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50例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18.34 KB
- 文档页数:2
纳络酮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50例
祁冠聪
【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18)006
【摘要】目的探讨纳络酮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新生儿呼吸暂停100例均分为2组,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纳洛酮静推或静滴,连用3 d;对照组加用氨茶碱稀释后滴注,12 h后给予静滴,连用3 d.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7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 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合理有效,疗效优于氨茶碱.
【总页数】2页(P427-428)
【作者】祁冠聪
【作者单位】滑县人民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
【相关文献】
1.纳络酮与氨茶碱联用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 [J], 黄爱好;李娜;杨德胜;梁礼新
2.纳络酮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疗效观察 [J], 杨艳菊;杨学锋
3.纳络酮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 [J], 屈继红;蒋宏亮;欧奇林
4.纳络酮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76例临床分析 [J], 张翠珍
5.纳络酮与氨茶碱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疗效观察 [J], 李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产儿原发呼吸暂停的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早产儿原发呼吸暂停的临床治疗措施和特点。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早产儿原发呼吸暂停52例,总结临床表现和临床治疗措施。
本组患儿均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纳洛酮和氨茶碱药物联合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或鼻塞持续正压通气。
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原发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就越高。
患儿均在接受治疗3-5天后,症状得到改善,原发呼吸暂停发作得到有效的控制,48例早产儿在肺炎治愈后出院,没有复发者;4例患儿肺炎未治愈,出院后呼吸暂停再次发作,早产儿原发呼吸暂停的治愈率为92.31%。
结论:防治早产儿原发呼吸暂停应该从其出生后就开始,对早产儿进行密切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环境,降低其原发呼吸暂停的发生率。
关键词:早产儿原发呼吸暂停临床治疗措施【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63-02新生儿呼吸暂停就是早产儿停止呼吸超过20秒,足月小儿停止呼吸超过15秒或停止呼吸不超过15-20秒,但是伴有皮肤青紫或苍白,肌肉张力减低,心跳减慢。
周期性呼吸是指新生儿呼吸停止5-10秒后又恢复呼吸,不伴有皮肤青紫或苍白,肌肉张力减低,心跳减慢等表现。
因呼吸停止时间短,故周期性呼吸是良性的,不影响小儿的气体交换。
然而早产儿原发呼吸暂停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现象,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生儿长时间的缺氧,可导致脑损害,对以后小儿智力发育是不利的,本病在早产儿中发病率高。
多种疾病能引起早产儿的呼吸暂停,但是部分患儿的发病原因不明确,称其为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其发病原因可能和早产儿呼吸和神经功能发育不完善相关,其发病确切机制还不明确。
现对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住院的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的治疗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纳洛酮佐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治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121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7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显效51例(72.9%),有效13例(18.6%),无效6例(8.6%),总有效率为91.4%。
对照组显效25例(49.0%),有效15例(29.4%),无效11例(21.6%),总有效率为78.4%。
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81,p0.05)。
结论:纳洛酮佐治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纳洛酮氨茶碱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572008年3月~2011年7月收治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患者121例,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对并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11年7月收治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患者121例,均符合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诊断标准[1]。
所有患者均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低血钙、低氧血症、低血糖、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等所致的症状性呼吸暂停。
121例患儿男54例,女67例;体重1~1.5kg者78例,1.5~2kg者31例,2~2.5kg者2例;胎龄28~30周64例,30~32周36例,胎龄>32周11例。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1例。
两组患儿性别、胎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方法:121例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温箱保暖、输液、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内环境稳定等治疗,均在首次发生呼吸暂停后给予氨茶碱3mg/kg,加入5%的葡萄糖5ml中静脉推注,20分钟左右完成。
12小时后以1.5mg/kg/次,每12小时给药1次。
治疗组同时加用纳洛酮0.1mg/kg/次,静脉推注,每12小时给药1次,连用4~7天。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40例临床观察
王红霞;庞华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6(19)8
【摘要】呼吸暂停(apnea)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率很高。
根据国外资料约有40%~50%的早产儿在新生儿期出现周期性呼吸暂停。
发病率随着新生儿的不成熟程度剧增,胎龄28~29周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病率可达90%。
国内近年报道,呼吸暂停在早产儿的发病率为23%,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为49%。
于1999年4月~2005年4月我科通过应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4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961-962)
【作者】王红霞;庞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儿科,274900;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儿
科,274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0.597
【相关文献】
1.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56例临床观察 [J], 张勤梅
2.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60例临床观察 [J], 张路;刘玲
3.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观察 [J], 张兰
4.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56例临床观察 [J], 张勤梅
5.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60例临床观察 [J], 张路;刘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洛酮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2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
观察组于未发生呼吸暂停前即予纳洛酮预防性治疗,并与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进行比较,观察两组间呼吸暂停发生率、吸氧时间、体重增加速度、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出生10天呼吸暂停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49.21%);胎龄36周时其发生率(14.29%)也低于对照组(58.73%),P均0.01。
观察组在吸氧时间、体重增至2kg日龄、住院时间方面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或P0.05)。
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应用纳洛酮,能降低呼吸暂停的发生,减少吸氧时间,有利体于重增加及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婴儿,出生时低体重;纳洛酮;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s并伴有心动过缓和紫绀的异常现象,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
由于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所致,近几年研究发现其与内啡肽类物质有关。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甲基黄嘌呤类物质——氨茶碱来治疗,但有时效果不理想,而且有一定副作用。
笔者对出生后未发生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应用纳洛酮,并与同期常规治疗组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02年12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产科及外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于出生24h内转入我院新生儿监护室,共126例,其中男83例,女43例。
并符合以下条件:①胎龄28~34周;②体重1 000g~1 500g;③孕母无使用镇静剂亦无基础疾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见表1)。
对入院前已发生呼吸暂停,入院后死亡或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者,不列入本研究。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1.2 方法观察组于入院后未发生呼吸暂停即予静脉滴注纳洛酮首次0.1mg/kg,继之按0.1mg/k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以0.03~0.05mg/(kg·h)速度静脉泵入,每天1~2次,每次维持3~4h,胎龄28~31周者,用药2周,如无呼吸暂停发生,出生第3周起纳洛酮则减为1次/d静脉滴注;胎龄32~34周者,用药1周。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评价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安全性。
方法将96例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6例。
两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纳洛酮10 ug~20 ug·kg·h-1持续静脉点注,呼吸暂停控制后减量;对照组首次应用氨茶碱负荷量5 mg·kg-1,12 h后予以维持剂量5 mg·kg·d-1,分2次静脉滴注,用药3 d~5 d。
比较两组患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时间、发作的次数、心率、氧饱和度。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3.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27,P<0.05)。
结论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性高。
【关键词】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纳洛酮;氨茶碱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超过20 s并伴有心动过缓和紫绀的异常现象。
早产儿常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有学者认为其病因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不成熟,呼吸控制系统失调有关;有人提出早产儿呼吸暂停发作其血浆β内啡肽含量升高[1]。
目前临床上采用氨茶碱兴奋呼吸中枢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并不满意。
为此,我们应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与氨茶碱治疗进行了对照过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取2000年1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原发性呼吸暂停诊断标准[1],排除电解质紊乱、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硬肿症、心肺疾病患儿。
共入组96例,胎龄:30 w~34 w,体重<1500 g32例,1500 g~2400 g70例。
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对照组46例,男26例,女20例。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54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为了探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
方法:将2003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108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保持正确的体位、弹足底、按摩脊背、软毛刷刷头、托背加唤醒,上述常规方法不能奏效出现发绀立即进行气囊加压给氧,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氨茶碱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法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
结果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两组患儿显效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u=6.15,p<0.01=。
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u=4.93,p<0.01=。
结论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具有显效快,疗效好、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可作为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纳洛酮;早产儿;呼吸暂停【中图分类号】r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126-02早产儿呼吸明显呈现多种模式,从规律性呼吸到周期性呼吸或呼吸暂停都可发生。
近年来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机理及病理生理改变的研究逐步加深,非药物治疗方法的探讨报道也逐渐增多[1,2]。
我科于2003年3月~2007年3月应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54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自2003年3月~2007年3月我科共收治新生儿1460例,其中足月儿1012例,早产儿628例。
628例早产儿中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108例,占早产儿总数的17.19%。
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
治疗组54例中胎龄分布:~28周5例,~30周14例,~32周19例,~34周10例,~36 6/7周6例。
对照组54例中,~28周4例,~30周15例,~32周21例,~34周8例,~36 6/7周6例。
两组患儿经统计学处理有可比性(p >0.05)。