。
鲸的种类不同吃的食物也不同。
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吸进”“闭上”“滤”“吞进”等词生动地写出了须鲸捕食的经过。
“一顿就可以吃两吨多”可看出须鲸食量之大。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它有锋利的牙齿,捕食时非常凶猛,具体从“扑上去”“咬住”“很快”可以看出。
2.鲸怎样呼吸。
鲸用肺呼吸,呼气时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水柱;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须鲸和齿鲸喷出的水柱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矮又粗”。
3.鲸怎样睡觉。
抓住以下几点来写:(1)“总是几头聚在一起”睡觉。
“总是”说明鲸从来不单独睡觉;(2)睡觉时“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
一个“找”字可看出鲸慎重选择睡觉的地方;(3)睡觉的样子很有趣,“头朝里,尾巴朝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
从鲸怎样睡觉可看出鲸很警觉,自身保护意识很强。
最后讲鲸的生长特点。
从三个方面讲,一是鲸是胎生的,二是鲸生长快,三是鲸的寿命很长。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鲸》相关知识:鲸的种类
在希腊,“鲸”这个字代表海洋巨兽。
我们把鲸类分为两群:齿鲸类:有齿的海洋巨兽,如:抹香鲸、逆戟鲸、海豚、鼠海豚。
须鲸类:有胡须的鲸。
事实上这些胡须是长在嘴内的折角形齿片,用于过滤水和捕捉鲸所食用的虾和其它小动物,这些齿片就代替了牙齿。
根据种类,须鲸有两种不同的捕食方法。
脱脂式:如白鲸,在慢慢游动的过程中过滤浮游生物,嘴半开,水从连合处流入。
吞食式:当这种鲸靠近海底一大摊的虾时,就张大嘴吞食大量的水,装进可以伸长的、折叠的肚子。
当嘴闭合时,鲸舌就卷食那些鲸齿片过滤的水。
如蓝鲸一次可以吞食25000公升的水。
每年,一些鲸都会离开食物丰富的极地海洋去寻找更加温暖的海域以便生育后代。
它们在非常确定的时期内,经过几个月的时间,行程数千公里。
每个冬天,许多游客航行万里,就是为了在夏威夷海和墨西哥湾能遇到它们。
对抹香鲸而言,雄性则不能迁徙,因为在繁殖海域区不能找到足够的枪乌贼这种食物。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鲸》相关知识:最凶猛的海洋动物——虎鲸虎鲸是一种大型齿鲸,由于性情十分凶猛,因此又有恶鲸、杀鲸、凶手鲸、逆戟鲸等称谓。
它的身体强壮而有力,体形很大,呈纺锤形,表面光滑,皮肤下面有一层很厚的脂肪用来保存身体的热量。
体长约为600-1000厘米,体重5000-8000千克。
身体上的颜色黑白分明,背部为漆黑色,只是在鳍的后面有一个马鞍形的灰白色斑,两眼的后面各有一块梭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为雪白的颜色。
头部较圆,没有突出的吻部,鼻孔在头顶的右侧,有开关自如的活瓣,当浮到水面上时,就打开活瓣呼吸,喷出一片泡沫状的气雾,遇到海面上的冷空气就变成了一根水柱。
前肢变为一对鳍,很发达,后肢退化消失。
高耸于背部的强大的三角形背鳍,十分显眼,雄兽的可达1.5米高,既是进攻的武器,又可以起到舵的作用。
嘴很大,上下颌上共有40一50枚圆锥形的大牙齿,显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能把一只海狮整个吞下。
虎鲸分布在世界各大海洋中,以南北两极附近水域最多,在我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海域。
虎鲸喜欢栖息在从0℃到12-13℃的较冷水域,温暖的海洋中数量较少,既使有也常常潜到水温较低的深水地带。
它行动的流动性很大,一天就能游出100多公里,但较常出现在离海岸30公里以内的水域中,而较少游向远洋。
游泳前进的速度也很快,时速可达54公里。
潜水的时间也很长,最多能达到30分钟以上。
在海湾的浅水地带,它还喜欢用尾巴上的缺刻去钩拉海藻,发出“呼呼”的声音,不久,浑身就披满了半透明的海草。
虽然它的牙齿非常坚强,但却不如鲨鱼的牙齿那样锋利,因此主要用于攫取而不是咀嚼,而被它叼住的食物都是整个吞下的。
猎食的对象主要是各种海洋兽类,如海豚、海豹、海狮、海狗、海象等,有时也捕食企鹅、乌贼和鳕鱼、鲆鱼、鲽鱼、鲭鱼、沙丁鱼等各种海洋鱼类,曾有一只虎鲸吃掉13只海豚和14只海豹的记录。
成群的虎鲸甚至敢于攻击比其大十倍的须鲸,情景与狼群围猎孤鹿十分相似,先将猎物上下左右团团围住,咬掉背鳍、尾巴等,使其难以游动,然后撕去大块的肉,再咬掉猎物的嘴唇和舌头。
四年级语文下册《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讨论等方式,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生字词卡片相关鲸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鲸的图片或播放鲸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课文的心得体会。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巩固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和知识点。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点。
教师强调课后需要注意的学习事项。
五、课后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学生回家后需要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点。
学生可以选择阅读与鲸相关的书籍或资料,进一步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鲸的小作文,锻炼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学习重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四年级下册语文《鲸》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鲸》教案1.课件依次出示蚂蚁、兔子、老虎、大象的图片,学生交流教师是按什么顺序出示这些动物图片的。
(按体型从小到大的顺序)2.激趣:同学们见过比大象还要大的动物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出课题,板书课题)3.教师出示鲸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鲸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按体型大小出示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阅读的期待;通过对资料的交流,丰富学生对鲸的认识,培养学生资料的能力。
1.提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主学习生字词,并与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2.学生自主展开学习,并与同桌合作轻声交流。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吨、宽敞、过滤、肺、喷泉、潜入、粗矮、判断、哺乳、锋利、倾斜、特征。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正音:“吨”读第一声;“哺”读“bǔ”,不要读成“pǔ”;“潜”读第二声。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交流对于词语的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适当指导,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通顺。
5.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指名交流,教师归纳: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体型特点;第二自然段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介绍了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介绍了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介绍了鲸的呼吸方式;第六自然段介绍了鲸的睡觉特点;第七自然段介绍了鲸的繁殖方式。
6.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然段的段意给课文分段。
教师提示:将同一方面的内容划分为一局部。
第一局部(第一自然段):体型特点;第二局部(第二自然段):进化过程;第三局部(第三自然段):种类;第四局部(第四至七自然段):生活习性。
7.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学生交流时适当指导,注意学生语言表达是否通顺、简练。
(课文主要介绍了鲸的体型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四个方面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学习、交流汇报、指导提高,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通过由自然段段意人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教给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
《鲸》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鲸》这篇散文的题材、主题,理解鲸的形象。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意识,关心保护生物环境。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鲸的特征以及鲸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保护动物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1.理解鲸的心情、鲸的形象。
2.理解并总结鲸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幅描绘鲸的图片,请学生观察,并介绍鲸的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用“大、胖、善良、聪明”等词语描写鲸,并与学生一起搜集有关鲸的资料,并简单介绍鲸的生活习性。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鲸》相关知识:鲸为什么
会跃出水面?
鲸,不仅是兽中之王,也是水中之王,它以苍茫碧海为家,不畏两极之严寒,不惧赤道之酷暑,遨游在各大洋中。
鲸很喜欢跳跃,在烟波浩淼的海洋里,有时能看到巨大的鲸从洋面一跃而起,伴随着强烈的轰鸣声,随即落入水中,顿时水花四起,在数公里之外,也能听到其声,鲸像在蓝色的地毯上表演自由体操的运动员,健美自如,场面蔚为壮观。
据测定,一头重达30吨的座头鲸,能够跃出水面大约6米高,跳跃一次用的力量可以举起500个人,可称为世界上动物所能完成的最有力的举重动作。
那么,鲸为什么耗费这么大的力气跃出水面呢?
过去,人们认为,鲸的跳跃与它们的捕食娱乐、逃避敌害等方面有关,近年来,人们根据长期的观察,对此有些新的发现。
美国的鲸类学家发现,鲸跳跃的动作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腹拍式跳跃,另一类是直冲式跳跃。
腹拍式是鲸在整个跳跃过程中,脊背始终向上,腹部先落水。
直冲式是鲸侧身从海水中跃出,然后扭曲体躯,来个急转身,最后脊背朝下落水。
直冲式比腹拍式更有力度,更为壮观。
他们还发现,鲸在冬季交配季节跳出水面次数比其他季节多,因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雄鲸在显示力量的一种方式,以博得众多雌鲸的钟爱。
在同一种鲸中,幼鲸跳跃的次数明显比成年鲸多,因而还有人认为,这是幼鲸玩耍的方式,有助于幼鲸的发育成长。
鲸何以跃出水面?以上种种分析和推测至今尚无圆满解释。
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人们的不断探索,对鲸为什么跃出水面这一问题,终会给予令人满意的解答的。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鲸》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鲸》。
2.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能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1.2 技能目标1. 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对课文进行理解和分析。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信息,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表达。
1.3 情感目标1. 能够对鲸鱼这种生物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鲸》是一篇关于鲸鱼的科学小品文。
课文介绍了鲸鱼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知识,也提到了鲸鱼与人类的关系。
2.2 生词和短语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有:鲸鱼、海洋、巨大、哺乳动物、须鲸、齿鲸、繁殖、捕食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
3.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3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相关的任务,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写作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海洋生物的知识。
2. 提问:“你们对鲸鱼有什么了解?”4.2 朗读课文1. 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4.3 理解课文内容1. 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鲸鱼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4.4 小组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鲸鱼与人类的关系。
2.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五章: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鲸》的内容。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鲸鱼的小作文,可以描述鲸鱼的外形特点或生活习性。
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鲸》教案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知识拓展1. 介绍鲸鱼的其他种类和特点。
2. 讨论鲸鱼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
6.2 文化拓展1. 分享有关鲸鱼的神话传说或文学作品。
9《鲸》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是用什么方法介绍的。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鲸的资料。
教师准备:有关鲸的图像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教师讲故事导入: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
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
当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
鲸与虾将军发生了争吵。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相信学完了本课,你们会有满意的答案的。
(板书课题)
2、交流有关鲸的资料。
师:课前让同学们去搜集有关鲸的资料,谁愿意说一说?
(1)生上台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鲸的资料。
(师奖励"小调查员"激励卡一张)
(2)师:感谢小调查为我们介绍了这么多有关鲸的资料,让我们把掌声和激励卡送给他们。
老师这里也收集了部分鲸的资料。
瞧!(教师出示有关鲸文字资料)
3、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情况?这些内容可分为几个部分?
( 3 )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